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机电气控制原理

打包机电气控制原理
打包机电气控制原理

打包机电气控制原理

我们都知道在生产设计一些包装机械的时候,都是要先设计的,但是设计的话就免不了进行画图,其中电气部分的制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电气部分的正确性,机器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相对来说打包机的电气配置是比较简单的,打包机品牌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我们在购买机器的时候的重视,同时我们要保证我们的机器的正常使用。

电气制图的规则

电路通常是由电源、负载、控制元件和连接导线四部分组成的。如把各种电源设备、负载和控制配件都看成元件,很多的电气元件和电线就构成了电路。这样,在电气图中元件和连接线就成为主要表达内容。

(1)图线的布局

电气图的图线用于表示导线、信号通路、连接线等,一般应为直线.即横平竖直,我们要减少电线的交叉和和弯曲。图线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水平布局?水平布局是将设备和元件按行布置,使其连接线成水平布置=

②垂直布局。垂直布局是将设备和元件按列布置,使其连接线成垂直布

③交叉布局。交叉布局是为了将相应的电路、元件对称布置,采用连接线交叉的方式进行布置。

(2)电路或元件的布局

在电气图中,电路或元件布局的方法有两种。

①功能布局法。功能布局法是指图中元件符号的布局只考虑便于表达其功能关系,而不考虑实际位置的布局法。它将表达对象的不同功能部分划分为若干组,

按照因果关系、动作顺序、功能联系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进行布局。大部分电气图都采用这种布局方法,如系统图、框图、电路图、功能图、逻辑图等。

②位置布局法?位置布局法是指图中对元件符号的布局与其实际位置对应一致的布局方法。如接线图、电缆配置图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可以淸晰表示各元件的相对位置和导线的走向及连接关系。

(3 )电气元件表示方法

电气元件在电气图中通常采用图形符号来表示,一个元件在电气图中完整图形符号的表示方法有:集中表示法、半集中表示法、分开表示法。

①集中表示法是把设备或成套装置中一个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图形符号在电气图上绘制在一起的方法。其项目的各组成部分用机械连接线(虚线)相互连接起来,连接线必须是一条直线。这种表示法只适用于简单的电路图。

②半集中表示法是把一个项目中某些部分的图形符号在电气图中分开布置. 井用机械连接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半集中表示法中机械连接线可以弯曲、分支和交叉。

③分开表示法是把一个项目中某些部分的图形符号在电气图中分开布置,并

用项目代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称为展幵法?由于分开表示法省去了项目各部分的机械连接线.因而査找各组成部分就比较困难。为了看淸电气元件和设备各组成部分,还应表示出其在图中的位置。

(4)电气元件工作状态表示法

电气元件触点的位置在同一电路中,当它们加电和受力作用后,各触点符号的动作方向应取向一致,对于分开表示法绘制的图,触点位置可以灵活运用,没有严格规定。元件工作状态都是按正常状态绘制的,即电气元件和设备的可动部分通常应表示在非激励或不工作的状态或位置,例如:

①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线圈未通电.其触点还在未动作的位置

②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等在断开位置。

③带零位的手动开关在零位置,不带零位的手动开关在图中规定位置。

④行程开关在非工作状态或位置。

⑤温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都处于常温和常压状态

⑥事故、备用、报警等开关或继电器的触点应该表示在设备正常使用的位置

⑦多重开闭器件的各组成部分必须表示在相互一致的位置上,而不管电路的工作状态。

最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最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最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低压电器:是指在交流额定电压1200V,直流额定电压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 2、主令电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电器。 3、熔断器:是一种简单的短路或严重过载保护电器,其主体是低熔点金属丝或金属薄片制成的熔体。 4、时间继电器:一种触头延时接通或断开的控制电器。 5、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示电路各电气元器件中导电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电路图 6、联锁:“联锁”电路实质上是两个禁止电路的组合。K1动作就禁止了K2的得电,K2动作就禁止了K1的得电。 7、自锁电路:自锁电路是利用输出信号本身联锁来保持输出的动作。 8、零压保护: 为了防止电网失电后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起动的保护叫做零压保护。 9、欠压保护: 在电源电压降到允许值以下时,为了防止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工作不正常,需要采取措施切断电源,这就是欠压保护。 12、减压起动:电动机容量较大时,将电源电压降低接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起动电动机的方法。 13、主电路: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或线路末端的电路,是强电流通过的电路, 14、辅助电路:辅助电路是小电流通过电路 15、速度继电器:以转速为输入量的非电信号检测电器,它能在被测转速升或降至某一预定设定的值时输出开关信号。 16、继电器:继电器是一种控制元件,利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将电量或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磁力(有触头式)或使输出状态发生阶跃变化(无触头式) 17、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 18、交流继电器:吸引线圈电流为交流的继电器。 21、触头:触头亦称触点,是电磁式电器的执行元件,起接通和分断电路的作用。 22、电磁机构是电磁式电器的感测元件,它将电磁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带动触头动作。 23、电弧实际上是触头间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放电现象 24、接触器是一种适用于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远距离控制、频繁操作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控制开关电器 26、点动电路:按下点动按钮,线圈通电吸合,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接人三相交流电源,起动旋转;松开按钮,线圈断电释放,主触头断开,电动机断电停转, 27、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控制元器件按一定要求连接而成 29、电器元件布置图是用来表明电气原理中各元器件的实际安装位置的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原理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气原理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 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

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0,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 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 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气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电气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的科技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理论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日趋广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技术不仅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在工业生产、医学以及交通等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灵活控制和信息集成处理,本文就电气自动化主要特点及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我国尚处于对该技术研究的初级阶段,随着知识理论系统的逐步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实现与IT技术的融合,从集成控制的基础上发展为智能化控制,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究电气自动的原理,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论述。 1.电气自动化的基本原理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是对其控制系统的完善设计,主要设计思路集中于监控方式,包括远程监控和现场总线监控。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作为系统核心的计算机其主要作用是对所有信息进行动态协调,实现相关数据储存和分析。计算机系统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基础。在实际运行中,计算机主要完成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数据,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计算机快速完成对大量数据的一系列操作从而达到控制系统的目的。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启用方式多种多样,当电气自动化系统功率较小时,可以采用直接启用的方式实现系统运行,而在大功率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要实现系统控制必须采用星型或者三角形的启用方式。除了以上两种较为常见的控制方式以为,变频调速也作为控制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从整体上说,无论何种控制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保障生产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将发电机、变压器组以及厂用电源等不同的电气系统的控制纳入ECS监控范围,形成220kV/500kV的发变组断路器出口,实现对不同设备的操作和开关控制,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调控系统的同时也能对其保护程序加以控制,包括励磁变压器、发电组和厂高变。其中变组断路器出口用于控制自动化开关,除了自动控制,还支持对系统的手动操作控制。 一般集中监控方式不对控制站的防护配置提出过高要求,因此系统设计较为容易,设计方法相对简单,方便操作人员对系统的运行维护。集中监控是将系统中的的各个功能集中到同一处理器,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因为内容比较多,处理速度较慢,这就使得系统主机冗余降低、电缆的数量相对增加,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投资成本,与此同时,长距离电缆容易对计算机引入干扰因素,这对系统安全

电气控制线路图

1.单按钮控制电动机起停线路 常规电动机起动、停止需用两个按钮,在多点控制中,则需按钮引线较多。利用一个按钮多点远程控制电动机的起停,则可简化控制线路又节省导线。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起动时.按下按钮AN,继电器1J线圈得电吸合,1J常开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C线圈通电,C吸合并自锁.电动机起动。C的常开辅助触头闭合,常闭辅助肋头断开.这时,继电器2J的线圈因1J的常闭触点已断开而不能通电,所以2J不能吸合。松开按钮AN,因C已自锁,所以交流接触器C仍吸合,电动机继续运转。但这时1J因AN放松而断电释放,其常闭触点复位,为接通2J作好准备。在第二次按下按钮AN,这时继电器1J线圈通路被C常闭触头切断,所以U不会吸合,而2J线圈通电吸合。2J吸合后,其常闭触点断开,切断C 线圈电源,C断电释放,电动机停转。 2.接触器控制电机线路 具有自锁功能的电机控制线路,如图所示,当起动电动机时合上电源开关HK,按下起动按钮酗,接触器C线圈获电,C主触点闭合使电动机M运转;松开QA,由于接触器C常开辅助触点闭合自锁,控制电路仍保持接通,电动机M继续运转。停止时,按TA接触器C 线圈断电.C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转,同时自保持辅助触点分断。具有自锁的正转控制线路的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欠压与失压(零压)保护作用。 有很多生产机械因负载过大、操作频繁等原因,使电动机定子绕组中长时间流过较大的电流,有时熔断器在这种情况下尚未及时熔断,以致引起定子绕组过热,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烧坏电动机。因此,对电动机还必须实行过载保护。本线路具有热继电保护功能,当电动机过载时.主回路热继电器RJ所通过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使RJ内部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看电气控制电路图一般方法是先看主电路,再看辅助电路,并用辅助电路的回路去研究主电路的控制程序。电气控制原理图一般是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其中的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流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 、“顺 除了合理地选择拖动、控制方案外,在控制线路中还设置了一系列电气保护和必要的电气联锁。在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过程中,电气联锁与电气保护环节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能遗漏。 总体检查:经过“化整为零”,逐步分析了每一局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还必须用“集零为整”的方法检查整个控制线路,看是否有遗漏。

特别要从整体角度去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正确理解原理图中每一个电气元器件的作用。 1、看主电路的步骤 第一步:看清主电路中用电设备。用电设备指消耗电能的用电器具或电气设备,看图首先要看清楚有几个用电器,它们的类别、用途、接线方式及一些不同要求等。 2 则可先排除照明、显示等与控制关系不密切的电路,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分析。 第一步:看电源。首先看清电源的种类。是交流还是直流。其次。要看清辅助电路的电源是从什么地方接来的,及其电压等级。电源一般是从主电路的两条相线上接来,其电压为380V.也有从主电路的一条相线和一零线上接来,电压为单相220V;此外,也可以从专用隔离电源变压器接来,电压有140、127、36、6.3V等。辅助电

路为直流时,直流电源可从整流器、发电机组或放大器上接来,其电压一般为24、12、6、4.5、3V等。辅助电路中的一切电器元件的线圈额定电压必须与辅助电路电源电压一致。否则,电压低时电路元件不动作;电压高时,则会把电器元件线圈烧坏。 第二步:了解控制电路中所采用的各种继电器、接触器的用途。如采用了一些特殊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互相控制的关系有时表现在一条回路中,有时表现在几条回路中。 第五步:研究其他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如整流设备、照明灯等。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电路图的查线看图法的要点为: (1)分析主电路。从主电路人手,根据每台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去分析各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和答案43822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低压电器:(B) 是指在交流额定电压1200V,直流额定电压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 2、主令电器:(B) 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电器。 3、熔断器:(B) 是一种简单的短路或严重过载保护电器,其主体是低熔点金属丝或金属薄片制成的熔体。 4、时间继电器:(B) 一种触头延时接通或断开的控制电器。 5、电气原理图(B) 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示电路各电气元器件中导电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电路图 6、联锁(C) “联锁”电路实质上是两个禁止电路的组合。K1动作就禁止了K2的得电,K2动作就禁止了K1的得电。 7、自锁电路:(C) 自锁电路是利用输出信号本身联锁来保持输出的动作。 8、零压保护(B) 为了防止电网失电后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起动的保护叫做零压保护。 9、欠压保护(B) 在电源电压降到允许值以下时,为了防止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工作不正常,需要采取措施切断电源,这就是欠压保护。 10、星形接法:(A) 三个绕组,每一端接三相电压的一相,另一端接在一起。 11、三角形接法:(C) 三个绕组首尾相连,在三个联接端分别接三相电压。 12、减压起动(A) 在电动机容量较大时,将电源电压降低接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起动电动机的方法。13、主电路:(A) 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或线路末端的电路,是强电流通过的电路, 14、辅助电路;(B)

辅助电路是小电流通过电路 15、速度继电器:(C) 以转速为输入量的非电信号检测电器,它能在被测转速升或降至某一预定设定的值时输出开关信号。 16、继电器:(C) 继电器是一种控制元件,利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将电量或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磁力(有触头式)或使输出状态发生阶跃变化(无触头式) 17、热继电器:(C) 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 18、交流继电器:(C) 吸引线圈电流为交流的继电器。 19、全压起动:(C) 在电动机容量较小时,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直接接入电源,在额定电压下起动。 20、电压:(A) 电路两端的电位差 21、触头 触头亦称触点,是电磁式电器的执行元件,起接通和分断电路的作用。 22、电磁结构 电磁机构是电磁式电器的感测元件,它将电磁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带动触头动作。23、电弧 电弧实际上是触头间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放电现象 24、接触器 接触器是一种适用于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远距离控制、频繁操作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控制开关电器 25、温度继电器 利用过热元件间接地反映出绕组温度而动作的保护电器称为温度继电器。 26、点动电路 按下点动按钮,线圈通电吸合,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接人三相交流电源,起动旋转;松开按钮,线圈断电释放,主触头断开,电动机断电停转, 27、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控制元器件按一定要求连接而成 28、变极调速:(A) 异步电动机调速中,改变定子极对数的调速方法。 29、电器元件位置图 电器元件布置图是用来表明电气原理中各元器件的实际安装位置的图 30、电器元件接线图 电气安装接线图是电气原理图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按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来绘制的 31、变频调速:(C) 异步电动机调速中,改变电源频率的调速方法。 二、填空:(每题2分) 1、常用的低压电器是指工作电压在交流( )V以下、直流( )V以下的电器。(B) 1200、 1500 2、选择低压断路器时,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应( )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电流。(C)

电气控制电路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A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B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 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符号位置的索引 q 符号位置的索引用图号、负次和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索引代号的组成如下: q 图号是指当某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按功能多册装订时,每册的编号,一般用数字表示。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1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湖南工业大学 2011年6月11日

目录 1绪论 (3) 2设计方案 (4) 2.1 左、右两动力头进给电机 (4) 2.2电动机控制电路 (5) 2.3液压泵电动机 (5) 2.4液压动力滑台控制 (6) 2.5主电路及照明电路 (7) 2.6保护与调整环节 (8) 2.7继电器电气原理简图 (10) 4 I/O分配表 (12) 5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图 (14) 6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15) 6.1单循环自动工作 (15) 6.1.1单循环自动工作循环图 (15) 6.1.3单循环自动工作梯形图 (16) 6.2左铣单循环工作 (18) 6.2.1左铣单循环功能表 (18) 6.2.2左铣单循环梯形图 (19) 6.3右铣单循环工作 (21) 6.3.1右铣单循环梯形图 (21) 6.4公用程序 (23) 6.5回原位程序 (23) 6.6手动程序 (24) 6.7 PLC梯形图总体结构图 (24) 6.8面板设计 (25) 7系统调试 (26) 8设计心得 (27) 9参考文献 (28)

1绪论 对于机械—电气结合控制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起着重要的神经中枢作用。传统的组合机床采用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接线复杂、故障率高、调试和维护困难。 随着PLC控制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原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PLC控制系统,或直接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满足组合机床自动化控制的要求。本次设计的要求如下: 组合机床结构示意图 组合机床工作循环图 组合机床采用两个动力头从两个侧面分别加工,左、右动力头的电动机均为2.2kw,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

电气控制回路八种常用元件原理介绍 断路器、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热继电器、按钮、指示灯、万能转换开关和行程开关是电气控制回路中最常见的八种元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原理及应用,通过了解它们在电气回路中的作用来掌握这些元件平时的运行情况。 1、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又称为自动空气开关,可手动开关,又能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启动异步电机,对电源线、电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过载、短路或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常用断路器外形图(如下图) 1P微型断路器 3P微型断路器

塑壳断路器断路器文字符号为:QF 断路器图形符号为: 单极断路器图形符号三极断路器图形符号

2、接触器 接触器由电磁机构和触头系统两部分组成,接触器最常见线圈电压有AC380V、AC220V、AC110V、AC36V、AC24V、AC12V和DC220V、DC36V、DC24V、DC12V等多种。常用的有AC380V、AC220V,机床常用的有AC110V、AC36V 、DC36V、DC24V、等几种,外形一样,就是线圈的电压有区别。 接触器电磁机构由线圈、动铁心(衔铁)和静铁心组成;接触器触头系统由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两部分组成,主触头用于通断主电路,辅助触头用于控制电路中。常用接触器外形图片 接触器文字符号为:KM 接触器图形符号表示为:

接触器线圈图形符号: 接触器主触头图形符 号 : 接触器辅助常开触头图形符号接触器辅助常闭触头图形符号 3、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通过元件所产生的热效应原理而反时限动作 的继电器。 热继电器文字符号:FR 热继电器图形符号: ---------------------------------

断路器电气控制原理

电气控制原理 电气控制原理及接线见附件2。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均为产品分闸状态、电气元件无激励状态、操作方式为远方操作时的位置、SF6密度控制器和弹簧行程开关处于无压状态。以下分别论述。 1 合闸操作和分闸操作 产品在分闸位置,合闸回路接通。接到合闸指令时,合闸线圈52C带电,使产品合闸。合闸过程中,辅助开关52a、52b发生切换,合闸回路断开,分闸回路接通。 当产品接到分闸指令时,分闸线圈52T1、52T2带电,使产品分闸分闸过程中辅助开关52a、52b再次切换,分闸回路断开,合闸回路接通,等待下次合闸指令。 2 SF6低气压操作闭锁 当SF6压力低于0.40MPa时,63GL1、63GL2接通,继电器63GLX1、63GLX2励磁动作,其常闭触点断开,切断分、合闸回路。 3 低油压分、合闸闭锁 当油压低于分闸闭锁压力时,低油压分闸闭锁压力开关63HL1断开,继电器63HL1X失电,其触点断开,切断分闸回路。 当油压低于合闸闭锁压力时,低油压合闸闭锁压力开关63HL2断开,继电器63HL2X失电,其触点断开,切断合闸回路。 4 电机控制 断路器合闸操作后,限位开关33hb闭合,接触器88M得电接通电机回路,对碟簧进行储能,储能到位后,控制凸轮使限位开关33hb切断电机回路。当发生故障电动机运转时间过长时,时间继电器48T的延时闭合触点闭合,辅助继电器49MX的常闭触点打开,切断电机回路,使电动机停转。当电机回路出现过载时,热继电器49M的常闭触点断开,切断电机回路。 5 加热器控制 8SH1、8SH2为自动开关,用来控制加热器SH1、SH2(如需实现自动控温、控湿功能,请在订货中说明)。 6 就地—远方转换 43LR为就地—远方转换开关,在远方位置,由主控室对产品进行操作。切换至就地位置并关合自动开关8D1、8D2后,用11-52手动控制开关进行就地分、合闸操作。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目录 一、绪论 (1) 二、组合机床简介 (1) 三、组合机床结构与工作循环 (2) 四、液压动力滑台系统 (4) 五、设计要求 (5) 六、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设计 (6) (一)选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6) (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 (7) (三)一些低压电器的选择 (9) 七、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11) 八、设计总结 (13) 九、参考文献 (13)

一、绪论 本次设计是对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设计,根据设计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及连接,使其能实现自动完成各个工作要求。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继电器电气原理图的设计及绘制,对PLC电器原理图的设计与绘制,制成控制板并进行连接。 这次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完成设计,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掌握对继电器的选型和各型号继电器的用途和作用,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指令系统。 二、组合机床简介 组合机床通常是采用多刀、多面、多工序、多工位同时加工,由通用部件和专用部件组成的工序集中的高效率专用机床。它的电气控制电路时将各个部件的工作组合成一个统一的循环系统。在组合机床上可以完成钻孔、扩孔、铰孔、镗孔、攻螺孔、车削、铣削及磨削等工序。组合机床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 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有:动力部件,如动力头和动力滑台;支承部件,如滑座、床身、支柱和中间底座;输送部件,如回转分度工作台、回转鼓轮、自动线回转工作台及零件输送装置;控制部件,如液压元件、控制板、按钮台及电气挡铁;其他部件,如机械手;排屑装置和润滑装置等。通用部件已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组合车床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机械、液压或气动、电气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其中,电气控制又起着中枢连接作用。因此,应注意分析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与机械、液压或气动部分的相互关系。 组合机床组成部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与其相适应的电器控制线路也是更新换代,目前主要有两种:机械动力滑动控制路线和液压动力滑动控制路线。我们选择的液压动力滑动控制路线。 液压动力滑动与机械动力滑台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液压动力滑台的进给运动是借助压力油道通入液压缸的前腔和后腔来实现的。液压动力滑台由滑台、滑座及液压缸三部分组成,液压缸驱动滑台在滑座上移动。液压动力滑台也具有前面机械动力滑台的典型自动工作循环过程,它是通过电气控制线路控制液压系统来实现的。滑台的工作速度是通过调整节流阀进行无极调速的。电气控制一般采用行程原则、时间原则控制及压力控制方式。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设计方案 (3) 2.1 左、右两动力头进给电机 (3) 2.2电动机控制电路 (3) 2.3液压泵电动机 (4) 2.4液压动力滑台控制 (4) 2.5主电路及照明电路 (6) 2.6保护与调整环节 (6) 2.7继电器电气原理简图 (8) 第三章I/O分配表 (10) 第四章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图 (11) 第五章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12) 5.1单循环自动工作 (12) 5.1.1单循环自动工作循环图 (12) 5.1.2单循环自动工作功能表 (12) 5.1.3单循环自动工作梯形图 (12) 5.2左铣单循环工作 (13) 5.2.1左铣单循环功能表 (13) 5.2.2左铣单循环梯形图 (13) 5.3右铣单循环工作梯形图 (13) 5.4公用程序 (13) 5.5回原位程序 (14) 5.6手动程序 (15) 5.7 PLC梯形图总体结构图 (15) 5.8面板设计 (16) 第六章系统调试 (17) 第七章设计心得 (18) 第八章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绪论 对于机械—电气结合控制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起着重要的神经中枢作用。传统的组合机床采用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接线复杂、故障率高、调试和维护困难。 随着PLC控制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原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PLC控制系统,或直接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满足组合机床自动化控制的要求。本次设计的要求如下: 组合机床结构示意图 组合机床工作循环图 组合机床采用两个动力头从两个侧面分别加工,左、右动力头的电动机均为2.2kw,进给系统和工件夹紧都用液压系统驱动,液压泵电动机的功率为3kw,动力头和夹紧装置的动作由电磁阀控制。设计要求如下: (1)两台铣削动力头分别由两台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单向旋转,无须电

组合式机床电气控制设计

组合式机床电气控制设计 组合式机床电气控制设计,是为大家精心的关机床电气控制设 计的论文,欢迎各位机电一体化的同学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组合式机床相关知识和PLC的相关概念,论证了组合式机床电气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过程,并结合PLC编程程序来进行设计。 【关键字】组合式机床;电气设计;PLC编程 1、组合式机床的相关知识 1.1组合式机床的概念 组合式机床是集机电于一体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成套技术装备,它是由一些通用部件及少量的专用部件组成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专用机床。它的特征是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经济实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交通、能源、轻工业等行业。 1.2组合式机床的加工方式 组合式机床加工方式一般为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工 位同时加工,它的生产效率是通用机床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组合式机床一般用来加工箱体类或形状特殊的零件,基本上加工物固定不动,由刀具的各方位的旋转以及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来实现钻孔、扩孔、铰孔、铣削平面、切削内外螺纹等工序。 随着技术日臻成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机床,它利用原 有的继电接触式控制电路加上PLC控制系统,来完成多位主轴箱、可

换主轴箱等的自动更换,达到任意改变工作循环控制和驱动系统的目的。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2.1可编程控制器(PLC)概述 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产生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在其内部进行存储和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来进行输入和输出,从而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还有一些相关的外围设备与其配合,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易于功能性的扩展。 2.2有关组合式机床的电气控制设计的实现方式 组合式机床的电气控制,理论上讲,可以采用继电接触式电气 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来实现。但PLC控制系统是实际工程中比较经济、有效、性能优越的控制方案。下面做以简单的比较: (1) 控制逻辑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采用线路的串联、并联以及串并联的硬接线逻辑,它的连线复杂、体积大、功耗大,不易改革,所以在灵活性和扩展性存在缺陷;而PLC采用逻辑存储,它只有输入 端和输出端的外围设备需要线路连线,逻辑控制是由程序来完成并存储在PLC的内存当中,改变程序就可以改变逻辑控制,所以PLC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更强。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1

<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 湖南工业大学 2011年6月11日

| 目录 1绪论 (3) 2设计方案 (4) 左、右两动力头进给电机 (4) 电动机控制电路 (5) 液压泵电动机 (5) 液压动力滑台控制 (6) 主电路及照明电路 (7) , 保护与调整环节 (8) 继电器电气原理简图 (10) 4 I/O分配表 (12) 5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图 (14) 6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15) 单循环自动工作 (15) 单循环自动工作循环图 (15) 单循环自动工作梯形图 (16) { 左铣单循环工作 (18) 左铣单循环功能表 (18) 左铣单循环梯形图 (19) 右铣单循环工作 (21) 右铣单循环梯形图 (21) 公用程序 (23) 回原位程序 (23) 手动程序 (24) . PLC梯形图总体结构图 (24) 面板设计 (25) 7系统调试 (26) 8设计心得 (27) 9参考文献 (28) ,

- 1绪论 对于机械—电气结合控制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起着重要的神经中枢作用。传统的组合机床采用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接线复杂、故障率高、调试和维护困难。 随着PLC控制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原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PLC控制系统,或直接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满足组合机床自动化控制的要求。本次设计的要求如下: 组合机床结构示意图 、

组合机床工作循环图 组合机床采用两个动力头从两个侧面分别加工,左、右动力头的电动机均为,进给系统和工件夹紧都用液压系统驱动,液压泵电动机的功率为3kw ,动力头和夹紧装置的动作由电磁阀控制。设计要求如下: (1)两台铣削动力头分别由两台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单向旋转,无须电气变速和停机制动控制,但要求铣刀能进行点动对刀。 (2)液压泵电动机单向旋转,机床完成一次半自动工作循环后按下总停机按钮时才停机。 (3)加工到终点,动力头完全停止后,滑台才能快速退回。 (4)液压动力滑台前进、后退能点动调整。 ~ (5)电磁铁1YV 、2YV 采用直流供电。 (6)机床具有照明、保护和调整环节。 2设计方案 左、右两动力头进给电机 根据设计要求知左、右两动力头要求快进→工进→快退的工作循环,并且左、右两动力头可以同时工作,也可进行单独调整。液压泵电动机M1正转,工作进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和答案

《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低压电器: 是指在交流额定电压1200V,直流额定电压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 2、主令电器: 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的电器。 3、熔断器: 是一种简单的短路或严重过载保护电器,其主体是低熔点金属丝或金属薄片制成的熔体。 4、时间继电器: 一种触头延时接通或断开的控制电器。 5、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示电路各电气元器件中导电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电路图 6、联锁 “联锁”电路实质上是两个禁止电路的组合。K1动作就禁止了K2的得电,K2动作就禁止了K1的得电。 7、自锁电路: 自锁电路是利用输出信号本身联锁来保持输出的动作。 8、零压保护 为了防止电网失电后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起动的保护叫做零压保护。

9、欠压保护 在电源电压降到允许值以下时,为了防止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工作不正常,需要采取措施切断电源,这就是欠压保护。 10、星形接法: 三个绕组,每一端接三相电压的一相,另一端接在一起。 11、三角形接法: 三个绕组首尾相连,在三个联接端分别接三相电压。 12、减压起动 在电动机容量较大时,将电源电压降低接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起动电动机的方法。 13、主电路: 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或线路末端的电路,是强电流通过的电路, 14、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是小电流通过电路 15、速度继电器: 以转速为输入量的非电信号检测电器,它能在被测转速升或降至某一预定设定的值时输出开关信号。 16、继电器: 继电器是一种控制元件,利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将电量或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磁力(有触头式)或使输出状态发生阶跃变化(无触头式) 17、热继电器: 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 18、交流继电器: 吸引线圈电流为交流的继电器。 19、全压起动: 在电动机容量较小时,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直接接入电源,在额定电压下起动。 20、电压: 电路两端的电位差

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最新资料推荐------------------------------------------------------ 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机床电气第3章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本章主要内容:机床电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的启动、运行(调速)、制动等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基本线路识图、绘图、设计等;总目录章目录返回上一页下一页 1/ 92

2.2.1 电气原理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机床电气 1、文字符号用来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的名称、功能、状态和特征的字符代码。 例如, FR表示热继电器。 2、图形符号用来表示一台设备或概念的图形、标记或字符。 例如,“~”表示交流,R表示电阻等。 国家电气图用符号标准GB/T4728-1985规定了电气简图中图形符号的画法,该标准及国家电气制图标准GB/T6988-1986于1990年1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 总目录章目录返回上一页下一页

---------------------------------------------------------------最新资料推荐------------------------------------------------------ 机床电气电气控制系统图:指根据国家电气制图标准,用规定的电气符号、图线来表示系统中各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的连接关系的电气工程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 1、电气原理图 2、电器元件布置图 3、电气安装接线图电气原理图:用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项目代号等表示电路的各个电气元器件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的图。 总目录章目录返回上一页下一页 3/ 92

-某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目录 1 系统概述 (2) 2 方案论证 (3) 3 硬件设计 (6) 3.1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6) 3.2 主电路 (6) 3.3 I/O分配 (9) 3.3 I/O接线图 (11) 3.4 元器件选型 (11) 4 软件设计 (13) 4.1主流程 (13) 4.2梯形图 (15) 5 系统调试 (16) 设计心得 (18) 参考文献 (19) 附电气控制原理图 (20) 1 系统概述 组合机床是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按工件特定形状和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和夹具,组成的半自动或自动专用机床。 组合机床一般采用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工位同时加工的方式,生

产效率比通用机床高几倍至几十倍。由于通用部件已经标准化和系列化,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能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因此,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用以组成自动生产线。 组合机床一般用于加工箱体类或特殊形状的零件。加工时,工件一般不旋转,由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进给运动,来实现钻孔、扩孔、锪孔、铰孔、镗孔、铣削平面、切削内外螺纹以及加工外圆和端面等。有的组合机床采用车削头夹持工件使之旋转,由刀具作进给运动,也可实现某些回转体类零件(如飞轮、汽车后桥半轴等)的外圆和端面加工。 随着PLC控制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原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PLC控制系统,或直接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满足组合机床自动化控制的要求。本次设计的要求如下: 1#2# SQ1SQ2 SQ3SQ4 SQ6 SQ5M4 M3 M2 M1 如图所示为某一组合机床的示意图,左面为1#箱体移动式动力头。主轴电 机M1为5.5KW、1440转/分钟,1#箱体的进给电机为M3为1.5KW、1450转/分钟,工进与快进采用电磁铁YV1(DC24V,10W)进行切换;右面为2#箱体移动式动力头。主轴电机M2为5.5KW、1440转/分钟,2#箱体的工作进给电机为M4,为1.5KW、1450转/分钟,工进与快进采用电磁铁YV2(DC24V,10W)进行切换。SQ1为左动力头的原位限位,SQ3为左动力头的快进限位,SQ5为左动力头的工进限位,SQ2为右动力头的原位限位,SQ4为右动力头的快进限位,SQ6为右动力头的工进限位,具体要求如下: 1.左、右两动力头均要求快进→工进→快退的工作循环。 2.可使左、右两动力头同时工作,也可进行单独调整。 3.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却。 4.应有电源有信号指示,动力头正在工作信号指示。 5.应有局部照明必要的保护环节。 2 方案论证 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理论上讲,可以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来实现。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选择一种经济、有效、性能优越的控制方案,考虑到上述几点,PLC较适合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PLC与单片机、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PLC与继电器-接触器相比较: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概述 1.1组合机床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转位刀具、密齿铳刀、镇孔尺寸自动检测和刀具自动补偿技术的发展,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也有所提高。铳削平面的平面度可达0.05毫米/1000毫米,表面粗糙度可低达2.5-0.63微米;镇孔精度可达IT7?6级,孔距精度可达0.03-0.02微米。专用机床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在专用机床中某些部件因重复使用,逐步发展成为通用部件,因而产生了组合机床。 最早的组合机床是1911年在美国制成的,用于加工汽车零件。初期,各机床制造厂都有各自的通用部件标准。为了提高不同制造厂的通用部件的互换性,便于用户使用和维修,195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与美国机床制造厂协商,确定了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标准化的原则,即严格规定各部件间的联系尺寸,但对部件结构未作规定。 1.2组合机床方式加工 组合机床一般采用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工位同时加工的方式,生产效率比通用机床高几倍至几十倍。由于通用部件已经标准化和系列化,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能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因此,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用以组成自动生产线。 组合机床一般用于加工箱体类或特殊形状的零件。加工时,工件一般不旋转,由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进给运动,来实现钻孔。扩孔、较孔、镇孔、铳削平面、切削内外螺纹以及加工外圆和端面等。有的组合机床采用车削头夹持工件使之旋转,由刀具作进给运动,也可实现某些回转类零件的外圆和端面的加工。 1.3设计要求 设计两面加工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要求如下: 1)能按照本组最终要求合理设计继电器电气原理图,PLC电气原理图,再做成控制板,最后连线试验。 2)要求上交1份设计说明书,2张图纸,测试结果。

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自动1206 姓名:陈文浩 学号: 指导教师:任胜杰 1 2 2 3 3 5 3.1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5) 3.2 主电路 (5) 3.3 I/O分配 (7) 3.3 I/O接线图 (8) 3.4 元器件选型 (8) 4 软件设计 (10) 4.1主流程 (10) 4.2梯形图 (11) 5 系统调试 (11) 设计心得 (12) 参考文献 (12)

附电气控制原理图 (13) 1 系统概述 组合机床是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按工件特定形状和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和夹具,组成的半自动或自动专用机床。 组合机床一般采用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工位同时加工的方式,生产效率比通用机床高几倍至几十倍。由于通用部件已经标准化和系列化,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能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因此,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用以组成自动生产线。 组合机床一般用于加工箱体类或特殊形状的零件。加工时,工件一般不旋转,由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进给运动,来实现钻孔、扩孔、锪孔、铰孔、镗孔、铣削平面、切削内外螺纹以及加工外圆和端面等。有的组合机床采用车削头夹持工件使之旋转,由刀具作进给运动,也可实现某些回转体类零件(如飞轮、汽车后桥半轴等)的外圆和端面加工。 随着PLC控制技术日益成熟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原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PLC控制系统,或直接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满足组合机床自动化控制的要求。本次设计的要求如下: ## 图1.1 如图所示为某一组合机床的示意图,左面为1#箱体移动式动力头。主轴电机M1为5.5KW、1440转/分钟,1#箱体的进给电机为M3为1.5KW、1450转/分钟,工进与快进采用电磁铁YV1(DC24V,10W)进行切换;右面为2#箱体移动式动力头。主轴电机M2为5.5KW、1440转/分钟,2#箱体的工作进给电机为M4,为1.5KW、1450转/分钟,工进与快进采用电磁铁YV2(DC24V,10W)进行切换。SQ1为左动力头的原位限位,SQ3为左动力头的快进限位,SQ5为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