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心脏血管并发症

合集下载

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和治疗原则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肾脏功能损害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会引发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认识这些常见并发症,并了解相应的治疗原则,对于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而言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

一、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实际上,高血压也是导致慢性肾脏损害进展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当肾功能逐渐下降时,体内水钠潴留增加,容量负荷过多,导致机体钠排泌减少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

这些变化会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因此,在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个体中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常规的治疗原则包括限制饮食中钠的摄入、促进体重减轻和增加有氧运动。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包括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二、贫血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普遍并发症之一。

它主要与肾性贫血有关,即肾脏无法产生足够的红细胞生成素(EPO)。

EPO是一种由健康的肾脏释放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

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EPO分泌量减少,在机体内造成贫血情况。

治疗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需要依赖外源性EPO和铁剂。

以往,EPO通常通过注射给予患者来提高红细胞生成能力,并纠正贫血状态。

铁剂的给予也是为了保证机体具备足够的铁源,以支持红细胞正常生成。

三、骨代谢紊乱慢性肾脏病会引起骨代谢紊乱,并导致骨质疏松症和石灰化等严重并发症。

这主要与下降的钙平衡、改变的PTH代谢和低活性形态的D维生素有关。

由于肾脏功能损害,钙和磷的浓度升高,从而导致低活性钙摄入和PTH抑制。

治疗骨代谢紊乱应侧重于增加骨密度和减少尿液中钙、磷含量,同时控制PTH 水平。

这可以通过限制日常食物中富含磷的摄入、适当补充高活性D维生素或其他二级代谢物来实现。

四、电解质紊乱慢性肾脏病可引发多种电解质异常,如高血钾、低血钠和低血镁等。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研究进展

[ABSTRACT] Themorbidityandmortalityofchronickidneydiseases(CKD)havebeencontinuallyontherise
globally.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arethemostimportantcomplicationofCKD andtheleadingcauseofdeathin
性炎症状态。炎症和氧化应激使机体自由基产生过 多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胶 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黏附、聚集并释放多种 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肾动脉血
CKD患者的 CVD患病率为 108%,并呈逐年上升趋 栓时肾血流量减少,GFR降低,导致机体容量负荷加 势[4];近期一项队列研究表明中国 CKD患者的 CVD 重及肾功能不全。高容量状态增加心输出压力、减
传统 危 险 因 素 包 括 高 龄、高 血 压、高 血 脂、糖 尿
降低 10mL/(min·1.73m2),CVD的危险增加 5%; 病等,通过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损害使机体处于慢
血 清 肌 酐 每 增 加 01 mg/dL,CVD 的 危 险 增 加 4%[1],且 CVD是影响 CKD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也是 导致 CKD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2],约占 CKD患者总 死亡率的 44% ~51%[3]。已有横断面研究显示中国
心脏和肾脏是人体循环代谢的重要器官,共同 Ronco等[8]首次提出 5型心肾综合征模型,强调了肾
调节及维持血压、血管张力、细胞外液容积、外周组 脏和心脏疾病之间复杂和潜在的双向相互作用。本
织灌 注 及 氧 合 平 衡。 慢 性 肾 脏 病 (chronickidney 文就 CKD与 CVD的共同危险因素及 CKD相关 CVD

肾病内科疾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肾病内科疾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肾病内科疾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肾病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肾病内科疾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成为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肾病内科疾病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并简要介绍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的方法。

一、肾病内科疾病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具有排除废物、调节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等重要功能。

然而,当肾脏受到损害导致其功能下降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例如慢性肾脏病、肾炎等。

这些肾病内科疾病不仅会对肾脏本身造成损害,还会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系统。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肾病内科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研究表明,肾脏疾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肾脏疾病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增加,血管壁的损伤和血小板聚集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肾脏疾病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出现或加重,进一步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预防预防肾病内科疾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基础。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都有助于降低肾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减少盐的摄入对于降低血压和肾脏负担也非常重要。

其次,定期体检和筛查肾脏疾病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病内科疾病,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控制血糖、血脂等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指标也非常重要。

三、治疗治疗肾病内科疾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首先,降低血压是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用药,帮助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控制血糖和血脂也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对于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降糖和降脂治疗,保持血糖和血脂的正常水平,从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例如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帮助患者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侯凡凡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

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约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

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CKD患者CVD的发生率高,肾衰竭患者CVD的发病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8倍;二是CKD并发的CVD死亡率高,25~34岁CKD患者CVD的死亡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0倍,既使在60岁以上人群,CKD患者CVD的死亡率仍较一般人群高5倍。

因此CKD患者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度危险人群”。

一、CKD病人CVD的发生率国外报告,透析病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病率约为40%,左心室肥厚(LVH)的患病率约为75%,约40%的透析病人有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据。

我们对2002年~2003年全国五个地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239例CKD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CVD是LVH,约64 %的第5期CKD患者存在LVH,39.4%的患者在透析前已发生慢性心力衰竭。

相反,我国透析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20%)则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报告(40%)。

轻度CRI患者即便无传统CVD危险因素,其CVD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亦明显增加。

据一项样本超过6,000例,随访长达16年的社区调查显示,轻~中度CRI是影响CVD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GFR)<70ml/min者与≥90ml/min人群相比,CVD 死亡(OR=1.68)和总死亡(OR=1.51)危险性均明显增加。

另一项包括15,350例年龄在45~64岁人群的社区调查结果也证实,GFR每降低10ml/min/1.73m2,CVD的危险增加5%;血清肌酐值每增加0.1mg/dl,CVD的危险增加4%。

轻度CRI同样是CVD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HOT研究对18,790例高血压患者为期4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基线血清肌酐值>133umol/L患者的心血管和总死亡率是血清肌酐值正常(<133umol/L)者的3倍。

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一、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进展缓慢但隐匿性强的疾病,其在不同阶段会对多个器官系统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影响。

其中,心血管系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受损的系统之一。

1. 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可以导致体内水盐平衡紊乱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使得大量钠离子潴留体内,引起体液容量增加。

这导致全身循环血量增加,从而引起高血压。

此外,高血压还会加速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 冠心病:慢性肾脏疾病与冠心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肾小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会导致冠脉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尿毒症时由于代谢产物积累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容易激发心肌缺血。

3. 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毒症时,体内代谢产物如尿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的过程会引发心脏异常重塑和心肌细胞损伤。

这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舒张期功能不全,进一步引起心力衰竭。

二、贫血贫血是慢性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在尿毒症晚期常出现红细胞生成障碍和红细胞寿命缩短两种主要方式导致贫血。

1. 红细胞生成障碍: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无法分泌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从而减少了骨髓中红细胞生产的能力。

这会导致贫血的形成。

2. 红细胞寿命缩短:尿毒症状态下也可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代谢产物如尿素和肌酐积累在体内,对红细胞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作用,使得红细胞寿命缩短。

三、骨代谢异常和肾性骨病慢性肾脏疾病也会导致大量的骨代谢异常和肾性骨病。

1. 高磷血症:由于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无法排除体内过多的磷酸盐。

这会引起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并促进甲状旁腺激素释放。

最终导致血液中钙、磷平衡失调,出现高磷血症。

2. 低钙血症:由于上述高磷血症以及EPO分泌减少等因素,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明显减弱。

因此,在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容易发生低钙血症。

3. 骨质增生与溶解不平衡:尿毒症状态下甲基丙二酸(MIA)的积累会导致溶解作用增加,从而降低骨质密度。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疑难病例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疑难病例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疑难病例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

本篇文档将讨论一些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疑难病例,以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病例一:贫血与肾性骨病并发症
患者为一名65岁的女性,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有多年。

近期出现严重贫血和骨质疏松的症状,经常性骨折。

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平衡贫血和肾性骨病的治疗是一个挑战。

病例二:心血管并发症管理
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

持续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变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加重。

如何控制血压和管理心脏病变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病例三:代谢性酸中毒与血液透析
患者为一名40岁的男性,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

代谢性酸中毒是他的一个突出并发症。

在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如何控制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疑难病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通过与专业医生的紧密合作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管理并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肾病患者重点关注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

需要肾病患者重点关注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

需要肾病患者重点关注的慢性肾脏病并发症一、心功能不全肾脏和心脏是一对‘难兄难弟’,如果肾脏出问题,也会损伤心脏,导致心功能不全,活动耐量下降,出现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

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脏病发生率比普通人高15倍,当肾病发展到肾衰竭阶段,约有58%的患者会因冠心病或心衰影响生命。

肾病损伤心脏主要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水钠潴留、贫血、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建议肾病患者多关注自己各项指标的变化,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心血管健康。

二、肾性贫血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多项研究显示,贫血不仅影响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促进肾脏疾病的进展,增加终末期肾脏疾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贫血逐渐加重。

有研究显示,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发生率约为50%,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达80%以上。

建议肾病患者要经常关注自己化验指标的血红蛋白,观察是否贫血。

也可以通过补充造血原料,例如鸭血、猪血、维生素C、铁剂、促红素等。

三、肾性高血压正常人体的血压调节非常依赖肾脏,而肾脏动脉病变和/或肾脏实质性病变均可能引起人体血压升高合称为肾性高血压。

而血压进行性升高会加剧肾友们的肾功能恶化,进而恶性循环,使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上升。

在慢性肾脏病的成年人患者中高血压发病率高达84%。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

建议肾病患者日常规律检查血压的变化,可以选择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在册,复查时与医生沟通来调整服用药物的情况。

四、营养代谢不良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普遍存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尤为突出,发病率达到23%~76%。

肾病内科慢性肾病的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肾病内科慢性肾病的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肾病内科慢性肾病的心血管并发症预防肾病是一种具有严重健康后果的疾病,患者常常面临心血管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以对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这些心血管并发症对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预防慢性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方法。

一、管理高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并与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治疗方案。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如限制盐的摄入量、减少饮酒、戒烟等。

二、控制血糖水平慢性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高血糖,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不仅对肾脏造成损伤,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三、改变饮食习惯饮食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应采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方案。

此外,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等也是有益的。

营养师或专业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四、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会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

因此,控制体重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合理的饮食结合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

同时,患者还需避免采取快速减肥的方法,因为这可能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损害。

五、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不仅对心血管健康有害,还可能加重慢性肾病的病情。

因此,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

如果戒烟和限酒对患者来说很困难,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咨询医生或加入支持戒烟的群体。

六、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症慢性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其他合并症,如高血脂、贫血等。

这些合并症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及时治疗和控制这些合并症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预防慢性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改变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以及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脏病的心脏血管并发症
根据研究,心脏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友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不管在任何年龄层,透析肾友的心脏血管疾病年死亡率都比一般族群还要高,有许多危险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血管系统,除了常见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之外,另外有一些和尿毒症相关的非传统危险因子:体液过多、贫血、低白蛋白血症、慢性发炎、氧化压力、钙磷异常等也都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

⏹动脉疾病
动脉管壁增厚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中膜有增厚的现象。

藉由超音波测量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简称CIMT),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族群例如年长者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现CIMT有增加的情形;过去也有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其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比一般人较为增厚,最近更有研究指出在较不严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已经可以发现CIMT增加,而CIMT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子。

动脉硬化(arterial stiffening)
动脉硬化本身是管壁增厚及血管钙化的结果,血管硬化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动脉疾病的早期特征,而成人透析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若颈动脉及主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高,则死亡风险越高。

动脉钙化
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能会有动脉内膜或中膜的钙化,而两者都和钙磷平衡的异常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指出,末期肾脏病患者比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患者有更严重的动脉钙化,而且动脉钙化在慢性肾脏病可能发生地更早,甚至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可被发现。

⏹心脏疾病
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在透析患者相当常见,大部分是因为心室壁承受过负荷的压力或是体液过多所造成,最后通常会导致心肌病变,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左心室肥大对于透析患者来说是一个心血管疾病预后不佳及死亡率高的危险因子。

左心室功能改变
心脏超音波的研究中发现透析患者大约20%有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什么临床异状,但慢慢地会发展出充血性心脏衰竭的症状,严重的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收缩压降低,这也许可以解释一部分患者在透析时收缩压下降甚至死亡的原因。

而有一部分的患者其症状是来自于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对透析患者来说,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比收缩异常还要常见(大约占50%),因为舒张功能不佳,患者即使面临轻微的体液容积增加,亦会使左心室压力大大的上升,造成肺水肿而呼吸困难;相反地,轻微的体液减少也可能会使左心室压力骤降,而造成低血压。

就预后来说,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甚至比收缩异常更不佳。

心脏瓣膜疾病
透析患者罹患二尖瓣、主动脉瓣钙化大约是平常人的四倍,和钙磷平衡异常有关。

二尖瓣钙化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传导系统异常、血栓现象、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闭锁不全而造成左心容积超载;主动脉瓣钙化会加速其硬化,而导致主动脉瓣狭窄,进而使左心压力负荷太大。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常因血液透析导管发生感染导致的菌血症而来,大多数的感染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最常被影响的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若有瓣膜钙化或其他瓣膜疾病存在时,其危险性会增加。

冠状动脉心脏病
在末期肾脏病的患者中,冠状动脉心脏病及急性心肌梗塞很常见,动脉粥状硬化(atherosclerosis)和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均是其致病机转,可能是尿毒症本身及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所造成的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管病变。

心律不整
许多心脏疾病都可能会并发心律不整:左心室肥大、瓣膜疾病、冠状动脉心脏病,另外血液透析中体内电解质浓度剧烈变化时,也可能会影响心脏的传导,导致心律不整。

使用透析液钾浓度<2.0mM可能会使心律不整和心跳停止的危险性增加,故此类透析液应小心使用。

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罹患心脏疾病、中风、周边动脉疾病的机会较高,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已经提高,高血压似乎是慢性肾脏病早期最重要的危险因子,随着肾脏病的进展,其他代谢异常就显得重要了,例如钙磷平衡、次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故了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并加以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而减少心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