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火山岩-次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地质意义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体侧伏规律及对找矿预测的意义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体侧伏规律及对找矿预测的意义
谷华娟;李博文;宋华;董坤鹏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我省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钻探、坑探工程对深部矿体的控制,发现该矿区的主矿体都存在明显的侧伏现象,而且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谷华娟;李博文;宋华;董坤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陕西干河坝金矿床矿体侧伏规律及找矿前景 [J], 赵忠孝;王凤仙;金文洪
2.湘西地区脉状钨锑金矿床的矿体侧伏与板柱状赋存规律 [J], 陈明辉
3.老挝爬奔金矿床金矿(脉)体侧伏规律及深部找矿前景分析 [J], 王杰亭; 孙双海; 卢俊华; 王自力; 盖晓谦; 刘争
4.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及找矿靶区预测 [J], 刘旭光; 吕军; 李惠; 禹斌; 马久菊
5.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及找矿靶区预测 [J], 刘旭光;吕军;李惠;禹斌;马久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道湾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三道湾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摘要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床地处小兴安岭西北部,兴安地块东缘,贺根山-黑河断裂西北侧。
是00年以来发现的一座大型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是我国乃首例独立的碲化物金矿床,金资源量大于25吨,平均金品位为15g/t。
本文通过查阅最近十年来对三道湾子金矿的研究文献,总结了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包括主、微量元素,H-O-S-Pb等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元素定年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认为三道湾子金矿成矿年龄约120Ma;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为深源;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
关键词:三道弯子金矿;地球化学;矿床1矿床简介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约50km的三道湾子村北山,行政区划属黑河市爱辉区上马场乡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26°59′47″-127°00′58″,北纬:50°21′40″-50°22′09″(见图 1-1)。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多宝山-罕达气-红叶家成矿中带北部,该带是黑龙江省北部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
三道湾子金矿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矿床富矿段金品位高达20000×10-6,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碲化物为主,与斐济的Emperor金矿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2矿床地球化学特征2.1 主量元素三道湾子金矿赋矿围岩的主量元素主要有吕军(2011)、翟德高(2014)和程琳(2017)做了研究。
分别采集了安山岩、硅化安山岩、石英脉(矿体)、基性岩脉以及花岗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的分析。
根据翟德高的采样分析结果将岩石的地球化学数据投图在Nb/Y-Zi/TiO2图解上,所有火山岩和岩脉样品均表现出准铝质和过铝质的特征(翟德高,2014)。
吕军在分析了安山岩、硅化安山岩和石英脉(矿体)的主量元素后认为金矿脉围岩蚀变组分的带入-带出平衡关系说明在交代作用过程中相对加入组分有SiO2,反映的是硅化作用的增强。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石英-黄铁 矿阶段 403-360℃
早矿化阶段 石英-硫化物多金属阶段
310-280℃
粒状 星散状 石英脉型 矿体上部
粒状、碎裂、交代 脉状、角砾状 石英脉型 矿体上部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物生成顺序表
热液期 主成矿阶段
金银碲化0℃
260-200℃
晚期矿化阶段
表生期
石英脉-碳酸盐阶段
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2013年7月25日
汇报提纲
1、基本情况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3、矿床地质特征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探讨 6、矿床成矿模型、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
1、基本情况
研究现状
2000至今,经普查和详查圈定出三条金矿带,50 余条金矿体, 在Ⅰ2+Ⅰ3+Ⅲ1+Ⅲ2-2 四条矿体估算 金资源/储量(122b+333) 21980kg。 伴生银资源/储量(122b+333):126722kg; 伴生碲资源量(333):33536.46kg。 矿石总量:2562178t。
Th (℃)
Me a n = 260.3558 S td. De v. = 40.34077 N = 518
三道湾子金矿流体包裹体全部样品均一温度直方图
流体包裹体盐度
流体包裹体盐度为1.27%-10.53% NaCl eqv, 表明三道湾子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盐度自 早到晚阶段随均一温度的降低有降低的趋势。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特征
三道湾子金矿流体包裹体以原生为主,主要为气液两 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另外有少量纯液相包裹体和纯气相 包裹体型。
大兴安岭北段三道湾子碲金型矿床的原生晕分带及意义

D i ,j
确定轴向分带序
带序列的规律是该地区特殊的成矿流体系统所决定 的。 根据野外地质情况观察以及对坑道的系统研 究,Ⅰ号矿体中除见有极其少量的黄铜矿和黄铁矿 外,其他硫化物极其罕见。 Au、Ag 和 Te 的相关分析 表明,Au、Ag 与 Te 呈强显著相关特点, 也进一步说 明了 Au 和 Ag 基本上均呈碲化物形式存在, 说明该 成矿系统极富碲贫硫。 地球化学亲合性和成 矿 体 系 的 物 理 化 学 条 件 ( 组 成矿元素在热液体系中沉淀顺序取决于元素的
0.054 0.044 0.115 1.346 Au
0.972 1.026 2.099 4.697 Ag
0.853 0.995 1.113 4.290 Cu
Cu
表 2 元素改进格里戈良法带指数
0.095 0.050 0.148 0.137 0.113 0.101 0.135 0.064 0.105 0.090 0.053 0.041
130 中段及下部富集明显,Te 的浓集中心也出现在 130 中段附近。 Au、Ag、Te 的空间重叠性较好, 并且 主要富集于矿体的下部。 Mo 在 240 中段以上富集 明显。 Cu 和 Zn 分带位置明显, 主要富集于矿体的 2.3 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 Ag、Te 在 130 中段以下还有向下富集的趋势。 下部。 As 的浓集中心出现于矿体上部, 并 且 Au、
(1.37A) 元素形成相应的碲化物沉淀, 其次是与 Ag
,首先与大离子半径的 Au
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 围岩蚀变总体呈带状, 围绕 石英脉两侧呈不对称分布, 总体宽度不大。 金矿化 主要发生在石英—金—多金属热液阶段, 其他热液 阶段金矿化不明显。
2 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金矿中分散元素碲分布特征及其勘查意义

金矿中分散元素碲分布特征及其勘查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区了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考查了三道湾子金矿岩石和矿石中碲和金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元素碲在金矿中的含量及其赋存形式,三道湾子金矿岩石和矿石中碲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三道湾子金矿岩石和矿石中金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三道湾子金矿岩石和矿石中碲和金的相关性及其勘查意义。
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三道湾子金矿;分散元素;碲-金-银;相关性1 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地处大兴安岭早古生代构造带。
该区域的地层时代为古生代和中生代。
主要有泥鳅河组、根里河组、五道岭组、塔木兰沟组、光华组。
在该研究区存在的构造中,断裂和褶皱极其发育。
晚加里东-中华力西期构造控制了泥鳅河组及根里河组沉积和古生代罕达气盆地东南边界。
中华力西期构造为褶皱,在傲山和新发屯北部发育,背斜和向斜同等发育。
燕山早期形成了洪业家脆-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燕山晚期形成了火山岩带及火山断陷盆地,断裂构造主要是北东向、北北东向,其次是北西、北西西向等。
新生代形成了第四纪高河漫滩、基座阶地、冲积阶地等及第三纪夷平面。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在小兴安岭的西北部,平均海拔高度三百五十米,水系发育。
该区域属低山-丘陵区,气候类型是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2 矿床地质特征2.2.1 矿区地层与矿区构造三道湾子金矿区地层主要出露有白垩系下统光华组、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及第四系。
白垩系下统光华组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和中部。
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在研究区分布很广,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法别拉河及其支流北大沟、疙瘩沟河谷。
存在亚粘土、砾石和砂。
其环境为现代河床、河漫滩、冲洪积扇等。
冲洪积型砂金矿在疙瘩沟河谷中被发现。
研究区断裂主要为北西向,其次是北东向,在北西向断裂中可见含金石英脉。
研究区断裂的产状、走向等性质相异,在不一样的地区呈现出态势不同的情形,存在矿脉的紧缩、膨胀和局部富集。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吕军;刘旭光;韩振哲;张爱奎;赵寒冬;李德荣【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09(0)4【摘要】三道湾子金矿是与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
矿石的结构为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
矿石的构造为致密块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细脉状构造。
矿体浅部金矿物以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呈裂隙金、粒间金、包裹金分布,金矿物以细粒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深部富矿段金、银主要以碲化物形式存在,赋存于石英颗粒间或裂隙中。
反映了成矿流体的阶段性及层次性。
【总页数】7页(P395-401)【关键词】三道湾子;石英脉型金矿;碲金矿;赋存状态【作者】吕军;刘旭光;韩振哲;张爱奎;赵寒冬;李德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甘肃阴洼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J], 赵民;郭月琴;赵国斌;温志亮;杨鹏飞;李普涛;吴天娇2.内蒙古脑包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J], 郭旻;胡海丰3.湖北鸡冠嘴金铜硫化矿床氧化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J], 李石4.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J], 冯啸宇;姜福伦;边广清5.甘肃舟曲羊里尾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J], 柳生祥;雷祥军;赵向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三道关林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2019.36科学技术创新黑龙江三道关林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冯庆培赵永鑫杜海涛(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蒙造山系(Ⅰ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Ⅱ级)与佳木斯地块(Ⅱ级)的结合部位,伊春-延寿岩浆弧(Ⅲ级)与兴东变质基底残块(Ⅲ级)交接部位。
成矿区带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Fe-Pb-Zn-Cu-Mo-W 成矿带,矿集区属林海Fe-Au-Cu-Pb-Zn-硫铁矿矿集区。
区域地层不发育,大面积发育晚二叠世和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的牡丹江岩石圈断裂和林房子-蛤蟆塘断裂,级断裂发育,北东向、北西向为主,断裂性质为压性-压扭性等,规模相对大延伸长,其次为北西向断裂、南北向断裂、北东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等。
区域上共发现有金矿点5处,均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地质背景相似为发育在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内的构造薄弱带,受期后热液的上侵形成构造蚀变岩,形成金矿点及矿化。
区域上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致使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它既是多期岩浆活动带也是多期导矿、容矿有利地段。
构造活动为岩浆的运移、火山岩的形成、区域脉岩的上侵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为矿液的运移、富集成矿提供了前提,致使区内局部地段发生多期金属矿化。
其中北东向的林房子-蛤蟆塘断裂与北西向的次级断裂的复合部位形成该矿。
2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内地质背景较简单,大面积出露的为花岗岩,地层不发育,另有脉岩发育,构造活动频繁北东向北西向隐伏断裂交汇,为矿液运移、富集成矿提供了条件。
2.1侵入岩区内侵入岩广泛分布,大面积出露为一套晚三摘要:该矿床为黑龙江省地质勘查三年专项所发现的新矿点,位于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场内,该矿床在牡丹江断裂西侧所发现的5处金矿点中具有鲜明的特点。
该矿为受断裂控制的次火山热液型金矿,矿体位于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内,地表赋矿岩石为破碎蚀变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分带性明显,规模大,矿床受北西向和北东向隐伏断裂控制。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应用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应用吕军;王建民;王洪波;于荣文;张大鹏【摘要】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东南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在该矿床土壤中进行的金元素富集层位及粒度试验,确定B2层为土壤测量的取样层位和-40目为样品加工粒级,圈定Au、Ag、As、Sb异常多处,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与已知金矿体吻合较好.经过对异常验证,发现了新矿体,扩大了矿床规模,土壤测量在该区找矿效果显著.【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5(029)006【总页数】4页(P515-518)【关键词】三道湾子金矿床;金富集层位;富集粒度;地球化学异常;土壤测量效果【作者】吕军;王建民;王洪波;于荣文;张大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黑龙江地质调查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地质调查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地质调查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地质调查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黑龙江地质调查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1999年黑龙江地质调查院在黑龙江省北部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三道湾子金矿Ⅰ号金矿体,隔年针对该矿体进行了1∶2万土壤测量,圈定了4处组合异常。
通过异常验证,Ⅰ号金矿体规模有所增大,并发现了Ⅱ、Ⅲ号金矿带。
该矿床的发现,拓展了在该成矿带找矿空间。
1 矿床地质特征三道湾子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源增生构造带,多宝山奥陶纪岛弧型活动带东南缘,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铜(钼)、铁(锡)、铅、锌、金、银成矿带东部。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塔木兰沟组(J2-3tm),其展布方向为北东向。
主要岩性自下而上为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火山角砾岩等。
白垩系下统光华组(K1gn)岩石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和北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火山岩-次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地质意义程琳;彭晓蕾;韩吉龙;任亮;刘阳【摘要】三道湾子金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是典型的以碲金化合物为主的矿床,为了限定其成矿时代和厘定其成矿地质背景,笔者对同成矿地质体火山岩和成矿期后的玄武粗安玢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进行测定,获得同成矿地质体粗面英安斑岩及玄武粗安玢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4.2±0.9)Ma(MSWD=0.5,n=18)和(118.9±2.3)Ma(MSWD=0.5,n=6);赋矿围岩为玄武粗安岩与同成矿地质体粗面英安斑岩,SiO2含量为52.75%~62.30%,K2O和Na2O含量分别为2.02%~2.85%和3.96%~4.24%.里特曼指数(δ)在0.85~3.67之间,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岩系特征;成矿期后脉岩玄武粗安玢岩,SiO2含量为51.53%~52.32%,K2O含量为2.30%~2.36%,Na2O含量为3.78%~4.14%,里特曼指数(δ)在4.05~4.86之间;微量和稀土元素均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K、Rb、Ba、LREE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和HREE,特别是强烈亏损Th、U和Nb、Ta的特征,与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相似.研究揭示了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24~119 Ma)或晚中生代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成矿热动源可能是交代大洋性质的岩石圈地幔.%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is a typical gold telluride minerals deposit,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Xiao Xing`an range,NE China.In order to reveal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setting,the authors recently conducted studies on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volcanic rocks hosting the deposi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ircon U-Pb ages of the trachydacite porphyry from the syn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dy and basaltictrachyandesite porphyry from ore-forming rockare(124.2±0.9)Ma(MSWD=0.5,n=18)and(118.9±2.3)Ma(MSWD=0.5,n =6);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basaltic trachyandesite and trachydacite porphyry are high in SiO2(52.75%~62.30%),and the K2O and Na2O are 2.02%~2.85%and 3.96%~4.24%,respect ively; Rittman index(δ)is between 0.85 and 3.67,which belongs to the high-K calc-alkaline to calc-alkaline series; the dike of basaltic trachyandesite porphyry formed after mineralization is with SiO 2 of 51.53%~52.32%,K2O of 2.30%~2.36%,Na2O of3.78%~4.14%,and Rittman index(δ)is between 4.05 and 4.86; thes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such as Cs,K,Rb,Ba,and LREEs)and depletion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such as Nb,Ta,Zr,Hf,and HREEs),especially the features of strong positive Th,U,Nb,and Ta,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alc-alkaline island arc basalt.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ndaowanzi gold deposit form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124~119 Ma)or Late Mesozoic post-collision extensional setting.The source may be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mantle,which was mixed with crustal material in magma evolution,and the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subalkalic volcanic-rocks.【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14页(P460-473)【关键词】火山岩;三道湾子金矿床;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作者】程琳;彭晓蕾;韩吉龙;任亮;刘阳【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P595长期以来与碱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碲金矿的成矿机理及岩浆演化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4]。
Mutsehl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提出碱质类金矿床的概念和特点[5]。
碲金矿床发育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岩系或粗面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粗面英安岩和二长闪长玢岩--正长斑岩发育区[6]。
但是该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碲金矿床,尤其是小兴安岭北麓地区,又有着怎样的成矿机理,亟待解决。
三道湾子碲金矿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的一个大型岩金矿床,以其90%以上的金赋存于碲化物和局部金品位高达20 000×10-6 g/t为特征[7],倍受国内外经济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目前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特征及年代学等方面研究揭示:该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8--10];浅部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内、深部赋矿围岩为中侏罗世花岗岩(181.2 Ma)[11,12],为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等含盐度、大气降水为主及具幔源硫的特点[9,13];也有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同成矿母岩同时形成于来自上地幔的玄武岩[14];该区域内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岩极为发育,主要为中生代早白垩世的塔木兰沟组和光华组[8,11]。
赵天宇等研究认为金以碲化物的形式赋存于塔木兰沟组安山岩中,成矿时代为125~115 Ma的早白垩世[15]。
上述研究显示,其成果集中讨论了载金矿物类型、流体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方面,但对成矿热动源深入研究的较少。
笔者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火山熔岩和伴生岩脉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在厘定成岩时代的前提下,探讨同成矿地质体粗面英安斑岩的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和热动源,为进一步揭示三道湾子碲金矿的成因提供理论基础。
三道湾子矿区位于小兴安岭北麓西北部,地处兴安地块东缘,贺根山—黑河断裂西北侧(图1a),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兴蒙造山和蒙古—鄂霍茨克板块作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叠加的复合构造区[11,12]。
多期、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了超常富集的金及多金属成矿系统,尤以浅成热液金矿成矿最为发育。
矿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早侏罗世中粒二长花岗岩(ηyJ1),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下白垩统塔木兰沟组(K1tm),主要岩性为粗面安山岩(K1ια)和粗安质角砾凝灰岩(K1tf)及下白垩统光华组(K1gn)的流纹岩(K1λ),脉岩类型主要有玄武粗安玢岩(βταμ)、闪长玢岩(δπ)和石英斑岩(λοπ)等;主要构造以北西向断裂为主,其次是北东向断裂;三道湾子金矿体主要赋存在北西向张性断裂内(图1b)。
矿体形态以石英脉为主,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沿走向和倾向有膨胀和狭缩现象,产状总体呈NW--SE走向,倾向NE,倾角50°~80°,NW向侧伏。
目前,在矿区内共圈定出Ⅰ、Ⅱ、Ⅲ 3条金矿带。
其中Ⅰ号金矿带包括Ⅰ1、Ⅰ2、Ⅰ3 3条矿体,矿体形态均呈脉状,在空间位置上呈反“S”形展布,Ⅰ2矿体为Ⅰ号矿带中的主矿体;Ⅱ号矿带位于Ⅰ号矿带南70 m,矿化类型与Ⅰ号矿带相同,规模较小;Ⅲ号矿带位于Ⅰ号矿带东约300 m,由含金石英脉群组成。
大量的野外和室内研究揭示,矿石主要呈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局部呈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等,矿石结构主要呈自形、半自形及它形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及碎裂结构。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针碲金银矿和碲银矿等(图2)。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斜长石、高岭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方解石等。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黏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
蚀变带总体呈带状,呈不对称分布于石英脉两侧。
由矿体向围岩依次为硅化带(灰白色石英脉)--绢英岩化带--黏土化带--青磐岩化带的分带现象(图1b)。
其中,硅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根据野外矿化蚀变先后关系和室内的矿石构造、结构及矿物共生特征,将三道湾子碲金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阶段,早期含矿热液沿构造带充填、交代,形成含少量黄铁矿的石英脉体和稀疏浸染状矿体;第二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该阶段金的品位相对较低;第三阶段为石英--金--碲化物阶段,该阶段为主要金矿化阶段;第四阶段为碳酸盐阶段,表现为方解石细脉沿裂隙充填,为成矿作用的晚阶段,矿化微弱。
2.1 实验样品为限定成矿地质背景和确定成岩成矿热动源,选取了矿区内赋矿围岩塔木兰沟组玄武粗安岩、同成矿地质体粗面英安斑岩和成矿期后的脉岩玄武粗安玢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具体的岩石特征见表1、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