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与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50% 严重休克:出血性、低血容量性,80%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复合因素
二、分型
• 发病形式与分类
1. 单相速发型(原发性):明确的损伤直接引起。
迅速
创伤、休克
MSOF
2. 双相迟发型(继发性):
并非损伤直接引起, 主要是机体异常反应的结果。
创伤、休克
缓解期
SIRS CARS
MSOF
– 多在休克复苏后发生
– 病情由轻到重的全过程 – 发病前器官功能健全 – 治愈后功能可完全恢复
• MOD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 M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多器官衰竭
– MOSF: multiple organ system failure-多器 官系统衰竭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讲授内容
• 概述 • 发病形式与分类 • 发病机制 • 系统器官衰竭与机能代谢变化 • 防治原则
一、概念
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感染等过 程中,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损 害以至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MODS)。
腹腔感染:30%~50%,死亡率80% 大肠杆菌、绿浓杆菌
肺部感染:老年人,原发灶50%在肺部 败血症: 非菌血症性临床败血症:某些MODS病人找不到感染灶或血
细菌培养阴性,有些MODS出现在感染病原菌消灭以后
2、非感染性因素
严重创伤:多发伤、多部位伤、多器官伤等
有或无感染均可发生,损伤、坏死组织→炎症→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症(SIRS)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ppt课件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ppt课件
➢ 纠正缺氧:液体复苏、呼吸支持 ➢防治感染:引流、抗生素 ➢阻断病理反应:血液净化 ➢稳定内环境:电、酸、碱紊乱 ➢免疫调理:细胞和体液
器官功能支持
➢呼吸机 ➢人工肾 ➢人工肝 ➢肠道粘膜保护 ➢护心药物
定义
在短时间内,肾脏排泄机体代谢终产物的能力降 低而导致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和水电、酸碱平衡 紊乱。
➢肺间质炎症加重,可合并感染
•末期
➢肺实质纤维化 ➢微血管闭塞 ➢心肌负荷增加、缺氧
初期
呼吸加快,有窘迫感,吸氧不能缓解 肺部听诊无罗音 胸片无异常
进展期
明显呼吸困难和紫绀─必需机械辅助通气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有罗音 胸片─广泛点片状影 意识障碍 体温、白细胞增高
末期
深昏迷 心律失常→心跳变慢→心跳停止
恶心、呕吐 头痛、烦躁、倦怠无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出血倾向(血小板质量、毛细血管脆性、肝 功能损害、 DIC):
皮下出血 口腔粘膜、齿龈出血 胃肠道出血 外科创面大面积渗血
多尿期(14天):
➢尿量增加的形式
突然增加:多于5-7日,尿量骤增至1500ml/24h 逐步增加:多于7-14日,尿量增至200-500ml/24h 缓慢增加:尿量增至500-700ml/24h时,停止不增,
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和衰竭
器官或系统
功能障碍
功能衰竭
肺 肝 肾 肠 血 中枢神经 心血管
低氧血症,需呼吸机至 少3-5天 胆红素≥2-3mg/dL 和肝功≥2倍正常值 少尿
2-3mg/dL 不耐受肠道营养至少5天
PT或APTT延长;血小 板 <5-8万或高凝 精神错乱, 轻度定向力障碍 EF下降或毛细管渗漏
➢ 肾缺血
1.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收缩压低于8kpa、缺血后内皮 渗透能力减退、肾血管反应性收缩)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课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课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 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01
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 病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开 展新药研发。
02
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验证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药 物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和发展新型的生物标志物,用于 早期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MODS通常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下发生,是 临床危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之一。
病因
感染
创伤
休克
其他
如肺炎、腹腔感染等, 是MODS最常见的病因。
严重烧伤、多发伤等创 伤可导致MODS。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 休克等,可引发MODS。
如急性胰腺炎、中毒等, 也可能导致MODS。
探索新的影像学和生理学技术,无创、 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提 供依据。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 生存率。
开展多学科协作,针对不同器官的功 能障碍进行联合治疗,以最大程度地 恢复患者的器官功能。
THANKS
症状
肾功能不全
表现为少尿、无尿、 氮质血症等。
循环功能障碍
表现为低血压、心 悸、心律失常等。
呼吸功能衰竭
表现为呼吸困难、 发绀、氧合指数下 降等。
肝功能不全
表现为黄疸、转氨 酶升高、凝血障碍等。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表现为意识障碍、 抽搐、瘫痪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 病理生理机制
炎症反 应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感染或异常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但在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症中,炎症反应可能过度激活,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2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2

早期---呼吸加快,有窘迫感.X线 无明显改变.
临 床
进展期---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 发绀.X线有广泛的点状阴影. 末 期---深昏迷,心律失常,心跳变慢.


发现呼吸超过30次/分,
呼吸窘迫或烦躁不安,
血气分析

呼吸功能的检测
血动力学监测

呼吸的治疗------呼吸末正压给 氧以纠正低氧血症. 维持循环
治疗感染

对ARDS病变的治疗
其他

发病原因同前
应 激 性 溃 疡
烧伤
脑伤

大手术

重度休克


与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 性反应-------腹腔的动脉系统可 收缩使胃肠缺血------胃粘膜受 损发生炎症
胃粘膜受损后有点状苍
白,继出现充血,水肿,糜烂

和溃疡------继出血-----甚至穿孔

后有两个或更多器官同时发生功能障碍


2.二期迟发型:先发生一个重要器官的
功能障碍,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经过一段
近似稳定时期,发生更多的器官功能障碍
直至器官衰竭,感染常是始动因素
器官 功能 障碍 种类
心 外周循环 肺 肾 胃肠 肝 脑 凝血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 休克 ARDS ARF 应激性溃疡 AHF 急性脑衰竭 DIC
腹 膜
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蛋白质 代谢产物可通过腹膜进入腹腔, 腹腔中的水分和溶质也可经腹

膜进入血液,直至双方的离子浓

度达到平衡.
治疗原则


尿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
概 述
导言二: MODS是ICU最常见的死因。腹腔感染后 发生率为30~50%。急症手术 后发病率为 7~22%,病死率与器官衰竭数目呈正相关。
30%

60%

80%
→100%
(1个) (2个) (3个) (4个) 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属于复苏失败,MODS 不包括慢性器官功能衰竭 。
第一节
四、临床表现:
㈠少尿型肾衰:临床病程经过少尿期(无尿 期)和多尿期两个阶段。 1、少尿或无尿期:
是整个病程的主要阶段。一般为7~14天,有时 可长达1个月。少尿期越长,病情越严重。
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② 蛋白质代谢产物蓄积 ③ 出血倾向及贫血
1、少尿或无尿期的临床表现: 水中毒:是ARF病人主要的死因之一 ① 水 电 解 质 和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即可恢复(早期)。
三、发病机制:
循环血量减少
再灌注损伤
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肾血 管收缩和肾小管细胞变性 坏死是主要原因。
肾血流量减少
肾入球动脉阻力增高
肾缺血 肾中毒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堵塞
ARF
非少尿型肾衰:
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认为可能代表了肾小管损伤
的一种较轻类型。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肾 小管堵塞仅发生于部分肾小管,而有些肾单位的血流 并不减少,肾血管并无明显收缩、血管阻力不高。因 此出现非少尿型肾衰。约占ARF的1/5. 临床上常见于手术、创伤、应用造影剂和氨基糖甙 类药物后,近年发生率有所上升,应引起重视。
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减退,导致水、电 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血中氮质代谢产物 积聚及全身并发症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病征。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7.免疫系统功能衰竭
主要表现为菌血症或败血症。
8.中枢神经系统衰竭
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混乱,轻度定向力障碍,最后出 现进行性昏迷。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
一、病因
(一)感染性病因 ➢ 70%的MODS患者由原发或继发的严重感染和败血 症引起。 ➢ 老年人中以肺部感染作为原发病因者最多;青壮年 病人中腹腔脓肿或侵袭性肺部感染后MODS的发生 率高。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
一、病因
(一)感染性病因 ➢ 有些MODS患者血细菌培养阳性,有感染症状,但找 不到感染灶,可能是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所造 成; ➢ 有的MODS病人有全身感染表现,但血细菌培养阴性 ,也找不到感染病灶,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或全 身性炎症反应有关。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
(二)非感染性因素
➢ 大量资料显示,大手术、严重创伤、休克之后,虽然 未伴发或继发感染,但MODS仍不可避免地发生。
➢ 此外,治疗措施不当,例如,复苏不充分或延迟复苏 、输液过多、吸氧浓度过高、机体抵抗力低下、大量 使用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大量反复输血等均可对 MODS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SIRS典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为:
①播散性炎细胞活化,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 ②全身持续高代谢状态、高动力循环; ③引起邻近或远隔器官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SIRS诊断标准如下:
①体温>38℃或<36℃; ②心率>90次/分; 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 ④WBC>12×109/L,或<4.0×109/L,或幼稚粒细胞>10%。 具备以上两项或两项以上即可诊断SIRS成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OK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_OK
17
第二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
18
表:诱发MODS的主要高危因素
复苏不充分或延迟复苏 持续存在感染病灶尤其双重感染 持续存在炎症病灶 基础脏器功能失常 年龄≥ 55岁 嗜酒 大量反复输血 创伤严重度评分≥ 25
营养不良 肠道缺血性损伤 外科手术意外事故 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应用量大、时间长 恶性肿瘤 使用抑制胃酸药物 高血糖、高血钠、高渗血症、
中文命名
序贯系统衰竭 多发、进行性或
序贯性系统器官衰竭 多器官衰竭 多系统器官衰竭 远隔器官衰竭 急性器官系统衰竭 创伤后脓毒综合征 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综合征
多器官损害综合征 创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 创伤后器官系统感染综合征 介质损伤性器官功能不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英文命名
作者
年代
sequential system failure
14
原发性MODS 继发性MODS
15
一次打击 (如缺血再 灌注)
组织损 伤
图29-1 发生MODS的二次打击示意图
康复
SIRS/CA RS
二次打击如 感染
扩大或增强全身性 炎性反应
原发性 MODS
继发性 MODS
16
影响MODS死亡率的因素主要有:
• 衰竭器官的数量 • 衰竭持续时间 • 腹腔感染与否 • 年龄
21
(二)SIRS与MODS
• 局部反应期 • 全身炎症反应始动期 • 全身炎症反应期 •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期 • 免疫不协调期
22
全身炎症反应机制
• 二次打击学说 • 细菌、毒素移位学说 • CARS学说 • 细胞代谢障碍 • 基因表达特性
23
病理生理改变
• 低血压与氧利用障碍 • 心肌抑制 • 持续高代谢和营养不良 • 内皮细胞炎症反应 • 补体激活 • 血液高凝及微血栓形成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多脏器功能衰竭(ICD-10:R68.801);包括呼吸衰竭(ICD-10:J96.901)、脓毒症(ICD-10:A41.9;A41.902)、脓毒性休克(ICD-10: A41.954)、心功能不全(ICD-10:I50.902)、循环衰竭(I50.913)、呼吸循环衰竭(J96.102)、急性肝功能衰竭(ICD-10:K72.001)、急性肾功能不全(ICD-10:N17.903)、急性肾功能衰竭(ICD-10:N17.901)、肠功能紊乱(ICD-10:K59.901)、代谢性脑病(E88.906)、缺血缺氧性脑病(I69.80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ICD-10:D65.001)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实用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一版)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进行诊断。

MODS是在SIRS基础上发生的,虽然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但仍是一个统一的、动态的病理过程。

1.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收缩压<90mmHg(1mmHg=0. 133kPa),并持续1小时以上;或需要药物支持才能稳定。

2.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急性起病,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无论是否应用PEEP),X线正位胸片见双侧肺浸润,肺动脉崁顿压≤18mmHg,或无左房压力升高的证据。

3. 肾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血肌酐(SCr)>2mg/dl伴少尿或多尿,或需要需要血液净化治疗4. 肝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血胆红素>2mg/dl,并伴有转氨酶升高,>正常值的2倍,或出现肝性脑病。

5. 胃肠系统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上消化道出血,24小时出血量>400ml,或胃肠蠕动消失不能耐受食物,或出现消化道坏死或穿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 脓毒症休克(Sepsis shock)
Sepsis + hypotension, despite fluids + clinical signs of hypoperfusion
~ 40% of sepsis
➢ 低血压(Hypotension)
sBP < 90 mmHg or reduction of BP >/= 40 mmHg from baseline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 MODS
原发性 MODS: 由原始病因直接作用的结果,多个脏 器直接受损伤构成。
继发性 MODS: 不是由原始病因直接引起,而是过度 的SIRS引起远隔器官功能不全。
➢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severe MODS:
ARDS, acute renal failure, DIC

2、非感染性因素
严重创伤:多发伤、多处骨折、多器官伤等
有或无感染均可发生,损伤、坏死组织→炎症介质→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
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50% 严重休克:出血性、低血容量性,80%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复合因素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二、分型
发病形式与分类
1. 单相速发型(原发性):明确的损伤直接引起。 迅速
➢ 感染(Infection)
机体的正常无菌组织遭受病原微生物入侵,但不 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
➢ 菌血症(Bacteremia)
血中有活菌存在,以血培养阳性为依据。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 机体对致炎刺激物(感染或非感染的)产生的生理 性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 脓毒症(Sepsis)
病源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同时有 血培养阳性。
SIRS + infection
➢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
Sepsis + hypotension, hypoperfusion or organ dysfunction
二、发病概况
特征:急、快、重、高 死亡率:30%~100%,平均70%
目前,MODS是临床急诊、危重病、外科、创伤 等死亡的重要原因。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三、历史概况
年代 作 者


1973 Tilney等
序贯性系统衰竭
1975 Baue 多发、进行性或序贯性系统或器官衰竭
1976 1976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讲授内容
概述 发病形式与分类 发病机制 系统器官衰竭与机能代谢变化 防治原则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临床病例
女,36岁,因烧伤入院,烧伤面积达85% (III度占60%),并有严重呼吸道烧伤。入院时 表情淡漠,呼吸困难,血压75/55mmHg。入院 后,经气管切开、给氧、补液及其他处理,病情 好转。入院第28天发生创面感染(绿脓 杆菌), 血压降至70/50mmHg,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虽 经积极救治,病情仍无好转,直至死亡。
Eiseman等 Border等
多器官衰竭(MOF) 多系统器官衰竭 (MSOF)
1986 Schieppati等
多器官系统不全综合征
1988 Demling等 1991 ACCP/SCCM
1995 全国危重病学术会议
创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多器官功能多器失官功常能不综全合综合征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一、概念
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感染等过程中, 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损害以至衰竭, 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
– 多在休克复苏后发生 – 病情由轻到重的全过程 – 发病前器官功能健全 – 治愈后功能可完全恢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Infection
Trauma, etc SIRS sepsis MODS Death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讲授内容
概述 发病形式与分类 发病机制 系统器官衰竭与机能代谢变化 防治原则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一、病因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 Need 2 or more:
Temp > 380C (100.40F) or < 360C (96.80F) Heart rate > 90 bpm Respiratory rate > 20 /min or PaCO2 < 32 mmHg WBC > 12,000 cells/mm3, < 4,000 cells/mm3
创伤、休克
MSOF
2. 双相迟发型(继发性):
并非损伤直接引起, 主要是机体异常反应的结果。
创伤、休克
缓解期
SIRS CARS
MSOF
原发损伤
应激反应
SIRS CARS
原继发发性性MODS
MOF 康复
死亡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讲授内容
概述 发病形式与分类 发病机制 系统器官衰竭与机能代谢变化 防治原则
MSOF是当今医学研究重大课题,为什么?
553例MSOF衰竭器官的数目与死亡率的关系
衰竭器官数目 急症外科 脾创伤 拟杆菌属脓毒症 腹内脓肿
2个
60%
41%
67%
63%
3个
85%
59%
80%
79%
4个
100% 100%
100%
100%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相关术语
在1991年美国胸科医生学会 ACCP/危重病急救 医学学会SCCM 讨论会上,对以下术语作规定:
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1、感染性因素 严重感染和败血症。占 70%
腹腔感染:30%~50%,死亡率80%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肺部感染:老年人,原发灶50%在肺部 败血症: 非菌血症性临床败血症:某些MODS病人找不到感染灶或血
细菌培养阴性,有些MODS出现在感染病原菌消灭以后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房分类和防 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