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151201

合集下载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大气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了改善空气质量,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限制企业和个人的排放行为,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首先,上海市对于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各类工业企
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否则将受到处罚。

同时,上海市政府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上海市对于机动车辆的排放标准也进行了严格规定。

机动车辆是城市中
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上海市政府实施了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进行限行或淘汰。

同时,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辆对空气的污染。

此外,上海市也加强了对生活垃圾处理的管理,严格控制垃圾焚烧和填埋对大
气环境的影响。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倡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

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过程中,上海市政府加强了监督执法力度,建立
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对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保障了大气环境的净化和改善。

总之,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护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市能够继续加大环保力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有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度科研项目(第三批)招标项目的中标公告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有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度科研项目(第三批)招标项目的中标公告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有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度科研项目(第三批)招标项目的中标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15.07.08•【字号】•【施行日期】2015.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招标投标正文有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度科研项目(第三批)招标项目的中标公告由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组织招标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度科研项目(第三批)招标项目(项目编号:SHXM-00-20150525-1237预算编号:00-15-19898,00-15-31236,00-15-31238,00-15-31242,00-15-31244,00-15-31245,00-15-31252,00-15-97274,00-15-97275,00-15-97276,00-15-97279,00-15-97280,00-15-97281,00-15-97282)采购项目,于2015-05-26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网发布招标信息,2015-07-06 09:00在上海延安西路358号美丽园大厦19楼第二会议室(1903室)评标。

经评标委员会评审,并经采购人确认,本次评标结果公布如下:中标信息:包为“上海市固体废物(包括电子废物等新型废物)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战略研究”的中标供应商: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中标金额:490000元,包为“上海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与“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的中标供应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标金额:400000元,包为“上海市低频噪声污染现状调查及控制目标研究”的中标供应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标金额:400000元,包为“上海市工业企业搬迁过程污染控制专项技术规范研究”的中标供应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标金额:300000元,包为“上海市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场地环境管理制度研究”的中标供应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标金额:300000元,包为“2015年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跟踪评估研究”的中标供应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中标金额:350000元,包为“2015年水主要污染物减排跟踪评估研究”的中标供应商: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中标金额:350000元评标委员会成员:赵伟,秦明友,杨佃华,马涛,陈海如对评标结果有异议,请于本评标结果公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提出质疑。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Integrate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发布稿)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6)5 监测要求 (10)5.1一般要求 (11)6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4)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定源大气污染物名录及有组织排放限值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20)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21)附录D(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污染物排放和控制台帐的基本要求 (26)附录E(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27)附录F(规范性附录)废气中二噁英类和多氯联苯毒性当量浓度(TEQ)计算公式 (32)附录G(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34)附录H(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3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引导工业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和污染源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与监督实施等要求。

国家或地方已发布针对行业、通用工艺或设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或者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执行相应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其他污染源执行本标准。

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实施后,本市另行发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执行,不再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15年12月1日起正
式实施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印刷》
【年(卷),期】2016(0)1
【摘要】2015年11月30日,上海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正式发布,标准编号DB31/933-2015。

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与2015年3月发布的DB31 872-2015上海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同的是,此标准面向上海市全行业实施。

新颁布实施的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于印刷企业,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局;标准编号;印刷企业;印刷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3
【相关文献】
1.北京颁布“最严”环保标准《木质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月1日正式实施 [J], 程省
2.广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 [J], ;
3.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轻型汽车实施第六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 [J],
4.关于山西省地方标准《再生橡胶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暨《再生橡胶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公示浅析几点意见 [J], 张海兵[1,2,3]
5.上海市《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上海地标)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上海地标)

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I
DB 31/933-20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市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与监督实施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
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
I
DB 31/933-201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 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 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引导工业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和污染源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进 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DB 31/933-2015
目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 6 5 监测要求.......................................................................... 10 5.1 一般要求........................................................................ 11 6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 1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固定源大气污染物名录及有组织排放限值 ............................ 1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2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 2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污染物排放和控制台帐的基本要求 ........................... 26 附录 E(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系物的测定 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 27 附录 F(规范性附录)废气中二噁英类和多氯联苯毒性当量浓度(TEQ)计算公式 ............. 32 附录 G(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 34 附录 H(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 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 39

2015污染物排放放标准

2015污染物排放放标准
表4-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
排放浓度限值(mg/m3)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NOX
150
烟囱或烟道
喷砂粉尘、脱模废气(以非甲烷总烃为主)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有关标准,具体见表4-7。
表4-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排气筒高度(m)
二级
监控点
浓度(mg/m3)
颗粒物
120
15
3.5

外浓度最高点
1.0
非甲烷总烃
12
5
1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4.0
食堂油烟废气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标准,详见表4-8。
表4-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规模
小型
表4-5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炉窑类别
二级浓度排放限值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烟尘*(mg/m3)
氟及其化合物(mg/m3)
监控点
烟尘(mg/m3)
氟化物
(μg /m3)
熔化炉
金属熔化炉
150
6.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5.0
20
出处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二甲苯:1.2 mg/m3
甲苯:2.4mg/m3
非甲烷总烃:4.0mg/m3
颗粒物:1.0mg/m3
20m
1.7
30m
5.9

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第42卷㊀第3期气象与环境科学Vol.42No.32019年8月Meteorologic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Aug.2019收稿日期:2017-10-24ꎻ修订日期:2018-06-27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STCSM-15dz1208100)作者简介:吴健(1977)ꎬ男ꎬ江西赣州人ꎬ高级工程师ꎬ博士ꎬ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研究.E ̄mail:wuj@saes.sh.cn通讯作者:王敏(1978)ꎬ女ꎬ上海青浦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E ̄mail:wangmin@saes.sh.cn吴健ꎬ齐晓宝ꎬ苏敬华ꎬ等.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9ꎬ42(3):1-8.WuJianꎬQiXiaobaoꎬSuJinghuaꎬetal.Analysison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PM2.5andPM10ConcentrationandInfluenceofMeteorologicalFactorsinShanghaiChongmingIslandin2015[J].Meteorologic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9ꎬ42(3):1-8.doi:10.16765/j.cnki.1673-7148.2019.03.001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吴㊀健1ꎬ齐晓宝2ꎬ苏敬华1ꎬ李佳凤3ꎬ沙晨燕1ꎬ熊丽君1ꎬ王㊀敏1(1.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ꎬ上海200233ꎻ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ꎬ上海200092ꎻ3.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ꎬ上海200237)㊀㊀摘㊀要:通过对2015年112月上海崇明岛崇南地区颗粒物(PM2.5㊁PM10)浓度的连续监测ꎬ研究了PM2.5㊁PM10在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特征及与其他因子(SO2㊁NO2㊁O3)的相关性ꎬ分析了风向风速和降雨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ꎮ结果表明: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的季节变化明显ꎬ呈现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的特征ꎬ冬季PM2.5和PM10小时浓度均值分别为0.058mg/m3和0.085mg/m3ꎬ夏季PM2.5和PM10均值分别为0.034mg/m3和0.054mg/m3ꎮ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与SO2浓度和NO2浓度显著正相关ꎬ与O3显著负相关ꎮ全年来看ꎬ在西南风向时PM2.5和PM10浓度较高ꎬ这主要受该方向上游吴淞工业区㊁宝钢㊁石洞口电厂㊁罗店工业区等工业排放影响ꎻ从高浓度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ȡ0.115mg/m3)来向看ꎬ北和西北风向时出现高浓度颗粒物的频率最高ꎬ这主要是受到我国北方采暖季大气颗粒物输送过程对崇明岛区域的脉冲式污染影响所致ꎻPM2.5㊁PM10实时浓度与相应的风速呈显著负相关ꎮ降雨量大于5mm或持续3h及以上的连续降雨对大气颗粒物起到显著的湿清除作用ꎬ降雨后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68.0%和66.9%ꎬ降雨时和雨后PM2.5浓度为0.025~0.033mg/m3ꎬ均低于我国环境空气PM2.5的一级浓度限值ꎮ关键词:PM2.5ꎻPM10ꎻ变化特征ꎻ气象因素中图分类号:X513ꎻX8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7148(2019)03-0001-08引㊀言随着工业化㊁城市化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迅速膨胀[1]ꎬ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2]ꎮ其中ꎬ细颗粒物PM2.5和PM10作为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ꎬ会降低大气能见度㊁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ꎬ特别是与肺癌㊁心肺病的死亡率关系密切[3-4]ꎬ因此对PM2.5和PM10的研究和治理成为政府管理部门㊁科研工作者及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ꎮ199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公布了PM2.5的标准ꎬ规定其年均值不得超过15μg/m3ꎬ日均值不得超过65μg/m3[5]ꎮ我国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提出了PM10的标准[6]ꎬ并于2012年2月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增加了关于PM2.5的限值标准[7]ꎬ规定了PM2.5年平均及24h平均二级浓度限值分别为35μg/m3和75μg/m3ꎮ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颗粒物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ꎮ洪杰南等[8]阐述了PM2.5的来源与组成ꎬ并对国内外PM2.5的评价标气象与环境科学第42卷准进行了比较ꎬ同时对目前几种主流的PM2.5的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ꎮ吴健生等[9]对重庆市PM2.5的时空浓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ꎬ结果表明PM2.5高值主要分布于主城区㊁一级公路㊁低海拔地区ꎮTai等[10]发现温度㊁相对湿度㊁降水和大气循环等条件能够较好地解释北美地区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ꎮ陈渤黎等[11]分析了20122014年常州市大气重污染日和气象条件的关系ꎬ重污染日首要污染物是PM2.5ꎬ降水量异常偏少是污染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ꎮ张岳鹏等[12]探究了北京周边城市PM2.5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天气形势之间的关系ꎬ发现PM2.5浓度与风速㊁相对湿度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㊁正相关关系ꎮ吴雁等[13]研究了河北中南部PM10和PM2.5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ꎮ韩茜等[14]对乌鲁木齐市PM10㊁PM2.5㊁PM1.0研究发现ꎬ四季污染程度越高ꎬ细粒子含量越高ꎬ降水的发生对不同粒径段粒子的分布影响有一定差别ꎮ上海是城市化最快的国际大都市ꎬ其大气环境质量特征具有典型性ꎮ近年来针对上海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报道也开始增多[15-17]ꎬ但监测点主要位于松江㊁宝山㊁嘉定等高校和研究所集中地区ꎬ而对于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崇明岛的研究记录还非常稀少ꎬ研究的范围也比较宽泛ꎬ很难体现出崇明岛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污染特征ꎮ崇明地处长江口南北交汇处ꎬ目前正在建设崇明国际生态岛ꎬ以农业经济为主ꎬ本地污染排放较少ꎬ因此开展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监测与分析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ꎬ有助于了解崇明岛大气污染状况及大区域尺度大气污染输送特征ꎮ气象因素决定了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ꎬ其与颗粒物污染有很大的相关性[18]ꎮ在污染源排放相对稳定的条件下ꎬ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19]ꎮ基于此ꎬ本研究利用崇明岛崇南环境监测站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时数据ꎬ研究了崇明岛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污染特征ꎬ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受风向风速㊁降雨气象因素的影响情况ꎬ为本地大气污染贡献分析提供科学依据ꎬ进而为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研究区域概况崇明岛地处长江口入海口南北交汇处ꎬ三面临江ꎬ东与江苏省启东隔水相邻ꎬ东南濒东海ꎬ西南与浦东新区㊁宝山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ꎬ北与江苏省海门市一水之隔ꎮ全岛地势平坦㊁土地肥沃㊁林木茂盛ꎬ地处北亚热带ꎬ气候温和湿润㊁四季分明ꎮ全县以农业生产为主ꎬ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ꎮ观测站位于上海市崇明县中北部的东平森林公园内ꎬ具体位置在31.769ʎN㊁121.479ʎEꎮ1.2㊀观测仪器和方法使用德国Grimm公司研制和生产的环境颗粒物检测仪(EDM180)采集颗粒物ꎬ主要采用激光散射原理对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进行连续监测ꎬ并分析PM10和PM2.5颗粒物质量浓度ꎮ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达到90%以上的有效率ꎮ气象数据来自同一点位的地面气象观测自动站常规观测数据ꎬ气象数据和颗粒物原始数据都为小时平均值ꎮ在线监测时段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ꎮ以软件方式对各自动观测要素实时数据的合理性㊁完整性㊁时间一致性㊁内部一致性㊁逻辑关系㊁极值等进行检查ꎮ采用相同时次邻近站点资料对比和单个站点各要素时间变化规律等方法对接收到的每份数据进行检查ꎮ1.3㊀分析方法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时数据划分为春季(35月)㊁夏季(68月)㊁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翌年2月)ꎬ分别分析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二氧化硫㊁二氧化氮㊁臭氧与大气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ꎬ初步揭示颗粒物污染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ꎻ同时分析各个风向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ꎬ并且统计了PM2.5小时平均浓度ȡ0.115mg/m3和ȡ0.150mg/m3的数据(根据空气质量分指数及PM2.5的24h平均浓度限值ꎬ中度污染限值为0.115mg/m3ꎬ重度污染限值为0.150mg/m3)ꎬ研究在8个风向上PM2.5平均质量浓度和频率ꎻ降雨量大于5mm或持续3h及以上定义为一次降雨过程ꎬ所选择降雨过程数据系列的平均风速均在2m/s左右ꎬ以国家标准PM2.5浓度对空气质量分级ꎬ选取一年中连续降雨过程ꎬ研究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降雨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ꎮ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制图并做相关分析ꎮ2㊀结果与讨论2.1㊀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季节动态变化特征2015年崇明岛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冬春季和夏秋季季节性特征ꎬ冬春季PM2.5和PM10平均质量浓度值较大ꎬ夏秋季PM2.52㊀第3期吴㊀健等: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和PM10浓度值较小(图1和表1)ꎮ在冬春季又以冬季污染的最为严重ꎮ冬季PM2.5的小时浓度平均值达到0.058mg/m3ꎬ小时数据最大值达到0.451mg/m3ꎻPM10的浓度平均值达到了0.085mg/m3ꎬ小时数据最大值达到0.549mg/m3ꎮ在冬季12月份PM2.5和PM10浓度最高ꎬ分别为0.074mg/m3和0.111mg/m3ꎮ在夏秋季以夏季的污染最轻ꎬPM2.5均值仅为0.034mg/m3ꎬ小时数据最大值达到0.212mg/m3ꎻPM10均值仅为0.054mg/m3ꎬ小时数据最大值达到0.300mg/m3ꎮ在夏季8月份ꎬPM2.5浓度最低ꎬ仅为0.03mg/m3ꎻ6月份PM10浓度最低ꎬ仅为0.043mg/m3ꎮ崇明岛大气颗粒物浓度呈现出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ꎬ与北京㊁广州和上海等其他城市研究结果相一致[18ꎬ20-21]ꎮ从空气质量等级来看ꎬ春季PM2.5日均浓度有53.6%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ꎬ有91.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ꎬ以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限值计算超标率ꎬ超标率为8.7%ꎻ夏季PM2.5的二级达标率明显上升ꎬ超标率最低ꎬ仅为7.7%ꎻ秋季一级标准达标率为69.6%ꎬ二级达标率为86.8%ꎬ超标率为13.2%ꎬ高于春季㊁夏季的ꎬ但PM2.5浓度低于春季的ꎻ冬季PM2.5一级标准达标率为38.3%ꎬ二级达标率为68.2%ꎬ超标率最高ꎬ为31.8%ꎮ2015年崇明岛PM2.5全年的二级达标率为84.8%ꎬ超标率为15.2%ꎮ据2015年上海环境状况公报[22]记录ꎬ上海市PM2.5的二级超标率为23.8%ꎬ崇明岛PM2.5的超标率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ꎮ图1㊀2015年崇明岛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季节动态变化表1㊀2015年崇明岛PM2.5四季分布情况季节春夏秋冬平均浓度/(mg/m3)0.0430.0340.0370.058小时最大值/(mg/m3)0.2050.2120.3320.451小时最小值/(mg/m3)0.0010.0010.0010.001一级达标率/%53.657.169.638.3二级达标率/%91.392.386.868.2二级超标率/%8.77.713.231.82.2㊀大气颗粒物与其他污染因子相关关系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ꎬ包括元素碳㊁有机碳化合物㊁硫酸盐㊁硝酸盐㊁铵盐等ꎬ既有自然源ꎬ也有人为源ꎮ人为源主要来自城市活动和生产活动的排放ꎮ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SO2㊁NO2㊁O3㊁PM2.5和PM10浓度进行两两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表2)ꎬ发现崇明岛全年中PM2.5浓度分别与SO2和NO2浓度呈现正相关(r=0.914ꎬP<0.01ꎻr=0.853ꎬP<0.01)ꎬPM10浓度与SO2和NO2浓度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r=0.905ꎬP<0.01ꎻr=0.953ꎬP<0.01)ꎮSO2和NO2在四季的浓度分布与PM2.5㊁PM10的浓度分布一致ꎬ都是冬季的>春季的>秋季的>夏季的(表3)ꎮ由于SO2㊁NOX在一系列化学作用下在大气中可转化为SO2-4和NO-3ꎬ而SO2-4和NO-3是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23]ꎬ因此ꎬSO2和NO2浓度分别与PM2.5㊁PM10浓度有很强的相关性ꎮO3浓度与SO2㊁NO2㊁PM2.5㊁PM10的浓度相关性均呈现较好的负相关(r=-0.793ꎬP<0.01ꎻr=-0.782ꎬP<0.01ꎻr=-0.702ꎬP<0.05ꎻr=-0.790ꎬP<0.01)ꎮSO2㊁NO2㊁PM2.5㊁PM10的平均浓度在夏季最低ꎬ冬季最高ꎻO3的浓度均值与之相反ꎬ夏季的最高ꎬ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步降低ꎬ冬季浓度值最低ꎮ近地面臭氧是其前体物在光照下经过光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二次污染物ꎮ唐文苑等[24]分析得出上海臭氧演变规律存在四个阶段:前夜累积阶段㊁臭氧抑制阶段㊁臭氧光化学生成阶段和臭氧消耗阶段ꎮ冬季气温较低ꎬ风速大ꎬ颗粒物浓度较高ꎬ大3气象与环境科学第42卷气颗粒物能通过吸收或散射光化学辐射改变光解速率系数[25-29]ꎬ再加上光照总时数较短ꎬ造成到达近地面的紫外辐射较少ꎬ臭氧消耗阶段占主导地位ꎬ因此冬季臭氧浓度值最低ꎮ反之ꎬ夏季臭氧浓度最高ꎮ表2㊀2015年崇明岛大气颗粒物与其他污染因子的相关性SO2NO2O3PM10PM2.5Pearson相关性1㊀0.927∗∗-0.793∗∗㊀0.905∗∗㊀0.914∗∗SO2显著性(双侧)0.0000.0020.0000.000N1212121212Pearson相关性㊀0.927∗∗1-0.782∗∗㊀0.953∗∗㊀0.853∗∗NO2显著性(双侧)0.0000.0030.0000.000N1212121212Pearson相关性-0.793∗∗-0.782∗∗1-0.702∗-0.790∗∗O3显著性(双侧)0.0020.0030.0110.002N1212121212Pearson相关性㊀0.905∗∗㊀0.953∗∗-0.702∗1㊀0.876∗∗PM10显著性(双侧)0.0000.0000.0110.000N1212121212Pearson相关性㊀0.914∗∗㊀0.853∗∗-0.790∗∗㊀0.876∗∗1PM2.5显著性(双侧)0.0000.0000.0020.000N1212121212㊀∗∗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ꎬ∗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3㊀2015年崇明岛各污染因子浓度的四季分布mg/m3污染因子春夏秋冬PM2.50.0430.0330.0370.050PM100.0750.0540.0590.085SO20.0180.0160.0170.029NO20.0360.0260.0310.044O30.0900.0950.0790.0562.3㊀气象因素对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2.3.1㊀风向和风速的影响2015年崇明岛8个风向的频率分布分别为正北风向4.39%㊁东北风向16.67%㊁正东风向20.23%㊁东南风向13.73%㊁正南风向17.76%㊁西南风向13.92%㊁正西风向6.91%㊁西北风向6.38%(图2)ꎮ春夏季主导风向为东至东南风ꎬ秋冬季主导风向为北至西北风ꎮ图36为四季各风向上PM2.5和PM10浓度分布ꎮ春季PM2.5和PM10浓度自东北风向顺时针至正南风向逐渐上升ꎬ自正南风向顺时针至东北风向降低ꎬ正南至正西风向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高ꎬ最高浓度风向为正南ꎬPM2.5平均浓度为0.076mg/m3ꎬPM10平均浓度为0.142mg/m3ꎬ分别是最低浓度风向的2.38倍和2.67倍ꎮ夏季PM2.5和PM10浓度自东北风向顺时针至西南风向逐渐上升ꎻ自西南风向顺时针至东北风向PM10浓度逐渐降低ꎬPM2.5浓度相差不大ꎬ维持在0.045~0.056mg/m3ꎻ西南顺时针至西北风向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高ꎬ最高浓度风向为西南ꎬPM2.5平均浓度为0.057mg/m3ꎬPM10平均浓度为0.080mg/m3ꎬ分别是最低浓度风向的2.07倍和2.40倍ꎮ秋季PM2.5和PM10浓度自东北风向顺时针至西南风向上升ꎬ自西南风向顺时针至东北风向降低ꎻ高浓度风向为正南顺时针至正西风向ꎬ最高浓度风向为西南ꎬPM2.5平均浓度为0.075mg/m3ꎬPM10平均浓度为0.150mg/m3ꎬ分别是最低浓度风向的2.45倍和3.32倍ꎮ冬季PM2.5和PM10浓度自西北风向顺时针至西南风向呈波浪式上升ꎬ自西南风向顺时针至西北风向逐渐降低ꎬ正南至西南风向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高ꎬ最高浓度风向为西南ꎬPM2.5平均浓度为0.081mg/m3ꎬPM10平均浓度为0.118mg/m3ꎬ分别是最低浓度风向的1.60倍和1.61倍ꎮ图2㊀2015年崇明岛8个风向的频率总体来看(图7)ꎬ在西南风向时颗粒物浓度比较高ꎬ在崇明岛的南至西方向分别有吴淞工业区㊁宝钢㊁石洞口电厂㊁罗店工业区及江苏太仓沿江工业区等ꎬPM2.5和PM10浓度随风向变化的特征明显与这些4㊀第3期吴㊀健等: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工业区的排放密切相关ꎬ可以说PM2.5和PM10的浓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来自岛外邻近工业的贡献[30]ꎮ图3㊀2015年崇明岛春季各风向PM2.5和PM10浓度分布单位:mg/m3图4㊀2015年崇明岛夏季各风向PM2.5和PM10浓度分布单位:mg/m3图5㊀2015年崇明岛秋季各风向PM2.5和PM10浓度分布单位:mg/m3图6㊀2015年崇明岛冬季各风向PM2.5和PM10浓度分布单位:mg/m3图7㊀2015年崇明岛各风向PM2.5和PM10平均浓度对全年PM2.5质量浓度ȡ0.115mg/m3和PM2.5质量浓度ȡ0.150mg/m3的小时数据进行分析(图8)ꎬ可以看出ꎬ高浓度方向是正北风向ꎬ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0.198mg/m3和0.247mg/m3ꎬ在其他风向上PM2.5浓度几乎相差不大ꎮ全年中ꎬPM2.5质量浓度ȡ0.115mg/m3和PM2.5质量浓度ȡ0.150mg/m3的小时数据分别有444个和186个ꎮ其中ꎬ春季分别有73个和14个ꎬ夏季分别有57个和26个ꎬ秋季分别有76个和42个ꎬ冬季分别有238个和104个ꎮ在PM2.5质量浓度ȡ0.115mg/m3的浓度水平上ꎬ有25%的较高浓度出现在正北风向ꎬ其中有77%发生在1月㊁11月和12月ꎻ其次是西北风向ꎬ频率为17%ꎬ其中有88%发生在1月㊁11月和12月ꎮ在PM2.5质量浓度ȡ0.150mg/m3的浓度水平上ꎬ有33%的高浓度出现在正北风向ꎬ其中有79%发生在1月㊁11月和12月ꎻ其次是西北风向ꎬ频率为16%ꎬ其中有97%发生在1月㊁11月和12月(图9)ꎮ这是由于1月㊁11月和12月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采暖季ꎬ大气输送中细颗粒物含量较高ꎬ在正北和西北的5气象与环境科学第42卷风向输送下ꎬ对崇明岛区域会造成大气污染ꎬ使PM2.5小时浓度升高ꎮ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31]分析了PM2.5㊁PM10质量浓度与风速之间的相关性ꎬ结果表明两者与相应的风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66ꎬP<0.01ꎻr=-0.342ꎬP<0.01)ꎮ风速与PM2.5的相关系数更大ꎬ当风速增大时ꎬ更有利于细颗粒物的扩散ꎮ图8㊀2015年崇明岛高浓度PM2.5在各风向上的平均浓度单位:mg/m3图9㊀2015年崇明岛高浓度PM2.5在各风向上的频率2.3.2㊀降雨的影响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会受到降雨过程的影响ꎮ有研究表明[32]ꎬ虽然降雨能够冲洗和溶解颗粒物ꎬ缓解大气污染ꎬ净化空气ꎬ但由于每次降雨过程的雨量和降雨时长不同ꎬ降雨前的PM2.5质量浓度不同ꎬ以及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ꎬ并不是每次降雨过程都能清除大气颗粒物ꎬ达到净化的作用ꎮ一般来说ꎬ降雨量大于5mm时ꎬ降雨量越大ꎬ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率越高ꎬ最终污染物浓度降低至一定值后基本保持不变ꎬ因为降雨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存在最低极限[33]ꎮ若降雨过程风速小㊁湿度大ꎬ降雨对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并不明显[34]ꎮ本研究统计了降雨量和降雨时长相近的降雨过程ꎬ分析在降雨前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ꎬ降雨对颗粒物的影响ꎮ图10为降雨对PM2.5浓度的影响ꎮ在降雨前空气质量为污染的条件下ꎬ降雨对PM2.5浓度影响很显著ꎬ降雨后PM2.5质量浓度平均降低了68.0%ꎬ其中达到最大清除效率为73.2%(降雨前小时均值为0.116mg/m3ꎬ降雨后为0.031mg/m3)ꎬ最小清除效率为62.5%(降雨前小时均值为0.104mg/m3ꎬ降雨后为0.039mg/m3)ꎮ在降雨前空气质量为良的条件下ꎬ降雨对PM2.5浓度影响比较显著ꎬ降雨后PM2.5质量浓度平均降低了51.0%ꎮ降雨前空气质量为优时ꎬ降雨对空气中PM2.5的清除作用不大ꎮ在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ꎬ降雨对PM10的湿清除作用与对PM2.5的相一致(图11)ꎮ降雨前空气质量为污染和良时ꎬ降雨对PM10的清除效率分别为66.9%和38.3%ꎬ低于PM2.5的清除效果ꎮ有研究表明[35]ꎬ北京城区PM2.5质量浓度在雨后72h内均低于0.06mg/m3ꎬ本研究在降雨时和降雨后24h内PM2.5的浓度都维持在0.025~0.033mg/m3ꎬ低于环境空气质量分指数PM2.5一级浓度限值0.035mg/m3ꎬ对PM10也类似ꎬ表明降雨对颗粒物起到显著的湿清除作用ꎬ有较好的清除效果ꎮ图10㊀2015年崇明岛降雨对PM2.5浓度的影响图11㊀2015年崇明岛降雨对PM10浓度的影响6㊀第3期吴㊀健等:2015年上海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3㊀结㊀论(1)2015年崇明岛PM2.5和PM10浓度呈现夏秋季和冬春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ꎮ夏季PM2.5和PM10浓度季均值最低ꎬ分别仅为0.034mg/m3和0.054mg/m3ꎻ冬季PM2.5和PM10浓度季均值最高ꎬ分别为0.058mg/m3和0.085mg/m3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ꎬPM2.5浓度在冬季二级超标率最高ꎬ达31.8%ꎻ夏季PM2.5浓度超标率最低ꎬ仅为7.7%ꎮ崇明岛PM2.5浓度的二级超标率低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ꎮ(2)PM2.5浓度分别与SO2和NO2浓度显著正相关(r=0.914ꎬP<0.01ꎻr=0.853ꎬP<0.01)ꎬPM10与SO2和NO2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r=0.905ꎬP<0.01ꎻr=0.953ꎬP<0.01)ꎬPM2.5和PM10与O3显著负相关(r=-0.702ꎬP<0.05ꎻr=-0.790ꎬP<0.01)ꎮ颗粒物浓度较高的秋冬季节太阳紫外辐射较弱ꎬ因而臭氧浓度相对较低ꎮ(3)气象条件是影响崇明岛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ꎮ从全年来看ꎬ在西南风向时PM2.5和PM10浓度较高ꎬ这主要受该方向上游吴淞工业区㊁宝钢㊁石洞口电厂㊁罗店工业区等岛外邻近工业排放影响ꎮ从高浓度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ȡ0.115mg/m3)来向看ꎬ正北和西北风向时颗粒物出现高浓度的频率最高ꎬ这主要受到我国北方采暖季大气颗粒物输送过程对崇明岛区域的脉冲式污染影响ꎮPM2.5㊁PM10实时浓度与相应的风速呈显著负相关(r=-0.266ꎬP<0.01ꎻr=-0.342ꎬP<0.01)ꎮ降雨对颗粒物起到显著的湿清除作用ꎬ降雨对于污染条件下的PM2.5和PM10的清除效果最为显著ꎬ降雨后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68.0%和66.9%ꎮ无论降雨前颗粒物污染状况如何ꎬ在降雨时和降雨后PM2.5的浓度都处于0.025~0.033mg/m3ꎬ均低于我国环境空气PM2.5的一级浓度限值0.035mg/m3ꎮ参考文献[1]李名升ꎬ张建辉ꎬ张殷俊ꎬ等.近10年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ꎬ2013ꎬ68(11):1504-1512. [2]HuangDSꎬXuJHꎬZhangSQ.Valuingthehealthrisksofparticu ̄lateairpollutioninthePearlRiverDeltaꎬChina[J].EnvironmentalScience&Policyꎬ2012ꎬ15(1):38-47.[3]陶燕ꎬ刘亚梦ꎬ米生权ꎬ等.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ꎬ2014ꎬ34(3):592-597. [4]游燕ꎬ白志鹏.大气颗粒物暴露与健康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ꎬ2012ꎬ7(2):123-132.[5]UnitedStat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Officeofair&radia ̄tionꎬofficeofairqualityplanningandstandardsꎬfactsheet[S].Washington:EPA sRevisedParticulateMatterStandardsꎬ1997. [6]国家环境保护局.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院出版社ꎬ1996.[7]国家环境保护局.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院出版社ꎬ2012.[8]洪杰南ꎬ潘卫国ꎬ郭瑞堂ꎬ等.PM2.5污染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发电设备ꎬ2013ꎬ27(6):443-447.[9]吴健生ꎬ廖星ꎬ彭健ꎬ等.重庆市PM2.5浓度空间分异模拟及影响因子[J].环境科学ꎬ2015ꎬ36(3):759-766.[10]TaiAPKꎬMickletLJꎬJacobDJ.Correlationsbetweenfineparticu ̄latematter(PM2.5)andmeteorologicalvariablesintheUnitedStates:ImplicationsforthesensitivityofPM2.5toclimatechange[J].AtmosphericEnvironmentꎬ2010ꎬ44(32):3976-3984. [11]陈渤黎ꎬ雷正翠ꎬ董芹ꎬ等.20122014年常州市大气重污染日的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ꎬ2017ꎬ40(1):87-94. [12]张岳鹏ꎬ李璇ꎬ聂滕ꎬ等.2014年2月北京PM2.5污染过程及天气形势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ꎬ2016ꎬ39(2):55-62. [13]吴雁ꎬ陈瑞敏ꎬ王颉ꎬ等.2013年河北中南部PM10和PM2.5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ꎬ2015ꎬ38(4):68-75.[14]韩茜ꎬ魏文寿ꎬ刘新春ꎬ等.乌鲁木齐市PM10ꎬPM2.5和PM1.0浓度及分布变化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ꎬ2015ꎬ9(1):32-38. [15]何平ꎬ杨兴堂ꎬ沈先标ꎬ等.上海宝山地区大气PM2.5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ꎬ2010ꎬ27(12):724-726.[16]姚振坤ꎬ冯满ꎬ吕森林ꎬ等.上海城区和临安本底站PM2.5的物化特征及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ꎬ2010ꎬ30(3):289-295. [17]谈荣华ꎬ张元茂ꎬ郑叶飞ꎬ等.上海市城区典型居民住宅区PM2.5的污染状况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ꎬ2004ꎬ21(3):226-229. [18]赵晨曦ꎬ王云琦ꎬ王玉杰ꎬ等.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环境科学ꎬ2014ꎬ35(2):418-427.[19]刘娜ꎬ冯新斌ꎬLandisMꎬ等.贵阳市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气象参数的影响[J].地球与环境ꎬ2014ꎬ42(3):311-315. [20]朱倩茹ꎬ刘永红ꎬ徐伟嘉ꎬ等.广州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ꎬ2013ꎬ29(2):15-21.[21]顾凯华ꎬ史红仙ꎬ张帅ꎬ等.上海崇明岛近三年PM2.5浓度变化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ꎬ2015ꎬ24(12):2108-2116.[22]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5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6-03-30)[2017-08-21].http://sthj.sh.gov.cn/fa/cms/shhj/shhj2143/shhj2144/2016/03/92097.htm.[23]陈诚ꎬ陈辰ꎬ汤莉莉ꎬ等.江苏沿江城市PM10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化学ꎬ2014ꎬ33(12):2123-2135. [24]唐文苑ꎬ赵春生ꎬ耿福海ꎬ等.上海地区臭氧周末效应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ꎬ2009ꎬ39(1):99-105.[25]MartinRVꎬJacobDJꎬYantoscaRMꎬetal.Globalandregionalde ̄creasesintroposphericoxidantsfromphotochemicaleffectsofaero ̄sols[J].JGeophysResꎬ2003ꎬ108(3):4097-4105.[26]LiGHꎬZhangRYꎬFanJWꎬetal.Impactsofblackcarbonaerosolonphotolysisandozone[J].JGeophysResꎬ2005ꎬ110(23):7气象与环境科学第42卷206-215.[27]BianHꎬHanSQꎬTieXXꎬetal.EvidenceofimpactaerosolsonsurfaceozoneconcentrationinTianjinꎬChina[J].AtmosEnvironꎬ2007ꎬ41(22):4672-4681.[28]DengXꎬTieXꎬZhouXꎬetal.EffectsofSoutheastAsiabiomassburningonaerosolsandozoneconcentrationsoverthePearlRiverDelta(PRD)region[J].AtmosEnvironꎬ2007ꎬ42(36):8493-8501.[29]LiJꎬWangZꎬWangXꎬetal.ImpactsofaerosolsonsummertimetroposphericphotolysisfrequenciesandphotochemistryoverCentralEasternChina[J].AtmosEnvironꎬ2011ꎬ45(10):1817-1829. [30]殷磊ꎬ徐虹.崇明岛地区PM2.5和PM10浓度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ꎬ2015ꎬ40(4):136-139.[31]马格ꎬ田国行ꎬ李永华ꎬ等.郑州市气象因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ꎬ2018ꎬ41(3):29-38. [32]刘雯ꎬ张晓春ꎬ李俊ꎬ等.武汉市观象台2013-2016年PM2.5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ꎬ2018ꎬ41(2):23-29.[33]陈小敏ꎬ邹倩ꎬ周国兵.重庆主城区冬春季降水强度对大气污染物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ꎬ2013ꎬ38(7):113-121. [34]汤天然ꎬ陈建楠ꎬ李广前ꎬ等.降雨对PM2.5浓度的影响及人工降雨降低PM2.5浓度的探讨[J].贵州气象学报ꎬ2013ꎬ37(4):35-37.[35]郑晓霞ꎬ赵文吉ꎬ晏星ꎬ等.降雨过程后北京城区PM2.5日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ꎬ2014ꎬ23(5):797-805.Analysison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PM2.5andPM10ConcentrationandInfluenceofMeteorologicalFactorsinShanghaiChongmingIslandin2015WuJian1ꎬQiXiaobao2ꎬSuJinghua1ꎬLiJiafeng3ꎬShaChenyan1ꎬXiongLijun1ꎬWangMin1(1.Shanghai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Shanghai200233ꎬChinaꎻ2.Shanghai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Institute(Group)Co.ꎬLtdꎬShanghai200092ꎬChinaꎻ3.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Shanghai200237ꎬChina)㊀㊀Abstract:ThetemporalvariationsofPM2.5andPM10indifferentseasonsandtheircorrelationwithotherpollutionfactors(SO2ꎬNO2andO3)werestudiedthroughthecontinuousatmosphericparticlemo ̄nitoringinthesouthernareaofChongmingislandfromJanuarytoDecemberꎬ2015.Theinfluenceofme ̄teorologicalfactors(includingwinddirectionꎬspeedandrainfall)onparticulatemassconcentrationwasanalyzedaswell.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weresignificantlyseasonal ̄lydifferentꎬthehighestinwinterꎬfollowedbyspringandautumnꎬandthelowestinsummer.Theaveragehourly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reached0.058mg/m3and0.085mg/m3respectivelyinwinterꎬwhiletheaverage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were0.034mg/m3and0.054mg/m3insummerre ̄spectively.The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we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O2andNO2ꎬwhileitshowedasignificantnegativecorrelationwithO3.ForthefullyearꎬtheconcentrationsofPM2.5andPM10wererelativelyhighwiththesouthwestwinddirectionꎬwhichwasmainlyduetoindustrialemissionfromWusongindustrialzoneꎬBaosteelplantꎬShidongkoupowerplantsꎬLuodianindustrialzoneandsoon.ThehighconcentrationsofPM2.5(ȡ0.115mg/m3)mainlyappearedwiththenorthandnorthwestwinddirectionꎬwhichwasinfluencedbyimpulseparticulatepollutiontransportfromnorthernChinaduringheatingseason.Therealtime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werenegativelycorrelatedwithwindspeed.Rainfallgreaterthan5mmorcontinuedmorethan3hhadasignificantwetcleaningeffectonparticulatematter.TheaverageconcentrationofPM2.5andPM10decreased68.0%and66.9%respec ̄tively.TheconcentrationofPM2.5wasbetween0.025mg/m3and0.033mg/m3duringandaftertherainꎬwhichwaslowerthanPM2.5concentrationlimitinthenationalambientairqualitystandard.Keywords:PM2.5ꎻPM10ꎻvariationcharacteristicsꎻmeteorologicalfactor8。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768-2013)上海市环保局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768-2013)上海市环保局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768-2013)上
海市环保局
上海市环保局、市质量技监局关于发布《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768-2013)第1号修改单的通知
2014年10月10日10:17 (星期五)来源: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地方部门:上海市 > 环保局
收藏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沪环保科〔2014〕417号
上海市环保局、市质量技监局关于发布《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768-2013)第1号修改单的通知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768-2013)第1号修改单,现予发布。

修改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年9月27日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768—2013)第1号修改单
1.第4.6.1条修改为: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现有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执行表2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2.第4.6.2条修改为:自2016年1月1日起,现有生活垃圾(包括其他非危险废物)焚烧设施执行表3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在表3中调整“颗粒物”的指标,表3修改后如下:
表3 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2014年9月30日印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Integrate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发布稿)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6)5 监测要求 (10)5.1一般要求 (11)6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4)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定源大气污染物名录及有组织排放限值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20)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21)附录D(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污染物排放和控制台帐的基本要求 (26)附录E(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27)附录F(规范性附录)废气中二噁英类和多氯联苯毒性当量浓度(TEQ)计算公式 (32)附录G(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34)附录H(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3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引导工业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和污染源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与监督实施等要求。

国家或地方已发布针对行业、通用工艺或设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或者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执行相应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其他污染源执行本标准。

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实施后,本市另行发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执行,不再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目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化工环境监测站、上海市松江区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修光利,宋钊,刘红,邬坚平,纪建,王芳芳,李冰清,王向明,何效初,应诚威,李锦菊。

本标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2015年11月1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解释。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市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与监督实施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

新设立污染源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 15501 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02 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 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Z 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HJ/T 2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 2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 2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HJ/T 3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 3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 3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3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4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T 4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HJ/T 4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63.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3.2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3.3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HJ/T 64.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4.2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4.3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HJ/T 65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7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 68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 77.2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 47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80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 48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539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HJ 540 环境空气和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42 环境空气汞的测定巯基棉富集-冷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暂行)HJ 543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544 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HJ 547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暂行)HJ 54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HJ 549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 584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629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38 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44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5 环境空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 646 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7 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57 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675 固定污染源排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酸碱滴定法HJ 683 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84 固定污染源废气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85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8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HJ 691 环境空气半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 692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93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732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 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38 环境空气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 739 环境空气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59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泄漏检测与修复)规程(试行)》(沪环保防〔2014〕327号)《化工装置开停工和检维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程(试行)》(沪环保防〔2014〕327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s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建(构)筑物,包括工业、公建配套设施及社会服务业等。

3.2 现有污染源existing pollution sources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污染源。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经办理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在建尚未投产验收的项目,按现有污染源管理。

以下简称现有源。

3.3 新建污染源new pollution sources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污染源。

以下简称新源。

3.4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

a)用于核算或者备案的VOCs指20℃时蒸汽压不小于10 Pa或者101.325 kPa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不高于260℃的有机化合物或者实际生产条件下具有以上相应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除外)的统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