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3

(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产业结构变化
2.经济发展内涵
在谈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把握场合和范围。 否则就会被这个概念弄糊涂 最窄的角度 经济发展就是指的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是同义词。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转变,最重要的经济结构就是产业结构,即 三次产业结构。 较宽的定义 工业部门不断扩张,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经济发展,它与工业化是同义语。
不同场合的意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社会、 义不一样 环境、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指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这里的发展指经济增长。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8
(二)发展三核心内容
• 刘易斯指出: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在于财富增进了幸福,而在于增加 了人类选择的范围;增长使人更能控制环境,从而增加自己的自由。
政治自由
经济机会
社会机会
透明性保证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公开性、信息分享和信息准确性的保证。 保护性保障 为那些遭受灾难或其他突发性困难的人,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的 人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社会安全网。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4
自由与发展的关系
• 自由的含义指“个人拥有的按其价值标准去生活的机会与能 力”,包括法定的自由权利和获取某种福利的法定资格。 • 森认为,经济发展最终应该归结为人们“是什么”和“做什 么”,例如人们是否健康长寿,能否读书写字、相互沟通等等。 这些直接与他们的权利而不是经济的总供给和总产出相关联。
自尊
自由指从物质生活条件中被解放出来。自由意味着社会及其成员 选择范围的扩大,或者限制范围的缩小。
发展经济学每章习题(于同申版)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本章重点把握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及特征,理解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发展的含义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1、二战后,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铁蹄下解救出来的亚、非、拉国家被称为( B )。
A.现代国家 B.发展中国家C.北方国家 D.发达国家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A.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B.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C.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D.以上都不对3、通过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申报的国内和国外的增值总额得到的经济指标是( C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世界77%的人口维持生存所占用的世界收入比重是( D )。
A.53% B.40% C.17% D.20%5、—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投人得越多,其产出的边际产品会( B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一定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均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 D )。
A.3%和0.9% B.2.3%和1% C.4%和1.3% D.2%和0.5%7、在发展中国家中,每一个劳动人口抚养儿童的负担比发达国家劳动人口几乎(A )。
A.高一倍 B.高二倍 C.高三倍 D.高一倍半8、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主要是(B )。
A.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很高 B.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是一种长期的普遍的现象C.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D.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主要是就业不足9、传统的主要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发展概念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D )。
A.可持续的发展 B.注重社会公平的发展 C.依赖政府计划的发展 D.经济增长10、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DA.注重于经济指标的经济发展理论 B.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发展理论C.市场优于计划的发展理论 D.可持续发展理论11、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 )。
发展经济学

二、经济发展
(一)增长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 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 长。
发展的涵义更为广泛和丰富,它是以增长为核心 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包 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 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以至 文化结构的变化。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9个国家; (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15个国家(地区); (3)南亚的7个国家; (4)欧洲和中亚的30个国家(地区); (5)中东和北非的16个国家; (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23个国家(地区)。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 (1) 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很低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 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underemployment) 据估计,发展中国家 城市中的公开失业率一般为10%-15%, 15-24岁的青年失业率更高。 城乡劳动人口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部分差不多达到30%
5、二元结构 城市以工业为主,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劳动生 产率较高,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城市居民的收入较高,生活条件 较好。
最富的20%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
发达国家一般在40%左右,
中等收入国家则从40%到接近70%,
低收人国家从40%到60%不等。
各国最穷的40%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
在发达国家约为20%;
而在一些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中,这一比例低于10%。
恩格尔系数——衡量一个国家 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概括起来说,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 基本目标是—— 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发展经济学重点

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1)普通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
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伴有经济增长,而浮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有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浮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普通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
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 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赋予成人识字率2/3 权数,入学率1/3 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 来表示(即人均GDP 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第01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
富国与穷国的划分是从来就有的。甚至早 在14世纪之前,这种分野就已经存在。
1450年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之 海外扩张,欧洲赶上并开始超越亚洲社会 的发展水平。
7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现状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及分类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8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及分类
最不发达国家; 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 石油输出国。
12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 悬殊的收入差距; 大范围的贫困; 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 低下的教育水平。
13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 2007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 率高达84%,而占世界GDP的份额仅为24.7%。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 率为16%,生产GDP份额却高达75.3%。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对GDP之比约为16:1。 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 达国家的1/16。
21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目前,关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大致有 两种观点。
对增长与发展不加区分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2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最常用的是GNP与GDP,二者有密切的关
系,联合国推荐使用GDP这一指标,世界银行 常用人均GDP作为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净额
14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很高,都 在35‰—40‰的水平上,30‰的人口出生率 或许是区别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最有效 标准之一。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结果是在发 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较高。发达国 家的赡养负担,即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一般 占总人口1/3左右,发展中国家却高达1/2。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导论自4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理论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 ).它是二战后从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发展中国家及特征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欠发达国家[LDC].[less developed countries](P19)麦克格罗-希尔:“发展中国家是这样一种国家,它的人民正在开始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以实现产品和劳务人均生产的持久增长。
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实际收入水平,而且正在做到这一点的国家。
”2、发展中国家基本特征:比较完整地描述发展中国家特征的发展经济学家是托达罗(Todaro, M. P.)(P20)(1)收入水平低下。
(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
(3)生产率水平低下。
(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平均在10%——15%。
(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
(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
(8)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脆弱地位。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刘易斯(Lewis, W.A .)“发展经济学研究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行为。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主要研究:第一,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第二,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应采取什么政策来推进经济更快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采取的发展政策有哪些借鉴意义,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经济增长理论;(2)收入分配理论;(3)资本积累理论;(4)人力资本理论;(5)工业化道路理论;(6)技术进步理论;(7)人口转移理论;(8)平衡与非平衡理论;(9)国际贸易理论;(10)宏观调节理论;(11)环境与经济关系理论。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使用化肥、 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
序号 4 3 2 1
经济组别 高收入 上中等收入 下中等收入 低收入
人均GNI 美元 12196以上 3946-12195 996-3945 995以下
经济体个数 个 69 48 56 40
人均GNI 美元 37970 7495 2316 512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6
(二)大体分为两大类
? 发展中国家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高人口增长率的结果就是 15岁以下的儿童数目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人口,这 部分非劳动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叫做赡养率。
?问题:虽然发达国家老人负担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大一些,但把儿童和老人加起 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率就比发达国家重得多。
? “economy”在这里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
发展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是
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与发达国 家(developed countries) 相对应,
? 前者指经济比较落后但正在发展中,后者包含经 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
? 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
?不过,即使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均收入,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仍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三.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家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适应实践需要,不少人通过学 习西方的经济理论,并结合本国实际,研究发现了 很多经济规律,有关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的理论逐 渐形成体系。 各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大批以研究本国宏观经济发 展模式和思路为主的经济学家,其中也有不少人因 成绩卓著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如出生于印度的 阿马蒂亚· 森(Sen,Amartya)。 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事业作出突出贡 献的学者有张培刚、陶文达、谭崇台等人。
各不相同的自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条件,如有些 国家在沿海,有些国家在内陆。 有些国家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如印度、菲律宾、 埃及、阿根廷等国; 有些国家的自然条件比较差,如蒙古、尼泊尔等。 沿海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容易实行外向型经济,内陆 地区的国家则多封闭和落后。 ③不同发展思路。发展中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思路: 有些国家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依赖,如韩国、新 加坡、科威特等国家。 有些国家独立发展,如中国、古巴等国家。 ④宗教状况与民族构成
六、社会经济结构不协调(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信息) 发展中国家,大都患有赶超综合症。为了迅速提升 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 这样容易导致社会经济呈现二元结构。 现代的城市和破败的农村、比较先进的工业和落后 的农业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元结构的主要结果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跛脚 的社会保障体系,穷人与富人得到不公平的待遇, 容易形成阶级对立。 七、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1.2 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与早年发达国家的区别
六、国际贸易的利益
七、基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能力 八、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九、国内经济制度的效率
讨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是
否会趋同?分析现状并解释原因.
1.3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尽管在历史文化、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制度、 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等方面都很不一致,但各国仍有其 明显的共同特征。 一、生活水平低下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人均国民总收入。 除了少数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之外,大多数的发展 中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低下。 能够用以购买的生活资料很少,生活水平低下,不但 造成普遍的营养不良,而且教育服务、卫生医疗服务设 施缺乏。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婴儿死亡率和平均寿命都不高。
三、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率 导致: 就业时间不足,成为个人收入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量劳动力闲置,不能创造社会价值 反而成为家庭或者社会的累赘和负担。 生活和消费水平低下,文教、卫生条件差,识字率低, 人口的质量不高,人均寿命低。
1.3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3350
8
63
1.3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五、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落后,只能生产一些低级或初级 产品,因此往往过分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出 口。 技术落后,使得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机械化、自 动化水平不高,难以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速度慢。
1.3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1.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分化:历史 的简要回顾
2.国家的分类 (1)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分类 ①三个世界的划分 第一世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西欧、北美和 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 澳大利亚、法国等。 第二世界,是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 第三世界,包括非洲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拉美国家。如 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南非、埃及等。 毛泽东的划分?
一、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国家分类 1. 发展中国家的独立 19世纪初叶和20世纪中叶,拉丁美洲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这些国家选择不同 道路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被称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或者“落后国家”或“后进国家”(backward countries),或者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或者第三世界国家Third World。 之所以普遍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其产生的历史背 景相同。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 欠发达国家。 全球发展中国家共有160多个,占世界人口约3/4以上。
国家 四、分配不公 发展中国家的分配制度 大多严重失衡,收入分 配向两极分化,富者愈 加富裕、穷者愈加贫穷。 斯里兰 卡 富裕者穷奢极欲,贫穷 者难以为生。 危地马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拉 骨。 人均收 最穷 40% 入 (1993p (%) pp)
2990 22
最富 20% (%)
39
1.3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二、劳动生产率低下 劳动力素质不高 管理水平低下 技术进步缓慢 其他因素 导致: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效率低下、总体生产力水平不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同样的资源和资本条件,产出大相径 庭,要少得多。 这样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1.3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1.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分化:历史 的简要回顾
1.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分化:历 史的简要回顾
⑤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比重和公民社会
⑥国家的大小(面积、人口和收入水平)
1.2 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与早年发达国家的区别
共有九点主要差异 一、物质和人力资源禀赋 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的人均收入和GDP水 平 三、气候差异 四、人口规模及增长 五、国际移民的历史作用
1.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分化:历史 的简要回顾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分化 1、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分化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些发展中国家发 展较快,有些则比较缓慢。
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韩国
等。 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如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秘鲁等。 开始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如印度、洪都拉斯等。 落后的农业国,如朝鲜、蒙古、尼泊尔、阿富汗等。
1.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分化:历史 的简要回顾
③按照发展程度分类 发达国家。指经济很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 家,都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其他 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发达国家主要是一些 西方国家,最为典型的成功者是美国。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 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经 济结构和社会文明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现代化进程中;还有不 少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相对蒙昧的农业文明阶段。
1.4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失落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后,往往是失 败的,其原因是这些理论的基础是发达的市场经济,而发 展中国家大都处于发展的先天不足状态。 照搬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模式显然会东施效颦,也被 实践证明是无效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适合本国 国情的经济理论加以指导。 二.西方经济学家的兴趣转变 西方一些拥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逐渐把研究的兴趣转 向发展中国家,他们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少成为著名的发展经济学 家。
1.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分化:历史 的简要回顾
②按照地理位置分类 南方国家。指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国家,主要是发展 中国家,即上述的第三世界国家。他们普遍的经济 不发达,生活贫穷,文化落后。 北方国家。指纬度上处于北方的国家,包括上述的 第一和第二世界国家。他们经济比较发达,很多已 经实现了现代化,生活水平高,文明程度先进。
1.4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如同萨谬尔森所说的“为了良心,我们必须提供 援助”。 但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们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问题,并不是完全为了良心? 那些明智的西方经济学家,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发 展离不开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和国家。 汉森认为,一个贫困世界中的富国没有任何规避 之道。萨谬尔森也承认,人并不是一声不响的等死。
(2)按收入分类
①按2007年美元汇率折算收入
1.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分化:历史 的简要回顾
②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收入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 1992年美元不变价,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人均收入水平标准如 下。 低收入国家,年人均收入低于2000美元。如印度、蒙古、毛 里求斯等国。生活条件最差、最滞后、但最有潜力。 中低收入国家,年人均收入2000~5000美元。如中国、巴基 斯坦、喀麦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埃及等国家。生活条 件较好,已建立起一些基本的生活设施。 中高收入,年人均收入5000~10000美元。如巴西、匈牙利、 墨西哥、阿根廷、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收入较高,生活条件较好。 高收入国家,年人均收入10000美元以上。如美国、日本、 英国、德国、法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注意:高收入国家一定是发达国家吗?
1.4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担心与恐惧 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持续繁荣的 潜在隐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迟早会成为全 球经济发展的障碍,没有世界各国的共同繁 荣,仅仅几个发达国家是无法实现经济的持 续增长的。
1.4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比如,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资源枯竭、贫困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矛盾 和国家矛盾不断升级,战争和地区冲突接连 不断,每一次地区冲突都有可能引发新的世 界大战,核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这些都使 得发达国家心惊肉跳。
1.4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四、发展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形成 大量发展经济学家致力于本国的发展经济学 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 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趋于成熟,并 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1.5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一、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1、古典经济学 (1)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主要认为分工导致报酬 递增 逻辑:经济增长表现在社会财富或国民财富的增长上。取决 两个条件——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口和资本的 增加引起从事生产劳动人数增加。 经济增长的方式 a)报酬递增:大多数工业 b)报酬递减:农业、采矿业 报酬递增的三个来源 a)工人灵巧性增加,特殊岗位工人技术↑ b)节约转换工序时间 c)发明各种机器,节约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