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汉语翻译: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粒火星是()A.涂油子弹事件B.国会纵火事件C.波士顿倾茶事件D.萨拉热窝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请你指出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A.萨拉托加战役B.阿亚库巧战役C.滑铁卢战役D.凡尔登战役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的双方主要是帝国注意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6.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死伤3000多万,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
在该战争过程中,退出右图中所示军事集团而加入对方军事集团的国家是()A.德国B.奥匈帝国C.法国D.意大利7.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
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战役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8.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
初中历史知识点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情境式支架 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导入新课,为后面的探究式学习埋下伏笔。
2、导学式支架 通过展示“一战爆发原因”问题的设置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
3、媒体生观看到有价值的资源,通过播放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学习的任务。
4.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设计:
二、第十一张幻灯片,用补充材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思考普林西普的暴力做法是不可取的。
5.学习评价设计:
1、预备性评价,针对学生预习(背景知识)进行评价。
2、形成性评价,针对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性问题(第四,第五。第十一幻灯片内容)进行评价。
3、诊断性评价,针对学生合作学习及反馈时进行评价。
4、总结性评价,针对学生回答的每个问题以及本节课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一、第四、五张幻灯片给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任务:
1、出示表格(英、法、德、美经济地位变化与殖民地位次比照表)提问:表格说明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2、出示材料及图片问题:(1)、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3)、以上材料说明德国的矛头主要指向谁?师生共同分析总结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
附件9“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程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来源:教材、教参 学科:历史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教育部审定人教版
1.学习目标设计:
1、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认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4、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体会战争的残酷。
2.任务(问题)设计:
问题与任务层次:基本问题任务组合问题任务□疑难问题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下册)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的第二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从这时候开始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教学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三、教材分析: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的出现;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尖锐、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爆发、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学习本课,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都围绕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展开,只有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才能使学生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对难点之二,可以引导学生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教学方法:1、运用导学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2.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件,做到论从史出。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哪两个国家?2、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课内探究:【视频导入,目标展示】播放视频“萨拉热窝事件”,(超级链接世界近代史16 (2),萨拉热窝事件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引入课题: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大战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汇总【时代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国崛起: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
这一新秩序是建立在强权之上,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极其不牢固。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
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
【核心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是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性质)。
特点是时间长、国家多、伤亡大。
5.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6.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7.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8.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着眼于素质教育,采用自学探究、自我展示、小组合作、读书归纳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敢于亮剑的精神;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大历史教育。
学习目标: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组成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 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 、了解一战进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3 、分析一战的性质及影响,深刻认识战争就是灾难,树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学习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影响。
学习难点: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以一战为主线索,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战争,注意挖掘本课零散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本课图片及史料来观察分析历史事件,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探究、及合作等多种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结构流程图
以上是我对本课初步的教学设计。
个中定有不足之处,在这里,敬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2023-2024人教初中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后作业第3单元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选择题1.综合分析下列两幅图片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工业生产量排名变化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60年世界1 2 3 4工业生产量1910年世界3 4 1 2工业生产量A.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殖民地均有所增长C.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拥有殖民地的多少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2.1882年5月,几个欧洲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A.俄国和德国 B.德国和奥匈帝国C.英国和俄国 D.英国和奥匈帝国3.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现历史内涵。
下面漫画表达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D.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4.“博物馆的外墙保留了历史的原貌,满目疮痍,墙面脱落,还留有弹孔……然而,这里陈列的却是该地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物件。
”材料中的“博物馆”位于, ( A.萨拉热窝 B.巴黎 C.来克星顿 D.凡尔登5.“1914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
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
”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原因6.下图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A.法国军队与德国军队B.德国军队与俄国军队C.英法联军与德国军队D.英法联军与德奥联军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插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全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的知识,对于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战争中汲取历史教训,弘扬和平、友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原因:战争爆发的背景、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
3.过程:主要战役的经过、战争的影响。
4.结果:和约的签订、战败国的惩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战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设计一、立足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立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而教学立意是教学主旨,是一堂课的灵魂。
纵观历史长河,本课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重要内容。
本课内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在单元概述中就已明确阐述。
通过单元概述的学习,我们可以确定本课的主线是: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本课的第一目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而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以及其性质的了解,正是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重要步骤。
本课的第二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和复杂的民族矛盾是其必然性,而热血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杀又具有偶然性。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把重点放在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这一关键点上,设置问题,进行思考。
本课的第三目是一战的进程和结果。
我把重点放在了凡尔登战役和对一战影响的分析以及对战争的评价之上。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战役,也是决定性的战役和转折点。
我选取了纪念一战凡尔登战役100周年的一段视频进行教学,无疑这是一段合适的视频。
关于一战的影响,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可以总结出大部分的,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去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
如何评价一战必须建立在对一战史实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一战原因的分析,一战过程的介绍和一战影响的总结,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给出提示,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最终得出对一战比较客观的评价。
这是本课主线所明示的: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当然,我们清楚地知道,课堂不能止步于对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了解。
我们要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挖掘其内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对一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过程中,我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通过出示英、法、美、德工业产量位次和所占殖民地位次的比较表,引导学生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4—1918) 1914—1918)
沈阳市第八十二中学
应丽丽
——背景 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 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 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 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 世纪末 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 世纪初, 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 俄等, 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 了帝国主义阶段。 了帝国主义阶段。
——练习 练习 7.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
因素
D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 B.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C.中国等国投入战争 . D.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战争影响 战争影响
通过以上两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两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场世界级的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启示? 启示? 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小结 小结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战争性质 战争性质
各国参战目的: 各国参战目的: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 ••••••德国还要摧垮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 德国 德国还要摧垮 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 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 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 英国的目的 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 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 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 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 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 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 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 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 的目的是摧毁德、 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 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参战,是为 日本的参战 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的参战, 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意大利则要 意大利则要 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战争影响 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年零3个多月 战争历时 4年零 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年零 个多月( )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 个,同盟国 个) 个 协约国27个 同盟国4个 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 个国家的 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 亿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多万 多万, 万人。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 多万 其中死亡2113万人。 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多亿美元 在整个“一战” 万人付出生命 在整个“一战”中,2113万人付出生命,相当于过 万人付出生命, 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 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
——练习 练习 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4、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场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 、一战期间, 战况报道, 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有 C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有线电话 电报 电子邮件 无线电话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 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 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 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 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 本人承认, 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
“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 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 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 列宁
——战争影响 战争影响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战争是私 有制下必然的产物。 有制下必然的产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 断发展,战争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和升级。 断发展,战争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和升级。 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热兵器时代, 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热兵器时代,从局部战 争发展到世界范围的战争。 争发展到世界范围的战争。 整个20世纪由于战争和种族屠杀共死了 整个20世纪由于战争和种族屠杀共死了 20 174000000人 174000000人,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 可以绕地球5 可以绕地球5圈。
——练习 练习 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D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 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6.“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6. 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C 一战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 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交战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练习 练习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一战” B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 、 年 月 德皇威廉二世借口“ 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 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C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三国同盟成立 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 巴黎
——战争转折点 战争转折点 一战中英军的坦克
一战中德军的重炮 一战中投入使用大量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一战中德军的飞机 一战中德军的潜艇
——战争转折点 战争转折点
请思考: 请思考: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 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 气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 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个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 什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什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德、奥、意 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英、法、俄
导火线: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开始: 开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经过: 转折点: 经过: 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结束: 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 年 性质: 性质: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 影响: 影响: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
——战争性质 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 主义掠夺战争。 主义掠夺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是 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 和独立而战, 和独立而战,它所从 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 民族解放性质, 民族解放性质,但这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
同盟国集团 协约国集团
英 德 法 意 俄 奥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前 的 巴 尔 干 半 岛
——导火线 导火线
火药桶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 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 火药桶” “火药桶”,只等一 粒火星将它引爆。 粒火星将它引爆。
——导火线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携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 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 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 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 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 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 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 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 岁的青年普林西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 岁的青年普林西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 事件” 事件”,它成为第一次界大战的 导火线。 导火线。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观察下列表格, 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项目 英 1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法 2 4 2
美 3 1 4
德 4 2 5
——战争开始 战争开始
爆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 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随后德国、俄国、法国、 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各国相互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招贴画
——战争转折点 战争转折点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 : 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 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请回答: 请回答: 1.对比 对比1870年和 年和1913年各国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年各国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对比 年和 年各国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试分析,美、德两国发生变化的原因。 试分析, 德两国发生变化的原因。 试分析 3.对比 对比1913年各国工业产量和殖民地面积所占位 对比 年各国工业产量和殖民地面积所占位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在这种状况下是否存在 矛盾?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