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的诊断思路PPT课件
1.发热的诊断思路

血小板67.6×109/L;
ESR:119mm/h,CRP:18.8mg/dl,
自身免疫抗体系列和感染性疾病(-), 胸腹部CT:(-), 骨髓象示:感染性骨髓象。
病例 3
疗程:
头孢他啶抗炎5天,仍反复发热
诊断: 发热查因: 菌血症?
尿中见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病例 4
诊断: 右肾结石并感染 脓毒症
疗程:
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治疗5天,高热未退,骨 髓象示:感染中毒性骨髓象,未见巨核细胞。血 小板减低至1.0×109/L
病例 4
治疗: 改用 特治星 4.5g iv drip q8h
转归: 一天后体温正常,
第二天,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
调定点学说
渗透压、葡萄糖浓度及血中激素(雌激素、孕酮和睾
酮)水平等非温度性因素也可影响下丘脑的温度 敏感神经元。
发热即由于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受致热原的作用而升 高,使调定点上移的结果。
发热的病理生理
生理性 排卵后、剧烈运动、应激等体温升高。
病理性
(1)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
体温调节功能正常)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4.持续或反复发热,病程长,疑诊风湿性疾病
而又无法确诊时,或检查过程中全身情况有 恶化趋势者,可进行经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5.对于高热患者,除必要的物理方法降温外,可
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此外,Naproxen(萘 普生)只降低恶性疾病的发热,而对感染性
疾病无效,可用作鉴别诊断。
病程持续3周以上,并且经过1周睿智而详尽
的检查后病因仍不清楚的疾病。
诊断思路遵循的原则
病因一元化原则
《发热的临床思维》课件

REPORTING
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通常伴随相应的感染症 状,如咳嗽、流涕、腹痛等。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反应、内分泌失调、应激反应等 ,通常不伴随感染症状。
不同病因发热的鉴别
01
02
03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伴咳嗽、流涕、喉咙 痛等症状,通常病程较短 。
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加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高 发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REPORTING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一名5岁男孩,高热、咳嗽、咽 痛2岁女孩,低热、皮疹、关 节疼痛,血沉加快,抗O阳性。
病例3
一名1岁男孩,高热、惊厥、呕 吐、腹泻,脑脊液检查异常。
病例分析思路
病例1分析思路
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根据临床表 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词:全面总结
详细描述:发热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 畏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诊断发热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同时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发热的疾病,如中 暑、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于长期发热的患
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PART 02
《发热的临床思维》 ppt课件
REPORTING
• 发热概述 • 发热的鉴别诊断 • 发热的治疗与预防 • 发热的病例分析 • 发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录
PART 01
发热概述
REPORTING
发热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明确阐述
发热待查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编辑版ppt
14
临床诊断步骤
(4)实验室检查
常 规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骨穿等
感染病
结缔组 织病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PCT,冷凝集试 验、嗜异凝集反应、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T-spot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C反应蛋白咽拭 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 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 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编辑版ppt8发热的热型与疾病
张热 歇热 状热 留热 鞍热
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
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鲁菌病
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革热
编辑版ppt
9
临床诊断步骤
(2)仔细追问病史
包括: 伴随症状
用药史 外科手术史 输血史 动物接触史 职业史 业余爱好史 旅游史
翁心华,张婴元主编辑.传版染p病pt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
但伤寒早期血沉一般不加快,有助于和败血症鉴别
•骨髓穿刺
•对于感染性疾病价值大(涂片发现疟原虫、真菌孢子;培养阳 性率高于血培养)
•碱性磷酸酶积分有助于鉴别感染与血液性肿瘤
•应多部位、多次复查
编辑版ppt
16
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
① 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于畏寒、寒 战期多次采血;
②采血量应在8 ml以上,兼顾厌氧菌及 L-型细 菌;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编辑版ppt
1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定义 发热待查的诊断步骤 发热待查的病因分析
发热待查诊断PPT课件

发热的病因
• (二)、病因的分布和构成:
10% 20%
30%
感染性疾病
40%
结缔组织-血管性
疾病
肿瘤性疾病
原因不明
发热的病因
• 1、感染性疾病: • (1)成人FUO前4位感染性病因依次为:结核、伤寒、局
灶性脓肿、败血症,占64.7%。 • (2)老年人FUO感染性病因依次为:局灶性脓肿、结核、
• (3)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 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发生于营养不良者或脑发育不全 者。特点是:低热仅发生在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每年 如此反复出现,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 (三)、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 • 1、 感染性发热特点: • 起病较急,伴有寒战或无寒战; • 常有感染中毒症状; • 常有感染的定位症状和体征; • 常伴有外周血像异常改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低; • 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
发热相关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关系
• (2)、热型: • ①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 • ②弛张热:伤寒缓解期、出血热、败血症、脓毒
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风湿热 • ③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 • ④波状热:布鲁菌病 • ⑤消耗热:败血症 • ⑥马鞍热:登革热 • ⑦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 • ⑧不规则热: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
症、结核病、兔热病、弓形虫病、HIV感染, 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 • 局部淋巴结肿大:局灶性感染、恶性淋巴 瘤、恶性肿瘤转移等
体格检查的几个要点和要求
• ①养成全面、系统、反复地“从头到脚”细致地检查的 习惯。
• ②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不放过任何部位; • ③疑是感染性疾病时应注意检查具有和外界相通的部位。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课件

如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 来说,预防措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进行预后评估。
通过定期的医学检查和观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 后续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沉、 C反应蛋白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 感染情况、免疫状态等。辅助检查包括X 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患 者体内可能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诊断性治疗与观察
总结词
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病因后,医生可能会采取诊断性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发热待查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时间、体温变化、 伴随症状等,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皮肤、淋巴结等状况,以寻找可能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总结词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是诊断发热待 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血液、尿液、 影像学等方面的检查,可以进一步明 确病因。
Hale Waihona Puke 细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扁桃体 炎等,通常有明显的细菌 感染症状,如高热、白细 胞升高、咳黄痰等。
寄生虫感染
如疟疾、阿米巴病等,通 常有明显的寄生虫感染症 状,如寒战、高热、腹痛 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通常有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症状,如关节痛、 皮疹、口腔溃疡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针对非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可给予适 当的对症治疗,如抗过敏药、止痛药 等。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PPT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需要使用免疫抑制 剂治疗。
肿瘤
恶性肿瘤可引起发热,需 要针对肿瘤进行治疗。
病因不明发热
诊断困难
由于病因不明,诊断较为困难, 需要仔细排查各种可能的病因。
持续高热
通常持续高热,需要采取降温措 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治疗困难
由于病因不明,治疗较为困难,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
病例三:病因不明发热
总结词
病因不明发热是指经过全面检查后仍无 法确定发热原因的病例。
VS
详细描述
病因不明发热的病例较为复杂,可能涉及 多种疾病。诊断时需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 特殊检查,如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 PET-CT等,以寻找病因。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发热待查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逐步缩小病因范围。
确定病原体类型。
病例二:非感染性发热
总结词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无畏寒、寒战 等症状。
详细描述
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等。诊断 时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药物检测等,以确定病因。
第三步
根据调整后的治疗方案和检查 结果,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
并确诊病因。
第四步
根据确诊的病因,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感染性发热
总结词
感染性发热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畏寒、寒战等 症状。
常见疾病的诊断思路医学PPT

精品课件
35
咯血
支气管扩张症 特点: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 血,肺CT检查助诊,高分辨CT(HRCT)敏 感性更高。
肺结核 肺癌
精品课件
36
胸痛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肌梗死 急性心包炎 主动脉夹层瘤 心脏神经官能症
精品课件
37
胸痛—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
特点:一、诱因:劳力、情绪激动、饱餐、
寒冷。
二、部位:胸骨上段或中段或心前
区,常向左臂内侧左肩放射。
三、性质:压迫感、压榨样、紧缩
性,偶伴恐惧、濒死感。
四、持续时间:3---5min,不少于1min,
不超过15min。
五、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精品课件
38
胸痛—冠心病—心绞痛
5天。 华法林:肝素应用1---3天加用华法林,最初剂量
为3—5mg,与肝素重叠应用4—5天,2天测INR, 达到2.5(2.0—3.0)时停用肝素,单独口服华法 林治疗,一般疗程3---6个月。 注:华法林所致出血可以用维生素K拮抗。 3、其他治疗:手术,介入等。
精品课件
30
急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 难—急性左心衰(AHF)
治疗:
发作期:停止活动,镇静,吸氧,应用硝
酸甘油。
缓解期:硝+A+B+C方案
硝---硝酸酯类制剂: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
荷,扩冠。
1.硝酸异山梨醇酯片5—20mg Tid 口服
2. 5—单硝异山梨醇酯20—40mg Tid 口服
A---阿斯匹林:拜阿斯匹灵100mg 晚餐后 口服
B---B—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收缩
2024版年度急诊医学发热ppt课件

01发热概述Chapter发热定义与分类发热定义发热分类发热原因及机制01020304代谢率增高消化功能减弱免疫功能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发热对机体影响02急诊医学中发热重要性Chapter急诊患者特点与需求发热在急诊医学中地位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助于确定发热的病因,为治疗提供方向。
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对于一些严重疾病,如脓毒症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及时准确诊断与治疗意义03常见导致发热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Chapter01020304如感冒、喉炎、支气管炎等,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如肠胃炎、肝炎等,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消化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也有发热等相应临床表现。
其他感染感染性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非感染性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01020304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热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发热特点儿童发热老年人发热04急诊医学中发热诊断方法与技巧Chapter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注意皮肤、黏膜、淋巴结、肝脾等有无异常,以及心肺听诊等。
重复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与应用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价值对于肺部感染、骨骼病变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对于颅内病变、腹部病变等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诊断准确性。
对于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病变等具有独特的诊断优势。
对于腹部实质性脏器、血管等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05急诊医学中发热治疗原则与方法Chapter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原因不明发热030201针对不同原因所致发热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退热药选择使用方法及剂量注意事项物理降温措施实施时机和注意事项实施时机在患者体温过高或药物降温效果不佳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占 20~30%
(3) 恶性肿瘤占
10~20%
(4) 原因未明的发热占 5 ~10%
-
7
发热的常见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 ,24小时内体 温波动不超过1 ℃ :见于大叶性肺炎、 伤寒等;
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超过2 ℃,见于 结核、贩血症亚急性心内膜炎;
发热的诊治思路
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蓝光明
-
1
内容
发热的病理生理 发热的热型 发热伴随症状体征的提示 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 发热诊断思路遵循原则 发热经验性治疗原则 病例分析 体会
-
2
发热的病理生理
调定点学说
环境温度高于调定点水平-温觉感受器兴奋- 体温调 节中枢-散热增加
环境温度低于调定点水平-冷觉感受器兴奋- 体温调 节中枢-产热增加
(2)过热:非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未移 动,体温调节障碍)
-
5
发热的病理生理
分 类:
低热: 37.3 ~ 38 ℃
中度发热: 38.1 ~ 39 ℃
高热:
39.1 ~ 41 ℃
超高热:
> 41 ℃
-
6
发热原因分类
生理性: 排卵后、剧烈运动、应激等体温升高。
病理性
(1)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占 50% 以上
-
16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6. 不明原因发热的老年患者:在采集微生物学 样本后,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
(1)器官功能差,长期发热易致多脏器损害。 (2)发热反应差,单纯发热,可不出现相应的
伴随症状和体症,倾向隐性感染。 (3)常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在
经验性治疗中,不应忽视基础疾病(如糖 尿病)的治疗。 (4)不排除经验性抗结核、抗真菌治疗的可能。
-
17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7. 临床拟诊结核病的患者,早期抗生素无效, 可选择经验性抗痨治疗。
★ 除非患者病情不断恶化或原基础疾病 加重,否则不支持无目的经验性治疗!
-
18
发热的处理
临床中,体温超过39℃时,应采取干预措施。
临床退热治疗: 一、用药物调节体温调定点; 二、用物理方法促进散热。 三、此外,停用可疑及不必要的药物。
不规则发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见于 流感、风湿热。
-
9
发热伴随症状或体症的提示
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或输 血反应;
关节肿痛:见于败血症、结缔组织疾病、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药疹; 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单纯疱疹: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脑、流感;
-
10
38×109 /L,尿蛋白3.0g/L; 肝肾功能进行性损害:AST 350u/L,Cr 453umol/L, C反应蛋白升高; 自身免疫抗体系列和感染性疾病检查(-); 胸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病例 1
诊断:
发热查因: (1)、流行性感冒? (2)、流行性出血热?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
19
退热药作用机制
抑制致热原因子生成(如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肿 瘤坏死因子α、IL-6等的合成)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促进制冷原生成(NSAID也可能通过增强精氨
酸加压素的释放发挥散热作用
-
20
病例 1
周某,男,40岁,从事饮食业。
持续高热 5 天,发热时头痛,无咳嗽。 白细胞4.88×109/L,中性粒细胞59.0%,血小板
-
14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具高危易感患者(免疫抑制、免疫缺陷、中性 粒细胞缺乏等),在采集有关微生物学检查 样本后,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治疗3-7 天后仍然无效者,或起初有效随后又发热, 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治 疗。也应考虑结核杆菌和病毒感染的可能。
2. 超声检查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选择经验性 抗生素治疗;
发热伴随症状或体症的提示
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 病、淋巴瘤、转移癌;
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 结缔病;
出血:重症感染、某些急性传染病:流行性 出血热、病毒性肝炎、败血症;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流行性型脑炎、斑疹 伤寒;
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巴比妥中毒等。
-
11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
不明原因发热(FUO):
反复发热超过38.3℃(口温或肛温), 病程持续3周以上,并且经过1周睿智而详尽 的检查后病因仍不清楚的疾病。
-
12
诊断思路遵循的原则
病因一元化原则 常见病原则 个体化原则 问题导向性原则 遵循事实的原则
-
13
发热的诊断程序
详细的病史采集 细致的体格检查 发热特点与热型的分析 发热与药物的关系 基本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补充检查(基本检查线索的进一步求证) 病情观察,对症与诊断性治疗
-
3
发热的病理生理
调定点学说
渗透压、葡萄糖浓度及血中激素(雌激素、孕 酮和睾酮)水平等非温度性因素也可影响下丘 脑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发热即由于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受致热原的作用 而升高,使调定点上移的结果。
-
4
发热的病理生理
生理性 排卵后、剧烈运动、应激等体温升高。
病理性
(1)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 体温调节功能正常)
-
22
病例 1
最后诊断认为: 病毒感染引起一过性肝肾功能损害可能性大。
治疗: 抗病毒和激素(甲强龙40mg iV Q12h)
转归: 3天后热退,一周后血小板和肌酐恢复正常,
AST稍高,出院。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2次高热峰 波:见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往往伴 寒战,数小时后下降至正常,如此反复:
见间日疟 .
-
8
发热的常见热型
波状热:体温数天内逐渐升高后,又逐渐下 降至常温或微热,不久又复发,见于恶性 肿瘤;
双相热:第1次热程持续数天后缓解1~数 天,又发生第2次热程,见于登革热、麻 疹等病毒感染;
-
15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4.持续或反复发热,病程长,疑诊风湿性疾病
而又无法确诊时,或检查过程中全身情况有 恶化趋势者,可进行经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5.对于高热患者,除必要的物理方法降温外,可 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此外,Naproxen(萘 普生)只降低恶性疾病的发热,而对感染性 疾病无效,可用作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