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的中英谈判

合集下载

谈判中不同国家的时间和空间案例

谈判中不同国家的时间和空间案例

谈判中不同国家的时间和空间案例1997年7月1日零点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奏响,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标志着香港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已经回归祖国20年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香港回归前中国各方人员就香港问题与英方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谈判和交涉。

正是因为这些谈判和交涉,才使得香港能够顺利平稳回归,才使得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重新闪耀在祖国的桂冠之上。

一、英方初次试探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采取的政策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并不想一举武力收回香港。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政策的效用,新中国故意长期不对香港的前途问题进行表态,也不要求英国承认新中国对香港的主权,使得英方一时间也摸不准中国的意图。

此后,香港成为新中国连接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

中英关系于1972年实现正常化。

1974年5月25日,毛泽东会见了英国前首相希思以及随行人员。

在会谈过程中,毛泽东谈到了香港问题。

毛泽东说:“你们剩下一个香港问题。

我们现在也不谈。

香港是割让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24年。

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

是年轻一代人的事情了。

”毛泽东的谈话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很随便,其实则蕴含深意。

毛泽东提出了香港问题中的两个不同情况:割让和租借,这是中英之间三个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而中国政府又不承认这三个条约,这就为将来中英之间的谈判奠定了基本的调子和基础。

而且,毛泽东也没有具体谈到24年后该怎么办,话很灵活,英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

图注:1979年3月29日,邓小平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明确提出1997年收回香港英方不太愿意主动谈及香港。

在英国人看来,虽然他们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但是这些条约毕竟是通过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抢来的东西,怎么好意思拿到原来的主人面前呢?但是,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强行租借新界地区的期限是99年,将于1997年6月30日到期。

香港回归谈判简介!

香港回归谈判简介!

中国要解决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双 英国首相首先阐述英国立场, 中国政府在作出要收回香港的决策时,已估计到了 中国总理随后发言,拒绝了英国首相的主张, 撒切尔在首相府会议后终于露出了妥协之态,致函中 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提议如果中国同意 方要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二是1997年中国恢 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在15 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199 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新界"租约届满之际收 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仍然 国总理说,英国不反对中国以其对香港主权的立场进 ,1997年后由英国继续管制香港,她愿意" 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采取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管理 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将被迫 回整个香港地区,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中国 行谈判。中国总理复函表示,中国政府同意尽快举行 有效",只可通过协商加以修订,不可单方 7年中国要收回香港,这是谈 考虑向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 香港;三是从现在起到1997年15年中的安排,也就 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如果说宣布要收 将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面予以废除。她说,假如现在实行或宣布 正式谈判。 是双方如何合作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这 个主权问题。" 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中国政府要 判的前提。 ,由香港当地中国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 对香港治权做出重大改变,则港人信心大 三者构成香港主权回归的完整意义。 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和生活方式不变等,以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香港回归谈判分 析
中 国
英 国
中方立场 我们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 ,而是整个香港地区,包括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中英谈判的22轮幕后较量

中英谈判的22轮幕后较量

口述历史:中英谈判的22轮幕后较量2007年07月02日08:44凤凰网专稿【大中小】声明:凤凰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7月1日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回顾香港的回归之路,24年前的中英谈判是第一件大事。

在22个回合的较量当中,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在谈判桌上经过了怎样的激烈交锋?谈判背后,中英两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又如何的斗智斗勇?今天我们请来了两位嘉宾,一位是担任过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周南先生,当时他担任了中方代表团的第二任团长;还有一位是中方代表团的团员邵天任先生,当时他是外交部的法律顾问,后来他又被香港的媒体称作为基本法的四大护法之一。

他们将向我们讲述的就是24年前中英谈判的幕后故事。

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 (图片来源:CNSPHOTO)周南:到了1979年,英国方面也有点坐不住了,因为到了1997年,新界的租约就期满了,那到时候怎么办呢?英国人想来摸摸底。

解说词:1979年3月,英国驻香港总督麦理浩以港督身份首次访问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面,正式试探中国政府在香港前途上的态度。

周南:麦理浩是绕着弯子提这个问题。

会见小平时,他说现在香港的投资者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说在新界投资,跨越97行不行,如果不给他们这个权利,那么新界的发展就要停顿了。

其实他就是通过这个方式来试探中国的态度,如果中国同意英国可以批出新界跨越1997年的土地,那么就等于变相承认英国对新界在97之后还有统治权、管理权,所以英国人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来提问题。

当然小平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很敏锐地觉察到背后的意图。

他当时就讲,香港是中国的领土,这个问题是不能谈判的,至于到97之后怎么解决,香港的投资者可以放心,绝对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解说词:英国人之所以选择在1979年来到中国,原因是中共刚刚开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路线,而邓小平再度复出,其务实路线也为西方赏识。

因此在英国人看来,这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时机。

港督麦理浩投石问路的访问,也让中国政府意识到,香港问题已经提上了议程,于是开始逐步研究对香港前途的基本方针策略,最终确定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收回香港。

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的资料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1982 年9 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首次揭开了香港前途谈判之幕.
香港回归--谈判
双方在经过首次谈判后,发表简短声明,表示将会通过外交途径对香港前途的解决方法进行商谈.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英国放弃199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
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
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香港回归史

香港回归史

A、割让史:1842年: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7、6、30到期)B、回归史:中英两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

第二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了22轮谈判。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坚定立场与明智决策中国收回香港、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

中国收回香港,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则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内容包括: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从来不承认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于中国的关于割让香港岛、九龙和租借新界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2014

别了,“不列颠尼亚”2014

香港 维多利亚港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 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 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 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 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 场景。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 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源自 百名专家聚首扬州畅谈盐文化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香 港 会 展 中 心
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
板书: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 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 式 7时45分:英国举 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 接仪式上的易帜
住 港 三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军
0时40分:“不列颠 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 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 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 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 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 正文由的 那几个部 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2、主体 (2—10段) 3、结语 (最后1段)
别了,“不列颠尼亚”
香港回归谈判: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 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 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 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 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还 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 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 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 回。” 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 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 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 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一、香港回归香港回归,俗称九七回归,有时称为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常称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指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租借香港新界99年的期限届满之时),英国将治权交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历史事件。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同志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中英谈判。

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双方于1984年签订协议。

二、仪式过程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角色扮演的技巧谈判第一场(旁白)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一见面后就高兴地说。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小平):“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

欢迎您来呀!”(旁白)接着,宾主双方就坐。

几分钟后,记者被请离场,会谈闭门进行。

(撒切尔夫人):“我坚持认为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

”(邓小平):“贵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坦率地讲,我们的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停顿一下,义正言辞地看着撒切尔夫人继续说)“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撒切尔夫人):“如果这样,将会导致香港的崩溃。

”(邓小平):“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

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谈判第二场(旁白)中英双方代表分坐两边。

(英方代表慢条斯理地):“英国可以放弃对香港的主权,把主权还给你们,但前提是英国要继续统治香港。

”(中方代表甲义愤填膺地):“你们要继续统治香港,不就等于我们当家却做不了主了吗?”(中方代表乙):“这能体现出我们对香港行使主权吗?”(中方代表丙):“你们要是拿不出令双方满意的提议,我们中国就要单独公布自己的解决方案了!”谈判第三场(旁白)由于谈判僵持,香港前景不明朗,人心不稳,股市暴跌。

(英方代表幸灾乐祸地):“你们看,香港就是得由英国管理才行,否则,香港局势就会不稳,经济就会一落千丈。

”(中方代表甲):“你们不要忘了,钞票是由香港政府发行的,香港当局应该负主要责任!”(中方代表乙拍案而起):“你们损害了香港人民的利益,已经引起人民强烈不满,这还不够吗?”谈判最终胜利(旁白)经过一年多的风风雨雨和22轮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迎来收获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回归的中英谈判
历史上著名的中英第一阶段谈判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两国围绕香港前途的谈判正式开始了。

这时候,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这一仗不仅打出了英国的威风,使世界对英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在国内的威望和国际上的影响。

英国首相与中国总理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时,英国首相首先阐述英国立场,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仍然有效",只可通过协商加以修订,不可单方面予以废除。

她说,假如现在实行或宣布对香港治权做出重大改变,则港人信心大失,香港繁荣不保。

中国总理随后发言,拒绝了英国首相的主张,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新界"租约届满之际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中国将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中国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以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撒切尔夫人同邓小平会晤时,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提议如果中国同意,1997年后由英国继续管制香港,她愿意"考虑向议会提议以令中国满意的方式处理整个主权问题。

" 撒切尔夫人的这两张牌,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她早就知道,要想保住英国对香港的主权是不可能的,她之所以要坚持三个条约依然有效,不过是想以此压中国让步,同意英国继续统治香港,玩所谓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把戏。

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邓小平明确表明,中国要解决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双方要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二是1997年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采取的政策,也就是如何管理香港;三是从现在起到1997年15年中的安排,也就是双方如何合作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

这三者构成香港主权回归的完整意义。

接着,邓小平坦率地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1997年中国要收回香港,这是谈判的前提。

从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至今,已经整整14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33年,到1997年就是48年。

我们不是满清政府,不是李鸿章,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待。

他说,中国的目标是既要恢复行使主权,又要保持繁荣稳定,两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在保持繁荣方面,中国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制下才能实现。

邓小平随即阐述了中国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并指出中国政府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实行的、能为香港人民和在香港的其它投资者首先是英国所接受的政策。

撒切尔夫人不怀善意地问:"要是谈判不成功怎么办呢?" 邓小平告诉撒切尔夫人,中国政府在作出要收回香港的决策时,已估计到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他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将被迫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中国政府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的这场会谈,比预定的一个半小时多出了50分钟。

撒切尔夫人走出来时,脸色凝重。

忽然,她一脚踩空,跪倒在地上。

面对中方毫不动摇的立场和谈判停滞的情况,撒切尔夫人焦躁不安,她在
1983年1月28日首相府召开的谈判小组工作会议上,竟提出如下建议:如果谈判不能进展,在短时间内让香港独立或自治,像当年在新加坡做的;亦可考虑在联合国主持下就香港问题举行全民投票,由当地居民公决。

但是大家似乎对这些"爆炸性观点"都不感兴趣。

情况进一步变化,英方获悉,中国关于香港前途的建议案行将拟就,有可能提交预定于6月份召开的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届时可能出现令英方无法回避的严重事态。

同年3月9日,撒切尔在首相府会议后终于露出了妥协之态,致函中国总理说,英国不反对中国以其对香港主权的立场进行谈判。

4 月,中国总理复函表示,中国政府同意尽快举行正式谈判。

中英第一阶段谈判宣告结束。

评析:
中国和英国为什么会在香港问题上谈判成功呢?邓小平对此作了精辟论述。

他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邓小平同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谈判应抓住自身的有力条件。

从时间上可以看到,谈判时间是在1982年,为什么我们国家当时不一鼓作气统一香港、澳门,而选择了过了30多年后才开始与英方交涉呢?当年毛泽东就说过,香港问题可以先缓一缓,把工作重点放在最紧迫最急切的问题上,当时的大环境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都和中国关系紧张,又是进行封锁,经济上限制。

国家没有余力也不愿意在政权还不稳定的时候,伤筋动骨。

而谈判时间是1982年,这段时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也恢复了,中国回归联合国,联合国也通过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剔除。

这时候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综合国立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凑齐了同英国交涉的筹码。

尽管交涉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最终英方在中国强硬的态度下,不得不同意交还香港。

而优先选择回归香港,而不是澳门,这招便是杀鸡儆猴,见到强硬的撒切尔夫人都败下阵来,回收澳门几乎不费任何力气,非常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