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巧用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小练笔设计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小练笔设计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小练笔设计方法探究一、引言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力。

如何设计好随文练笔,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二、随文小练笔的定义与作用所谓随文小练笔,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或者语文知识点,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小作文题目,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进行书面表达。

随文小练笔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随文小练笔设计的方法1.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题目在设计随文小练笔时,首先要结合课文内容,根据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进行题目设计。

比如对于一篇描写四季变化的课文,可以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的题目;对于一篇讲述生活常识的课文,可以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这样设计的题目既能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设置开放性的题目在设计随文小练笔的题目时,尽量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比如可以设计像“写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段落”“写一篇你对这篇课文的感受”等开放型题目,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自由发挥,不受限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在设计随文小练笔的题目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深入思考类的题目,提高难度,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写作;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题目,让他们在简单的基础上进行逐步提高。

四、随文小练笔的实施过程1. 课前布置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或者课后作业方式,布置随文小练笔作业。

在布置时,要提前告知学生作业的要求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写作目标。

2. 学生写作学生在布置后,会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书面表达。

巧手拈来练笔点随文练就生花笔

巧手拈来练笔点随文练就生花笔

煎 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
广 阔 的想 象空 间。 因此, 桥 教 学时教 师要 善于 引导学 镇 生顺 着作 者 的思路或 情感 弟 发 展 的 方 向发 挥 想 象 ,对 文 本 进 行 延 伸 , 学 生 的 灵
耋 性 就会在 这样 的想象 小练
笔里飞扬起来 。例如: 《 七 浙 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 出 了 一 股 巨 大 的 清 澈 而 又 庠 新 鲜 的水流。在 学完 课文 清 后 ,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 膀 , 写 写 此 时 大 地 上 会 有 怎样的变化。 有学生写:“ 水
提高学生 的读写结合能力 , 也 是优化 语文课 堂 的显著 标识 。笔者 结合 学 习和实 磊 践 ,认 为 随 文 练 笔 的 有 效 落 点 至 少 可 以从 以 下 六 个 方 面进 行 选 择 。 省 一 、练在意犹未尽处 乐 教材 中有 许 多课 文结

...
低了模仿 的难度 。这样 的课堂 ,练笔将技能 【 摘 要】 初中 数 学计算是数学基础 内容 之 一,也是数 学教 学的重点。农村初 中教学还 的学习运用活化 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 , 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 ,将文本 的言语 处于填鸭式的教 学模式 ,老师用 自己的思维方 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 的过程中,精 式强加 给学生,由于一些客观原 因,农村初 中 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 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还有待研究。 三、练在读有所悟处 【 关键词 】 农村;初 中数学;计算 学 生有 自己 的视 野 ,也有 自己的感 悟 。 尊重学生,就该引导学生写下 自己的感悟 , 初 中生 的计算能力代表着他们数学知识能 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 陛。 《 白杨 》一课结 力的高低 。计算能力 的培养也是学生求真精神 尾,当学生明白这位西部建设者托物言志 , 的 培 养 。数 学 计 算 是 数 学 知 识 的基 础 内容 ,计 希望子女也当一名西部支援者的时候,所有 算 能力的培养应该 注重计算 的快速性 以及准确 人都感动了。这时候 , 写下学生自己的感悟 , 性。现在初 中学生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 ,农村 那是 最 真最 纯 的 。例 如一 生 写 的 :敬爱 的西 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 不高,由于农村初 中 部建设者们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你们 的无 学生 的数学基础较低 ,计算水 私奉献让我感动 ,你们那 “ 奉献 了青春献终 平较 差 ,缺 乏 学 习积 极性 。本 身,奉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将一直 文主要 概述农 村初 中数学计 鼓励着我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 国的西部建 算能力提升的方法 ,从而提高 设奉献 自己的力量 。 农村数学的教学水平 。 四 、练 在 省 略标 点处 提 高老 师和 学生 对 标点符号在文章 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不 数 学 计 算 的重 视 程 度 同的标点符号有不同的作用。省略号不光能 农 村初中数学的教学 中, 省去很多笔墨 ,还能给我们 留下不尽的想象 老 师对学 生计算 能力 的培养 空间。在 《 笋芽儿 》 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重视程度不高。数学计算是初 “ 笋 芽儿 终 于钻 出 了地 面 。她 睁 开 眼睛 一看 , 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 中 啊 ,多么明亮 、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 学 生 的 数 学 课 程 需 要 计 算 的 红了脸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小燕子叽 地方很多 ,计算能力 的高低直 叽 喳 喳地 叫着 …… 笋芽 儿 看看 这 儿 ,看 看那 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 儿 ,怎么也看不够。”在教学 中,我这样 引 时会 影 响到物理 和化学 学科 导 :春天的大 自然花红柳绿,美丽无 比,笋 的学 习效 果 。老 师要 从 根本 上 芽儿钻 出地 面后是不是 只看 到文 中写 的这 理解计算的重要性 ,通过理论 些?你从哪儿 看出来 的?你能想 象到它还 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跟 看 到 了 什 么 吗 ?学 生 根 据 自 己平 时 的 观察 , 着 老师 的思路将数 学题 目逐 大胆想象。于是 ,在他们的七嘴八舌 中一个 渐化解。 五彩缤纷的春天诞生了,我并没就此止步, 教学 实 践 中发 现 ,学生 计 而 是趁 热 打铁 ,让学 生 将 自己眼 中 的春 天 写 算 题 出 现 错 误 很 大 部 分 由 于 下来 ,这样读写结合 ,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 他们对计算重视程度 的不足 , 想 象 能力 和语 言 表 达能 力 。 学 生普遍 有计算错 误 不是大 五 、练 在 角色 转 换 处 事 的思想 ,考试中不 出现错误 教学 《 珍珠鸟 》 一课时,从 “ 我”的视 就 可 以 了 。实际 上 学生 的 这种 角叙述 了珍珠鸟逐渐亲近 “ 我”的过程。为 思 想 正 是 导 致 学 生 计 算 能 力 深入理解人鸟逐步亲近 的过程 ,我设计这样 不 足 的罪 魁 祸首 。在 今 后 的教 的小练笔 :请你 以 “ 珍珠鸟”为角色 ,叙述 学 中,必须加强学生对计算 的 逐渐亲近、信赖主人 的过程。尽管是一个叙 认识 ,认识 到计算错误的严重 广东 省韶 关市 新丰 县梅 坑中学 广东 韶 关 朱 颂华 述人称 的小小转换 ,但是 ,学生却领略了一 性 ,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 个全新 的叙述角度 ,笔下的文字在课文的基 绩。 础上有 了新的变化 ,既汲取了课文中精美的 二 、提高 农村 初 中数学 叙 述语 言 ,又有 了 自己特 有 的词 汇 、语 句 。 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学生在 这样的转述性练 笔中体会到不 同叙 ( 1 )通 过 课 堂 试 卷 分 析 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也为深入理解文本中 统 计发 现,计算错 误 导致 的 心 奠 定 了基 础 。 失分高达 6分,可见计算错误 六 、练在情境交融处 是 学生试 卷失 分的一 个重要 教学 《 船长 》一课时 ,我引导学生反复 原 因。所 以应该要求学生将数 朗读 体会 ,顺 情 而 导安 排 练笔 : “ 同学 们 , 学计算重视起来 , 每次计算之后都要多加验证 , 假如你就是获救 的一员 , 望着这无情的大海 , 确定计算 的正确性。除此之外 ,老师也要强调 望着哈尔威船长即将消失的身影 ,此时,你 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 时要看清楚每一个计算符 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学生在催人泪下 的情 号 ,千万不能马虎。 境 中,在情感的激发下思如泉涌 ,写起来得 ( 2) 计算能力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 ,只有 心应手。有学生写道 : “ 哈尔威船长,永别 学好数学基础知识 ,才 能提 高数学计 算能力。 了。您把我们 6 o人全部救 出来 了,让我们 将数学基础知识重视起来 ,加 深印象,才能在 看到了生的

随文小练笔,演绎大精彩

随文小练笔,演绎大精彩

崔峦说过:“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 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 读写结合”。

随文取材的小练笔,便是读写 结合最有效的载体。

它虽篇幅短小,但形式 灵活、难度较低、“出炉”快速,只要教师认 真挖掘,巧妙设计,也可让学生写出一份别 样的精彩来,对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提 高习作水平都是大有禆益的。

下面我就谈 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随文小练笔 所做的几点尝试:―、精彩文本仿一仿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 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

一线教师在课 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 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 时的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课文 中最精彩的句子、段落、篇章积累起来,在 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品味的基础上,找准课 堂小练笔的切人点,及时指导学生仿写,从 中体味到作者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 句的匠心所在,让学生在仿写这根“拐杖” 的帮助下快速提高习作水平。

(一)、仿句。

句是构成段的最基本单位。

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片断运用了典型句式,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资源, 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小练笔。

典型句式的迁移练习不但实现了对课文 经典语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学生在模仿 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提升语言文字 的表达能力。

在学习了《把掌声分给她一 半》中的“如果把中国女排姑娘们比为 一颗颗璀燦的珍珠,那么,孙晋芳就是一 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联在一 起。

”这个优美的比喻句之后,我就让学 生仿写:如果把中国女排姑娘们比为一 部情节跌岩起伏的电影,那么潘晋芳就是 。

如果把中国女排姑娘们比为,那么,孙晋 芳就是。

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更加明白了 孙晋芳作为二传手在场上的灵魂作用。

(二)、仿段。

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引导 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 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 累,自见功效。

如《穷人》一课中桑娜的多 处心理活动写得尤为精彩,在教学时,我就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体会、仿写一段或悲或《四丨丨教育》2017年第11期(下半月)歧文+錄笔,喜,或优或愁,或矛盾或释怀等心理活动描 写。

随文小练笔 ,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随文小练笔 ,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随文小练笔 ,演绎精彩语文课堂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中文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技能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随文小练笔则是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随文小练笔的教学意义、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演绎精彩的教学。

一、随文小练笔的教学意义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随文小练笔是在阅读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随文小练笔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和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随文小练笔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文章进行写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随文小练笔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认同感和投入度。

1.选择适当的课文在进行随文小练笔的教学时,应该选择适当的课文作为材料,例如优秀的课文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读课文在进行随文小练笔之前,学生需要进行精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设计写作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具体的写作内容,可以是续写故事、写读后感、进行议论性写作等,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在学生进行写作时,老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给出写作思路、提供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示范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5.展示和分享作文学生完成随文小练笔后,可以进行作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1.启发式提问在进行随文小练笔时,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例如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随文练笔巧设计 文思泉涌笔生花

随文练笔巧设计 文思泉涌笔生花

随文练笔巧设计文思泉涌笔生花随文练笔是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学生负担小,效率高。

它就像一种“催化剂”,激活了孩子对文本、对生活的敏感性和领悟力,唤醒了沉睡的素材,让孩子从文本中找到真情,让童心得以坦露,让童趣得以挥洒,让童真得以释放,使“作文”两个字不再沉重,让孩子们的智慧之花在练笔中盛开。

由于小练笔不受篇幅、体裁限制,只要做到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就行,所以操练起来就容易多了。

一年来,我坚持让出每节课的5-10分钟,作为专门的练笔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踏踏实实地练笔,从从容容地表达。

学生在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了的表达方法后,动笔写写小文章,使阅读感悟与表达运用自然妥帖地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以人教版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1.练笔的点选在情感喷发处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会消解,会淡散。

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例如在学完《怀念母亲》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正如冰心所说:“世界上有什么能和母亲相比吗?珍惜你所拥有的吧!下面就请你动笔来歌颂一下你的母亲。

学生就写了一首很感人的诗,这是发自学生最心底的声音,这个声音只有通过深刻的理解才能发出,而此时的随文练笔却给了学生一个宣泄的窗口,让他的情感得以升华。

2.练笔的点选在空白补充处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

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内容:神舟“六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飞上了天空。

同学们请你来为文本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随文小练笔 ,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随文小练笔 ,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随文小练笔 ,演绎精彩语文课堂精彩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和学生所期待的。

而随文小练笔作为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可以带来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随文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随文小练笔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随文小练笔的概念。

随文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文学习之后进行的练笔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写作练习,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随文小练笔的应用在语文课堂上非常广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练笔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

随文小练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随文小练笔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第一步,老师选择一篇适合的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涵和情感。

第二步,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笔活动。

这些题目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展开,也可以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想象写作或扩写题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步,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练笔作业进行评阅和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改进意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纠正,提高写作质量。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看出,随文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在提高写作水平的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在随文小练笔的引导下,学生将会在思维、表达、逻辑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思想和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中,随文小练笔是可以应用于各个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简单一点的题目,让他们对课文进行简单的描述或者扩写。

巧借随文小练笔, 构建习作趣味园

巧借随文小练笔, 构建习作趣味园

教学篇•学科教学巧借随文小练笔,构建习作趣味园张细连(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李兆南纪念小学,广东珠海)随文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一处或几处着笔点,引导学生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有机进行书面语言文字训练,是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

一般篇幅较小,易于动笔。

教师通过灵活捕捉文本的语言价值,寻找练笔点,以读促写,以读促思,丰富学生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谭旭东在《作文小论》中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没有一定的文学阅读量,没有对文学世界的敏感和悟性,就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而且,阅读也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

阅读是让你见世面,让你长智慧,让你长才干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作家,只要他多读多写,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出好作品。

”阅读与写作就是吸收与吐出的关系。

语文教材是通过专家精挑细选而来的,一般行文或是优美,或是隽永,具有典范性,如果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精读,在与作者进行充分对话的基础上,以随文小练笔的形式,进行适当书面语言文字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巧借随文小练笔,构建习作趣味园。

一、模仿练笔,循序渐进,播下习作的种子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以文本为载体,通过搭建读与写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习作的种子。

探寻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探寻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
于语 言 单 薄 点 练 笔
学生们的笔尖流淌 出来 , “ 爱” 的主题得
到进一步升华 。 利用文本 留白点 巧设练
笔 ,为学生创设 了 自由倾 吐的氛 围 , 扩
展 了阅读的深度 和广 度 , 发展 了学生 的 思维。 这样 的课 堂是积极的 、 活泼 的 、 开

教师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 点,拨动学生
吃 着别人 剩下的饭 菜 ,睡在牛棚 里 , 没
可感 、 可知 、 触手可及的鲜 明形象 。 这样 ,
在 理解 与运用 之 间架起 一座 智慧 的桥 梁, 成就语 文教学的无限精彩 。 例如, 教 学《 爱之 链》 一 文 的尾声 ,
它 是记载着学生 成长历 不但能发展学生 的语言 、 思维能力 , 还能 字呈现 于眼前 ,
深层对话 , 同时也 促进 了学 生语 言表达
能力的发展 。
例如 , 特级教 师 王崧 舟在 执教 “ 二 泉映月” 一课 中对 “ 坎坷” 一词 的练笔 :
师: 闭上 眼 睛 , 让 我们 用 心去 看 , 这 些
话在你的眼前仿佛 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 :我 仿佛 看 到 了双 目失明 的 阿
有被子 , 没有床 , 没有枕 头 , 只有无尽 的
黑 暗和 凄 凉 。
以“ 乔依醒来 ……” 为开 头 , 展 开想象写 本来 静止 的“ 坎坷 ” 一 词在 学 生的
感涌出纸外 , 实现读 写的有机交融 。
的情感之弦, 及 时练笔 , 让文章 内藏的情 放 的 。
教材 中的课 文大 多数 都是 文质 兼
美 的佳作 ,有 些文 章经 过无数 次 的修
改、 提炼 , 语 言十分凝练 。 有 时一 个 词 语 就 是 一 扇 让 学 生 打 开 心 灵 、放 飞 想 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妙用处处孙晓霞【摘要】“随文小练笔”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

那么如何用好“随文小练笔”呢?我认为可以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练笔,促进学生深悟文本内涵。

“随文小练笔”不同于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实际,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

下面就“‘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和“‘随文小练笔’之巧用”两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随文小练笔”亮点一二三1、促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易造成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

而“随文小练笔”就改变了这一现象。

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的出的,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

这样做,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可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另外,单元作文训练,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誊写,有一个较长的写作过程。

我们教师批阅一次作文往往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及时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而“随文小练笔”就不一样,学生动笔的时间短,我们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促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

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

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

而“随文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适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所获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

3、促学生文本内涵的深悟我们部分老师认为语文课就该是学生说说笑笑,热热闹闹40分钟,那才叫“精彩”,我认为有点偏差。

而如果仅仅把阅读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也未免有失偏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把握好这个尺度。

再说,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只满足于阅读与表达对话,一些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不能丢。

如,品味鉴赏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学会遣词造句等等。

而“随文小练笔”就能促学生达到这种效果,深悟文本内涵。

“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最佳时机,使“随文小练笔”在促学生深悟文本内涵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随文小练笔”妙用前中后1、学文前练笔,学生趣也浓浓,激其深悟文本内涵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

因此,我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头。

而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在学文前练笔”则是课堂教学开头的一种好方式。

如教学《捞月亮》时,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挺强,口头表达能力还不错,我先不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而是让他们根据这题目自己来编故事。

一听到“编故事”,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他们充分想象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结果一个个故事都非常动听,什么“小猴子”、“小猫”、“大象”等动物都出现在故事中了。

大部分学生都是讲这些动物不够聪明,把水中月亮的倒影当作“月饼”。

这时,学生乐了,在乐中也懂得了凡事都要搞清楚后再行动。

这时,我亮出了故事“我利用月亮倒影的原理哄表弟”。

这“捞月亮”是完全出乎学生意料的,无需太多的言语就能让学生明白:遇事动动脑筋还可以把本属于“愚蠢的行为”变为“聪明的行为”。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轻松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又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猴子观海图”和“仙人指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后描述一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写后,然后再与文本对话,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自己学习,展开交流。

这样学生通过比较不仅能尽情地领略到了黄山奇石的美,还学到了里边独特的写法。

学文前练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且,孩子们在与课文的对话中能悟到自己试写时在观察、想象、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效、轻松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2、学文中练笔,学生意也浓浓,促其深悟文本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除了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外,还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但我们一些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会打断教学的思路,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我想,如果我们能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抓住练笔的恰当时机,使课堂练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效果肯定是非常理想的。

我们可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准训练点,设计“随文小练笔”。

如:(1)在“情真意切时”练笔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课文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如果我们能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就会产生很大的共鸣,觉得有很多话要说,这时就是练笔的最好时机。

我在教学《老师领进门》这一课时,教学到“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拄杖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时,我先告诉学生文中的“我”为何许人,当学生对刘绍棠产生了深深的敬佩时,我安排小练笔:就是这样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见到教育他培养他的恩师时,会说什么呢?让学生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作者的成功与老师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大部分学生写出了作者感谢田老师传授给他文化知识,还有许多学生还写出了感谢田老师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无形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作者——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对小学老师的尊敬,并对他又产生了几许敬佩。

这样,抓住时机,及时训练,自然恰当,学生有话可说,且对课文的理解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2)在“美妙绝伦时”练笔有些课文,在描写美景时,能恰当地表现出当时的意境。

如《林海》中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林”描绘得很美。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看大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美的意境。

画面上美好的景色,唤起了学生的联想。

此时,我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此时此刻,你走近了大兴安岭,面对这样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

这样的练笔,就能使学生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一次绝妙的想象训练。

(3)在“情节空白处”练笔有些文章,它的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者写得相当简单,甚至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空白”。

在阅读教学时,又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作扩充和填补,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这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是常见的。

所以,我认为可以在此处适当地安排一些“随堂小练笔”。

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挂两枝笔的孩子》的最后一段“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

不久,小亮的两枝笔又挂起来了。

”王老师说了什么话,文中没写,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去领会。

这时,我便设计《王老师这样说……》这样的小练笔,让学生把该内容具体化,写个小片断。

这个练习必须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上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又一次促进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了。

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对待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至于这评价对“我”的影响,以及我是如何看待的,我并没有把原文过早给学生。

而是让他们在充分读,激烈辩论中,自己去深入体会,然后我才告知原文。

这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能取得“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再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文中着重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所作出的贡献,为了学生更形象地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抗美援朝时期的有关资料后,我引导学生想“大娘想起……”、“小朋友想起……”、“大嫂想起……”从而把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作的贡献都补充进去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很显然,这样的“随文小练笔”,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3、学文后练笔,学生情也浓浓,助其深悟文本内涵为助学生再进一步领悟文本内涵,在学习课文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再“随文小练笔”。

如学习了《台湾蝴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台湾蝴蝶吗?请运用书上的词语来写写,说明你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

这样不但促进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深悟文本内涵,而且尊重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

因此,还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于是,我用课件出示了“海底世界的鱼”和相关资料,让学生可仿照书本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来写写其中几种最有特色的鱼。

再如教学完《万里长城》后,我用课件出示了万里长城气魄雄伟的图片。

对学生说:“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当一回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这样,就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万里长城》又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

再如在教学完课文后,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为文中的人物写简评。

如很多课文都可以安排这个环节:《草船借箭》、《狼牙山五壮士》、《忆铁人》、《“我是您的儿子”》、《两块银元》、《挑山工》、《少年闰土》……再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小珊迪》《凡卡》等课文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给这些可怜的孩子写写信,跟这些孩子比比童年。

这些都是用心灵去体验的作业,虽然没有读读抄抄记记背背,但是留给我们学生的是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是思想的提炼与升华。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育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

实践证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住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就可以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促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体验、内化文本。

“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我们何不妙用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