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目录前言 (2)一、设计任务及指导书 (3)二、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1.1工程简介 (6)1)丹江大桥所处位置及环境 (6)2)丹江大桥简介 (6)3)桥梁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 (7)4)桥梁参数选用 (8)1.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资料 (9)1)配合比设计指标 (9)2)混凝土配制强度 (11)3)配合比设计阶段 (12)初步配合比设计 (12)基准配合比设计 (16)试验室配合比设计 (18)工地配合比设计 (19)1.3丹江大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详细过程 (20)题目 (20)详细计算过程 (21)1)初步配合比设计 (21)2)基准配合比设计 (22)3)试验室配合比设计 (22)4)工地配合比设计 (24)三、毕业设计总结 (25)四、参考文献 (26)西商二线城区连接线丹江大桥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言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配合比是以实验配合比为基础而确定的,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是确定了相应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后,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确定。

混凝土配合设计要满足强度结构设计的等级要求,施工的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混凝土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经到了跨行业,跨科学,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

混凝土之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等许多独特的技术性能。

在现代的桥梁建设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主要的材料被广泛使用,西商二线城区连接线丹江大桥工程主要使用的就是混凝土材料,在本毕业设计中我选择丹江大桥工程,对其所使用的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2013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设计任务书(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设计题目: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二、设计资料1.选择你所在项目部的一座桥梁,分别以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为指标进行设计,以选择的项目作为本设计的基础。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题目:署西街热力二段工程AC-16I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1目录第一章引言 (4)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5)2第二章原材料的标准与选择 (6)2.1沥青的选择 (6)2.2集料的选择 (7)2.2.1粗集料的选择 (7)2.2.2细集料的选择 (8)2.2.3填料的选择 (8)2.3本章小结 (8)3第三章 AC-16I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9)3.1矿料级配组成 (9)3.2马歇尔试验 (10)3.3本章小结 (14)4第四章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水稳定性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高温性能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第五章实体工程应用 . (15)5.1工程概况 (15)5.2AC-16I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目标配合比组成设计 (15)5.2.1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参照论文第三章第一节)。

(16)5.2.2沥青最佳用量确定 (16)5.2.3使用性能检验 (17)5.3本章小结 (17)6第六章结语 (17)参考文献 (18)署西街热力二段工程AC-16I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轴载也是显著增加,局部地区超载现象依然不断,给沥青路面带来了严重的早期质量破坏,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是裂缝,另一个是车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改进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改进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改进文章标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改进文章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性能与需求相匹配的关键步骤。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提出一些应用改进的建议。

笔者将分享个人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观点和理解。

文章正文: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概念和原理1.1 混凝土配合比的定义与作用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等混凝土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方法和要求。

配合比的设计是根据混凝土所需的性能要求,确定各组分的用量比例,以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指标。

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混凝土等级和强度等要求。

2) 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和设计经验,选择适宜的水灰比。

3) 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等级,确定骨料和砂率。

4) 确定混凝土中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施工要求。

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深度与广度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深度和广度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虑。

深度包括对关键性能要求的详细分析和优化,广度则包括对各个组分的选择、配比和比例的综合考虑。

深入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改进的建议2.1 加强对原材料性能的评估与选择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加强对原材料性能的评估与选择。

对于掺合料的选择,可以综合考虑其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收缩性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合适的掺量。

对于骨料的选用也应注意其粒径、含砂率等参数,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2.2 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可以改进混凝土的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在水泥用量的选取上可以采用最小水胶比原则,并结合适宜的粉料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风险。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论文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论文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总结苏洋(中交隧道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西安710000)引言:根据混凝上工程对混凝丄工作性能的要求,结合混凝上配合比设汁和使用情况的分析,工作性设汁对混凝上施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满足混凝上工作性的前提下优化混凝上配合比已成为现代混凝土企业的关键。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的意义:1、可以改善混凝上的填充性、易密性和匀质性,从而满足混凝上结构的施工性要求;2、在减少务个成分用疑的基础上节约成本;3、对于结构混凝上可以提高混凝丄质量,满足验收要求,对于路而混凝上通过优化可以有效减少F缩裂缝等问题。

混凝上配合比优化途径优化配合比从两方而着手:矿物掺合料和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优化采取在混凝上中掺入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达到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节省成本、减低工程造价而且提高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网学习、查阅资料分析掌握聚竣酸减水剂组成成份及功能。

在室内通过复配聚竣酸减水剂与采购成品聚竣酸减水剂对比试验,在技术指标方而达到相同效果时,自己复配减水剂存在的价格优势。

1、混凝土优化1.1选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设汁强度等级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讣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配制的混凝上应满足施工要求,力学要求和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12矿物掺合料优化在前期已经批复的配合比基础上进行成本优化,并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进行比较。

基础配合比见表1以上述选立的三个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进行优化试验,分别采取单掺(粉煤灰)、双掺(粉煤灰和矿粉)两种方法分别试验,检测拌合物各种性能满足要求并成型试件做力学性能试验。

从拌合物和易性、力学性能、成本对比几方而分析双掺(粉煤灰和矿粉)优于单掺(粉煤灰),而单掺(粉煤灰)优于纯水泥。

经检测各组混凝上力学性能满足要求,而且在价格方而明显低于原配合比的价格。

13减水剂优化我们采用自己复配的外加剂进行配合比试验,针对拌合物和易性、力学性能、成本对比等方面进行对比。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班级: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更进一步的掌握实际工程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设计任务设计出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的某国道跨线桥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50。

三、设计依据《水泥与水泥混凝土》申爱琴.张登良主编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四、设计方法 (1)原材料 1、水泥优先选取旋窑生产的P.O4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33/100.3m kg c ⨯=ρ,强度富余系数13.1=cγ。

2、砂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 2.6以上,选的砂为中砂33'/1065.2m kg s ⨯=ρ,现场实测含水量为2%。

3、碎石级配为5~25mm 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为2.8,压碎值为9.8,含泥量为0.3%,泥块含量为0.2%,碎石最大粒5.31max =d ,表观密度33/1070.2m kg G ⨯=ρ,现场实测含水率1%。

(2)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0,cu f )查表1得MPa 0.6=σ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f k cu cu 87.590.6645.150645.1,0,=⨯+=+=σ 2.计算水灰比(w/c ) 1)计算水泥28天实际强度MPa f f k ce c ce 0.485.4213.1,=⨯=⨯=γ2)计算水灰比查表2得:A=0.46,B=0.07.36.00.4807.046.087.590.4846.0/0,=⨯⨯+⨯==+ceABf cu ce f Af C W3)耐久性校核普通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表3查表3得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65,满足要求故取0.36. 3.计算单位用水量(0w m )干硬性和塑性混泥土的用水量(3/kg m ) 表4查表4得30/185m kg m w 。

毕业论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毕业论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XX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姓名:XXX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XXXX起止日期:X年X月X日—X月X日指导教师:XXXXXXX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说明书(学生填写)题目: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目录题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 (2)摘要 (3)前言 (4)第一章混凝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 (5)1.1 混凝土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控制简述 (5)1.2 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原因 (5)1.3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内容..................................................................................................................................... 5~11第二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概念 (12)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简介 (12)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简介 (12)2.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2~13 2.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3~20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设计1 .. (20)3.1 工程基本信息 (20)3.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0~24第四章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设计2 .. (24)4.1 工程基本信息 (24)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26第五章广明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设计及质量控制 (27)5.1 工程基本信息及简介 (27)5.2 高等级公路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7~35总结与体会. (36)谢辞 (37)参考文献 (38)说明书评语......................................................................................................................................................................................39~4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质量比。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摘要:文章以广州黄埔区凤尾村复建住宅工程为背景,对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科学的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确保了混凝土性能的优越表现。

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得到的混凝土不仅在和易性上表现优越,而且在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具备出色的表现。

最后针对C60微膨胀混凝土的养护要求,提出了详尽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充分发挥其膨胀效应,提高其耐久性和抗压强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类似工程的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关键词:C6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设计1引言C60高强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等级的一种,具有卓越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其在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和其他重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1]。

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受配合比的影响,而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则成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

通过精心设计和优化混凝土的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综合优化。

广州黄埔区凤尾村复建住宅(ZSCB-C1-1地块)总承包工程作为其中的代表项目,由于施工工艺和混凝土性能的复杂性,对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探讨不同原材料及掺合料的选择、水胶比的优化以及添加剂的应用,以实现C60高强混凝土的性能最大化。

2工程概况广州黄埔区凤尾村复建住宅(ZSCB-C1-1地块)总承包工程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项目供应混凝土总计70000m³,且C60高强混凝土方量较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

而与传统预拌混凝土相比,现浇混凝土对坍落度的控制和易性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施工流程的合理安排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同时也需要我们设计优化C6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来确保凝土到场和易性,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

3混凝土技术要求和原材料选择3.1技术要求为保证新拌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防止产生泌水、分层、离析等问题,提出新拌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为180±20mm且60min内坍落度不大于30mm。

论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论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也相应提高。

混凝土由水泥、水、砂石、矿物细粉四种材料构成,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选择、设计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简述了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选择、设计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希望读者们有所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注意事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中重要的基石,混凝土是非均质的多项复杂体系。

介于原材料的变化和对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当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越来越繁琐,所以需要把设计进一步科学全面化。

现行混凝土的关键是水泥、水量、砂石和矿物细粉的合理用量,因此要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需通过相关的原材料选择与科学设计配比。

就我国情况来说,我国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设计过程节约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等。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是:制备有相应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其中单位体积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与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设计是:根据建筑工程整体结构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科学计算,将混凝土构成所需的原材料,按理论比例进行试配,在28天后得到的能满足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强度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设计。

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建筑需要的强度用科学的方法设计混凝土原材料之间的重量比。

目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是:水泥:石子:砂子:水(以1立方米为单位),这是一般的配比形式。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任务是:在满足建筑工程所需的强度、耐久性、整体质量等技术要求下,比较经济科学地计算水泥、水、砂石和矿物细粉四种原材料的质量比例关系。

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选择标准2.1水泥的选择单位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主要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水泥本身强度等级、细骨料粗细、粗骨料粒径、建筑温度有关,通过选用相应的设计参数算出的单位混凝土水泥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因其直接 关系到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所以高楼的施工质量成为政府及个人 关心的对象,而关系到其质量的材料当中的“混凝土”成为重要因素。 我作为建筑材料检测员,通过日常检测试验过程,对混凝土的质量因 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提高自身和与同行交流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的几点注意事项作了以下论述。
2
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 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 3%,碎石、卵 石中超过 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 与水泥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的增加了需水量。 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 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 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 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订相应的对策措 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 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 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量和集料用 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 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 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防治措施:加大质检抽查力度,控制操作者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 若发现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差,操作者应及时向试验员反馈实际情况, 经试验员现场查找原因、分析情况后采取相应对策,并按试验员的指
4
令调整配合比;现场质检人员也应按规范要求经常检查混凝土的质量 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按要求进行施工。
3.2 配合比生产调整时,应准确测量生产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 量;经到现场检查和了解,有部分试验人员没有按规定要求准确测量, 而是采用目测法来估计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这样做会导致生产配合 比不准确。
防治措施:砂、石中若含泥量超标,应在混凝土浇注前三天冲洗 完毕,并应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取样并准备测量砂、石的实际含水量, 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从用水量中扣除水量,补回砂、石量,严禁边冲洗 边拌制混凝土。
3.3 砂、石材料应准确计量:不少施工单位在生产时,第一车砂、 石用磅秤一下,随后就采用在小推车上画线的办法来控制重量,从而 导致了砂、石材料的用量偏差。 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量采用混凝土拌和楼,利用电脑准确计量; 若实在没有,应不怕麻烦,坚持每车过磅,以控制材料用量。
4.1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试件≥10 组时,应以数理统计方法0.9R(3)
Rmin≥K2R(4)
式中 n-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R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S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当 Sn<0.06R 时,取 Sn=0.06R
R-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或标号)(MPa);Rmin-n 组试件中强度最低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签名
论 文 评 审 小 组 意 见
签名
成 教 学 院 领 导 意 见
签名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摘要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互混凝土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渗入 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且混凝土多应用于建设工程的重要结构部位, 如何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对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 施。
5
凝土的水泥用量都是通过公式计算并经过了试配而得来的。但为什么 还有每立方米混凝土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规定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 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的。因为混凝土一般都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 年,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要经过各种荷载、风雨侵蚀冻融作用、化学 腐蚀和机械机械磨损等,没有足够的水泥用量就抗御不了这些外力的 作用,影响耐久性。 4、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
比前者高出 46.0-40.1=5.9MPa,这就正好对应了《普通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中“3.0.2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
关键词 混凝土;配合比;问题;防治;分析;
1
目录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做好准备工作·················1 页 二、 掌握并检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及指标···················2 页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的调整和施工中的控制···········4 页 四、 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6 页 五、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及防治措施······8 页
3.1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 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 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塌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 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 灰比不变)。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在实际生产中,操 作者为方便施工,往往追求较大的塌落度,擅自增加用水量而不管强 度是否能达到要求;再加上现场质检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对水灰比缺 少严格的控制等原因,均使混凝土实际用水量大于理论用水量,从而 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配合比配制 强 度 应 按 下 式 计 算 : fcu.o ≥ fcu.k+1.645 σ ( 1 )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施工单位自己的历年统计资料确定, 无历史资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2002)的规定取用(高于 C35,σ=6.0MPa)。根据此 公式,C40 砼的配制强度为:fcu.o≥40+1.645×6.0=49.9MPa(2) 在正常情况下,(2)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于试验条件有显 著差异时,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 C30 及其以下强度 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公 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中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合 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两种。下面比较采用数理 统计和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差异之处。
1.1 熟悉掌握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要求,主要是各种强 度和耐久性要求,及各构件的截面尺寸、钢筋的布置,以采用水泥品 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等参数。
1.2 熟练掌握标准规范,我国现行标准规范有:《普通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 JGJ52-92 )、《 普 通 混 凝 土 用 碎 石 或 卵 石 质 量 标 准 及 检 验 方 法 》
2.1 检验水泥的技术指标,掌握不同种水泥的特性。水泥的质量 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混凝土的 强度、长期性、耐久性是水泥遇水硬化后完成的,所以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时应坚持检验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对于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的 水泥,早强型出厂超过一个月的水泥,立窑水泥必须进行使用前检验。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它牵涉到很多问题主要有:一、保证混凝土的 强度和耐久性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二、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 要具有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三、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 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用量;四、针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 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为了保证以上问题的的正确解决,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时 应作到: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一组的值(MPa)K1,K2—合格判定系数。由式(3)、(4)可计算得
(假定试件组数为 10 -14 组):
0.9R=0.9×40=36.0MPa,K2R=0.9R=36.0MPa。
据此反推:Rn≥0.9R+K1Sn=36.0+1.70×2.4=40.1MPa,因此,只
要该批试件的平均强度大于等于 40.1MPa,且 Rmin≥36.0MPa,即可
2、掌握并检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及指标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
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 度;各级石子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 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 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 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 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
判定合格。
4.2 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试件少于 10 组时,可用非数理统
计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评定:Rn≥1.15R(5) Rmin≥0.95R(6)
则 合 格 条 件 为 : Rn ≥ 1.15 × 40=46.0MPa
Rmin ≥ 0.95 ×
40=38.0MPa
从两种评定方法来看,最低值 Rmin 易于保证,但后者的平均值
1
( JGJ55-2000 )、《 普 通 混 凝 土 拌 合 物 性 能 试 验 方 法 标 准 》 ( GB/T50080-2002 )、《 普 通 混 凝 土 力 学 性 能 试 验 方 法 标 准 》
(GB/T50081-2002) 、《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82-85)。 我们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人员还应掌握混凝土的施工规范,特
3.4 水泥用量既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有些配合比设计人员为了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单纯提高水泥用量,无疑是一种浪费。在满足混 凝土的流动性、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水泥,降低成本是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多不但不经济而且 在水泥水化时胶凝量过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增大体积收缩会造成 混凝土开裂,给混凝土结构带来危害。还有些配合比设计人员认为节 约水泥就是混凝土用量越少越好,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每立方米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