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专业车站课程设计: 车站课设

自动控制专业车站课程设计: 车站课设
自动控制专业车站课程设计: 车站课设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专业:自动控制

班级:控093

姓名:胡瑞

学号: 200908803

指导教师:岳丽丽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9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

2 -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 2 -

3 设计原则及要求.......................................................................................... - 2 -

4 图纸说明...................................................................................................... - 3 -

5 总结 .............................................................................................................. -

6 -附图1 昊辰站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

附图2 昊辰站车站双线轨道电路图

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训练的教学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是培养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有足够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设计主要是综合运用6502电气集中车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同时熟练掌握运用CAD绘图的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巩固和加深所学有关于铁路信号方面的知识。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分成3类,第一类为使用CAD软件绘制给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并编写联锁表,第二类为使用CAD软件绘制给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并绘制出双线轨道电路图,第三类为使用CAD软件绘制给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并根据给出的具体要求设计信号机点灯电路图。学生从三类中选择1个题目进行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设计任务。本人这次的课程设计选择的是第二类。其中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主要完成信号机、轨道区段的设置及命名,相应转辙设备的选择,道岔定位位置的确定以及各道岔、信号机、警冲标的坐标计算等;双线轨道电路图在信号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完成轨道电路极性的配置和送受电端的布置。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参考资料完成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和双线轨道电路图的绘制并写出设计说明书。

3 设计原则及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一方面要会利用已有的资料,合理参考,加快设计进程;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结束时,学生绘制出图纸,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时要遵循轨道电路区段的划分和命名原则。其次,道岔的编号要严格按着道岔编号的方法进行,即在下行咽喉从进站口开始向股道方向顺序编为单号,在上行咽喉编为双号,并以车站中心作为划分单、双数编号的分界线,位于同一坐标的道岔先编靠近信号楼的道岔。同时,要按着四显示自动闭塞的方式来布置各信号机并按着信号机的命名原则给其合理命名。在设计双线轨道电路图时,要按着站内电码化时道岔绝缘的设置原则设置道岔绝缘节,轨道电路极性配置时要满足同名端相连的原则实现极性交叉,并用封闭回路法检查站内所有股道绝缘节两侧是否做到了极性交叉,送受电端布置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4 图纸说明

4.1昊辰站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

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是电气集中设计的基础,在这张图中要合理地设置信号机、道岔以及警冲标,并且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正确地计算出信号机、道岔和警冲标的坐标,正确划分轨道区段和排列各种进路等。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具体的设计说明如下。

4.1.1站场描述

本次设计的车站处于复线双方向当中,站场共有4个股道,设中间两条为正线,命名下行线为IG,上行线为IIG,其他两条侧线股道下行线为3G,上行线为4G,其轨道电路均采用机械绝缘节。为了提高作业能力,根据道岔方向以及站场的形状,每个股道均可双方向接发列车,正常接发车口有两个,两个进站口都可以允许反方向接发车,故都设有反向进站信号机,其中兰州方向和乌鲁木齐方向均为自动闭塞,当反向运行时实行站间半自动闭塞。

本站共设23架信号机,在上、下行接车进路始端各设一台高柱五显示进站信号机和反向进站信号机用作接发车使用,共4架;上、下行发车进路分别设出站信号机防护,其中正线出站设的是高柱四显示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共2架,侧线为矮柱四显示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共6架;调车信号机(除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共11架。

本站设有道岔9组,其中双动道岔5组,单动道岔4组。1、3、5、7、9、11和2、4、6、8、10、12号道岔使用了辙叉号为12的50kg/m的钢轨,13、15号道岔使用了辙叉号为9的50kg/m型的钢轨。

本站总共包含了18个轨道区段,它们分别是IAG、IIAG、1-7DG、3-5DG、9G、11DG、3G、IG、IIG、4G、13DG、15DG、10DG、12DG、2-8DG、4-6DG、IBG、IIBG。

4.1.2信号机设置

(1) 列车信号机的设置

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对由区间线路驶向车站内方的接车进路进行防护,在每个方向的进站口道岔外方,列车运行前进方向线路的左侧,均应设置进站信号机。每个股道均可双方向接发列车,正常接发车口有两个,两个进站口都可以允许反方向接发车,故都设有反向进站信号机。本站场中在上、下行接车进路始端设高柱五灯位进站信号机S、X F、X、S F防护,上行发车进路分别设出站信号机S I、S II、S3、S4防护,下行发车

进路分别设出站信号机X I、X II、X3、X4防护,其中正线出站设的是高柱四显示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如X I和S II,侧线为矮柱四显示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如S3、S4和X3、X4。

(2) 调车信号机的设置

调车信号机的布置一般比较灵活,原则上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调车作业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机车车辆的走行距离和极大限度的进行平行作业。调车信号机是根据调车作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置的。在咽喉区,道岔岔尖前应设置调车信号机,以便满足调车折返作业的需要,例如图中的D5、D7、D6、D8等。为了提高调车作业的效率,应设起阻挡作用的调车信号机。实际上,一架调车信号机并非仅起一种作用,设于咽喉区的调车信号机对于某一调车作业来说可能是作为折返信号机使用,对另一调车作业来说,就可能作为阻挡信号机使用,如D11。

站内各种信号机的名称是以汉语拼音字母表示的。根据信号机的命名规则,对所设计的站场中信号机的编号见附图1。

4.1.3道岔的编号

道岔的编号按规定上行咽喉编为双号,下行咽喉编为单号,自进站口向站中心顺序编号。位于同一坐标的道岔先编靠近信号楼的道岔,如附图中的2号和6号、10号和12号等道岔。对于同一端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方向时,应该先编主要方向的道岔号码。站内的每一道岔均应该进行编号。对于双动道岔应编成连续的单数或双数,如附图1中的1/3、5/7、2/4、6/8、13/15。

4.1.4轨道电路区段的划分及命名

(1) 在电气集中的车站上,凡设置信号机的地方都要用钢轨绝缘将其内外方划分成不同的轨道电路区段;在专用线处的调车信号机外方设一段不小于25m长度的轨道电路作为接近区段;股道两侧均设钢轨绝缘,以至于股道上留有车辆时不导致锁闭咽喉道岔;道岔区段轨道电路一般不应该超过三组单动道岔或者两组双动道岔。

(2) 车站内每一个轨道区段都应该有规定的命名,同一车站内不得有相同的编号。根据规定,将与复线区段相连的正线股道,上行编为双号,下行编为单号,并用罗马字母表示,如IG和IIG,其余侧线股道编为3G和4G。进站信号机内方应设置调车信号机而形成的线路区段,根据衔接股道的编号再加A或B表示,下行咽喉加A,上行咽喉加B,如IAG、IIBG 等。道岔区段DG前冠以道岔号,如附图中的9DG、1-7DG等。

4.1.5道岔、警冲标及信号机坐标和股道有效长度的计算

(1) 信号平面布置图中给出的道岔坐标是道岔尖端距信号楼中心的距离;

(2) 警冲标中心距相邻直线线路中心的垂距应为2m,信号机、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与相应的辙叉号、联接曲线半径和线间距有关,可通过查相关文献后计算得到。例如附图1中的9号道岔的辙叉号为12号,联接曲线半径为400m,线间距离为5.3m,查相应表可得警冲标至岔心的距离为49m,岔心到岔尖的距离为14.203m,已知9号道岔岔尖到信号楼中心距离为515m,经计算得到警冲标坐标为:515-(14.203+49)≈452m。图中的S I为设在辙叉后两线路外侧的矮型信号机,经查表可得该信号机距9号道岔岔尖57.48m,则其坐标为:515-(14.203+57.48)≈444m。

(3) 根据到发线上信号机和警冲标的坐标,可以计算出股道有效长度,即在股道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影响邻线行车的一段长度,计算方法是自股道一端的信号机至另一端警冲标。由于股道设置位置不同,其起止点也不一样,所以各股道要一一计算,同一股道上的上、下行都有接发车作业,则股道有效长度应按上、下行分别计算如下行IG有效长度为X I至坐标为452的警冲标的距离,即:452+401=853m。

各信号机、道岔坐标计算好后,将其数值标明在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的上部,各股道有效长度计算出来之后,列表标明在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的下部,具体布置见附图1。

4.2昊辰站车站双线轨道电路布置图

4.2.1轨道电路的极性交叉

当绝缘节破损时,为了使受电端继电器不受邻接轨道电路的影响而误动,站内同一类型轨道电路,应做到钢轨绝缘两侧钢轨有相反的电源极性和相位的配置,即极性交叉。检查站内轨道电路极性交叉,可以利用封闭回路法。其方法是以单线条绘出站内轨道平面图,在图上要标出划分轨道区段的钢轨绝缘的位置,还要标出道岔轨道绝缘的位置。一个封闭的回路,如果回路中绝缘的个数为偶数,就能实现极性交叉,奇数就无法实现极性交叉,如附图2中由11DG、IIG、12DG和4G组成的回路中绝缘节个数为4,为偶数,能实现极性交叉。

4.2.2轨道电路送、受电端的布置

在站内采用正线电码化轨道电路时,为了节省电缆,采用受电端发码,此时应顺列车运行方向的远端设受电端,如下行IG的送受电端情况;咽喉区道岔区段轨道电路送电端,一般设在岔前部位,如9DG的送电端就设在9号道岔岔前;对于相邻的两个轨道区段,为了考虑在其分界绝缘的两侧能双送或双受,送电端也可设于岔后部位,如10DG和11DG轨道电路送电端就设在岔后部位。

4.2.3转辙机类型的选择

本站共设有道岔9组,其中双动道岔5组,单动道岔4组。1、3、5、7、9、11和2、4、6、8、10、12号道岔使用了辙叉号为12的50kg/m的钢轨,采用的转辙机为S700K 型,13、15号道岔使用了辙叉号为9的50kg/m型的钢轨,采用的转辙机为ZD6-D型。

4.2.4扼流变压器类型的选择

轨道电路送、受电端均需设置扼流变压器。一般正线上的道岔区段、无岔区段及股道采用双扼流轨道电路,在绝缘节两侧均装设扼流变压器,其余轨道电路在保证回归牵引电流畅通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装设扼流变压器的数量,所以在侧线股道一头采用双扼流轨道电路,其目的是切断迂回电流。附图2中,若在侧线4G处送受电端均装设扼流变压器,当扼流变压器一处断线时就会构成一条迂回电路,导致4G在有车或者断轨的情况下,其轨道继电器有可能经迂回电路而错误吸起。所以侧线采用单扼流变压器,除了4G,3G也采用单扼流变压器。

双线区段在进站信号机处的扼流变压器要与相邻线路离去区段入口端的扼流变压器通过横向连接线将其中点相连,以构成上、下行线间牵引电流通路。附图2中X进站信号机处的跨越两正线的细实线,表示了两扼流变压器的中性点相连。

5 总结

本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和车站双线轨道电路布置,并利用所学的CAD知识绘制出所设计的两张图。要完成以上内容需要很好地掌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的相关知识,而且要熟练地利用CAD绘图。

在完成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自己遇到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问题,比如扼流变压器的设置和部分送、受电端相关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解决了自己的难题,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自己对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的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这门课程有了更多的兴趣,同时对CAD也得到了熟练的使用,运用CAD可以很好地绘制出所需图形,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充分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熟悉掌握的相关技巧,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提高。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6.6-2016.6.19 手机: 工业大学教务处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摘要: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分析了系统开环时倒立摆的不稳定性,运用根轨迹法设计了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零极点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固高科技所提供的控制器程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将电脑与倒立摆连接进行实时控制。在MATLAB中分析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态指标,检验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引言 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可以分为倒立摆和顺摆。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中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了解了用古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如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系统建模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示意图和系统框图如下。其基本的工作过程是光电码盘1采集伺服小车的速度、位移信号并反馈给伺服和运动控制卡,光电码盘2采集摆杆的角度、角速度信号并反馈给运动控制卡,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运动方向、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从而保持摆杆平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审定成绩: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单位负反馈系统设计校正 学生姓名姚海军班级0902 院别物理与电子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号14092500070 指导老师杜健嵘 设计时间2011-12-10

目录一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 三设计原理 四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校正构图五课程设计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 设计任务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0)(11.0()(0 ++= s s s K s G 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 (1) 相角裕度0 45 ≥γ ;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05.0<ss 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s /rad 3<c ω。 二、设计要求 (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 校正); (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 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 (3) 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 (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三、设计原理 校正方式的选择。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链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4种。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一种校正方式,这种方式经济,且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这种校正方式。串联校正方式是校正器与受控对象进行串联连接的。本设计按照要求将采用串联校正方式进行校。校正方法的选择。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表达方式可以进行校正方法的确定。本设计要求以频域指标的形式给出,因此采用基于Bode 图的频域法进行校正。 几种串联校正简述。串联校正可分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等。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建议修读学期课程信息辅修标识专业方向组代码通过情况起始结束周AUT06002 专业导论 1.0 1.0-0.0 必修课专业教育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COM07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ENG24005 大学英语Ⅰ(普通班,Q) 3.0 3.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无方向01-15 ENG24007 大学英语视听说Ⅰ(普通班,Q) 3 4.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GYM32001 体育Ⅰ 1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LAW23005 知识产权法基础 1 1.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AC03002 工程制图基础 2 2.0-0.0 必修课大类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IL98001 军事理论 1 1.0-0.0 必修课实践环节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IL98002 军事训练 1.5 0.0-0.0 必修课实践环节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TH17003 工科数学分析Ⅰ 6 6.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TH17012 线性代数A 3.5 0.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POL22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POL22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COM07003 C语言程序设计 3.0 3.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ENG24006 大学英语Ⅱ(普通班,Q) 3 4.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无方向01-15 ENG24008 大学英语视听说Ⅱ(普通班,Q) 3 4.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GEN99001 通识教育选修课 2.0 2.0-0.0 选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GYM32002 体育Ⅱ 1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自动控制元件设计与实践精编版

自动控制元件设计与实 践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自动控制元件设计与实践》题目库题目1. 波形信号发生器 1.1 设计要求: 1.利用运算放大器UA741CD设计方波和三角波发生电路。 2.使用Multisim 12.0仿真并焊接实物电路图 3.并测试实际电路的放大位倍数。 1.2 设计方案: 图1 波形信号发生器Multisim仿真图 图1.1 波形信号发生器仿真结果图 1.3 器件清单: 表1波形信号电路仿真器件

题目2. 可控单音频发声电路 2.1 设计要求: 利用555定时器设计并实现一个标准的单音发声电路,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并在multisim上进行仿真。

2.2 设计方案: 图2 可控单音频发声电路Multisim仿真图2.3 器件清单: 表2 可控单音频发声电路器件清单

题目3.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 3.1 设计要求: 1.掌握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电路参数的调整方法。 3.以上电路的实现所使用的放大器原件主要基于UA741CD。 4.设计完成在Multisim上进行仿真,并测试实际电路与仿真电路的误差。 5.从原理上分析该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简控讨减小误差和优化设计的思路和方 法。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的功能是将输入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与其数值成正比的输出电压,故称为电压控制震荡电路。可以认为电压-频率转换电路是一种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电路。 3.2 设计方案: 图3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Multisim仿真图 图3.1 仿真波形图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复习题(带答案)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在继电电路中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故障-安全问题,),即(故障要导向安全)。P1 2、故障种类虽然很多,但就其对电路的影响来说,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断线性质的 故障);一类是(混线性质的故障)。P1 3、研究继电电路的安全性,主要是研究解决(断线保护)和(混线保护)。P1 4、既然继电电路是按断线故障导致安全而设计的,那么,在发生(混线故障时)时,就有可能使继电器错误吸起而导向(危险侧)。P1 5、能够达到故障-安全的混线保护法常用有两个; 一是(位置法);一是(极性法);P2 6、车站信号控制系统一般称为(车站联锁)。它的控制对象是:(道岔、进路) 和(信号机)。P13 7、电气集中是车站内(道岔、进路)和(信号机的)自动控制系统。。P16 8、(轨道电路经常处于闭路状态)叫做闭路式轨道电路 P25 9、电源屏是(电气集中的)供电设备。它必须保证(不间断供电),并且不受 (外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P35 二、名词解释: 1、延时电路 : P5 能使继电器延时吸起(即缓吸)或延时落下(即缓放)的电路,叫延时电路。 2、自闭电路: P6 能对操作过程或列车通过进路的过程起记录作用的电路,称自保电路,也叫自闭电路。3、时序电路 : P8

在一个由继电电路构成的控制系统中,包括有若干个单一继电器的电路。这些继电电路不仅相互作用,而且必然遵循一定的动作顺序,才能完成赋予它们的功能。我们把具有相互作用且按一定时间顺序动作的继电电路的总和,称做时序电路 4、极性继电器电路: p8 能鉴别继电器激磁电流极性的继电器电路,叫做极性继电器电路。 5、车站联锁: P13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一般称为车站联锁。 6、非集中联锁:P13 道岔在现地分散操纵的车站联锁,叫非集中联锁 7、集中联锁:P13 道岔、进路和信号机在一处集中控制与监督的车站联锁,则叫做集中联锁。 8、电气集中联锁:P13 用电气方法进行控制与监督的集中联锁,叫做电气集中联锁,简称电气集中。 9、电子集中:P13 近些年来,已经出现用电子电路实现联锁的电气集中,一般简称电子集中。 10、进路:P14 列车和机车车辆在车站内运行时所经过的经路,叫做进路。 三、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继电电路中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继电电路出现的故障有哪些?(P1 ) 2、如何实现断线保护?举例说明(P1 ) 3、如何实现混线保护?举例说明(P2 ;) 4、什么是位置法?举例说明,位置法的关键在于什么?(P2 ) 5、电气集中室内、设备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何?(P6 ) 6、电气集中室外、设备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何?(P6 ) 7、透镜式信号机机构玻璃的颜色配置如何?(P8 ) 8、轨道电路区段划分的原则大致如何?(P11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考研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总况 一、全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校排名 1.清华大学 2.西安交通大学 3.华中科技大学 4.浙江大学 5.重庆大学 6.天津大学 7.哈尔滨工业大学 8.上海交通大学 9.华北电力大学10.东南大学11.西南交通大学12.沈阳工业大学13.中国矿业大学14.华南理工大学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6.北京交通大学17.武汉大学18.哈尔滨理工大学19.四川大学20.河海大学21.哈尔滨工程大学22.郑州大学23.广西大学24.陕西科技大学 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1)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2)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高年级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模块课及选修课。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路与电子基础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专业综合实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主要实验:运动控制实验、自动控制实验、计算机控制实验、检测仪表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3)修业年限: 四年 (4)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5)相近专业: 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

第一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基础 第一章车站信号控制系统概述 [基本要求] 1、铁路信号的主要功能。 2、进路控制过程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进路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路解锁过程。 3、在车站联锁系统中主要包括下列技术及相应器材:进路空闲的检测技术、道岔控制技术、信号控制技术、联锁技术、故障—安全技术、监测技术。 4、轨道电路是检查铁路线路上有无车辆存在的主要手段,也是铁路信号现代化的基础设备之一。要求掌握下面一些基本概念:预先锁闭、接近锁闭、分段(或逐段)解锁、一次解锁、道岔的区段锁闭等。 5、动力转辙机是道岔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6、道岔有四种状态,这就是道岔在定位且尖轨处于密贴锁闭状态,简称定位状态;道岔在反位且尖轨处于密贴锁闭状态,简称反位状态;道岔的尖轨不密贴于基本轨的状态;以及道岔被车轮挤动的不正常状态称做挤岔状态。 7、铁路运营对于信号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现代化的集中联锁系统是由室外的信号机、动力转辙机、轨道电路以及室内的联锁机构、控制台和电源所组成。按信息处理的观点什么是联锁? [学习重点] 以上4、6、7、8为重点。 [复习题] 1、名词解释:联锁;接近锁闭;预先锁闭;分段解锁。 2、什么是轨道电路?轨道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动力转辙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铁路运营对于信号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二章电磁继电器原理 [基本要求] 继电器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在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具有不对称特性的安全型继电器仍占有重要地位。本章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直流无极继电器、偏极继电器、极性保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2、什么是安全型继电器。 3、继电器图形符号及电路画法。 4、继电器电路的表述方法。 [学习重点] 以上3、4为重点。 [复习题] 1、什么是安全型继电器? 2、继电器电路有那几种表述方法? 第三章继电器电路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基本继电电路的作用和构成原理。 1、继电电路串联、并联和串并联三种基本连接方式。 2、缓放型继电器的延时电路。 3、自闭电路的作用和构成。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12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设计内容 三、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简明)任务书——供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6班)本科学生用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别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统筹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分析和综合。 一设计题目:I型二阶系统的典型分析与综合设计 二系统说明: 该I型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图 其中:R=1MΩ;C =1uF;R0=41R 三系统参量:系统输入信号:x(t); 系统输出信号:y(t);

四设计指标: 设定:输入为x(t)=a×1(t)(其中:a=5) 要求动态期望指标:M p﹪≤20﹪;t s≤4sec; 五基本要求: a)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b)利用根轨迹方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单数同学做); c)利用频率特性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双数同学做); d)完成系统综合前后的有源物理模拟(验证)实验; 六课程设计报告: 1.按照移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写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计算过程、分析过程,包括: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原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图一张(自绘); (3)系统分析,综合用精确Bode图一张; (4)系统综合前后的模拟图各一张(附实验结果图); 4.提供参考资料及文献 5.排版格式完整、报告语句通顺; 6.封面装帧成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自动控制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着重于自动控制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的综合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自动控制理论(PID)设计、现代控制理论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自动控制MATLAB 仿真。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1 内容 某生产过程设备如图1所示,由液容为C1与C2的两个液箱组成,图中Q 为稳态液体流量)/(3s m ,i Q ?为液箱A 输入水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1Q ?为液箱A 到液箱B 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2Q ?为液箱B 输出水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1h 为液箱A 的液位稳态值)(m ,1h ?为液箱A 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2h 为液箱B 的液位稳态值)(m ,2h ?为液箱B 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21,R R 分别为A,B 两液槽的出水管液阻))//((3s m m 。设u 为调节阀开度)(2m 。 已知液箱A 液位不可直接测量但可观,液箱B 液位可直接测量。 图1 某生产过程示意图

要求 1. 建立上述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对模型特性进行分析,时域指标计算,绘出bode,乃示图,阶跃反应曲线 3. 对B 容器的液位分别设计:P,PI,PD,PID 控制器进行控制; 4. 对原系统进行极点配置,将极点配置在-1+j 与-1-j;(极点可以不一样) 5. 设计一观测器,对液箱A 的液位进行观测(此处可以不带极点配置); 6. 如果要实现液位h2的控制,可采用什么方法,怎么更加有效?试之。 用MATLAB 对上述设计分别进行仿真。 (提示:流量Q=液位h/液阻R,液箱的液容为液箱的横断面积,液阻R=液面差变化h ?/流量变化Q ?。) 2 双容液位对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MATLAB 仿真过程 一、对系统数学建模 如图一所示,被控参数2h ?的动态方程可由下面几个关系式导出: 液箱A:dt h d C Q Q i 111?=?-? 液箱B:dt h d C Q Q 22 21?=?-? 111/Q h R ??= 222/Q h R ??= u K Q u i ?=? 消去中间变量,可得: u K h dt h d T T dt h d T T ?=?+?++?222122221)( 式中,21,C C ——两液槽的容量系数 21,R R ——两液槽的出水端阻力 111C R T =——第一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222C R T =——第二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2R K K u =_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2.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协作意识。具备与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2.创新竞争意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坚毅意志。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I、自动控制原理I、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I、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设计、导航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制导、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 设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 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 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 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使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 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 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设计正文 1.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相关知识: 研究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单是分析系统的作用原理及其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进行定量的分析,才能作到深入地研究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上去。这就需要把输出输入之间的数学表达式找到,然后把它们归类,这样就可以定量地研究和分析控制系统了。 1.有理函数模型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可一般地表示为: m n a s a s a s b s b s b s b s G n n n n m m m m ≥++???++++???++= --+- )(11 11 1 21 (1) 将系统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按降幂的方式以向量的形式输入给两个变量num 和den ,就可以轻易地将传递函数模型输入到MATLAB 环境中。命令格式为: ],,,,[121+???=m m b b b b num ; (2) ],,,,,1[121n n a a a a den -???=; (3) 在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定义了tf() 函数,它可由传递函数分子分母给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及专业软件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三阶系统分析与校正 年级专业及班级:建电1402 姓名:王杰 学号: 141504230 指导教师:许慧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6 年 12月 27日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学会使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统; (5)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习任务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K/s(0.1s+1)(0.2s+1) 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2)相角裕度y>=40度; 如不满足,试为其设计一个pid校正装置。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 2)绘画根轨迹,分析未校正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稳定性、快速性)。 3)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绘出系统开环传函的bode图,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开环振幅)。 (2)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校正方案,要求有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Matlab计算值比较。 (3)选定合适的校正方案(串联滞后/串联超前/串联滞后-超前),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并确定何种装置实现。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Measuring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本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控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在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以惯性技术应用为对象和背景,同时兼顾通用测试与控制技术,主要学习惯性导航仪器的有关的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的专业知识,受到本专业的实践培养和训练,具备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的设计开发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具有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验能力,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1学分,其中理论必修课117学分,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系统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系统 第一章信号机平面布置图 (一)列车信号机的设置 因为该站处在复线当中,因此设中间两股道为正线,命名下行线为IG、上行线为IIG,其他两个股道下行线为3G、上行线为4G。为提高作业能力又根据道岔方向及站场形状,IG、IIG、4G可单方向接发列车,3G可双方向接发列车。上、下行接车进路始端设高柱五显示进站信号机S、X防护;上行发车进路分别设出站信号机SⅡ、S4、S3防护。下行发车进路分别设出站信号机XI、X3防护,正线出站设高柱四显示出站兼调车信号机、侧线为矮柱四显示出站兼调车信号机。 (二)调车信号机的设置 为了由股道向咽喉区调车,在股道端处设置出站兼调车或调车信号机,如SII、S4、S3、XI、X3以及D5、D6、D8、D10。为了满足各股道间的转线作业,在道岔尖处设有调车信号机,如在1号道岔尖设有D1满足I、II、3、4道间转线作业的需要。同理在2号道岔尖前设D2信号机;D3是为了I、3道间转线作业需要;D4是为了II、4道间转线作业需要。3道中间的道岔12号道岔是电动道岔应设调车信号机对其进行防护如D12、D14、D16。 (三)轨道区段的划分 1.在电气集中车站上,凡设置信号机的地方都要用钢轨绝缘把信号机前方线路划 分不同的轨道区段; 2.股道两侧均设钢轨绝缘,以至于股道上留有车辆时不导致锁闭咽喉道岔; 3.尽头线入口处的调车信号机前方必须设一段轨道电路其长度不小于25米,以 便了解线路占用状态; 4.道岔区段轨道电路一般不应超过三组单动道岔或两组双动道岔; 5.1/3、2/4渡线绝缘是满足道岔定位时不影响平行进路的需要。 6.电动道岔岔根绝缘均为弯股切割保证电码化需要。 (四)股道有效长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金陵科技学院课程设计目录 目录 绪论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题目 (2)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题目 (2)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3) 2.1课程设计的任务 (3)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3) 三校正函数的设计 (4) 3.1理论知识 (4) 3.2设计部分 (5) 四传递函数特征根的计算 (10) 4.1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的特征根.......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 (13) 5.1校正前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3) 5.2校正后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15) 六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9) 6.1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9) 6.2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1) 七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3) 7.1校正前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3) 7.2校正后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图 (244) 八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 (24) 8.1校正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 (25) 8.2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及对数相频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 (26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在控制工程中用得最广的是电气校正装置,它不但可应用于电的控制系统,而且通过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还可应用于非电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设计适当类型和适当参数值的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可以补偿系统不可变动部分(由控制对象、执行机构和量测部件组成的部分)在特性上的缺陷,使校正后的控制系统能满足事先要求的性能指标。常用的性能指标形式可以是时间域的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等(见过渡过程),也可以是频率域的指标,如相角裕量、增益裕量(见相对稳定性)、谐振峰值、带宽(见频率响应)等。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三种类型。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由电阻、电容按不同方式连接成的一些四端网络。各类校正装置的特性可用它们的传递函数来表示,此外也常采用频率响应的波德图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校正装置对信号产生不同的校正作用,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控制系统在改善特性上的需要。在工业控制系统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中,串联校正装置采用有源网络的形式,并且制成通用性的调节器,称为PID(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的校正作用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类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设计报告书 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05电气2班 指导老师 2007年12月13日

设计题目: 对于结构如图所示系统,给定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 Gg (S )和性能指标要求,试分别设计串联校正装置K (s ),并比较它们的作用效果。,若要求开环比例系数K ≥100 S -1,相角裕量γ≥30°,C ω≥45 S -1; 2 100 () (0.11)(0.011) G s s s s ++ 一、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开环、闭环零极点分析 1、开环零极点图 -100 -90-80-70-60-50-40-30-20-100 P ole-Zero Map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Matlab 源代码如下: >> num=[100]

num = 100 >> denc=conv(conv([1,0 ],[1,0]),conv([0.1,1],[0.01,1])) denc = 0.0010 0.1100 1.0000 0 0 >> figure;pzmap(num,denc) >> grid >> [p,z]=pzmap(num,denc) p = 0 0 -100 -10 z = Empty matrix: 0-by-1 由零极点图知,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为 1,20 p =、3 100 p =- 、 410 p =-,Matlab 计算结果与计算值相等。 2、闭环零极点图 -100 -80 -60 -40-20 20 Pole-Zero Map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方案多容水箱水位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一、引言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涉及到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参数的整定等多种问题,包括古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工作或是进一步的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二、设计课题 多容水箱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设单位反馈的多容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错 误!未指定书签。,用频域设计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以下指标: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速度 误差系数。校正后相位裕量,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30﹪,调整时间;。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一般电学系统自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用MATLAB实现系统的仿真与调试。要求根据所学控制理论知识<频率法或根轨迹法)进行人工设计校正装置,初步设计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形式及参数。要求在MATLAB下,用simulink进行状态仿真,在计算机上对人工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调

试,使其满足技术要求;确定校正装置的电路形式及电路参数;完成设计报告。 四、设计过程及步骤 (1)设计思想 在分析设计时,应用频域法设计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其中超前校正部分可以提高系统的相角裕量,同时使频带变宽,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滞后校正部分则主要用来提高系统的稳态特性。 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主要是通过对数频率特性设计过程 根据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速度误差系数可以求得,所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绘制值下的系统的Bode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