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3

(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产业结构变化
2.经济发展内涵
在谈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把握场合和范围。 否则就会被这个概念弄糊涂 最窄的角度 经济发展就是指的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是同义词。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转变,最重要的经济结构就是产业结构,即 三次产业结构。 较宽的定义 工业部门不断扩张,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经济发展,它与工业化是同义语。
不同场合的意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社会、 义不一样 环境、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指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这里的发展指经济增长。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8
(二)发展三核心内容
• 刘易斯指出: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在于财富增进了幸福,而在于增加 了人类选择的范围;增长使人更能控制环境,从而增加自己的自由。
政治自由
经济机会
社会机会
透明性保证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公开性、信息分享和信息准确性的保证。 保护性保障 为那些遭受灾难或其他突发性困难的人,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的 人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社会安全网。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4
自由与发展的关系
• 自由的含义指“个人拥有的按其价值标准去生活的机会与能 力”,包括法定的自由权利和获取某种福利的法定资格。 • 森认为,经济发展最终应该归结为人们“是什么”和“做什 么”,例如人们是否健康长寿,能否读书写字、相互沟通等等。 这些直接与他们的权利而不是经济的总供给和总产出相关联。
自尊
自由指从物质生活条件中被解放出来。自由意味着社会及其成员 选择范围的扩大,或者限制范围的缩小。
发展经济学

25
5.到20世纪70、8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开始从宏观
分析转到微观分析,从整体研究转向国别研究和应用研究。 从以上概述中看到,第二阶段的发展经济学的特点是对第一 阶段发展经济学的修正和反思。 (1)第一阶段强调增长为目标,第二阶段强调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2)第一阶段强调计划和政府干预,第二阶段强调市场机制作用; (3)第一阶段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第二阶段强调外向型发展战略; (4)第一阶段强调工业化,第二阶段强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5)第一阶段追求宏大的理论体系和一般性战略,第二阶段侧重于 国别研究和微观分析。
5
1.1.3.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1.收入水平低下,生活水平低下,贫富差距大 2.生产率水平低下 3.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4.失业问题严重
5.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 6.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而且品种单一 8.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
15
1.2.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生条件与演变过程 1.2.1 -0.009 0.019 -0.066 -0.003
巴布亚新几 内亚
巴基斯坦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 中低收入国
662
497
808
626
26
26 23 11 13
44
23 33 36 35
30
50 44 54 52
0.01
0.002 0.014 0.022 0.017
Development Economics, Debraj Ray, Princeton University,1998). 发展经济学, 德布拉吉· 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发展经济学,吉利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发展经济学,吉利斯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P.Thirlwall, Macmillan Press,6th edition, 1999) Leading Issu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Gerald M. Mei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th edition, 1995)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郭熙保《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发展经济学 高教版 武汉大学郭熙保ch04

第一组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产生 的要素收入分配,即功能性收 入分配。
第二组箭头表示生产要素的收入,是如何转移到 家庭,从而形成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的。
要素收入的流向及其大小取决于家庭是否拥有这一要素、拥有多少,以及要素价格。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3
政府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 个人拥有资源不同,得到的收入和财富不一样,会有一个累积 性效应,即掌握资源多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将会越来越多, 掌握资源少的人获得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问题 从整个社会来讲,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均,后果就会出现阶级和 集团分裂,产生阶级仇恨和对抗,就会变得不安宁和不稳定。 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均比发达国家 更为严重。 解决方 政府作为社会利益代表,社会稳定的维护者,有责任不让社会 案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2
(二)个人收入分配 大凡讨论收入分配问题,基本上都是涉及到个人的收入分配问题,即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有的份额: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少 ,就说该成员较穷;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多,就说该成员较富,涉及的 主要不是经济效率而是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 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收入分配演变而来。
进一步 但收入完全均等不是一个好社会,平均主义会挫伤积极性,鼓 问题 励懒惰行为,导致效率下降,也是不可取的。
这个平衡点在哪里?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4
二、度量收入分配的4个基本准则 对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度量往往要复杂得多。
收入在个人之间的互换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没有影响。
1、匿名 准则。
对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而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至于 谁赚得多,谁赚得少没有多少意义。 不妨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状态由最穷到最富进行如下排序 y1 ≤ y2 ≤y3 …… ≤ yn
读发展经济学郭熙保读后感

读发展经济学郭熙保读后感发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它首先出现在西方国家,并且成为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一重要分支,后来逐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开展起来。
发展经济学是探讨一个较为落后的国家向经济发达状况发展转变的一般趋势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
现就通过《发展经济学教程》的自主学习,略谈我对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认识。
首先,让我认识到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理论,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发展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的经济字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方面有所差异,有其自己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状态转变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现在已经取得政治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中国家是欠发达国家群体的总称。
其具体国情和民族有着各自的特点,存在着许多差异。
但在社会经济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如劳动生产率低、技术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资本非常缺乏、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不高等。
文教卫生条件差,平均寿命低;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出口等等。
总之,发中国家具有的共同经历、共同处境和共同特征,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即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它在上要求有一个专门的学科从事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这就是发展经济学。
1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 2003年5月12日,中国官方新华社出版的《瞭望 周刊》证实,“中国农村大约有1.5亿富余劳动 力”,若再加上城镇失业人口,中国实质上失 业人口大约在1.6-1.7亿
• 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1999年美 国的失业率为7.2%、5.9%、5.1%、4.5%和4.3 %
• 中国农业劳动力是美国农业劳动力的100倍,而过去 五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约520-600亿美元)是中国 农产品出口额(约100-120亿美元)的4-5倍 32
6、产业结构低度化
• 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 而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小。
• 在第二产业中,以初级产品加工业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而资本密 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很少。在第三产 业中,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 很少。
28
世界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
• 人均国民收入
瑞士 瑞士 日本 日本 美国 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英国 英国 墨西哥墨西哥 巴西 巴西 哥伦比哥亚伦比亚 菲律宾菲律宾 中国 中国 巴基斯巴坦基斯坦 印度 印度 尼日利尼亚日利亚 孟加拉孟国加拉国 埃塞俄埃比塞亚俄比亚
4010 3370 1620 960 530 440 310 280 230 130
• 对未来中国社会结构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是否成功?能否让穷人通
过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6
要思考的问题
• 过去30年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 • 今天中国的改革遇到了哪些问题? • 今后的改革路径是什么?
7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经济发展思想的渊源 •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

30%左右 严重就业不足 ➢ 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指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
或劳动者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效率极低,减少劳动时间对总产出没有影响 ➢ 这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很普遍
(3)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
发展中国家各自有其相异之处,有时差异甚至很大(历史传统、国土大小、人口多少、 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禀赋、公营和私营部门比重、对外依赖程度、 经济体制等 )
但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可以在颇为相似的框架内去观察它们”(否则失去意义)
共有特征 (贫困、失业、公平)
教育水平低下
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发展中国家均低于发达国家 1998年,低收入国家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男性为30%,女性为49%,而发达国家的
文盲率体制的约束(资本、人力资本、土地占有、市场发育等)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③人口负担严重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率高 人口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重 童工现象非常严重
NICs是指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世界银行的分 类
世界银行则按地理位置将发展中国家分 类 分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中东、除日本之外的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欧的
转型国家。
世界银行按人均收入划分
①低收入国家,②中低收入国家,③中高收入国家,④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的标准):
第一阶段(1940s末至1960s初) 第二阶段(1960s中期至1970s末) 第三阶段(1980s至今)
速水佑次郎对农业与发展经济学的贡献_郭熙保

·国外经济学家评介·速水佑次郎对农业与发展经济学的贡献*郭熙保 苏 甫内容提要:速水佑次郎(1932-1912)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日本农业与发展经济学家。
本文总结了速水佑次郎在农业经济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的主要贡献。
首先回顾了速水佑次郎的生平和学术生涯;然后评述了他及其合作者开创的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他的社会资本与社区理论,以及市场、国家、社区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学说;最后介绍了概括速水佑次郎总体发展思想的技术-资源-文化-制度协同演进框架以及对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三种农业问题学说。
关键词:速水佑次郎 发展经济学 农业发展 制度创新 速水佑次郎(Yujiro Hayami)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日本农业与发展经济学家,193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012年12月24日因误咽性肺炎去世,享年80岁。
速水佑次郎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问题研究,1956年于东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后任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1957-1960年间留学美国,1960年于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获得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年在农业综合研究所复职,1966年成为东京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1972年晋升为教授。
速水佑次郎曾在多个研究机构任职,1968-1970年间任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1974-1976年间任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1986年成为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00年任国际开发高等教育机构(FASID)研究生院项目负责人。
此外,他还是美国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员、国际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员。
速水佑次郎因其在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199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勋章(Medal withPurple Ribbon),2004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劳者,2007年还获瑞宝重光勋章。
他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当属《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和《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前者是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农·拉坦(Vernon W.Ruttan)合著,该书于1971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初版,1985年扩充修订后推出了第二版;后者最早于1995年由东京创文社(Sobunsha)出版,2000年推出了日文第二版,200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是速水佑次郎与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神门善久(Yoshihisa Godo)合作直接用英文撰写的。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使用化肥、 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
序号 4 3 2 1
经济组别 高收入 上中等收入 下中等收入 低收入
人均GNI 美元 12196以上 3946-12195 996-3945 995以下
经济体个数 个 69 48 56 40
人均GNI 美元 37970 7495 2316 512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6
(二)大体分为两大类
? 发展中国家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高人口增长率的结果就是 15岁以下的儿童数目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人口,这 部分非劳动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叫做赡养率。
?问题:虽然发达国家老人负担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大一些,但把儿童和老人加起 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率就比发达国家重得多。
? “economy”在这里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
发展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是
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与发达国 家(developed countries) 相对应,
? 前者指经济比较落后但正在发展中,后者包含经 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
? 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
?不过,即使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均收入,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仍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低
• 1992年,在最贫困的国家中,除去中国(69 岁),人均寿命不到60岁 ,而美国77岁,日本 79岁,英国76岁,德国76岁
健康损害的内容
享受不到医疗保健服务 没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享受不到卫生设备 在5岁前夭折的儿童 5岁以下营养不良的儿童
受到损害的人口数量
10亿 13亿 19亿 1220万 1.92亿
世界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
• 人均国民收入
瑞士 瑞士 日本 日本 美国 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英国 英国 墨西哥墨西哥 巴西 巴西 哥伦比哥亚伦比亚 菲律宾菲律宾 中国 中国 巴基斯巴坦基斯坦 印度 印度 尼日利尼亚日利亚 孟加拉孟国加拉国 埃塞俄埃比塞亚俄比亚
4010 3370 1620 960 530 440 310 280 230 130
7、 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的 严重依赖
发 展
初级产品
71%
中
国 家
制成品
29%
发
初级产品 18%
达
国
家
制82成%品 82%
年0.461。(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绝对不 平均,). 2. 巴西贫困人口总收入和富裕人口总收入相差28倍。 3. 亚洲开发银行标准,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元,即月入不 足60美元为赤贫者,那么,整个亚洲所有发展中国家的 60%人民约19亿人都在赤贫线之下。 4. 美国标准: 若年收入低于1.2万美元,即属贫穷家庭。
30.00 25.00 20.00
29.62 29.10 27.55 23.98 20.02
15.00 10.00
5.00
11.06 8.48
5.66
4.34
3.Hale Waihona Puke 52.791.58
0.00 法美德 英日台 韩苏泰 印中印 国国国 国本湾 国联国 度国度 尼 西 亚
2、低下的生活水平,贫富 差距大
• 对未来中国社会结构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是否成功?能否让穷人通
过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要思考的问题
• 过去30年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 • 今天中国的改革遇到了哪些问题? • 今后的改革路径是什么?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经济发展思想的渊源 •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
教育水平低下,人民文化水平低
• 1992年,在低收入国家(以购买 力平价计算,人均收入低于2000 美元)中,除去中国(27%), 有超过50%的文盲,而美国、日 本、英国和德国均小于5%。
世界各国的人口生存状况
• 北美一般水平的家庭:四口人,年收入在3-4万美元。 • 亚洲农村一般家庭:5-7口人,年收入约300美元。 • 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差距: 1. 中国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中国1994年超0.4,2003
(教材第一章与第三章)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何为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研究内容
•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 研究内容:分析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展的因素,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 理论、政策和策略,探索发展中国家实 现经济发展的道路、途径与方式。
• 不充分就业严重,把不充分就业和公开失业加 到一起,失业率为30%
• 2003年5月12日,中国官方新华社出版的《瞭望 周刊》证实,“中国农村大约有1.5亿富余劳动 力”,若再加上城镇失业人口,中国实质上失 业人口大约在1.6-1.7亿
• 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1999年美 国的失业率为7.2%、5.9%、5.1%、4.5%和4.3 %
19570 18410
25860
37180 34630
1994年部分国家人均GDP(用官方汇率转换为美元计量)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银行图集(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1996)
3、 人口负担严重
• 人口基数大 ,3/4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 家,不到1/4的人口在发达国家
• 劳均肉类生产量。1994年,中国136公斤,是世界平均水 平的88%,法国的1/32、加拿大的1/51、美国的1/84。
• 劳均生产农产品养活人口数。2000年中国养活3-4个人。 1994年以色列为90人,1998年美国为128人。
• 各国劳动生产率比较*
各国劳动生产率比较
(按1990年美元价格计算的每工作小时GDP——2000年)
人均收入低
• 1992年,4/5的世界人口仅生产出世界总产出 的1/5的产品
• 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还不及富裕国家人均 收入的1/20
•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 • 1998年,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实现产值52556
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591美元 • 世界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
发展中国家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 地和附属国,二战后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并 谋求经济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
3、“发展中国家”的名称
与发达国家,OECD成员国或工业化国家相对 应,发展中国家有以下一些称呼:
• 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Underdeveloped Countries)、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简写为LDCs)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第三世界”国家、 “南方” 国家
• 杰拉尔德﹒迈耶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主编:《发 展经济学前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第 一版
• 齐良书编著:《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一版
•《人类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写,1990年开始出版,每年一册。讨论
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每年的报告有一个主题,报告主题分别
为:
多样化世界的文化自由(2004) 新世纪发展目标 – 消除人类贫穷的国际合作(2003) 分裂中的世界的民主进程(2002) 让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2001) 人类发展与人权(2000) 与人相关的全球化(1999) 为了明天的发展而改变今天的消费模式(1998) 人类发展,消除贫困(1997) 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1996) 女性与人类发展(1995) 人类安全新的方面(1994) 人们的参与(1993) 全球的人类发展(1992) 资助人类发展(1991) 人类发展的概念与衡量(1990)
人均GNP 9076美元以上 736~9075美元 2936~9075美元以上 736~2935美元 735美元以下
• 联合国根据出口商品构成和经济发展水平将 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
最不发达国家(44个)、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 家(88个)和石油输出国(13)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发展中国 家分为四类:
三、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 世界银行依据人均GNP把所有的国家划 分为三类: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又分为中等低收入和中 等高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前两类。
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
国家类型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参考文献
• 张培刚主编: 《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8月第2版。
•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 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编:《发展经济学研究》 1、2、3辑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存在大范围的贫困。 2003年,年收入低于668元的 中国贫困人口有2900万。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 每天每人一美元的标准,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大约 在1亿左右
• 发展中国家人民享受现代生活的机会少
• 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低*
• 教育水平低下,人民文化水平低*
• 世界各国的人口生存状况比较*
• 人均收入低*
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院 郝国彩
授课方式及成绩评定
•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 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含听课率、课堂发言、期中 检查等)30% , 期末考试成绩 70%
使用教材
• 郭熙保 周军 编著:《发展经济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 地区(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简写为NICs) 以及石油输出国
•世界银行则按地理位置将发展中国家分 类
东亚和太平洋、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地区、中东和北非、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 按照经济制度分类:
一般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
引子
• 中国的转轨改革在经历了30年“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推进后,正在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
• 一方面,2007年中国的GDP高达 246619亿元,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 济体;
•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 入份额则高达5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5中国人类发展 报告》显示,“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 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 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同时,有70%-80%的中国农村人口没 有医疗保障,这导致成千上万婴幼儿和农村人口等弱势群体不必要的 死亡。
• 中国农业劳动力是美国农业劳动力的100倍,而过去 五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约520-600亿美元)是中国 农产品出口额(约100-120亿美元)的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