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在饲料中的应用
鲜食玉米的应用及展望

鲜食玉米的应用及展望摘要:鲜食玉米因有香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发展前景广阔,分析目前我国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品消费情况,鲜食玉米在食品行业及相关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鲜食玉米,食品行业,应用前言鲜食玉米又称果蔬玉米[1],是指那些鲜嫩籽粒或取食乳熟期的新鲜果穗的玉米, 也称为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
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及一些亚间杂交型( 如甜×硬或糯×甜等) 。
按粒色分有黄粒型、白粒型、黑粒型和彩色相间型。
甜玉米根据不同的遗传背景又分为加强甜、超甜和普甜三种。
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倍受青睐。
其不但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风味独特,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且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
鲜食玉米除含有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VE、VC、磷、铁、钙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谷固醇、胡萝卜素以及硒等营养物质,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平衡食品,其单独食用即可获得较全面的营养[2-5]。
玉米鲜食还有预防癌症病变、防治便秘、防治肥胖病、健脑提神、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6]。
甜糯玉米软罐头具有鲜、香、甜、软、黏等特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糖类、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一种食用方便简单、纯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7]。
玉米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作物, 在我国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种植面积居粮食作物第二位。
1鲜食玉米在食品中应用1.1 鲜食玉米在饮料中应用饮料是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与普通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甜玉米是一种既可以称为水果,也可称为蔬菜的谷物,甜玉米饮料既是果蔬汁饮料,又是谷物饮料。
甜玉米饮料使人们从吃谷物变成喝谷物,不仅保留了甜玉米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还让消费者很方便的饮用到口感更好、吸收更容易的饮料。
孙祖莉等人经过试验,以糯玉米汁为主要原料,经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辅以红枣、莲子等药食两用保健材料,制成口感柔软细腻、爽甜可口、具有糯玉米特有糯香风味的仿乳饮料。
家畜养殖中青贮玉米饲料的应用

家畜养殖中青贮玉米饲料的应用【摘要】青贮玉米饲料是一种通过粉碎和发酵鲜玉米植株得到的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消化性能。
其优势在于保留了玉米植株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同时增加了饲料的贮存时间和口感。
在家畜养殖中应用广泛,包括牛羊、猪和禽类养殖。
青贮玉米饲料能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和肌肉质量,提高毛发光泽和免疫力。
在养殖业中,青贮玉米饲料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少饲料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
饲喂技术方面,科学合理的饲喂量和频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贮玉米饲料的效益。
未来,青贮玉米饲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和不断完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养殖业的需求。
【关键词】家畜养殖、青贮玉米饲料、牛羊养殖、猪养殖、禽类养殖、经济效益、饲喂技术、应用前景、推广发展。
1. 引言1.1 青贮玉米饲料的定义青贮玉米饲料是指将鲜嫩玉米植株(包括茎、叶、果实)在植株质量最佳时期割取后,进行水分适当控制后,压实储藏起来,利用其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饲用家畜的一种饲料。
青贮玉米饲料的制作工艺一般包括割取、碾压、打捆、储藏等环节。
在割取时应选择天气晴朗、植株水分适中的时间,使得饲料中充分保存植物的营养成分。
碾压后使植株中的细胞破裂,使得饲料中的水分均匀分布,利于后续储藏。
打捆时要将碎成小段的青贮玉米植株进行压实,减少氧气的接触,避免饲料霉变。
储藏时可以选择专用的青贮罐或者塑料膜进行封存,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青贮玉米饲料具有饲料质量高、食用率高、对家畜有利于消化、营养丰富等优点,是家畜喜爱的饲料之一。
在饲料市场上,青贮玉米饲料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成为家畜养殖中的重要饲料之一。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营养成分使得青贮玉米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青贮玉米饲料的优势1. 营养丰富:青贮玉米是将玉米全株青贮发酵而成的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家畜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
2. 饲料利用率高:青贮玉米在发酵过程中,会释放出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能够降低养殖成本。
新玉米喂鸡有哪些危害,晒干多久可以喂

新玉米喂鸡有哪些危害,晒干多久可以喂1、拉稀: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被消化,而在大肠中容易被大肠杆菌发酵利用,产生毒素引起拉稀。
2、饲料转化率降低:玉米尚未完全成熟,粗蛋白和其他营养物质含量低,抗性淀粉含量高。
3、降低了鸡群的免疫力:根据调查,在收割前后,约有25%的新玉米被霉菌污染,霉菌毒素会导致鸡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
一、新玉米喂鸡有哪些危害1、拉稀(1)在新玉米中由于玉米穗的头部成熟度不够,而且又缺少后熟期,因此新玉米的抗性淀粉量会很大。
(2)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容易被消化,而在大肠中却很容易被大肠杆菌发酵利用,这样就会产生毒素引起拉稀。
2、饲料转化率降低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粗蛋白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就会比较低,抗性淀粉含量较高,所以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
3、降低了鸡群的免疫力(1)根据调查,在收割前后,大约有25%的新玉米被霉菌污染,霉菌毒素会导致鸡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出现下降。
(2)有很多重大疫情主要是由霉菌和霉菌毒素引起,尤其是在改用新玉米后,养殖户一定要注意霉变的问题。
4、采食量减少新玉米非常容易发霉,导致饲料适口性差,从而减少鸡的采食量。
二、新玉米晒干多久可以喂1、新玉米需要晒1个月才能喂鸡,玉米的后熟期也就是淀粉转化过程,如果转化没有完成则会导致能量不足从而使蛋鸡减少产蛋。
而且由于玉米的水分大会发出容易发霉,霉菌的衍生物霉菌毒素也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鸡本身的抗病能力。
2、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左右,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左右。
高水分会破坏日粮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从而降低日粮中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粮中各营养素的平衡关系。
3、米水分含量高会导致代谢能水平偏低,使畜禽采食量增加。
尤其是产蛋鸡表现非常明显,它们的采食量增加,但是产蛋率却下降。
采食量增加会直接造成料肉比升高,饲料成本增加。
新玉米使用时需要

新玉米的科学应用
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将新玉米适度陈化,时间需要1个月以上。 使用新玉米时可以与高品质的陈玉米逐步混 用过渡,过渡期半个月以上。 新玉米配料时要保证3天用完否侧容易影响 品质(饲料发热)破坏营养成分。
蛋鸡新玉米的使用:
饲料配给时,应增加玉米的配比量,水份高, 能量低。特别蛋鸡弥补性强,喜采食粗大颗 粒,使用新玉米时,有时采食量达2.7—2.8 两/只,蛋白质饲料摄取量相对减少,造成 不必要的浪费,降低饲料报酬率,建议新旧 玉米合用。
杂质的影响:
杂质的影响不单是占用了玉米的有效成分, 更大的影响是因杂质粒度小,往往填充在玉 米粒中间,影响了正常的通风换气,(影响 玉米本身的细胞呼吸)使玉米更容易发霉
玉米标准—人用
等级 容重g/L 1 ≥710 2 ≥685 3 ≥660 杂质% ≤1.0 ≤1.0 ≤1.0 水分% ≤14.0 ≤14.0 ≤14.0 不完善粒%(总量) ≤5.0 ≤5.0 ≤5.0 不完善粒%其中生霉粒 ≤2.0 ≤2.0 ≤2.0
饲料用玉米标准
质量指标 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灰分(%) 一级 ≥9.0 <1.5 <2.3 二级 ≥8.0 <2.0 <2.6 三级 ≥7.0 <2.5 <3.0
注意新玉米不完整粒
不完整粒是指生霉粒、生芽、病斑、破损 及虫蚀和杂质等。养殖户认为玉米霉变只发 生在玉米贮存过程中,但实际上引起玉米发 霉的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霉菌的 潜在性及霉菌毒素的存在给饲料质量带来隐 患,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固然是个办法,但 关键还是高度重视霉菌污染的问题,把生霉 粒控制在1%范围内。
水分对营养的影响:
玉米水分多一个点,能量蛋白比相差0.5%, 能量赖氨酸比相差0.5%,也就相当于营养价 值相差0.5% 对一个万头猪场来说,年用饲料量三百多万 公斤,也就相差了一万五千公斤饲料,价值 三万多元
新玉米对饲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新玉米对饲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许晏维;袁建敏;周洪彬;许玲玲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杂志》
【年(卷),期】2022(58)6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使用新玉米对饲料中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
收集5家饲料厂的新玉米样(共计30个)、陈玉米样(共计20个)以及用新玉米和陈玉米搭配而加工的配合饲料样(共计158个),测定玉米、配合饲料制粒前、制粒后RS含量。
结果表明:新玉米中RS含量为1.10%~3.03%,平均含量为2.33%;陈玉米中RS含量为0.74%~3.48%,平均含量为2.28%;制粒前饲料中RS含量为0.58%~1.64%,平均含量为1.07%,制粒后饲料中RS含量为0.5%~1.21%,平均含量为0.78%,低于制粒前含量(P<0.05)。
由此可见,使用新玉米不会导致饲料中RS含量升高,而制粒会显著降低饲料中RS含量,新玉米以及使用新玉米生产的饲料中抗性淀粉整体水平较低,与新玉米对畜禽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无关。
【总页数】4页(P195-198)
【作者】许晏维;袁建敏;周洪彬;许玲玲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大连成三畜牧业有限公司;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挤压系统参数对挤压蒸煮大麦啤酒辅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2.玉米粗淀粉加酶挤压参数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3.挤压对脱胚玉米啤酒辅料中抗性淀粉的影响
4.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平均聚合度对抗性淀粉含量影响的研究
5.挤压对大米啤酒辅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玉米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及解决方案

新玉米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及解决方案新玉米,也称转基因玉米,是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将一种外源基因导入玉米中,使其具有抗虫、抗草药、耐除草剂等特性。
尽管新玉米在提高产量和减少农药使用方面具有优势,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在畜禽养殖领域。
本文将讨论新玉米对畜禽养殖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玉米对畜禽的饲料价值存在一定的影响。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引入,新玉米中含有一些抗虫蛋白和抗草药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畜禽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生理功能。
不适当的饲喂可能导致畜禽的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下降,甚至引发消化道问题。
因此,畜禽饲料中使用新玉米需要慎重考虑。
其次,新玉米对畜禽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风险。
新玉米中的转基因DNA和蛋白质可能会穿过畜禽的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体内积累。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新玉米对人和动物的慢性毒性和过敏性反应的潜在影响。
因此,对于畜禽养殖业主而言,特别要关注畜禽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测新玉米对畜禽饲料价值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场地试验,对新玉米的毒性和过敏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适用性。
2.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在饲料配方中适量添加新玉米,并与其他非转基因粮食进行混合,以降低新玉米对畜禽的危害。
同时,根据畜禽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整饲料中新玉米的含量,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饲料利用效率。
4.加强政策管理和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新玉米的管理和监管,确保新玉米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新玉米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制,并通过监测检测等手段,确保畜禽养殖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新品种玉米对畜禽的营养特性及饲喂效果

玉米是饲料之王,是使用最普遍的饲料原料,世界玉米的7 %-0 0 - %用于饲料 .我国玉米的总产量仅次于美 8 国 ,居世 界 第 二 ,年 产 量 大约 l3 吨 , 占全世 界 玉 米 总产 量 的15¨ - 亿 /[.玉 米 是常 用 的 能量饲 料 ,在 猪禽 日粮 中的
文 章 编 号 : 1 0 -8 32 0 )40 -4 0 32 4 (0 20 .5 00 1
新 品 种 玉 米 对 畜 禽 的营 养 特 性 及 饲 喂 效 果
郭春 华 ,伍 喜 林。 王立 志。 ,
(. 南民族 学院生命科技 学院 ,成都 6 0 4 ;2 四川农 业大学动物营养研 究所 ,雅安 6 0 0 ) 1 西 101 . 000
普通玉米( C 含油量大约为4 %,美 国生产 的高油玉米含油量达6 ~7 C) . 5 . %,我 国正在实验和推广的高油玉 5 米 ,含 油 量达 到 8 %以上 ,世 界上 含 油 量最 高的 高油 玉米 品种和 综 合 品种 ,含 油 量 已超 过 2 %t.玉米 油 的热 值 1 引
是淀 粉 的22 倍 ,所 以高油 玉 米都 具 有较 高 的能 量 .例如 ,含 油 量为 4 %的普 通 玉米 具 有3 9 千 卡/g 总 能, .5 . 3 97 l的 ( 含 油量 为85 . %的 高油 玉米 的 总 能为4 2 千 卡/g 34 k ,后 者 比前 者 高82 .%.
综合利 用价 值 .
收 稿 日期 :2 0. 53 0 20 .0
作者简介 :郭春 华(9 7) 15 -.女.西南民族学 院生命科技学 院副教授
维普资讯
第4 期
郭春华等 : 新品种 玉米对 畜禽的营养特性及饲喂效果
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

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中。
在饲料中,玉米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如果玉米的比例过高,会导致饲料中淀粉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畜禽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而如果玉米的比例过低,又会影响到饲料的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平衡。
根据不同的畜禽种类和生长阶段,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肉鸡、肉鸭等快速生长的禽类,玉米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以满足其高能量、高蛋白的需求。
而对于猪、牛等畜类,玉米的比例则需要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以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玉米在饲料中的加工方式也会影响其比例。
例如,对于粉碎后的玉米,其比例可以适当提高,而对于全粒玉米,则需要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
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畜禽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控制。
只有在适当的比例下使用玉米,才能保证畜禽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玉米在饲料中的应用
新收获玉米在饲料中使用时,通常会导致畜禽腹泻,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新收获玉米与储存一年的玉米相比,是否营养价值较低?笔者认为,关于新收玉米与陈化玉米营养的价值的讨论应基于科学的试验数据,特别是动物试验数据,根据对目前的一些动物试验结果分析,新收获玉米在饲料中应用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主要是水分较高、玉米粉碎粒度较粗造成的,新收获玉米营养成分消化率通常要高于储存一年的玉米。
我们看一下行业中流传的关于新收获玉米的几个假设:(1)抗性淀粉含量高,动物消化率低;(2)戊聚糖含量高,增加动物肠道食糜黏度,降低养分消化率;(3)抗胰蛋白酶因子含量高,影响蛋白质消化率;(4)新收获玉米水分含量高,降低营养价值。
(5)新玉米粉碎粒度较粗,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
这些假设中哪个是影响新收获玉米对动物负面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关于新收获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较高假设。
由于抗性淀粉有多类型,体外法测定的抗性淀粉动物并不一定不消化。
尹达菲(2014)曾经测定不同类型玉米储存过程中的抗性淀粉的含量,新收获玉米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4.5%左右,储存两周后降为1%-1.5%之间。
可是,在其进行肉鸡饲养试验时发现(表1),储存0-8周的玉米淀粉肉鸡回肠消化率没有差异,且均高于对照组(储存一年的玉米);本实验室也研究了不同储存时间玉米淀粉猪回肠消化率,发现未储存玉米淀粉猪消化率为100%,储存1年后为97%(表2)。
说明新收获玉米抗性淀粉含量并不是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相反,新收获玉米具有较高的淀粉消化率。
其次,关于新收获玉米戊聚糖含量较高,增加动物肠道食糜黏度,降低养分消化率的假设。
玉米中可溶性戊聚糖含量的0.10%(0.02%-0.19%),不溶性戊聚糖含量为3.53%(4.19-2.99%)(未发表数据);通常认为可溶性戊聚糖是造成动物肠道食糜黏度的主要因素,但玉米可溶性戊聚糖含量很低,但其对动物肠道食糜黏度造成影响有多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有文献报道,新收玉米与储存一年的玉米相比,水溶性戊聚糖高20%左右,且饲喂新玉米的肉仔鸡空肠食糜的黏度显著高于饲喂储存一年玉米的肉仔鸡,但肉仔鸡对新玉米有机物和粗蛋白的代谢率高于或者接近与储存一年的玉米(卞晓毅,2014)。
因此,新收获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高低可能不是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第三,关于抗胰蛋白酶因子含量高的假设。
王立群(2017)的研究表明,三种不同的玉米储存4周后,植物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由2.14-2.81 mg/g 下降到1.61-1.79mg/g。
但也有研究表明,蛋鸡和肉仔鸡对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耐受量为3-4mg/g;豆粕中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在1.4-6.2每mg/g时,仔猪和生长猪对营养物质消化率不会收到影响(李德发,2003)。
王立群(2017)的研究也表明,新收获玉米与储存一年玉米相比,粗蛋白消化率没受到影响。
说明抗胰蛋白酶因子也不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第四,关于新收获玉米水分含量较高的假设。
一般新收获晾干玉米与储存一年的玉米相比水分含量要高2-4个百分点;特别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没办法控制玉米水分时,使用新收玉米也许会出现更高的水分含量。
较高的水分可能造成玉米营养价值降低,特别是有效能值降低。
按照玉米猪消化能3450kcal/kg和鸡代谢能3220kcal/kg,水分高2个百分点将是78kcal/kg的猪消化能和73kcal/kg的禽代谢能。
按照饲料中使用60%的玉米,猪全价饲料中可能降低50kcal/kg消化能,禽全价饲料中可能降低44kacal/kg的代谢能。
饲料中有效能值的降低会造成能氮比不平衡,从而动物出现生长性能下降、腹泻等现象。
最后,关于新收获玉米粉碎粒度较粗的假设。
新收获玉米粉碎特点与储存一年的玉米有很大的差异,刘永辉(2011)研究表明,储存可以显著降低玉米的硬度,储存12个月以上的玉米与新收获玉米相比,粉碎后,物料颗粒直径减小,细粒增加。
玉米粉碎粒度的降低,对猪来说,通常意味着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增加(黄伟,2016)。
对与家禽来讲,较高的玉米粉碎粒度也可能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产品品质下降(张嘉琦,2018)。
关于新收获玉米营养价值评价试验
评价新收获玉米营养价值的最可靠方法是动物消化、代谢试验和动物生长试验。
卞晓毅(2014)对储存0-2月的不同类型玉米(马齿型、中间型和硬粒型)和储存1年的陈玉米进行了肉仔鸡的代谢试验,结果是三种新收获玉米在0-2个月内,
有机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表观代谢率均不低于或者高于储存1年的陈玉米。
王立群(2017)使用新玉米和储存1年的陈玉米配制肉鸡日粮,结果表明饲喂新玉米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均优于饲喂陈玉米组。
刘永辉(2011)对我国不同地区新玉米和储存1年的陈玉米进行了肉鸡的代谢试验,发现新玉米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和总能的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储存1年的陈玉米,新玉米的大部分氨基酸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陈玉米,其中新玉米赖氨酸的代谢率平均值为89%,而陈玉米赖氨酸的代谢率为85%。
张磊(2016)研究了4个品种的玉米在储存过程中对猪有效养分的变化情况,发现储存10个月后,玉米猪消化能降低0.3MJ/kg;玉米总能、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显著降低。
这些动物试验表明,新收获玉米与储存1年的陈玉米相比其营养成分消化率是偏高的,使用新收获玉米配制饲料时,动物的生长性能是提高的。
新收获玉米的使用注意事项:(1)关注新收获玉米水分含量。
(2)关注新收获玉米粉碎粒度(3)使用酶制剂,个人认为,新收获玉米首选蛋白酶,木聚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