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通体及巴尔通体病
巴尔通体病病人的护理

目录 简介 护理措施 护理技巧
简介
简介
巴尔通体病简介:巴尔通体病是一 种由B类链球菌(GBS)引起的感染 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孕妇 和老年人中。GBS是一种常见的细 菌,在许多人的肠道和生殖道中都 可以找到。
简介
巴尔通体病传播途径:巴尔通体病的传 播途径主要是经过呼吸道、肠道或者通 过医院环境污染等,此外还会通过性传 播、食物和污染的液体传播。
护理技巧
病人心理:对于巴尔通体病病 人的精神护理,需要给予适当 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病人 积极面对病情,增强自我康复 信心,同时避免情绪波动对身 体的不良影响。
护理技巧
病人安全:对于巴尔通体病病人的安全 护理,需要在病人床沿挂护栏,尽量让 病人避免独自行动,减少骨折、跌落等 意外发生。同时要保障病人的隐私,避 免给病人带来尴尬和不适。
护理措施
病房环境整洁:对于病房的环境整 洁,需要经常进一步消毒,尽量保 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的繁殖和传 播,病人的衣物、床上用品等物品 也需要及时更换和清洗。
护理技巧
护理技巧
病人营养:巴尔通体病病人需要特别注 重饮食和营养均衡,尽量多饮水、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 同时要注意适度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 过度饮酒等。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期预防治疗:对于巴尔通体 病病人,需要及早进行预防治 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抗生素、 免疫球蛋白等,这些治疗方法 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
护理措施
个人护理:对于巴尔通体病病人的个人 护理,需要更加谨慎,包括勤洗手、避 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耳朵等粘膜 组织,避免与病人亲密接触பைடு நூலகம்分享餐具 、饮水等,同时加强营养保障、适量运 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巴尔通体病科普宣传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巴尔通体病的 重要性宣传
巴尔通体病的重要性宣传
提高公众的认知:通过开展巴 尔通体病科普宣传,提高公众 对巴尔通体病的认知水平,降 低感染的风险;
扩大疫苗接种率:通过宣传疫 苗的安全性和重要性,鼓励更 多的人接种巴尔通体病疫苗;
巴尔通体病的重要性宣传
减少社会歧视:巴尔通体病患者面临着 很大的社会歧视,通过宣传可以消除对 患者的歧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
巴尔通体病科普宣传
目录 介绍巴尔通体病 预防巴尔通体病 巴尔通体病的治疗与支持 巴尔通体病的重要性宣传
介绍巴尔通体 病
介绍巴尔通体病
什么是巴尔通体病:巴尔通体病是 一种由巴尔通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巴尔通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通 过输血、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介绍巴尔通体病
巴尔通体病的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出现 乏力、黄疸、肝脏损伤等症状。
巴尔通体病的 学治疗:巴尔通体病的主要治疗 方式是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戒酒、远离有毒有 害物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 以帮助患者减轻肝脏负担;
巴尔通体病的治疗与支持
寻求支持:巴尔通体病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可以寻求心理、社交以及家庭的支持 ,参加相关支持小组或咨询。
预防巴尔通体 病
预防巴尔通体病
接种疫苗:接种巴尔通体病疫 苗可以有效预防巴尔通体病的 发生;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与感染巴 尔通体病毒的人共用针具、避 免注射毒品、注意安全性行为 等;
预防巴尔通体病
孕妇的预防措施: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接 受巴尔通体病毒筛查,及时治疗感染, 同时,通过剖宫产方式避免母婴传播。
巴尔通体病诊断与治疗PPT

公共卫生政策与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宣 传,提高公众对 巴尔通体病的认 识
建立完善的疾病 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和报告 病例
加强医疗资源配 置,提高医疗救 治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共享信息和经验 ,共同应对巴尔 通体病威胁
社区参与与合作
社区组织:建立社区组织,提高居民对巴尔通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活动,宣传巴尔通体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巴尔通体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巴尔通体病的概述 3 巴尔通体病的诊断方法 4 巴尔通体病的治疗策略 5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措施 6 巴尔通体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 室-XX
巴尔通体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 头痛、关节痛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进行X线、CT、 MRI等检查,观察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如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病原学检查:进行病原体培养、 核酸检测等,确定病原体类型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检测:通过培养、染色、 镜检等方法,观察病原体形态和 结构
疫情监测与控制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上报疫 情信息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疫情
加强疫情控制,采取隔离、 消毒等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 预防意识
巴尔通体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费用:巴尔通体病治疗费用较高,对患者家庭造成经济压力 劳动力损失:巴尔通体病可能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影响社会生产力 公共卫生支出: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巴尔通体病的预防和治疗 社会心理影响:巴尔通体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猫血巴尔通氏体病

猫血巴尔通氏体病猫血巴尔通体病又称为猫的传染性贫血猫血巴尔通体病是一类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又称猫的传染性贫血。
其致病微生物一般与支原体形态相似,而与血巴尔通体不同。
脾切除或脾脏功能不好的动物,其贫血的临床症状表现明显。
一般包括大型猫血巴尔通体和小型猫血巴尔通体。
大型猫血巴尔通体致病性强,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而小型猫血巴尔通体的致病性弱,感染猫会出现亚临床症状,只有在同时感染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和猫白血病(详情介绍)病毒(FeLV)时,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一、发病特点各年龄段的家养猫和野生猫均可发病,但可到户外活动的家养猫和野生猫的感染风险更高,未去势的公猫(易打斗)感染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跳蚤和蜱叮咬,被患猫咬伤,输血均会传播该病,且该病也可由母猫传染给幼猫,但具体传播途径不明。
目前为止,没有关于该病有人畜共患病的报道。
在本病例中,患猫可到户外自由活动,且曾被野猫咬伤,可能是引发本病的原因。
二、对红细胞的破坏作用该病原主要寄生在红细胞上,对红细胞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为:(1)增加红细胞脆性,缩短其寿命。
(2)暴露红细胞抗原或引起红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导致机体不能识别自身,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最终引起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血管外溶血,患猫一般表现出明显的黄疸。
本病例虽未做生化检查,但患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黄疸。
三、症状1、急性型。
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消瘦,心跳,呼吸加快。
出现巨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的症状:黄疸及血红蛋白尿、可视黏膜苍白、黄染。
2、慢性型体温正常或稍低,精神不振,消瘦,贫血,血红蛋白减少。
四、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显微镜镜检,也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和pCR方法鉴定病原。
镜检,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上出现球形、杆状或环形的嗜碱性物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EDTA 抗凝后,病原常会从红细胞上脱落,因此用于制片的血液最好不要使用抗凝剂。
巴尔通体病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巴尔通体病的 传播途径
巴尔通体病的传播途径
饮食:食用被巴尔通体寄生虫感染的食 物或饮用被感染的水。 接触:接触污染的表面或物品,如厕所 、肮脏的手和玩具等。
巴尔通体病的 预防措施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措施
卫生习惯培养: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勤洗手、洗蔬果, 避免用污染的水洗菜。 食品安全:食用熟食、做到生熟 分开,避免生食或未加热食物 。
巴尔通体病危 害及预防PPT课
件
目录引言 巴尔通体病的传播途径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措施 结论
引言
引言
巴尔通体病的定义:巴尔通体病 是一种由巴尔通体寄生虫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 物和水传播。
巴尔通体病的危害:巴尔通体病 会引起腹泻、腹痛、发热等症 状,并且重症病例可能导致肠 梗阻和感染性并发症。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措施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厕所和家居环境。
结论
结论
巴尔通体病是一种可预防的传 染病,遵循卫生习惯及食品安 全措施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
宣传巴尔通体病的预防知识和 措施对于公众健康教育非常重 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巴尔通体感染疾病概述巴尔通体属革兰染色阴性菌人类疾病主要由汉

巴尔通体感染疾病概述巴尔通体属革兰染色阴性菌。
人类疾病主要由汉塞巴尔通体(猫抓病)、五日热巴尔通体(战壕热)和杆状巴尔通体(卡里翁病)引起。
各种各样的巴尔通体菌可以引起细菌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由巴尔通体菌导致的其他临床症状也有报导。
流行特点猫抓病通过家猫或野猫抓刮传播,尤其是小猫。
通过感染的猫身上的跳蚤叮咬而直接传播给人类也有可能发生,但还未被证实。
战壕热通过体虱传播。
卡里翁病通过感染了杆状巴尔通体的沙蝇(罗蛉属)传播。
猫抓病和战壕热全球分布。
战壕热主要发生在缺乏适当卫生措施的人群,如难民和无家可归的人。
卡里翁病有局限的地理分布,传播发生在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安第斯山脉海拔1-3千米(0.6-1.9英里)处,零星爆发病例在玻利维亚、智利已有报导,危地马拉可能也有。
大部分病例报导发生在秘鲁。
前往流行地区的短期旅行者风险较低。
临床症状猫抓病症状包括发热、感染部位丘疹或脓疱,暴露后1-3周感染部位同侧淋巴结肿大、触痛。
汉塞巴尔通体感染也可能导致持续发烧、滤泡性结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或脑炎。
战壕热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短暂性皮疹和骨痛(主要在小腿、颈和背部)。
一些巴尔通体感染可以导致亚急性心内膜炎症状和体征,通常细菌培养阴性。
杆菌性血管瘤病(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引起)和肝紫癜(汉塞巴尔通体引起)主要发生于HIV感染病人。
杆菌性血管瘤病可以表现在皮肤、皮下或骨病变处。
卡里翁病有2个不同阶段:急性期(奥罗亚热),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和贫血;爆发期(秘鲁疣),表现为红色至紫色结节性皮肤病变。
预防措施避免粗野地与猫玩耍,防止抓伤,尤其是流浪猫和小猫。
这点对于免疫缺陷人群特别重要。
接触猫之后及时洗手。
避免沙蝇和体虱叮咬。
诊疗建议诊断猫抓病临床上依据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有相应暴露史来诊断。
血清学检测能确诊,尽管在一些情况下,交叉反应可能会影响判断。
汉塞巴尔通体DNA也可以通过PCR检测或脓液培养或使用特殊技术淋巴结穿刺来检测。
养猫容易得什么皮肤病 赶紧看看你是不是感染猫病了!

养猫容易得什么皮肤病赶紧看看你是不是感染猫病了!养猫养狗最怕的除了狂犬病可能就是皮肤病了,因为天天跟自家猫猫待在一起,如果猫猫得了病,可能也是会传染给人的,那么养猫容易得什么皮肤病呢?一、猫癣猫癣是最常见的猫猫皮肤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可以通过被猫猫接触过的东西,如梳子、剪刀、坐垫等直接传染给人,人感染猫癣后,皮肤上会出现红疹,并感觉到明显的瘙痒,病情发展严重后还会出现脱发以及大面积的皮肤病变,还有出现渗出性化脓等症状。
怎么办如果感染了猫癣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进行就医,同时将猫病区及部份周边的毛剃掉,用热肥皂水浸泡、擦洗,用棉签沾酒精擦拭,将病区的皮屑及硬痂去掉,再涂治疗真菌感染的药,以使药物能直接渗透患处的皮肤。
注意无论是人使用的药,还是猫使用的药物最好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尤其是猫猫不要擅自购买药物,尤其是达克宁霜进行治疗,给猫咪使用达克宁霜,效果很不好,而且还很容易扩展。
二、巴尔通体病巴尔通体病是一种传染病,也称为猫抓病或猫抓热,虽然不是皮肤病,但是会出现以皮肤病变为主的秘鲁疣,在被猫抓咬或者与猫猫亲密接触后可能遭到传染,传染后皮肤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粟粒状,结节状或大块腐肉状,疣状皮疹。
怎么办巴尔通体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可能导致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如果感染巴尔通体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才行。
三、湿疹猫猫身上很容易寄生跳蚤,尤其是喜欢到草丛等地方玩耍的猫猫,很容易就携带了跳蚤回来,这些跳蚤也会跳到人身上吸食人的血液,如果是过敏性体质则可能因此导致湿疹等皮肤病的出现。
怎么办如果出现跳蚤或者发现有类似跳蚤咬过产生的湿疹等,应当及时给家里的猫猫使用长效灭蚤药,还要将房屋各个角落打扫消毒,尽可能的消灭跳蚤,猫猫睡觉的地方等应该要好好洗一洗,并放在太阳下晒一晒。
四、养猫如何预防皮肤病1.注意卫生家中环境要勤消毒,尤其是猫咪常睡的窝,垫子,家中的地板,家具也经常消毒。
2.口服复合维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可以一定程度的预防真菌感染,除了人自己吃以外,还可以在猫猫的食物中加入动物用的维生素进行补充。
巴尔通体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目录 引言 症状与影响 防治方法 生活建议 结语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巴尔通体病:一种疾病,由 巴尔通体镰状细胞引起 巴尔通体镰状细胞:一遗传
症状与影响
症状与影响
病理症状:贫血、疼痛、黄疸 等 生活质量影响:疼痛发作、感 染风险增加等
症状与影响
并发症:心脏病、中风、感染 等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了解个体 是否携带巴尔通体镰状细胞 预防措施:避免携带巴尔通体的配 偶,避免高海拔、极度寒冷以及高 氧条件
防治方法
疼痛缓解:使用药物、保持身 体适度运动等
并发症管理:定期体检,控制 相关病症
生活建议
生活建议
饮食:平衡饮食,富含铁质和 维生素的食物 运动: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 动
生活建议
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 量
心理调适:寻求心理支持,保 持积极心态
结语
结语
巴尔通体病的科普知识课件总结 共同关注巴尔通体病,提高预防和 治疗水平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clarridgeiae • B. alsatica
• B. tribocorum
• • • • • • •
B. koehlerae B. schoenbuchensis B. bovis B. caprepli B. washoensis B. chomelii B. vinsonii. vinsonii B. vinsonii. arupenis B. vinsonii. Berkhoffii
流行病学及控制
• 宿主 • 媒介及传播途径 • 预防及控制
宿 主
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巴尔通体已经从 许多种类的动物体内分离或者检测到,已 确定和潜在的宿主有:猫、狗、兔、牛、 啮齿动物,以及野生动物如:野生猫科动 物(美洲野猫、美洲狮和山狮)、草原狼、 鹿、麋鹿和狐狸。一些新的巴尔通体被发 现能感染多种温血(狗、啮齿动物)和冷 血(爬行类、两栖类)脊椎动物。最近在 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到了B. henselae 。
白 蛉
白蛉(sand flies)属双翅目、长角亚目 (Nematocera)、白蛉科(Phlebotomidae)。 世界已知有白蛉600余种,我国已报告40余 种(亚种)。
目前普遍公认的巴尔通体的感染传播周期是: 宿主被感染后,细菌在局部(niche)进行繁殖, 如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大约每隔5天,在内皮细胞中的部分细菌释放 进入血液,并感染红细胞。细菌在红细胞内的膜 质细胞器(phagosomal membrane)中进行 复制。巴尔通体在红细胞内繁殖到一定数量以前, 红细胞仍然维持“正常的工作”。 当吸血节肢动物再次叮咬宿主时,在红细胞 内寄生的巴尔通体随之进入传播媒介体内。如此 反复,形成媒介和宿主间的传播链。传播媒介是 吸血节肢动物,保存宿主(reservoir)是哺乳动 物。
• 在南美洲流行地区,人群中某些个体很高 的血清阳性率和带菌率,有力证明这些个 体已成为病原体的保存宿主(reservoir)。 • 传播媒介:白蛉(Sandflies)属双翅目毛蛉 科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是一类体 小多毛的吸血昆虫。我国虽然没有该病的 报导,但仍然有媒介昆虫的分布,已知全 世界白蛉有500多种,我国已报告近40种。 • 最好的控制措施是用杀虫剂杀灭白蛉。使 用抗生素能降低Oroya 热的病死率。该病 目前还没有预防的疫苗。
菌落形态
巴尔通体菌落很小,直径在0.5~3mm 之间,圆形的白色或者灰白色,菌落有半 透明的和不透明的。菌落生长一段时间后, 从干燥变为粘稠。刚分离培养的菌落附着 在培养基上呈并凹陷状,这种性状经过几 代体外培养后消失。次代接种,只需要2~ 5天就能看到菌落。这种菌落的变异是由细 菌表面抗原结构的变异引起的。
南美洲流行区
在南纬 9~16度之间。southern Colombia、Ecuador、Peru(Bolivia and northern Chile) 。 分布于安第斯山脉(Andes )西坡,海 拔在500 ~ 3,000 米之间的地区。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 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 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 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 5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 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 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脉由 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 长约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 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 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阿 空加瓜山海拔6960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
巴尔通体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根瘤菌目(Rhizobiales) 巴尔通体科(Bartonellaceae) 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
已知巴尔通体菌 目前已经命名的巴尔通体一 共有20个种,其中B. vinsonii 有三个亚种,详见后表。
预防及控制
• 杆菌样巴尔通体 (B. bacilliformis) • 汉赛巴尔通体(B.henselae) • 五日热巴尔通体(B.quintana) • 伊丽莎白巴尔通体(B. elizabethae )
杆菌样巴尔通体 (B. bacilliformis)
在南美,杆菌样巴尔通体感染(Lutzomyia 疣) 的唯一暴露的危险因子是被白蛉叮咬。由于传播 媒介受栖息地环境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这种细菌 曾经被认为是在安弟斯山脉高海拔地区呈地方性 流行。但是,近年来的许多报导显示,以白蛉为 传播媒介引起的Oroya 热,在许多低海拔地区也 有暴发流行,因此在南美,杆菌样巴尔通体是一 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在人和吸血昆虫白蛉间广 泛传播。并且流行有一定周期性,4年左右爆发一 次,与降雨量密切相关。
巴尔通体的分类变迁
巴尔通体 能引起人类疾病(human-specific) 的巴尔通体。 引起动物疾病(animal-specific) 或能在动物间传播(zoonotic)的 巴尔通体两类组成。
致病巴尔通体
已知的20种巴尔通体,发现有9种和人类疾 病有关。其中三种巴尔通体B. bacilliformis、B. quintana、B. henselae与人类的疾病的关系已 经明确,其余6种巴尔通体 (含B. vinsonii subsp. vinsonii亚种),已通过间接方法或者从 一些个案病例报导中证实。总之,他们与人类疾 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其余的11种 的巴尔通体仅仅只是从动物体内分离到。
巴尔通体及巴尔通体病
(Bartonella and Bartonellosis)
白鹤鸣
前
言
2004年在南京医科大学召开的全国新 出现传染病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报告,近 30年来,全世界新发现的病原体及相关传 染病已近40种,其中在我国发生流行的有 14种。SARS、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杆 菌(O157:H7、O139)、霍乱、军团病、 空肠弯曲菌肠炎、莱姆病、丙型肝炎、庚 型肝炎、戊型肝炎、汉坦病毒、B组轮状病 毒腹泻、禽流感、巴尔通体感染等14种 。
巴尔通体 Bartonella
• • • •
分类学(Taxonomy) 细菌学(Bacteriology) 流行病学及控制(Epidemiology & Control) 临床诊断及治疗(Clinic diagnose & treatment)
概 述
巴尔通体是一群广泛寄生在哺乳动物体 内的革兰氏阴性,变形球杆菌(Pleomorphic coccobacillus)。已经证实其中一些和人类 疾病有关。巴尔通体(Bartonella) 是由秘鲁 细菌学家 Alberto Barton,1909年首次从奥 罗亚热(Oroya)病人的红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微 生物,他当时认为病原体就是这种原核生物, 后来的研究工作证实了正是由于这种杆菌引 起了疾病,于1913(4年后)年正式命名为巴 尔通体(Bartonella)。
我们用梅里埃全自动细菌检测仪测定: • 糖发酵试验:检测报告显示,测试菌株不 分解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等 单糖,不分解三糖棉子糖。不分解10%乳 糖,但能分解乳糖、麦芽糖、蔗糖等双糖。 • 醇发酵试验:检测巴尔通体菌株不能分解 甘露醇、山梨醇、肌醇、侧金盏花醇等醇 类。
• 氨基酸利用:培养一周的巴尔通体不利用赖氨酸、 鸟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而培养三周后的巴 尔通体开始利用精氨酸。 • 硫化氢试验:测试菌株不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 硫化氢。 • 酶类试验:检测菌株氧化酶试验阴性。检测菌株 尿素酶试验阳性,可分解尿素,产生氨。检测菌 株β-半乳糖甘酶试验阴性。 • 其它:测试结果表明测试菌株能产生多粘菌素。 培养一周的巴尔通体不利用丙二酸盐、枸椽酸盐, 而培养三周后的巴尔通体则利用。
• 传播途径是通过猫的抓、咬和感染跳蚤的叮咬。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跳蚤可能也是一种中间宿主。 B. henselae 是目前已知巴尔通体菌中,唯一可 以不通过节肢动物,就能直接感染人的细菌。在 我国,已有多例猫抓病的临床报导,栗冬梅等人 从山东省家猫中分离到了B. henselae。 • 控制措施:免疫功能低下(immunocompromised) 者,避免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使用抗生素治 疗被感染的猫和人,预防接种猫并杀灭猫的寄生 蚤。目前还没有人用疫苗,但在国外,猫的预防 疫苗已经开始使用。
姬姆莎染色
B. Clarridgeiae电镜照片
B.Henselae
B. bacilliformis
从盈江黄胸鼠体内分离到的巴尔通体
培养特性
• 从样本中分离巴尔通体需要特别的培基, 有多种营养成份(胰蛋白酶、心脑浸液) 的血或者巧克力琼脂。 • 培养时间长:经过1~3周时间才能看到菌 落生长 。 • 培养温度为35℃,并要求有很高的湿度。 除B. bacilliformis外,其它巴尔通体的培 养还需要孵箱内有5%的CO2。
已命名的巴尔通体菌株
• • • • • • • • • B. B. B. B. B. B. B. B. B. bacilliformis henselae quintana elizabethae talpae peromysci grahamii taylorii doshiae • B. birtlesii
媒介及传播途径
大多数致病巴尔通体是通过某种昆虫 媒介传播给人的,已知的昆虫有:白蛉、 跳蚤、蜱、虱及恙螨(mites)。在猫抓病 中,病原体可经过机械损伤从猫传入人体。 这个过程中,猫蚤带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 了猫爪,并通过猫爪对人体的机械损伤而 传入人体内。而跳蚤则是猫与猫之间传播B. henselae的媒介。猫蚤和猫抓病之间流行 病学分析,进一步支持带有病原体的猫蚤 粪便污染了猫抓导致人类感染B. henselae 的观点。
汉赛巴尔通体(B.hensel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