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选修

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选修
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选修

目标与素养: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与价值,能列举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能列举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1.学习物质结构知识的意义

(1)物质的组成、结构错误!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1)

(2)分析原子、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

(3)现代研究物质结构的实验方法:光谱和衍射实验。

(4)几种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仪器

1红外光谱仪、2电子显微镜、3原子吸收光谱仪、

4X射线衍射仪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名称

道尔顿

(1803)

汤姆生

(1904)

卢瑟福

(1911)

玻尔

(1913)

量子力学

(1926)

模型图示

实验事实元素化合时的

质量比

阴极射线

α粒子的散射

实验

氢原子光谱

微观粒子的波

粒二象性

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揭示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2)寻找性能优异的材料,需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3)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研究。

(4)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期待着物质结构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1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2同种元素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3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哪些不确切?

[答案] 123均不确切。从现在的观点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大多数元素存在同位素,不同同位素的质量不同;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极小一部分,而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非常“空旷”。

2.目前,人们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人们能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

[答案] 能。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典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A.(1)(3)(2)(5)(4)B.(1)(2)(3)(4)(5)

C.(1)(5)(3)(2)(4)D.(1)(3)(5)(4)(2)

A [正确的顺序是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可推测出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据此请填写下列空白:(1)原子中存在________,且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2)金原子核带________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的电荷数,两者产生静电________作用。

(3)金原子的质量远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质量。

[解析] 极薄的金箔,竟让变速运动的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证明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内部有“广阔”的空间。有极少数α粒子被笔直地弹回,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占原子极小的体积,否则大部分α粒子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同时证明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否则金原子核将有被α粒子弹出的可能;还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种类与α粒子相同,否则两者就会相互吸引;又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否则偏转的就不会是α粒子,而是金原子核。

[答案] (1)原子核(2)正排斥(3)大于

1.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而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不产生核磁共振,下列原子组一定能产生NMR现象的是()

A.18O、31P、119Sn B.27Al、19F、14C

C.错误!C、错误!S、错误!F D.1H、13C、35Cl

D [A中18O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不符合题意;B中14C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6和8,

不符合题意;C中错误!C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错误!S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为16,不符合题意;D 中1H的质子数为1,13C的中子数为7,35Cl的质子数为17,符合题意。]

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新领域。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

B.假说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

C.假说是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幻想和假定

D.假说最终都可以变成科学理论

B [假说是科学家在探索的过程中,为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而建立的一种模型,它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然后通过实验或推理去验证它的正确与否。]

3.自从18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B.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C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和电子,并且二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因为质子和电子带的电荷相等,而电性却相反,故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如错误!H中就只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多数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比较接近但没有必然的数量关系。故A、B选项均不正确。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是一种电性作用,因为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和电子带相反电荷,所以C选项正确。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有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目前有资料介绍,科学家已经研究发现了更小的微粒——夸克,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4.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D [理论化学与实践应相辅相成而不是以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因此D项是错误的。]

5.我国参与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随美国发展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又称为“暗物质”)。反物质的主要特征是电子带正电荷,质子带负电荷。物质和其相应的反物质相遇后发生湮灭,所有的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的材料是________。

A.FeO B.Fe2O3

C.Fe3O4D.Fe3C

(2)反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A.H—+OH+===H2O B.H++OH+===H2O

C.H—+OH—===H2O D.H++OH—===H2O

(3)画出氢离子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解析] (1)铁的化合物中,有磁性的是Fe3O4,属于永久磁铁。从阿尔法磁谱仪的名称可以看出,磁谱仪的核心部件是由具有磁性的物质构成的。

(2)抓住中和反应和反物质的特征即可,常见H+带正电荷,其反物质为H—;OH—带负电荷,其反物质为OH+。

(3)书写H—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电子带正电荷。

[答案] (1)C (2)A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高二第二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4第二章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能提高转化率 答案:C 解析:解答: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B错误; C、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即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不能提高转化率,故D错误.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通过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发明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的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直接氧化成CO2和H2O 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知,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是正催化剂,可加快CO氧化,从而降低尾气的危害,故A正确;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把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故B正确; C.根据题意知,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 还原成无害物质N2,故C正确;D.使用铂催化下,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提高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率,故D错误;所以选D. 分析:本题以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为载体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影响. 3.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1>b2,t1>t2 B.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一定相等 C.A的平衡转化率(Ⅱ)大于(Ⅰ)中A的转化率 D.若m+n<p+q,则压强变化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故b1<b2,t1>t2,故A 错误; B.阴影面积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B正确;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平衡转化率(Ⅱ)等于(Ⅰ)中A 的转化率,故C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历年高考题汇总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4年-2019年全国卷) 1.[2019年全国卷Ⅰ]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 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乙二 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 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 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2.[2019年全国卷Ⅱ]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sH3的沸点比NH3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 (2)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 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则位于底面中心的原子2和原子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卷Ⅲ] 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安全性高等 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填“相同”或“相反”)。 (2) 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其中Fe的配位数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3)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3)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6) 第3课时核素 (9)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11)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1)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4) 第三节化学键 (17) 第1课时离子键 (17) 第2课时共价键 (1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1)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21)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4)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4)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28)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2)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32)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及其应用 (36)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0)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0) 第1课时甲烷 (40) 第2课时烷烃 (43)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46) 第1课时乙烯 (46) 第2课时苯 (49)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52) 第1课时乙醇 (52) 第2课时乙酸 (55)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58)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1)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1) 第1课时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61) 第2课时海水资源的利用 (64)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7) 第1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67) 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70)

参考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3)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73)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75) 第三节化学键 (77)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79)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7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80)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81)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83)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83)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85)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86)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88)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89)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89)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90)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作者:蔡文联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对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的简介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2.1.2

第2课时键参数等电子体 [目标要求] 1.掌握键能、键长、键角的概念。2.会用键参数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体、等电子原理的含义。 一、键参数 1.键能 (1)定义:键能是指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 mol化学键释放的________能量。 (2)键能与共价键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化学键的键能越大,化学键________,越不容易______________。 2.键长 (1)定义:键长是指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决定化学键的键长,____________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 (2)键长与共价键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往往键能________,这表明共价键____________,反之亦然。 3.键角 定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多原子分子中键角是一定的,这表明共价键具有________性,因此键角决定着共价分子的__________。 二、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原理是指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是________的。 2.仅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为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B.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长越长,分子越稳定 C.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角越大,分子越稳定 D.在双键中,σ键的键能要小于π键的键能 2.根据π键的成键特征判断CC的键能与键能的关系是() A.双键的键能等于单键的键能的2倍 B.双键的键能大于单键的键能的2倍 C.双键的键能小于单键的键能的2倍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D.H—Cl的键能为431.8 kJ·mol-1,H—Br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4.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1,H—N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化学方程式N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点燃 点燃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3.2《金属材料》word教案

金属材料 一、教材分析和建议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材料,其中,金属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根据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的种类远远超过非金属元素,不同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合金(如铁及其合金)可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多种性能的材料。 除了少数金属外,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这是由于金属元素的活泼性决定的。获取金属材料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分布、勘探和开发,二是开发的成本。金属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呈分散的趋势,使得回收与提炼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要从矿石中获得某种金属,使呈化合态形式的金属元素转化为游离态单质,往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冶金工业是一个高能耗的工业,其间所产生的矿渣、炉气、粉尘以及生产噪音等又使得它们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教学建议如下: 1. 对于学生来说,金属化学冶炼的基本原理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最基本的核心概念。为了实现金属由化合物还原为单质这一过程,应该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采用不同的还原剂或还原手段,这是金属化学冶炼的基本原理。例如,一般的高温碳还原法可用于冶炼中等活泼的金属(如铁、锌、锡等),置换反应不仅可用于冶炼铜、银,还可用于提炼稀土金属;电解法是目前人类生产中掌握和使用的一种最强的氧化还原手段,可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钾、铝、镁等)。抓住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对如何获得和使用金属材料就从化学角度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 2. 教科书中,仅以钢铁和铝的冶炼为例介绍了金属化学冶炼原理和过程。对于钢铁冶炼(火法冶炼),重点在于揭示生铁冶炼与炼钢原理的区别,指出作为合金的钢铁材料在冶炼方法、使用性能等方面比生铁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对于铝的冶炼(湿法冶金和电冶金的结合),则可以通过展示铝的生产流程,重点讨论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即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电解氧化铝的反应。 3. 金属的腐蚀和防止是金属材料使用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自发进行的原电池反应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揭示金属腐蚀的本质,即金属与其接触的其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受到损害,由此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金属防腐的思路和方法。再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引导同学分析和讨论防止金属腐蚀的原理和方法。需要指出的是,金属防腐方法的选择不仅是一科学问题,也是一技术问题,例如,金属腐蚀的防止必须考虑其中的经济成本。同时,教科书中也指出金属腐蚀可以利用来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从而对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既可以产生正面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重点:金属冶炼的原理,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防腐方法。 教学难点:电解、电镀的原理。 二、活动建议 【实验3-2】 (1)电镀时最好使用新铁钉(如使用其他铁制品,应预先把镀件打磨光滑),经水洗、NaOH溶液除油、盐酸清洗等,然后用清水洗净后立即进行电镀。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高考题汇总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高 考题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知识梳理:要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应从四个 第n能层有___个能级,每能层有__个轨道,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__个电子 (2007海南·25)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C的元素符号 为;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09年福建理综·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 s n m p 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回答下列问题: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 知识梳理:Abn型分子中孤电子对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分子中键角大小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9年海南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1.(2007海南·2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

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 n(H2O)m。 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CH4 乙烯CH2=CH2 烯烃 双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 (H 20)m ),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 6H 12O 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 、乙酸CH 3COOH 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 6H 12O 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3224324422()()23()Ag NH OH CH OH CHOH CHO Ag NH CH OH CHOH COONH H O +????→+++水浴加热↓↑; 和新制Cu(OH)2反应: 22422422()()()2Cu OH CH OH CHOH CHO Cu O CH OH CHOH COOH H O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6126222666;0C H O O CO H O H +??→+酶△<;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 、直接氧化供能;b 、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 、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122211261266126 C H O H O C H O C H O +??→+酶(蔗糖)(葡萄糖)(果糖)12221126126 2C H O H O C H O +??→酶(麦芽糖)(葡萄糖)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 6H 10O 5)n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6105n 6105m 1222116126C H O C H O C H O C H O ??→??→??→酶酶酶()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也可在酸的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总结

原子结构模型(结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排布原则: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 洪特规则、泡利原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位置) 排布顺序:构造原理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周期的划分价层电子的数目与排布决定族的划分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决定了原子半径的 大小以及变化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性质)原子结构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 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电负性: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原 子 光谱 N 轨道能级图电子排布图 1s 22s 22p 31s 2s 2p 电子排布式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2s 22p 3外围(价层)电子排布式2个能层,3个能级,2对成对电子3个未成对电子,7种运动状态的电子7个电子层7个周期 7个能层K Cu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构造原理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M 能层全满 3d 空轨道原子轨道图18个列,16个族(主族、副族、0族、VIII 族)、5个区3d 104s 1 4s 1 Cu :Ar K :Ar 轨道表示式

二氧化碳 金钢石

电子对数目电子对 的空间 构型 成键电 子对数 孤对 电子 对 数 电子对的 排列方式 分子 的 空间 构型 实例 中心 原子 杂化 轨道 类型 2 直线 形 2 0 直线 形 CO2、C2H2sp 3 三角形3 0 三角 形 BF3、SO3 HCHO sp2 2 1 V形 SnCl2、 PbCl2 sp2 4 四面体 形4 0 四面 体形 CH4、SO42- CCl4、NH4+ sp3 3 1 三角 锥形 NH3、PCl3 H3O+ sp3 2 2 V形H2O、H2S sp3 ….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 一 年 级 下 学 期 第 三 次 阶 段 检 测 化 学 试 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Ca 40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 B.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D.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A.H 2和D 2互为同位素 C.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3.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CO 2的结构式:O —C —O B.乙烯分子球棍模型: C.NaCl 的电子式: D. F —的结构示意图 4.苯的结构式可用 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苯主要是以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 .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 .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 .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r Br C H H Br Br H H C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CH 3——CH 2—CH 3 CH 3 CH 3—CH —CH 3 CH 3—CH 2 和 是同一种物质 D. Cl ·× ·· ·· ·· Na +9 2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