中国现当代文学:郭沫若
现当代文学 第四章郭沫若

四、《屈原》等历史剧
《三个叛逆的女性》、《 《棠棣之花》、《屈原》、 符》、《高渐离》、《孔雀胆 孔雀胆》、《南冠草》。 (一)浪漫主义史剧观
1.“失事求似”观:求似 求似,传达真正的历史精神; ,在历史框架内大胆虚构。 。
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与现实时代精神 在历史精神与现实时代精神 找到契合点。
诗意: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破坏与创造精神的理 表现,万物和自我融汇一体的泛神论思想 万物和自我融汇一体的泛神论思想。
艺术:浪漫主义的瑰奇想象 浪漫主义的瑰奇想象;传说与理想合一的象 (凤凰象征着祖国、青年、 、我,“火”象征着革命); 由奔放的形式与谐美的节奏。 由奔放的形式与谐美的节奏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 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 悠久便是“他”,悠久 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的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家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摸样!
[例2]
天 狗
郭沫若
(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凤。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中国现当代文学 简答题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答题·笔记1.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
【答案】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2.概述左联的主要成就。
【答案】左联的主要成就包括: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
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
(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
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
(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
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答案】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5.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答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他的“自叙传”。
中国现当代文学类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类推荐阅读书目郭沫若:诗集《女神》冰心:诗集《繁星》《春水》冯至: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长诗《帷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李金发等:《象征派诗选》(孙玉石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艾青: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归来的歌》,长诗《向太阳》、《火把》臧克家: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九叶诗人:《九叶集》北岛等:《朦胧诗选》韩东:《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李亚伟:《硬汉们》《中文系》《我是中国》翟永明:《女人》、《静安庄》、《人生在世》刘树元主编:《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小说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马缨花开的时候》、《迟桂花》、《南迁》、《银灰色的死》许地山:《缀网劳蛛》、《春桃》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冰心:《超人》、《分》废名:《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桥》王鲁彦:《黄金》、《屋顶下》、《李妈》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阿毛姑娘》、《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张天翼:《清明时节》、《包氏父子》、《二十一个》、《华威先生》沙汀:《在祠堂里》、《淘金记》、《在七香居茶馆里》萧红:《生死场》、《手》、《小城三月》、《呼兰河传》茅盾:《春蚕》、《林家铺子》、《子夜》巴金:《家》、《憩园》、《第四病室》、《寒夜》老舍:《月牙儿》、《断魂枪》、《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丈夫》、《柏子》、《萧萧》、《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穆时英等:《新感觉派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十八春》钱钟书:《围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孙犁:《荷花淀》、《芦花荡》、《铁木前传》、《山地回忆》赵树理、马烽等:《山药蛋派作品选》宗璞:《红豆》、《鲁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悠悠寸草心》、《蝴蝶》、《风筝飘带》、《春之声》、《夜的眼》、《活动变人形》、《来劲》柳青:《创业史》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罗广斌等:《红岩》欧阳山:《三家巷》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三人行》、《粮食的故事》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曲波:《林海雪原》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茹志娟:《百合花》、《静静的产院》、《草原上的小路》、《剪辑错了的故事》刘心武:《班主任》、《立体交叉桥》、《钟鼓楼》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浪漫的黑炮》、《肖尔布拉克》《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谌容:《人到中年》、《减去十岁》古桦:《爬满青藤的小屋》、《芙蓉镇》韩少功:《月兰》、《西望茅草地》、《爸爸爸》、《马桥词典》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小鲍庄》、《长恨歌》、《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乡谷之恋》贾平凹:《满月儿》、《天狗》、《腊月正月》、《鸡窝洼人家》、《废都》、《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莫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檀香刑》、《四十一炮》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张炜:《古船》、《九月寓言》铁凝:《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棉花朵》、《麦秸垛》、《青草垛》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寻找歌王》徐星:《无主题变奏》马原:《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洪峰:《瀚海》、《极地之侧》、《湮没》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余华:《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刘恒:《白涡》、《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王朔:《空中小姐》、《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动物凶猛》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新兵连》、《塔铺》、《官场》、《手机》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来来往往》方方:《风景》陈染:《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谈歌:《大厂》、《天下荒年》周大新:《湖光山色》何顿:《生活无罪》邱华栋:《手上的星光》、《都市新人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卫慧:《像卫慧那样疯狂》、《黑夜温柔》、《上海宝贝》棉棉:《糖》阿来:《尘埃落定》散文鲁迅:《野草》、《朝花夕蚀》、《坟》、《热风》、《两地书》、《而已集》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雨天的书》、《喝茶》、《乌蓬船》、《北京的茶食》、《谈酒》冰心:《寄小读者》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绿》、《儿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郁达夫:《归航》、《还乡记》、《还乡后记》、《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壮》、《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林语堂:《祝土匪》、《讨狗檄文》、《论政治病》、《中国人嫌恶急性子》李广田:《山之子》、《桃园杂记》、《山水》沈从文:《湘行散记》、《湘西》夏衍:《包身工》刘白羽:《日出》、《长江三日》、《平明小札》、《刘白羽散文选》秦牧:《花城》、《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深情注视壁上人》杨朔:《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香山红叶》、《蓬莱仙境》、《海市》邓拓:《燕山夜话》巴金:《随想录》杨降:《干校六记》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张承志:《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张炜:《融入野地》戏剧丁西林:《压迫》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宋之的:《雾重庆》陈白尘:《岁寒图》、《升官图》郭沫若:《卓文君》、《王昭君》、《屈原》老舍:《龙须沟》、《茶馆》田汉:《名优之死》、《关汉卿》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李龙云:《小井胡同》刘锦云:《狗儿爷涅盘》何冀平:《天下第一楼》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陈亚先:《曹操与杨修》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书目(泛读)诗歌胡适:诗集《尝试集》闻一多等:《新月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李金发:诗集《微雨》《为幸福而割》戴望舒:《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何其芳等:《汉园集》杨骚、穆木天等:《中国诗歌会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田间:《给战斗者》殷夫:《别了,哥哥》闻捷:《闻捷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郭小川:《郭小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贺敬之:《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北岛:《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舒婷: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徐敬亚等策划:诗集《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四章 郭沫若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C 对于现代文明的赞美与追求
《笔立山头展望》 黑沉沉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 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 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 牡丹呀! 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 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1923年回国后编辑《创造周报》、《创 造日》 年初安娜回日本 1924年春去日本,冬回上海(携妻带子 )。 1926年写《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 檄文; 1928-1937,旅日,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古 文字学的研究。 写了诗歌集《前茅》、《恢复》。
3.1937年——1949年第二次参加革命
1937年弃家人回国。 1938年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担任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1年周恩来主持庆祝沫若五十诞辰和 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 1946年后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 命旗帜。 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同居;1939年 补办婚姻。
阶级意识。无产阶级专政。 主要体现在诗歌集《前茅》里。
三、诗歌
1921出版《女神》,写于1919-1921年间, 诗歌集,(诗的“呐喊”) 1923出版《星空》,写于1921-1922年间, 诗歌戏曲散文集,(诗的“彷徨”) 1925出版《瓶》,组诗。《女神》与《星 空》的诗情在爱情题材上的流露。 1928出版《前茅》,写于1923年。 1928出版《恢复》,写于1928年。 后两部体现了诗风的转变,无产阶级诗歌的 最初尝试。
2. 1914年——1923年(留学日本) “二十一条”——1915回上海——返日 “泛神论思想” 1918年《牧羊哀话》 1919年组织抵日的爱国团体夏社, 1921创造社在东京成立。 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 1923年《星空》出923年——1937年(在日本与中国 归去来兮)
郭沫若的作品

郭沫若的作品篇一:郭沫若.郭沫若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其小说还是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现代文学都起到承先启后的标志性和开创性作用。
同时,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涉及领域最宽、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人物,他具有敏感、热情、崇尚自由、追求自我解放的个性和气质,是对中华民族整整一个时代情绪的表达与象征。
一、引言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巨星,是继鲁迅之后新文学的又一面旗帜,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新诗、小说、散文、历史剧、翻译、历史、书法等众多领域具有开拓性成就。
郭沫若生长在峨眉山下大渡河畔,崇高、厚重的自然风貌赋予了郭沫若与大自然一样博大的胸怀。
郭沫若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作为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思想与中国20世纪走向现代化的脚步相应和,他的小说和诗歌表现了强烈而鲜明的现代意识和新世纪文化特征,并将广大民众塑造为正义力量的坚强后盾,而且,他不仅直接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还有意识地将文艺创作与现实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是中国古史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人。
邓小平曾对郭沫若有过这样的评价:“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
”郭沫若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等,散文、、、等,戏剧、、、、、、等。
二、郭沫若作品的创作视角1爱国情怀郭沫若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是贯穿他一生的主旋律,也是促使他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
郭沫若自幼受儒学熏陶,有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与事业追求。
比如,一诗是诗人直抒胸臆的杰作,体现了如火般炽热的不妥协的思想,支撑了诗人如水一样纯洁高尚的爱国情怀。
中的聂政也是一个爱国者,郭沫若满腔热情地颂扬了聂政“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的爱国热情还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发掘和弘扬上,其创作出、、、和等大型的历史剧便体现了这一点,激励了无数有识之士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去拼搏、去奋斗。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圣才出品】

第2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一、填空题《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简析郭沫若《女神》的创作特色及局限。
(600字以上)答:(1)《女神》的创作特色①思想内容上: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展示《女神》突破了传统政治与道德观念对社会批判的限制,希望在现实的否定中建立社会与自我的一种统一性,顺应并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精神,因此《女神》成为新旧交替时代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并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鼓舞着创造社、湖畔社、浅草-沉钟社等一大批诗人。
它的生命观念以及彻底否定的社会批判方式,也很快转变成新文学发展中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传统,直到1940年代,它们经过置换和变形,仍为不少诗人沿袭。
②形式上:诗体解放和古典诗歌技巧的沿用在诗的形式上,诗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创造。
为了打破一切旧的诗形,反映崭新的思想内容,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
诗人还创造了把诗与散文、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的诗剧,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女神》继早期白话诗人半文半白及偏于散文化的尝试后,同样以其破坏性使新诗从旧诗词中解放出来。
郭沫若宣称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为此,他仿照民间自由体诗,学习泰戈尔,特别是惠特曼的自由体诗,借鉴日本诗坛废除俳谐和歌格调采取自由诗律的经验,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其大多数诗歌都去严格的格律而代之以自由的内在韵律,依据情绪的波动构成“自然的音节”,来表现其情绪消长,一方面诗里的爱和恨大多强化到了极端的程度,另一方面仍然都稳妥地保持着情绪与音节变化的呼应,特别是善于密集地、对应地使用“啊”“哟”这类叹词,作为独立或者附属性的音节单位,以显示内在情绪的律动与力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的作品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
他曾在北大、北女师大任教。
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转变。
鲁迅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7本、小说集3部、散文和散文诗集各1部。
先后选入教材的有: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自序》、《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节选)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倡导“闲适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园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作家、学者。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影响很大。
曾在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工作。
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
著有诗集《扬鞭集》和《回声实验记录》等专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
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组织“创造社”,开展革命文艺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第2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表2-1 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考点二: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表2-2 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考点三:郭沫若研究概况
表2-3 郭沫若研究概况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
谈谈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五四为郭沫若的诗歌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
①五四时期的诗歌理论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现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②五四时期的创作实际
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
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等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其用意就是要把自己比 作天狗,把天狗当作是一切旧事物、旧制度的 破坏者来赞美和歌颂。作品的开始,就宣称 “我是一只天狗呀”,就把自己树立为正统社 会的对立物,紧接着,便宣布了自己的主张, 亮出了自己的旗帜。在人们的眼里,月亮和太 阳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但我要“把月来 吞了”,“把日来吞了”,对此,有人不高兴 吗?那好,我就“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把全宇宙来吞了”。
《炉中煤》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但诗人通过 一个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就将一首爱情 诗转换成了一首以“恋歌”形式出现的爱国诗 篇。正是这一转换,表现出了鲜明的五四时代 特点。在许多爱国诗篇中,人们习惯于将祖国 称作“母亲”,而诗人则将祖国称为“我年青 的女郎”。诗人曾解释说:“‘五四’以后的 中国,在我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俊的姑娘,她 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郭沫若:《创造十 年》,《沫若文集》第7卷第56页)。
惊天动地的绝叫——《天狗》
《天狗》历来被看作是《女神》中最有特色的 作品,它与《凤凰涅槃》和《炉中煤》有许多 相似之处。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自我、创 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手法上,都是 借助某一形象(或天狗,或凤凰,或煤)来表 现主题。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天狗是天上的 “破坏者” ,天上出现日蚀或者月蚀,便是 天狗吞噬了太阳和月亮的结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三、郭沫若的诗歌
(一)郭沫若生平: 郭沫若(1892-1978),本名郭开贞,号尚武。 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发表新诗时自改 名郭沫若,取自于家乡的两条河,沫水(大渡 河)、若水(青衣江)。 小学和中学时代,郭沫若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 广泛的涉猎。16岁离开乐山,到成都、天津求 学,最后在长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
(三)《女神》对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用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重大影响的新诗集。初版 于1921年8月。 《女神》除《序诗》外,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女神之 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三部诗剧;第二辑 为《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30首具有 五四时代特征的作品;第三辑为《死的诱惑》、《日 暮的婚筵》、《上海印象》等20首最初试笔和回国后 创作的具有优美风格的作品。其中,第二辑最能代表 他的成就和风格。
《晨安》则句式铺张而气势浩荡,面向世界, 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大有将整个地球 从沉睡中唤醒的宏大气概。《凤凰涅槃》以诗 剧的形式出现,作品不求形式的完美,只求感 情的表达。作品以传说中的凤凰集香木自焚而 从火中得到新生的故事来结构全剧,使作品充 满了传奇的色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言一 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四 我便是我 呀! 我的我要爆了!
这是一首独步诗坛的好 诗,千百年来习惯欣赏 中和之美的中国读者, 最初遭遇《天狗》,无 不为其惊世骇俗的粗犷 美、强悍美所震颤。
与《凤歌》的诅咒不同,《凰歌》尽情地诉说了“五 百年来”的悲哀,表现了人民“好象那大海里的孤舟” 的命运,同时,还发出了对已经失去的年青时候的 “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的呼唤。 因此,也可以说,《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 一首希望之歌。诗中这种渴望自己和祖国都能获得新 生的进取精神,在《凤凰更生歌》中得到了更充分的 体现。与《序曲》、《凤歌》和《凰歌》中所表现出 来的悲愤之情截然不同,《凤凰更生歌》献给人们的 是一派欢乐景象,凤凰不仅欢呼着自己的更生,也欢 呼着“一切”的更生。因此,《凤凰更生歌》既是一 首欢乐之歌,更是一首预言之歌,它预言着一个新的 时代的到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 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 《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 煤》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 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 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 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 辑《创造季刊》。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 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 君》。
1.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 一的产物:
《凤凰涅槃》写于1920年,是《女神》中的优 秀代表作品,奠定了诗人在“五四”诗坛的重 要地位。
1920年1月,一天上午在课堂听课时,不知哪儿传 来了鸟鸣,“即即”“足足”,不绝于耳,这会 不会是传说中的古代神鸟凤凰在悲鸣?诗人于是 在头脑中幻化出这样的情境: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突然袭来的诗意,使他在笔记本上一鳞半爪地 写出了《凤凰涅槃》诗的前半部。
诗歌由《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 歌》、《群鸟歌》和《凤凰更生歌》六节组成。其中, 又以《凤歌》、《凰歌》和《凤凰更生歌》最为重要。 《凤歌》以屈原的《天问》的情绪和气势,对“茫茫 的宇宙”提出了质问,但是,诗人没有像屈原那样提 出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也不是像屈原那样着 重表现一种探索的精神,而是仅仅为了要否定宇宙, 要对污秽的宇宙进行诅咒。因此,可以说,《凤歌》 是一首诅咒之歌。诗人所要诅咒的宇宙也并不是太空, 而是现实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的中国。
五卅运动后,在大革命形势的鼓舞和教育下, 世界观包括文艺观都有更大的变化。他进一步 批判了个性主义。他说:“我从前是尊重个性、 景仰自由的人,但是最近一两年之内与水平线 下的悲惨社会略略的所接触,觉得在大多数人 完全不自主地失掉了自由,失掉了个性的时代, 有少数的人要来主张个性,主张自由,总不免 有几分僭妄。”他还指出:“要发展个性,大 家应得同样地发展个性。要生活自由,大家应 得同样的生活自由。”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在诗歌理论上强调直 觉、灵感的作用,主张“自我表现”和感情的 “自然流泄”,这些也都是出于个性主义和浪 漫主义对于诗歌创作的要求,在当时历史条件 下具有反对封建传统和封建载道文学的积极作 用;但另一方面,把诗歌看成纯粹的自我表现 的手段,忽略了它的社会意义,则可以明显地 看出纯艺术论思想的影响。
1914年7月,郭沫若进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 校医学预科学习。预科毕业后转入了冈山第六 高等学校,继续攻读医科 。在日本留学期间, 郭沫若虽然学的是医科,却大量接触了海涅、 歌德、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同时 又认真阅读了王阳明、庄子的著作,以及印度 哲学和斯宾诺莎的作品,形成了泛神论的世界 观,同时也开始了诗歌的创作。
(一)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如今才得重见天光。
1941年后,创作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 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新中国成立后,在繁 忙的政务中,坚持创作了历史剧《蔡文姬》 《武则天》等 。
郭 沫 若 与 第 二 任 妻 子 安 娜 及 孩 子 们
郭沫若、于立群及孩子们
右图为张琼华与 郭母
(二)诗歌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这是郭沫若献给祖国的一首情歌。诗人当时身 在日本,心却和祖国紧紧牵系在一起。诗歌最 显著的特色是打破常规,巧妙地运用多种象征 性比喻:比如跳出以祖国喻母亲的窠臼,匠心 独运地把祖国比喻成热恋的女郎;诗人自比成 一个痴情的黑小子“炉中煤”,蕴涵着无限的 情思空间。
2、形式上的“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天狗》句式参差而短促,韵脚变换自然,全诗 首尾相连,一气贯通,充分表现出自由奔放、 无拘无束的特点。特别是全诗一共29句,句句 皆以“我”字开头,新奇不俗,不但没有人工 雕琢的痕迹,反而觉得自然天成,同时也有利 于造成一种急不可待的气势和步步紧逼的节奏, 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浓厚的浪漫主义特征:
一是强调自我表现,强调个性解放,强调理 想追求。 二是在抒发情感时,常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 法,主要借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形象 来寄托自己的理想。 可以说,是时代创造了《女神》,同时, 《女神》也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新诗全面 取代旧诗的时代。
“五卅”惨案的现实感受还使他写出了象《聂嫈》 那样紧密地配合当时反帝任务的历史剧,说明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对诗人创作思想的影响。和 过去一般地否定纯艺术论思想不同,在这里, 郭沫若运用阶级观点从文学和革命关系以及文 学的社会作用上,以正面申说的方式批判了文 艺的无目的论和非功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革 命文学的实际内容。
郭沫若说:“我自己的本心在期待着:总有一 天诗的发作又会来袭击我,我又要如冷静了的 火山重新爆发起来”。(《我的作诗的经过》) “海涅底诗丽而不雄,惠特曼底诗雄而不丽。 两者我都喜欢。两者都不足令我满足。” (《三叶集》) 郭沫若是能够充分满足而又造就“五四”时代 审美追求的“先锋”诗人。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1920 年)
《天 狗》 (1920年2月)
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二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 底 总量!
三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