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免疫检查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侵入的部位
A
12
毒力
(virulence)
毒性 表面 蛋白
细菌的侵袭力(invasiveness)
细菌毒素(toxin)
内毒素 外毒素
外毒素
菌体的表面结构:荚膜 、粘附素
侵袭性酶
菌毛
荚膜
粘附素
铁离 子结 合蛋 白
鞭毛
A
侵袭 内毒素 性酶
13
与粘附定居有关的表面结构
与抗吞噬有关的表面结构

荚 细菌荚膜本身无毒性作用,但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感 当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时,病菌 长期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
染 排泄物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病原体大量繁殖而引起疾 病。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
败血症(septicemia) 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 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 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
脓毒血症(pyemia) 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 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
了解:细菌的数量及侵入门户与致病的关系;
细菌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
A
2
细菌感染(传染)bacterial Infection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 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病原菌)
条件性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非致病菌(非病原菌)
A
3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多种革兰阴性菌可借助菌毛与宿主易 感细胞 表面受体结合,使细菌吸附定居在 机体内,

具有的 抗宿主吞噬细胞吞噬 和体液中杀菌物质对 细菌的
为细菌繁殖、进一步侵入细胞引 起疾病创造
损伤作用。故可增强细菌的致
条件。
病性, 即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脂 磷 壁 酸
类 人类多种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脂磷壁 酸的受 荚 某些细菌菌体表面的抗原成分 体,某些细菌可通过脂磷壁酸的介 导与细胞 膜 ,结构 和功能与荚膜相似,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生肝脓肿、皮下脓肿和 肾脓肿等。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革兰阴性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 繁殖,崩解后释ຫໍສະໝຸດ Baidu出大量内毒素致病。
A
11
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机制
细菌的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细菌侵入的数量
A
10
毒血症(toxemia) 病原菌仅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并不 入血,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 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菌血症(bacteremia) 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 繁殖,只是短暂的通过血循环途径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 致病。例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微 居部位导致的致病作用

态 失
2、免疫功能低下
调 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间各菌种间比例发生 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此产
生的病症——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往往可 引起二重感染/重叠感染。
主要的原因是滥A 用抗生素
5
医院获得性感染
交叉 感 染 ——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临床上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
1.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 繁殖,引起的局限性病变。例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痈等。 2.全身感染(generalized infection,systemic infection) 感染发生后,病原 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
内 源 性 感 染(自身感染) ——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医源性感染 ——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格造成的感染。
A
6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外源性感染
感 (1)病人

(2)带菌者:有些健康人携带有某病原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些传

染病患者恢复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继续排菌。是很重要的传染源。
2013
A
1
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细菌致病性及
毒力的概念;细菌致病性的各种因素及特点;毒血症、菌 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以及带菌者的概念。
熟悉:抗菌免疫的组成因素及作用特点;感染的来源、方式
与途径、类型;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病原菌的检验程序、 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与常用 的生物制品。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只有数日至 数周。病愈后,病原菌即从体内消失。如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 产毒性大肠杆菌等。
分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 于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慢性感染,例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
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的免疫
人 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的对
体 人还有利,为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
A
4
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
1、寄居部位的改变(定 位 转 移)
——正常菌群由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非正常定
型 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 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为显性感染,通称传染病。
带菌状态
病原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存留一
定时间,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
为带菌者(carrier)。
A
9
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


(3)病畜和带菌动物
2.内源性感染
A
7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

3.创伤感染


4.接触感染


5.节肢动物叮咬感染

6.多途径感染
A
8
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 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是 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