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试题(开卷)答案

《汽车空调》试题(开卷)答案
《汽车空调》试题(开卷)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汽车空调》试卷

考试形式:开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汽车空调制冷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液体汽化制冷)、(气体膨胀制冷)、(涡流管制冷)。

2,汽车空调性能评价指标有(温度)、(湿度)、(流速及空气清新度)等。3,汽车空调根据驱动方式不同可分为(独立式)、空调和(非独立式)空调。4,汽车空调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空调(分体式)空调和(分散式)空调三种类型。

5,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 储液干燥器 )、( 膨胀阀 )、(蒸发器)和(鼓风机)等组成

6,目前汽车空调中采用的压缩机仍以(翘板式)和(斜板式)为主。

7,曲柄连杆机构的压缩机工作过程由压缩、排气、膨胀、吸气四个过程组成。

8,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常见的蒸发器结构主要由管片式、管带式和层叠式三种。

9,膨胀阀根据平衡方式分为两种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

10,易熔塞是一种保护装置,一般装在储液干燥器的头部,用螺塞拧入。

11,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的功能是接通与断开压缩机。

12,外平衡膨胀阀适用于较大制冷量的空调系统。

13,汽车空调中常用硅胶和分子筛作为干燥剂。

14,汽车空调采暖系统按所使用的热源可分为余热式采暖系统和独立式采暖系统。15,余热采暖系统分为水暖和气暖两种。

16,汽车空调的通风方式一般有动压通风、强制通风和综合通风三种。

17,汽车空调系统的空气净化包括两部分:车内循环空气的净化和车外空气的净化。18,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受 A/C开关、温控器、压力开关等控制。

19,实现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除了温度控制外,也可用压力控制的方法,防止蒸发器压力低于 0.253mpa ,从而避免蒸发器温度低到使空气中的水汽结冰的状态。

20,在空调检修中歧管压力计主要用于对空调系统抽真空、冲入或放出制冷剂以及判定空调系统故障等。

二、选择题

1,过热保护起的作用是( B )

A 保护冷凝器免受损坏 B保护压缩机免受损坏

C 保护蒸发器免受损坏

D 保护节流器免受损坏

2,现代汽车空调系统采用的制冷剂是( C )

A R12

B R22

C R134a

D R21

3,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动力设备是( C )

A 冷凝器

B 蒸发器

C 压缩机

D 节流器

4,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过程是( A )

A 吸热气化过程

B 降温冷凝过程

C 吸热冷凝过程

D 降温气化过程

5,制冷循环中压缩机的排气压力等于( D )

A 蒸发压力

B 冷凝压力

C 节流后的压力

D 压缩机吸气压力

6,下列有关汽化和冷凝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汽化和冷凝是一对相反的过程

B 凝结是蒸发

C 汽化就是冷凝

D 汽化和冷凝是一样的

7,车内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 D )

A 40%

B 90%

C 25%

D 50%~70%

8,电磁离合器是装在压缩机主轴上的,他起的作用是( D )

A 通电或断电时,可以控制冷凝器停或开

B 通电或断电时,可以控制发动机停或开

C 通电或断电时,可以控制风扇停或开

D 通电或断电时,可以控制压缩机停或开9,可观察到冷冻油流动情况的设备是( B )

A 连接管B视液镜 C 波纹管 D 组合阀

10,安装在干燥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是( A )

A 膨胀阀

B 冷凝器

C 压缩机

D 鼓风机

11,检修空调时可以用加压法捡漏,最好注入( D )

A 氧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12,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电子扇在以下情况下运转( A )

A 水温较高或压缩机运转

B 压缩机运转与水温无关

C 水温较高时但与压缩机无关

D 与水温压缩机都无关

13,一个完整的空调系统主要由( D )组成的

A 压缩机、冷凝器、电磁阀、蒸发器

B 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

C 压缩机、过滤器、膨胀阀、冷凝器

D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

14,过热限制器的作用是当制冷系统温度过高时,切断离合器的电路,使压缩机停转,防止压缩机受到损坏,它主要用在( B )

A曲轴连杆式压缩机B,翘板式压缩机C, 斜板式压缩机 D,旋叶式压缩机15,大多数空调系统中都设有检修阀,分别安装在高压测和低压侧,下列属于检修阀的是( A )

A 气门阀和手动阀

B 电磁阀

C 旁通阀

D 节流阀

,三,判断题

1,制冷剂R12和R134a可以混用(×)

2,制冷剂R12和R134a的冷冻油可以混用(×)

3,发动机已发动,开空调时可以从高压侧加制冷剂(×)

4,压缩机是空调系统高、低压侧的分界点(×)

5,压缩机输出端高压管路、冷凝器、储液干燥器、液体管路构成高压侧(√)

6,冷冻机油是不制冷的,还会妨碍热交换器的换热效果(√)

7,制冷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体制冷剂加压,提供冷凝温度,便于冷凝器散热(√)8,冷凝器一般安装在水箱前面(√)

9,压缩机吸收的是高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

10,蒸发器的作用是将经过节流升压后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汽化(√)

11,膨胀阀也称节流阀,安装在蒸发器的入口处,它是汽车空调系统的高压与低压的分界点(√)

12,经过蒸发器的风量不够,不但会使制冷效果差,还会引起蒸发器结霜(×)

13,温度控制开关起调节车内温度,防止蒸发器因温度过低而结霜的作用(√)

14,制冷剂有较高的稳定性,对金属、橡胶和润滑油无明显腐蚀(√)

15,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是向外吸热(×)

16,从汽车空调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为低压气态(√)

17,冷冻油用于对压缩机的运动零件进行润滑而且机油的特性与制冷剂是不相混合的(×)

18,斜板式压缩机与曲轴连杆式压缩机都有活塞装置,所以他们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四,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22分)

1,冷凝器:是一种由管子与散热片组成合起来的热交换器,起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却,使其凝结为高压制冷剂液体。冷凝剂的管片材料有铜制和铝制的两种。

2、蒸发器:也是一种热交换器,其作用是将膨胀阀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发而吸收车内空气

的热量,从而达到车内降温的目的。结构形式主要由管片式,管带式,和层叠式三种。

3、膨胀阀:也称节流阀,安装在蒸发器入口处,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高压与低压的分界

点,起作用是将储液干燥器过来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的小孔喷出,使其降压,体积膨胀,转化为雾状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变为气态制冷剂,同时还可根据制冷负荷的大小调节制冷剂的流量。确保蒸发器出口出的制冷剂全部转化为气体。

4、电磁离合器:是发动机和压缩机之间的一个动力传递机构,受空调A/C开关、温控器、

空调放大器、压力开关等控制,在需要时接通或断开发动机与压缩机之间的动力传递。

5、电磁旁通阀:多由于大、中型客车的独立式空调制冷系统,其作用是控制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防止蒸发器因温度过低而结冰和挂霜。

6、静电除尘:是利用高压电极产生高压电场,对空气进行电离,使尘粒带电,然后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定向运动,沉降在正、负电极板上而实现对空气的过滤。

7、压力开关:也称压力继电器或压力控制器,分为高压开关和低压开关两种。当制冷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管路内制冷剂压力出现异常时,压力开关会自动切断电磁离合器电路而使压缩机停止工作,保护制冷系统不损坏。

8、过热限制器:主要用在斜板压缩机上,当制冷系统温度过高时,切断离合器电路,使压

缩机停止运转,防止压缩机受到损坏。

9、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又称温度开关,是汽车空调系统中控制温度的一种开关元件,

起调节车内温度、防止蒸发器因温度过低而结霜的作用。常用的温度控制器有波纹管式和热敏电阻式两种。

10、汽车空调继电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中的鼓风机、电磁离合器等的电流,如果都有电源开关直接控制,则由于电流过大,触点有烧蚀的可能;若从蓄电池直接供电,则会使蓄电池大量放电。为了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在电路中使用继电器,即用小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控制较大电流。

五,简答题(每小题 2.5分共20分)

1,简述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压缩机运转时,将蒸发器内产生的低压低温蒸汽吸入气缸,经过压缩后,使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增高后排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与外面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使制冷剂冷凝成高压液体,然后流入储液干燥器,并过滤流出。

经过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制冷剂以低压的气、液混合状态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里,低压制冷剂液体沸腾汽化,吸取车厢内空气的热量,然后又进入压缩机进行下一轮循环。

这样,制冷剂便在封闭的系统内经过压缩、冷凝、节流和蒸发四个过程,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2, 简述内平衡式膨胀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答膨胀阀结构主要由阀门、膜盒、膜片、调节弹簧、毛细管(连接感温包)等器件组成。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当制冷剂蒸发压力稳定时,感温包内气体压力P f、弹簧力Ps与蒸发器内制冷剂蒸发压力Pe处于平衡,即Pf=Pt十PS。这时阀门开度处于静止状态,制冷剂的流量保持稳定,使内平衡式膨胀阀的蒸发器在出口的某一长度部分中制冷剂经常是过热蒸汽。存在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的量减少时,。制冷剂便提前蒸发,过热部分变长,过热度加大,从而感温包内的压力上升,使阀门的开度加大,增加流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量。反之,当蒸发器内制冷剂量多了,此时,过热部分的长度减少,感温包内的压力降低,阀门的开度变小,制冷剂的流量随之减小t

3,电磁离合器种类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电磁离合器有两种,旋转线圈式和固定线圈式。

当空调开关接通时,/电流通过电磁离合器的电磁线圈1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吸力」种压

缩'机WJ压力板与带轮结合,.,将发动机的转矩传递给压缩机主轴,使压缩机主轴旋转。

当断开空调开关时,电磁线圈的吸力消失。在弹簧作用下,压力板和带轮脱离,压缩机便停止工作。

4简述触头常开型高压开关的作用及工作过程

答:触头常开型高压开关一般用来控制冷凝器冷却风扇的高速挡电路。当压力超过某一规定值时,自动接通风扇高速挡电路,使冷却风扇高速运转,以加强冷凝器的冷却能力,降低冷凝温度和压力,而当压力低于规定值时则自动断开冷却风扇的高速挡电路。

5,简述触头常闭型高压开关的的作用及工作过

答:常闭型高压开关串联在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电路中,正常情况下,制冷剂压力低于弹簧压力,触点闭合,压缩机运转:当制冷剂压力异常升高时,制冷剂压力大于弹簧压力,触点断开,压缩机停止运转:当制冷剂压力下降到正常值时,触点闭合,压缩机恢复运转。

6、试分析过热限制器是如何起保护压缩机的

答:过热限制器由过热开关2和熔断器3两部成。过热开关安装在压缩机后缸盖上,是一种温度开关,当压缩机温度正常时,导电触点7 和接线端子1断开:当缩机过热时,过热开关内的制冷剂蒸气温度和压力也随之升高,推动膜片将导电触点7与接线端子1接通,接通熔断器电路。熔断器内部B和C之间接一个低熔点金属丝5,S和C之间接电热丝4。正常情况下,电流经空调开关6、熔断器低熔点金属丝5到压缩机离合器的电磁线圈1:当压缩机过热时,过热开关闭合,熔断器中的电热丝通电,电热丝发热后熔化低熔点金属丝,切断压缩机离合器电路,压缩机停止运转,起到保护作用。

7如何从高压端充注制冷剂,充注时应注意什么?

答:(1)将歧管压力表组与系统检修阀、制冷剂罐注入阀、制冷剂罐连接好。

(2)用制冷剂排出连接软管内的空气,具体方法是:先关闭高、低压手动阀,打开制冷剂瓶罐上的淹门,然后使用压力表组上的放气阀或者拧松软管接头‘当软管排出制冷剂气体后(一般是3~5s),迅速拧紧软管接头。

(3)将制冷剂罐倾斜倒置于磅秤上,并记录起始质量。如果使用小罐,则记录小罐瓶数。

(4)打开制冷剂瓶罐上的阀门,然后缓慢打开高压手动阀,制冷剂注入系统内。)当磅秤指示到达规定质量时,迅速关闭制冷剂阀门。

5)关闭高压手动阀,结束充注。

注意:高压端充注制冷剂时,严禁开启空调系统,也不可打开低压手动阀。

8,简述冷冻油量的检查方法

答:压缩机冷冻机油油量的检查方法一般有两种:

(1)观察视镜。通过压缩机上安装的视镜玻璃,可观察冷冻机油量,如果压缩机冷冻机油面达到观察高度的80%位置,一般认为是合适的。如果油面在这个界限之下,则应添加冷冻机油:如果在这个位置之上,则应放出多余的冷冻机油。

(2)观察油尺。未装视镜玻璃的压缩机,可用油尺检查其油量。这种压缩机有的只有上个油塞,油塞下面有的装有油尺,有的没有油尺,需要另外用专用油尺插入检查。观察油面的位置是否在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烟草商品学试题库资料讲解

烟草商品学试题库

烟草商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技术商品学: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观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 质量的商品学。 2.经济商品学:从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观点,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需求方面研究与商 品质量相关的问题的商品学。 3.质量:是指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4.明确需要:一般指在合同环境中,特定顾客对实体提出明确的需要。 5.隐含需要:是指顾客或社会对实体的期望,或指那些虽然没有通过任何形式给以明确规 定,但却是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无须事先声明的需要。 6.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7.质量体系:是企业为贯彻质量方针、目标实施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和程序。 8.质量管理:是企业全部质量工作的总称,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的必须的职能活动的 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或: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活动。 9.质量方针,是由企业最高领导人正式颁布的总体质量宗旨和质量目标,又称为质量政 策。 10.质量控制:是质量体系中实施质量方针,达到质量目标的监控机制和作业活动。 11.质量保证:是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为取得企业领导信任和取得契约需方的信任,对内部 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而实施的具体措施。

12.质量保证体系:企业根据质量保证的要求,从企业的整体出发,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 法,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严密的组织起来,规定它们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组织和协调各方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机构。 13.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企业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 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和方法。 14.质量认证:是指独立于交易双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机构,依据产品的技术标准,按 照规定的程序对产品进行的全面审查确认后,颁发证明文件的活动。 15.商品的适用性:是指商品满足用途需要、适合使用的性能。 16.商品的可靠性:指商品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使用功能的能力,是商品 的内在质量特性。 17.商品的安全性:指商品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对人体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特性。 18.商品的经济性:是指商品质量与价格的一致性。即指商品质价相称,物美价廉。 19.商品寿命:也称寿命周期,指商品在流通阶段和消费阶段可以连续贮存或使用的期限, 通称保质期。 20.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公众使用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21.技术标准:由国家专业标准岱主管机构批准发布而在某专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22.生产组织标准:是为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协调生产过程制定的标准。 23.经济管理标准:是为协调各类经济关系,提高经济效益制定的标准。 24.标准的时间:是指从标准的发布之日起到修订或废止的时间周期,也可称之为标龄。 25.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及与质量相关方面规定的准则,是商品质量检验的规范性技术 文件和实物依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政务概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政务概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政府内部办公系统中的( )办公系统由各种较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网络组成。 A.事务型 B.管理型 C.辅助决策型 D.建议咨询型 2.电子会议与旅行服务系统属于( )。 A.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B.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C.统一服务系统 D.信息统计系统 3.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这体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 )方面的特征。 A.关系模式 B.办公模式 C.管理类型 D.服务方式 4.将收发处理文件等程序性的活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体现了我国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 )阶段的特征。 A. 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5.对内部各种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器材、车辆等进行统一管理、调度,为机关各有关方面提供保障,属于事务处理系统中的( )功能。 A.来信处理 B.来访处理 C.后勤服务 D.会议组织 6.按( )划分,可以把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分为政府对公民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和政府对组织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A.服务对象 B.职能 C.具体行政行为 D.服务方式 7.( )是反映政府某个部门总体表现、特征、规律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信息,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它主要反映系统总体的性质和总量以及发展方向等。 A.宏观性信息资源 B.微观性信息资源 C.动态性信息资源 D.静态性信息资源 8.( )主要是将来自各行各业、各基层群众和各学科专家学者的批评、意见、建议,以及来自经济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 B.附加服务; C.使用价值; 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300年前; D.400年前 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 D.商业教育的发展 13.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领域的著作是()。 A.《完美商人》; B.《商业之美》; C.《商品学导论》 14.商品学的创始人是()。 A.约翰·贝克曼; B.达尔文; C.陆羽; D.李时珍 15.()年,我国商业教育中开始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A.1902; B.1949; C.1978; D.1985 三、多项选择题 1.某些天然物品,如()等,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因其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称为商品。 A.空气; B.阳光; C.雨水; D.原始森林 2.商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要受到()的支配。 A.价值规律; B.供求规律; C.竞争规律; D.社会规律 3.商品流通包括()等。 A.运输; B.装卸; C.储存; D.销售 4.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有()等。 A.送货上门; B.售后维修; C.免费调试; D.使用说明书 5.下列项目中,可能成为商品学研究内容的是()。 A.商品质量; B.商品标准; C.商品检验; D.商品包装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1、政务的含义 所谓政务,简单地理解就是政府部门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政务”的含义既包括“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也包括“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电子政务中的“政务”的含义侧重于后者。 2、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 3、电子政务的理解要点 ①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②电子政务的核心或者说客体是政务,而电子仅仅是手段 ③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经 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④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既包括硬件基础条件,也包括软件政策法规保障。 ⑤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三个层次。 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2)管理理念与实现目的不同3)应用的内容和实现流程不同5、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广度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 6、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 “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一个组成部分。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1)实施主体不同2)应用目的不同3)应用范围不同 8、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又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相互作用、同步推进的。 9、电子政务的特征 1)使用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性2)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性3)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互动性4)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5)政府内外管理的开放性 10、电子政务的功能 1)增强政府监管,维护市场秩序2)整合决策依据,实现决策支持 3)实施信息发布,提供丰富信息4)加强沟通互动,有利服务公众 5)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6)发挥主导作用,带动社会信息化 11、1. 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1.3.1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 1.变革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 知识化、信息化、虚拟化 2.调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以便建立服务型政务 3.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理念 4.重建新形势下的政府组织结构形式 政府纵向结构偏平化政府横向结构整合化政府组织形式的虚拟化? 1.3.2 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四川大学电子政务期末复习重点

电子政务复习 一、概念题 1、何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环境包括那几个方面? 2、何为IT技术?它包括哪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3、何为IOT?它包括那些技术? 硬件、功率和能量存储、安全和隐私技术、标准。 4、什么是可穿戴设备?举几个你知道的可穿戴设备。它属于物联网三层中的哪一层?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现在常见的可穿戴设备有谷歌眼镜、蓝牙耳机、手表计算器、健康腕带、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属于物联网三层中的应用层。 5、何为电子政务(EG)顶层设计?它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6、何为云计算?RFID和传感技术?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又称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 7、何为信息革命、管理创新?

8、何为电子政务(EG)底层设计?它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简述题 1、简述IOT的三大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特点对政府管理创新将会带来的影响。(1)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它们之间对应着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感知层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网络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社会分工,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合作,使信息不是单向传递,而是交互控制,传递的信息也多种多样。 (2)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将会使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变革,政府在其内部及对社会的管理上也必然需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质正是进行政府内部及政府与社会的重新整合,因此物联网的兴起将会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强有力的助推剂。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涉及了政府管理的整个体系,包括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多个方面。 宏观层面,促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战略的创新,以及观念的创新;中观层面是促进构成行政体制诸要素的创新,主要包括基于职能的管理创新,基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基于资源的管理创新、基于过程的管理创新;微观层面,主要是推动政府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2、简述数字壁垒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的不良影响和解决办法。 (1)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已有的社会信息环境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普遍存在的数字壁垒对开展电子政务的信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导致电子政务的高门槛性,衍生出更多的不平等现象,损害社会公正,影响社会和谐。具体表现是:首先,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弱势群体就意味着更少的发展机会,他们无法接触到现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终端产品,更不用说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失去了公平获取信息、发展自身的机会。其次,到电子政务阶段,这种不平等就会进一步加剧而可能上升到政治权利的不平等。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化的途径来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公共权利的分配,但是一些群体可能没有条件和能力进入到电子政务中,他们就会失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治权利,取得一定政治利益的机会。由数字壁垒引发的这种不平等不会自行缩小,它只会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拉大,最终将会影响到全社会的民主建设,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2)树立正确的观念,坚持开放原则,理性地消除数字壁垒;加强国际协作,携手跨越数字壁垒;大力推进农村电子社区建设,完善电子政务服务手段;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是消除数字壁垒的重要途径;利用后发优势,推进信息化是消除信息鸿沟的现实途径;开展信息扶贫是消除数字壁垒的重要手段。 3、简述电子(E)和政务(G)的关系。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电子与政务既相互联系又主次分明。政务是主体、内容和灵魂,而电子

电子政务概论试卷

电子政务概论试卷 专业:层次:______级时间120分 学号:姓名:得分: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中国的电子政务的范围包括:() A.党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 B。公务信息化;党务信息化 C.权力信息化;公务信息化 D。权力信息化;政务信息化 2、中国电子政务概念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公务信息化 B。权力信息化 C。党务信息化 D。政务信息化 3、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政府改革的外因:() A.电子商务的发展 B。政务信息化的发展 C。公务信息化的发展 D。互联网的发展 4、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启动阶段是:() A.1993年以前 B。1993年3月至1997年4月C.1997年4月至2000年10月 D。2000年10月至今 5、电子政务系统包括() A.党务信息化系统和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B。党务信息化系统和纪委系统C.行政管理系统和宣传管理系统 D。宣传管理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6、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A.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B。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 C.行政管理系统 D。宣传管理系统 7、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三个原则() A.单人负责、任期无限、职责分离 B。多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C.单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 D。多人负责、任期无限、职责分离8、电子政务的支撑点() A.政务系统 B。管理系统 C。信息系统 D。党务系统 9、中国电子政务的基础工作()A.标准化 B。多元化 C。单元化 D。原则化 10、电子政务选用对建设系统评价是依靠() A.层次化分析法和加权优序法 B。效益分析法 C.层次化分析法 D。加权优序法 二、多项选择题(30分) 1、政府的改革目标主要表现在:() A.政务职能和政府组织机构的优化 B。公众服务质量的提高 C.政府职能和政府组织机构的优化 D。政府管理成本的降低 2、政府改革的公共管理目标选择集中在() A.政府职能合理配置 B。政务职能合理配置 C.政府规模的控制 D。行政流程优化 3、在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方面,美国提出了发展方面的哪些阶段() A.初始阶段 B。增强阶段 C。公众中心阶段 D。转化阶段 4、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主要有下面哪些发展和应用阶段() A.基于广域网的信息与服务发布 B。电子政务系统中有限的数据和信息交换C.政府特征的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再造 D。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应用5、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为() A.电子身份与居民注册信息系统 B。企业注册信息系统 C.国家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6、确立以标准化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体现在() A.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标准化 B。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C.应用与服务标准化 D。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标准化7、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风险主要有() A.选择建设目标风险、适应管理持续改进的风险B。运营管理的风险、安全风险C.技术和产品的风险、建设目标风险D标准化方面的风险、数据集成和共享风险8、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 A.计算机和网络硬件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软件 D。各类中间件 9、中国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包括()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目录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3) 第三章商品品种 (5) 第四章商品质量 (8) 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 (10) 第六章商品标准 (13) 第七章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 (16) 第八章商品检验 (19) 第九章商品包装 (21) 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 (23) 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 (25)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A.劳动力;B.人类社会生产力;C.工业化;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A.劳动产品;B.社会产品;C.工业品;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A.生产者;B.经营者;C.社会;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A.功能/效用;B.附加服务;C.使用价值;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A.功能;B.有用性;C.价值性;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A.消费需要;B.商品属性;C.商品价格;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A.商品质量;B.商品品种;C.商品消费;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技术科学;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A.美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 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世纪末;世纪末;年前;年前 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 D.商业教育的发展

历年烟草系统招聘考试真题版

×××烟草系统录用大学毕业生统一考试 综合知识部分 一、公共知识试题(1~50题,每小题1分) 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A.对事物一分为二 B.把分析与综合统一起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价值标准 D.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B.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C.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 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6.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以下关于对苏轼的称谓,表述错误的是()。 A.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B.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C.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D.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欧阳修、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7.人的书写习惯形成之后,具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由条件反射的强弱规律所界定的。因为一个人从学到练习书写到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刺激次数和强度都在日益加大,从而使自动化锁链系统也就越加巩固,最终导致书写习惯的形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人的书写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 B.人的书写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 C.人的书写习惯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刺激形成的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1、政务的含义 所谓政务,简单地理解就是政府部门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政务”的含义既包括“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也包括“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电子政务中的“政务”的含义侧重于后者。 2、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 3、电子政务的理解要点 ①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②电子政务的核心或者说客体是政务,而电子仅仅是手段 ③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 学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④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既包括硬件基础条件,也包括软件政策法规保障。 ⑤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三个层次。 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2)管理理念与实现目的不同3)应用的内容和实现流程不同 5、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广度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 6、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 “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一个组成部分。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1)实施主体不同2)应用目的不同3)应用范围不同 8、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又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相互作用、同步推进的。 9、电子政务的特征 1)使用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性2)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性3)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互动性4)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5)政府内外管理的开放性 10、电子政务的功能

2020-2021专科《电子政务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2020-2021专科《电子政务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模式,根据( )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和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模式。 A.服务主体 B.服务方式 C.服务对象 D.服务目的 2.电子证照办理系统属于( )。 A.G2G B.G2P C.G2C D.G2B 3.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 A.建设高效的政府 B.建设廉洁的政府 C.建设透明的政府 D.建设节能的政府 4.在以( )为特色的公文处理系统中,公文的传递、办理直至归档仍采用传统人工方式,只是对公文的形成和部分管理采用计算机方式。 A.公文拟制电子化 B.机关内部公文流转电子化 C.机关外部公文流转电子化 D.政府系统机关之间公文传输电子化 5.以机关内部公文流转电子化为特色的公文处理系统中的收文处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 A.公文生成 B.承办 C.签发 D.分发 6.( )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从外部贮藏库中提取知识,并通过过滤来发现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 A.外化 B.内化 C.认知 D.中介 7.军事服务属于政府电子化的公共服务项目中的哪一大类?( ) A.政治服务 B.经济服务 C.文化服务 D.社会服务 8.( )是反映系统内某一局部地方和个别事物的状态、个性特征和发展变化过程的信息,它是一种接近基层、零星分散、具体实在的信息。 A.宏观性信息资源 B.微观性信息资源 C.动态性信息资源 D.静态性信息资源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目录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4) 第三章商品品种 (6) 第四章商品质量 (7) 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 (9) 第六章商品标准 (11) 第七章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 (12) 第八章商品检验 (13) 第九章商品包装 (14) 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 (15) 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理解记忆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 B.附加服务; C.使用价值; 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

(完整word版)烟草栽培试题

说明:该试题库共分解释名词、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及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6个类型题,299个小题。 一、名词解释 1、叶面积指数 2、叶面积系数 3、烤烟产量 4、烟叶品质 5、外观质量 6、成熟度 7、身份 8、油分 9、弹性 10、物理特性11、评吸12、劲头13、刺激性14、苦味和辣味 15、香气16、杂气17、施木克值18、吃味19、燃烧性 20、烟草的内在质量21、弹性22、余味23、阴燃性24、吸湿性 25、填充性26、种植制度27、连作28、轮作29、轮作制度 30、间作31、套种32、壮苗33、格盘育苗34、漂浮育苗 35、托盘育苗36、需水量37、耗水量38、水分利用效率 39、团棵40、旺长41、圆顶42、底烘43、早花 44、烤烟45、晾烟46、晒烟47、打顶抹杈48、烤烟的优质适产 49、工艺成熟50、级指51、产指52、种植制度53、复种 54、作物布局55、套作56、烟草的GAP种植 二、填空题 1、烟草起源于,传入中国,传入中国的途径有三条,它们是、和。 2、烟制品的主要类型有,,,,,。 3、确定烤烟移栽期的依据有、、、。 4、烟草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育苗期间低于℃的低温和高于℃的高温会引起和。 5、优质烤烟生产所需的光照条件是。日照时数是小时,日照百分率 是 %;其中成熟期日照时数是小时,日照百分率是 %。 6、随着烟草种植密度的增加,烟田小气候中风速、地温、相对湿度。 7、全国烤烟适宜生态类型划分中,最适宜区的条件是、 、、、、、。 8、全国烤烟适宜生态类型划分中,适宜区的条件是、、 、、、、。

9、全国烤烟适宜生态类型划分中,不适宜区的条件是、、。 10、影响烟草种子出苗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11、烟草生产有、、、、 、的特点。 12、根据1985年我国烟草种植区划,把我国划分成七大烟区,他们是、 、、、、、。 13、烟叶的产量是由,,三部分所构成的。 14、烤烟的优质适产是指。 15、烟草适宜的前作有,,等。 16、在全国烟草适生类型划分指标系统中,适宜类型0-60cm土壤含氯量 为,土壤pH值为,日均温≥20℃持续的天数为。 17、按调制方法分类,白肋烟属于,香料烟属于,黄花烟属于。 18、按调制方法和主要用途,烟草类型有、、、。 19、随种植密度减小,烟田光照强度,风速,相对湿度。 20、烟田深耕可以使土壤容重,空隙度,蓄水量。 21、烟叶腺毛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是,,。 22、衡量烟田群体大小适宜与否的指标是;衡量烟叶内含物充实与否的指标是;衡量烟叶燃烧性好坏的指标是。 23、烟草触杀型腋芽剂主要有,内吸型腋芽剂主要有,局部内吸剂主要有。 24、目前世界上烤烟质量较好的国家主要有;白肋烟质量较好的国家主要有;香料烟质量较好的国家主要有。 25、烟田管理的“三一致”是指,,。 26、烟草禁忌的前作有,,等。 27、随氮用量增加,烟叶中总糖含量,烟碱含量,蛋白质含 量。 28、烟气总粒相物的主要成分是,,。 29、烟草种子萌发的三个过程是,,。 30、烟草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是,最适温度是,最高温度是。

电子政务概论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电子政务概论》大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60分) 1、什么是办公自动化? 答: 办公自动化是以管理科学为前提,以行为科学为主导,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把科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决策学等多门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来研究如何实现各项办公业务的自动化的一门科学。它通过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来优化办公室管理系统,达到信息灵通、管理方便、决策科学和效率提高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管理和质量和水平。 2、什么是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 答: 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分为电子政务纵向模型和电子政务横向模型,电子政务纵向模型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识别政府的主要职能;电子政务横向模型主要是帮助我们识别各个政府部门在履行期职能的过程中所共有的业务活动,它反映了各级政府之间和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在业务活动中的共性。将电子政务的纵向模型和横向模型合在一丐就是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 3、电子政府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答: (1)监督电子化。(2)资料电子化。(3)沟通电子化。(4)办公电子化。(5)市场规范电子化。(6)公民参与和民主电子化。 5、什么是数字证书 6、简述电子政府的技术安全框架 二、论述题(每题20分,总分40分) 1、论述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与区别。 答: (1)电子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而电子政务,则是从政府精力角度上讲的,是政府机构应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和工作流程的优化,实在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政府要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进行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克服过去部门分隔和时空的限制,最终实现网上办公,即构建成电子政府。如果政府开展了一部分电子政务就说它建成了电子政府,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电子政务的量的积累窨达到体积程序才算是达到电子政府的目标还没有量的标准,而且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宣布已经完全实现电子政府。(2)电子政府是一个实体概念,主要是建议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站,差重点在政府网络化;而电子政务是一个程序概念,主要是通过电子手段完成行政目的,着重点在政务。(3)电子政府是现实政府在虚拟空间的映射。它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系统,但却担当着政府角色,代表着现实政府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能。它在网上实现和运作的内容--电子政务,是现实政府部分政务电子化的结果。(4)电子政务的基础是电子政府。建立在电子政府之上的政务自然就是电子政务。 2、设置电子政府的功能应重点把握哪些要点? 答: (1)电子政府的功能与政府的角色定位紧密相关并以此为基础。(2)电子政府的功能设置要适应变化。(3)电子政府的功能定位要考虑行政环境因素。(4)电子政府功能的发挥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重塑。

烟草育种学试题库

烟草育种学试题库 杨龙2012.7.5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烟草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烟草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遗传改良:通过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 3.自然进化: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4.人工进化;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5.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 的某种作物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遗传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和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并通过简单的繁殖手段保持其群体的恒定性。 6.品种的特异性: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形态、 生理等特性。 7.品种的一致性:同品种内个体间植株特性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 整齐一致。 8.品种的稳定性:繁殖或再组成本品种时,品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保持不变。 二、填空

1.进化的三个基本要素:遗传、变异、选择 2.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从进化的角度看,烟草育种学 是:人工促进烟草进化的学科。 3.品种的三个基本属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三、判断 1.品种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和时间性。T 2.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工选择进化来 的。T 3.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名称。T 4.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T 5.品种特征特性应具有相对稳定的一致性。T 6.拿一粒种子出来不是品种。T 7.万能的品种是没有的。T 8.永久牌的品种是没有的。T 9.品种是人工创造的。T 10.从1982年国家烟草总公司成立后,我国烟草品种便以自育品 种为主。F 四、简答 1.请列举出3本学习烟草育种学的参考书目,注明编者和出版社。答: 《烟草育种学》杨铁钊中国农业出版社 《烟草育种学》佟道儒中国农业出版社

吉林大学2021年3月考试《电子政务概论》作业考核试题_docx

电子政务概论 一、 1. 试述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实施电子政务的经验给我们所带来的几点重要启示:第一,实施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感:第二,电子政务由国家投资、受国家控制、为公众服务:第三,电子政务不仅仅是网站与软件的简单应用,应当全面展开电子服务,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远程教育协调发展:第四,实施电子政务必将迅速给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五,实施电子政务必须以提高公务员的个人素质为前提。 二、 2. 政府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是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和行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绩效和服务品质,不是简单的组织精简和结构重组。 3.数据挖掘是指一一个完整的过程, 该过程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先前未知的、有效的、 可实用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丰富知识。 4. 政府信息是指由或为政府而生产、收集、处理、传播或处置的信息。 5. 工作流是指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交互)过程。 6. 多层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一个或者多个中间层,也称组件层。它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在中间层进行处理。 7. 数字城市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8. 政府外网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运行不沙及国家机密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所需的、与专业性服务相关的政务业务网。该网与因特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并通过政府因特网的门户网站为社会直接提供服务。 9.数字鸿沟是指在政府实施电子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同的服务对象由于经济水平、教育文化背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而导致在享用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差距。 10. 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11. 政府内网政府内网:政务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的政务部门的办公网,它与该级别以下的政 务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中运行国家涉密信息、高度敏感内容、核心办公业务数据等。主要解决一定级别部门]的内部办公问题,同时还负贵这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政务内网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运行的是以核心和沙密业务为主体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核心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8章商

目录 一、名词解释 (159) 二、多项选择题 (162) 三、问答题 (162) 一、名词解释 1. 商品储运:商品储运是商品储存和商品运输的总称。商 品储存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暂时停留和存放过程。商品运输是指运用适当的运输工具使商品产生位移的过程,商品运输实际也是短时的储存。 2. 挥发:挥发是低沸点的液体商品或经液化的气体商品,在空气中经汽化而散发到 空气中的现象。 3. 溶化;溶化是指固体商品在保管过程中,吸收空气或环境中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成为液体的现象。 4. 熔化:熔化是指低熔点的商品受热后发生软化甚至变为液体的变化现象。 5. 渗漏:渗漏主要是指液体商品发生跑、冒、滴、漏的现 159 6. 串味:串味是指吸附性较强的商品吸附其他气体、异味,从而改变本来气味的变 化现象。 7. 沉淀:沉淀是指含有胶质和易挥发的商品,在低温或高 温条件下,部分物质凝固,进而发生下沉或膏体分离的现象。8.玷污:玷污是指商品外表沾有其他脏物、染有其他污秽 的现象。

9. 破碎与变形:破碎与变形是指商品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形态上的改变。 10. 商品的化学变化:商品的化学变化,是指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也改变物 质的本质,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现象。 11. 氧化:氧化(包括锈蚀)是指商品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放出氧的物质接触,发 生与氧结合的化学变化。 12. 分解:分解(包括水解)是指某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商品,在光、热、酸、碱 及潮湿空气的影响下,会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现象。 13. 化合:化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互相作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160 维等)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光、热、氧等的作用,出现发黏、龟裂、变脆、强力下降、失去原有优良性能的变质现象。 15. 聚合:聚合是指某些商品组成中的化学键在外界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成为聚 合体而变性的现象。 16.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 中,由于氧和酶的作用,体内有机物质被分解,并产生热量 的生物氧化过程。 17. 后熟作用:后熟是指瓜果、蔬菜等类食品脱离母株后继续成熟过程的现象。 18. 霉腐:霉腐是商品在霉腐微生物作用下所发生的霉变和腐败现象。 19. 虫蛀:商品在储存期间,常常会遭到仓库害虫的蛀蚀 20.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指空气的冷热程度,又称气温。 21.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22.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一般用“克/

云南农业大学烟草栽培学试题库

?烟草栽培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烟草起源于,属科烟属,目前发现烟属有66个种,栽培的主要是种和种。 2、烟草传入我国的途径有三条:、 、 。 3、烟草按烟叶品质、生物学性状、栽培及调制方法分类,我国一般分为 、、、 、和等6个类型。 4、云南省烟草种植区划可分为5个烤烟区和1个凉晒烟区,5个烤烟区为 、、 、、。 5、烟草生产的特点有:、、 、 、、等。 6、烟草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生长的最适宜的温度是℃,最低温度是 ℃,最高温度是℃。 7、烟草苗期可分为、、和 四个生育时期。 8、烟草大田期可分为、、和 等四个生育时期。 9、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决定品质的内在因素,烟叶的化学成分复杂,通常测定的化学成分有三类:、、。 10、烟气评吸鉴定时,燃烧性包括、、 和四个方面。 11、烟草育苗移栽的意义有:、、 。 12、烤烟育苗要求做到、、、。

13、烤烟壮苗的标准是、、、。 14、烟草漂浮育苗的优点有、 、 、。15、生产100kg烤烟干烟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 kg、磷 kg、钾 kg。 16、烤烟大田深耕整地要求是、、、。 17、在烤烟生产中适宜的基肥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 12、在实际烤烟生产中适宜的N、P、K施肥比例是。 13、烟草封顶方式根据早迟一般分为:、、 和。 14、根据底烘发生的原因不同将底烘分为、和 等三种情况。 15、烟叶的成熟度分为、、、、 五个档次。 16、烟叶的成熟过程大致可分为、、和 四个时期。其中时期是烟叶适宜采收的时期。 17、烟叶成熟(工艺成熟)的一般特征(外观特征)有;、、 、 、、等。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烟草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巴西 2、从提高烟叶品质出发,烤烟大田生长期间最适宜的气温是() A、17-20℃ B、21-24℃ C、25-28℃ D、29-32℃ 3、烤烟植株不同部位中叶片质量最好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