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神经源性肠的护理ppt
合集下载
神经源直肠的护理训练技术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坐姿与站姿调整:正 确的坐姿和站姿有助 于减轻盆底肌肉的负 担,预防盆底肌肉疲 劳。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理学技术和电子仪器,将人体生理活动 信息转化为可视、可听的信号,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生理状态并进行自 我调节的方法。
在神经源直肠的护理中,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排便过 程和盆底肌肉的活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控制排便。
盆底肌肉训练
盆底肌肉训练 (PFMT)是一种针 对神经源直肠患者的 康复训练方法,旨在 通过加强盆底肌肉的 力量和耐力,改善患 者的排便功能。
PFMT通常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提肛运动:患者有意 识地进行肛门括约肌 的收缩和放松,以增 强盆底肌肉的力量。
腹式呼吸:通过深呼 吸练习,帮助患者放 松腹部和盆底肌肉, 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 耐力。
案例二
患者张某,女性,62岁,因脑梗导致 神经源直肠,经过护理训练技术治疗 后,恢复自主排便意识,减少了失禁 的发生。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王某,男性,38岁,因脊柱肿瘤导致神经源直肠,尽管接受了护理训练技术治疗,但未能恢复排便功能,生 活质量未得到改善。
案例二
患者赵某,女性,58岁,因脑出血导致神经源直肠,尽管进行了护理训练技术治疗,但未能恢复自主排便意识, 失禁问题未得到解决。
康复计划内容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 式的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综合 措施。
康复计划的实施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由医护人员 和患者共同参与,确保康复计划的 顺利实施。
预后评估与生活质量改善
预后评估
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提高 治疗效果。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参考PPT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
肛门括约肌痉挛,包括IAS和EAS。 肠道反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或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肠道运动减 弱,特别是升结肠运动减弱,致使卧位时 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粪便难以克服重力,向 降结肠运动。 粪团过于干燥,既与饮食结构和水平衡有 关,也与粪团在结肠内时间过长有关。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
肠道运动有强大的地方(局部)控制能力。 中央(中枢神经)主要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
经系统参与肠道运动调节。 大脑皮层的作用有限,但存在。 失中枢神经控制时,肠道功能仍然保留,但
活动协调能力显著下降。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
调节肠神经系统控制的协调性运动应答,以提 高肠道收缩活动。激活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 能壁内神经元和副交感神经末梢的壁内胆碱能 神经元的突触前活动,使括约肌舒张。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
每一环层括约肌都有独立的两侧神经 支配,各自独立具有括约肌功能。
多重神经支配的特点有利于在部分神 经损伤时保持一定的排便控制能力。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
肛管内静息张力:由IAS张力性收缩维持。 肛管反射性收缩:咳嗽或腹压增加时引起
EAS反射性收缩使肛管向相反方向扭转, 以防止粪漏。 肛门主动收缩:肛提肌和EAS,作用于强 制性抑制排便。
卧位时血容量减少
回心血量-右心房压力-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 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再吸收率-血容量
血容量减少导致肠道水吸收增强,大便干 结,排便困难。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
粗纤维素饮食水吸收少,可促进肠道蠕动。 刺激性饮食促进肠道蠕动。 饮食数量过少,导致粪团在结肠停留时间
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引起干结。
张结肠壁,使肠动力降低,顺应性增加。 交感神经传入冲动作用于突触前末梢,抑制在肠
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 1 ppt课件

13
卓卓 卓越越 越
排便过程
• 直肠扩张牵拉耻骨直肠肌,产生便意。
• 协同反应:耻骨直肠肌刺激性舒张(直肠充盈)
肛直肠角增大
EAS 舒张和直肠收缩
厚德
博愛
精醫
卓越
IAS 、EAS痉挛和肠道反射减弱都可导致便秘
2020/11/13
厚厚 厚德德 德
博博 博愛愛 愛
精精 精醫醫 醫
14
卓卓 卓越越 越
排便相关的神经反射
4
护理
2020/11/13
厚厚 厚德德 德
博博 博愛愛 愛
精精 精醫醫 醫
6
卓卓 卓越越 越
定义
• 神经源性直肠:神经源性直肠(Neurogenic rectum)是控制 直肠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 直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腹胀、顽固性便秘及 大便失禁[1-4]。
厚德
2020/11/13
厚厚 厚德德 德
博博 博愛愛 愛
精精 精醫醫 醫
2
卓卓 卓越越 越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厚 鞭德
博愛
精醫
卓越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精精 精醫醫 醫
9
卓卓 卓越越 越
结肠运动
1、序贯收缩(蠕动):粘膜下神经丛节律性慢波序贯性沿 结肠传播。可以双向传播,环形肌层收缩以搅拌、混合食 物。使肠道内的物质得到充分吸收
2、集团收缩(摆动):排便的基本动力,促使升结肠和横
神经源性直肠护理PPT课件

03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帮助患者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04
并发症预防
01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02பைடு நூலகம்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03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刺激
05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身体抵抗力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临床表现
排便困难
01
便秘
02
排便失禁
03
肛门坠胀感
04
排便不尽感
05
排便疼痛
06
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1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02
药物治疗:抗胆碱能药物、平滑肌松弛剂等
03
手术治疗:括约肌切开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
04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02
排便姿势:选择合适的排便姿势,如坐便、蹲便等
排便辅助: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帮助排便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05
皮肤护理
0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2
定期更换尿布,避免皮肤长时间接触尿液和粪便
03
使用温和的护肤产品,避免刺激皮肤
04
观察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05
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干燥和瘙痒
05
2
神经源性直肠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高纤维、低脂肪、易消化
1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粗粮、瘦肉、低糖食物
神经源性直肠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经系统参与肠道运动调节。 大脑皮层的作用有限,但存在。 失中枢神经控制时,肠道功能仍然保留,但
活动协调能力显著下降。
.
19
副交感神经对排便的影响
调节肠神经系统控制的协调性运动应答,以提 高肠道收缩活动。激活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 能壁内神经元和副交感神经末梢的壁内胆碱能 神经元的突触前活动,使括约肌舒张。
扩张的直肠使IAS反射性舒张 粪便推送到肛管上部 刺激肠壁感受器,EAS收缩,关闭直肠颈 机械地阻止IAS进一步舒张 粪便回送入乙状结肠
.
13
排便过程
直肠扩张牵拉耻骨直肠肌,产生便意。 协同反应:
耻骨直肠肌刺激性舒张(直肠充盈) 肛直肠角增大 EAS舒张和直肠收缩
IAS、EAS痉挛和肠道反射减弱都可导致便秘 直肠扩张刺激排便的临床价值
血容量减少导致肠道水吸收增强,大便干 结,排便困难。
.
24
饮食结构对排便的影响
粗纤维素饮食水吸收少,可促进肠道蠕动。 刺激性饮食促进肠道蠕动。 饮食数量过少,导致粪团在结肠停留时间
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引起干结。
.
25
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
肛门括约肌痉挛,包括IAS和EAS。
肠道反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或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肠道运动减 弱,特别是升结肠运动减弱,致使卧位时 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粪便难以克服重力,向 降结肠运动。
.
7
结肠解剖
.
8
肛门括约肌
肛门括约肌由结肠壁平滑肌构成。
内括约肌( IAS ):内层平滑肌在直肠 末端增厚呈环状。
外括约肌(EAS):外层三束纵行平滑 肌(含于骨盆底部的肛提肌内),在肛 门内侧形成肛门复合体。 分别受下痔神 经和S4会阴支支配。
活动协调能力显著下降。
.
19
副交感神经对排便的影响
调节肠神经系统控制的协调性运动应答,以提 高肠道收缩活动。激活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 能壁内神经元和副交感神经末梢的壁内胆碱能 神经元的突触前活动,使括约肌舒张。
扩张的直肠使IAS反射性舒张 粪便推送到肛管上部 刺激肠壁感受器,EAS收缩,关闭直肠颈 机械地阻止IAS进一步舒张 粪便回送入乙状结肠
.
13
排便过程
直肠扩张牵拉耻骨直肠肌,产生便意。 协同反应:
耻骨直肠肌刺激性舒张(直肠充盈) 肛直肠角增大 EAS舒张和直肠收缩
IAS、EAS痉挛和肠道反射减弱都可导致便秘 直肠扩张刺激排便的临床价值
血容量减少导致肠道水吸收增强,大便干 结,排便困难。
.
24
饮食结构对排便的影响
粗纤维素饮食水吸收少,可促进肠道蠕动。 刺激性饮食促进肠道蠕动。 饮食数量过少,导致粪团在结肠停留时间
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引起干结。
.
25
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
肛门括约肌痉挛,包括IAS和EAS。
肠道反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或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肠道运动减 弱,特别是升结肠运动减弱,致使卧位时 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粪便难以克服重力,向 降结肠运动。
.
7
结肠解剖
.
8
肛门括约肌
肛门括约肌由结肠壁平滑肌构成。
内括约肌( IAS ):内层平滑肌在直肠 末端增厚呈环状。
外括约肌(EAS):外层三束纵行平滑 肌(含于骨盆底部的肛提肌内),在肛 门内侧形成肛门复合体。 分别受下痔神 经和S4会阴支支配。
神经源性肠的护理PPT课件

预防压疮: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干燥
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烟
预防尿潴留:鼓励患者多喝水,定时排尿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多活动,穿弹力袜
4
评估指标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程度
01
患者意识状态
02
患者营养状况
03
患者心理状况
04
患者家庭支持情况
05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以增强呼吸功能
01
排便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排便训练,如定时排便、按摩腹部等
0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如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刺激性食物等
03
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康复效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饮食调整:增加纤维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
D
C
B
A
E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刺激
学会放松和减压,保持身心健康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
04
症状和诊断
B
D
A
C
症状: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排便困难等
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
诊断: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符合神经源性肠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神经源直肠的护理训练技术PPT课件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
C1-4节段:C1-4椎体 C5-8、T1-4节段:-1椎体 T5-8节段:-2椎体 T9-12节段:-3椎体 L1-5节段:10-12胸椎体 S1-5、C0:12胸椎体至第1腰椎体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多见于圆锥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 脊髓与结肠之间的反射弧没中断,保留了神经反射调节功能 主要表现为: – 机械性刺激结肠或直肠可诱发脊髓排便反射,但患者感受
直肠
肠蠕动
粪
便
排出体外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
肛门括约肌痉挛,包括IAS和EAS。
肠道反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或副交感神
经兴奋性降低,导致肠道运动减弱,特别是升结 肠运动减弱,致使卧位时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粪便 难以克服重力,向降结肠运动。 粪团过于干燥,既与饮食结构和水平衡有关,也 与粪团在结肠内时间过长有关。
滑肌在直肠末端增厚呈环
状。
– 外括约肌(EAS):外层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排便控制
肛管内静息张力:由IAS张力性收缩维持。 肛管反射性收缩:咳嗽或腹压增加时引起EAS反射
性收缩使肛管向相反方向扭转,以防止漏粪。 排便。
肛门主动收缩:肛提肌和EAS,作用于强制性抑制
神经源直肠解剖病理生理
神经源性直肠概述
临床表现
腹胀、便秘及大便失禁等
导致患者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 精神压力增加等
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
最影响自尊的康复问题之一
直肠的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允许&注意力
脑干:开关和协调
T11-L1、2:交感神经纤维:贮便
S2-4:副交感神经纤维:排便 S2-4:阴部神经:控制外括约肌
神经源性肠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结肠:吸收水分和盐类,推 进粪便前进
乙状结肠:固态粪便形成
直肠:储存粪便、感受扩张、 察觉粪质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A:准备阶段 耻骨直肠肌、内外肛门括约肌 收缩 B:开始阶段 肛门括约肌及外括约肌松弛。 肛提肌、腹部肌肉、膈肌收缩 C:完成阶段 内外括约肌松弛。直肠收缩
• 了解有无使用直肠刺激、计划外排便、使用诱发排便的食物及 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史等
• 评估肠道症状对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体格检查
精神状态 了解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 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运动、感觉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及感觉,SCI患者应确定运动和感觉受
损的平面程度。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 多见与圆锥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 • 脊髓与结肠之间的反射弧没有中断,保留了神经反射功能 • 主要表现:
1、机械性刺激结肠或直肠可诱发脊髓排便反射,但感受便意的 能力下降
2、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张力增加,直肠肛门协调性受损,结肠通 过时间延长,常导致患者便秘和腹胀 当病变发生在L2-L4节段,排便抑制受损
二、促进直结肠反射的建立
手指直肠刺激可缓解神经肌肉痉挛,诱发直肠肛门反射,促进结肠尤其是 降结肠的蠕动 具体操作: 1、食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油,缓缓插入直肠 2、在不损坏直肠粘膜前提下,沿直肠壁做环形运动
并缓慢牵伸肛管,诱导排便反射 3、刺激时间:持续1分钟/次,间隔2分钟可再次进行
三、腹部按摩
➢ 若不能取蹲、坐位,则以左侧卧位较好
四、排便体位(二)
脊髓损伤 可使用辅助装置协助排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容量减少导致肠道水吸收增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 病史的评估 :包括饮水量、既往排便习惯、用药史、目前 的肠道功能、现有症状、排便特点
• 体格检查:结肠走形触诊、直肠检查、肛门括约肌检查、 肛门皮肤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大便隐血试验
• 知识、认知、功能和能力评估
康复护理
大便失禁的病理生理基础
• 肛门括约肌松弛:通常与骶丛神经失神经支配或脊髓排 便中枢控制能力降低有关,也与盆底肌无力有关。多见 于昏迷、低位脊髓损伤、老年人等。
• 肠道吸收障碍:通常与肠道炎症和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也见于结肠排空动力过分强烈,粪团在结肠停留时间过 短,水分吸收时间不足。见于各种结肠炎性疾病,小肠 和结肠激惹症,以及不适当的饮食结构。
腹肌训练:增强腹肌收缩力,有助于粪便排出; 如仰卧直腿抬高训练,仰卧起坐等。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肠道功能训练: 模拟排便训练: ✓选择适当的排便环境, ✓根据以往排便习惯安排排便时间,指导病人选取适宜的
排便姿势。 ✓采取蹲位或者坐位,嘱病人深吸气,往下腹部用力,模
拟排便。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 法
肠道护理技术
• 肛门牵张 • 人工取便 • 腹部按摩 • 肠道功能训练 • 药物使用指导 • 饮食指导
神经源性直肠点击的输入分标题型信息
反射性大肠
弛缓性大肠
因结肠反射缺乏, 肠蠕动减慢,导致 排便困难。主要表 现为便秘,护理目 标是养成规律的排 便习惯,减少由便 秘导致的并发症, 如肛裂,痔疮等。
门括约肌。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 排空因素:重力作用和结肠袋协调收缩。
结肠运动
• 序贯收缩(蠕动):粘膜下神经丛节律性慢波序贯性沿 结肠传播。可以双向传播,环形肌层收缩以搅拌、混合 食物。使肠道内的物质得到充分吸收。
• 集团收缩(摆动):排便的基本动力,促使升结肠和横 结肠内的物质迅速排入降结肠。
排便中枢反射被破坏, 因此病人无法依靠肠蠕 动实现主动排便。通常 表现为大便失禁。护理 目标是保持成形大便, 减少大便失禁次数,养 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肠道护理的方法
反射性大肠
弛缓性大肠
肛门牵张 腹部按摩 肠道功能训练 药物,饮食及运动
手指协助排便 肠道功能训练 皮肤,饮食护理
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
• 肛门括约肌痉挛,包括IAS和EAS。 • 肠道反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或副交感神经兴奋
➢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被服干净,保证肛周,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防破损。如出现肛周发红,可涂3M液体敷料保护。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饮食指导: • 清淡规律饮食,禁烟酒,避免导致大便松散的食物,如
辛辣食品等。
康复护理
• 饮食 1、高纤维素饮食 :最初每天至少要有15克。监测不能耐受
的症状,降低纤维素的摄入。 2、饮水量:40ml/kg+500ml/d,促使大便性状最佳的液体
• 增加体力活动:主动和被动 • 腹部按摩等局部刺激:促进肠道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反
射,加强肠道蠕动动力,对于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
• 肛门牵张
• 降低粪团排出阻力的方法
➢肠道功能训练:
盆底肌训练: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轻抬臀部。指导缩肛提肛,维持10s,连续10次,每天3 次,促进盆肌功能恢复。
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
概述
• 神经源性直肠(Neurogenic rectum)是控制直肠功能 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直肠功 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秘,大便失禁少见。
• 最影响自尊的康复问题之一
结肠
• 局部形态:具有良好顺应性的袋状结构。 • 整体形态:门形结构,长约1.5米,始于回盲瓣,止于肛
性降低,导致肠道运动减弱,特别是升结肠运动减弱, 致使卧位时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粪便难以克服重力,向降 结肠运动。 • 粪团过于干燥,既与饮食结构和水平衡有关,也与粪团 在结肠内时间过长有关。
卧床休息对大便性状的影响
• 卧位时血容量减少 • 回心血量-右心房压力-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枢-抗利尿 激素-肾小管再吸收率-血容量
j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手指协助排便 :
➢ 在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后,可进行手指协助排便。护 士的食指或中指带指套,涂润滑油,缓慢插入肛门,由 外向内挖出粪团,将直肠内的粪便挖清。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肠道功能训练: 盆底肌功能训练 腹肌训练 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排便控制
• 肛管内静息张力:由IAS张力性收缩维持。 • 肛管反射性收缩:咳嗽或腹压增加时引起EAS反射性收
缩使肛管向相反方向扭转,以防止粪漏。 • 肛门主动收缩:肛提肌和EAS,作用于强制性抑制排便。 • 肛门直肠角
排便反射
• 排便反射性节制过程:
• 扩张的直肠使IAS反射性舒张 • 粪便推送到肛管上部 • 刺激肠壁感受器,EAS收缩,关闭直肠颈 • 机械地阻止IAS进一步舒张 • 粪便回送入乙状结肠
➢腹部按摩: • 自右向左沿着患者的结肠解剖位置(升结肠,横 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做顺时针环状按摩。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肛门牵张: 1.病人取左侧卧位。 2.护士食指或中指戴手套,涂润滑油,缓慢插入 肛门; 3.用指腹一侧沿直肠壁顺时针缓慢持续的牵拉扩 张,每次牵张15-20秒,直到感到肠壁放松,排 气、有粪便流出; 4.如发现肛门处有粪块阻塞,可先用挖便方法将 直肠的粪块挖清,然后再进行肛门牵张。
• 时间:回盲瓣到直肠的传输时间为12~30 小时。
直肠
• 长约15-16cm,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周围有内、外括约 肌围绕。
• 感觉感受器:位于肛门直肠连接处近侧黏膜,可判断液 体、固体、气体物质。
直肠
• 肛门直肠角:有助于大便控制
排便生理
• 排便生理:正常人直肠肠腔通常并无粪便。当肠蠕动将 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发生冲动,经盆 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 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通过盆神经传 出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 肌扩张;同时,阴部神经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此外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膈肌收缩,腹 内压增加,使粪便排出。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 病史的评估 :包括饮水量、既往排便习惯、用药史、目前 的肠道功能、现有症状、排便特点
• 体格检查:结肠走形触诊、直肠检查、肛门括约肌检查、 肛门皮肤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大便隐血试验
• 知识、认知、功能和能力评估
康复护理
大便失禁的病理生理基础
• 肛门括约肌松弛:通常与骶丛神经失神经支配或脊髓排 便中枢控制能力降低有关,也与盆底肌无力有关。多见 于昏迷、低位脊髓损伤、老年人等。
• 肠道吸收障碍:通常与肠道炎症和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也见于结肠排空动力过分强烈,粪团在结肠停留时间过 短,水分吸收时间不足。见于各种结肠炎性疾病,小肠 和结肠激惹症,以及不适当的饮食结构。
腹肌训练:增强腹肌收缩力,有助于粪便排出; 如仰卧直腿抬高训练,仰卧起坐等。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肠道功能训练: 模拟排便训练: ✓选择适当的排便环境, ✓根据以往排便习惯安排排便时间,指导病人选取适宜的
排便姿势。 ✓采取蹲位或者坐位,嘱病人深吸气,往下腹部用力,模
拟排便。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 法
肠道护理技术
• 肛门牵张 • 人工取便 • 腹部按摩 • 肠道功能训练 • 药物使用指导 • 饮食指导
神经源性直肠点击的输入分标题型信息
反射性大肠
弛缓性大肠
因结肠反射缺乏, 肠蠕动减慢,导致 排便困难。主要表 现为便秘,护理目 标是养成规律的排 便习惯,减少由便 秘导致的并发症, 如肛裂,痔疮等。
门括约肌。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 排空因素:重力作用和结肠袋协调收缩。
结肠运动
• 序贯收缩(蠕动):粘膜下神经丛节律性慢波序贯性沿 结肠传播。可以双向传播,环形肌层收缩以搅拌、混合 食物。使肠道内的物质得到充分吸收。
• 集团收缩(摆动):排便的基本动力,促使升结肠和横 结肠内的物质迅速排入降结肠。
排便中枢反射被破坏, 因此病人无法依靠肠蠕 动实现主动排便。通常 表现为大便失禁。护理 目标是保持成形大便, 减少大便失禁次数,养 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肠道护理的方法
反射性大肠
弛缓性大肠
肛门牵张 腹部按摩 肠道功能训练 药物,饮食及运动
手指协助排便 肠道功能训练 皮肤,饮食护理
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
• 肛门括约肌痉挛,包括IAS和EAS。 • 肠道反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或副交感神经兴奋
➢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被服干净,保证肛周,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防破损。如出现肛周发红,可涂3M液体敷料保护。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饮食指导: • 清淡规律饮食,禁烟酒,避免导致大便松散的食物,如
辛辣食品等。
康复护理
• 饮食 1、高纤维素饮食 :最初每天至少要有15克。监测不能耐受
的症状,降低纤维素的摄入。 2、饮水量:40ml/kg+500ml/d,促使大便性状最佳的液体
• 增加体力活动:主动和被动 • 腹部按摩等局部刺激:促进肠道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反
射,加强肠道蠕动动力,对于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
• 肛门牵张
• 降低粪团排出阻力的方法
➢肠道功能训练:
盆底肌训练: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轻抬臀部。指导缩肛提肛,维持10s,连续10次,每天3 次,促进盆肌功能恢复。
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
概述
• 神经源性直肠(Neurogenic rectum)是控制直肠功能 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直肠功 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秘,大便失禁少见。
• 最影响自尊的康复问题之一
结肠
• 局部形态:具有良好顺应性的袋状结构。 • 整体形态:门形结构,长约1.5米,始于回盲瓣,止于肛
性降低,导致肠道运动减弱,特别是升结肠运动减弱, 致使卧位时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粪便难以克服重力,向降 结肠运动。 • 粪团过于干燥,既与饮食结构和水平衡有关,也与粪团 在结肠内时间过长有关。
卧床休息对大便性状的影响
• 卧位时血容量减少 • 回心血量-右心房压力-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枢-抗利尿 激素-肾小管再吸收率-血容量
j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手指协助排便 :
➢ 在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后,可进行手指协助排便。护 士的食指或中指带指套,涂润滑油,缓慢插入肛门,由 外向内挖出粪团,将直肠内的粪便挖清。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肠道功能训练: 盆底肌功能训练 腹肌训练 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弛缓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排便控制
• 肛管内静息张力:由IAS张力性收缩维持。 • 肛管反射性收缩:咳嗽或腹压增加时引起EAS反射性收
缩使肛管向相反方向扭转,以防止粪漏。 • 肛门主动收缩:肛提肌和EAS,作用于强制性抑制排便。 • 肛门直肠角
排便反射
• 排便反射性节制过程:
• 扩张的直肠使IAS反射性舒张 • 粪便推送到肛管上部 • 刺激肠壁感受器,EAS收缩,关闭直肠颈 • 机械地阻止IAS进一步舒张 • 粪便回送入乙状结肠
➢腹部按摩: • 自右向左沿着患者的结肠解剖位置(升结肠,横 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做顺时针环状按摩。
反射性大肠肠道护理的方法
➢肛门牵张: 1.病人取左侧卧位。 2.护士食指或中指戴手套,涂润滑油,缓慢插入 肛门; 3.用指腹一侧沿直肠壁顺时针缓慢持续的牵拉扩 张,每次牵张15-20秒,直到感到肠壁放松,排 气、有粪便流出; 4.如发现肛门处有粪块阻塞,可先用挖便方法将 直肠的粪块挖清,然后再进行肛门牵张。
• 时间:回盲瓣到直肠的传输时间为12~30 小时。
直肠
• 长约15-16cm,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周围有内、外括约 肌围绕。
• 感觉感受器:位于肛门直肠连接处近侧黏膜,可判断液 体、固体、气体物质。
直肠
• 肛门直肠角:有助于大便控制
排便生理
• 排便生理:正常人直肠肠腔通常并无粪便。当肠蠕动将 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发生冲动,经盆 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 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通过盆神经传 出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 肌扩张;同时,阴部神经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此外支配腹肌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膈肌收缩,腹 内压增加,使粪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