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时

A《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时
A《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总学时数:32

学分:2

编制部门:教育学系

编制/修订日期:2013年8月编制,2016年6月修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学生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为先修课程,是与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紧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亮点、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注重吸纳十多年新课改的反思成果,把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旨在使师范生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有一个比较科学而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掌握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从事数学教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从事数学教育事业的信心,为实现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总目标服务。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学科教学有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能在熟悉学科课程标准和内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并能有效开发、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能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与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学会设计综合性主题活动,为小学生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数学教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献身基础教育事业的理想和良好的师德。

2.了解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提升学生的理论层次。

3.掌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与内涵。

4.具有从事小学数学教材研究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初具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有一个全面了解。

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

3.教学要求: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让学生热爱数学的方法、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发展学生数感等。

4.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数学的本质。

5.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

(二)第二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有一个全面了解。

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

3.学要求:理解《标准》提出“四基”目标的意义;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目标要求等。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理解《标准》提出“四基”目标的意义;难点为如何增强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目标要求。

5.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

(三)第三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有一个全面了解。

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

3.教学要求:了解“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掌握该四部分内容开展教学的方法与艺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及教学策略。

5.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

(四)第四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有一个全面了解。

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

3.教学要求:理解好的情境;掌握教学中创设好的情境的方法;掌握开展好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法;理解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过程等。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创设好的情境的方法。

5.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

(五)第五章小学数学教材研究的基本理论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小学数学教材研究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能创新处理教材。

2.教学内容:当今教材使用现状、教材研究的意义、创新处理教材的前提、创新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创新处理教材的方法。

3.教学要求:了解当今教材使用现状、教材研究的意义、创新处理教材的前提、掌握创新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和创新处理教材的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创新处理教材的方法。

5.本章教学时数:3课时。

(六)第六章“数与代数”的教学研究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正确理解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学段具体目

标,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要点,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学段具体目标;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要点。

3.教学要求:理解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学段具体目标,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要点,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教学重点与难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学段教学要点。

5.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

(七)第七章“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够了解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理解小学数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施,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施。

3.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理解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施,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教学重点与难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施。

5.本章教学时数:3课时。

(八)第八章“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理解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实施,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实施。

3.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理解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实施,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实施。

5.本章教学时数:2课时。

(九)第九章“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研究

1.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目标、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施,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目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施。

3.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目标、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施,并会根据实施要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施。

5.本章教学时数:2课时。

四、有关说明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校教育发展》《课程设计与评价》。

2.课程实施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它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并按照一定秩序构成立体式的学科体系。

作为理论教学,主要以“第一课堂”(大学课堂)的系统理论传授为主,旨在使学生掌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并能深入理解、了解基于课标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要求

等基本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教学,主要是以“第二课堂”(小学课堂)的观摩和分析评价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判断能力。本课程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和实地教学观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基础教育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拓宽教学渠道,开发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掌握和运用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和发展教学实践能力。

3.课时分配、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课时分配

(2)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4+1”过程性考核方式,“4”为平时考核,可以是章节知识的总结思考,也可以是简单的课程内容研习论文,还可以是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1”为期末考核,可以采用大作业、开卷、闭卷等形式。学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成绩比例分配为: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4.课程教学的特殊说明

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进程和各章节的时间分配等,均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学生的基础、教学时数等情况进行调

整。

五、教学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冬梅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吕世虎等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高向斌主编.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金成梁主编.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M].南京出版社,2005.

[6]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数学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吕莉敏审核人:黄晓赟批准人:吴济慧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范文3篇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范文3篇 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不断完善英语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为前沿最合适宜的教学成为了诸多教师一直钻研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范文一: 新学期伊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因此,我们要百倍的信心,满腔的热情来迎接新的学期、新的任务、新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魏书生教书育人的思想,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增强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严格教学管理,为我校的升学指标的完成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三、四班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班级的优秀人数多,而且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着好多弊病,应该给以学法上的指导,因此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1、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为中考升学做好准备。 2、缩小两极分化,着重培养学习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5、着重把知识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单词量多,课文长,语法复杂。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必须加大力量巩固所学知识,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制定以下具体措施。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课堂上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把发展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严格落实市教委下发的"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并遵照执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加以改变。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精讲、精练,精打细算。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制定教研计划,开展"说课、平课、讲课"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上一节公开示范课,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作业3卤族元素 新人教版必修2 (1)

课时作业3卤族元素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 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深 D.X-的还原性强弱依次为:F-HCl>HBr>HI,故B不正确。选项D中表述不全面,F2与盐溶液中的H2O反应放出O2,不能置换出卤素单质。 2.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A.氢氟酸是弱酸 B.氟化钠是农药 C.氢氟酸有剧毒 D.氟有KrF2、XeF4等化合物 答案:D 解析:稀有气体很不活泼,跟一般物质不反应,所以与稀有气体反应的物质应是非常活泼的。 3.下列性质为某些卤素或卤化物所特有的是() A.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 B.溴化银光照分解 C.淀粉遇碘化钾变蓝 D.单质溴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度不同 答案:A 解析:用于雕刻玻璃的只有氢氟酸;而见光能够分解的物质不仅为卤素的化合物,硝酸

盐类物质及硝酸见光也容易分解;C项说法本身错误(碘单质使淀粉变为蓝色);非极性分子在水中和汽油中的溶解度均不同。 4.卤族元素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①单质颜色加深②单质的熔沸点升高③原子半径逐渐增大④单质的氧化性增加⑤卤化氢的水溶液酸性减弱⑥离子的还原性增强⑦单质与水反应程度增强⑧卤化氢的稳定性减弱 A.①②③⑥⑧B.④⑤⑦ 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⑦⑧ 答案:B 5.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由于Cl的非金属性比Br强,故盐酸的酸性比氢溴酸的酸性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 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答案:C 6.将溴水滴入碘化钾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将碘水滴入硫化钠溶液中,溶液呈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S2->Br- B.原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r>I>S C.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r->I->S2- 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r>S>I 答案:B 解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r2+2I-===I2+2Br-,I2+S2-===S+2I-。氧化性(或非金属性)顺序Br>I>S,还原性顺序S2->I->Br-。 7.已知常温下KClO3与HCl(浓)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深。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摸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本册教材分析目标要求重难点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全书共有十五个单元,另三个复习单元。本学期学习十个单元及二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本增加了读写训练的比重,以便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其内容主要反映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课本设计了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题材范围更广,除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还反映了学生的校外活动、劳动、卫生保健、体育运动、节日、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 (一)教学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具体目标: 针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课时作业本物理答案

课时作业本物理答案 课时作业本物理答案 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CD 2.B 3.C 4.云地面船岸 5.BC 6.D 7.A 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1.AC 2.AD 3.A 4.BC 5.BC 6.C 7.ACABOD 8.60m图略 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 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 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CD 2.B 3.C 4.3m/s53m/s25m/s 5.0 6.AC 7.CD 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 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5m,v≈13504m/s=33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BD 3.B 4.D 5.飞机火车小球 6.98m/s2竖直向下 7.D

8.AB9.150-1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2.52m/s213.略 第一章复习题 1.A 2.D 3.CD 4.ACD 5.BD 6.D 7.ABC 8.D 9.A10.200m11.t20~t1和 t2~t312.左030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ABD 2.D 3.ACD 4.BCD 5.C 6.B 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2s11.(1)如图所示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 2.B 3.B 4.C 5.D 6.C 7.6 8.29.110.79s25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4s(2)29km(3)429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AB 2.B 3.C 4.C 5.0128 6.18 7.5 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 405681361201677288710.(1)25×106m/s2(2)011m(3)0128m11.(1)12 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

【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 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现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离核越近能量越低。最外层 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 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案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至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 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一核电荷数一质子数一核外电子数 [科学探究] 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 —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友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大家阅读书本第5页的内容。[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1、周期

2?族 主族(_个;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族(_个纵行,副族(_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个族)]第 _____ 族(—个,_______ 列) J ______ 族(—个,_________ 列) 过渡元素:[讲解]周期表中还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 第IA族: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0 族:稀有气体元素 [随堂练习] 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3?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n A族,则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可能处在第 () A .川A族 B . I A族C.I B族 D .川B族 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12 和17 B.13 和16 C.11 和17 D.6 和8 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兀素组例外兀素其他兀素所属类型编号 S、N、Na、Mg P、Sb、Sn、As Rb、B、Te、Fe 素(5 )金属兀素(6)非金属兀素 周期(—个横 行,—个周期) 第1周期 第2周期 第3周期 第4周期 第5周期 -第6周期 第7周期,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_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目前发现______ 种元素(—个)

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答案 导语】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就会变成一个水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答案》,供大家借鉴。 【比热容答案】 基础练习 1、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 2、100 3、吸收;比热容 4、0.35kg;29400 5、比热容;4.2×10 6、比热容;沸点 7、8、9、 CBA 10、4.2×10J 拓展提高 11、A 12、解:(1)水吸收的热量 Q=cm(t-t) =4.2×103J/(kg℃)×50kg×(30℃-20℃)=2.1×10J (2)需要燃烧的液化气

(3)因为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高山上气压小,所以水沸点降低,铁锅里的水 尽管沸腾了,但是温度比较低,马铃薯还是煮不软。 14、(1)质量 (2)大于;60 (3)2 15、(1)质量 (2)受热均匀;吸收相同的热量 (3)快;水 【内燃机答案】 基础练习 1、蒸汽机;瓦特 2、化学;内;做功;内 3、汽缸;汽油;柴油 4、A 5、四;2;2;1 6、做功;内;机械;惯性 7、压缩;机械;内;变小;变大;升高 8、增大;后;前;相互的 9、热传递;比热容 10、B 11、大气;噪声;热

拓展提高 12、D 13、A 【热机效率答案】 基础练习 1、有用功;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内;28% 3、4.6×10;1.38×10 4、D 5、250 6、7、8、9、 ACAA 拓展提高 10、D 11、30;6.6×10 12、解:(1)W=FS=3.0×103N×5.6×103m=1.68×10J (2)m=ρV=0.8×103kg/m3×1.5×10‐3m3=1.2kg Q=qm=4.6×10J/kg×1.2kg=5.52×10J (=W/Q=1.68×10J/(5.52×10J)≈30.4%

原子结构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规律。 2、了解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和发射光谱。 4、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涵义。了解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基态和激发态涵义的学习,认识物质结构的规律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能量最低规律、基态和激发态、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三、教学难点:能量最低规律、基态和激发态、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教学过程: 一、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 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三课时)主备人:顾海东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当电子从较高能量的 时,将.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 跃迁到 能 量。 ,变成原子。 原子的电子排布必须遵循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状态,

iT 结论: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烟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2、光谱 光(辐射)是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 ______________ 时会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 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如:

锂、氦、汞的发射光谱锂、氦、汞的吸收光谱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电子云轮廓图的形成: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 2.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 3.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难点: 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组成及原子结构 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 (2)递变规律:随原子序数递增,密度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 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侓(自上至下) 3.特殊性 (1)溴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这是机推断题的突破点之一。 (2)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3)卤素单质都有毒,液态溴易挥发,溴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 (4)Cl2、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汽油等。 (5)F无正化合价。 知识点三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由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决定。越易得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1.同主族 核电荷数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2.同周期 核电荷数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_________,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_________,其非金属性也就_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_____________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________。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答案【六篇】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本答案【六篇】基础练习 1、带了电;电荷;摩擦起电;轻小物体 2、玻璃棒;橡胶棒 3、排斥;吸引 4、相同;排斥 5、是否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6、电荷多少;电荷;库伦;库;C 7、带电;吸引 8、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摩擦起电 10、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11、12、13、14、 DCBC 拓展提高 15、可能;一定 16、ABC 17、18、19、20、21、 BDBDD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第2课时答案 基础练习

1、原子核;电子;转移 2、容易;不容易 3、大量的自由电荷;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子 4、5、6、7、 CCAA 拓展提高 8、导体;弱 9、10、11、12、13、 DCDDCD 第十五第2节电流和电路答案 基础练习 1、定向移动;正;正;负 2、导线;电源、用电器、开关;用电器、开关 3、符号;电动机;电阻;电池 4、自由电子;相反 5、断路;通路;短路 6、开关 7、8、9、10、 DDAD 11、12、13、14、 DCCC

拓展提高 15、断开;闭合 16、17、18、19、20、BDBDB 第十五第3节串联和并联答案 基础练习 1、逐个顺次;并列 2、并;串;并联 3、并 4、相互;不能;互不;能 5、S;S和S 6、7、8、 CCC 9、10、11、 DAB 拓展提高 12、短路;A;并联 13、B 14、D 15、(1)S;S和S (2)S和S;S

(3)L (4)S;S 16、(1)不一定;如果是并联的,开关接在干路中即可控制所有支路 (2)拧下其中一盏灯,若另一盏灯仍然发光,则是并联;若另一盏等不发光,则是串联 第十五第4节电流的测量答案 基础练习 1、电流强弱;I;安培 2、(1)200 (2)0.05 (3)0~3A;0.7;0~0.6A;0.42 4、0.48 5、6、7、8、9、 DBDDA 拓展提高 10、L;干路 11、AC 12、甲同学: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乙同学:电流表量程选择太大 丙同学:电流表量程现在太小了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3卤族元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

1-1-3 卤族元素 一、选择题 1.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 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 C.卤素单质都能和水剧烈反应 D.卤素单质都能和H2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 【解析】卤素能与其他非金属化合,如H、C、O等。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越低。卤素单质中只有氟能与水剧烈化合。 【答案】 D 2.下列有关同主族元素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性:K>Na>Li B.非金属性:O>S>Se

C.还原性:F->Cl->I- D.碱性:KOH>NaOH>LiOH 【解析】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A正确;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B正确,C错;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增强:KOH>NaOH>LiOH,D正确。 【答案】 C 3.下列对溴性质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溴单质溶于水时,部分与H2O反应生成HBrO和HBr 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溴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 D.溴蒸气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Br 【解析】 A中,因为Cl2+H2O HCl+HClO,故Br2+H2O HBr+HBrO;B中,Br2中Br化合价为0价,既可以升高(+1,+3,+5,+7),又可以降低(-1),故溴单质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C项,Br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表现氧化性;D项,溴蒸气与H2在加热时生成HBr。 【答案】 B 4.①溴水②氯水③碘酒④氯化钾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中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单质碘可使淀粉变蓝,故加入物质中如含有单质碘或能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的,均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溴水和氯水中分别存在Br2、Cl2,可与KI反应置换出碘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以I2分子形式溶解在酒精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生成碘单质;氯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时作业本及答案提示

第六章电压电阻 §6.1 电压 一、填空: 1.国际上用字母表示电压,电压的单位是,符号是,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2.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必须在被测电路的两端。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必须从它的____ __接线柱流入,___ ___接线柱流出,因此电压表的“+”接线柱必须连在被测电路靠近电源____ __极的一端,否则指针会___ ___。 3.如图6-1-1,甲电压表的示数是;乙电压表的示数是。 4.某同学在用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0~3 V、0~15 V)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时,记录的是 5 V,他出现错误的原因图6-1-1 ,实际电压应是。 二、选择: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B.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C.电子手表中氧化银电池的电压约为1.5mV D.电视机显像管的电压约为10kV 6.关于如图6-1-2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个电压表 B.它的示数是1.7V 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7.如图6-1-3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其中电压表使用正确是()图6-1-2 图6-1-3 8.如图6-1-4所示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其中a、 b是电表,则() A.a、b 均为电流表 B.a、b均为电压表 C.a 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 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图6-1-4 9.在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估计出被测电压的范围,应该先用电压表的大量程进行

试触.某次实验中,只知道电压不超过安全电压,所用电压表如图6-1-5所示.关于试触后的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示数大于15 V,则需调换接线柱重新试触图6-1-5 B.如果示数大于15 V,则必须换用另一个量程更大的电压表 C.如果示数在3 V与15 V之间,则需调换接线柱重新试触 D.如果示数小于3 V,则必须换用另一个量程更小的电压表 三、实验题: 10.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6-1-6,使电压表能测出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图6-1-6 §6.2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一、填空题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是各节电池的电压的,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 2.小明的一玩具电动火车要9V的电压才能起动,他要买节干电池并将它们联使用才行。 3.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4.四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后直接接在某一电源两端而正常发光,用电压表测出一只灯两端电压为3.8V,则该电源电压约为;如果将四只灯泡并联在该电源两端,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5.如图6-2-1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能发光,并且两块电压表的指针所指的位 置如图6-2-1乙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V,L2两 端的电压是_______V。图6-2-1甲图 6-2-1乙 二、选择题 6.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入柠檬,制成“水果电池”.用 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如图6-2-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片B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水果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果电池把内能转化为电能 D.水果电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图6-2-2 7.如图6-2-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则此时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A.3V和7.5V B.1.5V和4.5V C.3V和1.5V D.1.5V和3V

2018——2019学年北京选修3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的基态、激发态与光谱之间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电子云轮廓图和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知识梳理 一、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 激发态原子。 3.光谱 (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 (2)光谱分析: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归纳总结:关于电子跃迁的注意事项 (1)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反之,将吸收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2)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未发生电子转移),而原子得失电子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一般在能量相近的能级间发生电子跃迁。 例1 下列电子排布式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是( ) ①Be :1s 22s 12p 1 ②O :1s 22s 22p 4 ③He :1s 12s 1 ④Cl :1s 22s 22p 63s 23p 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考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题点】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的判断与比较

答案 D 例2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 A 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 5×10-31 kg),带负电荷。 (2)相对于原子和电子的体积而言,电子运动的空间很大。 (3)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接近光速(3.0×108 m·s-1)。 2.电子云 (1)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哑铃形。 3.原子轨道 (1)概念: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形状 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3)各能级所含有原子轨道数目

p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三、教学难点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四、教学准备 学案准备、课件准备 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内容——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 主要学习形式:1、课前由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的相关资料并发送给老师。 2、上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辅以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理论衍变 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核形成其他元素。至今,宇宙年龄为140亿年,氢仍是最丰富元素。地球年龄为46亿年,地球上元素大

卤族元素课时作业解析版

卤族元素课时作业(三) A组—基础巩固 1.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 HXO+HX表示 B.虽然Cl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但盐酸的酸性比氢溴酸的酸性弱 C.卤素单质的密度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D.卤素原子半径越小,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解析F 2与水反应不能用X2+H2O HXO+HX表示;氢化物的酸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没必然联系,由于在水中HCl比HBr难电离,故盐酸的酸性比氢溴酸的酸性弱;卤素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答案 A 2.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 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 B 无色橙色紫色白色 C 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 D 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 解析各处发生的反应及现象分别为: ①KClO3+6HCl(浓)===KCl+3Cl2↑+3H2O,产生黄绿色的气体。 ②2NaBr+Cl2===2NaCl+Br2,Br2溶于水显橙(黄)色。 ③2KI+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 ④Cl2+2NaOH===NaCl+NaClO+H2O,两种盐的水溶液都无颜色,故棉球显白色。 答案 A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③⑤ 解析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其对应的阴离子F-、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①叙述错误,⑤叙述正确;F2、Cl2、Br2、I2的颜色由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逐渐加深,②叙述正确;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③叙述错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计划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计划 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了,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计划是怎样的呢?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研室、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加强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聚焦常态课堂,关注教师成长,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切实抓好校本科研、校本培训,从而促进全体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基本思路: 1、教学目标: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抓常态课堂、高效课堂,稳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教研目标: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撰写论文,组织老师上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评课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体英语教师都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即努力做到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

合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指导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培优辅导”等主要环节,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特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集体备课仍是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不走形式,各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时间固定,要紧紧围绕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并有活动记录。以集体力量、集体智慧来提高英语组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 4、打造“常态课堂、高效课堂”。教研组各教师认真学习常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并每人按计划上一次公开课,要求集体备课,及时评课,找出不足,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从而来实现高效课堂。 5、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所有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达到能将多媒体高效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6、加强初三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组织全组成员认真学习《大纲》、《中考说明》,加强对中考动向的信息收集和试题研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另外所有英语教师要协助九年级教师搞好中考复习和模拟考试,力争中考第一仗顺利。 7、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英语组要确定教研专题,全体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解析:选D.由GMmr2=mv2r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错;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和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不能在北京上空,B错;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同步卫星必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D对.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 C.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 解析:选ABC.超、失重是一种表象,是从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关系而定义的.当向上加速时超重,向下减速时(a方向向上)也超重,故A、B正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失重的原因是重力(或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故D错. 3.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交会对接.若二者对接前在各自稳定圆周轨道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二者运行方向相同,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使“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可在当前轨道位置对“神舟十号”适当加速 B.“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 C.“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 D.在“天宫一号”内,太空健身器、体重计、温度计都可以正常使用 解析:选AC.神舟十号适当加速后做离心运动可与天宫一号对接,选项A正确.由于天宫一号距地面较远,所以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B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选项C正确.在“天宫一号”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体重计不可以正常使用,选项D错. 4.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 解析:选A.A.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h2=m4π2T2(R+h),得h=3GMT24π2-R,T变大,h变大,A正确.B.由GMmr2=ma,得a=GMr2,r增大,a减小,B错误. C.由GMmr2=mv2r,得v=GMr,r增大,v减小,C错误. D.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错误. 5.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gR,可知三颗卫星的线速度vA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完成新目标英语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扎实基础教学 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注重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缩小两极分化 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厚爱特困生,积极投入到爱心帮扶活动中去。要重兴趣、重方法、求稳定、求实效,避免出现大批掉队和过早分化现象。 3.牢固“腰杆子” 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挺直“腰杆子”,使“腰杆子”不软。 三、教学要求及措施 1、要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培养新的课程意识并逐步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 2、要把语音教学作为起始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在注意单音的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要为今后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三、四级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专项训练,并开展适当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在注重交际、培养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确保学生在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的三级目标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新的词汇和语法项目,拓展、补充相关的话题和功能项目。 5、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盲目地加快教学进度。教学一定要切合实际,做到重兴趣、重方法、求稳定、求实效,避免出现大批掉队和过早分化现象。对英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做好“提优补差”。 6、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集体备课不仅仅是要统一教学进度和教案格式,更主要的是要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每单元的教学策略,特别注重对不同课型教学的研究。 7、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三级、四级)、体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即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参与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8、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尽可能利用音像、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9、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等,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展现才能。 10、课后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对英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做好“培优补差”。 11、重视形成性评价,并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学期、学年的终结性评价应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