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知识培训

交换知识培训
交换知识培训

交换知识培训

第一章交换网络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电信交换基本概念、本地交换网络结构和机型介绍。

§1.1交换设备专业基本概念

1.长途局:长途局分为DC1和DC2长途局,DC1长途局即一级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DC1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2长途局即二级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秦皇岛DC2长途局还兼做省内智能网SSP(业务交换点)、关口局、端局功能。

2.关口局:关口局主要是完成中国铁通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之间通信业务的转接功能,从而实现网间业务的互联互通。

3.信令转接局:即将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转到另一条信令链的信令点局,信令转接局(STP),包括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其主要功能是为电话网、智能网传送有关呼叫建立、释放的信令消息。我国信令网为三级结构,即HSTP、LSTP、SP (信令点),HSTP一般设在省会城市,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LSTP一般设在省会城市及其它城市,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

4.市话汇接局:在本地网中负责转接端局之间(也可汇接各端局至长途局)话务的交换中心称为市话汇接局。若有的汇接局还负责疏通用户的来、去业务,即兼有端局功能,则称为混合汇接局。在本地网中市话汇接局为端局的上一级。

5.端局:本地网中的端局仅有本局交换功能和来、去话功能。端局直接和用户连接,端局以下还可以接远端模块、用户小交换机等用户装置。根据端局设置地点的差异,可以分为市内端局,县(市)及卫星城镇端局,农村乡、镇端局,它们的功能完全一样,并统称为端局。

6.七号信令直联与准直联:七号信令直联是两个信令点(交换机)之间通过直达信令链路传递消息,此时话路和信令链路是平行的(即话路和信令链路同在2M中继模块中)。七号信令准直联是两个信令点(交换机)之间通过预先设定的由STP串接的多个信令链路传递消息,此时的话路和信令链路不是平行的(即话路和信令链路分别占用不同的2M中继模块)。

7.智能网:智能网(IN: Intelligent Network)是在原有通信网络基础上,提供新的电信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智能网的核心是如何高效地向用户提供各种新的业务,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在网络中把交换和智能分离开,实行集中业务控制。

8.长途电话网络接通率:长途电话网络接通率是指省内长途、省际长途和国际长途接续到本地被叫端的能力,它反映了电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水平。网络接通率的计算方法为到达被叫终端的占用次数/总占用次数,即:

网络接通率=(接通次数+用户忙+用户线路不工作/2+拨号不全或空号+承载业务未获得)/(接通次数+用户忙+用户线路不工作+拨号不全或空号+对端拥塞+本端拥塞+呼叫失败+承载

业务未获得+其他呼损)*100%

9.中继线、中继群、子路由、路由

交换设备的话路组织按照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中继线(TRUNK)、中继群(TRUNK GROUP)、子路由块(SUBROUTE)、路由(ROUTE)。

中继线是指连通某一直达对端局用来传递话音、数据的物理通道,一条中继线对应于一条PCM链路上的一个信道(channel)。中继线按照方向可以分为单向、双向两种。所谓单向是指中继两端的交换局只能一端占用这条中继,所谓双向是指中继两端的交换局都能占用这条中继。

中继群是连通某一直达对端局的同类中继线的集合。这些中继线具有相同特性,如相同的方向、相同的信令方式。

子路由是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所有中继群集的有序集合。子路由的定义对于呼叫建立的行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子路由才包含能最终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中继,而且根据定义只有它才满足对承载能力和信令相关性的要求。子路由通常分为直达(优选)子路由和迂回(次选)子路由,迂回子路由只有在直达子路由中断时才会被占用。来话方向没有子路由的概念。

路由是能够到达同一目的地所有子路由的集合,即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所有可能中继群的集合。一个路由可以包括多个子路由,不同的路由中可能包括有相同的子路由。这里的目的地并不仅指相邻的交换局。另外,路由的定义只标明呼叫建立的方向,而对于来话方向没有路由的概念。

10.七号信令链路、信令链路集合(链路组)、信令路由、信令路由组

交换设备的七号信令组织按照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信令链路、信令链路集、七号信令路由。

信令链路:指在信令网的各信令点之间传递信令消息的物理通道。

信令链路集:指直接连接两个节点(信令点)之间的一束平行的信令链路。当两个节点之间有多条信令链路时,可以将它们组成一个或多个链路集。

信令路由:是一个信令点到达消息目的地所经过多个信令点的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路径。信令路由按其特征和使用方法分为正常路由和替换路由两类。替换路由只有在正常路由不能传送信令消息时才用以替换正常路由来传递信令消息。

信令路由组:即是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个信令点之间的全部信令路由总和。信令关系通常包括两个信令点之间具有直达电路、需传送端到端信令和至信令转接点的信令连接三类。

§1.2秦皇岛本地网络概况

§1.2.1秦皇岛本地交换网络结构图:

秦皇岛交换网图.pp

t

§1.2.2秦皇岛本地交换网络概述

如上图所示,秦皇岛本地交换网主要由秦北长市合一局、秦北中兴汇接局及若干端局、模块局构成。其中秦北长市合一局为集DC2、关口局、SSP、端局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混合局,与秦北汇接局一起构成秦皇岛本地交换网核心杻纽,两个局点均为单节点配置。秦皇岛分公司交换网设备包括华为C&C08、中兴ZXJ10、贝尔S1240三种机型,其中以华为C&C08交换机居多。

第二章华为CC08交换机介绍

C&C08交换机介绍包括32模块03T版本和128模块8K版本。

§2.1 C&C08交换机介绍

§2.1.1 C&C08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由一个管理/通讯模块(AM/CM)和多个交换模块(SM)组成如图2-1-1所示:

(A)多模块局(B)单模块局

图2-1-1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注:AM—Administration Module,管理模块

FAM—Front Administration Module,前管理模块

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后管理模块

CM—Communication Module,通讯模块

SM—Switching Module,交换模块

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由一个中心模块和多个交换模块(SM)组成,中心模块由管理通信模块(AM/CM)、业务处理模块(SPM)和共享资源模块(SRM)组成,其中BAM 是属于AM/CM中的一个模块。如图2-1-2所示

2-1-2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的总体结构

注:AM—Administration Module,管理模块

CM—Communication Module,通信模块

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后管理模块

SPM—Service Processing Module,业务处理模块

SRM—Shared Resource Module,共享资源模块

SM—Switching Module,交换模块

§2.1.2 C&C08交换机(含32模块和128模块交换机)基本组成功能模块及主要功能介绍

管理模块(AM)由前管理模块(FAM)和后管理模块(BAM)构成。前管理模块(FAM)负责整个交换系统的模块间呼叫接续管理.后管理模块(BAM)是后台维护工作站和前台主机系统的接口。

通讯模块(CM)主要由中心交换网和通信接口组成,负责各模块间话路和信令链路接续。 交换模块(SM)具有独立交换功能的模块,SM提供各种接口(用户线接口、中继线接口),负责同模块内来自各种接口的呼叫接续。(SMII模块结构与SM基本相同)

业务处理模块(SPM)(128模块交换机具有该单元),使用AM/CM上提供的对外接口(SDH、E1),用于开局间中继,完成交换模块(SM)的几乎所有功能,单模块处理能力与交换

模块(SM)相比更大、集成度更高。业务处理模块(SPM)与后管理模块(BAM)之间通过10M/100M TCP/IP网口直接相连。

共享资源模块(SRM)(128模块交换机具有该单元)提供业务处理模块(SPM)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资源,包括信号音、双音收号器、多频互控收发器、会议电话、主叫号码显示等资源。

§2.2 C&C08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2.2.1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2.2.1.1管理通信模块AM/CM的主要硬件配置如下:

模块通信板(MCC)是32模块的通讯控制中心,按功能和位置分为主控板(MCCM)与非主控板(MCCS)两种。

信令交换网板(SNT)是AM/CM的信令交换中心,2块SNT板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

中心交换网板(CTN)是AM/CM的中心话路交换系统,实现16K*16K的时隙交换,完成模块间的接续,是各模块间通话的桥梁。

光接口板(FBI、FBC)实现AM与SM间的通信,每板两路光口;

16路传输板(E16、DRC)主要完成16路E1信号的收发,用于带远端交换模块SMII。 时钟板(CKS),通过板上拨码开关的设置可配置为三级时钟。

§2.2.1.2交换模块SM主要硬件配置

分为主控部分、网络部分、协议部分、光接口部分、中继部分、用户部分:(SMII没有光接口部分,SMII通过IDT板与AM的E16板配对通信。)描述如下:

1、主控部分

主处理机板(MPU): MPU板是模块内的中央处理单元,负责对SM各类设备进行控制,处理模块内的上报信息,控制各从节点动作,完成交换的功能,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2、网络部分

模块内交换网板(BNET)板: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交换中心,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

3、协议部分

协议处理板(LAP):LAP完成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处理,通过配不同的单板软件,可以配置成以下5种单板:LAPN7、LAPV5、LAPPRA、LAPRSA、LAPMC2等

模块通信板(MC2):用于完成SM与AM/CM通信时的链路控制。

4、光接口部分

光纤接口板(OPT):OPT实现SM模块与AM/CM通信时的物理承载功能,每板1路光接口。

5、用户部分

模拟用户板(ASL):一块ASL提供16路模拟用户,每一路接口完成基本的呼叫功能、极性反转和主叫号码显示功能。

数字用户板(DSL):一块DSL提供8路数字用户(ISDN用户)。

双音收号驱动板(DRV):每板有16路双音频收号器,有通信驱动功能。

测试板(TSS):位于用户框,提供对模拟用户、数字用户的内外线测试,同时为模拟用户提供嗥鸣音。

6、中继部分

数字中继板(DTM):每板有2个PCM系统,提供60路数字中继。通过人机命令进行设置,可以把DTM设置成DT、TUP、ISUP、V5TK、PRA、IDT、RDT等板。

§2.2.2 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2.2.2.1管理通信模块AM/CM主要硬件配置

这里需指出:管理通信模块(AM/CM)在逻辑上由中央处理模块(CPM)、中央交换网(CNET)、通信控制模块(CCM)、同步定时系统(STM)、业务线路接口模块(LIM)、后管理模块(BAM)和综合告警箱七大部分组成。下面介绍AM/CM各逻辑模块的具体硬件:

1、中央处理模块(CPM)的硬件配置有:

主处理机板(AMP):完成对中心模块的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维护、告警、流量统计及负载控制等功能,提供与BAM间的维护接口,集中受理BAM来的所有人机维护命令。 中心数据库处理板(CDP):对全局数据集中管理,包括号码定位、小交选线、中继选线。 总线控制板(BCP):完成消息搬移工作。

特殊号码变换板(ISP):完成特殊号码变换功能。

2、中央交换网(CNET)的硬件配置有:

交换网通信控制板(NCC):完成交换网板的控制作用。

总线驱动板(BDR):完成交换网板的总线驱动功能。

中心交换网板(CNU)和边缘交换网板(SNU):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换网,实现业务数据或语音的交换。

3、通信控制模块(CCM)的硬件配置有:

总线管理控制板(BAC):是通信控制模块的总线管理控制板。

帧交换网板(FSN):是通信控制模块的帧交换板,实现各模块之间的信令交换。

4、同步定时系统(STM)的硬件配置有:

时钟板(CKS):主备用关系,交换机时钟系统的基准时钟源产生板,跟踪外部基准信号,为交换机提供一个优良的时钟源。

时钟驱动板(CKD):时钟驱动功能。

5、业务线路接口模块(LIM)的硬件配置有:

高速信号接口板(QSI):板配置2对393Mbps光纤连接到CNET框的SNU板。

近端/远端光接口板(OBC/RBC):提供2路光接口。

E16板提供16路标准的E1接口,主要完成16路E1信号的接收、发送、交换、HDLC 链路控制以及复接和解复接功能。

STU板:提供STM-1(155M)的光接口,出63路E1,通过光缆直接接到SDH设备上。 多HW接口板(MHI):提供对内的HW接口。

§2.2.2.2业务处理模块SPM主要硬件配置

业务处理板(SPC):板完成本框内各单板间的通讯及与AMP板间的通讯。每对SPC板互为主备用,构成一个SPM模块,可处理128个E1端口(4096路中继电路)。

协议处理板(CPC):根据板上加载软件不同,CPC板可处理不同协议如LAPN7、LAPV5等。

总线通讯板(BCC):完成SPC与CPC间的消息搬迁功能。

§2.2.2.3共享资源模块SRM主要硬件配置

信号音资源板(SPD):提供SPM模块所需要的各种信号音。

资源板(SRC):为SPM模块提供各种需要的资源,如:双音收号器DTR、主叫号码显示FSK、会议电话CONF、多频互控收发器MFC。

§2.2.2.4交换模块(SM)主要硬件配置请参考32模块交换机SM配置,只不过协议板由MC2板改为LAPMC2板。

第三章中兴交换机介绍

本节主要介绍了ZXJ10(V10.0)交换机的系统基本构成,典型组网方式。

§3.1.1 ZXJ10交换机的系统组成

ZXJ10(V10.0)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为模块间全分散、模块内分级控制、集中管理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以通用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局域网技术为支撑、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为控制结构的基本形态。

ZXJ10交换系统有两种典型的组网方式如下

图3.1.1 以SNM为中心的多模块组网

图3.1.2 以PSM为中心的单(多)模块组网

OMM:操作维护模块;PSM:外围交换模块;RSM:远端交换模块;

RLM:远端用户模块;SNM:中心交换模块;MSM:消息处理模块;

说明:

方式一:以SNM32(64)K交换网为中心,三级组网方式,模块间连接可采用DT或ODT 连接,PSM作为纯中继模块出局,终局容量56万(32K)。

方式二:以PSM为中心的三级组网方式,中心PSM是ZXJ10(10.0)中最基本的独立模块,集中了中继模块,消息模块,信令模块的功能,完成本交换模块(PSM)内部的用户之间的呼叫处理和话路交换;以及出入局呼叫的路由功能。

§7.1.2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对以上两种组网方式作了简单了解后,大家需对中兴交换网络结构有初步的映像,下面针对以上组网中的典型功能模块作一简单介绍。

外围交换模块PSM

ZXJ10交换机基本模块,有8K、16K之分,机架外观一样,仅网络层不同。可单模块成局完成PSTN、ISDN用户接入和呼叫处理;多模块成局时作为其中一个模块接入中心模块。

远端交换模块RSM

模块和PSM模块的内部结构完全一样。实际使用中,RSM与中心网的连接可以通过数字中继接口,以PCM形式通过PCM传输设备将RSM接入系统。也可以象PSM一样通过FBI/ODT或采用内置SDH的光纤接口直接相连。

消息交换模块MSM

消息交换模块MSM主要完成ZXJ10交换系统内各模块之间的消息交换。PSM、RSM、PHM连接到SNM,由SNM的半固定接续将其中的通信时隙连至MSM,MSM中的MP根据路由信息完成消息的交换。MSM与PSM中的主控单元结构相同,由一对主备MP和若干COMM板组成,当系统较大,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扩充,提高数据交换能力。

中心交换模块SNM

多模块局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完成多模块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话路交换,并将来自多模块的通信时隙经半固定连接后送至MSM。有32K网、64K网、256K网之分。64K 网中心架用单块网板(64K)来实现,也可采用32K单T网板来实现。256K网中心架采用64K网板叠加组成。

操作维护模块OMM

采用集中维护管理方式,网络采用了基于TCP/IP协议的客户/服务器结构、WINDOWSNT4.0操作系统。其内容包括管理和维护交换机运行所需的数据、统计话务量、话费、系统测量、系统告警等,整个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在OMM中完成,由SNM向每个外围模块传送,并且可进行远程操作维护管理。MSM(或其他PSM模块)的主处理机也可通过标准的TCP/IP协议连在以太网上,从而实现OMM和前台处理机消息的互通。

紧凑型交换模块

小于5000用户交换局的建议配置方案,结构简单,节约成本。可独立成局,也可作为外围模块接入中心模块,但一般不做近端,仅做为网络末端节点使用,不可再带下一级模块 远端用户单元RLM

主要为远端集群用户提供接入,一般限于960门以内。RLM基本结构形式与PSM机器相类似,由用户单元和传输单元组成,其用户单元与PSM的用户单元完全相同,传输单元可以选择PCM方式或光纤方式,一个RLM最多允许连接960个(模拟)用户。RLM的传输单元具有时钟提取电路,作为RLM与母局时钟同步的基准。

第四章 S1240交换机介绍

本章简要介绍S1240交换机的系统结构、硬件配置。

§4.1 S1240交换机系统概述

S1240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公众电话网的数字交换系统。S1240交换机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结构模块化。S1240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都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使系统配置灵活,设备扩容方便;第二,全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由分散在整个系统中的许多微处理机来完成,若交换机终端控制单元出现故障,不会造成全局性中断,只会影响该处理机功能的实现。

§4.1.1总体系统结构

S1240交换机的功能结构非常简单,它由一个内部交换网络和连接在网络上的不同的模块构成。模块的类型和数量取决于交换局的容量和提供的业务,通过下图可以直观地表示S1240的结构,见图4.1.1。

图 4.1.1 系统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S1240程控交换机的结构中心是数字交换网络(DSN),所有的模块都连接到数字交换网络上。处理呼叫时,按照不同的功能使用各种模块,模块间信息的交换由数字交换网络来实现。所有模块都包含一个结构相同的部份--控制单元(简称CE),控制单元由一个微处理器及存贮器,和一个连接交换网络的标准接口构成。控制单元(CE)通常分为两类:终端控制单元(简称 TCE)和辅助控制单元(ACE)。

终端控制单元(TCE)含有一个标准接口,这个接口与具有特定模块功能的终端电路相连,比如用户电路,中继电路等。辅助控制单元(ACE)不含任何终端电路,主要用于完成一些特殊任务,比如:错误处理、字冠分析、本局用户标识。

§3.1.2基本组成模块及主要功能

S1240交换机通常包括以下模块:

模拟用户模块(简称ASM):由一个控制单元和一组用户电路构成,提供到模拟用户的接口。这些用户电路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模拟用户(普通用户、公用投币话机用户等)。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模块:也是由一个控制单元和一组用户电路构成,提供到数字用户的接口。

数字中继模块(简称DTM):由一个控制单元(CE)和数字中继电路构成。通过标准的PCM链路,数字中继模块作为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比如:交换局、小交换机、远端用户单元等。数字中继模块还可以处理不同的信令类型(随路、七号信令或ISUP信令等),当然这是在专门的信令处理模块(服务电路模块和数字信令处理模块)的支持下完成。

外设和装载模块(P&L):作为与外设(人机通信终端、打印机、光盘等)、告警盘和告警灯的接口,进行人机命令的处理,还有装载模块、计费存储等功能。

时钟和信号音模块(CTM):提供系统同步信号和产生必要的电话信号音等。

辅助控制单元模块(ACE):实现辅助控制功能。

§3.2 S1240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

§3.2.1 DSN网络

数字交换网络(DSN)是实现S1240程控交换机全分散控制的关键部分,可以说是交换机结构的心脏。DSN的独特结构实现了所有模块终端电路相互间的联系,以及模块控制单元间的内部通信。因此DSN能传送话音、数据、内部信令、内部和外部消息、数字编码信号音、测试样值等等。

数字交换网络由一系列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这些结构单元称为数字交换单元(DSE)或多端口(multiport)。DSE具有时分、空分交换能力。通过DSN的交换,实现模块之间的访问和交流。一个 DSE对应一块印刷电路板SWCH板,在SWCH板上有一块大规模集成路(LSI),将DSE的16个端口集成在一起,这个LSI被称为交换单元(SWEL)。SWCH板上除SWEL外,还有一些用于信号放大的附加电路以及时钟电路等。

数字交换网络(DSN)由一系列DSE按一定的连接方式构成,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模块之间的访问,另一方面能使网络内部阻塞的情况减少到最小程度。整个DSN 分为两大部份,选面级Access Switch(AS)和选组级Group Switch(GS)。AS提供模块到网络的入口,使得模块能访问选组级。选组级最大可以达到四个平面,在每一个平面最多可有3个交换级:第1级(stage1),第2级(stage2)和第3级(stage3),如图4.2.1。

TI ACSW N SE1S SE2S SE3S

图 4.2.1网络结构

TI:终端接口

ACSW:选面级 TASL:终端接口到选面级的链路

SE1S:第一交换级的交换单元 AS1L:选面级到第一交换级的链路

SE2S:第二交换级的交换单元 S12L:第一交换级到第二交换级的链路

SE3S:第三交换级的交换单元 S23L:第二交换级到第三交换级的链路ACSW、SE1S、SE2S、SE3S对应于硬件是SWCH板。

TASL、AS1L、S12L、S23L对应于硬件是网络电缆。

数字交换网络就是通过这些交换网板和网络电缆实现各个模块间的通信。

对于一个交换局,其网络的大小是由终端模块数和话务量决定的。终端模块的数目决定网络需配几个交换级。交换平面的数目取决于模块的话务量。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一般交换局装备四个交换平面(plane)。

§3.2.2 系统ACE

S1240程控交换机由数字交换网络以及和网络相链接的功能模块构成,所有模块都有两个基本部分:模块终端电路和控制单元(CE)。模块终端电路随模块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控制单元对所有的系统模块而言则是相同的。控制单元的结构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微处理器及其存贮器,负责执行控制模块功能的软件程序;另一部分叫做终端接口(TI--Terminal Interface),它是模块之间通过交换网络进行通信的接口。

系统中还有一类模块没有自己的终端电路,这就是辅助控制单元模块(ACE),它们只含控制单元这一部分,并通过TI与网络连接。ACE模块主要为系统提供支持辅助功能。与别的模块相比,这些支持辅助功能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分配给 ACE,而与 ACE 的硬件无关,并且一旦出现故障,它们还可由别的ACE接替工作。这些辅助功能包括:字冠分析、计费分析、中继资源分配、统计等。

系统ACE的电路板有多种类型:MCUA、MCUB、MCUC、MCUE、MCUG等。不同功能的ACE,所配的电路板型号也各不相同。EC7.2版的系统ACE主要见表4.2.1,EC7.4版的系统ACE 主要见表4.2.2。

表 4.2.1 EC7.2版的系统ACE硬件

表 4.2.2 EC7.4版的系统ACE硬件

§4.2.3 时钟和信号音的分布

S1240交换机的时钟和信号音的分布如下:由外设架的时钟和信号音模块(CTM)中CCLA 或CCLC、RCCB或RCCC产生系统时钟,系统时钟首先送至 "CLTD"板(时钟和信号音分布板),CLTD板也在外设架的第七分架上。外设架的第七分架上有两个CLTD(21插槽和53插槽),分别与第七分架上的一个CTM相对应。时钟经过这个CLTD的再分配后,形成多路时钟输出,分别送往各排机架中的头架(Lead Rack)。在导架中也有一对CLTD,与外设架中的两个CLTD 相对应。导架中的CLTD接收来自外设架的时钟后,再对时钟进行分配,把时钟分别送到本排各机架里的RCLA(机架时钟板)中,由RCLA负责机架内的时钟分布。每一个机架里都装备有两个RCLA,如图4.2.2。

图 4.2.2 时钟分布图

类似于时钟的分布,信号音由CTM 中的DSGA 产生,通过CLTD 和RCLA 与时钟信号并行地分配到交换机的每个机架,如图4.2.3。

图 §4.2.4 用户模块和中继模块

§4.2.4.1 模拟用户模块(ASM )

模拟用户模块是模拟用户和交换机的接口,它为模拟用户提供用户线终端电路。

以前5版的S1240交换机配置的模拟用户模块带有16块模拟用户板ALCB 。每一块ALCB 板能处理8个用户。因此一个模拟用户模块能为128个用户服务。除了模拟用户线路板外,模拟用户模块中还有模块控制单元MCUA ,用于产生铃流的铃流产生板RNGA ,用于测试的测试存取单元板TAUA 以及收集告警的机架告警板RLMA 。

72版以后S1240交换机新扩的模拟用户模块所带的模拟用户板为ALCN 板,一个模拟用户模块配带8块ALCN 板,每一块ALCN 板能处理16个用户。模块控制单元为MCUA 板或MCUE 板。铃流产生板为RNGF 板,测试存取单元板为TAUC 板,机架告警板为RLMC 板。

测试存取单元板和机架告警板不是每个模拟用户模块都有的,通常一个机架装2块机架告警板,1块或2块测试存取单元板。所有这些属于模拟用户模块的终端电路板通过两条连线与模块的模块控制单元相连。采用交叉连接(Cross Over )的方法,用户线路板通过两条连线与两个模拟用户模块的模块控制单元相连。如图 4.2.4,如果一个模拟用户模块的模块控制单元出现了故障,与之交叉的另一个模拟用户模块的控制单元可以负责处理出现故障的

用户模块的用户线路板,即此时它负责处理256个用户。

交叉连接的两个模拟用户模块,一个称为偶(EVEN)模块,一个称为奇(ODD)模块。

注意:由于ALCB板和ALCN板的电路特性不同,在日常维护时,千万注意不要将这两种用户板相互插错,否则用户板将会烧坏。

图 4.2.4 ASM结构

§4.2.4.2 ISDN用户模块(ISM)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模块(简称ISM)用于连接“U-interface”(U-接口)。这个U-接口采用和连接模拟用户一样的a,b线接收和发送来自或送往用户的语音、数据以及信令信息。这个接口为语音或数据提供了两条64Kbit/s的B-信道(B-channel),为信令或X.25信包(packet)提供了一条16kbit/s的D-信道(D-channel)。通过U-接口,用户能访问网络,因此又把这个接口称为BA(Basic Access—基本入口)。

如图4.2.5,ISDN用户模块由一块MCUB板和八块ISTA、ISTB或ISTC板构成。每一块ISDN用户终端板可以处理八个用户,这样一个ISM可处理64个ISDN用户。与模拟用户模块相似,两个ISDN用户模块也采用交叉连接方式。

图 4.2.5 ISM结构

§4.2.4.3 数字中继模块(DTM)

数字中继模块是用作传输媒介的速率为2Mb/s的PCM链路与系统中速率为4Mb/s的内部链路之间的接口,在某些情况下,还可用于交换机控制的信令之间的接口。根据所用的信令方式,有处理随路信令的中继模块,也有处理七号信令的中继模块。

DTM分为两大类,一类是DTM-L(低端的数字中继模块),早期E型机的DTM由两块电路板组成:MCUA/MCUE和DTRE,J型机的DTM则由一个电路板DTUA或DTUE构成。另一类是IPTM (综合信包中继模块)又称高级数字中继模块,可用于处理公共信道信令,也可用于处理X.25等。整个模块由两块电路板组成:DTRI和MCUB。DTRI则是IPTM完成七号信令处理的主要功能板。

根据装载的不同软件,DTM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从CE TYPE 名称中可以看出,如:ECASTCE 和DCASTCE 处理R2信令;EISUPTCE和DISUPTCE负责ISUP电路;ENTUPTCE和DNTUPTCE负责TUP电路;DV52TCE处理V5.2协议(和IPTMV52配合)。

图 4.2.6 DTM-L(DTUA/E)

§4.2.5 安全块

§4.2.5.1 安全块的定义

为了方便维护,整个交换系统按各软硬件单元的特性,分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以配合维护软件的运行。这样就产生了安全块。

安全块(SBL)是一组硬件电路与相关软件组成的执行一系列电路功能的集合。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效,则其余功能就不能再被系统使用。

从维护角度来讲,一个安全块是一个功能单元。在某些情况下,安全块与硬件单元一一对应;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安全块是由若干硬件单元所构成,或者是若干安全块构成一个硬件单元。通常,安全块不会互相重迭,并且所有安全块的总和覆盖了整个系统。

§4.2.5.2 安全块的参数

一个安全块由以下四个参数来定义:

交换机标识(EXCH)

交换机标识是0~127中的某个值,其中“0”定义为本地交换机,“1~127”定义为连接本地交换机的其他子交换机。在同一个交换机内,所有安全块具有相同的交换机标识。 网络地址(NA)

网络地址是指一个模块对于数字交换网络(DSN)的访问地址。它由四位十六进制数组成。

安全块类型(SBLTYPE)

安全块类型标识了安全块的不同种类(如:CTLE-控制单元,SLIF-模拟用户线等等)。 安全块编号(NBR)

安全块编号是安全块组合中的顺序号。它用于区分一组具有相同的交换机标识、网络地址以及安全块类型的安全块。只有在同时给出上述四个参数时才能唯一定义一个安全块。

§4.2.5.3 安全块的分类

安全块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控制单元主要指系统内所有的控制单元(如CTLE);

交换单元指系统内的数字交换网络中的元件以及相关的链路(如TASL、AS1L、S12L、

S23L、ACSW、SE1S、SE2S、SE3S等);

终端设备指用户线、中继线、收发码器等(如SILF、DTCH、MFRC等);

外围设备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如MMCH、ASST、UDSC等);

系统设备主要指时钟、信号音设备、告警设备等(如OPLL、OFLL、PFLL、CTOD、DTGE、

RKAL等);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一般情况下,通话双方总是一方在讲话、另一方在听,听的一方没有讲话也占用着信道,而且讲话过程中也总会有停顿的时间。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而因特网的信息传送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是把数字化的信息,按一定的长度“分组”、打“包”,每个“包”加上地址标识和控制信息,在网络中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即遇到电路有空就传送,并不占用固定的电路或信道,因此被称为是“无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一个信道上提供多条信息通路;此外在因特网上传送信息通常还采用数据压缩技术,被压缩的语音信息分组在到达目的地后再复原、合成为原来的语音信号送到接收端用户。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请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电路交换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拥有大量的话路,正在通话的用户只占用其中的一个话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我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

发票相关知识培训资料

发票相关知识培训资料 一、发票简介 (一)发票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取得的收付款凭证。可见,发票与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取得收入密切相关,凡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和取得的收付款凭证均属于发票;反之,与商品交换和提供服务取得收入没有直接联系的,都不是发票。 并非所有的业务都必须开具发票,某些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业务,不属于发票的开具范围。比如:政府部门向企业发放奖励金或拨付款项(包括财政补贴的拨付款项)以及企业之间不属于经营收入的资金往来,不属于发票的开具范围;又如:纳税人以不动产、无形资产投资入股,不是经营活动,没有发生经营业务收付款行为,不开具发票。 (二)发票的种类 1. 按开具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手写票、定额票、计算机打印发票。 2. 按开具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企业自开票和税务机关代开票。 3. 按行业划分不同,可分为服务票、运输票、建筑票、销售不

动产票、金融保险发票等票种。 二、领购发票 (一)首次申请领购发票 1.首次领购发票业户需提交以下资料(提供复印件,同时提供原件以便核对或留查): (1)营业执照副本或其它执业证件(社团登记证、事业单位登记证、民办非企业登记证、演出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办学许可证、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等副本); (2)领购发票经办人身份证原件; (3)填报《发票领购申请审批表》(FP017)一式两份,并加盖地税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 (4)《税务登记证》副本或临时税务登记证原件; (5)业户从事经营范围以外的业务,需要领购相应发票的,须提供劳务合同、有效协议等相关资料及书面申请; (6)首次领购大额发票(广告万元位和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除外)的,须提供相关合同或有效资料; 大额发票通常是指:手写发票千元位以上、定额发票五千元位以上、不设限额的计算机打印发票。 (7)首次领购《支付个人收入发票》的,需提供有效的委托代征证书; (8)业户首次领购特殊行业发票,还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网络工程师_电路交换模拟题

[模拟] 网络工程师:电路交换 选择题 当系统间需要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常采用的交换方式为(1)方式。在电路交换网中,利用电路交换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在发送和接收时采用(2);在分组交换网中,信息在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过程中,中间节点要对分组(3)。分组交换过程中,在数据传送以前,源站一目的站之间要事先建立一条路径,这种分组交换即(4)。ATM采用交换技术是(5)。 第1题: A.虚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电路交换 D.数据报 参考答案:C 第2题: A.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速率相同 B.发送方的速率可大于接收方的速率 C.发送方的速率可小于接收方的速率 D.发送方与接收方的速率没有限制 参考答案:A 第3题: A.直接发送 B.存储转发 C.检查差错 D.流量控制 参考答案:B 第4题: A.电路交换 B.虚电路交换 C.数据报交换

D.ATM交换 参考答案:B 第5题: A.虚电路交换 B.分组交换 C.电路交换 D.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参考答案:D 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必须对传送的数据帧进行校验。在局域网中常采用的校验技术是(6)。CRC—CCITT的生成多项式是(7);假设一个CRC生成多项式G(x)=x4+x+1,要发送的住处码为101011,则算出的CRC校验码为(8)。假设采用的生成多项式G(x)=x4+x2+x+1,要发送的信息码为1111101,则要发送的CRC编码应为(9),该循环冗余位加在信息位后面形成码字,若该码字再经零插入(比特填充)后从左至右发送,则发送时的比特序应为(10)。 第6题: A.CRC校验 B.水平奇偶校验 C.垂直奇偶校验 D.海明码 参考答案:A 第7题: A.x16+x15+x+1 B.x16+x12+x5+1 C.x16+x12+x+1 D.x16+x15+x5+1 参考答案:B 第8题:

如何有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解决方案 国家信息化领导办公室,颁布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对于国家整体电子政务工程的推进都具有重大意义,文件的出台,为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深化实施,指明了方向,文件特别突出强调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机制建设是电子 政务整体工程的重要支撑体系。 从大量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项目建设经验来看,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工程建设各方,首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享与交换信息服务对象的问题; 不同的服务对象应采用的服务方式问题; 共享信息的存储与统一管理问题; 对信息的来源进行科学分析; 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问题; 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遵循的原则; 这些问题是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核心问题,是项目实施存在的现实问题,无论你解决 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技术方法如何不同,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1?主题应用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能为政府的各项职能工作起到辅助支持作用,用IT 的技术手段,帮助政府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因此,投资建设一项大型电子 政务工程,首先,要确定他的服务目标,确定系统建设的”主题应用”。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明确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经济建设总体目标,政府各级政府,各级职能机构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特征,确定了本机构的”十一五”规划,在整体工作目 标的前提下,确定了各项工作的目标体系。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主题应用”,就是要确定电 子政务工程的服务目标,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目标,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目标紧密 衔接起来,明确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目标,是政府整体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也必须面对一项”主题应用”,脱离服务主题目标的工程是没有生命力的工程。 国家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等,都是不同级别政府机构,所直 接面对的重点问题,电子政务工程的主题应用,就要仅仅围绕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政府战略目标主题,开展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 2?建设原则 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是电子政务整体建设的长期任务,它的建设与国民经济发 展,与整体政府职能改革的进程,从整体上保持同步。而具体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实用优先、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首先,需要确定具体工程的建设目标,工程建设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众服务质量”的业务目标基础上,IT 工程项目立项依据,需要重点考虑对当前政府职能转换工程贡献度;此外,必须充分尊重现 实工作基础和现行的政府行政职能,将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工程建设驱动,由政府信息化 主管部门转换为具体的实际业务部门,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政府实际业务部门服务的观点,将政府的实际业务工作与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紧密衔接起来;根据不同政府机构和地方政 府的实际情况,明确工程建设的边界范围,确定工程建设原则,将长效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与 单项工程建设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技术创新优先于政务业务协同创新,数据交换与共享 平台建设,需要考虑未来业务的拓展需要,集约化进行工程建设。 3.多维度认识需求 业务信息需求分析的指导思想是三维体系模型。这是因为只站在信息资源角度考虑,而工作是在业务管理、执行驱动、组织管理形式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和协调下驱动的。模型如图:三维体系不深入研究政府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是很难将信息交互与共享工程做好。我们认为,政府

二手物品交换网站口号

二手物品交换网站口号 口号,二手物品交换网站口号 1、换我心,为你心,始知换乐深。 2、一起换吧,成全你我。 3、想要换个活法儿?那就“一起换吧”。 4、一起来换吧,换出你的未来。 5、闲置物品一起换,低碳生活大家享。 6、齐来换宝,换吧最好。 7、物尽所能,人取所需,一起换吧。 8、别闲着,咱换换呗。 9、一起换吧:换来换去,换出天地。 10、超前消费伤不起,一起换吧真实惠。 11、换·无尽,乐·无穷。 12、下一站,是幸福,一起换吧。 13、齐换之旅,换乐无穷,欢乐齐分享。 14、以你换我,共筑未来。 15、一起换吧,发现“换”乐生活。 16、一起换吧,共创美好生活。 17、旧物“易”起来,生活“购”精彩。 18、一起换吧,不止是换享。 19、一起换吧易物梦,绿色环保我先行。 20、百变人生,从换开始。 21、“易”起来,“购”精彩。 22、我就是“换”得无厌——一起换吧。 23、互联互通,交换交友。 24、换掉旧物,换出新的心情。 25、把你的变成我的,把我的变成你的。 26、给你的生活换一点惊喜。

27、换球使者,使您的生活“换”然开朗。 28、上换吧,换来欢乐,换来开心。 29、以物易物新时尚,一起换吧最顺畅。 30、拥有换巴,其乐无穷。 31、春夏秋冬,换换各不同。 32、再不换你就out啦,一起换吧。 33、买卖不要钱,一起换吧。 34、是换不是幻,一起换吧,换你所幻。 35、一起换吧,换出新鲜。 36、想生活带来欢乐,去换吧找寻换乐。 37、欢乐社交,满意换物。 38、废物莫须有,宝物何所求。 39、换你喜欢,易出快乐。 40、腾出拥挤,换来悠然。 41、换吧安好,便是晴天,一起换吧。 42、交心交友,一起换吧。 43、美物美“换”,别样精彩。 44、有朋自远方来,有换者从“换吧”来。 45、以物换物,“换”乐开怀。 46、相约换吧,品味快乐。 47、乐价比齐换乐,一起醉淘换吧。 48、浪费多可惜,一起换吧。 49、换我所爱,予你所想。 50、轱辘换车库,别针换别墅。 51、一起换吧,分享快乐,传递价值。 52、一起换吧,换梦回家。 53、换得到的快乐,想不到的精彩。 54、易求无价宝,难得换得好。 55、宝贝,让我们一起把你换回来吧。

(完整版)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及优缺点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及优缺点 目录 1 电路交换 (2) 1.1 电路交换过程 (2) 1.2 电路交换优缺点 (3) 2 报文交换 (3) 2.1 电路交换过程 (3) 2.2 报文交换优缺点 (4) 3 分组交换 (4) 3.1分组交换过程 (4) 3.2 分组交换优缺点 (5) 3.3.分组交换网与电路交换网比较 (6)

“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转接——把一条线路转接到另一条线路,使它们连通来。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中常谈到的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CS: Circuit Switching)、报文交换(MS: Message switching)、分组交换(PS: Packet Switching)等。本文先介绍这三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 1.1 电路交换过程 电路交换是通信网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交换方式,主要应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如图(1),完成电话交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电路交换过程包括(1)建立连接、(2)通信、(3)释放连接。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电路交换一旦建立,就占用一条中继线路,即使我们不传送信息,别人也不能使用。 电路交换举例 图(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优点:(1)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2)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3)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4)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5)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电路交换缺点:(1)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比较长。 (2)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3)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 报文交换 2.1 电路交换过程 报文交换是一种以报文为数据传送单位,采用存储转发的信息传递方式。报文交换不要求在两个通信结点之间建立专用通路。结点把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向前传送。交换结点对各个方向上收到的报文排队,对找下一个转结点,然后再转发出去,这些都带来了排队等待延迟。每一个结点接收整个报文,检查目标结点地址,然后根据网络中的交通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转发到下一个结点。经过多次的存储——转发,最后到达目标,因而这样的网络叫存储——转发网络。其中的交换结点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一般是磁盘),用以缓冲收到的长报文。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不建立专用链路,线路利用率较高,这是由通信中的等待时延换来的。电子邮件系统(E-mail)适合采用报文交换方式。

公司税务(发票)知识培训(支鸿)

税务基础知识培训(发票) 本文主要是业务人员或采购人员对发票有个基本认识 增值税发票税率有几种? 3%-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 6%-一般纳税人-现代服务业 11%-一般纳税人-有形动产租赁 13%-低税率 17%-正常税率 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介绍 1、二者区别: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进行认证抵扣,但普通发票就不可以。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项凭证。现行税制发票分为(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大类. 普通发票是指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的纳税人使用的其他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代开时使用。

纳税人要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要向收款方索取发票,同时也要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别是增值税制实行凭票抵扣税款制度,发票已不仅仅是商事凭证,也是税款缴纳和抵扣的凭证。 增值税发票也是发票的一种,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都可以到主管国税部门申请领购增值税发票,并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可以凭增值税发票抵扣增值税。 2.发票使用的主体: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只能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小规模纳税人需要使用的,只能经税务机关批准后由当地的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则可以由从事经营活动并办理了税务登记的各种纳税人领购使用。 3.发票的内容:增值税专用发票除了具备购买单位、销售单位、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商品或者劳务的数量和计量单位、单价和价款、开票单位、收款人、开票日期等普通发票所具备的内容外,还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号、不含增值税金额、适用税率、应纳增值税额等内容。让供应商开具增值税发票需向对方提供我方开票资料,可向本公司财务人员要。如不提供开票资料是开不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XX公文智能交换管理系统

XX公文智能交换管理系统 一、建设背景 当前,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已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政府办公中的广泛应用,很多信息可通过电子信息通道传递。但对于大量存在的机要文件和物件,由于其机要保密和凭证特性等要求,有很多无法通过网络直接传输,而必须以实物的方式进行传递、处理和保存。长期以来,各级党、政、军、企事业单位的纸质文件收发、流转工作主要是靠手工签收、手工登记(录入)完成的。手工管理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效率低,容易出错,不易分清责任,对不可避免的错误或者漏洞难以追踪和纠正,甚至还会出现失泄密等重大事故。且由于文件的收发流转信息一般在登记本上,查询统计很不方便,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无法适应由于信息量的快速膨胀,管理部门对大量信息处理提出的快速、准确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需要分发交换的文件和文件相对应的电子信息是脱节的,经常出现文件的电子信息已经发到领导的电脑上而纸质文件还没有到达,或者领导已经在纸质文件上进行了批阅,秘书还要重新录入电子信息的情况,使纸质公文与电子公

文形成“两层皮”现象。因此,实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政府机关机要文件流转作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政府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XX软件电子政务事业部公文智能交换管理系统即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 二、系统描述 公文智能交换管理系统将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引入到公文流转过 程中,将公文、信件的基本信息生成条码,通过带有条码识读装置的专用设备“智能交换箱”来记录文件的全部流转信息,从而实现了传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无法做到的纸质文件数据的自动载入。 “智能交换箱”投件口带有条码扫描装置,可高速准确地识读各类条码标签,动态显示箱内投件存量、各户发件量、误操作、运行状态等信息。交换箱箱体可根据用户要求改型设计。在系统中,参与交换流转的各个单位(部门)都设有“智能交换箱”,发件、取件均通过交换箱进行。系统会准确自动地记录文件交接细节,包括文件号、执行人、时间、收发件单位、密级、紧急程度等信息,自动打印交接清单,不必进行人工面对面的手工登记签收。 利用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系统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建立起对应关系,解决了信息流与物流的信息连接,从而实现了对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一体化管理。这一系统的建立,解决了以往公文流转过程中手工登记签收责任不清、劳动强度大、数据不准确、查询统计难等历史难题。系统能够生成含有文件信息的条码,把条码贴附在文件上,在文件的流转过程中通过“智能交换箱”自动采集条码上的信息,

理解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关系

地方对共享交换平台的客观需求 建设地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解决上述共享与交换问题的关键措施,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和实现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的必要基础设施。 1、对数据交换的要求 对于地方电子政务,需要解决上下级的交换——例如一个区县政府,对上与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之间,对下与街道、社区之间,横向区属部门之间,应用系统之间,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应当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范,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2、对数据共享的要求 区属部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按资源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两级:市级信息资源、区级信息资源。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的设计,区属部门对市级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平台才能实现。口基础库、法人基础库等基础数据资源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业务信息资源,则分为共享信息和专业信息,可分别部署在市数据中心和有关部门。按照北京市共享交换体系的规划,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对于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共享交换平台连接市级平台方能实现。数据共享体系应当是一个包括数据资源、相关应用系统在内的数据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应该能够保持数据资源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这个生态体系的建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通过数据供应链机制实现(这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思想和方法论,旨在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建设的有序性,将另文介绍——作者)。 3、对资源管理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将自然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是利用共享的前提。对共享资源可以采取目录管理模式,有利于领导和各个部门全面了解和利用全局信息资源。目录主要用来管理两类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其中服务是指可以重用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众多的分布在已知位置的这类功能模块被打包成服务,通过目录实现有序化整理和管理,

报文交换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区别

报文交换 这种方式不要求在两个通信结点之间建立专用通路。结点把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目标结点的地址,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向前传送。每一个结点接收整个报文,检查目标结点地址,然后根据网络中的交通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转发到下一个结点。经过多次的存储——转发,最后到达目标,因而这样的网络叫存储——转发网络。其中的交换结点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一般是磁盘),用以缓冲收到的长报文。 交换结点对各个方向上收到的报文排队,对找下一个转结点,然后再转发出去,这些都带来了排队等待延迟。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不建立专用链路,线路利用率较高,这是由通信中的等待时延换来的。 电子邮件系统(E-mail)适合采用报文交换方式。 路、报文、分组交换的区别(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优点: 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

发票知识培训一

常见的虚假和无效发票识别方法 1、已超过发票使用期限的发票(发票有标识使用期限的)无效。 2、发票要素不全、错误或涂改的发票无效; 发票要素包括:开票单位发票专用章、抬头、开票日期、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规格、型号、大小写(是否一致)、开票人、税务监制章等。 正面例子:要素齐全,盖章清晰

正面例子:要素填写齐全,盖章清晰 反面例子:要素填写不全,品名过于笼统且无清单或小票。

反面例子:发票抬头不是公司的全称,而是地名or简称。 3、印章不清或根本没有印章的发票无效。 4、不是加盖发票专用章,而是盖其他类型的章的发票无效,如“现金收讫”章。举例:

5、看同一次消费的几张发票的发票号码是否相同,相同为虚假发票。举例: 6、同一次消费提供多家商家的发票,这种情况认定为假票。 举例:住宿一晚60元,提供两张不同单位的发票,发票章不同。 7、刮涂层鉴别法 一是真发票密码区和兑奖区涂层很容易就能用指甲或硬币刮开,而虚假发票的涂层通常难以刮开,有时甚至会把纸刮破,字迹也不清楚;如下图所示: 8、发票代码辨别法 普通发票分类代码为12位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排列:第1位为国地税代码,“1”代表国税,“2”代表地税;第2-5位为行政区域代码(如“3100”代表上海)。 当发票代码编排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可认定为虚假发票:地税发票使用国税代码;国税发票使用地税代码;地域代码虚假;发票的地域代码与发票章上的地域名称不能对应。如餐饮发票代码以1开头,则属于虚假发票。 9、从发票的行业类别上识别 有的商家在开具虚假发票时忽视了对行业类别的对照,造成发票的行业类别与经营行为产生矛盾。比如有的发票开具内容是“服装”而使用的却是建筑行业

动态数据交换机制DDE

一种动态数据交换机制DDE DDE是一种动态数据交换机制(Dynamic Data Exchange,DDE),是16位Windows时代实现不同应用程序之间互相交换数据和控制的技术,现在用得很少了,Windows Shell外壳打开某些文件类型还用到DDE。使用DDE通讯需要两个Windows应用程序,其中一个作为服务器处理信息,另外一个作为客户机从服务器获得信息。客户机应用程序向当前所激活的服务器应用程序发送一条消息请求信息,服务器应用程序根据该信息作出应答,从而实现两个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 DDE(Dynamic data exchange)的工作原理是:甲方申请一块全局内存,然后把内存指针postmessage到乙方,乙方根据收到的指针访问那块全局内存。有几个API函数是做这种事的,你在MSDN里查一下Dde 打头的函数全都出来了。因为是已经淘汰的技术,连MFC 都没对他进行封装。很难保证它同样会出现在以后的Windows API中。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的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API除了有应用“应用程序接口”的意思外,还特指API 的说明文档,也称为帮助文档。 对象连接与嵌入OLE 对象连接与嵌入(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OLE),从16位Windows时代发展而来,建立在COM基础之上(实际上OLE是COM的第一个实际应用,OLE标准推出时,COM标准还没有定型;COM的成熟取决于OLE在技术上的成熟),最近看到的COM标准是0.9版。 OLE不仅是桌面应用程序集成,而且还定义和实现了一种允许应用程序作为软件“对象”(数据集合和操作数据的函数)彼此进行“连接”的机制,这种连接机制和协议称为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 OLE直译为对象连接与嵌入,学过VB的朋友可能知道VB中有一种控件就叫OLE对象,通过这个控件就可以调用其他格式的数据。其实,OLE技术在办公中的应用就是满足用户在一个文档中加入不同格式数据的需要(如文本、图像、声音等),即解决建立复合文档问题。OO中OLE和上述概念完全一致,只不过是采用更为完善的组件技术,通过OLE 这座桥梁可以极为方便实现OO中各个功能模块的相互调用与协同工作来创建复合文档。就好象你在word中可以看到excel表格,这个表格就是ole文档,word就是ole容器。 关于OLE,业界早就在抱怨它的缓慢和庞大,对市场敏感的Microsoft需要对那些API函数提出一种新的术语以适应未来的操作系统和Internet技术。有趣的是Microsoft已经宣布OLE 不再代表对象链接与嵌入,而只是一个过去的名词而已。 Mathcad、Mathematica、Maple和Matlab四个软件各有其特点,四个软件我都用过,个人感觉Mathcad更适合做较小规模工程计算问题,所见即所得的感觉略强,对于编程意识

电路交换网与vb调用数据库 计算机专业文献翻译

外文资料译文(一) 电路交换网与vb调用数据库 切换电路的连接设置的结果是保留了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包所通过的线路带宽。其它的特性这一就是所有的包都沿同一个线路意味着如果包传输超过了时序那它将不能到达接收端.由于没有路径用来进行包交换, 以要想不同的包沿不同的路径传送就是能依靠网络的条件了。这样包即便是超过了时序它们也有可能到达的。 包交换技术比线路交换技术更能容错。事实上,这也是它被发明的理由!当一个交换开头被拉下, 则所有使用它的线路将被切断并且其余的包将不能再被传送。此时如果在进行包交换,包将在已选择的路径上停止交换。 预先建立一条路径也开创预先保留带宽的可能性。如果带宽被保留,那么当一个包到达时,通过保留的带宽它可以被立即发送出去。假如没有带宽被保留用于包交换,那么所有的包将不得不等待着被转发。 预先保留带宽意味着当一个包出现时不会发生拥塞(除非出现的包比预期的还多)。在另一方面,当尝试建立一条电路时,由于拥塞,尝试将会失败。因此,在线路交换(在设置时)和包交换(在包发送时)的不同时间拥塞都可能发生。 如果为特定的用户建立一条线路那么当这个用户没有数据传送时,则这些保留下来的带宽将被浪费而不能用于其它用户的传输。而包交换则不会浪费带宽,因此它在系统宽带方面的应用更有前景。理解电路交换和包交换的这种商业差别是极其重要的。这种商业差别是在质保服务和浪费资源相对不质保服务和不浪费资源的。 包交换是利用存储器并向前发送的。包是先存储在路由器的内存里然后再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的。和电路交换一样信息位也是连续不断地通过导线传输的。存储转发技术增加了延迟时间。 另一个不同是电路交换是完全透明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使用他们想要的任一比特速率,格式和帧同步.这通信公司不知道也不关心这的。而在包交换中载体决定了基本的参数的。用一个简单比喻它们就像一个是公路一个是铁路。在以

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一般框架交换模式

附件 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部门管理提升奖惩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遵循“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的工作理念和“数一数二”工作要求,以全面对标为抓手,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强化生产、经营、发展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各部门各级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促进各项目标任务优质高效完成,根据《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大唐豫电制〔2018〕662号),结合《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薪酬优化方案》(大唐洛热制〔2019〕1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遵循对标先进、有奖有罚,将《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与公司“9+3”项基础考核绩效和专项奖惩绩效制度考核相结合,奖励按照河南公司奖励金额100%兑现,扣罚按照河南公司考核金额50%兑现,扣罚从重不重复,提升效益、效率和管理的原则。考核的范围包括安全生产工作、经营工作、前期及基建工作、综合管理工作等内容。

第三条经营管理部每月15日前按照上月河南公司《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结果通报》,将考核事项及金额对应附表1中各项指标的管理责任部门进行分解,并发至“9+3”项绩效制度的制定及考核部门,共同确认被考核部门和考核金额,并报考核事项公司分管领导 审阅后,经公司总经理签字审批,每月23日前报人力资源部在部门绩效工资中兑现。 第四条公司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对本办法未规定的、对公司效益、形象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的事项,由经营管理部提出处罚意见报请公司总经理审定(详见附表3)后,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兑现和落实。 第五条各部门要根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薪酬优化管理实施细则,将公司、部门考核结果落实到人。 第六条本办法由公司各部门执行,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共同监督。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八条本办法由公司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附表:1.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核事项管理责任部门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很少用于数据业务网络,主要是因为其资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分组交换技术通过统计复用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当出现线路故障时,分组交换技术可通过重新选路重传,提高了可靠性。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线路资源由于缺少交换能力而未被使用,使用的线路资源利用率往往不到百分之十,路由器平均一年的宕机时间不到5秒,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小。因此上述原因对于当今选择交换技术没有意义。 而另一个方面,分组交换是非面向连接的,对于一些实时性业务有着先天的缺陷,虽然有资源预留等一系列缓解之道,但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这些业务的QoS问题较为复杂。而电路交换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很适合用于实时业务,其QoS问题要简单得多。同时,与分组交换技术相比,电路交换技术实现简单且价格低廉,易于用硬件高速实现。且由于其不需要缓冲区,而光缓冲技术似乎还比较遥远,因此它更易于与光技术融合。当然,电路交换技术的用户与WDM之间的流量粒度不匹配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如果抛开现有的设施,从头组网的话,相信大家选择电路交换技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对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做一个比较。假设一个服务器通过一条1Mbit/s的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Mbit/s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结果表: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带宽 1Mbit/s 10Kbit/s 平均时延 50s 100s 最大时延 100s 100s 电路交换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连网方式称为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用户到交换机之间的叫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交换机之间、许多用户共享的叫中继线,

VG二手物品交易平台

VG 公司 创 业 计 划 书 2016年11月10日

VG公司创业计划书概要

目录 一、执行概要 (4) 1.1公司简介 (4) 1.2项目背景 (4) 1.3产品特色 (5) 1.4厂址选择 (5) 1.5营销策略 (5) 1.6成员介绍 (6) 二、项目背景 (6) 2.1政策背景 (6) 2.2社会趋势 (6) 2.3资源背景 (7) 三、产品介绍 (7) 3.1技术介绍 (7) 3.2产品介绍 (7) 3.3公司LOGO介绍 (7) 四、行业市场分析 (7) 4.1市场背景 (7) 4.2学生二手市场分析 (8) 五、可行性分析 (9) 5.1目标及方案可行性 (9) 5.2经济可行性 (10) 六、宣传与营销策略 (11) 6.1宣传方案 (11) 6.2 营销策略 (12) 七、公司管理 (12) 7.1业务流程简介 (12) 7.2功能模块设计 (13) 7.3组织形式设计 (14)

八、财务分析 (16) 8.1资金筹集 (16) 8.2盈利分析 (16) 8.3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17) 九、风险分析 (18) 9.1、风险类型与应对措施 (18) 9.2、风险管理 (19) 十、附录:创建“校园二手平台”——调查问卷分析 (20) 一、执行概要 1.1公司简介 VG能源二次利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10日,位于国内文化胜地——金陵。公司初期的经营目标和范围是本地二手物品交易,以线上电商平台为基础。中期的发展是线上电商渠道的完善和规模扩大。后期将以自身品牌优势,与各大高校合作,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格局,将二手物品资源统筹起来,并寻求与政府等官方机构合作,使自身品牌起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宣传与人民文化需求相结合的目的,与主流思想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体现和实现自身品牌价值。公司目前暂未启动,创始成员有杨靖宣,李时杰,王雪弘。 公司起步将首先在线上开发出用于二手物品交易的全平台app,并于南京林业大学为中心成立,经营类目不限。 公司初期将邀请南京林业大学吴淳,施大伟老师作为商品内容顾问,河海大学电子商务硕士吴炎作为技术与管理顾问、法律顾问。 1.2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充足,尤其是大学生,在父母提供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出现了对物品的严重浪费现象。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身边环境的影响,不得不加大自己的生活开支,在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还给父母增加更重的负担。由此,在校园打开二手市场会有比较广阔的前景,目前二手市场已经在中国兴起,但还是比较空洞,没有组织性,没有广泛性,我们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本科院校,如果在校园内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及优缺点(知识浅析)

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一、电路交换的优点: 1.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采用的静态分配策略 2.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就需要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才可以继续通话 3.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往往是突发式的,并且通信时线路上的很多时候都是空闲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电路交换的缺点: 1、虽然信息传输的时延较小,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 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整个电路利用率低 3、有呼损,即可能出现由于对方用户终端设备忙或交换网负载过重而呼叫不通 二、报文交换的优点: 1、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单位的存储转发原理,根据目的地址的不同转发到不同线路上发送 2、在报文交换的过程中,没有电路接续的过程,来自不同用户的报文可以在一条线路上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多路复用,线路可以以它的最高传输能力工作,大大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3、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报文交换的缺点: 1、信息通过交换机的时延大,并且时延的变化也大 2、交换机要有能力对报文进行存储。其中有的报文可能很长,要求交换机要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 3、报文交换不运用于即时交互式数据通信 三、分组交换的优点: 1、 优点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力地选择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为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的缺点: 1、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此外还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要的带宽。

关于建立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保证我局与外部单位涉税信息的顺畅交换和有效共享,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明确信息交换和共享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形成数据交换畅通、信息充分共享、跨部门间联动协调的长效机制,现就我局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成立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我局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解决信息交换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成立“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的具体工作。 (二)建立协调会议制度 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互相协作配合完成,为及时协调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局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工作会议,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各单位轮流承办。协调会议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全局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相互通报全局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在与外部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全局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明确职责权限,规范工作的开展。 二、交换方式 涉税信息应以电子文档方式交换,电子文档统一为Excel格式,交换形式包括: (一)纸质或U盘交换。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运行初期以纸质或U盘形式交换信息。(二)网络交换。各单位设置专用电子邮箱,利用网络交换信息。 三、交换信息使用范围和安全保密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信息的利用范围,各部门间相互提供的信息,只能用于本部门工作,不得借作他用,更不准泄露相关的商业秘密和个人私密信息。 四、其他工作要求 (一)加强工作协调。各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时间、形式定期交换信息,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未按照规定交换有关信息的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做好交换信息工作的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各部门互相交换信息,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对方收取费用。 (二)强化信息传递质量。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各部门要确保各类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提供的信息必须及时、真实、完整。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通报各部门提供信息的质量情况,将信息传递工作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三)加强信息反馈。税务机关要认真组织信息比对和实地核查各部门传递的信息,属于漏征漏管的,及时纳入税务管理;对经核查已不存在的纳税人,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反馈涉税信息共享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利用情况,整理收集信息互换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 五、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