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经济原因
工作心得: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分析

工作心得: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分析近年来,破坏森林资源类的犯罪案件数量在X地区呈增长趋势,对本地生态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笔者对X年来X市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犯罪特点,总结犯罪规律,剖析犯罪原因,为服务领导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本情况X年至今,X市检察院共办理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55件59人。
其中案件数为:X年15件17人、X年27件29人、X年10件10人、X年3件3人;犯罪类型有3类:滥伐林木罪、非法占用林地罪、非法收购滥伐的林木罪。
二、主要特点数据资料显示,55件犯罪案件中,非法占用林地罪1件,且为单位犯罪;非法收购滥伐的林木罪1件;滥伐林木罪53件,占全部案件的96.4%。
滥伐林木罪为本地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的主要类型,鉴于此,笔者就滥伐林木罪进行简单分析。
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犯罪主体多为男性青壮年。
59名犯罪人员中女性仅有3人,男性56人,占全部人数的94.9%。
且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53岁,主要集中于40岁到50岁之间。
二是犯罪人员学历多为初中以下。
所有犯罪人员分布为:1个中专、10个高中、38个初中、9个小学、1个文盲,初中以下学历达到81.4%。
三是砍伐的林木种类多为松、杨。
53件滥发林木案件中被砍伐的林木主要有松树、杨树、栎树和水杉,其中杨树29起,松树17起,栎树4起和水杉3起,杨树和松树的砍伐比例占86.8%。
四是犯罪类型行为大致相同。
犯罪多为买山或者买树,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雇请当地农民进行林木砍伐,在砍伐或者运输过程中被森林公安查获,此种犯罪类型有48件,占全部的90.6%。
五是均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
59名案件被告人全部为滥发林木罪的初犯,均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主动投案率达81.1%,如实供述罪行率达到100%,1人被依法决定不起诉,其他也因社会危害性不大、认罪态度好,取保候审43件,仅砍伐蓄积量较大的个别案件提请并被依法批准逮捕。
谈涉林犯罪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害 。 山市被告人周某等人于 2 0 年 春天 , 密 06 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 情况下 , 自 私 合伙将 自家落 叶松采伐 , 立木蓄积为 2 .立 方米 。检察机 8 5 关在审查该案时 , 等人仍认为 自己砍承包地里的树, 周某 并未犯罪。 5 涉林犯罪背后有渎职犯罪 的隐忧 。在滥伐林木的犯罪背后, ) 林业 执法部门和主管部 门在处理涉林 的犯罪案件 中, 受经济利益或者人情驱 动, 导致渎职案件 的发生 。按照法律规定 , 盗伐 、 滥伐林木要 给予行政处 罚, 达到立案标 准构成犯罪 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实践中 , 林业部门 存在一罚了之、 内部处理 的简单做法 , 有的林业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对有 关滥伐林 木违法和犯罪界 限把 握不准 , 移送 立案的不移送 , 别的甚 该 个 至压案不报 , 当保护伞 , 办关系案 、 人情案、 金钱案 , 致使滥伐林木案件介 人多、 案少 ; 立 受理多 、 移送少 。2 0 年 以来 , 山市检察院办理乡镇主 06 密 管林业领导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 、 徇私舞 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等 渎职案件 6 起。林 口林区近年来 没有涉林渎职犯 罪, 但从发生的涉林案 件看 , 林业部 门工 作人员 、 法人员疏于管理 、 有 执 责任心不强 的现象 , 林 业 管理人 员工作不负责任 , 按操作规程 办事 , 不 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检 查 , 分涉林 案件被林业公 安以罚代刑 消化 , 到法院的案 件也因 一部 起诉 经济利益 的驱动 , 绝大部分犯 罪分子被从轻处罚 , 中更 多的是被判处 其 了缓刑 。根本起不到“ 杀一做百” 的作用 , 加之人情 、 金钱等利益驱动 , 有 渎职犯罪的隐忧 , 渎职行 为在 一定程度 上来说助长 了涉林案件。 2 对遏制涉林 案件的对策分析 21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 . 形成重视资 源保护 的社会氛围。 预防和遏制滥伐林 木犯罪 , 须采取有效措施 , 必 加强 涉林普法宣传 力度 , 不仅在林区广泛宣传 , 还要对 农村 干部和群众的相关宣传。 林业执 法部 门、 政法部 门应相互 配合 , 深入农 村 , 法律宣传要深入 , 形式要多样 化。 有关森林的法律法规 的宣传要进一步深人 , 不要停留在拉拉横幅 、 写 写标语的形式上 , 要深入到农 村 、 到农 家 , 宣、 讲、 教形式多样化 , 使广大 群众真正了解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 营造舆论氛周。采取发放法律知识
滥伐林木罪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9), 5189-519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9709滥伐林木罪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吕炎坤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广西 桂林收稿日期:2023年8月2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4日摘要 林木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滥伐林木的行为却屡禁不止。
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2019至2021年间的76件滥伐林木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三江县林木资源丰富,但因经济利益驱动、法定采伐流程繁琐、林农法治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三江县滥伐林木案件频发,对当地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继而提出相应对策,当地政府要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增长、优化林木采伐办证流程、提高林农法治意识,才能更好地预防滥伐林木行为的发生,为当地林业资源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滥伐林木,原因,对策Analysis of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forestation Crime—Taki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of Sanjiang as an ExampleYankun LyuLaw Schoo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Received: Aug. 2nd , 2023; accepted: Sep. 7th , 2023; published: Sep. 14th , 2023AbstractForest resourc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the behavior of deforestation is repeatedly forbidden. Taki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of Sanjiang, Guang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76 forest吕炎坤samples from 2019 to 2021, and found that Sanjiang County is rich in forest resources, but due to reasons such as economic interests, complicated legal cutting procedures, and weak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of forest farmers, there are frequent cases of deforestation in Sanjiang County.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forestry resource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forest cutting and certification, and improve the legal awareness of forest farmers, so as to better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eforestation and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ocal forestry resources.KeywordsDeforestation, Cause, Counter Plan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中之一。
浅析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原因

而 对于村 民的这种行 为 , 基 层干部采 取包容 和纵 容 的态度 , 意识 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状况来说 , 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但 在多的 不 到对 生态环境所 带来 的破 坏 ,所 以助长 了乱砍滥伐 行为 的气 困难 我们也有很多 办法和途径 ,只要我们坚 持可 持续 发展 的思 焰, 严重影响到林区的生产秩序 , 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 想, 处理好 森林 采伐与森林 保护之间的关系 , 培育好 森林 资源 , 从 1 . 3 林农获得林权后 导致滥伐现象严重 。 随着我 国加快 了对集体 而使我国的林业 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得 以实现。 林 对造林 的热情普 遍 目前随着资源 的短缺 , 保护森林资源更是刻不容缓 。当前随 增长, 在很大 程度上促 进 了我 国经济的发展 速度 , 但 随之林权 分 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 , 林业 开始 向产业 化的道路迈进 , 这有效 的促 配到林农手 中之后 ,部分不法人员 通过多种途径 获得 林权后 , 又 进 了森林 资源 的有 效开发利用 ,使森林 资源 的经 济效益得 以提 转手高价 出卖给加工企业 这样就导致林 木生加工企业 的生产过 高 , 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 使森林 资源得以更健康 、 科 学 程 中不断的被砍光 , 对森林 资源造成较 大的损失 。 的发展 , 有效的推动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目标 的实现。所以在 1 . 4 森林资源管理混乱。 当前我国有关 于森林资源 的中介服务机 这种情 况下 , 需要加 强对森林资 源保护的力度 , 强化 对乱砍滥 伐 构不健 全 , 而且管理制 度也存在 着很多不 完善 的地 方 , 这都是 导 现象 的治理和整顿 , 使森林采伐和森林保护之 间的关 系得 到科学
瀣一气 , 包庇违法犯罪 。 1 . 7 销赃渠道较多。 当前 , 我 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 基础设 施建设的不断增加 , 对于木材需 求与 日俱增 , 供 需矛盾突 出, 价格 逐年 卜 涨, 受经济利 益驱使 , 部分木材加 工企 业和 经营木材 的老 板通 过各种渠 道大肆违法 收购来源不 明木材 , 为盗伐林 木 、 滥伐
滥伐林木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滥伐林木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滥伐林木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过度砍伐或者未经合理规划和管理的非法砍伐行为。
这种行为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对此我将从环境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首先,从环境影响方面来看,滥伐林木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破坏了生态平衡,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滥伐林木还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从经济影响方面来看,滥伐林木会导致木材资源过度消耗,使得森林资源无法持续利用,给木材产业带来长期发展隐患。
此外,滥伐林木也会损害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社会影响方面来看,滥伐林木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同时,滥伐林木也会破坏原住民的生存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滥伐林木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滥伐行为,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原因分析

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原因分析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森林的功能是非常多样的,因此,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定要进行重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存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环境的破坏使得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现象非常严重,也导致了森林保护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采伐之间的矛盾,要对导致森林资源乱砍滥伐的原因进行更好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森林资源健康的发展。
标签:森林资源;乱砍滥伐;原因森林资源对人们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对环境进行改善的重要资源,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因此,森林资源也是保证人类能够生存的重要资源。
森林资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势在必行。
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林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样就使得对森林资源的采伐出现了没有计划性和约束性的情况,导致了乱砍滥伐情况的出现。
人们在对森林资源进行使用的时候出现了破坏严重的问题,这样也会导致人们生活的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发生,使得意识到了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进行了重视,但是,由于树木的生长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因此,也导致了植树造林不能及时满足人们对林木的需求,因此也导致了森林资源在保护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1 森林资源乱砍滥伐的原因分析1.1 利用盗伐林木来获得利益我国的很多的森林资源都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这些地区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因此,这些地区的交通并不是十分的便利,这样就使得这些地区的人们还是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下,受教育程度也非常低,在思想上出现了比较落后的问题,导致了人们在生存方面选择了利用森林资源来换取生活来源,这样就导致了森林资源成为了当地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财,很多地区的森林资源出现了被严重破坏的情况。
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者:田应武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0期摘要利用刑罚的惩罚功能,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是法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县目前破坏森林资源犯罪频发,森林资源遭到破坏,要实现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森林资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森林资源刑事案件法制观念作者简介:田应武,剑河县人民法院,研究方向:民事审判。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175-02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化、区域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
据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宏伟目标。
省委制定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生态贵州”的改革目标。
同时,州委州政府结合我州的实际,提出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绿色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目标。
应该说,中央、省委、州委的战略决策是审时度势,符合我国国情、省情、州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
我认为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或者说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资源的和平共处、持续发展。
浅谈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频发的原因及对策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利用。
然而,这种破坏往往是以非法的方式进行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频发不断,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彻底遏制这一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的原因(一)资源短缺导致的利益冲突对于一些地方而言,森林是一种能够带来重大经济收益的资源。
然而,由于资源短缺和供需失衡等原因导致利益冲突的出现。
比如,一些企业会采取非法的方式入侵国有林地、林场,非法砍伐、滥伐森林资源,而这些行为全都是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超额的经济收益。
(二)制度缺陷带来的机会主义心态在一些地方,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存在着缺陷。
比如,有一些地方可能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公共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这些缺陷为破坏森林资源的人提供了便利,让他们可以进行非法行为而不必受到更多的惩罚。
他们存在着明面上的风险,但是由于权力的转移缺陷或缺乏机制,这些犯罪团伙很容易就悄悄地逃脱了惩罚。
(三)环保意识的缺失环保意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环保并不足以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或者觉得环保只是一个抽象概念,那么破坏森林等环境资源的犯罪也就会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并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存在着“环保意识越强,经济受损越严重”的情况。
如果这种风险意识在当地居民中得到普及,那么就可以防止违法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发生。
二、对策(一)进一步加强预防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解决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的必要条件。
比如,对于垂钓、采摘、伐木等在林中活动的行为,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严格的监管,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巡查和监管,严查任何非法伐木行为,进一步加大对打击林业违法行为的力度,尽可能排除那些不良因素不得进入林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经济原因——基于法经济学的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曾寅初提要:本文根据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特征,尝试利用犯罪经济学的合理选择模型,从理论上来解释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
认为违法犯罪者的犯罪机会成本过低、木材价格高涨、严厉的林木限伐政策、以及违法犯罪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概率较低,都可能是影响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合理选择模型犯罪经济学森林资源管理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iminal behaviour,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is the economic mechanism of illegal activities in China’s forestry sector, by using a framework of Law and Economics. We find that the low opportunity cost, low discovery probability and low punishment of criminal behaviour, high price of wood, and strict regulation forestry policy are the mai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illegal activity in China’s forestry sector.Key Words: national choice modal, economics of criminal behaviour, forestry resource management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巴西、喀麦隆等南美与非洲国家,非法盗伐林木已经占到全部林木生产的80%以上,而在印度尼西亚等部分亚洲国家,非法盗伐林木所占地比重也超出了50%(Smith, 2002)。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东亚森林法执行与监管部长会议(The Forest Law Enforcement and Governance East Asia Ministerial Conference)”于2001年9月11日至13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会上东亚各国相互交流的森林法执行和监管的经验,并对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达成了共识1。
在我国,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虽然没有南美、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那样严重,但是,在国家正致力于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同时,各地占用林地、超限额砍伐、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1Summary Report of Forest Law Enforcement and Governance East Asia Ministerial Conference,http://www.iisd..ca/linkages/sd/sdfle.显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障碍(陈火金,2001)。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的统计,仅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供查处的各类破坏森林违法犯罪案件就高达43万起,收缴木材达到222万立方米。
为了打击破坏森林违法犯罪活动,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刑法》作为刑事法律,从林木的审批、砍伐、收购、运输、进出口环节明确规定了破坏森林资源的罪名和相应的比较严厉的法定刑,规定最多可以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在执法方面,各级林业部门承担了林政管理、执法的任务,特别是专门设立了森林公安机关,作为派驻林区的一支武装性质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共有5万余人。
执法力度不能说不强大,但是违法犯罪活动为什么还是大量发生呢?我国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具有这样的特征,即83%以上的案件属于林业行政部门处理的小型案件, 80%以上的案犯为初犯的农民。
这说明,我们不仅需要从法律规定和执行的角度,还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原因。
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犯罪经济学的合理选择理论,分析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的经济原因,为国家通过林业经济制度与政策的调整,影响违法犯罪者经济行为,减少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第一节对有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节利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第三节中提出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合理选择模型,在第四节中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我国破坏森林违法犯罪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在第六节中,给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进行经济分析,涉及到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研究和对犯罪进行经济分析的研究。
1、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研究近年来,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逐步得到社会的关注,一些林业部门、公检法机关以及林业院校的同志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对策进行了论述。
王纯(2001)对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现状,主要原因、对策进行了分析,认为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指出保护意识淡薄、经济利益的驱动、打击不力是造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从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加强法律保护、加大打击力度等角度提出了对策。
吴利华、陈玲(2002)从法律的角度,对盗伐林木、滥伐林木的犯罪形式、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
国际上对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菲利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提出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
Paat and Pollisco(2000)分析了国际木材贸易的有关情况,指出木材走私的危害,呼吁木材的出口国和消费国要加大监管力度。
Bengwayan(1999)从木材供需的角度对木材市场进行了分析,指出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一般来讲,在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进行分析的时候都指出了经济利益的驱动是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但是没有运用经济理论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2、对犯罪经济分析的研究犯罪经济分析首创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Becker,Gary S.,他首先系统地、规范地对犯罪和刑罚做了经济学的分析。
他把犯罪行为看作是与消费、生产等一样的经济行为,认为其决策过程中也存在成本与收益分析、乃至资源最优配置等典型的经济学问题。
同时,他把惩罚看成是与犯罪行为相辅相成的产物,在经济学上所谓的社会的投入产出问题,惩罚所需费用也就是社会实施惩罚行为所付的成本,惩罚收益也就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制止及预防犯罪,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犯罪和惩罚的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
贝克的这一分析为犯罪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框架。
继贝克之后,在欧美国家,犯罪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获得了巨大的进展,已经成为法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在十分重要的领域(Erling Eide, 2000)。
在我国,犯罪经济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对西方有关理论的介绍和极少的尝试性分析。
例如,宋浩波(2002)总结介绍了国外犯罪经济学研究成果,将犯罪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归纳为理性选择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惩罚成本与惩罚机率理论、边际效用理论。
陈赛(2000)则运用成本效益理论对环境犯罪行为中刑罚手段的运用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在环境犯罪立法中应该考虑将罚金作为主刑使用,要针对不同特点的环境犯罪,采取带有不同倾向性的刑罚手段,增设新的罪名,以加大刑罚的严厉性。
穆伯祥(2001年)则对劫车犯罪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提出要通过加强劫车犯罪的预防,来提高劫车犯罪的成本。
本文将借鉴犯罪经济学在其它领域的运用情况,尝试将之运用于我国的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问题。
二、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特征在引入犯罪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之前,我们将利用统计资料总结归纳我国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特征,以说明利用经济学分析这一问题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这里所谓的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是指不按法律规定利用森林资源或者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行为,主要包括盗伐林木,滥伐林木,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故意毁坏林木、苗木,盗窃、抢夺、抢劫木材,森林火灾,伪造、倒卖林业票证等。
根据破坏森林资源的数量,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也可以划分为林业行政案件、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1、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经济危害程度特征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433621起,其中刑事案件28740起,治安案件41351起,林业行政案件363530起(表1)。
分年度看,案件持续上升的趋势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案件总数居高不下。
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41116起、150096起、142409起,其中2000年比1999年上升6.36%,2001年比2000年上升6.36%,2002年比2001年下降5.12%2。
从案件的经济危害轻重程度上看,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林业行政案件分别占了查处案件的6.63%、9.54%和83.83%(表1),林业部门处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占了绝大部分。
这说明,从总体上看小案件多发是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一个特点。
但是,6.63%的刑事案件虽然从比例上看不太高,但是危害巨大。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的资料,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在刑事案件中,发生重大案件57592本文所引用的数据资料,除特殊注明者外,均来源于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
起,特别重大案件1185起。
全国平均计算,每天发生5起重大案件、1起特别重大案件。
例如,相继发生的云南省贡山县边贸有限公司盗伐28224.34立方米林木、新疆巩留林场盗伐9000立方米林木、黑龙江省密山市二龙山林场滥伐6000立方米林木等大案要案。
从案件类型来看,盗伐林木、滥伐林木仍然是破坏森林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
如表1所示,三年间全国共查处盗伐林木案件90293起,占各类案件总数的21%,共查处滥伐林木案件72241起,占各类案件总数的16.9%,两者合计占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37.9%。
特别是在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刑事案件中,盗伐与滥伐林木案件的比例更多,几乎达到了近70%。
表1 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类型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
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破案率或者处理率相当高。
总体上看,达到了98.5%,其中刑事案件的破案率为92.7%,治安案件和森林处罚案件的处理率也分别达到了98.4%和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