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

高校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一、引言高校学生书院制是指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并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学生会集中居住在书院,并由一位指导教师和一名院长负责管理。

高校学生书院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书院制的管理模式及其构建策略。

1. 倡导自主管理高校学生书院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和组织书院活动。

学生会负责书院的日常事务,并根据需要组织各类活动,如学术讲座、文化节等。

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提供精神指导高校学生书院制中,指导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们不仅负责管理学生的学术进步,还担任学生的精神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指导。

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供学术支持高校学生书院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提供学术支持。

书院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座谈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书院还可以设立学术导师制度,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学术帮助。

4. 建设创新平台高校学生书院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比赛、创新项目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创新精神。

书院也可以设立创新基金,支持学生的创新和实践。

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构建高校学生书院制前,需要明确书院的目标和任务。

书院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能够帮助书院更好地开展工作。

2. 建立院长、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理关系高校学生书院制中,院长、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院长要有崇高的师德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要尊重指导教师的意见,并积极参与书院的管理和活动。

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学生书院制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在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培养目标的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在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需要在书院制的框架下进行。

书院制是一种以培养全面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

在书院制的框架下,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与综合素质教育相关的机制和制度,如学生导师制度、学生社团制度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院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使得综合素质教育工程更容易实施。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程的实践与探索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践与探索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书院制的优势,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这些实践与探索,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024年书院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为例》范文

《2024年书院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为例》范文

《书院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为例》篇一一、引言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作为一所具有独特教育理念的书院,积极探索并实践了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

本文旨在分析知行书院在书院视域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探索过程与实践效果,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知行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知行书院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上的双重发展。

导师制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指导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该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知行书院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1. 导师选拔与培训:知行书院严格筛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背景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导师,同时注重导师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

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

2. 导师职责与要求:导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

通过定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 导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导师评价机制,从学生评价、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对导师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设立激励机制,对优秀导师给予相应的荣誉和物质奖励。

四、知行书院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1. 学生学术成果显著: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导师队伍壮大:经过严格的选拔与培训,知行书院的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优秀的教授、副教授为书院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书院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为例》范文

《2024年书院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为例》范文

《书院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为例》篇一一、引言在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本科生的教育管理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作为国内知名学府的代表性书院,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书院视域下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

本文旨在分析知行书院在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举措、所面临的挑战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其他高校书院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知行书院背景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作为国内领先的书院制高校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书院的特色之一便是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通过导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三、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探索1. 导师选拔与培训:知行书院重视导师的选拔与培训工作,选拔具有丰富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定期开展导师培训活动,提升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

2. 导师职责与要求:明确导师的职责与要求,包括学术指导、思想引导、生活关怀等多方面,确保导师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 导师与学生匹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业需求,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合理匹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指导。

四、实践举措与成效1. 实践举措:知行书院通过实施课程指导、项目驱动、学术交流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 成效展示:通过实施导师制管理模式,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书院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荣誉。

五、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面临的挑战:在实施导师制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知行书院面临导师资源分配不均、导师与学生沟通不畅等挑战。

2. 对策分析:针对这些挑战,书院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如优化导师选拔与培训机制、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完善导师评价与激励机制等,以提升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知行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式在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一、引言书院制是一种古老而具有历史渊源的学生管理模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中世纪的大学。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被分配到不同的书院,由书院负责管理和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制逐渐演变成为现代大学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

本文将探讨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情况。

二、特点1. 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书院在书院制下,学生们被分配到不同的书院中。

每个书院通常由一个院长和一群导师组成,他们负责监管和指导该书院内的所有学生。

这种分配方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大量学生,并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细致的关怀。

2. 学术与社交相结合在传统意义上,大学主要是一个教育机构,而社交活动只是其次要部分。

然而,在书院制下,社交活动被视为与学术同等重要,并且被认为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关重要。

因此,在每个书院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例如晚宴、舞会、讲座等。

3. 学院自治每个书院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

这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书院的管理和运营中来,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三、优势1. 个性化教育由于每个学生都被分配到不同的书院,每个书院又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细致的关怀。

同时,由于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更加亲密和紧密的联系,导师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

2. 培养全面人才在书院制下,社交活动被视为与学术同等重要。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能力。

这种全面发展可以使得学生们成为具有广泛知识背景和多方面技能的人才。

3. 学院自治学院自治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所在的书院,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书院的管理和运营中来。

四、应用情况1. 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

“书院制”在高职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书院制”在高职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书院制”在高职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书院制”的实践与探索是提升高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益尝试,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的重要载体。

首先,文章分析了书院的历史起源以及“书院制”的特点和启示;其次,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实施“书院制”的背景和理念;最后,文章就“书院制”运行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学业辅导体系、建立自治制度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书院制;高职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探索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内涵发展,人才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施“书院制”,有助于克服传统学院制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不力的弊端,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书院”的历史起源“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

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清末被改为学堂。

“书院”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的中国古代“书院”有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但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后日“书院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古今中外“书院制”的特点和启示(一)中国古代“书院制”的特点1、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2、书院教育注重讲明义理,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3、书院名儒学者治学注重求实、创新,在治学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4、书院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师生之间感情深厚;(二)香港及欧美发达国家“书院制”的特点香港中文大学实行“书院制”,学系负责“学科为本”的教学,书院负责“学生为本”的教育。

下属的四个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如新亚书院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求知的兴趣、冷静的分析以及团队精神;逸夫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自身专业局限,欣赏和了解其他学科的观点;联合书院则强调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实现学问领域的均衡汇通以及独立思考和处事应变能力的提高。

基于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党建育人工作的探索

基于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党建育人工作的探索

[摘要]书院制是一种新式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其管理目的是实现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书院制这一学生管理制度一经提出就被广泛运用在各大高校中。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在人才的培养管理方面更加注重“全才”教育,因此对提升书院制度下的党建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书院制度下,高效的党建工作应该有新的形式,更加注重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更加主动地探索建设阵地。

基于这一基础,对创新开展党建育人工作方面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建议,希望能促进高校的党建育人工作。

[关键词]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党建育人工作[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2-0234-01基于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党建育人工作的探索付平(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高校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使不同背景不同学院之间的学生可以实现无障碍交流,这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高校书院制的学生管理模式也使党建育人工作能有序开展,并且在多个方面创新党建育人工作。

一、增强党建育人工作的广度宣传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阶段,因此他们的思想需要引导,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开展党建育人工作,以育人为根本,党建为目标,开展学生党建育人工作。

除此之外,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书院制的学生管理模式,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接触到各个不同学院的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不同专业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广度。

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党建育人工作,不仅在普及性这一方面有好处,并且在学生的认知度方面也大有裨益。

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不同专业的同学间了解到党建育人工作的具体实践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书院制的管理模式下对党建育人这一工作进行宣传。

所以,在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的模式下可以通过增强党建育人工作的广度宣传进行开展党建育人工作。

二、抓实进程监督在高校书院制的学生管理模式下,可以通过抓实进程监督来开展党建育人工作。

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浅析

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浅析

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浅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展开浅析。

在探讨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从概述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学生自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学生参与决策的机制、师生关系和学生自治的关系以及学生民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等方面展开论述。

结论部分则分析学生民主管理模式的优势、未来发展方向,并结束全文。

通过对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的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民主化建设。

【关键词】书院制高校、学生民主管理模式、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参与决策、师生关系、学生自治实践、优势、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是随着高校制度改革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一种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治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需求,学生民主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实践成为当下高校管理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以师生关系为主导,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和发言权。

而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的提出,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管理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利于了解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有助于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为高校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对于书院制高校内学生民主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学生民主管理模式是书院制高校内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其研究意义在于:学生民主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领导才能和执行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成长。

学生民主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

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参与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决策的民主化、透明化和科学化,推动学校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冯佳妮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具有以学生为本、分工明确、师生关系密切、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目前,上海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推行“书院制”方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优化“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路径:一是开拓创新,突破原有框架;二是循序渐进,建立书院文化;三是教书育人,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书院制;探索;实践目前,我国各高校大都采取校(院)—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即便是实行了学分制或者说完全学分制,在学生管理方面也是采用的这种传统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在一定时期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多元需求,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弊端日益突出。

一、“书院制”模式概述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欧美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

它主要是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之一,以宿舍为管理平台,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发展方面的任务,本质上是学生社区管理体制。

书院为学生提供了集体的“混住”宿舍,打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本文所提书院制产生于当代的高等院校,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借用古代书院的名号,以期继承古代书院的学习和研究精神。

书院制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以学生为本是书院制的最显著的特点。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正由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书院制下,高校应该将大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书院制的优势,也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

第二,分工明确,组织优化。

书院制下,学院与书院分工合作,前者负责学生的专业教学,后者主要负责专业课程以外的学生日常管理,素质教育课程等活动。

书院由书院院长承担主要领导职责,院长由本校高级教授中产生。

下设书院管理办公室,负责开展各类党团活动,素质教育的开展等。

办公室主要设置两种老师:一种是年级辅导员,处理学生的奖惩勤贷补等各项工作。

另一种是教务人员,负责书院的素质教育课程、导修课程和小组讨论课程等。

第三,师生关系密切。

书院制下学生与老师同吃同住,学生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也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宿舍由学生自我管理,书院为学生提供兼职教师岗位,使学生可以体检教师的辛苦和职责,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四,教学资源丰富,设施齐全。

书院制下,实行全员育人机制。

所谓“全员育人”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接受全校的教育资源,导师和管理人员对每个学生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促使每个新生都能尽快适应书院生活和每个学生感受书院的关怀;第二是调动全校的教育资源,每个教师都比较尽到老师的职责,以学生的前途和发展为己任。

调动全校教育资源,保证书院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书院制”模式的探索实践目前,上海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推行“书院制”方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他们的成功可以为其它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推行书院制提供现实的依据和模式上的借鉴。

1、“大陆首倡,以通识教育为核心”——上海复旦大学的书院制复旦大学是大陆第一所推行书院制的高等学府。

2005年,成立复旦学院,主要理念是发展通识教育。

学院设立四大书院,即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和任重书院。

各书院将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宿舍,但是要符合民族分离的原则。

新生要在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性教育和综合性教育的课程学习,随后进入专业学院学习专业知识,这与以往直接进入专业学院学习的管理模式不同。

复旦学院主管书院的工作,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成立学院一级上的学生事务管理职能室、党建职能室、队伍培训管理职能室、大学导航中心和学养拓展中心。

各书院设立学生工作组,每个书院下辖10一11个班级。

每个班级由一名辅导员负责,机关青年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和研究生助管组成了强大的辅导员队伍。

各种党团学活动、经典读书活动和课外活动等特色活动在书院的开展,为养成学生良好品格、创造绝佳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活跃思想,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中,为学生配备全校最优秀的教师和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成才条件,导师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学术和专业上的问题和疑惑。

2、“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第一线”——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文治苑的成立标志着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的开始。

文治苑以导师关系融洽、学生自律自我管理为目标。

2006年9月,成立彭康书院正式推行书院制。

之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文治、宗廉、启德、仲英、励志、崇实、南洋等书院。

2008年9月,所有本科生入住书院,书院制在西安交大全面实施。

书院的核心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书院通过实施大学生生活、职业规划,专业修养、素质提高、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教育课程,成为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教育、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依托,负担起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职责。

西安交大的书院设院长、副院长、副书记等职位。

学校的领导和高级教授担任书院院长和书院的党总支书记,而副书记是由年级辅导员。

书院拥有三种导师队伍:第一是有副教授以上级别的老师担任的专业导师队伍;第二是由年级辅导员、大三以上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担任的常住导师;第三种是有学校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人员组成的管理型老师。

西安交通大学在书院与学院之间行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多维组织结构。

书院主要负责各项学生事宜以及以前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档案管理,还有上文提高的导师队伍管理。

学院只是负责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学术事务。

三、优化书院制的路径书院制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体制,它的建立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曲折的过程。

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推行书院制是在传统体制下进行的对原有体制的改良和进步。

1、开拓创新,突破原有框架对于书院制这样的一种新生力量,各高校要看到其中有益的成分,并敢于打破常规,接受新生事物。

学生管理的创新和突破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转变学生管理的理念。

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重管理,轻服务,较少考虑学生的权利。

无论是从学校的办学宗旨还是从国家的教育战略上,学生都是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前进动力。

因此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声音,切实为学生的前途和发展考量,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

在这个方面,书院职能部门的设置是打破常规体制的关键,同样也是实现书院制管理目标的关键。

管理机构须设置合理,职责明确,对所有学生进行归口管理,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在校一级设置书院管理办公室,总管各书院的工作。

书院一级设置本书院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能。

2、循序渐进,建立书院文化第一,突出书院文化特色。

不同书院所体现的文化是不同的。

书院建设应抓住特点,突出不同,不能照搬照抄,千篇一律,这样也失去了建立书院制的初衷。

建立书院文化应注重打造自己的文化精品,开设具有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课程。

要秉承古代书院的“大学精神”,主要包括:人文精神、独立精神、兼容精神、批判精神。

第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文化既可以体现在精神层面,也体现在硬件设施的层面。

好的书院文化是会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确定书院的院训、院歌、院徽、院标,提倡学生牢记院训、学唱院歌、佩戴院徽、使用院标。

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方面要配合书院的文化发展目标和文化特色,给与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3、抓住重点,发挥宿舍功能学生宿舍是实行书院的特色和重点之一,宿舍管理的成功也意味着书院制管理目标达成了一半。

宿舍不仅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更应该发挥其的重要的教育功能。

发挥宿舍教育功能,应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书院人文与民主的发展。

应该建立面向宿舍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与院校两级组织充分合作,以开展文化与卫生为基础,咨询和辅导为重点的各类特色活动;重视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起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宿舍自我管理模式。

4、教书育人,加强学工队伍建设第一,严把辅导员的任用。

在选任辅导员时应遵循“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重要原则。

要将热爱学生工作,甘心为学生付出,德才兼修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任命为辅导员,从源头上提高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专兼职辅导要在数量上统一协调配合。

第二,建立辅导员培养机制。

重视辅导员的培训,加强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将辅导员变成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第三,完善辅导员的发展制度和激励制度。

完善辅导员的发展和晋升制度,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相应的平台,推动优秀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逐步建立一只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切实保护好辅导员的权利,建立起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

激励要注重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的结合,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

四、结语书院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事物,在学生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达到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

书院制的实施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的情况,不可盲目照搬照抄。

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下,对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一些书院制的做法,同样也是值得鼓励的。

【参考文献】[1] 沈栩.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04).[2] 黄汉昌.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