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的形成

【小组成员】:赵梦迪、蒋维、张丁雯、顾晨依、夏钟钰、夏晓东、

顾仲恺、王慧傲、闵敏、陈雄思

主题:年幼经历对于人心理建设的影响

1、“雨夜屠夫”案情回顾:

林过云,原名林国裕,犯案前是一名夜班出租车司机,先后杀害四名夜归女性。他将受害人的尸体带回家中强奸,然后肢解受害人作标本,为人体残肢拍照,再将性器官放入雪柜中保存。更变态的是,林过云把全部过程都拍成了小电影,以便于日后欣赏。由于林过云犯案时多为下雨的晚上,所以被冠以“雨夜屠夫”的称号。

案件于1983年3月3日起开审,经过二十日的审讯。4月8日,由七名男性组成的陪审团一致通过,林过云四项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绞刑。当法官宣布判决结果时,林过云镇定如常,没有显露半点惊讶的神色。但由于自1966年11月16日后,香港再没有执行过死刑,因此,港督会同行政局赦免林过云死刑,改判终身监禁。

2、林过云年幼经历

林过云的童年非常不快:他生长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父亲有三个太太;童年的时候,曾经在婆罗乃生活过。根据他生母所讲,林过云与他爸爸的关系童年时开始已经很差,他爸爸对子女的管教严厉,时常对林过云拳打脚踢。有一次更因为林过云吃饭前没跟其他家人说“吃饭”两字,而打了他一记耳光,将他撞向墙壁。直至成长之后,林过云与家人关系疏离。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他经常逗留於房间内,不与家人一起进膳,亦不与家人交谈。不过,他爸爸在作供时表示,不认同自己管教过严,只是林过云的性格太反叛。又觉得社会应该要负上责任!

3、林过云的经历导致的变态心理

【弗洛伊德:人的本性基本上是消极的人类是低级的“野兽”,只有文明进程可以控制放纵的欲望和破坏性,社会进程与人类本能的追究自私的趋势相抵触,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产生个人的心理问题。】

犯罪者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犯罪动机:林过云在法庭上表白他自己的杀人时的心态说,他杀死第一名女子时并无犯罪感,只是被一种愤怒驱使,因其是妓女,林过云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其后杀死第二、第三名受害人是因为自己上了瘾。但杀到第四个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厌倦。第四名女死者梁惠心是个17岁的女学生,林过云表示自己也不明为什么要杀她。当被问及梁惠心的时候,他曾经数度落泪!

林过云在供词中表示,他想让这批女性器官的照片成为历史图片,想让全世界的人都

看到他拍的照片。他说:“我每逢做大事,都要记录下来,这个是我的习惯!”林过云自称,肢解女尸及奸尸是因为他对解剖学有浓厚兴趣,以及有极强的好奇心。

4、反例:风雨哈佛路女主角

【内容简介】:丽兹(索拉·伯奇Thora Birch饰)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一张试卷,漂亮的完成答卷,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从现在起,丽兹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千方百计申请哈佛的全额奖学金,面试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然而,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5、对比分析:同样是身处在恶劣的环境,结果为何差异巨大?

【家庭因素】:家庭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空间,是最早接触的“社会”,作为家庭主角的父母更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教育引导、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父母正面、积极向上、家庭和睦则孩子易养成良好的品格,但反之,负面影响严重的就会成为导致子女实施犯罪行为的诱因。

在一个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暴力和冲突,情感上的不和谐,以及社会的不公正待遇等,其犯罪驱使力比其他青少年要大得多。特别是暴力冲突,比如林过云,幼年总是受到父亲的拳打脚踢,致使他与家人关系冷漠,使他长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道德观、价值观也在自闭的环境中发生改变,暴力冲突易使家庭弥漫紧张、恐惧的气氛,对子女心灵留下阴影,同时也使他们变得不信任其他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缺乏安全感。长大后更可能有暴力倾向,严重的就会像林过云一样有偏激的心理问题。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不论是溺爱、虐待、还是放任都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偏差和实施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惩罚与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紧密相连。

【社会因素】:大环境下的氛围易催化个人心理的转变。

社会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二空间,是即家庭之后又一重要的因素。大环境下的熏陶极易影响一个人自身的价值观改变。当看到周围的人都认为是对的事时,即使本身的性质是极其恶劣的,也会自然而然地随波逐流认为是正确的,也就不存在什么“羞耻心”了。所以,树立社会中的正义风是多么的重要,而放眼当今社会,逐渐被名利、物质所掩盖而磨灭,改变破在眉睫。

【总体分析】:

林过云出生在一个畸形的家庭环境中,父亲对其近乎禁锢式的童年教育以及极少的接触社会和自闭是他日后变成变态杀人魔的主要诱因。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男孩子都是好动的尤其是在童年的时候,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梦想,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将来为之不懈奋斗,但是他的父亲无情的抹杀了这一切,于是各种郁闷,不平衡,叛逆的思想在一天一天的积累滋长,同时又得不到良好的释放直到有一天产生了物极必反的效果,当林过云有一天恢复了自由,逐步的接触这个社会的时候他的行为举止以及思维方式已经与常人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他需要一种变态的快感去释放压抑在他心中的戾气。也正是由于这几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其最后

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再来反观风雨哈弗路中的女主角,之所以她能够在逆境中奋起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美国是个相对来说较为开放的社会,父母很少会去过分的压迫孩子做什么事情,表面看来《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角有着类似于林过云的童年经历,但实则两人所面临的问题却是截然不同的。《风雨哈佛路》中女主角虽然多灾多难但她其实是自由的,她为了自己的生活不得不更早的接触这个社会去体验人生百态,在这点上她和林过云的童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得她往后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不仅无法摧垮她反而是对她的一种磨砺让她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想要生存下去她应该去做什么,试问这样一个从小就靠着自己一路奋斗历经艰难的人又怎么会如林过云一样踏上不归路呢?

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出生后的家庭不幸并不一定成为他们误入歧途的主要因素,而如果将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扼杀在孤独和黑暗中的,那么结局必将是凄惨和悲凉的。

6、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犯罪心理的预防】

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对于社会成员的人格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犯罪科学的研究表明,不良社会环境是影响和造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要想控制和减少犯罪,需要从改良社会环境做起,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完善社会,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全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当然,社会环境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对于犯罪人或者有人格缺陷的未成年人纵容。对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社会越轨行为要及时作出有效反应,不能因为怜悯而使他们失去被矫治的良好机会,否则将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此外还要重视开展心理卫生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沉湎于身边琐事,从而减少无谓的烦恼。其次要接受现实的自我,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坦然地承认及欣然地接受。再者,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人有交际的需要,与亲属、朋友、同学、同事交往能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使个人的苦闷有地方倾诉,不易积存郁结。

【犯罪心理的矫治】

罪犯心理矫治,就是利用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消除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帮助犯罪人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一切方法和活动。

首先,犯罪与心理疾病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交叉,一些被看作是犯罪的现象,同时也属于心理疾病的范围。因此,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移植到犯罪心理矫正领域。其次,在一定程度上说,犯罪也是一种异常行为。变态人格的主要特征就是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包括不能适应社会行为规范。在这一点上,犯罪行为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也具有类似的性质。最后,部分犯罪是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有些犯罪是由个人的情绪障碍引起的,情绪障碍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之一,所以,要最终矫正该种犯罪行为,就必须使用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