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在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在美国影视动画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些动画中,不仅出现了中国的故事情节、中国的人物形象,还有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中国元素的融入不仅为美国观众带来了新奇感,更加增添了动画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部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来说明这一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该系列讲述了一个熊猫从厨师变为功夫大师的故事。

影片中融入了中国功夫、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多个元素。

而主人公熊猫的形象也是浓郁的中国风,它们的名字都叫做“熊猫”,这一点也显然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影片中的画面布景、人物服饰都充满了中国的色彩,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中国古代的世界。

这种运用中国元素的手法不仅让动画更有故事性,更能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美国影视动画《美食总动员》中也同样融入了中国元素。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厨师与他的小伙伴们开餐馆经营的故事。

在影片中,中国传统食材和烹饪技巧被生动地展示出来,并且融入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观众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中国烹饪的精髓,比如将不同食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观众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的饮食文化,感受到中国传统美食的魅力。

还有一部名为《花木兰》的美国电影也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的古典戏剧,讲述了一个中国女英雄的故事,影片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中国的战争场景、中国的建筑、以及传统的服饰等等。

影片也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融入比如勇敢、忠诚、孝顺等。

这些中国元素使这部电影更加具有中国情怀,也让观众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古代文化。

第二篇示例: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中国元素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这些元素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历史、风俗习惯以及其它方面。

这些元素的运用既能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风貌,也能为作品增加新颖的元素,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是如何展现的。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经常出现中国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历史、中国风景等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美国影视动画中常见的中国元素。

中国文化在美国影视动画中经常被引用。

在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故事背景是古
代中国,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如汉服、功夫、中国戏曲等。

在电影《功夫熊猫》
系列中,描绘了一个围绕中国功夫和中国哲学的故事,通过插图风格和角色造型,展现了
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迪士尼电影《美女与野兽》中,主人
公贝尔在古代中国风格的城堡中生活,既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家具和装饰品,也有中国传
统戏剧的影子。

中国历史也是美国影视动画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武术大师
们都是以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为原型创造的角色,如中国古代将领曹操、中国传统女子侠盗
花木兰等等。

这些角色的设定和剧情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历史色彩。

中国风景也经常出现在美国影视动画中。

在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故事发生在一
个由人和动物共同生活的现代城市,动画片通过色彩绚丽的中国城市风光来展现城市的多
样性和美丽。

在迪士尼电影《香奈儿与梦想》,主角在云南的神秘丛林中寻找魔法草药,
观众可以欣赏到云南独有的山水风光和神秘的氛围。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丰富多样,既有中国文化的引用,也有中国传统的影响,
还有中国历史和中国风景等。

这些元素的出现,既展示了中国的独特魅力,也带给观众更
多的文化体验。

这也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的运用

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的运用

美国电影中中国元素与美国元素融合的意义一直以来,中国电影总带着神秘而写意的色彩,这种朦胧的感觉给大家留下了许多空灵。

而西方电影则以写实见长,以前看的许多国外大片,影片细节处处细腻,情节环环紧扣,一直让人提着心。

这种空灵和写实,是不可调和还是能相互交融?现在陆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外国大片,都已经给出了答案:中西方的文化是可以交融的,并且能交融得别有一番韵味。

还记得看《功夫熊猫》时,家里年长的人都以为这是一部我国制作的影片。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原始又神秘,有时候引用东方元素制造神秘气氛,有时候为了中国市场,他们绝对不可能宣传中国文化,只是利用这些元素罢了。

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儒雅与内敛,西方文化中的张扬与自信,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精神,我想其实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诚如艺术中的空灵与写实是可以融合的那样。

越来越多的大片或多或少都添加了中国元素。

与此同时,影片中反映的西方解读“中国模式”和观察中国视角的变化也显而易见。

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拉动作用,并且开始用平等视角看中国,一种正面的中国形象开始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视野,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和互动初现端倪。

特别是这是好莱坞的产品,而只有市场中被消费的文化才能被真正接受,这对传播中国形象是有意义的。

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中心的关注,说明我们有了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

从这点上说,是值得肯定的,要给自己充足的信心。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对片中的“中国元素”要以平常心待之,主流媒体更需冷静,没必要“自鸣得意”。

要看到,这些“中国元素”多为娱乐元素、商业元素,甚至可能商业因素的考虑更多一些,毕竟金融危机下中国市场的诱惑颇大。

对于电影产业来说,“票房至上”“经济至上”如果没有根的维系,就是一叶浮萍,根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的驱动力,也就很难发挥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目前在内容鲜明性和价值导向性上,国产片较好莱坞电影制作有很大差距,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积累,但很多国产片却讲不好一个有趣的故事;虽有明星大腕参演,但市场竞争力不强。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一、功夫元素功夫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美妙的动作而闻名于世。

在美国的影视动画中,功夫元素经常被引入,并且成为动画角色的重要技能。

比如迪士尼动画片《功夫熊猫》,该系列影片以中国为背景,通过笨拙却又乐观的熊猫主人公“熊猫宝宝”展示功夫的魅力。

影片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美国动画片《功夫兔》也采用了功夫元素,并且结合了现代的元素,使得整个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功夫元素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引入使得动画作品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也让观众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美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且影响力最大的要属春节了。

在美国的影视动画中,春节元素也经常被引入,例如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就有关于春节的情节。

除了春节,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等也在美国动画中得到了体现。

这些节日的引入不仅能够丰富故事情节,更能够让全世界的观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元素的引入,让动画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厚重感。

观众可以通过动画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如《孙悟空》、《哪吒闹海》等,在美国动画中也经常得到了引用。

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系列中就有涉及到中国的几个著名神话人物,并将其融入到角色设计和故事情节中。

这些神话元素不仅让动画作品更具有中国特色,更加丰富了角色和故事的内涵。

通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元素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动画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使得全世界的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这也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传播和继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中国风景与建筑中国风景与建筑元素的引入,不仅让动画作品更加美轮美奂,更为中国的传统建筑和风景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展示和传播。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美国的影视动画中经常会出现与中国有关的元素,不论是中国风的服装、景色,还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传说都在其中。

这些元素不仅使得作品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能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下面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花木兰》(Mulan)《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中国女孩为了防止父亲去打仗而冒充男子上战场,最终成功保家卫国的故事。

影片充满中国特色,从服装到音乐,从建筑到食品都力求符合中国文化,同时还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风格来表现人物和场景,使得整部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民族特色。

2.《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是梦工厂公司于2008年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熊猫波和他成为一名功夫大师的故事。

电影的场景和人物均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熊猫的外貌、武术、配乐等元素,都充斥着中国特色。

同时,影片中还涉及到中国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道、禅等,使得作品更加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功夫熊猫3》作为《功夫熊猫》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依旧延续了以前的风格,但在讲述故事方面更加偏向中国的文化传说。

电影中的主人公波和他的父亲李珂,展现了中国传统父子关系中的重视传承、尊重长辈等道德观念。

影片中的神龙、魔鬼等元素也来自中国文化传说,并被融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使得影片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4.《熊出没》(Boonie Bears)《熊出没》是一部中国出品的动画电影,但由于其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有许多可爱的熊的元素,因此在美国也拥有了不少的粉丝。

故事讲述的是两只熊和一个鹿的生活故事,其中不仅充满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还涉及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和讽刺,如环保、健康等问题。

以上的例子只是众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影视动画作品之一,它们不仅是向外输出中国文化的载体,还能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具体的努力。

随着中美两国的进一步互动,相信会有更多的“中美混血儿”问世,将中美两国的文化、艺术创意、商业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解析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背景元素

解析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背景元素

解析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背景元素
1. 《大闹天竺》
《大闹天竺》是一部由美国制片方拍摄的动画电影,故事讲述了几只动物前往印度寻找失踪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中国背景元素,例如佛教寺庙、大佛像、金色的佛塔、舞狮表演等。

2. 《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是一部由美国制片方制作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大熊猫通过练习功夫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大师的故事。

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的背景元素,例如竹林、中国庭院、中国的字画、传统的铜鼓等。

3. 《花木兰》
《花木兰》是迪士尼公司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的是中国传说中的女将军花木兰的故事。

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的背景元素,例如中国的宫殿、青花瓷瓶、匾额、红木床、唐装等。

4. 《鸟的故事》
《鸟的故事》是由Pixar公司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鸟群如何应对外来侵袭的故事。

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的背景元素,例如山峰、中国的红灯笼、中国的
瓷器、中国的书法、古代的青铜器等。

总的来说,在美国动画电影中,中国背景元素的运用非常广泛,这些元素既具有文化特色,又可以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到电影的剧情和氛围。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影视产业之一,美国影视动画在其作品中常常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其中也不乏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还包括中国风俗、建筑、服饰等,这些元素都为美国影视动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对影视动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影视动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逐渐受到重视,其文化价值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许多美国影视动画公司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其作品中,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以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为蓝本,将中国文化与动画完美结合,深受观众喜爱。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也经常在美国影视动画中出现,比如春节、端午节等。

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为西方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也成为了美国影视动画中的热门题材。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诸多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美国影视动画公司看中了这一点,将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搬上了荧幕,比如《大闹天宫》改编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等,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西方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享受。

中国风俗、建筑和服饰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古代建筑风格,这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也得到了精彩的展现。

动画片《功夫熊猫》中通过描绘中国的传统古街和宫殿,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而许多动画片中的角色也是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或者是以中国的服饰为灵感设计而成的。

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仅为影视动画增添了美的视觉享受,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随着中美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大,这也反映在了美国影视动画作品中。

许多美国的影视动画作品都融入了中国元素,无论是在角色设定、故事情节还是场景布置中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典型的美国影视动画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1.《功夫熊猫》《功夫熊猫》是由梦工厂制作的一部极具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熊猫“阿波”学习功夫,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功夫大师的故事。

在影片中,中国功夫、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等元素贯穿始终,不仅体现在角色的服饰、建筑、食物等方面,更深刻的反映在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上。

《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功夫是影片的核心元素之一。

影片中展现了各种不同的中国功夫技巧,如鹤式功夫、虎式功夫等,这些元素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精彩的打斗场面,更体现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和多样性。

中国文化和哲学也是影片中的重要元素。

影片中的道观、山水画、太极图案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元素为影片营造了浓厚的中国风情。

影片的情感和主题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功夫熊猫》的主题是“努力、勇气和信念”,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品质。

影片通过熊猫“阿波”不断努力学习和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功夫大师,表现出了中国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功夫熊猫》成功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中,并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2.《美人鱼》《美人鱼》是一部由美国好莱坞公司拍摄的真人和CGI动画结合的喜剧片,影片以中国《白蛇传》为蓝本,加入了大量奇幻元素。

影片以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与美人鱼之间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背景和场景设置都非常中国化。

影片中的城市街道、建筑风格、街头小吃等都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风情,给人以一种置身中国的感觉。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充满了中国元素。

美人鱼这一民间传说的形象,以及人类与美人鱼之间的感情纠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元素在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摘要:美国影视作品中,中国元素逐渐开始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

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对开拓中国影视市场的重视。

合拍片的出现,给了美国电影开辟出另一条开拓中国市场的道路,而这条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随着合作的逐步深入显现出来。

在电影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之际,更多的美国电视剧也借此走入中国观众的视线,其拍摄手段的运用也更为先进。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中国影视市场带来的影响则是喜忧参半。

关键词:好莱坞美剧中国元素合拍片从而增进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自电影的诞生以来,东西方各民族之间利用这种特殊的综合性媒介所产生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电影用其丰富独有的视听带来最直观易懂的打破了语言、国家的限制视听手段,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可以更便的进行文化交流。

电影自身也向着跨文化合作互通有无的趋势发展,更近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传递。

同样,随着电视的逐步发展,影视作品这种直观、高效的交流和传播手段,使得文化交流变得更普及和多样。

受众不需要在同一时间段里只接受到固定几部、十几部电影所带来的文化传播,而可以更自主在电视节目中进行个性化的自我选择。

可见,影视作品已经越来越广泛的成文跨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传播载体,也成为了受众想要了解跨文化文明的首选方式。

东方文化,尤其中国的文化,在西方,尤其美国人眼中一直是古老、神秘的代表。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元素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其影视作品中。

同时,正因为中国文化的古老和神秘,才使得欧美影视作品中的这种应用,产生了复杂又多样化的效果。

一、好莱坞电影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如沃尔夫林所说,“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艺术。

时代和种族互相影响。

在我们能够称一种风格为特殊意义上的民族风格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这种风格含有多少一般特征。

”不同地域、文化、语言的熏陶下产生的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创作者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

而在电影工业越来越趋近全球化的今天,在商业利益、票房主导的综合考虑下,综合全球各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制作商业大片,已经成为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创作主流趋势。

对于好莱坞而言,在市场带动创作的大环境中,人口密集、经济不断增长、消费需求逐年提高的中国市场,如同一块隐形的可口蛋糕一样摆到了制片方的面前。

于是更多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广泛应用,其目的很明确—借中国元素的运用,吸引更广大的中国票房。

借中国元素增加的全球票房的做法,在好莱坞电影作品中已经运用多年,并越来越得心应手。

自1994年中国电影“引进大片”的政策出炉后,好莱坞电影便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好莱坞不仅重新开启了关闭许久的中国市场的大门,更看到了一个新兴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的人口优势是巨大的诱惑,也是市场收益的保证。

好莱坞娱乐分析专家罗格斯通说:“如果有1%的人去看电影,而你只要获得其中门票收入的1/50,那么这个收入将是一个客观的数字。

”自2012年起,中国放松美国电影的进口配额,从先前的每年20部提高到34部。

这一举措更使得中国元素如试金石一般,成为好莱坞电影拓展中国市场的最直接手段。

于是,中国元素便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

好莱坞成熟的运作体系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经历过很多个发展阶段,但万变不离,大致还是可以分为文化理念、民族符号、现实场景三种表现方式。

从《花木兰》中仅借用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作为外壳来抒发好莱坞电影中一贯坚持颂扬的女性思想解放独立自主的观点,到《功夫熊猫》中运用中国的国宝熊猫、功夫、儒家道家理念等典型的中国传统元素来表达了个人英雄的成长。

虽然人物形象的塑造思维依旧是西方电影中一直倡导的个人英雄模式,但中国元素融入到电影更深层次的表现意义中。

两部动画虽然都在中国本土存在较大的争议,但中国市场票房的成功是不可忽视的。

同样,中国的代表性服饰、古迹、民俗等文化符号大量被好莱坞电影运用。

《木乃伊3》中的运用兵马俑、古墓来增强整部影片的神秘氛围,《007:天幕危机》中利用龙灯、木质古建筑风格搭建的澳门赌场等神秘的中国符号来暗示任务中的重重谜团。

但好莱坞电影通常都是借用中国的民族符号来营造出一个西方世界观中理想的神秘东方印象。

在中国选景拍摄则更为普遍直接,无论是《蝙蝠侠:暗夜骑士》中香港摩天大楼里的枪战,还是《007:天幕危机》中上海辉煌的夜景和摩天大楼中的打斗,都体现出当今的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已经不仅只是长城、兵马俑等历史瑰宝或壮阔秀丽的山水,中国也作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的代表。

这种转变,表明好莱坞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向更深的层面进行发掘。

由于文化的差异,同样的中国元素,在中西方的理解中,意义会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电影中所展现的中国,更多是西方观念中想象出的中国,或是希望中国成为的样子,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的意义。

所以即使增加了再多的中国元素,好莱坞电影中,像《功夫熊猫》一样引起争论的事件依然会继续存在。

实际上,这种观念上的偏差也有刻意而为之的成分。

由于社会主导观念不同,好莱坞电影会习惯性的刻意“妖魔化”或“理想化”中国。

所以既会有《2012》中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的希望所在,也会出席你啊《致命快件》中国变成了言论闭塞、毫无人权可言的想象世界的可能。

而这种想象化的中国,更多是为了剧本中极端西方化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作为陪衬,也反映出中国元素在很多电影的制作里面中,依然只是一个噱头般的存在,而并不是真正被合理运用。

二、中美合拍片中的中国元素。

虽然中国已经放松了美国电影的进口配额,但是对于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巨大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工业来说,每年34部的进口片量远远无法满足其需求。

于是,中美合拍片这一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无论是已上映的《环形使者》、《敢死队2》,还是即将上映的《云图》,亦或是还在拍摄、制作中的《魔咒钢琴》、《狼图腾》等一系列的合拍片虽然都吸引着各方眼球,但各自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现阶段的中美合拍片,更多的合作在中方演员的使用和中国场景的选取上,而在创意、制作等方面,依然沿用着好莱坞惯有的制作模式和流程,这也造成了合拍片出现了许多诸如制作主导权归属、发行安排、审查制度等问题的发生。

《环形使者》就是一个并不太成功的合作范例。

这部小成本的科幻电影,在最初的剧本设计中,未来高度发达的世界设定在法国巴黎,所以才有了剧中主角在开篇学习法语的设计。

而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市场,最终这个地点选址中国上海。

这一举措成功吸引了来自中方的投资,使这部小成本制作得以继续进行。

许晴作为中方的主演参与影片拍摄,上海作为重要场景,这两条关键因素使这部影片在制作之初就得到了国内媒体、观众的高度重视和期待。

但此片上映后,观众的反映却并不如预期,最普遍的反映是上海一段的剧情支离破碎,更像是独立与整部电影之外的部分,导致观众对于理解整部片子产生了不小的难度。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和海外发行的拷贝比起来,国内放映的版本增加了更多国内演员出场的镜头并删除了一些剧情需要但在中国发行时会造成审查不易通过的部分,从而导致中国放映版本与北美放映版几乎是两部全然不同的影片。

由于审核制度及无法参与到电影最本质制作中等原因,导致合拍片在电影发行制度上的分歧,也造成了许多合拍片在市场上出现了“期待很高,现实不佳”的票房和市场成绩。

对于好莱坞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然而即使是再重要的市场,想要把中国元素很好的与好莱坞制作结合,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好莱坞电影不会为了一块市场而放弃百年的制作模式。

所以如何拍好合拍片也成为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艰巨任务。

三、美国电视剧中的中国元素。

相较于好莱坞电影产业中对于中国元素的大规模运用,电视剧高度发达的美国市场却一直显现得不温不火,并没有呈现大规模的中国元素加入。

其原因可归结为电视剧产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份额的不同,网络的兴盛、盗版的猖獗等。

这使得美国的电视剧制作中,中国元素仍多被用于警匪、律政等剧集模式中。

而这类影片,很大程度上把中国元素更多的禁锢在西方想象中的中国,并以其作为剧情(多为案件)的发展点。

因此大多数警匪片、侦探片剧集中,中国人多被作为非法移民、黑帮人员、街头混混等形象出现,唐人街则是罪犯的庇护所,虽极个别出现的正面角色,也大多是懦弱无助的受害者形象。

近年,随着电影市场的全面带动,美国的电视剧产业也更重视中国元素的多元化运用。

2012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品的新剧《基本演绎法》把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故事搬到了美国纽约,更大胆的将华生变成了一位女性,并启用华裔女演员刘玉玲来担纲,与福尔摩斯共同解决各种案件。

这个独立、自主、有自我价值观的女性形象,获得了受众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同时,主角的华裔背景也使得剧集中可以不时传递出一些积极的中国元素,比如华生用中药茶帮福尔摩斯退烧的桥段,华生的家庭聚会所传递出的中华民族的家庭意识等。

虽然依然会存在上文中所提到过的非法移民、帮派、赌场等问题,但整部剧集把中国元素运用得更为积极向上,把中华文明中女性的独特魅力融入到其中。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网络电视平台cwtv于2012年推出的《绿箭侠》里同样充斥着与以往不大相似的中国元素。

从男主角出场时被中国船只所救,重返美国后透露的赋予中国禅意的行为举止,以及稍后揭开男主角百步穿杨的射箭功夫得益于中国师傅的传授等等情节来看,这位与蝙蝠侠成长轨迹颇为相似的英雄身上透露着浓浓的中国气息。

甚至有人打趣的说,这是cwtv打造出的美国电视剧版《功夫熊猫》。

这部几乎每集都会出现中国元素的剧集,刚开播便被中国的网络视频公司购买了播放版权,几乎同步的播出时段更使得此剧在中国有广泛的受众市场。

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影片推销的市场营销思维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虽然本剧制作水准算不上最精良,剧本也不够严谨,但是凭借这种策略正确的营销方式,让这部剧集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随着中国影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影视作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同样,这些影视作品中,也会有更多中国元素的加入。

如何能够更好的让中国元素恰如其分的融入这些影视作品中,则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所有人的面前。

成熟的美国影视制作团队缺少的并不是技术,现在,真正缺少的,是能够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把这些中国元素精准的运用在其作品中的人才和制作方法。

同时从业者也应该警醒的意识到,在美国成熟的影视作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必然会对国产影视作品带来巨大的冲击。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特点,立足本土探索出一条更有竞争力的道路。

与此同时,中国要如何把丰富的文化更好的输出,让世界各国能够更了解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妙之处,也值得从业者们在未来,做出更多努力和探索。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吸引了国内、国外大范围关注,在国内外都取得非常高的收视率,并且成功的把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千百年来的思想文化底蕴推广到世界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