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同期放化疗

恶性肿瘤的同期放化疗
恶性肿瘤的同期放化疗

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头颈部癌治疗相关问题的探讨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安永恒

一、引言

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或chemoradiotherapy,CRT)源于综合治疗的理念。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而放/化综合治疗是肿瘤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综合治疗形式。这里所阐述的同期放化疗与传统意义上的放/化序贯综合治疗有所不同。它是近年来随着支持治疗的改善、有效保护骨髓和控制放化疗不良反应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模式。该法在某些肿瘤如头颈部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不仅加强了局部控制,也提高了远期生存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肿瘤化疗出现以后基于非常朴素的观念—放疗和化疗的空间协同作用,即放射治疗是针对局部和区域病变,包括原发肿瘤、原发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变和区域淋巴结;而化疗作为全身治疗能够杀灭远处的转移病变。肿瘤内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很快就开展了肿瘤化疗和放射治疗的结合。这一观念历经40多年仍然没有过时,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材料证明其有效性。

肿瘤放化综合治疗的发展是临床探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在早期由于化疗药物种类少,对其临床性能缺乏经验,放射治疗技术受限和设备简陋,加之对放化疗严重副作用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临床放化综合治疗中经历许多的失败和失望。肿瘤放疗和肿瘤内科医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索针对不同肿瘤类型的临床治疗模式。新的化疗药物和新的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骨髓造血因子、新的有效止吐药等支持及对症措施的保证,肿瘤放/化综合治疗在逐渐的发展和进步。同期放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形式,是肿瘤临床工作者在综合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经过最近十余年的临床探索而形成的治疗模式。同期放化疗已成为一些临床常见肿瘤的标准治疗模式。

二、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的形成

同期放化疗的形成是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的结果,而不是实验室研究资料对临床的指导和临床应用。放化疗结合的生物学机制(biological mechanism)是复杂的,并尚不完全清楚。这也是医学科学的一大特征。然而,对放化疗相互作用的离体细胞研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以及动物实验将有助于阐明综合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对探讨临床最佳综合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价值。

化疗在其发展的早期,在肿瘤治疗中仅处于从属的位置,当时称之为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在放化疗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在放射治疗之后进行。放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两者的空间协同作用,其前提是放疗能够有效的控制局部和区域病变,化疗能够有效地控制亚临床转移病灶,从而达到提高生存率。由于两者都未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辅助化疗的结果令人失望。究其原因,一是放射治疗未能有效地控制局部病变,二是化疗药的种类少,在用药的剂量、方案和给药时间方面缺乏经验。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涌现,肿瘤化疗临床经验的积累,肿瘤化疗与放疗的顺序在不断调整,出现了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夹心化疗(alternating chemoradiotherapy)等不同综合治疗形式。总的被称为序惯性放化综合治疗(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该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综合治疗更具计划性。在对化疗药物敏感的肿瘤的治疗中确立了化疗的地位,在对化疗中度敏感的肿瘤,虽

然有一定比例的病例对化疗有效(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但在头颈部肿瘤,宫颈癌和食管癌均未能提高生存率。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化疗+放疗与单纯放疗比较并未能提高生存率,毒副作用增加。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用含顺铂的化疗方案,化疗加放疗与单纯放疗比较5年生存率提高2%,而在此前应用烷化剂的方案,化疗的应用使生存率降低。

在上述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探讨。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其目的有三,一是应用化疗药物的放射增敏作用增加对局部肿瘤的作用,化疗对远地亚临床转移病灶的杀灭作用;二是放化疗的同时应用,治疗强度提高;三是两种治疗形式在治疗的开始同时介入,对局部病变和远地亚临床转移灶均不存在治疗延迟。近十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同期放化疗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显示出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高,是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的热点。

三、放化疗相互作用的可能生物学机制

1.空间协同作用(spatial cooperation):空间协同作用最早由STEEL等于1979年提出,认为放射治疗和化疗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解剖部位和身体的不同的空间位置。放疗作用于局部和区域病变,化疗的作用是预防远地转移。然而,化疗在预防远地转移的同时对局部病变与放疗也应具有相互作用,放疗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有助于化疗药物的通透。

2.时相协同作用(temporal cooperation):当两种治疗手段同时给予或在一个短的时间间隔后给予时,对所治疗的病变将起到联合作用。主要见于同期放化疗。

3.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时相(selecting toxicty depending on cell,cycle phase):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所处的细胞周期时相有关,G2/M期最敏感,S期对放射抗拒。而一些化疗药物对S期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如两者同时应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互补作用。

4.缩小肿瘤体积增加肿瘤细胞再氧和(decrease in tumor mass and re-oxygenation):诱导化疗能够使肿瘤体积缩小,肿瘤内组织压降低,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细胞的乏氧状态,增加放射敏感性。

5.选择性作用于乏氧细胞(selecting toxicity for hypoxic cells):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存在有乏氧细胞,而乏氧细胞对放射线具有抗拒性,肿瘤中乏氧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对乏氧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如MMC及Pofiromcin,MMC对乏氧条件下对小鼠肿瘤细胞系(EMT6 KHT、CHO、V79)以及人Hela细胞、纤维母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在达到与有氧条件下同样细胞杀伤作用时,对乏氧细胞所需要的药物浓度仅是对有氧细胞的1—1/6。因此认为MMC对乏氧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应用MMC+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MC+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比较提高了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Haffty B G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3;27:241~250.Dobrowsky W et al (90-96)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8;42:803-806]。新的乏氧细胞细胞毒药物-tirapazamine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研究。

6.细胞动力学协同作用(cytokinetic cooperation):基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的不同,G2/M期细胞对放射敏感而化疗药物具有细胞周期阻断作用,选择性将细胞阻断在G2/M期,将能够提高对放疗的敏感性。如紫杉类药物能够将肿瘤细胞阻断于G2/M期,体外研究显示其放射增敏作用。放射治疗同时合并紫杉类药物(泰素、泰索帝) 化疗已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临床治疗。

7.对DNA损伤和修复的影响(action on DNA repair):DNA是放射线和化疗药物对细胞杀伤的靶部位,化疗药物对DNA损伤的形式为:形成DNA链间的铰链(bridge)、DNA复合

物(adducts)、DNA链的断裂和碱基损伤。放射线对DNA的损伤表现为DNA的单链断裂和双链段裂。射线对细胞的杀伤决定于DNA损伤的量和细胞对损伤的修复能力。放射损伤的修复形式表现为亚致死损伤修复和潜在致死损伤修复。一些化疗药物能够抑制细胞对放射损伤的修复。从而增强放射线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如顺铂、5FU等药物能够增加DNA的损伤,拓扑酶抑制剂对放射损伤的修复具有抑制作用。

8.增加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四、放化疗相互作用的形式

应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放射线和/或药物与细胞作用的剂量—效应研究观察细胞对放射线和药物的敏感性,用于分析放射线和化疗药物联合作用的机制和剂量,效应关系。放射线和化疗药物相互作用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

1.抑制,拮抗作用(inhibition,antagonism):抑制作用指当两者联合应用时,其联合作用低于单独使用时两者中的较大的作用。拮抗作用指当两者联合应用时,其联合作用低于单独使用时两者中的较小的作用。

2.加强作用(subadditive effect):当两者联合应用时,其联合作用低于单独使用时两者效应之和,但高于两者单独使用时的作用。

3.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当两者联合应用时,其联合作用为两者单独使用时其效应之和。

4.超相加作用(super-additive effect):也称为协同作用(synergistic or radiopotentiating)。当两者联合应用时,其联合作用大于两者单独使用时的作用之和。

五、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相关临床热点问题的探讨

晚期头颈部癌患者预后较差,3年及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30%。为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目前对联合治疗模式,如诱导化疗、辅助化疗以及放化同期治疗进行了研究。临床随机试验和meta分析揭示放化同期治疗可提高生存率。这种治疗被认为可能是晚期头颈部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有4篇meta分析研究了化疗加局部放疗在晚期头颈癌治疗中的疗效,这些研究没能揭示诱导或辅助化疗的疗效,但所获得的一致结果显示化疗与放疗同期(同时或交替)使用可明显提高生存期。

欧洲最著名的肿瘤中心法国巴黎Institut Gustave Roussy作了总例数为3600例的meta 分析,该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可提高8%的绝对5年生存率。这个例数最多的meta分析涵盖1965-1993年间所发表的临床试验资料,未包括新近发表的阳性试验结果,它所观察到的8%的生存率的提高足以评估同期放化疗对晚期头颈部癌的治疗所带来的效果。

从循证医学的观点来看,同期放化疗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依据。不幸的是,很多重要的问题是meta分析所不能解决的。比如:联合放化疗应采用何种方式?治疗靶是什么?哪一些患者可从该治疗中得益?等等。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可归纳如下:1.与放疗合用应采用单药还是联合用药?

2.同期放化疗与快速交替化疗合用放疗二者在治疗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3.放疗采用每日常规分割还是每日多次分割?

4.化、放疗合用,化疗作为靶区放疗增敏,还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

5.能否确定预见性因素,以便筛选哪些患者可纳入这种治疗?

尽管以上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解决,但我们仍可以参照某些结果,并在以后的临床试验中

加以检验,以拓展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问题之一应选用单药还是联合化疗合并放疗

为比较联合化疗和单药化疗在复发性头颈部癌患者姑息治疗中的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作了三个大的随机分组试验,这三组试验都取得了相同的结果,均显示联合化疗的有效率为单药化疗的两倍,所有这些单纯化疗的试验组中患者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法国巴黎Institut Gustave Roussy对单药化疗加放疗(17组试验,2634例患者)与联合化疗加放疗(9组试验,1093例患者),生存率分析提示联合化疗结果由于单药化疗(P<0.01,危险比为0.69~0.87),但联合化疗组的毒性反应比单药化疗组大。尽管如此,该试验所得出的生存率的提高仍然很令人鼓舞,其结果分析是根据治疗目的、致死性毒性反应而综合进行的。因此,仍应主张采用联合化疗合并放疗。

问题之二同期放化疗与交替化疗加放疗结果有何不同

临床上目前尚无数据回答这一问题。然而,通常我们会考虑交替化疗方案。问题是

在交替化疗和放疗的间歇期进行化疗是否可减少分割放疗期间产生的肿瘤细胞的再增殖。Moore等人揭示在实验条件下单用一次环磷酰胺与单给一次分割照射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相等,这个观察支持可通过交替化疗和放疗来达到治疗的连续性这一观点。更重要的是,所发表的临床数据显示交替化疗加放疗并不比单纯放疗产生更严重的毒性反应,即使联合治疗组中放疗剂量与单纯放疗组所给放疗剂量相近。此外,一些试验显示交替化疗加60Gy放疗,生存率明显优于70Gy单纯放疗。有证据表明在交替放化疗的照射间歇期进行化疗的主要机制是减少分割放疗期间产生肿瘤细胞再增殖。Haffty理性地将交替化疗定义为“精确同期治疗策略的微调”,可“使同期放疗时化疗的急性毒性反应降至最低并能避免化疗或放疗时间的过度延长”。已发表的临床试验似乎证实了上述观点的最后一条,但并无随机试验比较同期放化疗和交替放化疗之优劣。

问题之三放疗采用常规分割还是每日多次分割

一般而言,超分割放疗似乎比常规分割照射更能加强局部控制。类似地,化放疗的主要目的也是加强局部控制。其实,化放疗具备”三重治疗效应”,即化疗效应、放疗效应和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此相互作用可只作用于照射体积内,因此能改善局部控制率。这种治疗争论的焦点在于使用哪种类型的超分割放疗,有关这个问题给人印象最深的临床试验是RTOG 9003。该试验对不同方案的超分割放疗和常规每日分割放疗进行了比较,这个大宗病例(超过1000例)的临床试验最终分析显示放疗合并同期加量照射(Boost)在头颈部肿瘤增加局部控制率方面可被认为是新的标准放射治疗方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新近发表了一项比较交替化疗加常规分割放疗与放疗加Boost治疗的临床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治疗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别,分析原因,该试验病例数太少,但唯一令人感兴趣的是该试验在两组治疗中所产生的迟发毒性反应方面得出了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迟发毒性反应在放化交替治疗组中明显偏高。美中不足的是,该试验只提示交替化疗加常规放疗可能和放疗加Boost治疗疗效一致,并且或许化疗毒性比放疗加Boost治疗组低,但两组之间并无有效的随机比较结果。

问题之四化疗是作为放射治疗的增敏剂还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如前所述,化放疗具有三重治疗效应,其中包括由化疗及放疗所引起的生物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附加效应,这就需要化疗及放疗各自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放射增敏效应不同,该效应的含义是一种药物增加另一种药物或治疗的疗效。换言之,化放疗是一种由化疗效应与放疗效应相互作用而产生细胞毒效应的治疗,而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是增加放射治疗的疗效,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很难发现,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头颈部癌化疗meta 分析文献中也没有重视二者之间的差异,但分析了放疗加单药化疗及放疗加联合化疗的临床实验结果。在很多放疗加单药化疗的临床试验中化疗被认为是放射治疗的增敏剂,而放疗加

联合化疗则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化疗,这种累计分析的价值值得怀疑。避开纯粹学术问题,二者之间的作用差异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分析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设计一个通过化疗药物作为放射增敏的临床试验,所给化疗药物的剂量应低于出现细胞毒性反应的药物剂量,以避免或减轻药物相关性毒性反应。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试验目的是单纯的化放疗,我们就应该尽可能采用不用放疗时的化疗方案,也就是尽量采用联合化疗,这样一来可能导致严重的毒性反应,因而我们应谨慎选用化疗药物,并且采用与放疗不同毒性的化疗方案,以使联合治疗的毒性反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比如应优先选用对粘摸和基质影响不大的药物。

问题之五应如何选择接受放化同期治疗的入组患者

放化疗是一种侵袭性的治疗并产生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因此,确定哪些患者不用这种治疗方法以便产生不必要的毒性反应是很重要的。很多癌基因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敏感性有关,并有很多工作组正致力于明确对化疗及放疗都有效的癌基因结构方面的研究,另有几个工作组正在研究头颈部癌的基因结构与放化疗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这些工作组包括意大利的S.Croce医院,Ludwig癌症研究所,及伦敦St.Mery医学院,他们正共同评价p53基因突变及其相关癌基因。他们的早期研究提示p53突变可能与化疗及放疗的有效性较差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此外,p53突变和治疗失败之间的相关性也尚不明了。目前的分析提示可通过建立特异性p53突变作用及常见基内多型性作为SCC-HN肿瘤应答性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来澄清治疗失败的基本机制。Cuneo的研究者们正在通过取消p53同系物p73的功能探索p53突变可引起DNA损伤药物的临床抗药性及产生治疗作用这一假说。先期研究揭示通过p53突变要求精氨酸(R)而不是脯氨酸(P)在p53多型密码72上的表达来达到抑制p73。此外,结合在p73上的72Rp53突变能力与其对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效应的阻止能力紧密相连,与72Rp53突变的重要作用一致的是,初步结果已显示p53突变再SCC-HN首先表现在精氨酸(R)等位基因靶点上,而其杂合子的丢失则更多的包含在脯氨酸(P)等位基因位点上。因此,那些可能确定肿瘤基本基因特性的患者可能对放化疗效果较好,目前很多学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出令人鼓舞的结果。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晚期头颈部癌的同期放化疗是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目前,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已代表一种全新的标准治疗趋向,但还需进行更多的新的临床试验,以探索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并进一部评估新的治疗药物及新的治疗模式。

以下仅举例介绍晚期头颈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应用。

波士顿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的Tishler医生及其同事进行的研究是对预后差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先给予顺铂/5Fu或顺铂/5Fu/CF诱导化疗,再给予泰索帝加同步放疗。有21例患者给予了泰索帝每周治疗,剂量为20、25或30mg/m2,同时给予2Gy/天,总剂量为66~74Gy的放疗,所有患者均为III/IV期的头颈部鳞癌。16例的肿瘤为T3/T4,11例的淋巴结为N2/N3。粘膜炎,皮炎以及为期2周的治疗中断是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泰索帝的最大耐受剂量是25mg/m2/周。

疗效评价中,12例(57%)CR,6例(29%)PR、ORR为86%,中位随防35个月后,17例(18%)仍存活,其中14例(67%)为无瘤生存。急性毒性主要包括3度粘膜炎,后期毒性包括9例(43%)给予了经皮内窥镜下的胃造口术,4例(19%)给予了气管造瘘术以及1例(5%)出现食管狭窄,研究者的结论是泰索帝联合放疗对这些预后差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可治疗的急性毒性。正在等待长期毒性随访的结果。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于近5年来在头颈癌也作了与上述类似的相关工作,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与上述结果相近。但所不同的是,晚期头颈部癌除了给予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之外,对于淋巴结为N2/N3的患者还给予后续的全身巩固化疗。有关副作用及疗效方面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统计学处理,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有待于随访。

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的临床应用小结

1.适应证:局部无法切除或不能手术或无需手术的局部晚期病变。

2.效应:对放射野内可有放疗增敏作用,对野外可杀灭或控制微小转移灶或亚临床病灶。两者的结合具有协同作用。

3.效果: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也提高了远期生存率。近期有效率可达75%~100%临床CR率可达35%~80%,2年生存率35%~45%。可提高8%的绝对5年生存率。

4.可选择的药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且能与放疗同步进行的药物有DDP、5FU、MTX、HU 、MMC 、BLM和新药Taxol、Docetaxel、NVB、Gemcitabine等。

5.副作用:有增加副作用的危险。应预防或及时处理。若不能耐受,原化疗方案可适当微调。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晚期头颈部癌的同期放化疗是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另外在肺癌、直肠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也提高了疗效。目前,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已代表一种全新的标准治疗趋向,但还需进行更多的新的临床试验,以探索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并进一部评估新的治疗药物及新的治疗模式。

FOLFOX方案化疗简介

FOLFOX方案化疗简介 目前我科胃肠道肿瘤常用化疗方案为FOLFOX方案,有下面3种不同的给药方法: 1、mFOLFOX6方案给药时间安排: 奥沙利铂100 mg/m2 iv gtt(2h)d1 亚叶酸钙400 mg/m2 iv gtt (2h)d1 氟尿嘧啶400 mg/m2 iv d1 氟尿嘧啶2400~3000 mg/m2 iv gtt(连续46h)d1 患者术后3~4周门诊复查评估病情后可行第一次化疗,若无特殊明显不适,此后按此方案规律化疗。建议每2周重复1次,共化疗12次。 2、FOLFOX4方案 奥沙利铂 85 mg/m2 iv gtt d1、d2 亚叶酸钙 200 mg/m2 iv gtt d1、d2 氟尿嘧啶 400 mg/m2 iv d1、d2 氟尿嘧啶 600 mg/m2 iv gtt(连续22h) d1、d2 患者术后3~4周门诊复查评估病情后可行第一次化疗,若无特殊明显不适,此后按此方案规律化疗。建议每2周重复1次,共化疗12次。 3、FOLFOX方案给药时间安排: 奥沙利铂:100 mg/m2 iv gtt(2h)d1 四氢叶酸:200 mg/m2 iv gtt d1~d5 5-Fu :500mg/m2 iv gtt d1~d5 患者术后3~4周门诊复查评估病情后可行第一次化疗,若无特殊明显不适,此后按此方案规律化疗。建议每4周重复1次,共化疗6次。 4、住出院程序: 患者以上一次化疗开始日期为准,向后推移2或4周,即为初步估计的下次化疗开始日期。在此日期之前4天,门诊就诊复查血常规,将化验结果送返病房,预约住院。病房 医师会尽量为您按时安排入院化疗。 入院后当天,患者应空腹办理住院手续。入院后再次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若结果均正常,于住院当天下午可行化疗治疗。化疗第1天应严格遵守住院观察原则,不得请假回家。化疗第1天静脉治疗结束后,将给患者化疗药物持续44-46小时泵入。此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住院还是家中观察。待5-Fu药液完全泵完后,应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根据结果进一步处理。若选择FOLFOX方案,需要住院5天,第5天点滴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若结果均正常,于当天或第2天出院。 若患者入院当天血液检查结果明显异常,如白细胞明显下降或转氨酶升高,则需要行升白治疗或保肝治疗。待治疗后复查白细胞和肝功能,结果回报正常后,方开始本次化疗。 5、院外注意事项: 由于奥沙利铂报告的不良反应多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5-Fu不良反应多为消化道反应,故患者化疗间期在院外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肿瘤科常用化疗方案

肿瘤科常用化疗方案 1:肺癌 (1)非小细胞肺癌: 一:常用全身化疗方案: 1:CAP方案:CTX600mg/m 2d1+ADM50mg/2m d1,8+DDP25mg/2m d1-3 注:此方案为较早使用的化疗方案,有潜在的心脏毒性,有心脏疾患的患者慎用,使用时应注意ADM的累积剂量(小于450mg/m2),放疗后患者累积剂量应降低,不宜与放疗同时治疗。 2:EP方案:EP方案( 依托泊苷60-100 mg/m 2 d1-5+ 顺铂25 mg/m 2 d1-3) 注:心脏毒性较小,但应注意依托泊苷VP-16 的体位性低血压,血压下降的副作用。 3:MVP方案:MMC8mg/m 2d1+VDS3mg/2m d1,8+DDP25mg/2m d1-3 注:此三种药物联合,疗效较确切,但应注意血象下降,神经毒性,外周 静脉炎的发生。 4:NP方案(盖诺25 mg/m 2 d1 、8 DDP25 mg/m2 d1- 3 ) 注:该方案为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临床较为常见的化疗方案,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中性粒细胞下降,神经毒性,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昂丹司琼注射液8mg ivdrip qd 23456/w NP方案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利多卡因注射液5ml 地塞米松注射液5mg vdrip 2/w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顺铂粉针20mg vdrip qd 23456/w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酒石酸长春瑞宾注射液40mg vdrip qd 2/w 5:TP方案( 紫杉醇135-175 mg/m 2 d1+DDP 25 mg/m2 d1- 3 ) 注:该方案主要为二线化疗方案,用于以上经典方案治疗无效的患者,但也可用于一线治疗方案,近期效果较好,为40%左右,但应注意预防过敏反应,并需要预处理,血象下降和一定程度的神经毒性。 6:DP方案(多西他赛(泰素帝)60-75 mg/m 2d1+DDP25 mg/m2 d1-3)注:该方案被推荐为二线治疗方案,主要毒性为水钠潴留,外周神经毒性和中性粒细胞下降。 7:GP方案(泽菲(GEM)1000mg/m2 d1、8+15DDP 20mg/m2 d1-3)注:该方案的治疗耐受性较好,适用于老年患者和体质较差的患者,但应 注意血液学毒性,主要是血小板降低,但中性粒细胞降低程度较轻。 0.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 GP方案 顺铂粉针20mg vdrip qd 45671/w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普通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方案

普通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方案

普通外科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方案一、常见抗癌药物 (一)抗癌药物 1烷化剂:环磷酰胺(CTX) 2抗代谢类:甲氨喋呤(MTX) 氟尿嘧啶(5-FU) 优福定(UFT) 卡培她滨(Xeloda 希罗达) 吉西她滨(GEM 健择) 3抗生素类:阿霉素(ADM) 表阿霉素(EPI 表柔比星、法玛新)4植物药类:紫杉醇(PTX、TXL 泰素) 多西紫杉醇(DXL、TXT 泰索帝) 5激素及内分泌类:三苯氧胺(TAM、她莫昔芬) 来曲唑(氟隆) 6其它:草酸铂(L-OHP、乐沙定、艾恒) 亚叶酸钙(CF、甲酰四氢叶酸钙)(二)生物治疗药物 1香菇多糖 2左旋咪唑(LMS) 3赫赛汀(Herceptin何塞停) 4伊马替尼(Glivec格列卫)

(三)止吐药物 1多巴胺拮抗剂 胃复安 多潘立酮(吗叮啉) 2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 昂丹司琼(枢复宁、欧贝、恩丹西酮) 格拉司琼(康泉) 3抗组胺类:苯海拉明 4苯二氮卓类:安定 5其它不明类:地塞米松 (四)升血药 1一般升血药: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4、氨肽素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瑞白 3升血小板药物:白细胞介素-11(迈格尔) 二、抗癌药物的溶解稀释方法 烷化剂:环磷酰胺——用生理盐水20~30ml溶解,再加5%葡萄糖250ml稀释,作静脉滴注。或以生理盐水30ml溶解后直接静脉注射。 抗代谢类:甲氨喋呤——用生理盐水10ml溶解,再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稀释后作静脉滴注。或加生理盐水10~20ml作静脉注射。 氟尿嘧啶——直接加入5%葡萄糖液500~700ml(按1mg:1ml)

肿瘤科专科护理常规

肿瘤科 第一节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化疗一般护理常规 1.按科护理常规。 2.入院时测身高、体重,以后每周测体重一次,以便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化疗药的剂量。 3.了解患者的病情,全身状态、血象、肝。肾功能以及胃肠疾病。 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解释,讲解有关化疗等知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并取得合作。 5.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索且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 6.按医嘱准备药物,熟悉常用抗癌药物作用,给药方法和毒性反应,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现配现用,不得放置,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明确给药的速度、顺序及间隔时间。 7.化疗过程中,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 (1)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 (2)静脉冲入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 (3)对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应选用PICC或深静脉给药如锁骨静脉、颈静脉、股静脉等。 (4)若发生药物外渗,及时给予处理。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 8.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9.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胃肠道副反应。 10.遵医嘱每周至少查血象1次,发现血象下降的患者,因其身体抵抗力差,应加强基础护理,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以预防感染,如白细胞计数小于l.O×109/L,必须给予保护性隔离,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预防感染。 二、化疗操作防护常规 1.化疗药物应在配置中心配置,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无条件在配置中心配药时,要在具有通风装置的治疗室进行。 2.护士操作前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眼镜、双层手套(层为聚氯乙烯、外层为乳胶手套),操作中如有破损要立即更换;外穿一次性隔离衣;操作台面要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3岩0锯粉针安瓿时要先轻弹其瓶颈,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无菌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溢出。‘ 4.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要求抽吸药液后在瓶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 5.抽吸药液要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注意抽出的药液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抽好的药液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膜的无菌盘备用。 6.完成全部化疗药配置后,撤掉一次性防护垫,并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或操作台面,所用一次性物品放及空药瓶放在黄色垃圾袋统一焚烧处理。

常见肿瘤化疗与方案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一)--消化系统肿瘤 一、食道癌 1、局部或晚期食道癌 DF方案-----每28天重复顺铂20 mg /m2 ivd 第1-5 天氟尿嘧啶750mg/m2 civ 第1-5天局限性晚期食道癌或腺癌 DF+放疗方案顺铂25mg/m2 ivd 第2-4 天氟尿嘧啶1g/m2 iv 第1-4天放疗5000cGy和化疗同步 2、晚期食道鳞癌 DM方案---- 28 天重复 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甲氨喋呤200mg/m2 iv 第2,15天四氢叶酸钙15mg/m2 im第2,15天 DFT方案-----28 天重复 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 氟尿嘧啶750mg/m2 civ 第1-5天紫杉醇175mg/m2 iv 第1天 3、食道癌 EDF方案---- 21 天重复 表阿霉素50mg/m2 iv 第1天顺铂60mg/m2 ivd 第1天氟尿嘧啶200mg/m2 iv 连续21天(共8周期)双铂生物化疗-----28 天为一周期 顺铂25mg/m2 ivd 第2-4 天卡铂250mg/m2 iv 第1天氟尿嘧啶500mg/m2 iv 第1-4天干扰素30万sc第1-28天 UT方案-----每14天重复顺铂50mg/m2 ivd 第1天紫杉醇90mg/m2 iv 第1天术前新辅助治疗,放化疗同步方案DFV+放疗方案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17-21 天

氟尿嘧啶300/m2 civ 第1-21天 长春花碱1mg/m2 iv 第1-4天.17-20天放疗37.5或45Gy(总量)21天照射完毕 二.胃癌 FAM方案-----42 天重复 氟尿嘧啶600mg/m2 iv 第 1.8.29.36 天阿霉素30mg/m2 iv第1.29天丝裂霉素10mg/m2 iv第1天 晚期或转移性胃癌EDF方案------21 天重复*8周期 表阿霉素50mg/m2 iv 第1天顺铂60mg/m2 ivd 第1天氟尿嘧啶200mg/m2 civ qd*24w 区域局限性胃癌,转移性胃癌EFP方案-----21-28 天重复 足叶乙甙80mg/m2 iv 第1.3.5天 氟尿嘧啶900mg/m2 civ 第1-5天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FAMTX方案----28 天重复氟尿嘧啶1500mg/m2 iv 第1天阿霉素30mg/m2 iv第14天甲氨喋呤1500mg/m2 iv 第1天亚叶酸钙15mg/m2 po q6h*48h ELF方案-----28 天重复足叶乙甙120mg/m2 iv 第1-3天亚叶酸钙200mg/m2 iv 第1-3天氟尿嘧啶500mg/m2 iv 第1-3天 EAP方案----28天重复(强度大,不要用与65岁以上) 足叶乙甙120mg/m2 iv 第4-6天阿霉素20mg/m2 iv第1.7天顺铂40mg/m2 ivd 第2.8 天PAV方案-----28 天重复*6周期顺铂30mg/m2 ivd 第1-3 天阿霉素45mg/m2 iv 第1天足叶乙甙100mg/m2 iv 第1-3天DF小剂量持续给药方案 顺铂3mg/m2 ivd 第1-5天/周(每次30滴完) 氟尿嘧啶160mg/m2 civ 第1-28天 LV/UFT方案-----28 天一周期,两周期为1疗程 UFT 360mg/m2 po 第1-2 天(每天分3 次) 亚叶酸钙25mg/m2 po第1-21天(每天分3次) DLF方案----28 天重复 顺铂20mg/m2 ivd 第1-5 天 亚叶酸钙20mg/m2 iv 第1-5天(应先于5-fu给药) 或200mg/m2 氟尿嘧啶1000mg/m2 civ 第1-5天(12小时连续) PELF方案

肿瘤科常用化疗方案

肿瘤科常用化疗方案 1:肺癌 (1)非小细胞肺癌: 一:常用全身化疗方案: 1:CAP方案:CTX600mg/m2d1+ADM50mg/m2d1,8+DDP25mg/m2d1-3 注:此方案为较早使用的化疗方案,有潜在的心脏毒性,有心脏疾患的 患者慎用,使用时应注意ADM的累积剂量(小于450mg/m2),放疗后患者累 积剂量应降低,不宜与放疗同时治疗。 2:EP方案:EP方案(依托泊苷60-100 mg/m2d1-5+ 顺铂25 mg/m2 d1-3) 注:心脏毒性较小,但应注意依托泊苷VP-16的体位性低血压,血压 下降的副作用。 3:MVP方案:MMC8mg/m2d1+VDS3mg/m2d1,8+DDP25mg/m2d1-3 注:此三种药物联合,疗效较确切,但应注意血象下降,神经毒性,外周 静脉炎的发生。 4:NP方案(盖诺25 mg/m2d1、8 DDP25 mg/m2 d1-3) 注:该方案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临床较为常见的化疗方案,主要剂量限 制性毒性为中性粒细胞下降,神经毒性,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昂丹司琼注射液8mg ivdrip qd 23456/w NP方案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利多卡因注射液 5ml 地塞米松注射液 5mgvdrip 2/w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顺铂粉针 20mg vdrip qd 23456/w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酒石酸长春瑞宾注射液40mg vdrip qd 2/w 5:TP方案(紫杉醇135-175 mg/m2 d1+DDP 25 mg/m2 d1-3) 注:该方案主要为二线化疗方案,用于以上经典方案治疗无效的患者,但 也可用于一线治疗方案,近期效果较好,为40%左右,但应注意预防过敏反应, 并需要预处理,血象下降和一定程度的神经毒性。 6:DP方案(多西他赛(泰素帝)60-75 mg/m2d1+DDP25 mg/m2 d1-3)注:该方案被推荐为二线治疗方案,主要毒性为水钠潴留,外周神经毒性 和中性粒细胞下降。 7:GP方案(泽菲(GEM)1000mg/m2 d1、8+15DDP 20mg/m2 d1-3) 注:该方案的治疗耐受性较好,适用于老年患者和体质较差的患者,但应注 意血液学毒性,主要是血小板降低,但中性粒细胞降低程度较轻。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GP方案 顺铂粉针20mg vdrip qd 45671/w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吉西他滨粉针(泽非)1600mg vdrip qd 4/w 1,8天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完整版

. 化疗药物的缩写烷化剂: HN2:氮芥 CTX:环磷酰胺 IFO:异环磷酰胺 MEL:苯丙氨酸氮芥 NF:氮甲 M-25:甘磷酰芥 AT-1258:消瘤芥 CB-1348:苯丁酸氮芥 TSPA:塞替派 BCNU:卡莫司汀 CCNU:洛莫司汀 Me-CCNU:司莫司汀 ACNU:尼莫司汀 FTM:福莫司汀 BUS:白消安/马利兰 DBD:二溴卫矛醇 DDAG:二去水卫矛醇 PM:泼尼氮芥 ETM:雌二醇氮芥 抗代谢药物: MTX:氨甲蝶呤 AG337:洛拉曲克 6-GT:硫鸟嘌呤 5-FU:氟尿嘧啶 FT-207:替加氧 UFT:优福定 HCFU:卡莫氟 5'-DFUR:脱氧氟尿苷 希罗达:卡培他滨 Ara-C:阿糖胞苷 CC:环胞苷 GEM:吉西他滨 Raltitrexed/ZD1694:雷替曲塞 HMM:六甲蜜胺 抗生素类 ACTD/KSM:放线菌素D MMC:丝裂霉素

. BLM:博来霉素 PYM:平阳霉素 PEP/PLM:培洛霉素 DNR:柔红霉素 ADM:阿霉素/多柔比星 EPI: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THP:吡喃阿霉素 ACR:阿柔比星 IDA:伊达比星 MTH:光辉霉素 STZ:链脲霉素 BST/ADD:比生群 CMM:洋红霉素 MIT/MXT:米托葱醌 植物药 VLB:长春碱 VCR:长春新碱 VSD:长春地辛 NVB/VNR:长春瑞滨 VP-16:依托泊甙 VM-26:替尼泊甙 COLM:秋水仙碱酰胺 HRT:三尖杉酯碱 HCPT:羟基喜树碱 CPT-11:伊立替康/开普拓 TPT:拓扑替康 LT50100:甲基羟基玫瑰树碱 PTX:紫杉醇 TXT:泰索帝/多西紫杉醇 Indirubin:靛玉红 激素类: PDN:泼尼松 PDNL:泼尼松龙 MePDNL:甲级泼尼松龙 DXM:地塞米松 HL-286:溴醋己烷雌酚 Flutamide:氟他胺 MPA:甲羟孕酮 MA:甲地孕酮

肿瘤科常见十种药物

肿瘤科常见十种药物 苏嘉丽冯彩嫦林秀妙一、注射用胸腺五肽 商品名:欧宁 化学名:N-[N-[Nα-[Nα-L-精氨酰-L-赖氨酰]-L-α-天门冬氨酰]-L-缬氨酰]-L-酪氨酸英文名:Thymopentin for injection 剂量:加灭菌注射用水1ml溶解或溶于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慢速单独滴注 作用:诱导与促进T淋巴及其亚群分化、成熟与活化得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得比例,使CD4+/CDa+趋于正常;调节与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得作用,能促使有丝分裂原激活后得外周血中得T淋巴细胞成熟,增加T细胞在各种抗原或致有丝分裂原激活后各种淋巴因子(如:α、γ干扰素,白介素2或白介素3)得分泌,增加T 细胞上淋巴因子受体得水平。它同时通过对T辅助细胞得激活作用来增强淋巴细胞反应。本品具有调节与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得作用。 副作用:少数病人有注射部位疼痛与硬结,个别患者用后偶见有嗜睡,倦怠。 二、盐酸苯海拉明 商品名:苯海拉明 化学名:N,N-二甲基-2-(二苯基甲氧基)乙胺盐酸盐 英文名: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de 剂量:口服:成人每次12、5毫克,每日2~3次。儿童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2、5~5毫克;1~3岁每次5~7、5毫克;4~6岁每次7、5~10毫克;7岁以上每次10~12、5毫克。 作用: 1、皮肤黏膜得过敏,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其她得皮肤瘙痒症、肛门瘙痒症、外阴瘙痒症、药疹或黄疸时得瘙痒,对虫咬症与接触性皮炎也有效;

2、急性过敏反应,可减轻输血或血浆所致得过敏反应; 常常在输血前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等,通常给予苯海拉明40毫克肌注,同时注意献血员得筛选,尽量不采用有过敏史得献血员。避免反复输注同一献血员得血液,以免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如受血者体内存在有抗IgA抗体时,可以输注经过洗涤后得红细胞,这种洗涤方法可以清除供者血中得IgA,以防止过敏反应得发生。[1] 3、晕车晕船得防治,有较强得镇吐作用,也可用于防治放射病、手术后呕吐,药物引起得恶心呕吐; 4、用于帕金森病与锥体外系症状; 5、镇静,用于催眠与术前给药; 6、牙科局麻,当病人对常用得局麻药高度过敏时,1%苯海拉明液可作为牙科用局麻药; 7、镇咳,作为一种非成瘾性止咳药适用于治疗感冒或过敏所致咳嗽,但其止咳效应尚未肯定。 8、其她,徐鹤定、薛士健、陆小兵等报导,每日睡前服用苯海拉明50mg,连服10~14日,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症状,安全有效。 副作用: 1.最常见得有:滞呆、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疲乏、头晕、头昏、共济失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干等。 2.少见得有:气急、胸闷、咳嗽、肌张力障碍等。有报道在给药后可发生牙关紧闭并伴喉痉挛、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过量应用可致急性中毒、精神障碍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商品名:无 英文名: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剂量:静脉滴注,每次5ml,每日1~2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l 稀释 作用: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得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副作用:偶见有皮疹。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ICD-10:C56 02)不伴胸腹水 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ICD-9-CM-3:68.5 /68.7/40.3/47.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病史:发现盆腔包块。 2.妇科检查提示。 3.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明显增高或CT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 1.手术方式: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

2.手术途径: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6-02 卵巢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不伴胸腹水。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胸部X片,心电图,双下肢深浅静脉彩超。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肿瘤标记物,胃镜,肠镜,腹盆腔CT或MRI,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

化疗药物的缩写烷化剂: HN2:氮芥 CTX:环磷酰胺 IFO:异环磷酰胺 MEL:苯丙氨酸氮芥 NF:氮甲 M-25:甘磷酰芥 AT-1258:消瘤芥 CB-1348:苯丁酸氮芥 TSPA:塞替派 BCNU:卡莫司汀 CCNU:洛莫司汀 Me-CCNU:司莫司汀 ACNU:尼莫司汀 FTM:福莫司汀 BUS:白消安/马利兰 DBD:二溴卫矛醇 DDAG:二去水卫矛醇 PM:泼尼氮芥 ETM:雌二醇氮芥 抗代谢药物: MTX:氨甲蝶呤 AG337:洛拉曲克 6-GT:硫鸟嘌呤 5-FU:氟尿嘧啶 FT-207:替加氧 UFT:优福定 HCFU:卡莫氟 5'-DFUR:脱氧氟尿苷 希罗达:卡培他滨 Ara-C:阿糖胞苷 CC:环胞苷 GEM:吉西他滨 Raltitrexed/ZD1694:雷替曲塞 HMM:六甲蜜胺 抗生素类 ACTD/KSM:放线菌素D MMC:丝裂霉素

BLM:博来霉素 PYM:平阳霉素 PEP/PLM:培洛霉素DNR:柔红霉素 ADM:阿霉素/多柔比星EPI:表阿霉素/表柔比星THP:吡喃阿霉素 ACR:阿柔比星 IDA:伊达比星 MTH:光辉霉素 STZ:链脲霉素 BST/ADD:比生群 CMM:洋红霉素 MIT/MXT:米托葱醌 植物药 VLB:长春碱 VCR:长春新碱 VSD:长春地辛 NVB/VNR:长春瑞滨 VP-16:依托泊甙 VM-26:替尼泊甙COLM:秋水仙碱酰胺HRT:三尖杉酯碱HCPT:羟基喜树碱 CPT-11:伊立替康/开普拓TPT:拓扑替康 LT50100:甲基羟基玫瑰树碱PTX:紫杉醇 TXT:泰索帝/多西紫杉醇Indirubin:靛玉红 激素类: PDN:泼尼松 PDNL:泼尼松龙MePDNL:甲级泼尼松龙DXM:地塞米松 HL-286:溴醋己烷雌酚Flutamide:氟他胺 MPA:甲羟孕酮 MA:甲地孕酮

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临床路径(徐州)

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骨继发恶性肿瘤(ICD10:C79.500)。 2.无法手术或者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谷铣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国NCCN头颈部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0,中文版)、其他可以获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研究结果、自身经验。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09)等。 1.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有:癌性骨痛、活动障碍等。 3.辅助检查:X线、CT、MRI、全身骨显像、PET-CT、肿瘤标记物等。 4.有明确癌症病史,影像学符合骨转移典型表现。 5.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骨继发恶性肿瘤(ICD10:C79.500)疾病编码。 2.无法行手术,或患者不愿行手术,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住院日≤4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生化全项 胸部增强CT 肿瘤相关抗原测定C12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SCC) 淋巴细胞免疫分析(NK)、淋巴细胞免疫分析(T) 异常蛋白(TAP)检测 ECT全身骨显像 凝血功能[普诊]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 转移部位MR增强 其它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谷铣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国NCCN喉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0,中国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09)等。 (七)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时机。 1.可用放射增敏剂,建议在放疗初期开始使用,直至放疗结束 2.可用放疗防护剂,建议在放疗初期开始使用,直至放疗结束,目前不建议与增敏剂同时使用。 3.可同时用中草药口服和/或中成药调理。

各类癌症的化疗方案

一、恶性淋巴瘤常用的化疗方案有哪些? ⑴HD的化疗方案:目前常用方案MOPP、ABVD、CHOP等 ①MOPP HN2 (M。氮介) VCR(O:长春新碱) PCR(P:甲基苄肼) Pred(P:强的松) 一疗程结束后休息14天,共6疗程 为防止此方案诱发继发性白血病、不育症和继发性肿瘤的副作用,多采用CTX(C:环磷酰胺)代替氮介成为COPP方案。 此方案可能会导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不育 ②CHOP方案 CTX (C:环磷酰胺) ADM(H:阿霉素) VCR (O:长春新碱) Pred (P:强的松) 每21天给药一疗程,连用6疗程。 此方案常见的副反应有骨髓抑制、脱发、肝肾功能及心脏损害、低钾血症等。 ③ABVD方案 ADM(H:阿霉素) BLM (B:争光霉素)

VLB(V:长春新碱) DTIC(D:氮烯咪胺) 此方案常见的副作用是心脏损害如心力衰竭及肺纤维化。 二、肺癌化疗方案列举如下: CAP方案: 环磷酰胺400-1000mg/m2,静注,第1天; 阿霉素40-50mg/m2,静注,第1天; 顺铂40-80mg/m2(水化),静滴,第1天。 每3-4周为一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6-39%。此方案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造血功能抑制、恶心、呕吐、脱发。 EP方案: VP-16每次100mg,静滴,第1-5天; 顺铂60-80mg/m2(水化),静滴,第1天。 每4周为一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17-39%。此方案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 CE方案: 卡铂每次300mg,静滴,第1天; VP-16 每次100mg,静滴,第1-5天; 每3-4周为一个周期,每2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40%。 此方案的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肿瘤学常见概念

肿瘤学常见概念 1. 5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意义:用五年生存率表达有其一定的科学性。某种肿瘤经过治疗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现转移和复发,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肿瘤进入晚期而去世。转移和复发大多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术后五年之内,约占10%。所以,各种肿瘤根治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术后五年之内,一定要巩固治疗,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即使有转移和复发也能及早治疗。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疗效的。 2.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是指所有的瘤块以及肿瘤的临床表现完全消失且持续至少1个月; 3.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是指可测量的肿瘤垂直两直径的和较基线缩小50%并持续至少1个月; 4. 进展(Progression)是肿瘤垂直两直径的和较最低值增加25%,或出现新的肿瘤或可评价的疾病有明显的进展。 5.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疾病复发或由于疾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该指标也常作为抗肿瘤药物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某些情况下,

DFS与OS相比,作为终点比较难以记录,因为它要求认真随访,及时发现疾病复发,而且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很难确定(16)。肿瘤患者常有合并症(如,心血管病),这些合并症可能会干扰对DFS的判断。并且,肿瘤患者常死于医院外,不能常规进行尸检。 6.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该指标常常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如果在生存期上有小幅度的提高, 可以认为是有意义的临床受益证据。作为一个终点,生存期应每天进行评价,可通过在住院就诊时,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电话与患者交谈,这些相对比较容易记录。确认死亡的日期通常几乎没有困难,并且死亡的时间有其独立的因果关系。当记录至死亡之前的失访患者,通常截止到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与患者接触的时间。 7.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使用TTP的潜在优点包括:与使用生存期终点相比,其所需的样本量比较少,且随访时间比较短。另外,如果存在交叉疗效,那么TTP的差异不会被第二种治疗所掩盖。通过将影像学检查所观察到的改变,并与延迟新症状的出现或延迟症状恶化这些情况联系起来分析,对于提高该终点的评价很有意义。使用TTP作为抗肿瘤药物试验的终点还存在很多困难。首先,多数试验并不是盲法设计,这样就

晚期癌症病人化疗二次停止行吗

在癌症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晚期患者通过化疗往往能够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但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也令患者难以耐受,临床上时常有一些患者想在化疗期间停止治疗,那晚期癌症病人化疗二次停止行吗? 对于癌症晚期的治疗,化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缺乏选择性和识别性,会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块杀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肝肾损伤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临床上有的患者在经历两次化疗后就觉得受不了,想要停止化疗,一般来讲,患者经过化疗取得明确的疗效达到一定的周期后可以停止化疗;患者因化疗的副作用无法耐受进一步的治疗,可以暂停化疗,选择其他方法继续治疗。不过如果患者满足化疗的条件,还是应争取化疗的机会,并在化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中医认为化疗毒邪内蕴,导致患者气血受损,脾胃失调及肝肾亏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副作用,在化疗的过程中应通过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的中药来达到扶正培本的目的,扶正元气,调理脾胃,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缓解骨髓抑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使治疗顺利完成。化疗并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体内还有残癌,在中医看来是残余毒邪,因此还应给予扶正祛邪的中药,修复因化疗受损的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并抑制肿瘤细胞,巩固化疗的疗效,预防病情反复。另外对于无法耐受化疗副作用的患者,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也可以全面调节患者机体,补充元气,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目的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人体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得以平衡,此时五脏六腑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亦趋康复。如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举办的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上,有部分参会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

中晚期癌症选择化疗还是中药调理

当癌症到了中晚期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癌细胞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扩散转移到其他脏器组织,此时局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全身性的化疗和中医治疗成了常用的方法,二者在治癌方面各有优缺点,给患者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中晚期癌症选择化疗还是中药调理呢? 化疗是利用化学治疗药物杀死癌细胞,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中晚期患者通过化疗可以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短期内效果显著。另外有不少中晚期患者能够通过化疗获益,但也有患者因不当的化疗而加重病情,甚至加速了死亡。化疗缺乏选择性,并不能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将它们一块杀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伤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有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因此化疗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需对患者全身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适宜化疗的才能进行,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次数,适可而止。 与化疗相比,中医短期内缩小瘤体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但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适应症广泛,像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的患者也能使用。中医治疗癌症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出发,通过调理患者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对抗平衡,达到控制肿瘤不再继续生长的目的,一方面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中医还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如选择化疗的患者,联合中医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患者在确诊病情后应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有助于改善预后。 中医在治疗癌症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祖父在八十岁生日时,取出所保存家传几代全部秘本医籍,亲手交给了他,他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认真研读。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临床抗癌实践过程中,袁希福发现,几乎每个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大病因病机,简而言之即“虚”、“瘀”、“毒”。针对这三大病机,袁希福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通过采取“扶正”“通淤”“排毒”三大对策,结合肿瘤发病的不同程度、肿瘤存在的不同部位及患者的不同身体特质,有的放矢,重点用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帮助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多年来,已帮助数万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秦花荣,食道、贲门二元癌,纵膈淋巴结转移,河南鹤壁人 老人于2011年1月份被确诊食道、贲门二元癌,随后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因承受不了化疗,术后做了一次就放弃了。2012年8月份复查发现纵膈淋巴结转移,无奈之下就又坚持做了三个疗程的化疗。2014年4月份复查发现了胸水,心包积液,并且右肺门处转移。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听一个朋友说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专门治疗肿瘤,于2015年3月11号求诊。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

常见肿瘤化疗方案(2004.10.30) 一、头颈部癌 1、DDP+5-Fu Cisplatin100mg/m2 5-Fluorouracil1000mg/m2 3~4周重复,也可用于放疗前 2、CBP+5-Fu Carboplatin300mg/m2 5-Fluorouracil1000mg/m2 3~4周重复 3、IP Ifosfamide(异环磷酰胺)1500mg/m2 Cisplatin10mg/m2 4周重复 4、TIP Paclitaxel(紫杉醇)175mg/m2 Ifosfamide1000mg/m2 Cisplatin60mg/m2 3~4周重复 5、TIC

Paclitaxel175mg/m2 Ifosfamide1000mg/m2 CarboplatinAUC=6 3~4周重复 6、Docetaxel+Cisplatin Docetaxel(多西紫杉醇)100mg/m2 Cisplatin75mg/m2 3周重复 7、Docetaxel+Cisplatin+5-Fluororacil(TPF)Docetaxel75mg/m2 Cisplatin100mg/m2 5-Fluorouracil1000mg/m2 3周重复i.v.(1h inf) i.v.(cont inf) i.v. i.v.(cont inf) i.v.(Mesna保护) i.v.(30min inf) i.v.(3h inf) i.v.(2h,Mesna保护) i.v.

i.v.(3h inf) i.v.(2h,Mesna保护)i.v.(30min inf) i.v.(1h inf) i.v.(3h inf) i.v. i.v. i.v.(cont inf)d1 d1-4(5)d1 d1-4 d1-5 d1-5 d1 d1-3 d1 d1 d1-3 d1 d1 d1 d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