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门铰链设计

合集下载

车门铰链布置设计规范

车门铰链布置设计规范

车门铰链布置设计规范3 要求3.1车门铰链型式铰链有明铰链和暗铰链之分,暗铰链常用,且有内开式和外开式两种(铰链的结构型式很多,主体采用冲压件的较多)运动方式。

3.2车门铰链的固定型式门铰链一般采用螺栓和侧围,门连接紧固;也有采用半焊接,半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或采用全焊接的方式。

由于焊接引起的变形较大,现普遍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

a)螺栓连接门和侧围的方式b)与门焊接,螺栓连接侧围的方式c)采用全焊接的方式3.3车门铰链的布置位置内开式铰链外开式铰链(铰链轴线在分缝线后) (铰链轴线在分缝线前)3.4车门铰链轴线参数内外倾角前后倾角3.4.1 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 轴之间的夹角。

建议内或内倾角不超过3°; 一般没有外倾角。

3.4.2 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 轴之间的夹角。

建议前或后倾角不超过3° 3.4.3 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车门铰链自带限位机构,最大角度值制造误差为±3°。

3.4.4 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开启角度值制造误差为±3°。

3.4.5 上下门铰链中心的距离上下门铰链中心的距离一般与车门的自重、分缝线的曲率及固定立柱的外形等有关,中心距一般不小于300mm , 推荐330 mm以上3.5 车门运动干涉检查3.5.1铰链必须保证车门从闭合到最大设计开启角度+3°过程中不与车身上任何部位发生干涉;在运动过程中车门与车身之间最小间隙为:设计门缝间隙4mm时,最小间隙为1.8~2.5mm。

最小间隙一般出现在车门刚开启时(3°~8°内)及车门外板最大凸弧面处。

3.5.2前门开启角度一般不小于60°,极限的超程角度为64±3°;后门开启角一般不小于66°,极限的超程角度可达70±3°;车门在打开过程中,不能和铰链本体及铰链本体固定螺栓干涉。

侧门铰链布置及分缝线研究

侧门铰链布置及分缝线研究

侧门铰链布置及分缝线研究目录1.确定铰链轴线在X方向上的位置(对标)2.确定铰链轴线的倾角(对标)3.上下铰链选型及布置4.分缝线限制面设定及输出Know‐How Management 1、确定铰链轴线在X方向上的位置(对标)B‐R‐LINE侧门上下铰链B‐R‐LINE 输入条件外CAS密封条道数及结构Benchmark Data & Targetg车型铰链轴线到B‐R‐LINE 距离L mm(密封,侧碰性能)示意图Focus 前门12257.9后门KUGA 前门121后门68.8O t i 前门90.9Octavia后门58.6VW途观前门59后门82.5Yaris 前门90.9后门58.6前门132L凯美瑞后门53.5Target 前门120后门60Know‐How Management2、确定铰链轴线的倾角(对标)车型内外倾角α前后倾角β示意图F 前门 3.365 1.813Benchmark data & TargetFocus后门 2.013-1.93KUGA 前门 1.956 2.685后门2-2282297Octavia 前门 2.8 2.297后门 1.5-0.8凯美瑞前门 1.8 3.254后门2-1.33272RAV4前门2 3.272后门0.1160.475Yaris 前门 2.4 3.247后门0.250.45IX35前门 2.50后门 2.7-1.1VW途观前门2-0.5-0.8后门 2.50.8Target 前门 2.52后门 2.5-1.531铰链在3.1、铰链在Y 方向上的位置3.1.1、Normal solution for the inner panel11.0 Min. Clear.2.0 Min. ‐Door Outer Panel To Reinf.2.0 Reinf Gage.1.0 Dr Inr Pnl GageTan Inner Pnl RadiusA ‐2.0B ‐2.0 4.0 Adj2.0 Clearance Hinge ‐Adjusted Position To Tangent Of Inner Panel Radius C ‐1.0D ‐4.0E ‐2.0Hinge Reinf.2.0 Clearance ‐HingeIn Outboard F ‐11.0Of Hinge ‐Adjusted PositionL C Of Hinge ‐Nominal Position L C g Adjusted Position To Door Inner Panel3.1.2、Welding blank solution for the inner panel10.0 Min. Clear.2.0 Clear. ‐Door Inner To Outer Panel 2.0 Door Inn Pnl Gage.Tan DoorInner Pnl RadiusA ‐2.0 4.0 AdjB ‐2.0C ‐4.0Laser Weld BlankD I P lD ‐2.0E ‐10.0C 2.0 Clearance ‐Hinge In Outboard AdjustedPosition To Door Inner PanelDoor Inner Panel Of Hinge ‐Adjusted PositionL C Of Hinge ‐Nominal PositionLKnow ‐How Management32放置铰链3、上下铰链布置3.2、放置铰链使用前述确定的轴线倾角大小、L 值、铰链在Y 方向的F 或E 值和已选择好的上下铰链,布置上下铰链。

车门铰链的设计

车门铰链的设计

车门铰链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以金杯换代车型车门铰链设计为基础,论述了车门铰链的设计流程,以及在车门铰链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车门;铰链车门铰链的设计是车门设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车门能否正常开启?在整车设计中铰链的设计也是相对的复杂,其要充分考虑门框的边界、人机工程、车门下垂的诸多问题。

1 车门铰链的位置布置1.1 基础定义(1)车门内、外倾角铰链轴线在X=0平的面上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建议内或内倾角不超过2°;一般没有外倾角。

(2)车门前、后倾角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建议前或后倾角不超过1.5°。

(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4)车门最大开度角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

(5)上下门铰链中心的距离上下门铰链中心的距离一般与车门的自重、分缝线的曲率及固定立柱的外形等有关,中心距一般不小于350mm。

图1 车门铰链布置1.2 铰链轴线的设定铰链轴线的布置是整个开闭件后续结构设计的基础。

其具体原则如下:(1)铰链轴线应定成内倾或后倾,通常以内倾0~2度,后倾0~1.5度,以便有利于在保证铰链间距的条件下,增大轴线的外移程度。

同时车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合上。

但在设计设计过程中因各种条件限制,铰链轴线无法保证内倾或后倾,可能与z方向平行。

(2)铰链轴线布置应尽量靠近车门外板和车门前端,因为轴线越靠近车门外板,门完全打开后,前门与翼子板间隙以及前后门间隙就越大,有效避免干涉;轴线越靠近车门前端,门旋转时,其对A、B柱的侵入量越小。

1.3 铰链间距的设定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车门上下两铰链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因为距离越大,铰链X向受力越小,可以有效防止车门下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造型等各种原因限制,使得铰链间距离无法满足要求。

但应尽量保证前后门铰链中心距应不小于1/3 的车门宽度。

1.4 在车门铰链的布置设计中除上述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能获得更好的链接刚度,应在车门本体和门柱上设置必要的加强板或采用增厚的内板焊接,因为车门与铰链和门柱与铰链的连接刚度不足,往往是车门下沉的主要原因。

某SUV车型蝴蝶门铰链系统的设计分析

某SUV车型蝴蝶门铰链系统的设计分析

某SUV车型蝴蝶门铰链系统的设计分析蝴蝶门是一种独特的车门设计,其特点是在车辆侧面装有两个向上开启的门,形状类似于蝴蝶展翅的样子。

这种设计在SUV车型中比较常见,给车辆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外观和个性化的特点。

本文将对SUV车型蝴蝶门铰链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

蝴蝶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结构和稳定性。

蝴蝶门相比普通车门来说更重,因此需要车辆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支撑。

在设计蝴蝶门时,需要确保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不会对车身造成额外的应力和振动,以免对车辆结构造成损坏。

蝴蝶门的铰链系统设计要考虑到门的开启角度和稳定性。

蝴蝶门的开启角度较大,一般为向上开启,因此铰链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车门在开启过程中不会倾斜或摇摆。

铰链系统需要具备防止门关到一半时由于重力作用而自行关闭的机械锁定机构,以确保车门在开启的状态下能够稳定停留。

蝴蝶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

由于蝴蝶门开启的方式不同于传统车门,因此在设计铰链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操作便利性。

比如可以采用电动蝴蝶门系统,通过按钮或遥控器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这样不仅方便用户操作,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了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

蝴蝶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

由于蝴蝶门开启的方式不同于传统车门,因此在设计铰链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车门的安全性。

铰链系统需要具备防止门在行驶过程中不慎打开的安全锁定装置,以确保乘客在车辆行驶中的安全。

蝴蝶门铰链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结构和稳定性、门的开启角度和稳定性、操作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且安全可靠的蝴蝶门铰链系统。

铰链侧板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

铰链侧板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

1前言1.1 课题提出的背景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它集合了机械,电子,化工,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是反映一个国家制造技术乃至科学技术的重要方面[1]。

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快速发展,专业模具厂数量增长较快,其能力也显著提高。

模具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等中高档模具。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一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

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小型五金件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家具五金配件已实现机械化批量生产,五金配件对通用性、互换性、功能性、装饰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基材的多样化,结构的改变和使用功能的增加,使家具五金在家具上的作用不再仅仅是装饰和部分活动部件的连接,对其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2]。

但是,设计正日益成为制约中国家具五金配件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家具五金配件的设计水平、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显稚嫩。

因此,必须通过高新技术提高家具五金配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水平,配合先进的管理来加快发展,使我国的家具五金配件业更上一个新层次。

1.3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门铰链侧板是门铰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连接铰链体和门扇。

其冲压工艺多样,制件典型。

对它的工艺制定及模具设计是对我们的一个很好的锻炼。

通过此次设计力求达到以下目的:(1). 掌握冲压工艺的制订过程,全面了解冲压工艺制订时应考虑的因素和应避免的问题;(2). 重点掌握模具设计中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与强度校核,以及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分析;(3). 通过对模具零件的设计,了解其加工过程,把握模具零件的制造精度;(4). 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表达自己的设计的思路和方案,如计算机或手工绘图、以论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案等。

汽车铰链侧门开关门力感知质量设计研究

汽车铰链侧门开关门力感知质量设计研究

汽车铰链侧门开关门力感知质量设计研究朱建华;刘晶;蒙永种【摘要】通过顾客感知质量调研、参考车分析和以往车型开发经验,提出一种新的开关门力感知质量的设计方法,包括评价指标和设计目标;结合现有车型的结构和开关门力感知质量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影响开关门力感知质量的相关结构的具体设计参数.【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汽车铰链侧门;开关门力感知质量;关门能量;挡位力曲线;关门速度【作者】朱建华;刘晶;蒙永种【作者单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3+4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国内主机厂数量众多,市场渐趋于饱和,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以,各主机厂越来越重视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而提高汽车产品的竞争力。

感知质量是汽车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方面,现阶段被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重视。

而铰链侧门作为汽车上经常被顾客使用的重要的运动部件,其感知质量的好坏,很容易被顾客感受到,从而影响顾客对汽车品牌的印象。

开关门力的感知质量是铰链侧门感知质量的关键部分,目前国产车的开关门力感知质量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开启瞬间力大、挡位不清晰不顺滑、挡位力不舒适、开关过程卡滞、关门速度大、车门难关等,无论从单一门的感知质量,还是整车四门感知质量一致性,都与国外大品牌车有较大差距,既缺乏评价标准,也缺乏设计方法。

通过对多个车型开关门力感知质量差问题的分析,本文作者定义了开关门力感知质量的研究范围,开展了顾客感知质量调研,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制定了开关门力感知质量的设计标准,提供了具体设计方案的建议等,为铰链侧门开关门力感知质量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钣金式侧门铰链结构形式与车门垂直刚度分析

钣金式侧门铰链结构形式与车门垂直刚度分析
46 qiyekejiyufazhan
2019 年第 5 期(总第 451 期)
高应力区
低应力区
图 2 铰链应力分布图
根据表 1 的分析数值,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铰链孔组组合 来适应不同的车辆外造型,但是铰链组本身的垂直刚度却不 会有大的变化。这就给铰链布置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2.5 铰链加强筋的形式及位置
2.2 铰链板材厚度
铰链板材厚度对刚度会有影响,但是不完全是线性对应 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板材厚度是刚度敏感因素,而某些情 况下则不是。此外,铰链板材越厚,冲压成型越难。综合考 虑,铰链板材取 4.0~5.0 mm 为宜,同时配合使用抗拉强度 不小于 400 MPa 的材料,效果会更好。
2.3 铰链翻边
电控单元控制进退伸缩杆伸长,此时进退滑块向后移动, 此时剪刀向后移动;电控单元控制左右伸缩杆伸长,左右滑 块在导槽内移动到下一位置,由于第一合页链接杆链接孔与 第一合页链接杆紧固连接,剪刀随之运动到下一位置。
其中,电控单元可由单片机、信号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 器等模块组装而成,信号放大电路用于调理超声波传感器信 号,并将调理后信号输出到单片机中;功率放大器用于将单 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放大,以此推动电机轴旋转。电控单元 每次输出电流时间 2 s,从而控制电机轴旋转 2 s,进退伸缩 杆或左右伸缩杆伸长或缩短 2 s,由此控制其每次伸缩距离不 变,确保苗木修剪的均匀性。
(4) 车门上、下铰链的分布率。在车门结构布置中,车 门上、下铰链的相对距离越远,其铰链分布率越小,那么车 门的垂直刚度越好。但是考虑到造型因素的影响,铰链分布 率也不能设计得过小,一般小于 2.7 为宜。
本文主要分析不同的钣金式铰链 (也称为冲压铰链) 结 构形式对侧门垂直刚度的影响。

侧门铰链、限位器布置

侧门铰链、限位器布置
侧门限位器布置流程图
16
二、侧门限位器布置概述
1、边界数据收集
此阶段首先要确定的侧门信息包括如下内容: 1)铰链的轴线。限位器必须在铰链轴线确定下来后才可进行布置, 一旦 铰链轴线确定后,门铰链附近的结构基本可以做出来,其他的附件才可 以布置和调整。
2)门洞条和门框条。在BR-LINE线和铰链轴线确定的基础上,门洞条和 门框条的位置也基本可以布置,侧围外板的轮廓也基本可以定下来,这 样就可以布置限位座和限位盒的相对位置,布置限位器的同时,也要同 时在允许的范围内调整门框条和门洞条的位置。
长mm
1252 1129 1098.2 1112 1223.5 1084.8
前门
宽mm 面积mm2
1075 1102 1191.1 1175 1037 1055.3
/ 2361328
/
2799421
重量g
17775 13899 15700 16950
/ /
长mm
1252 1120 980.6 1110 1213.16 1097.39
7
一、侧门铰链布置概述
4、Y向入侵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侵入量(dig-in)不超过50mm,如果该值过大,侧门铰链 的整体强度变弱,且对整个A柱与B柱的截面影响很大。对控制门下 垂、OFFSET偏置碰都非常不利,S12就有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前门 上铰链的侵入量(dig-in)为52.2mm,在做OFFSET偏置碰的时候前门 铰链变形严重,而后更改侵入(dig-in)的值由原来的52.2mm为 47.2mm。各车型的侵入量见右表。 根据铰链结构形式不同,Y向侵入量建议值: 型钢铰链:≤60mm 冲压铰链:≤50mm
5)将限位器旋转中心B点沿铰链轴心每2° 旋转一个,得到图示中绿色点,将之前勾 画出的限位我外轮廓沿限位器旋转中心B点 移动至对应角度的绿点位置,再绕绿点旋 转至与啮合点重合位置,依次类推得到此 限位臂包络,取的点越密,包络面精度越 精确(如右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检查门缝线造型的关键线(K线) 车身的门缝线是空间曲线。检查车门开缝线的位置和形状是否合理的方法是作K 线—门缝最后极限位置线。
表面门缝线与铰链轴线的关系 a)俯视 b)前视
C-风窗下边缘线 D-前翼子板表面后边缘线 T-前门前边缘
K线的研制是为了确保车门摆动时车门与其它部分(如翼子板,门体等)具有合适的 间隙: ① 确定间隙最小的条件 ② 根据上述条件,和初始车门外板表面和铰链轴线位置,在A、F、D、B、G、C、
的最小值为2N,同时又使车门关闭时不产生过大的力,一般设计助动力矩(向心力矩)的最 大值为6N。 车门回正力主要是由内倾角贡献。 车门抬升量:我国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规定,路面横向坡度为2%,最大路缘高度为200mm,根据该规定,当汽 车停在路边时,建议车门开启时的提升值为15~30mm。车门抬升量定义为车门开启60°时,在 离铰链轴线垂直距离为762mm处的门下边缘点升起的高度值。 车门抬升量主要内倾角贡献。 车门分缝线:车门分缝线布置尽量靠近铰链轴心线,即尽可能靠前靠外布置轴线。 车门分缝线主要是由前倾角和后倾角贡献。
➢ 设计初期一般先根据CAS造型确定比较合理的分缝线,然后根据车型平台及车型定位, 以及现有铰链库内铰链的成熟度结合优缺点,确定选用何种铰链。然后在分缝线基本设 定的情况下调整铰链间距及铰链的倾角。结合前车门外板运动校核与翼子板、前后车门 之间运动间隙值反推布置铰链,直到寻找的最佳倾角轴线同时又能保证最大铰链间距。
➢侧门铰链 车门铰链是连接车身与车门的关键部件,也是车门主要受力部件,车门围绕门铰链 轴开启与关闭。
➢铰链的功能: 联接:将车门与车身联接在一起; 旋转:使车门能够旋转自由开启; 限位:使车门能保持在一定的角度或档位; 保持:保持车门能够正常开启,不下垂。
➢铰链的组成: 固定页:与车身联接的部分; 旋转页:与车门连接的部分; 销轴:使旋转页与固定页铰接在一起的轴件; 衬套:旋转页与轴之间的耐磨部件。
二、侧门铰链分类
➢按加工工艺分类
➢按装配方式分类
螺接结构式
焊接结构式
➢按设计功能分类
简易铰接式
Hale Waihona Puke 扭簧自限位式三、铰链轴心线布置
➢ 车门摆动分析解图 铰链轴线的布置影响车门的摆动轨迹 在车身外形设计的初步阶段,就需要布置铰链轴线并对车门旋转轨迹进行检 查,防止车门边缘与周边结构(如前翼子板)或前、后门之间发生干涉 车门绕铰链轴线的摆动轨迹分析解图: ① 垂直于铰链轴线截取需要分析的截面 ② 在截面图上给出铰链轴心位置 ③ 作门边的摆动轨迹 ④ 分析间隙
四、铰链间距布置
➢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空间允许,铰链间距设置得越大越好。越大,铰链”X 向”受力越 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门下垂。可实际设计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比如 车身外部造型、A 柱B 柱的形状等,常导致铰链间距无法设置得足够大;但经验表明,无 论如何,“铰链间距HS(hinge spread)”与“铰链锁柱间距DL(doorlength)”的比值不 应小于1/3;示例见下图。
五、侧门铰链最大开启角度设定
➢ 铰链最大开启角度是由门的开度决定的;门的开度设定一般由总布置工程师来完成,在 造型设计时初步的可行性分析时考虑上下车的空间是否足够、仪表板的进出的可行性、 以及相应A、B柱结构的可行性时,即确定了门车的开启角度;
➢ 根据总布置要求的门开度,确认铰链要求达到的最大开度。通常情况下我们选取铰链的 最大开启角度要比门的开度大8度,即: 最大开启角度≧门开度 +8°
➢ 在门闭合的时候,铰链的不能自身干涉,通常情况下铰链也要有3度以上的夹角 。
六、铰链与周边布置关系
主要看门在开关的过程中铰链与门、门与翼子板、门与侧围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密封条安装的可行性及密封条的性能能否保证。铰链在安装时,安装工具 是否可以正常操作。从而初步布置出下面所示的断面:
铰链的跨距与车门的长度 1-上铰链;2-下铰链;3-铰链轴线;4-门外板;5-门内板锁啮合口s点; A-铰链轴线至车身最宽点距离;z-铰链跨距;l-门长度
➢ 铰链轴线的倾角
铰链轴心线内倾角设计主要目的:其一,车门回正力;其二,车门抬升量。铰链内倾角一般设计为0-3°之间。 铰链轴心线后倾角设计主要目的:其一,车门回正力;其二,车门分缝线。铰链后倾角一般设计为0-2°之间。 铰链轴心线前倾角设计主要目的:其一,车门分缝线;其二,车门抬升量。铰链前倾角一般不需要。 车门回正力:为保证车门闭合性能,车门在关闭时提供关门的助动力矩(向心力矩),一般设计助动力矩
侧门铰链设计
主讲:赵为纲 时间:
一、侧门铰链概念说明 二、侧门铰链分类 三、铰链轴心线布置 四、铰链间距布置 五、侧门铰链最大开启角度设定 六、铰链与周边布置关系 七、侧门铰链法规要求 八、DFMEA 九、常见问题 十、侧门铰链设计发展方向
一、侧门铰链概念说明
➢门铰链装置 确定车门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并控制车门运动轨迹的装置。
八、DFMEA
九、常见问题
➢ 铰链螺栓极限调整余量不足,与固定页翻边干涉; ➢ 铰链角度定义不准确,与限位器角度定义不一致; ➢ 铰链结构刚度不足,增加料厚、更改料边或者优化结构; ➢ 铰链与密封条干涉; ➢ 车门打开最大角度,固定页板与固定页料边干涉; ➢ 没考虑到防错功能; ➢ 铰链安装工具空间不足; ➢ 自限位结构限位力矩设定不科学,过大或者过小;四门铰链转动页板的转动力矩为
E等位置作垂直于铰链轴线的截面,并作各截面前门摆动运动分析图
③ 将其余截面(A、B、D、E)向后移调至K线,并将其边缘点反投到车身侧表面 上,连接这些反投点所得的线就是铰链上、下穿透点之间的门缝后移的限制线。
➢ 铰链轴线在车身宽度方向的布置 铰链轴线与车门外板表面的距离愈大则愈容易发生干涉,铰链轴线应尽可能 向车身宽度方向外移 铰链布置时要处理好轴线外移与铰链跨距和车门长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铰链旋转时,门内板与铰链的最小间隙;(经验值为:≥5mm) 铰链旋转时,前门外板与翼子板(或后门与前门)的最小间隙;(经验值为:≥2.5mm) 铰链旋转时,门边缘与A柱的最小间隙;(经验值为:≥5mm) 铰链的安装工具与门边缘(静止或旋转)的最小间隙;(经验值为:≥1mm)
七、侧门铰链法规要求
国际上不同的国家对铰链都作了详细的法规要求,在最初的时候就需要确定车是否要 出口,出口到那些国家,铰链的法规要求,以下是不同国家的法规: 中国:GB 15086-2006 美国:FMVSS206 欧洲:ECE11/02 韩国:KM104 中东:GS419/420 澳大利亚:ADR2/00
➢ 模块化:如果能够把铰链的结构形式系列化、模块化,将来的铰链设计将趋 向于标准统一
THE END
0.2~1.2N.m; ➢ 自限位结构限位出现异响; ➢ 铰链限位结构不可靠,限位结构失效 ➢ 铰链断裂。
十、侧门铰链设计发展方向
➢ 可拆卸性:因为可拆卸铰链具有安装简便、易于维修等优点,导致越来越多 的铰链设计采用这种型式;
➢ 螺栓紧固型:如果采用焊接紧固形式,常会导致后续生产质量不易控制以及 成本偏高;因此越来越多的铰链设计采用螺栓紧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