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政府政策对经济状况的影响

政府政策对经济状况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各国政府都在制定和调整各种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稳定。
政府政策对经济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政府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政府政策对经济状况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财政政策是政府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政府可以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总体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样的措施会增加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他们的消费和投资。
然而,财政政策也有副作用。
如果政府支出过度,将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的累积,从而为未来的经济稳定埋下隐患。
其次,货币政策也是政府政策对经济状况产生影响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胀和经济活动的。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政府可以通过加息和减少货币供应来遏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增长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降息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活动。
然而,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调整利率可能会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和投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限制经济增长。
此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也会对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产业政策旨在促进特定行业或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监管政策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保护。
然而,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需要权衡不同的利益,避免出现过度干预和扭曲市场竞争的情况。
最后,外贸政策也是政府政策对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领域之一。
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推动下,不同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政府必须通过外贸政策来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和经济交流。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手段来刺激出口和吸引外资。
然而,外贸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政府政策对经济状况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中国企业通过购买或建立在海外的企业,在国外直接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种形式的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可以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同时,这些企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效应,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例如,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工厂,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出口到中国以外的市场,从而增加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过去,中国主要通过出口商品换取外汇收入,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对低附加值产品依赖过强的问题。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的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企业,往往涉及到高新技术、研发创新等高附加值产业,这使得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同时,通过在海外投资建设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推动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再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强了国际贸易的合作与互利共赢。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运营往往需要与当地企业合作,形成合资或者合作的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分享市场风险,共享技术和资源。
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当地企业的升级转型,提升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通过这种合作与互利共赢的方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能够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最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国外的某些市场可能存在着对外资的限制和保护主义倾向,这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此外,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也引发了一些国际贸易摩擦和争议。
比如,某些国家担心中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会对本国企业造成竞争压力,加剧了国际贸易的竞争紧张局面。
全球政治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与政策

全球政治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与政策全球政治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各国政策的制定过程、国际组织的作用、文化交流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
全球政治环境的变化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活动受到了政治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
本文将探讨全球政治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并分析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全球政治环境对经济的影响1. 国际贸易和投资国际贸易和投资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全球政治环境变化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欧盟与英国之间的脱欧谈判等等。
这些政治事件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加强和投资环境的不稳定,从而降低了各国的经济增长率。
2. 能源政策和价格能源政策是全球政治环境变化另一个重要领域。
各国能源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能源供应和需求,直接影响全球油价、天然气价格、燃料价格等。
例如,美国政府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能源市场,欧洲国家的能源政策和俄罗斯之间的博弈也会改变油价。
对于国家来说,能源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投资、雇佣、生产和财政收入等。
3. 消费者和身份认同全球政治环境变化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份认同,从而影响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态度。
例如,反全球主义的抗议活动和社交媒体的全球化、地缘政治危机、难民危机等。
这些政治事件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品牌或产品持有负面态度,或者对部分品牌或产品产生敬意,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品牌价值和形象。
第二部分:全球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 移民政策移民政策是各国政治环境变化中的一大关键因素。
移民和难民问题在各国政治较为敏感,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各国对移民的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会对当地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带来重要的影响。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一大决定因素。
各国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和外汇市场。
美国和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货币政策的变化等,都会对全球货币市场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和影响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政策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和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二、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贸易政策的变化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 经济下行压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国家为了支持本国企业,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来限制进口,提高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美国政府一直在实施"美国优先"政策,对进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国制造业。
2. 国内政治因素国内政治因素也是导致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之一。
部分国家由于选举等因素,需要采取强硬的立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民利益。
例如,英国脱欧后加强了对欧盟产品的进口限制,旨在维护英国制造业和农业的利益。
3. 国际政治因素国际政治因素也是导致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之一。
各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因为政治争端、战争、恐怖主义等因素而恶化,导致贸易关系受到影响。
例如,中美贸易争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贸易政策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贸易政策变化将对国际贸易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表现。
1. 贸易摩擦加剧随着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愈发紧张。
贸易战不断升级,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加剧。
这将阻碍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 市场准入受限随着各国采取更多的保护主义政策,许多国家的市场限制越来越严格。
这将阻碍贸易自由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许多企业难以进入市场。
3. 货币汇率波动随着贸易政策的变化,各国之间的货币汇率也产生了波动。
贸易战引起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而对方货币升值。
这将对外贸企业的生意产生负面影响。
4. 投资环境恶化贸易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外国资本的流入。
限制对外投资的政策将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中国外商投资下降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中国外商投资下降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中国外商投资的下降对全球经济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外商投资下降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中国外商投资下降的原因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对传统产业的支持逐渐减弱,改为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使得外商投资的流向发生变化,导致对传统领域的投资下降。
2.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采取保护性措施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其国内市场的发展。
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外地投资的动力减弱,进而影响了中国外商投资的规模。
3.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对中国外商投资产生了影响。
金融危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使得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度增加,也降低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
二、中国外商投资下降的影响1.全球投资格局转变:中国日益减少的外商投资对全球经济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如今,中国外商投资的下降改变了这一格局,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2.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外商投资的下降迫使中国经济更加依赖于内需和创新驱动。
这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促使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国内市场,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3.影响中国形象:中国外商投资的下降可能会对中国的形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外商投资的下降可能被解读为中国市场不再具有吸引力或竞争力,这可能导致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下降。
三、应对策略1.加大内需扩张力度: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缓解外商投资下降的影响。
加大消费者购买力、促进中产阶级的发展、鼓励创新等措施,可以提高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2.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中国可以继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法治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简化审批程序等,为外商提供更加开放和便利的投资环境。
第五章 政府对贸易的影响

利机会;贸易保护有助于实现产品多样化;贸易保护有助于改善贸
易条件。
5.3.4 最优关税理论
• 最优关税:是指这样一种关税 税率,它使得一国(大国)因 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减去 因贸易量减少带来的损失后的 该国净收益达到最大化。
• 零关税<最优关税<禁止性关税
W
C
A
0
t*
B
tH
t
Slide 1-6
国际商务管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史龙祥
第五章 政府对贸易的影响
• 5.1 引言 • 在经济全球化中,政府贸易政策会影响到国外生产商在本国市场
的竞争力,也可能会限制或提高本国企业在国外销售或从国外购买 所需产品的能力。总之,政府对国际贸易竞争的限制和支持被称为 保护主义。 • 5.2 贸易政策所致的冲突性结果 • 政府官员选择的贸易政策往往是那些他们认为能让本国最可能受 益的政策。然而,有关贸易管制的提议总会引发利益相关者的激烈 争辩。
,国内增加值等于最终商品价格减去为生产这种商品投入的进口生
产要素的成本。
g V 'V
V
• 例如,中国进口咖啡制品的平均关税率为30%,进口咖啡豆的平
均关税率为15%,如果一罐速溶咖啡的税前价格为5美元(2.5美元
咖啡豆和2.5美元加工费),求中国进口咖啡制品的有效保护关税率
?
•
2.非关税壁垒
•
2.1补贴
•
补贴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直接支持。人们对于如何判
定补贴持不同观点,因此常常引发贸易摩擦。另一个可能引发争议
的补贴问题是,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对那些经营艰难的企业
和产业进行扶植。
•
2.2 配额
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影响及政策

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影响及政策推进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已成为主要的趋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更是必不可少的政策选择。
那么,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影响及政策推进是什么呢?一、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影响1、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自由化浪潮的加持下,发展中国家得以借力回升,比如中国成功入世以来,进口和出口的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不断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和信任。
此外,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动能更为主要的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推动力。
2、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系造成影响贸易自由化的实行,有可能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主权,导致经济上的依赖性增强,而对中国的政治体系与政策制定产生一定影响。
3、对发展中国家环境产生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环境的污染也愈发严峻,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可能会加速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产生生存危机。
二、推进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政策1、改善市场开放程度政府加强市场开放程度,放宽外商在国内市场参与的限制,鼓励外商在该国内投资,通过实行“二次开放”、“加速构建内部市场”等政策来增加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国内产品和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融入全球竞争。
2、促进投资、创新与海外市场拓展政府加强对外贸易、投资的支持,提供各种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国内公司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
此外,还应强调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并鼓励吸引外资投入研究与发展领域,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3、加强对外合作政府加强对外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展开经合、援助、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等合作,提高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外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强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在投资自由化的道路上形成共识。
国际贸易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影响

国际贸易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
它们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形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财政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
当政府增加开支并提高了税收,财政收入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政府对国内产业的支持和投资。
这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国际贸易的规模。
然而,在财政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谨慎权衡。
政府过度扩张开支和提高税收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这会影响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国内产品价格上涨,产品的竞争力将下降,从而对出口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财政政策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其对国际贸易产生良好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对国内货币的价值和流通进行干预。
货币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成本和竞争力。
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
这将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低利率还会吸引外国投资者和企业来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
这将增加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活跃度。
然而,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当货币供应过度增加时,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高通货膨胀率会降低国家货币的购买力,进而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也可能导致外汇市场的不稳定,进一步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运作。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谨慎管理,以确保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积极的。
中央银行需要密切监控货币供应和利率,并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合理规划和执行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国际贸易的规模。
货币政策的适当调整可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和企业,提高国际贸易的活跃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进口限制的影响
• 国内消费者价格的巨大影响 • 进口构成的变化 • 效率 • 企业反应 • 规避限制的转移调整
1.2 出口限制的原因
•国家安全 •外交政策 •供应短缺 •截留资金
禁运和制裁
实行禁运和制裁的理由:
美国出口管制
出口控制系统,旨在禁止或至少推迟政治敌对国家得到 战略性重要商品。 双重用途的项目,货物可用于军事和民用目的。 出口许可证,许可证由美国商务部颁发
2、国际投资政策
2.1.1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1、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的主要益处 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的四个主要的裨益,即 资源转移效应、就业效应、 国际收支效应以及竞争和经济 增长方面的效应。 2、东道国在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三种代价 东道国在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方面面临三种代价, 即东道国国内竞争可能出现负面效应、国际收支的负面效 应以及国家主权与独立性的丧失。
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
旨在提供稳定的国际货币框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初目标是提 供一个国家之间的固定汇率。
世界银行
1.2.1 世界贸易组织
由贸易国协商并签署的协议,为国际商务提供法律基 础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 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它规定了成员方的协定义务,以决定各成员方政府如
出口管制
出口许可证颁发过程 的决策步骤
出口管制的决定 因素: •国家安全 •对外政策 •供应短缺 • 防核扩散
产品类别
是否特定国家
是否特定公司
1.3 鼓励出口的措施
一、出口信贷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 厂商或银行提供的贷款,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 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 补偿
24
3.变化的全球政策环境
• 国内政策影响力降低 • 传统国际机构日益衰弱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冲突
1.1 国内政策影响力减低
不断增长的全球影响力对国内 经济的作用日益显著 国内经济活动难以和国际市场 状况隔离
1.2 国际机构日益衰弱
世界贸易组 织
世界贸易组织起源于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增加了国 际贸易协定的范围。 它的任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同时确保一个有效论坛的存在,解 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
环境贸易壁垒
环境贸易壁垒(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又 称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人 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安全为理由构筑的壁垒,它常常包 括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中。 环境贸易壁垒说是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的新措施。 特点: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涵的 广泛性和保护形式的隐蔽性。
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es)又称出口津贴,是国 家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 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 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出口补贴的形式
直接补贴(Direct Subsidies),即出口某种商品 时,直接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 间接补贴(Indirect Subsidies),即政府对某些 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其主要形式有: (1)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所缴纳的国内税; (2)暂时免税进口; (3)退还进口税; (4)免征出口税。一些国家还对出口商品实行延 期付税、减低运费、提供低息贷款和复汇率等,以 鼓励商品的出口。
34
世界银行的宗旨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 “促进生产事业的投资以协助成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 设”, “鼓励不发达国家生产与能源的开发”, “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发展成员国生产资源的方式,促 进国际贸易 长期均衡的增长以及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等等。
35
经济一体化
1、区域一体化的不同层次
22
2.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所有权与控制的规定趋于放宽。 3、经营限制。 4.授权与汇报。
23
——投资鼓励措施的进一步规范 ,进一步改善外国投 资者的待遇 1、国民待遇是发展中国家政策调整的目标 (1)对外控公司设立的限制逐渐减少。 (2)外汇和资金转移的限制逐渐放松。 (3)实行国民待遇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政策的重要目 标。 2、提高法律、法规及政策的透明度
欧洲 意识
“总有一天,到那 时,……,所有的欧洲国 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 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 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 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 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维克多· 雨果
法国作家
“把法国、德国的全部 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 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 构的管制之下”。
1946年 丘吉尔呼吁成立美国式欧洲 1948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负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951 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及盧森堡六國簽定巴黎 條約,設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7 法、德、義、荷、比、盧六國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和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 1959 走出废除欧共体内关税和贸易限额第一步 英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成立欧洲自由贸易 联盟。 第一项允许劳动力在欧共体内部自由流动的条约生效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被采用 上述6国将3共同体合并,欧共体名称首次使用。
18
(2)限制对外直接投资 ——为了国家的国际收支而限制资本的流出。 ——操纵税收政策以鼓励企业在本国投资。(这 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在本国而不是在其他国家创造 就业机会。) ——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限制本国企业投资于某 些特定的国家。
19
2、东道国政策
(1)鼓励对外直接投资 ——税收减免、 ——低息贷款以及补贴。 这种鼓励的动机是希望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源转 移和就业效应中得到好处。另一今动机是希望将对外直 接投资从其他潜在的东道国那里争夺过来。 (2)限制对外直接投资 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是所有权限制和运作限制。
1.国际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Free Trade Policy) 是指国家取消对进 出口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 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 (Protectionism Policy) 是指国家广泛 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 竞争,并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 出口。即奖出限入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在部分保障下,以基金的资金暂时供给成员国,使之 有信心利用此机会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不采取有 害于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
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
第一,向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磋商的场所;
第二,确立成员国的汇率政策、支付以及货币兑换的 准则,并予以监督; 第三,向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贷款。
16
2.1.2 对外投资对母国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
•汇回的利润,专利权使用费及酬金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 •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
•国内就业受影响.
•技术优势受影响.
2.2 政府政策工具与对外直接投资
(一)政府的政策工具与对外直接投资 1、母国政策 (1)鼓励对外直接投资 ——保险计划 ——专项基金 ——取消对国外收入征税
特征 取消内部 共同 生产要素 统一的货币 一体化的政治 形式 关税措施 对外关税 自由流动 和财政政策 和经济政策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完全的经济 一体化组织 ● ● ● ● ● ● ● ● ● ● ● ● ● ● ●
2、主要经济集团
2.1 欧盟 2.2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2.3 北美自由贸易区 2.4 南方共同市场 2.5 加勒比海共同体 2.6 安第斯共同体 2.7 东盟 2.8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9 澳新紧密经济关系协定 2.10 中东和非洲的经济一体化
2.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欧洲一体化建设示意图
煤钢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欧 洲 共 同 体
关税同盟
一 体
欧元启用 欧盟扩大
欧盟宪法
欧 洲 联 盟
共同农业政策 化
建 统一大市场 设
欧盟现有 27 个成员国和近 5 亿人口,总部设在比利时首 都布鲁塞尔。欧盟27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欧盟发展进程
何制定和执行国内贸易法律制度和规章。
同时,它还是各成员方进行贸易谈判和解决贸易争 端,发展其贸易关系的场所。
29
世界贸易组织在今天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主持继续谈判。 (2)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3)争端解决机制的好运行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 权威。 (4)使更多的国家融入到多边贸易体系中。
1.1 进口限制
•除了众所周知的限制贸易方法,如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
下列表格提供了一些其他方法。
歧视性的政府采购
歧视性的政府采购(Di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 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
海关估价
海关估价(Customs Valuation)是指海关通过专断 方式提高对进口货值的估价,增加进口货的关税负担, 或采用各种不合理或差别待遇的评价方法,以达到阻碍 商品进口的目的。 海关估价是间接非关税壁垒。
估价的不稳定比关税本身有更大的限制作用。
贸易的技术性壁垒
贸易的技术性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是指进口国以严厉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 装和商品标签规定等,来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 1、通过技术标准限制进口 2、通过认证措施限制进口 3、通过严格卫生检疫规定限制进口 技术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间接非关税壁垒的手段。 成为发展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