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中药的归经 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
四、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相须: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二、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法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而制定的,是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和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通称为“中药饮片”,以适应中医临床医疗和中成药配制的需要,保证中医用药质量,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消除或减低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减毒)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性) 使中药饮片达到一定的净度和纯度标准适应于中药制剂的配制和中药的贮备;(纯净)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便用)
五味 五味一般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
将中药称为“本草”。
❖ (2)本草学:

记载中药得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 (3)中草药:

实则就是指中药与草药得混称。
❖ 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得区别,为避免混 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得概念中。
❖ (4)民族药:
❖ 就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得药 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 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 【目得与要求】 ❖ 1、了解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得主药本草著
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 【教学时间】 ❖ 2学时。
一、中药得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古 书记载与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原 始社会人类得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与早期 得医疗实践。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得药学专著。
❖ 汉初年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
❖ 载药数目:365种。
❖ 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 46种,按药物功效得不同分上、中、下三品,即 “三品分类法”。
❖ 因此可以说,中药得起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 期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得结果,故有“药食同 源”之说。
二、中药学得发展
❖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得萌芽时期 ❖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 (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宋代】
❖ 1、国家药局得设立: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中医药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医药知识培训ppt课件

逸过度等因素。
02
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包括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气血
津液失常等方面。
03
认识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信息,结合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疾病的病
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02
草药分类与功效解析
草药资源概述及分类方法
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作用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 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功能作用 为疏风解表、通经活络、镇静安
神等。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 前嵴外1横指处。功能作用为健脾 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等。
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 内侧缘后方。功能作用为健脾化湿 、调经止带、益肾安神等。
草药资源概述
介绍草药的起源、分布、采集与 加工方法,以及在中医学中的重 要地位。
分类方法
根据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等特点,将其分为解表药、清热 药、祛湿药、祛风药、补益药等 不同类别。
常见草药功效与主治范围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 解毒作用,主治热病高热、口 干舌燥等症。
祛风药
如防风、羌活等,具有祛风止 痛作用,主治风湿痹痛、关节 疼痛等症。
针灸推拿操作技巧示
01
02
03
针灸进针方法
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 针法、舒张进针法等,演 示各种进针方法的操作步 骤和要点。
推拿手法
包括推法、拿法、按法、 摩法等,演示各种手法的 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针灸推拿配合
演示针灸与推拿相互配合 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 果。

中药图片ppt课件

中药图片ppt课件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越 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药将发挥更 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
贡献。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的质 量控制、推进中药生产工艺 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强中 药创新和研发等方面。
延缓衰老
中药如灵芝、当归等含有 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延 缓细胞衰老,保持身体活 力。
调节内分泌
中药如女贞子、淫羊藿等 具有调节内分泌作用,有 助于维护身体内环境的平 衡。
中药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中药通 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和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用药,中 药可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相应的药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和作用。许多中药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益肾养肝等功效,对于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
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 体内环境、减轻副作用等方面发挥治疗 作用。同时,中药还可以与西药联合使 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果实类等。
按炮制方法分类
中药按炮制方法可分为 生药、炒药、炙药、煅
药等。
中药的药性和配伍原则
01
02
03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 、凉四种药性;五味指辛 、甘、酸、苦、咸五种味 道。
中药的归经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 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 特殊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配伍原则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共60张PPT)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共60张PPT)
6.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
培训专用
三、 炮制方法
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 类型。
纯净处理——去掉灰屑、杂质及非
药用部分。
修治 粉碎处理——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
及其它炮制法之需。
切制处理——利于炮制、贮藏、
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
培训专用
洗——除去杂质。
淋——使其清洁或软化。
培训专用
三、剂 量
【概念】 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药的干燥饮片在汤
剂中的成人一日量。 【计量的换算】
1两=30克
1钱=3克
培训专用
【确定依据】
1. 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2. 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3. 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4. 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培训专用
四、用 法
【汤剂煎煮方法】 1. 普通煎煮方法
十大广药:广藿香、化橘红、阳春砂、巴戟天、 高良
姜、金钱白花蛇、广地龙、佛手、沉香、 广陈皮。
培训专用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浙八味:白术、菊花、芍药、玄参、玄胡、浙贝、 温郁金、麦冬。
培训专用
二、中药的加工
目的:促使干燥,保障质量,便于包装运输
加工方法:
挑拣、清洗
切片 去壳
培训专用
第三节
中药的采制
培训专用
采集
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 行。通常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为依据,每种植 物药材都有一定的采收时节。
培训专用
1. 根、根茎: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2.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 内浆液充足时采收。
培训专用
3.叶、全草:通常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花将开 放或盛开而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中医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证症状;金银花、菊花等治疗见效;说明金银花、菊花
药性是寒凉的 完整版课件
34
中医药基本知识
药性理论
四气
温热药-多数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寒凉药-多数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完整版课件
35
药性理论
五味
中医药基本知识
产生于商周 成熟于战国与秦汉
阴阳对立 阴阳依存 阴阳消长(量变) 阴阳转化(质变)
完整版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
15
中医药基本知识
阴阳学说
《景岳全书·传忠录》:设能明彻阴阳,则 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阐明组织结构 阐明生理活动 阐明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诊断 用于疾病治疗
完整版课件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 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 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 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 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 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 者为阳
33
中医药基本知识
药性理论
四气
药物的性能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人体产生的反 应归纳出来的 药物的四气,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
感受风寒,可见“恶寒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 苔白”等寒证症状;紫苏或生姜煎汤服用后,发汗,上 述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紫苏、生姜药性是温热的
发生疔疮、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舌苔黄等热
毒归升五四
性经降味气

完整版课件
32

药性理论
四气
中医药基本知识
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反应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 面的作用倾向
四气与药物气味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 90%以上,土壤有机质约占固体总 重量的1~10%,一般在可耕性土壤 中约占5%,且绝大部分在土壤表层。
.
24
土壤微生物 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 生动物等。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土壤中的微生 物:一是分解植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 料,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二是分解矿物质,以利植物吸 收利用;三是土壤中的固氮菌微生物,能固定空气中 的氮素,提供给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或使土壤 中的养分受到损失,或使植物得病。
.
21
• 3.什么是西药
• 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 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 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如包 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看其说明书则 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 毫克计。
.
22
二、中药材生产
(一)选地
1.认识土壤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
.
25
土壤水分是土壤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土壤微生物活动、 植物生长最主要的水源。北方人常称为土壤墒情。
农谚有: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降水、灌溉或地下水,保蓄在土壤中。
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北方缺水的旱地约占52%。
.
26
土壤空气存在于土壤中气体的总称,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也 有少部分产生于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土壤空气存在于无 水的土壤孔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 量,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大气相似,具有二氧化碳含量高、 氧气含量低、相对湿度高、含还原性气体、组成和数量处 于变化中。 对植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 极大的影响。生产上采用深耕松土、破除扳结、排水等措 施,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 它的特点是具有肥力。 • 土壤是药用植物栽培的基
础,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所需水、肥、气、热的供 给者。
.
23
(1)土壤组成
• 土壤是由固体、 • 液体和气体三相 • 物质组成一种复 • 杂的自然体。
•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 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 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功效 疏散退热、疏 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 寒热往来、疟疾、肝 郁气滞、胸肋胀痛、 脱肛、子宫脱落、月 经不调。
.
14
款冬花
产地 静乐、宁武、 苛岚、临县等。
功效 润肺下气,化痰 止嗽。
主治 咳嗽气喘、肺 虚久咳、痰嗽带血、喉 痹等症。
.
15
黄芩 产地 运城市、临汾市、晋城市等。 功效 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主治 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 咳嗽、湿
中药基本知识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蔡翠芳
.
1
主要内容
• 一、认识中药 • 二、中药材生产 • 三、中药饮片生产 • 四、中药质量评价
.
2
一、中药与民族药
• 1.什么是中药 • 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按《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因 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1)中药材 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 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2)中药饮片 是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 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
8
• 黄芪
• 产地 正北芪产地有浑源、应县、广灵、繁峙、宁武
• 等; 绵黄芪产地有绵县、方山)。
• 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 主治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 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 热消渴
.
9
• 党参
• 产地 (潞党参产地有平顺、陵川、黎城、武乡、壶关、 襄垣、长治;台党产地有五台、五寨、代县、应县、天镇 等)。
黄 芪
.
3
黄芪
黄芪
黄芪
.4Βιβλιοθήκη 灵芝灵芝粉葛
.
5
陈皮 陈皮
.
6
枸杞子
决 明 子
.
7
•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特定的产地所出产的历史悠久、 品质优良,生产与加工技术精良,优质高产,临床疗效好, 影响力的著名药材。即道地产区药材较其他产区药材品质 佳、疗效好。
• 山西道地药材或主产药材
• 黄芪、党参、连翘、远志、款冬花、黄芩、地黄、柴胡、 丹参、麻黄、桃仁、小茴香等。
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等。
.
16
山药 产地 平遥、汾县、太谷、曲沃、永济等。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作用。 主治 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
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
17
.
18
• 丹参
• 产地 运城。
•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 功效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 主治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肺虚喘咳,气 短懒言,自汗,血虚萎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
10
远志
产地 新绛、闻喜、稷山 、襄汾、曲沃、洪洞等。
功效 安神益智、祛痰、消 肿。
主治 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 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 ,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 房肿。
• 主治 胸痹心痛,脘腹胁痛,

瘕瘕积聚,热痹疼痛,

心烦不眠,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
19
(3)中成药: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 或秘方,以中药饮片为原料配制加工而成的药品。 按 《中国药典》(2015年版)包括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
20
• 2.什么是民族药
•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与疾病抗争、维系民族生 存繁衍的过程中,以各自的生活环境、自然资源、民族文 化、宗教信仰等为根基,创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 系。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 为指导的药物,称为民族药。据初步统计,全国55个少数 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药物,其中有独立的民族医 药体系的约占1/3。如藏药(野牛心、秃鹫、紫草茸 等。)、蒙药、维药、傣药、壮药、苗药等。
.
11
连翘 产地 陵川、沁水、安泽、晋城、
沁源、古县、平顺、长子等。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 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
便淋闭。
老翘
.
青翘12
地黄 产地 运城市、临汾市。 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补血。 主治 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
衄血等。
.
13
柴胡
产地 运城、临汾、 晋城、长治、吕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