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合集下载

认识昆虫的内外部构造和生活习性

认识昆虫的内外部构造和生活习性

进化:昆虫的胸部结构随着进化而不断变化,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的胸部结构,反映了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策略。
昆虫的腹部
腹部对于昆虫生存的重要性:是昆虫进行呼吸、排泄、生殖等生理功能的重要部位
腹部的运动方式: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移动
腹部的基本结构:节片、气孔、腹管等
昆虫腹部的作用:储存器官、生殖器官等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昆虫的内部和外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标题
02
昆虫的外部构造
03
昆虫的内部构造
04
昆虫的生活习性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昆虫的外部构造
昆虫的头部
触角:感知外界环境,寻找食物和配偶
复眼:多只小眼组成,可同时感知多个方向
口器:咀嚼或刺吸食物,适应不同食物类型
感觉器官:如触角和复眼,感知外界刺激和变化
昆虫的胸部
结构:昆虫的胸部由三对腿、一对触角和一对翅膀组成,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所在。
功能:昆虫的胸部能够支撑身体、移动位置、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等。
特点:昆虫的胸部结构简单,但功能齐全,是昆虫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昆虫的心脏是一个由多个心室组成的封闭式循环系统,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
血液在昆虫体内循环的同时,也负责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昆虫的循环系统对于其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是维持生命和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组成:昆虫的排泄系统由马氏管、直肠和肛门组成。
添加标题
昆虫的消化系统能够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营养。

昆虫外部形态实验报告

昆虫外部形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昆虫的基本外部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分类特征,为后续学习昆虫的生态、生理和进化等方面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蝗虫、蝴蝶、蜜蜂、蚂蚁等2. 显微镜3. 放大镜4. 昆虫解剖针5. 记录本及笔三、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整体形态(1)观察昆虫的体型、颜色、触角、足、翅等外部特征。

(2)记录观察结果。

2. 解剖昆虫(1)用昆虫解剖针解剖蝗虫、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

(2)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

3. 显微镜观察(1)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触角、足、翅等部位的细微结构。

(2)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整体形态观察(1)蝗虫:体型扁平,绿色或棕色,触角短,足细长,翅透明。

(2)蝴蝶:体型较大,色彩斑斓,触角细长,足细弱,翅宽大。

(3)蜜蜂:体型较小,黄褐色,触角短,足细长,翅透明。

(4)蚂蚁:体型较小,黑色或棕色,触角长,足粗壮,翅退化。

2. 昆虫解剖观察(1)头部:蝗虫、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的头部都包括触角、口器、单眼和复眼等器官。

(2)胸部:蝗虫、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的胸部都包括翅和足,其中翅分为前翅和后翅,足分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3)腹部:蝗虫、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的腹部都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等。

3. 显微镜观察(1)触角:蝗虫、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的触角都由许多环节组成,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2)足:蝗虫、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的足都由多个环节组成,具有行走、跳跃等功能。

(3)翅:蝴蝶、蜜蜂等昆虫的翅具有翅脉和翅膜,具有飞行功能。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基本外部形态结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特征。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昆虫分类和进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昆虫的外部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原因。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实习报告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旨在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为今后昆虫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大学昆虫实验室三、实习内容1. 昆虫标本观察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蝗虫、蜜蜂、蝉、蝼蛄、家蝇、蝶类、蛾类、螳螂、椿象、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等浸渍标本或针插标本,并对照昆虫外部形态挂图,详细记录了各类昆虫的形态特征。

2. 昆虫显微镜观察使用体视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微观结构。

3. 昆虫解剖观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蝗虫进行解剖观察,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习过程及心得1. 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观察:(1)观察昆虫整体形态,包括体躯的外骨胳、分节、头、胸、腹三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

(2)观察昆虫的复眼、单眼、听器、尾须、雌雄外生殖器等结构。

(3)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的微观结构。

(4)解剖蝗虫,观察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2. 实习心得(1)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昆虫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3)在解剖蝗虫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昆虫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对昆虫的生命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帮助、交流,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昆虫外部形态观察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我对昆虫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总结: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昆虫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加深了对昆虫形态结构的理解。

2. 提高实验技能: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昆虫形态测定实验报告

昆虫形态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昆虫形态测定的基本方法;2. 熟悉昆虫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3. 提高对昆虫分类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蝶、蚊、蜻蜓、蚂蚁等;2. 仪器设备:显微镜、解剖镜、镊子、尺、剪刀、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1)观察昆虫的整体形态:记录昆虫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主要特征;(2)观察昆虫的头部:记录头部的形状、大小、触角类型、复眼、口器等;(3)观察昆虫的胸部:记录胸部的形状、大小、翅的形状、足的形状等;(4)观察昆虫的腹部:记录腹部的形状、大小、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

2. 解剖昆虫(1)选择一只昆虫标本,用剪刀剪开腹部,观察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内部结构;(2)用解剖镜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记录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等;(3)观察昆虫的骨骼系统,记录骨骼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3. 形态测定(1)使用尺子测量昆虫各个器官的长度、宽度等尺寸;(2)观察昆虫器官的比例,记录器官之间的相对大小;(3)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胞结构,记录细胞的大小、形状、排列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部形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昆虫具有不同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特征。

例如,蝶类昆虫的翅膀色彩斑斓,触角细长;蚊类昆虫的翅膀退化,足细长;蜻蜓类昆虫的翅膀透明,足细长;蚂蚁类昆虫的触角短粗,足细长。

2. 解剖观察结果通过解剖昆虫,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昆虫具有不同的内部器官结构。

例如,蝶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异体,呼吸器官为气管;蚊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异体,呼吸器官为气管;蜻蜓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异体,呼吸器官为气管;蚂蚁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同体,呼吸器官为气管。

3. 形态测定结果通过形态测定,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昆虫器官的尺寸和比例存在差异。

例如,蝶类昆虫的翅膀面积较大,足较长;蚊类昆虫的翅膀退化,足较短;蜻蜓类昆虫的翅膀透明,足较长;蚂蚁类昆虫的触角短粗,足较短。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它们的形态特征十分独特,也是它们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繁衍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器官等方面详细介绍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一、外部形态昆虫的外部形态十分特殊,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通常包括眼睛、触角、口器等。

在不同的昆虫中,头部的形态各异,有的昆虫头部很小,有的则很大,如蜻蜓的头部占据了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

触角是昆虫感觉外部环境的重要器官,它们的长度、形态、数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如蝴蝶的触角呈羽毛状,而蚊子的触角则很细长。

昆虫的口器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昆虫可以咬食植物,有的则可以刺吸动物的血液。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主要部位,通常包括三对腿和两对翅膀。

昆虫的腿有很多种形态,如蚊子的腿很细长,螳螂的腿则很粗壮。

昆虫的翅膀也有很多种形态,有的昆虫没有翅膀,有的则可以飞行很高很远。

昆虫的翅膀可以帮助它们逃避天敌、捕食猎物,还可以帮助它们寻找交配对象。

腹部是昆虫的消化、排泄、生殖等重要器官所在的部位。

昆虫的腹部有很多种形态,有的昆虫腹部很长,有的则很短。

昆虫的腹部还有一些特殊的器官,如蚂蚁的刺和蜜蜂的蜂刺。

二、内部结构昆虫的内部结构也很特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功能都非常复杂。

昆虫的体壁由外至内可以分为表皮、肌肉、内脏、神经系统等。

昆虫的表皮是由几层组成的,其中最外层是角质层,它可以保护昆虫免受外界伤害。

昆虫的肌肉可以帮助它们进行各种运动,如飞行、奔跑、跳跃等。

昆虫的内脏包括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器官、生殖器官等。

昆虫的消化器官包括口器、食道、胃、肠等,它们可以帮助昆虫消化食物。

昆虫的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气孔,它们可以帮助昆虫吸取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

昆虫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它们可以帮助昆虫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

昆虫的生殖器官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它们可以帮助昆虫进行繁殖。

三、生殖器官昆虫的生殖器官也是它们的独特之处。

观察昆虫步骤实验报告

观察昆虫步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 掌握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对昆虫的兴趣和认知。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蝴蝶、蜻蜓、蚂蚁、蜘蛛等。

2. 显微镜、放大镜、昆虫网、镊子、记录本、铅笔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收集昆虫标本:在野外或家中寻找昆虫,将它们带回实验室。

(2)准备工作: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显微镜、放大镜、昆虫网、镊子、记录本和铅笔。

2. 观察昆虫(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①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②观察昆虫的足:足分节,每节有不同的名称,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等。

③观察昆虫的翅:翅有前翅和后翅,有的昆虫翅退化,如蚂蚁。

(2)昆虫内部结构观察①观察昆虫的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咽、食道、胃、中肠、后肠等组成。

②观察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和气门组成,气管与身体内部相连,气门与外界相通。

③观察昆虫的生殖系统:昆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记录观察结果(1)记录昆虫的名称、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特征。

(2)将观察结果绘制成昆虫图。

4. 实验总结(1)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足、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2)分析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昆虫的翅退化、足的节名称等。

(3)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昆虫,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身体结构、足、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2. 实验分析(1)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2)昆虫的足:昆虫的足分节,每节有不同的名称,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等。

(3)昆虫的翅:昆虫的翅有前翅和后翅,有的昆虫翅退化,如蚂蚁。

(4)昆虫的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咽、食道、胃、中肠、后肠等组成。

(5)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和气门组成,气管与身体内部相连,气门与外界相通。

昆虫主题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名称昆虫形态特征观察与分类实验二、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习昆虫的分类方法,提高对昆虫种类的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类动物,具有分节的身体和一对触角。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三对足。

昆虫的翅膀一般位于胸部,可分为前翅和后翅。

本实验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了解昆虫的分类特征,从而对昆虫进行分类。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昆虫活体、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镜等。

2. 实验工具:实验记录表、铅笔、实验报告纸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注意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2.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微结构,如翅脉、足节等。

3. 使用解剖刀和解剖镜对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4.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分类,记录分类结果。

5.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昆虫头部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口器。

- 昆虫胸部具有三对足和一对或两对翅。

- 昆虫腹部具有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

- 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翅脉、足节等结构清晰可见。

2. 分类结果:- 观察到的昆虫可分为:甲虫、蝶蛾、蜻蜓、蜈蚣、蜘蛛等。

- 通过对比分类特征,将昆虫分为以下类别:(1)甲虫:具有坚硬的外骨骼、触角呈棒状、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2)蝶蛾:触角呈羽毛状,前翅为硬质,后翅膜质。

(3)蜻蜓:触角呈丝状,前翅和后翅均膜质,足细长。

(4)蜈蚣:多足,触角呈丝状,无翅。

(5)蜘蛛:八足,触角呈丝状,无翅。

3. 分析:- 本实验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提高了对昆虫种类的识别能力。

-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放大镜、解剖刀等工具,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鉴定昆虫种类是昆虫分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以下是常用的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外部形态观察法:1.身体结构:观察昆虫的体长、体宽、体高等身体比例,以及头部、胸部和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如触角的形状、复眼的数量和分布、咀嚼口器或吸管口器的类型等。

2.翅膀形态:观察昆虫的翅膀形态,如翅膀的颜色、纹路和结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翅膀、翅膀的数量以及翅膀之间的形态差异等。

3.颜色和斑纹:观察昆虫的颜色和斑纹的分布模式,这些特征常常与昆虫的物种有关。

4.外壳特征:观察昆虫的外壳,外壳的纹理、坚硬程度和颜色都与物种有关。

5.附属器官:观察昆虫的附属器官,如触角、翅脉、足部、生殖器官等的特征,它们的形态特征对于鉴定昆虫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学观察法:1.寄主观察:观察昆虫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些昆虫种类对特定的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有选择性,因此通过观察寄主植物或宿主动物可以指导昆虫的种类鉴定。

2.生境观察: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地点、栖息地、季节性等因素,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锁定昆虫的种类。

三、生物学特征观察法:1.昆虫生活史:通过观察昆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推断昆虫的分类群体或种类。

2.食性:根据昆虫的食物选择性,如咀嚼式食草昆虫和吸血食性昆虫等,可以初步鉴定昆虫的种类。

3.声音和行为:一些昆虫种类具有特殊的声音和行为习性,通过观察和聆听可以辅助鉴定昆虫。

4.生殖器官: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如雄性昆虫的生殖器官形状和数量,可以辨别物种。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测序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比较昆虫DNA序列的差异和相似性来确定昆虫的种类。

需要指出的是,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

此外,由于昆虫物种的多样性和分类上的相似之处,鉴定昆虫种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错误性,因此鉴定昆虫种类最好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昆虫分类学专家来完成。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识别常见的昆虫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识别方法。

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常用的昆虫识别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触角、触须、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分类。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如螳螂的前肢、蜻蜓的翅膀等,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2.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有些昆虫的特征十分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准确识别。

此时,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如复眼、触角、翅膀的纹理等,来区分不同的昆虫。

3.通过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食性和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其捕食方式、筑巢行为等,可以帮助识别昆虫的科属。

4.借助昆虫分类手册:昆虫分类手册是昆虫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昆虫种类和详细的描述。

在识别昆虫过程中,可以借助分类手册对照昆虫的特征进行鉴定。

5.使用昆虫识别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昆虫识别类的应用程序也相继推出。

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输入相关信息,应用程序会通过图像识别或数据库查询等技术手段来识别昆虫的品种。

6.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身在昆虫识别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者遇到了难以判别的昆虫种类,可以寻求专业昆虫学家或昆虫爱好者的帮助。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昆虫识别经验,能够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除了以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昆虫的生命周期。

此外,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识别常见的昆虫需要观察其外部形态、细节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可以借助显微镜、昆虫分类手册、昆虫识别应用程序等工具进行鉴定,同时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昆虫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


鞭节各节端部两角 均有细长突起,
整个触角呈羽毛状; 如:家蚕雄蛾。
17
(9)具芒(芒状)触角
(J) 鞭节:仅 1 节,肥大; 中部着生
一根芒状刚毛; 如:蝇类。
18
(10)鳃状触角 (M) 鞭节末端数节
一侧具片状突起,
各片重叠似鳃片; 如:金龟子。
19
(11)膝状触角 (图4,N) 柄、梗节之间 弯曲呈一角度; 如:蚂蚁、蜜蜂。
50
翅 Wing

大多: 2 对翅; 少数:仅保留 1 对翅,另1对退化; 少数:次生性无翅 次生性无翅 无翅型个体:长、短、无翅型; 如:白蚁、蚂蚁、蚜虫、水黾等; 无翅型类群 某些种类; 寄生类群:蚤、虱等。






前缘costal margin 外缘outer margin:前缘与后缘之间与翅基部相 对的一边 肩角humeral angle:前缘与后缘之间的夹角 顶角apical angle:前缘与外缘之间的夹角 臀角anal angle:外缘与后缘之间的夹角 基褶basal fold:腋区axillary region 臀褶vannal fold:臀前区remigium、臀区vannus 轭褶jugal fold:轭区jugal region
③ 下颚(小颚)
④ 下唇 ⑤ 舌(下咽舌)
• 1对,上颚之后;抱握食物
• 1片,最后方,防止食物后漏 • 第2对下颚愈合而来
• 1个,味觉、搅拌食物 • 上下颚之间口腔前庭底壁的狭长突起

食性分化 → 口器多样性 → 意义? 咀嚼式口器 最原始、基本形式; 其他类型 均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
(1)咀嚼式口器 蝗虫等;

Ventral 腹部Venter: the entire undersurface of a segment or of the whole insect. 腹板Sternum (pl. sterna): the ventral exoskeletal plate or plates of a segment. 腹片Sternite: a subdivision of the stern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