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1. 方案背景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病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西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

本方案旨在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并减轻症状。

2. 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指南》的建议,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尿微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mg/24h。

- 肌酐:男性≥1.5mg/dL,女性≥1.4mg/dL。

-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如下:-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 调整免疫功能: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促进修复过程。

-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糖尿病的根本,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

- 综合治疗:中医以整体调理为基础,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推拿等综合治疗措施。

4. 中医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中医诊疗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中药治疗:根据个体化的辩证施治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以病因辨证为基础,进行阶段性治疗。

-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在促进肾脏修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肾区和相关穴位,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营养均衡,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盐的摄入。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加强生活惯管理:戒烟限酒,定期运动,保持适当体重,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

- 控制血糖和血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复查和随访: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规范用药。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严重病症。

它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肾脏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夜间尿频、尿急、失眠、身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

2. 尿检糖尿病肾病的尿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检测尿蛋白、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包括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另外,还应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脏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糖首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水平,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糖降、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等。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ACEI/ARB类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饮食调节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4. 过滤性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滤性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等。

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会选择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治疗方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医治时间。

2023年新版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法

2023年新版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法

2023年新版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法1. 引言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新版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2. 病因病机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消渴病久,肾阴亏虚,阴虚火旺,导致肾损害。

病机转化过程中,还可能涉及气虚、血瘀、湿浊等病理变化。

3. 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疗指南》(2023年版),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在20-300μg/min之间,或尿蛋白排泄率(UPRO)持续在30-300mg/24h之间;3. 中医辨证符合糖尿病性肾病的证候。

4. 中医治疗原则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祛湿泄浊。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证候进行辨证论治,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

5. 治疗方法5.1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糖尿病性肾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阴虚火旺型:滋阴降火,代表方剂为知柏地黄丸;2. 气虚血瘀型: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3. 湿浊内蕴型:祛湿泄浊,代表方剂为五苓散。

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5.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主要穴位有肾俞、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

根据患者证候,可加减选用其他穴位。

针灸治疗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5.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糖尿病性肾病主要采用按摩肾区、腹部、下肢等部位的方法。

推拿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5.4 生活方式调整1. 饮食调理:低盐、低蛋白、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平衡;2. 运动锻炼: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3.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4. 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惯,降低疾病风险。

诊疗规范-肾内科

诊疗规范-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指与糖尿病代谢异常有关的肾小球硬化症,属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范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高血脂、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氮质血症。

有10~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约有50%发生肾脏并发症,而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即呈进行性发展,平均7年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占终末期尿毒症总数的1/3。

中医无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属于中医的“水肿”,“眩晕”,“肾劳”,“关格”和“厥脱”诸证范畴。

1.临床诊断1.1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五期Ⅰ期:主要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脏体积增大为特征,经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完全恢复正常,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

此期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正常,运动后增高,但休息后可恢复。

Ⅲ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

主要表现为UAE持续高于20~200μg/min(相当于30~300mg/24h),初期UAE20~70μg/min。

Ⅳ期:亦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其特点是大量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高于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和血压增高。

本期蛋白尿的特点是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蛋白尿,不因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减少。

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非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约见于30%的病人。

糖尿病肾病水肿大多较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浆蛋白低外,尚有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

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患者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伴有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此时患者可出现氮质血症所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并可继发严重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钙性抽搐,还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常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致死的原因。

2023年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

2023年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

2023年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中医在其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

2. 诊断2.1 中医诊断糖尿病肾病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2.2 主要中医病名为“糖尿病肾病”,常见证型有肾阳虚、瘀血阻络等。

2.3 辅助检查可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测等。

3. 治疗原则3.1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扶正祛邪、调补益气、活血化瘀。

3.2 饮食调理应以低盐、低脂、低糖为基本原则,适量摄入高质量蛋白。

3.3 中药治疗可选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的方剂。

4. 中药治疗方剂4.1 方剂一: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

- 功效:益气养阴,温补肾阳。

4.2 方剂二:桑螵蛸丸- 组成:桑叶、螵蛸、鱼腥草、柴胡、黄芩、车前子。

-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4.3 方剂三: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生姜、大枣、炙甘草、芍药。

-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5. 其他治疗方法5.1 针灸疗法:可选择腧穴刺激、艾灸等方法,以调理气血、活化经络。

5.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腧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5.3 中医药外治法:如艾灸、拔罐等,可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6. 注意事项6.1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6.2 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6.3 本指南仅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7.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版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其中包括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中药治疗方剂、其他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能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诊疗规范

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

(二)诊断依据1.糖尿病肾病(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包括肾小球率过滤低于60ml·min-1·1.73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于30mg/g持续超过3个月(3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

2.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参考2012年KDIGO发布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提出的“病因-肾小球率过滤-白蛋白尿分期(CGA)”):诊断用“G1-5A1-3表示”3.中医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气虚血瘀证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

(2)脾肾阳虚证排尿味甜,尿有泡沫。

伴口渴喜饮,腰酸疲乏,心悸自汗,或晨起面浮,傍晚跗肿,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11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水肿;或尿蛋白+~+++;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30mg/g;或eGFR<60ml·min-1·1.73m2;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糖尿病肾病诊治及指南解析

糖尿病肾病诊治及指南解析

糖尿病肾病诊治及指南解析引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这种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及各大指南对于该病的建议,为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健康提供指导。

1.糖尿病肾病的诊断1.1 早期诊断的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诊断指标包括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

1.2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最早出现的标志之一。

检测方法包括定量尿蛋白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该比值可通过简单的尿检来获得,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

1.3 肾小球滤过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早期糖尿病肾病时,GFR可能仍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若能检测到GFR的下降趋势,可提醒医生和患者要注意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工作。

2.糖尿病肾病的治疗2.1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首要任务。

通过规范饮食、适量运动、使用降糖药物等手段,将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2.2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控制血压的目标是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等。

2.3 脂代谢调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异常的脂质代谢,如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控制脂质异常有助于保护肾功能,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等。

2.4 蛋白尿控制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有助于保护肾脏。

控制蛋白尿的方法包括限制蛋白摄入、应用ACE抑制剂和ARB等。

3.糖尿病肾病诊治指南解析3.1 国内指南中国医师协会推荐的糖尿病肾病诊治指南提出了早期诊断、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脂代谢调节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版)
简介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肾
功能损害。

中医诊疗方案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中医诊断
和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性肾病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诊断方法
1.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以确定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

2. 辅助检查: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尿常规、尿微量白蛋
白定量和血糖测定等,来确诊疾病和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

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配制个体化的
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益气等作用,以改善肾
功能和控制血糖。

2. 饮食调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帮助控制血糖和促进肾功能恢复。

3.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艾灸等手段,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气血,促进糖尿病性肾病的康复。

4. 中医推拿疗法: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注意事项
1.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并进行相关检查。

2. 注意卫生,避免感染,避免长时间受寒等。

3. 饮食要健康均衡,避免过度饮食和饮食过咸过辣。

4. 合理进行体育锻炼,适度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

以上是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规范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所致的肾脏损害可以累及整个肾脏,从肾小球、肾血管直至间质,导致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临床一旦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进展迅速,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神经病变等。

因此,DN 的诊断必须是综合性的,离不开临床、病理、免疫病理分析以及对其他并发症的全面评估,而DN 的治疗应根据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治疗。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分期及各期临床病理特征
早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GFR) 升高,连续三次检测有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

部分患者可有高血压,但缺乏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管肥大,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膜( GBM) 增厚,间质血管可有透明变性。

中期尿白蛋白持续>300mg/24h 和(或) 尿蛋白定量>0.5g/24h , GFR 正常或开始下降,大部分患者血清肌酐维持正常,大多数患者出现高血压,水肿。

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明显增宽,基质增加, GBM 弥漫增厚,少细胞的结节[ Kimmel-stiel-Wilson (K-W) 结节]形成,球囊滴,纤维蛋白帽,毛细血管袢微血管瘤;肾小管基膜增厚,肾小管上皮可有空泡变性;间质动脉透明变性及动脉硬化。

根据肾小球系膜病变特点,可将DN 分为两个病理类型: ①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症:表
现为系膜基质弥漫增多,GBM 增厚。

②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症:在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症病变基础上,出现K-W 结节。

晚期患者出现氮质血症,水肿及高血压加重,同时合并有其他微血管病变,包括眼底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及大血管病变等。

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废弃较多,未废弃肾小球可表现为结节样或系膜增生样病变, 小管间质病变重, 血管透明变性多见。

常规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蛋白定量
·肝肾功能,电解质·尿蛋白谱
·空腹及餐后血糖(FBG,PBG) ·尿免疫组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白蛋白定量
·胰岛功能·尿沉渣
·血脂,脂蛋白·尿NAG酶
·肌酐清除率(Ccr) ·尿渗量
其他辅助检查
·胸片
·心电图
·双肾B 超
·双肾血管多普勒超声
·心脏超声
·肝、胆、胰、脾B 超
·双肾ECT ,测定双肾GFR
·眼底检查,荧光染色
·计算体重指数(BMI)
鉴别诊断
肾淀粉样变性无细胞性结节,大小不一,PAS染色后呈淡粉红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刚果红染色呈红绿色,电镜下见短的,随机排列,无分支的、直径8~10nm 的淀粉丝,从系膜区向GBM 延伸。

膜增生性肾炎晚期病变可见大小相似的结节,分布于肾小球中,与K-W 结节相反,结节首先出现在肾小球丛的周边部,常见不等量的系膜细胞;由于系膜基质插入,肾小球周边袢呈双轨样改变,内皮下及系膜区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着。

轻链沉积病呈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基膜增厚较常见,但临床上无糖尿病的体征,血清中存在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有时可见免疫球蛋白轻链或重链在肾小球中沉积。

肥胖相关性肾病肾小球肥大,肾小管肥大,部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样病变,间质血管透明变性,但无DN 结节性病变。

DN的治疗
治疗原则
·改变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控制代谢紊乱
·控制高血糖·控制蛋白尿
·控制高血压·保护肾功能
控制代谢指标(附表)
降糖药的使用原则根据胰岛功能状态,是否存在肥胖及血糖增高特点选用降糖药。

肥胖控制体重(BMI<28 kg/ ㎡)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 。

胰岛分泌功能正常磺脲类(如糖适平) 。

餐后高血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 。

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BMI<28 kg/ ㎡) ,炎黄保肾胶囊(含大黄酸) ,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等。

使用胰岛素时联合用药原则继续口服降糖药,晚上10 点后,使用一次中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0.2U/kg ,至少在3天后调整胰岛素剂量,每次增减2~4U 。

目标是控制FBG在4. 44~6.66 mmol/L(80~120mg/dl) (强调个体化) 。

纠正代谢紊乱
·适量运动,饮食控制,戒烟,限制饮酒,BMI<28kg/㎡。

·炎黄保肾胶囊,他汀类药物控制高脂血症。

·Ch<2.6mmol/L( <100mg/dl) , TG<2.26mmol/L(<200mg/dl) ;L DL<2.26mmol/L(<100mg/dl) , HDL>1.17mmol/L(<45mg/dl) 。

·逆转胰岛素抵抗:炎黄保肾胶囊,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等。

控制高血压理想血压水平为120/ 75 mmHg或以下,合并有神经病变和大血管病变患者,血压可控制在130/ 80 mmHg ,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如ACEI 和ARB 合用,应先用ACEI ,观察其副作用,血压控制不佳者,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保护肾功能预防、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其
他并发症;抗纤维化治疗:炎黄保肾胶囊,ACEI/ ARB ,禁用肾毒性药物(造影剂,NSAIDs ,肾毒性中药等) 。

DN 饮食治疗
·控制蛋白摄入0.8g/(kg·d)
·肾功能不全者< 0.6(g/kg·d) + 开同
·保证能量供给35 千卡/(kg·d)
·限制磷的摄入500~700mg/d
·限制钠盐400~1200mg/d
·控制液体入量2~3 L/d
·积极补钙800~1200mg/d
DN 临床各期治疗的特点
DN 早期
·严格控制血糖, HbA1c 6 %~7% , FBG4.44~6.66mmol/L(80~1 20mg/dl) , PBG 5.55~7.77mmol/L(100~140mg/dl)
·血压控制在120/80mmHg 以下,首选ACEI或ARB
·ACEI 或ARB 控制微量白蛋白尿
·高脂血症者,他汀类药物降脂
·抗纤维化治疗:炎黄保肾胶囊
DN 中期
·严格控制血糖,建议使用胰岛素, HbA1c 6%~7% , FBG 4.44~6.
66 mmol/ L(80~120mg/dl) ,PBG 5.55~7.77mmol/L(100~140 mg/dl)
·有神经病变和大血管病变者, 血压控制在130/ 80 mmHg ,首选AR B
·ACEI + ARB 控制尿蛋白, 如尿蛋白>3.0g/d ,加用雷公藤多甙(40 mg3/d×8 周,后改为20mg3/d)
·纠正代谢紊乱,他汀类降脂
·抗纤维化治疗:炎黄保肾胶囊
·积极治疗糖尿病其他并发症
DN 晚期
·血糖水平适当放宽, HbA1c7%~8% , FBG4.44~7.7mmol/L(80~140 mg/dl) , PBG 5.55~8.88 mmol/L(100~160mg/dl)
·SCr <265.2μmol/L (3mg/dl) 者可继续使用ACEI 或ARB 降压(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纠正代谢紊乱,他汀类降脂
·抗纤维化治疗:炎黄保肾胶囊
·积极治疗糖尿病其他并发症
·鼓励尽早行肾脏替代治疗: SCr 353.6~442μmol/L(4~5mg/dl) 动员准备接受替代治疗, SCr540.3~702.2μmol/L(6~8 mg/dl) 开始透析治疗
DN 中晚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监控及注意事项①心血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必要时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

②脑血管:仔细检查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眼底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 及MRI。

③降糖药(尤其胰岛素) :严格掌握剂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④使
用降压药前仔细检查双肾大小,肾血管情况,注意剂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⑤积极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贫血,Hb>120g/L 。

随访方案
患者需定期门诊随访,在最初治疗的6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此后根据病情变化3~6个月随访一次。

在门诊随访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尿检、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以评估疗效和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