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英国乡村小康家庭本内特一家的五个女儿在寻找适婚对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琐事和波折。
在小说中,简·奥斯汀展现了不同人物对婚姻的不同观念和态度,进而探讨了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影响。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婚姻观。
贝内特夫妇是小说中最突出的婚姻观代表。
他们对婚姻持有相对理性的态度,并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贝内特夫妇婚姻观的代表性体现在他们对长女简和丁格莉的婚姻选择上。
他们鼓励简嫁给达西,因为他不仅有钱而且真心爱简。
他们反对丁格莉嫁给柯林斯,因为柯林斯是一个没有个性、只看重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认为丁格莉应该嫁给一个真正爱她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而嫁给某个人。
与贝内特夫妇不同,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对婚姻持有更现实的观念。
他们更注重婚姻的实际利益和社会地位。
达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虽然他一开始对简产生了好感,但因为她的社会地位比他低,他在贝内特夫妇的压力下听从了家族利益的安排,娶了安妮·德·伯格作为妻子。
安妮的家族虽然没有达西家族那样的财富,但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这使得达西认为他们的婚姻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达西后来对简的了解和对她的真挚感情改变了他对婚姻的观念,并最终与简结为连理。
柯林斯则是一个极端的现实主义者,他完全不在乎婚姻的感情和真爱,只注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他不断向贝内特夫妇的女儿们求婚,不是因为他们有吸引力或他们爱他,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高,这符合他个人的利益。
在约会丁格莉后,柯林斯又迅速转投简,因为简的社会地位在丁格莉之上。
尽管柯林斯的婚姻观与其他人的观念相悖,但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婚姻观念并非罕见。
在小说中,简·奥斯汀不仅描绘了不同人物的婚姻观念,还对社会对婚姻的塑造和影响进行了描述。
她展示了社会对婚姻的高度重视,同时呈现了社会舆论对个人婚姻选择的压力和干预。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描写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菲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念的批判。
婚姻在这部小说中被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同时也是个人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
小说中展现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注重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
伊丽莎白的母亲,班内特夫人,为了女儿们的婚姻大事而着急,坚持认为女儿们应该选择同等社会地位的丈夫。
她并不认同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认为达西的高贵身份与普通人家不相称。
这种婚姻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门当户对的看重,社会地位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成功地颠覆了这种观念,表明爱情可以超越社会地位的局限。
小说中也暗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婚姻多由家庭决定,女性没有选择权。
班内特姐妹们的婚姻都是受家庭安排的结果,而他们的母亲更是希望女儿们都可以尽早结婚。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对于婚姻的态度以及她与达西的爱情故事,呼吁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
伊丽莎白坚持选择她自己认可的伴侣,而不是为了社会地位或者金钱而放弃自己的幸福。
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样的女性形象,作者展现了对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的批判。
小说中还揭示了婚姻与财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小说中,许多人对婚姻有着纯粹的功利观念,比如吉尔范夫人就为了嫁个有钱人而奋斗。
小说中的女性们也纷纷将婚姻看作是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
作者也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告诉读者金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
伊丽莎白与达西最终走到一起,并不是因为达西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们的共同价值观和互相吸引。
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批判了婚姻中纯粹的物质追求和功利观念。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是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婚姻观念的批判。
作者通过展示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不应该被束缚于社会地位和物质追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和社会风气。
小说中的婚姻观念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影响,反映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对婚姻的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对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小说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非常现代而又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对婚姻持有一种现代化的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爱的基础上,而不应该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婚姻是一种传统的家族联姻形式,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是婚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种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成为了小说的一个主要主题,也成为了许多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二、金钱与婚姻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是婚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小说中许多婚姻都是基于经济利益而建立的,比如梅利家的两个女儿就是为了解决家族的经济问题而嫁给了富有的男人。
在这样的婚姻观念下,婚姻成了一种交易,而不再是两个人的感情和选择。
小说中的几乎所有人物,在选择对象时都会考虑对方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不会将感情放在首位。
这种以金钱为核心的婚姻观念造成了许多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三、爱情与婚姻尽管金钱在《傲慢与偏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爱情依然是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位主角的婚姻观念。
他们都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而不是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就是因为她无法接受以金钱和社会地位为主要原因的婚姻,她希望的是一份真正的感情和婚姻。
同样,达西也因为真爱而选择了娶伊丽莎白,而不是考虑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
这种崇尚真爱的婚姻观念,成为了小说中一种美好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对婚姻的向往和理想。
四、个体选择与社会压力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婚姻中做出了许多牺牲。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在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对不同人物角色的婚姻观念的刻画,小说展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婚姻现象,探讨了婚姻中的傲慢和偏见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首先,小说中的婚姻被描述为一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结合。
社会地位是当时英国社会中最关键的衡量标准之一,而婚姻被认为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例如,贵族绅士达西先生就将婚姻视为名望和财富的交易,他以自身的高贵血统和庞大财富作为条件,选择了传统上看似合适的伊丽莎白·班内特。
另一方面,班内特一家虽然并非贵族,但仍以经济地位为基础选择了配偶。
这种以地位和财富为导向的婚姻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现实主义的价值观。
然而,小说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它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婚姻观的多样性。
例如,本·莱特尔牧师与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被描述为一种务实和理智的选择。
为了获得经济保障和稳定的生活,夏洛特宁愿嫁给自己并不爱的人。
这种婚姻观凸显了当时婚姻中的现实主义和现实考量,而非浪漫和情感。
此外,小说中还揭示了婚姻中的另一种观念,即婚姻应该建立在彼此相爱和尊重的基础上。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菲茨威廉·达西先生的婚姻被认为是小说中最理想的婚姻。
虽然初期双方对彼此存在偏见和误解,但随着情感的发展,他们渐渐认识到对方的优点和价值,并最终在互相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走到一起。
这种婚姻观凸显了人本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了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最后,小说中还有一些婚姻观念是被作者否定和揭露的。
例如,小说中的肖夫太太被描绘为一个只注重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人,她将自己的女儿简·班内特嫁给了富有的伯莱先生,而无视自己女儿的感受和幸福。
这种以金钱和地位为导向的婚姻观被作者以讽刺和讥讽的方式呈现,暗示了这种婚姻观是不道德和不可取的。
傲慢与偏见婚姻观论文

傲慢与偏见婚姻观论文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19世纪英国贵族社会的婚姻观为主题。
本论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的婚姻观,并分析其中的偏见和傲慢。
一、社会环境对婚姻观的影响小说中的婚姻观受到当时英国贵族社会的严格规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环境要求女性必须以嫁人为主要目标,嫁给一个有地位、财富和声望的丈夫才是成功的婚姻。
这种婚姻观导致了人们对婚姻的功利性认识,忽略了婚姻中的爱情、感情和平等。
二、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婚姻观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她独特的婚姻观对比了当时社会上的传统观念。
她坚持追求真爱和婚姻中的平等,不愿嫁给一个只看重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丈夫。
她认为,一个成功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同时实现了个人的幸福和成就。
三、达西先生的婚姻观达西先生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他的婚姻观由于傲慢和偏见而受到了扭曲。
他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只有条件优越的女性才能与他匹配。
这种婚姻观迫使他错过了与伊丽莎白·班纳特的缘分。
通过与伊丽莎白互动,达西逐渐领悟到了自己的错误,放下了傲慢的态度,最终与伊丽莎白达成婚姻。
四、婚姻观的转变与成长小说中的婚姻观也随着人物的成长和经历而发生了变化。
例如,吉英小姐原本认为选一个有钱的丈夫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后来她意识到金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因素,并且最终选择了真爱。
五、批判传统婚姻观的意义《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传统婚姻观的批判,试图呼唤人们的自信和真实内心的需求。
小说中的婚姻观呈现出了社会对婚姻的偏见和傲慢,以及人们对不同阶级和身份的歧视。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小说启示人们要独立思考,不受社会舆论束缚,追求真正的幸福。
结论《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通过对当时英国贵族社会婚姻观的描绘,给人们启示:婚姻不应仅仅是谋求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更要注重感情和平等。
婚姻应建立在真爱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幸福和成就。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风尚、婚姻观念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婚姻观为主线,通过她的眼睛,作者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
在小说中,婚姻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几乎涉及到了每个角色。
小说中的人物多数侧重于物质层面的婚姻观。
班纳特夫人从一开始就把结婚看作是女子唯一追求和保障幸福的方式,而不顾及男方是否有真正的爱情。
她对于女儿们的婚姻,更多地是选择与富有地位高的人结合,将婚姻视作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自身利益的追求。
这也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普遍观念。
与之相对,伊丽莎白则持有一种相对理性的婚姻观。
她坚持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真正的爱情和精神共鸣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为了富贵和地位。
在小说中,她拒绝了多次有利的婚姻提议,因为她不愿意向社会妥协,也不愿意与自己不爱的人共度一生。
她希望能够嫁给一个她真正喜欢和尊重的人。
小说中还有一个突出的婚姻观是婚姻的经济性。
尤其在贝内特家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经济成分尤为重要。
班纳特家的女儿们都希望能嫁给有钱人,以改善家庭状况。
他们认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对于婚姻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是婚姻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这种经济性婚姻观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普遍,并且被广泛地接受和实践。
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婚姻观念。
虽然他们最初因为彼此的误解和偏见而互不喜欢,但他们通过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现了彼此的优点,并最终坠入爱河。
最终,他们选择了真爱而并非出于其他原因。
这种真爱和婚姻观表明,婚姻的关键不在于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在于彼此间的爱情、共识和理解。
《傲慢与偏见》中描绘的婚姻观念体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多样性。
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有的注重经济利益,有的注重地位和家族背景,有的注重真爱和内心的契合。
小说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婚姻观,展现出当时社会阶层和人们婚姻观念的多样性,从而使读者对于婚姻的定义和追求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一段社交小说描写和对婚姻问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强调了婚姻的社会属性。
在小说中,奥斯汀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一家的婚姻观念展示了当时贵族社会的婚姻习俗。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婚姻不仅是爱情的结合,更是阶级地位和财富的交换。
伊丽莎白的父母希望女儿们能够找到一个地位和财富相当的丈夫,以便维持家族的尊严和经济地位。
这种婚姻观使得婚姻变成了一种商业交易,而非纯粹的情感选择。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强调了双方是否真实相爱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先后的成长和觉醒,揭示了爱情与内涵的重要性。
伊丽莎白曾经对达西抱有偏见和误解,认为他傲慢而无情。
随着她们相处的深入,伊丽莎白逐渐发现了达西内心的善良和真挚,并且发现自己早已深深地爱上了他。
达西在得知伊丽莎白爱上他之后,也发现了自己对她的深深感情。
这种通过真实相处而培养出的爱情,使得他们能够克服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阻碍,真正实现了心灵的相互契合。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还强调了婚姻的平等性。
在小说中,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的强势个性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达了女性追求自主和平等的意识。
伊丽莎白毅然拒绝了富家子弟柯林斯的求婚,因为她不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委身于那样一个自以为是的庸人。
相比之下,她选择了与达西结婚,因为他是她认为值得嫁给的人,两人在智慧和品格上是相互匹配的,具有共同的价值观。
婚姻应该是一个平等的伴侣关系,女性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伴侣,并且伴侣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关注社会属性、爱情的真实和平等性。
通过对19世纪英国社会婚姻观的揭示,奥斯汀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受人喜爱的经典之作,一直影响和启迪着后人对婚姻的理解和审视。
《傲慢与偏见》中的四种爱情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四种爱情观一、本文概述《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展现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
这部小说通过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及其爱情经历,深刻揭示了四种不同的爱情观。
本文将逐一分析这四种爱情观,并探讨它们在小说中的体现和影响。
这四种爱情观分别是: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浪漫与激情、以及现实与妥协。
通过对这些爱情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选择,以及作者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独特见解。
二、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观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观,可以说是《傲慢与偏见》中最具深度和启示性的部分。
他们的关系经历了从误解、冲突到理解、接纳的过程,充分展示了真正的爱情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砺和理解的深化。
达西的爱情观具有典型的理性主义色彩。
他最初对伊丽莎白抱有傲慢的态度,认为她和其他人一样,只看重金钱和地位。
然而,随着他对伊丽莎白的了解加深,他开始欣赏她的智慧、独立和善良。
他愿意放下自己的傲慢,去追求真正的爱情。
达西的爱情观强调的是内在的品质和精神上的契合,而非外在的条件和物质上的满足。
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则更加感性,她注重的是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
她一开始对达西抱有偏见,认为他是一个傲慢、冷漠的人。
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她开始对达西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善良和热情。
她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见,去接受和理解达西。
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强调的是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相通,而非社会地位和金钱财富。
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在相互冲突和融合中得到了升华。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误解、冲突、理解和接纳的过程,最终达到了心灵的契合。
他们的爱情观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砺和困难的考验。
只有这样,爱情才能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才能在平淡中散发出真正的光芒。
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代表了《傲慢与偏见》中对爱情的两种不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作者:宋慧岩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2期
摘要:简·奥斯汀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
她的作品往往以安静平凡的乡村生活为背景,围绕着婚姻问题展开。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五个女儿挑选称心如意的丈夫的故事。
通过对比四对年轻人的婚姻,揭示了中产阶级婚姻的实质以及如何才能拥有一桩幸福的婚姻。
“一桩真正恩爱的婚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人需要即性格的和谐统一和实际的考虑。
关键词:简·奥斯汀;婚姻;《傲慢与偏见》;幸福的婚姻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作家,1775年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
《傲慢与偏见》,原名《最初的印象》,是奥斯汀最有名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
这部作品从女性的视角,围绕着爱情与婚姻展开,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班纳特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虽然由于彼此的傲慢和偏见,产生了种种矛盾),描写了四段意味深长的姻缘故事。
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围绕着这一句话,四对年轻的男女展开了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故事。
一、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
伊丽莎白是本部小说的女主角,也是在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聪颖可人、举止优雅,受到周围人的喜爱;此外,她的诚实、优雅、智慧让使她从所属的社会阶层中脱颖而出。
然而,她犀利而略显刻薄的语言和对别人的匆忙定论也造成了一定误解,使她对别人持有偏见。
伊丽莎白不是她品位低俗的母亲和待人冷漠的父亲的复制体,与她几个行为荒诞的姐妹截然不同,更不是趋炎附势女性的缩影。
随着交往的深入,她渐渐的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慢慢发现自己对达西高贵的人品。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不同于众人,一方面在于她对婚姻的不同看法,这也正是奥斯汀对婚姻的观点:基于财产和金钱的婚姻观是错误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荒谬可笑的。
因此伊丽莎白强调理想的婚姻的重要性,把心灵的沟通视为婚姻的基石。
另一方面在于伊丽莎白对待达西的求婚。
第一次,她拒绝了达西的傲慢求婚。
随后,她被达西一系列的改变还有其无私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求婚。
对待达西两次求婚态度的变化,恰好反映了伊丽莎白追求独立与男女平等的超前意识。
通过对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到她是一个机智,可爱,快乐和活泼的人。
也正是因为伊丽莎白的性格魅力,《傲慢与偏见》才会在众多的英文作品中脱颖而出。
二、简与宾格利的婚姻
简和宾格利的订婚处在小说的中心位置。
他们都与主人公关系密切,一个是伊丽莎白的姐姐,而另一个则是达西最好的朋友。
他们的婚姻要比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优先引起读者的主义,因为他们的第一次在舞会上见面就立即被彼此吸引。
简和宾格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待人友善、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外形俊美,可以说是郎才女貌;他们彼此都把对方当做是自己一生的归属。
宾格利是一个英俊潇洒,性格温和的绅士,很受女性的欢迎。
他多金而又容易相处,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理想结婚对象。
尽管达西与宾格利的性格完全不同,他们之间确有非常牢固的友谊。
达西欣赏宾格利的平易近人,友善和温和。
简和賓格利的婚姻是最纯粹的婚姻,只是出于对彼此的爱慕。
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婚姻并不是一个谨慎的婚姻。
班纳特先生曾经开玩笑的说:“你们的性格很相近。
你们遇事都肯迁就,结果会弄得样样事都拿不定主张,你们那么好讲话,结果会弄得个个佣人都欺负你们;你们都那么慷慨,到头来一定会入不敷出”。
尽管这是一个笑话,但这确实是他们婚后生活的写照。
他们的婚姻虽然理想但缺乏实际考虑。
三、夏洛特与柯林斯的婚姻
夏洛特与柯林斯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的一对婚姻。
他们的婚姻是物质的,实用的,彼此只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
柯林斯先生是贝内特先生的侄子,因为贝内特先生只有五个女儿,按照英国财产限嗣制,贝内特先生的遗产全要给他继承。
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次都不忘谈起给了他牧师职位和牧师公馆的恩主——凯瑟琳夫人(当地的一个贵妇人)。
夏洛特的父亲威廉·卢卡斯先生曾经是一个商人,在成为镇长之后,他被授予了骑士爵位。
然而退休之后,他成为了一个并不富裕的骑士阶层。
夏洛特因此成为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女子,对于工人阶层来说,她过于富有、过于有教养、过于高贵,而且嫁给工人阶层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是一种社会降级;但对于一个真正富裕的人来说,她又不够富有、不够美丽,没有什么吸引力,她只能另择其他,而且她对这一切都了然于心。
尽管柯林斯先生很糟糕,但他很符合夏洛特的社会阶层。
四、结语
《傲慢与偏见》主要讲述了四对年轻人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格利,夏洛特与柯林斯,莉迪亚与韦克翰。
夏洛特与莉迪亚是两个极端,前者只是为了追求“最可靠的贮藏室”,后者则是不计后果,单纯追求性的欢愉。
因此她们的婚姻都是欠考虑的,鲁莽的。
简与宾格利的婚姻理想但不实际。
真正的幸福必须是理性的;理性必须综合考虑个人的需要、道德与社会价值。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则是教育读者谨慎婚姻的真正含义。
这部作品同时也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欺骗与自欺欺人。
这部作品中的人物都被外表欺骗。
他们欺骗自己与他人,假装不认识真实的自己。
现实总具有迷惑性,让人认不清,影响我们的判断。
参考文献:
[1]Austen Jane.Pride and Prejudice[M].New York:Tom Doherty Associates,LLC,1994.
[2]Christopher Gillie.A preface to Austen[J].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4):6.
[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李素芬.《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J].时代文学2011(5):12.
[5]李燕姝.简·奥斯汀的真实故事--评介英国作家迈尔的奥斯汀传记[J].外国文学,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