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本案以乡土史料作为依托,以地方工商望族的兴衰作为个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这一点来说应该是成功的。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有的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有的则是教学过程中因为课堂驾驭能力不足而导致的。

一、关于中华民国时期无锡士绅阻挠办厂事件的评价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展示士绅阻挠办厂的历史事件引出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在实际教学过程也是按照这一预设的思路来操作的,但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士绅群体的评价问题。中学历史教学中,士绅往往被定性为封建势力的地方代表,更有甚者就是简单定性为反动的、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社会群体,但从近几年来社会史研究趋势来看,士绅着力于地方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以破坏风水为由阻挠办厂,虽显愚昧,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却有其道理。全面的评价士绅群体才能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更为完整和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在革命史观的指引下,越走越远。

二、在讲述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课堂讨论过后没有让学生发表观点而是改成了举手表决,这一点现在看来是失败的。热烈讨论,精心准备的情况下却没有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很失望。

三、关于建国后荣氏二三代的发展问题。我原本的设计是利用建国前后的对比来说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发展艰难,但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一点,就是

民族资本主义在1956年以后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了改造,而我却并没有提及,这样一来,学生容易误解成民族资本主义在建国以后依然存在。

反思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本课的教学我稍作整合,把上一课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本课内容放在一起,并补充了建国后民族资本的归宿内容。

这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还满意。其一,知识进行整合后,线索清晰,从民族资本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到民族资本的曲折发展、陷入绝境、重生,一目了然。教学中主次分明,既突破难点,又突出重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

二,在史料的选择上,以书中史料为依托,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历史。有同学查到了淮北口子酒厂的发展历史,还有同学查到了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历史史料,其他的还有荣氏家族的历史、四大家族的发家史等等。同学们自己来找史料,不仅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还增加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其

三,教学中特别注重联系现实,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我特别提供了两条材料: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口号:爱国、敬业、优质、争雄(张裕公司的立业之本);海尔公司遇到的尴尬(近年来海尔公司遇到大量的索赔案);并向学生提问: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有几家?学习本课对你有什么启示?由此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会有新的认识。

反思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如昙花一现很快萎缩。这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压迫的夹缝中成长,中外反动势力压力减少,它发展就快,中外反动势力压力增大时,它发展就慢。在教学中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规律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我认为这个方法很好。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测试题 湖北武穴实验高中郭万升 1、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右 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4、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使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清朝封建统治力量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机器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7、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进行到第十年时,深受西方民主、自由文化影响的留美幼童被政府分三批全部强行召回。回国的留美学生被送往上海电报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处。二十三年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此洋大学校长。从以上材料我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封建落后思想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②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③清政府培养新式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④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观目的是服务于洋务运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该表反映了() 类别 年份 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②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进一步冲击③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1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1、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船只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吨位 1928 1 352 290 791 117 213 482 1930 2 792 415 447 138 247 969 1932 3 456 577 257 178 342 211 1935 3 895 675 173 208 461 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下,产生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本课主要阐述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教材介绍了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半个多世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 梁君华 教学思路 针对高三历史教学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纵向梳理为主,横向链接为辅,高考真题剖析为引,理论升华为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知识整合,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第二轮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 重点各阶段的原因、特点、影响的分析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历经了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建国后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艰难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由于高考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的不断挖掘,因此在专题知识的复习中,要强调基础知识的纵横链接和概括归纳能力的拓展延伸。 (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并强调以把握各阶段的特征为主) 一、高考题目解答分析──各阶段原因、特点、影响的回顾分析 (题目分析以教师讲解为主,各阶段分析以学生回忆课本为主,师生共同构建知识 网络)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提出问题;民族资本主义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跨度是一个世纪,在这期间,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试结合史实说明其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1.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其发展 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 三、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 (教师给出时间阶段,由学生完成内容,形成新的知识链) 1.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中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是革命的主要动力。 “三大”: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 2.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纲领中,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3.抗日战争时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促成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 4.解放战争时期:联合资产阶级政党,召开新政协会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中学胡冬英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疑问和思考空间,以促使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拓展。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以适应新课改和高考对“新情境”的解读,侧重归纳影响民族工业的因素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上一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说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别为必修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必修三中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经济基础。 本课教材内容线索清晰,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三、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高一下学期的课程,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素养,但是在进校尚未分科﹑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将来会选择理科﹑普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教师必需将学习内容通俗化、形象化,来激发

学生对历史科的兴趣;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将来是有可能学习历史科的,所以课堂内又必需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的魅力,为将来学习历史科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 年~1936 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探究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正确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试论结合;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指导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政治状况影响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实业救国等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使学生认识到体味到实现国家独立、统一、富强的重要性。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展历程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二、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阻碍因素:1.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2.中国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积累和准备。 3.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4.重工业基础薄弱,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冲击。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推动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 量的源泉。 启示:1.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健康发展。 2.稳定的政局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必要条件。 3.要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民族科技,鼓励自主研发。做到科技独立。 4.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从产生看: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 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膝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欧风美雨)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面粉,纺织等)。重工业基础薄弱。 3、从分布区域看: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中西部广大地区发展落后。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资金准备不足,缺乏;?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 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缺乏先进的管理方式。 5、从发展过程上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发展缓慢。(外国资 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的阻碍、主义的压榨)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发展有利 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 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无产阶级)。 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不断瓦解和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 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新文化运动)。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 资本主义,难以得到独立发展。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扎鲁特一中高一历史教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发展或衰落的原因。 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更多地关注本国企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过程。 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方法:概括归纳知识,阐释历史,历史比较。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结合课本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 3、特点:(1)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4、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2 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概括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图片和数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一战”期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因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方法。 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民族工业成长的艰辛和不屈,发掘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难点: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板书设计 一、结晶——近代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1.工业结构: 2.分布地区: 3.经济地位: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三、精神——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卢作孚像。说明他们是近代中国的精英企业家,我们追寻他们一生的事业,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的发展。新课: 一、结晶——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在地图上展示上述企业家的重要企业并作简介。 张謇:张謇的事业在南通。1896,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包括纺织、面粉、造纸、火柴、电气、航运、金融的综合性企业。 荣氏兄弟:荣氏兄弟以面粉业起家,又衍生出纺织业,成为近代中国的纺织大王和面粉大王,其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无锡等地。 范旭东:范旭东的心血倾洒在化学上。1917年他开始开始创办天津永利碱厂,1926年终于成功生产。1937年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投入生产。毛泽东誉其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卢作孚: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航运业巨子。企业在重庆,起名“民生”。 ▲据地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按时间叙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同时教师画示意图并改正预习题中的普遍错误。 1.初步发展: 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给了中国极大的震撼。《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赔款也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求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在这种情况下,1896年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舆论极为轰动。轰动的原因在于他是1894年的状元。 材料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物理),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张謇认为西方强大的根本在哪里?中国发展工业能达到什么目的?由此可见张謇办实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短暂的春天

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三合一”特色教案】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这些企业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生产。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峨嵋文化”收集整理) 历史纵横 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特征?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趋势?原因? 缓慢发展——中断;封建制度阻碍,列强侵略。 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概念: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系,指资本家控制生产资料,雇佣工人生产商品,通过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积累财富,而工人靠给资本家做工得到生活来源的经济方式。 民主资本主义:国内资本家通过创办企业和政治欺诈手段,让国民只支持自己的产品,不买外国商品,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前提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双半社会性质。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前提条件:自然经济解体 客观条件: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 主观条件: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 为什么是这些人先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因为他们通过封建剥削和商业贸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受洋务运动的影响;较早的接触西方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影响: 使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家与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自主学习: 主观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办者、代表企业 为什么是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 较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受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商品经济和交通发达。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沿海 创办者分别是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沿海 创办者分别是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3、认识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尝试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能够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学会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现象和解释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学习内容分析: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 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张謇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走的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生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课程学习,已初步具备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 能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认知特点,决定其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还 处在形成发展之中。广大的农村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仅仅局 限于课堂上学习教材知识。比较而言,学生对政治史的学习兴趣要高于经济史、科技史、 思想文化史。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 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具体目标:通过“名人访谈”活动,学生在体验、实践、交流中主动学习,用眼睛去观 察历史,用心灵去体验历史,用大脑去思考历史,教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策划者”。 从而体现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⑵、理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⑶、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⑷、分析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理解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是近代民族哦你故意发展的三大障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及其历史地位。 难点: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3、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4、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以上节课的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引导,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的结构,导入学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出示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设厂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该时期中国投资设厂的有利因素,总结初步发展的特点,最后思考其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分析总结得出: 1、原因: 国际: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给中国带来双重影响

国内: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发展特点: 3、影响: 二、短暂的春天: 1、出示1912年至1920年之间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推动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即归纳出原因。 2、资料显示该阶段的数据资料,了解该经济发展概况。 3、合作探究: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曲折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内容,总结曲折发展的概况,原因。 补充抗战初期民族工业部分内迁的作用,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 【合作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因素。 【本课小结】总结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展示知识结构。

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材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第二次热潮) 1、原因: 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提供条件(主要原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原因) 2、表现:厂矿和投资额增加,地区范围扩大,棉纺织业发展较快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民国初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第三次热潮) 1、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经济措施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一战的影响(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2、表现(春天):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轻工业发展的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出现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3、短暂: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可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列强的侵略) 4、特点:发展轻工业,重工业缓慢,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与外国资本相比,仍很落后 发展较快,但时间短暂 5、影响:是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的成立提供可阶级条件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36)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较快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一些发展经济的主张 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经济措施 国民政府基本上完成国家的统一 表现: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在1936年超过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 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2、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和战争的破坏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政策,官僚资本的压榨 四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 1、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官僚资本的大肆垄断; 苛捐杂税增加,通货膨胀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一)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二)、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产生于旧经济形态的母体中——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二、初步发展 (一)、发展条件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同时,清除有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二)、发展概况: ①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 ②著名企业: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 ③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短暂的春天”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进一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进一步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2、地点:东南沿海 3、产生原因:(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4、代表企业:(1)上海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5、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6、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比较集中;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展比较艰难。(“先天不足”)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后,19世纪末 2、原因:(1)外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 3、表现:(1)民族资本总额增加;(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兴办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4、影响:随着民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展开斗争。如: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1、时间:1912—1919 2、原因:(1)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封建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表现:(1)新建扩建厂矿企业增多,新增资本增多;(2)轻工业发展较快,其中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荣氏兄弟等。 4、特点:(1)工业结构不平衡:偏重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2)地区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3)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后天畸形”未能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5、影响:(1)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萧条期 1、时间:1919—1927 2、原因:(1)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2)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3、表现: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不足而倒闭。 4、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发展史为例 课程标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本课重难点 1.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 2.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了解 19世纪末至解放前,中国民族资本主发展概况;(2)归纳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个案,“情境再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故事讲述和逐层呈现,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形成不畏艰难、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只是当时比较零散,而必修2则把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当然如果我们“炒冷饭”,那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根据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喜好发表见解,但又深入缺乏分析、归纳能力等特点来设计问题,以荣氏家族企业的个案展现,问题探究,故事讲述的方式,使他们的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思想升华,增强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启发教学法;绘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这三人是什么关系?嫡系姻亲关系,是祖孙三人荣氏家族 “兵船”牌不仅开创了国货品牌的先河,也是民国时期企业家“以商立国”、“实业救国”的一个缩影。 “兵船”商标由文字与图形组成,企业名称: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从右向左的书写,“ WUSICH FLOUR MILL ”为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的英译;中间是一艘乘风破浪,面向西方行驶的兵船图形及商标既体现出了当时民族资本家积极学习西方,接受新事物,富国强民的理想;同时也包含着中国文化中一帆风顺的寓意。名称“中国自制顶上面粉”“商部批准概免税厘”两行文字分到左右。 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荣氏家族的庞大商业帝国,成为中国百年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概况。 回顾上节课知识,,学生个别回答:19世纪六十七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一战期间,由于辛亥革命对封建主义有所冲击,帝国主义忙于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称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但其发展仍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具体表现如下:1.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与外资企业相比,其资本技术规模都是相当落后的;3.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本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短暂发展,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必然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随着帝国主义战争结束,中国重新沦为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对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衰落下去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发展线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