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标准 川枳实

道地药材标准 川枳实
道地药材标准 川枳实

道地药材川枳实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枳实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川枳实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川枳实Chuang Zhishi

产于重庆江津、铜梁、綦江、万州和四川广安、南充及周边地区的枳实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栽培变种酸橙×枳Citrus aurantium L. ×Poncirus trifoliaya 的干燥幼果。

4.2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枝刺较少。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顶端凹缺,厚纸质,翼叶狭窄;叶片表面油点黄色透明,果实表面光滑,有黄色油细胞。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5 历史沿革

枳实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木部中品,记“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河内( 河南武陟)川泽。”

唐·《本草拾遗》载:“本经枳实用九月、十月,不如七月、八月,既厚且辛,书曰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今江南枳、橘俱有,江北有枳无橘。此自别种,非干变易也”,这里指出江南之橘和江北之枳应为明确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而非同一物种因地理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物种变异。唐《新修本草》载:“枳实生河内川泽”,且在唐诗中有“方物就中名最远,……采尽商山枳壳花”的描述,进一步说明,枳实分布于河南、陕西一带,且商州地区枳实已与人们的生活临床密切相关,并已成为当地特产。另外,同时期还有“澧水桥西小路斜,……处处春风枳壳花。”的诗句,此处澧水即今之湖南澧县一带,说明在唐朝时期,枳实已在南方的湖南一带广泛种植。

《本草图经》曰:“枳实,生河内川泽,洛西州郡皆有之,以商州( 陕西)为佳。如橘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枨(橙),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皆以皮浓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须陈久者为胜。”

明·《本草蒙筌》中记载枳实为:“商州所生,似橘极小,择如鹅眼,色黒,陈者良。”与上述记载一致。《本草纲目》引用“颂曰:今洛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商州者为佳。”这里的洛西指的是现今的河南洛阳、郑州这一带,江州指的是江西省,湖州指的是浙江的湖州。从以上文献可知枳实的产地在长江南北均有,古代以商州所产者为佳。

清·《植物名实图考》载:“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亦只有枳实,后人以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枳壳。”说明枳实、枳壳为同一植物来源,只是采收期不同而已。并载枳实:“即橘之酸酢者”。清·《本草崇原》:“枳实出于河内洛西及江湖州郡皆有。近时出于江西者为多”。表明清代枳实已是主产于江西。

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记载:“江西沙河所出者,皮厚肉细而结,色白气清香而佳”。《药物出产辨》:“枳壳,产四川为最,江西次之,福州又次之。”说明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认为四川产枳实品质较佳。《中国道地药材》:“尤以江西清江县所培育的为优良品种(道地药材称‘江枳壳’)……湖南沅江的‘湘枳壳’、四川万县的‘川枳壳’亦享有盛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第四册):“四川产者市场上称川枳实,湖南产者市场称湘枳实,江西产者市场上称江枳实,……贵州大多以甜橙幼果作枳实。”对于枳实的品质评价,1963版《中国药典》一部:“以外皮黑绿色,肉厚色白、瓤小、体坚实、香气浓者为佳”。1977版《中国药典》一部:“以质坚硬、香气浓者为佳。”《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以个大小均匀,果实表面绿色,光滑,果皮肉厚而白色突起,质坚结,体重者为佳。”《中国药材学》:“以表皮青黑色、肉厚、瓤小、质坚实、香气浓者佳。”《新编中药志》(第二卷):“以肉厚、瓤小、质坚、香气浓者为佳。”《500味常用中药材经验鉴别》:“以个大小均匀,果皮厚而肉呈凸起状,质坚结者质佳。”《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以外果皮绿褐色、果肉厚、白色、瓤小、质坚实、气香浓者为佳。”

从本草记载来看,枳实应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历史上枳实南北均产,并在唐代以前似乎主产于北方地区,并以商州(今商洛)所产枳实为佳,在唐代以后产区逐渐南迁,及至清代,枳实已主产于江西,并形成了江枳实(江西清江)、湘枳实(湖南沅江)、川枳实(重庆万州、江津等)道地药材。据调查,目前枳实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柑橘栽培地区资源最为丰富,主要栽培

于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川枳实历史沿革见表1。

表1川枳实历史沿革表

6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6.1 道地产区

重庆江津、铜梁、綦江、万州和四川广安、南充等地及周边地区。

6.2 生境特征

产区地形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时数1207.9 h/年,平均气温18.2 ℃/年,平均降雨量为1034.7 mm/年。枳实喜生长在沙质壤土, 阳光充足无风害处, 耐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或砾质壤土为宜。多栽于林旁路边、房前屋后或山坡。

7 栽培及采收加工

7.1 栽培方法

川枳实栽培主要包括育苗、嫁接、移栽等几个环节。育苗选取当壮年树上结的成熟果实采籽,或枸橘种子进行砧木育苗,苗床选沙质壤土作畦,多在秋季育苗。待第二年夏季后按株行距15 cm间苗或补苗,每亩约植5000株左右种苗。枳实嫁接用的接穗要选择当年产量高、品质好的壮年树一年生枝条,于秋季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接活以后, 把接穗以上的砧木部份割去, 使接穗将来长成树冠, 开花桔实。一般嫁接后2~3年,按株行距4~5 m进行移栽定植,并加强田间管理。

7.2 采收加工

道地药材标准 川姜黄

T/CACM XXXX-2018 道地药材川姜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姜黄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定西黄川姜黄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川姜黄Chuan Jianghuang 产于四川犍为、沐川、宜宾、崇州、双流等周边地区的栽培姜黄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 4.2 形态 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成丛,分枝很多,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每株5-7片,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0-45 (90) cm,宽15-18cm,顶端短渐尖,基部渐狭,绿色,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0-45cm。花葶由叶鞘内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直径4-9cm;苞片卵形或长圆形,长3-5cm,淡绿色,顶端钝,上部无花的较狭,顶端尖,开展,白色,边缘染淡红晕;花萼长8-12mm,白色,具不等的钝3齿,被微柔毛;花冠淡黄色,管长达3cm,上部膨 1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道地药材产区产地

道地药材产区产地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着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

道地药材的形成探究综述

道地药材的形成探究综述 2012级7年制中西临床医学 唐瑞 201270202047 【摘要】目的:为道地药材的形成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方法:引用了各类文献有关道地药材的论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了道地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微量元素等的关系问题。结果:道地药材的形成确实与有效成分、微量元素、优良品种和种植加工技术等密切相关。为用现代中药科学研究方法重新认识道地药材阔拓宽思路。 【关键词】道地药材;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传统文化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地理产区,品种优、品质好、产量大,生产加工规范,临床疗效显著,世所公认的久负盛名的优质正品药材。千百年来,道地药材的形成始终以药材“道地产区”为条件,“择优而立”为准则,“质优效佳”为标志,“技术规范”为保障,“中华人文”为特色。故本文就道地药材的形成的探究进行论述。 1.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 中药种质资源是指一切可用于中药研究开发应用的生物遗传资源,是所有中药物种的总和。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础,因此也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是优质的遗传资源,主要包括栽培品种或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选育的良种等[1]。 附子早在公元前140年《淮南子》中就有记载,被医家誉为“药中四维”之一、“百药之长”。在四川江油的栽培历史有1300多年。附子的栽培比较特殊,分附子种源“乌药”的栽培和附子的栽培。附子的栽培品种、品系较多,但按叶型主要分为南瓜叶型、丝瓜叶型、小花叶型。其中,南瓜叶型块根肥大,产量高,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但抗病能力较差;丝瓜叶型产量较低,抗病力较强,不易烂根枯死,产量稳定。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有野生人参(野山参)、半野生人参(林下参)和栽培人参(园参),人参的种质资源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人参的栽培品种按茎果色泽分为紫茎红果、青茎黄果、紫茎黄叶红果,按根形分为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园膀园芦。其中,大马牙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地下根产量高,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进口药材、特殊产地 1.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云南:三七、云南 甘肃:当归、大黄 宁夏:枸杞子 内蒙:黄芪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辽宁:细辛、五味子 山西:党参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江苏:薄荷 安徽:牡丹皮、木瓜 浙江:玄参、浙贝母、延胡索、麦冬 福建:泽泻 广东:砂仁、藿香 广西:蛤蚧 新疆:紫草 江西:枳壳 2.进口药材 乳香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没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血竭印尼 羚羊角俄罗斯 沉香印尼、马来西亚 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 丁香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 番泻叶印度埃及 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 白豆蔻泰国、印尼 西洋参美国、加拿大 3.特殊产地 石膏湖北应城 儿茶云南版纳 槟榔海南 药材性状“习称” 1.“云锦花纹”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珍珠盘”银柴胡 4.“车轮纹”防己 5.“菊花心”甘草、黄芪

6.“疙瘩丁”白芷 7.“朱砂点”羌活苍术 8.“蚯蚓头”防风 9.“狮子盘头”党参 10.“金包头”知母 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 12.“过桥”黄连 13.“起霜”茅苍术 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 15.“钉头”赭石 16.“怀中抱月”松贝 17.“通天眼”羚羊角 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 19.“马牙柱”合成朱砂 20.“乌金衣”“挂甲”牛黄 21.“虎牙”砍茸 22.“莲花”马鹿茸 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 24.“当门子”麝四、药材性状特征 药材性状特征 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 香 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 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 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 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 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 7.形似毛笔头辛夷 药材显微特征 1.草酸钙簇晶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 2.草酸钙砂晶牛膝麻黄细辛枸杞子钩藤秦皮洋金花 3.草酸钙针晶(束)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 4.草酸钙方晶麻黄细辛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厚朴、黄柏、红花5.草酸钙柱晶补骨脂沉香、肉桂 6.草酸钙棱晶五倍子 7.草酸钙结晶防己(细小杆状) 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 8.晶纤维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石菖蒲 9.晶鞘纤维番泻叶、甘草 10.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 11.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声明:本文转自神农本草精英会微信号,题目为张继中药诗话系列之一: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 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摘自《中医药法》)。 中药材主产地(道地药材)“新编” ——张继 云南马关草果王,版纳砂仁天竺黄。 文山三七云佛手,云南重楼滇精黄。 朱砂琥珀五倍子,叙府半夏云木香。 檀香荜茇马钱子,云归昆明山海棠。 云连丽江山慈姑,苍山贝母药大黄。 天麻雪上一支蒿,滇西云归儿茶膏。 毕澄茄子鸡血藤,诃子云苓云胡椒。 贵州天麻吴茱萸,毕节半夏艾纳香。 雷丸山慈姑贵芍,朱砂五倍子雄黄。 黔川续断坚龙胆,杜仲百合茯苓乡。 姜形黄精九香虫,通脱通草贵白党。 四川松青芦贝母,泽泻佛手雅安黄。 川仲川朴川楝子,绿丝郁金川姜黄。 灌县川芎川牛膝,味连雅连川木香。 江油附子青川乌,中江薄荷川明党。 鸡骨常山川独活,瑞香狼毒川活羌。 中江丹参川续断,中江白芍川柏黄。 汉源花椒五倍子,慈姑干姜犍白姜。 雷丸甘松川故脂,川红梅花九虫香。 遂宁白芷自然铜,绵川麦冬云木香。 川蓬莪术川藁本,宜宾巴豆川山常。 川灯心草紫草茸,川金钱草苦楝皮。 保宁半夏西钩藤,康定硼砂川白蜡。 重庆綦合川红梅,秀山银花南大黄。 合江佛手涪麦冬,开县木瓜桔梗良。 万县江津青白壳,垫江丹皮川黄柏。 万县巴豆山栀子,万县常山云木香。 青海秦艽西羌活,马鹿茸角野麝香。 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马宝西大黄。 胆草枸杞大青盐,青藏茵陈山莨菪。 西藏甘松胡黄连,大黄羌活红景天。

巴中道地药材

巴中道地药材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辖三县一区。全市具有丘陵、中山、低山等地貌,土地植被保护较好,有利于中药材的生产和种植。巴中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主要盛产金银花、川明参、银耳、杜仲、天麻、虎杖、栀子、猪苓等上千种中药材,其中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闻名全国。 近年来,我市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总体看,我国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质量监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中药生产工艺及制剂技术水平较低;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中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加强我市中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中药现代化,培育GAP基地,以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对我市中药材的种植与开发前景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中药材种植的现状 我市中药材大多数品种是以野生为主,自古就有百姓上山采药的传统习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山采药的人是越来越多,很多品种都能形成批量上市销售。据调查,全市一年采收野生中药材大约上千吨,如天麻、夏枯草、霪羊合、乌贝子等。 虽然我市采收野生中药材占据了中药材市场的一定份额,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内外中药材市场的需求,还必须种植大量成片的中药材以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这样就促使在我市形成了无数中药材成片种植基地。据调查,已初步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单品种中药材基地主要有:川明参、金银花、栀子、虎杖、猪苓、银耳、杜仲等。其中巴州区渔溪镇积累了川明参种植的丰富经验,常年种植5000亩,产量约2000吨以上,带动该片区农户规模化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年产川明参3000多吨,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南江县大河镇、兴马乡、赤溪乡等历年盛产金银花,种植20万亩,投产8万亩,年产金银花300多万公斤,实现产值1亿多元。巴州区平梁乡青包山村建有栀子种植基地400亩,年产栀子约5万斤,产值近10万元,带动该片区农户规模化种植总面积达2000亩,实现产值30多万元。巴州区南阳乡成片种植虎杖约60亩,年产虎杖2万斤,产值约10万元。南江县沙坝乡草坝村建有猪苓种植基地700亩,现还未投产。南江县的“三木”药材每年产量也有上百吨。 二、中药材种植与开发前景 中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防病治病的物质,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基础。随着中药饮片、中成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也必将大幅度上升,很多中成药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原料药材生产基地,以满足本企业的需要。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较多,所需原料药材绝大多数靠从市场购进,因此,发展既与市场需求接轨,又能形成产业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发展我市经济,帮助农民增收的重大项目。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GAP)的施行,中药材的生产更加规范,中药材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更加促进了中药的标准化、现代化。GAP从中药材的产地生态环境、种植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采收与粗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质量管理、人员和设备、文件管理等方面对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了GAP认证的企业必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

重庆中药材区域分布

重庆中药材区域分布 重庆湿润的气候, 复杂的地形地貌, 形成了重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多种生物共存,生物资源的种类多,具有明显的森林垂直分布、典型的生物群落和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现有中药种质资源5832种。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人工种植历史悠久, 自国家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属重庆道地药材和大宗传统药材30多种。 重庆中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品种多、单品种规模小、发展潜力大。除主城及潼南和万盛外, 重庆市各区县均有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于石柱、丰都、巫山、巫溪、奉节、酉阳、秀山、江津、武隆、綦江、合川等20多个区县。其中,黄连、木香、丹皮、白术、枳壳、款冬花、党参、小茴香、天麻、半夏、青蒿、厚朴、黄柏等为国家重点发展品种;金银花、银杏、佛手、红豆杉、辛夷、前胡等20多个品种为市级重点发展品种。 三峡库区及大巴山药材区 主要包括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州、城口等区县。

该区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占75%左右,海拔最低73米,最高2797米,相对高差达2700多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主要药材党参(庙党、板党)、太白贝母、贝母、云木香、味牛膝、银杏、杜仲、小茴香、玄胡、枳壳、半夏、冬花等。主要名特道地药材有:巫山、奉节的庙党、开县的云木香,奉节的贝母,巫溪的天麻,云阳的小茴香,忠县和万州的野生半夏等。 〃巫溪党参、天麻 巫溪县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党参、天麻、独活等药材蕴藏量丰富,是全国中药材生产重点县,早年曾获“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称号,是国家商务部颁发的“绿色中药出口基地”。 〃巫山庙党 巫山庙党属川党参,因产于巫山县庙宇镇而得名,是全国"四大名党"之一,被列入《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据《中国药典》记载:“党参味甘平、功能是补中气不足,润肺止咳,尤以巫山庙党最佳。”早在19世纪就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及欧洲市场。 〃开县木香 开县的地理环境非常的适合云木香的生长,该县木香种植面积产量约占全国木香总产量的70%,年产量为5500多吨,占

(仅供参考)河北道地药材

黄芩 (热河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草部中品。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之功。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和 细皱纹。质硬而脆,异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黄芩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主产于燕山背部的黄芩历来以条粗长,质坚实,加工后外皮金黄、杂质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热河黄芩”。《药物出产辨》云:“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明确指出黄芩道地产地在河 北承德地区。通过对黄芩生长的地形因子与气候条 件分析,河北北部最适宜黄芩生长,其产量和质量 均优于其他省份。 黄芩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汉黄芩素已被开发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而其主要代 谢产物汉黄芩苷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了抗细胞增 殖的特性,而且这种成分能通过诱导G1期阻滞和促 进分化,有效抑制U937和HL-60细胞的增殖,有 望成为一种新的能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肿瘤天然产物。

知母 (西陵知母) 知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 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 趁鲜除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具有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知母性寒, 味苦,主热中消渴,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生川谷”, 汉末《名医别录》中的记载:“生河内 川谷。”河内:即太行山区包括河北西 部和北部。在《药物出产辨》(民国时期) 记载:“知母产直隶东陵西陵”最为出名, 其中河北易县所产“西陵知母”最为道地。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 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 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 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 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 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神农架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神农架道地药材公司简介 目录 一、企业概况 二、发展历程 三、公司产品 四、发展规划 五、结语 一、企业概况 企业简介企业文化企业荣誉分支结构 ?企业介绍 神农架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神药公司”)创立于2018年6月,注册资金1亿元,由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和深圳嘉道谷投资共同出资建设。 作为神农架林区政府唯一参股地方中药产业发展公司,我们将依托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的资源禀赋,以及神农架独特的区域品牌文化底蕴,

立足以土壤修复技术为基础、构建中药材生态种植标准、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产业为目标,打造国药精品源头。 公司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创新生态技术与农业技术”为发展核心,致力于成为“国内安全中药材第一品牌”,努力实现神农架区域中药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及规范升级,全方位推动神农架林区生态中药材种植产业、仓储及中药材饮片加工分级与中药材产业链的发展。 ?企业文化 企业愿景:致力于成为“国内安全中药材第一品牌” 企业发展核心:以创新生态技术与农业技术,重塑中药材产品品质,打造绿色中药,重构中药产业生态系统。 企业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企业使命: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指数为己任,引领“健康医药”行业发展。 ?企业荣誉 2020年度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神农架林区楚商联合会副会长单位

神农架林区慈善会捐助单位

?分支结构(示例)

二、发展历程 发展时间轴企业大事记 ?发展历程 ? 2018年5月21日 神农架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神药公司)择址神农架林区自然博物馆内,总部正式落成。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对策 药用植物学廖凯 摘要: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关键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问题;保存 前言种质一词源于德国著名遗传学家魏斯曼1892年所提出的“种质论”,他认为,“种质遗传物质”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产生“体质”。种质是指植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植物遗传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农业生产和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植被破坏、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常规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以田间种植、室内贮藏等形式为主,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这使其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受到了限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将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仓库”中,这个仓库就称之为“基因库”,通俗的名称叫“种质库”。用以保存种质资源,库内有先进的保温隔湿的结构和空调仪器,常年保持着低温干燥环境,减缓种子新陈代谢,延长种子寿命,使种子在几年乃至近百年仍不丧失原有的遗传性和发芽能力。近年来,在离体培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低温保存技术,以其无菌培养、保存稳定、占用空间少等优点在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建成各类种质库500多座,收藏种质资源180 多万份。其中,禾谷类120 万份,豆类35 万份,根茎类8 万份,饲料类20 万份[1]。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植物种质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包括特殊营养品和药品。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尤为重要的是培育新品种和生物技术研究需要的丰富的植物基因资源[2]。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指药用植物的“种性”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包括原种的综合体(种群) 、群体、家系、基因型和决定特

十大道地药材产区之欧阳学文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道地药材产区 欧阳家百(2021.03.07)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

“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规范道地药材生产和管理,全面提升道地药材质量,保证人民安全用药,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决定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与授牌工作。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扩大会员企业的品牌优势,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以树立标杆企业,提升会员企业质量意识、品牌市场竞争力,扩大专业委员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为了使评选与授牌工作具有公信力并规范、有序地进行,根据《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管理办法》,制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道地优质药材示范基地,经专家现场检查评审后,由专业委员会授牌。 一、企业具备条件 1、企业资质:会员单位及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合作社、农(林)场; 2、企业经营情况: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技术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经营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等; 3、企业基地情况:栽培历史(至少要有2个生产周期)、种植规

1、生产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应建立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科技人员和仪器设备,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批道地药材按规程进行检验并有完善的记录。 基地的生产过程,要以质量为中心、符合生产实际的生产管理,并对其生产关键技术点进行研究控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采收与初加工:科学合理的采收和加工,是形成优质道地药材的重要环节。濒危药材要确定适宜采收量,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申报单位应具有足够的满足生产需求的生产加工场所和设施,加工方法应科学合理,至少应采用传统的采收加工技术,或者通过相关科学研究,确定适宜的采收期、采收方法与合理的初加工方法。 3、包装与储藏运输:道地药材的包装材料要适宜,包装记录要完善。建立能够满足药材贮藏要求的仓库及仓贮设施,制定道地药材的仓贮养护规程和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应对药材进行合理包装并有产地、批号、等级、检验合格等包装标志。并通过对药材不同包装、不同温湿度与光照度与质量相关性等研究,制订适宜该品种药材的包装与储藏运输规范。 4、药材优质性:道地药材的优质性应体现在其特有品质,建立明确的、易区别、可检测的体现道地药材品质特征的质量标准,从三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化学指标即内在品质,主要是指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多少;二是物理指标即药材的外观性状,如色泽(整体外观与

著名道地药材

著名道地药材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川药 四川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药材之乡,四川又称巴蜀,故 产自四川的药材一般都冠以“川”、“巴”、“蜀”字。如川芎、川贝、川断、川连、川朴、川楝子、川大黄、蜀椒、巴豆 等。还有以峨眉山起名者,如峨参、峨三七、峨眉耳厥、 峨眉半边莲等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浙药: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天台山乌药、象山贝母、瑞安郁金、温州白术 广药: 两广盛产热带和亚热带药材,常冠以“广”,如广木 香、广陈皮、广豆根、广地龙、广防己、广竹黄、广 藿香等; 主要品种: 广防己、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高良姜、阳春砂 仁、益智仁、槟榔、广藿香、金钱草、鸡血藤、肉桂。 四、着名道地药材 高州高良姜、阳春砂仁、高要肉桂 云药: 云南多产热带和高山药材,品名前冠以“云”或 “滇”字,如云茯苓、云木香、云白芍、云琥珀、 云竹黄、滇常山、滇瑞香、滇崖爬藤等素 主要品种: 三七、云木香、重楼、柯子、茯苓、儿茶。 文山三七 贵药: 主产于贵州的 天麻、天门冬、黄精、白芨、杜仲、五倍子。 北药: 北方出产的药

黄芪、党参、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 子、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白芷、板蓝 根、知母、蔓荆子、山楂、连翘、苦杏仁、桃仁、 小茴香。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关药 是东北药的统称,常冠予“关” 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关木 通、五味子、牛蒡子。 怀药 主要指河南怀庆的药 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栝楼、天南星、 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东三省)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两广) 四大蕲药:蕲龟、蕲蛇、蕲竹、蕲艾(华南)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建国前的怀庆府,即今天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武陟、 博爱、沁阳、温县、孟县、济源等县) 八大宛药: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南阳) 浙八味: 延胡索、浙贝母、杭白菊、温郁金、莪术、白芍、麦冬、玄参 云南文山三七、宁夏中宁枸杞、 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丹皮、 江苏太仓薄荷、河北易县知母、 浙江天台乌药、四川石柱黄连、 四川康定炉贝、广东高要肉桂、

道地药材简析

道地药材简析

目录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1) 二、道地药材的区域划分 (2) 三、道地药材的现代研究 (2) 四、道地药材的营销价值 (3) 五、附录:道地品种解析 (4)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医药理论体系、来源于生产和用药实践、世

所公认的特定产区的名优正品药材的代名词。它不仅是药材生产的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质量概念和文化概念,是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标志和金字招牌,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思想、中国形象和中国制造。 特点: 1)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是优质的药用遗传资源,主要包括栽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选育的良种。如人参被誉为“百 草之王”,有野生人参(野山参),半野生人参(林下参)和栽培人参(园参)。它 的栽培品种按根形分为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圆膀圆芦。其中大马牙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地下根产量高,常作为主要栽培品种。 2)适宜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药材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能够适应,又因其适应性特点而产生获得性遗传的种内变异。如:川贝母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 材,自然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4500m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地带的高山灌丛及草 甸地带,经人工驯化后,可生长于海拔在2700米左右的山坡草丛或阴湿的小灌丛 中山坡草地进行规模化的人工栽培。川贝母喜湿润,忌干旱和积水,日均温5℃左 右出苗,10~15℃开花,14~16℃果实成熟,15~20℃是生长最适宜温度,超过30℃ 则抑制器生长。川贝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和西南高原气候区域,四川阿坝州、甘 孜州是其道地产区。 3)规范的生产加工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技术保障。道地药材的生产加工主要包括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等。就采收方面来讲,要根据道地药材的种类、药物的性 质、道地产区的采药经验,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采收加工。如:金银花的开花时间 很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一般每年早春小曼后采摘头茬花,以后每月集中采摘, 每年采4~5茬,采摘时应掌握在花蕾上部膨大成米白色时最适宜,过早花蕾青绿、嫩小,影响产量;过晚则花蕾开放,效价降低。采收后应立即晾干或烘干,加工的 方法有日晒、阴晾法、烘干法、炒鲜处理干燥法和蒸汽处理干燥法。 4)显著的临床疗效是道地药材形成的主要标志。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谓: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其力性理,不及本邦。假令荆 意不通,则全用历阳当归,钱塘三建,岂得相似。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此缘故 也。说明非道地药材没有道地药材的疗效好。现代研究也证明,同一种药材,由于 产地不同,质量有差异,作用有不同。如:西北产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高,泻下 作用强,而黑龙江产大黄,鞣质含量高,反而有止泻作用。 5)优秀的中华人文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因素。如道地药材川芎、川附子、广陈皮、广藿香、浙贝母、怀地黄等,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不仅反映了 道地产区独有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反应 了千百年来倒地产区人民独具特色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工艺和独特的品质特 征,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 是“天、药、人”完美的结合。 二、道地药材的区域划分 中药材生长与气候、地形、生态等的适宜性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并且道地药材的质量与生态环境是息息相关。中药区划就是对特定环境下药材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它是中药材引种栽培适宜生长选择的基本策略和依据。

著名道地药材

川药 四川是我国首屈一指的药材之乡,四川又称巴蜀,故 产自四川的药材一般都冠以“川”、“巴”、“蜀”字。如川芎、川贝、川断、川连、川朴、川楝子、川大黄、蜀椒、巴豆等。还有以峨眉山起名者,如峨参、峨三七、峨眉耳厥、 峨眉半边莲等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浙药: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天台山乌药、象山贝母、瑞安郁金、温州白术 广药: 两广盛产热带和亚热带药材,常冠以“广”,如广木 香、广陈皮、广豆根、广地龙、广防己、广竹黄、广 藿香等; 主要品种: 广防己、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高良姜、阳春砂 仁、益智仁、槟榔、广藿香、金钱草、鸡血藤、肉桂。 四、著名道地药材 高州高良姜、阳春砂仁、高要肉桂 云药: 云南多产热带和高山药材,品名前冠以“云”或 “滇”字,如云茯苓、云木香、云白芍、云琥珀、 云竹黄、滇常山、滇瑞香、滇崖爬藤等素 主要品种: 三七、云木香、重楼、柯子、茯苓、儿茶。 文山三七 贵药: 主产于贵州的 天麻、天门冬、黄精、白芨、杜仲、五倍子。 北药: 北方出产的药

黄芪、党参、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 子、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白芷、板蓝 根、知母、蔓荆子、山楂、连翘、苦杏仁、桃仁、 小茴香。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关药 是东北药的统称,常冠予“关” 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关木 通、五味子、牛蒡子。 怀药 主要指河南怀庆的药 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栝楼、天南星、 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东三省)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两广) 四大蕲药:蕲龟、蕲蛇、蕲竹、蕲艾(华南)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建国前的怀庆府,即今天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武陟、 博爱、沁阳、温县、孟县、济源等县) 八大宛药: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南阳) 浙八味: 延胡索、浙贝母、杭白菊、温郁金、莪术、白芍、麦冬、玄参 云南文山三七、宁夏中宁枸杞、 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丹皮、 江苏太仓薄荷、河北易县知母、 浙江天台乌药、四川石柱黄连、 四川康定炉贝、广东高要肉桂、

山西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它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指同种异地出产的药材,在质量上有明显差异,如人参、地黄、杜仲、当归等,产地不同药效差异很大,常把某地出产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而其他产地出产的则叫“非道地药材”;其二是指同一种药材国内外均有分布,但在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则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三是指原产其他国的药物流传入中国之后,经过发展,成为常用中药,这些药物在中国的某些或某一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如红花、木香等;其四是指经加工而形成的药品,其“道地”所在主要是指工艺上的考究;其次是指一些正品药物的代用品,这些代用品相对于“道地”的正品药物而言,就是“非道地”的药材了。 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中药材的种类、储量、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目前探明的中药材种类有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占全国《中药汇编》收载中药材数量的25%。我省共有30多种中药材申报国家道地药材,有8种入选国家道地药材,包括连翘、黄芪、党参等。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种药物的生活应用。 一.黄芪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补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对人体的益处有很多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