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研究方向最新修改版5页

合集下载

研究方向及主要任务(方向任选)

研究方向及主要任务(方向任选)
2、具有较好的害虫生物防治和生防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分子植病研究室-
--植物-病原物分子
互作研究组
(招收2-3名) 何晨阳研究员
cyhe@
010-62894147 植物-病原物分子互作及其功能基因组学 1、水稻白叶枯病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对毒性表达的调控机理。
2、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机理及其遗传多样性。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有工作经
验以及国外合作研究经历者优先遴选;
3、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素质和把握学科前沿发展
的敏锐能力与创新能力;
4、善于交流、团结与协作;
5、较流畅的英语口语会话与交流能力及扎实的英
文科技文章的写作能力。 1、具有与拟从事研究任务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研究基础;
4、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
5、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者优先考虑。 1、近年从事昆虫生态、害虫生防、昆虫学、生物技术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2、有较好的生态学与生物统计学或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何康来研究员
klhe@
010-62815932 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研究 靶标害虫抗性遗传演化
3、转基因植物/微生物对环境微生物影响的分子生态机理。 1、近期或即将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
2、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科背景、技术技能或
科研经历;
3、具有独立开拓的科研工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水平和英文学术论文撰
写能力;
5、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为人
诚恳。 1、具有与拟从事研究(主要任务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研究基础;
3、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素质和把握学科前沿发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

需要参与实验测试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32
胡海峰
副教授
(1)于遨波,15349127 (2)邢宋隆,15350061 (3)张穗安,15349137 《概率论》、《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4)陈志鸿,15305009 》; (5)麦思杰,15350048 (6)徐凯昕,15343087 (7)孙健哲,1430414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9
夏明华
教授
确保在实验室有足够的工 作时间;认真负责,积极 主动;保研或者考研的同 学优先。
《数值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
孙伟
教授
1、安全数据空间构建技术及其应用; 2、信息伪装处理编码及FPGA设计与实现; 3、基于Linux+ARM的安全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 4、安全传输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5、基于面向对象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及其 系统实现; 6、基于TensorFlow的仿人脑安全软件代码智能 生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对学生有何要求
主讲课程
1
戴宪华
教授
《数字通信系统》
2
刘星成
教授
《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
龙云亮
教授
1、基于PE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2、基于FDTD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3、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设计。
《微波技术与天线》
4
马争鸣
教授
1,HSIC正则的流形学习 2,Grassmann流形上的字典学习 3,基于核学习的域自适应学习 4,流形学习的多项式逼近
《微电子学导论》、《半导体物理》
13
陈军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比较全)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的导师是胡春静,刘文京,王文博,孙少凡胡春静:姓名: 胡春静性别: 女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副教授,北邮硕士毕业,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

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的招生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方式:电话:EMail:hucj@刘文京:姓名: 刘文京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电话:王文博:姓名: 王文博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副主任,纤维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IEEE会员,北邮学报编委,北京通信学会理事。

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

1993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获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从事的科研工作有新一代移动通信体制的研究,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与Nokia、华为、大唐、松下等多家通信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完成多项合作项目和科研成果。

联系方式:孙少凡:姓名: 孙少凡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高工,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26 数字视频、数字图像处理27数字视频处理与通信28移动通信理论与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博士生导师02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3移动通信应用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或403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01 INTERNET及其应用02 INTERNET应用、移动通信03电信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面向对象的电信管理系统04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05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移动应用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4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电磁生态学02智能信号处理其他的导师:张杰,男,29岁,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

导师的研究方向

导师的研究方向

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领域和主题。

不同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他们的专业背景、兴趣和经验。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例子:我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

他对于生物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他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物制药、种植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生物技术领域,我的导师主要关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他致力于通过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特征,从而达到改善农作物产量、耐受性和质量的目的。

例如,他的团队研究了一种能够抗虫害的水稻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种来源于昆虫的毒素基因嵌入水稻基因组中,从而使得水稻具有自身产生抗虫复合物的能力。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

在生物工程领域,我的导师的研究关注点主要是生物制药。

他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和优化生物制药工艺,用来生产抗体、蛋白质和其他生物药物。

他们利用生物反应器和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和生产大量的工程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表达目标蛋白质。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选择适当的细胞系和基因表达载体,他的团队确保高效、稳定和纯度高的工程细胞产生高质量的生物制药产品。

此外,我的导师也对生物信息学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关注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算法分析大规模的生物数据,从而获取有关基因组、蛋白质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的信息。

他的团队研究如何应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来挖掘生物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并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总而言之,我的导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的应用。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学的方法,他致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物制药、种植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他的研究对于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

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

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肝胆外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其研究领域涉及肝脏和胆囊等器官的疾病诊治、手术技术创新及康复等方面。

针对肝胆外科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并培养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肝胆外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首先介绍肝胆外科导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背景,包括导师的背景和实力,以及肝胆外科领域的研究需求。

接着,将阐述研究方向的选择与意义,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研究方向以及其对肝胆外科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然后,将明确培养目标的设定,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将介绍具体的培养计划与方法,包括研究生培养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对肝胆外科领域感兴趣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全面了解导师及其团队的实力和研究需求,明确自己在研究方向上的选择,并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同时,本文也旨在让学生了解到导师和团队提供的培养计划和方法,以便学生能够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和学习安排。

通过对本文的阐述和介绍,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为肝胆外科领域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并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小节:2.1 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背景。

在这一小节中,将介绍肝胆外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并阐述为何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2.2 研究方向的选择与意义。

这一小节将探讨导师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时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并分析这些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和意义。

2.3 培养目标的设定。

在这一小节中,将详细阐述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在肝胆外科领域深入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整理)导师研究方向最新修改版

(整理)导师研究方向最新修改版

彭华:男,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与旅游研究所所长,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硕士生导师。

吴晓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伦敦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袁媛:讲师,中共党员,国家注册规划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郭红雨:同济大学博士,副教授,广州“主色调”研究小组负责人。

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规划。

胡燕: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是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管制。

张尽晖:女,1972年生,云南省昆明市人。

获中山大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授经济地理专业《工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课程。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胡华颖:讲师,中山大学本科学位,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现教授课程数量地理学等。

邓毅梅: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现教授本科生建筑制图和房地产评估等课程。

柳意云: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周春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多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地理学。

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等。

主讲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结构与形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等。

李玲:女,副教授,博士,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广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口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发展与人口迁移、妇女发展。

李立勋:男,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主讲课程:城市战略规划(硕士)城市地理学(本科)城市发展战略(本科)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科)。

博导研究方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博导研究方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博导研究方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博导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论,探讨其在政治学上的应用和意义。

2. 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机制。

3. 国家与政治:研究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政治的理论观点,探讨国家的本质和功能,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机制。

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构想,探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途径、条件和发展模式。

5.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流派的对话: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政治哲学流派(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实用主义等)的对比和对话,探索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政治观点和政策建议。

这些研究方向可以在理论层面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并且可以在实践层面探讨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和发展。

博士导师修改研究计划方案

博士导师修改研究计划方案

博士导师修改研究计划方案引言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研究计划方案的编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可行并且有深度的研究计划,对于保证博士研究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取得至关重要。

因此,经历了多次讨论和修改,并获得导师的指导支持,下文将对博士研究计划进行调整与修改,以期能够更好地符合研究目标和导师的指导意见。

研究背景我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针对于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医学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且已经在一些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通过研究并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对解决医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在医学应用领域中,研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医学图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改善医学领域的临床实践,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1. 开发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医学图像诊断中的肺癌早期检测;2. 构建一个多模态的医学图像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标注和整理;3. 设计一种新的模型结构,提高医学图像分类任务的准确性和效率;4. 开发一种自适应机制,以提高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

研究计划为了达到上述的研究目标,我制定了以下详细的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数据准备(3个月)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医学图像诊断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

2. 收集和整理医学图像数据集,包括肺部CT扫描图像、MRI图像等,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标注。

第二阶段:算法设计与实现(6个月)1. 设计和实现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医学图像中肺癌早期检测任务。

2. 在收集到的医学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和测试,评估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三阶段:模型优化与改进(9个月)1. 针对模型在医学图像分类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2. 设计一个新的模型结构,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和迁移学习,提高模型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华:男,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与旅游研究所所长,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硕士生导师。

吴晓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伦敦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袁媛:讲师,中共党员,国家注册规划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郭红雨:同济大学博士,副教授,广州“主色调”研究小组负责人。

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规划。

胡燕: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是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管制。

张尽晖:女,1972年生,云南省昆明市人。

获中山大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授经济地理专业《工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课程。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胡华颖:讲师,中山大学本科学位,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现教授课程数量地理学等。

邓毅梅: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现教授本科生建筑制图和房地产评估等课程。

柳意云: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周春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地理学。

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等。

主讲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结构与形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等。

李玲:女,副教授,博士,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广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口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发展与人口迁移、妇女发展。

李立勋:男,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主讲课程:城市战略规划(硕士)城市地理学(本科)城市发展战略(本科)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科)。

研究兴趣: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战略与区域营销、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论证、城市消费空间、城中村更新改造。

已成立个人工作室。

林琳: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工学学士,工学硕士,理学博士。

研究兴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地域建筑文化研究、老龄化社区研究、骑楼建筑的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

薛德升:男,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兼中心主任,教授。

中山大学地理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社区发展与规划、小城镇规划、乡镇企业及产业集群。

曹小曙:副教授,理学学士、史学硕士、理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交通运输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乡村发展与规划、历史文化地理与遗产保护、物流地理等。

吴箐: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理学博士,主教课程:管理学、城市规划法规等。

林耿,男,广东潮州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为商业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

主教课程: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

沈静: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区域规划,产业集群等,现教授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等。

孙艳: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实验中心副主任,工程师。

擅长建筑设计和城中村问题研究。

周素红:女(1976-),博士,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商务、GIS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等。

黄代伟:男,副教授,中山大学理学学士(经济地理学方向) 德国不来梅大学经济学硕士(M.Sc.)(项目规划与项目评价方向) 德国不来梅大学哲学博士(Dr. Phil.)(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方向)。

研究兴趣: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应用、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政策、区域与城市规划、德国的空间规划: 制度,理念与方法。

李志刚:武汉大学规划工学学士,南京大学城市资源学系硕士,主修城市与区域规划。

同年获英国ORS奖学金(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 Awards),留学英国,由吴缚龙教授指导,在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地理学院就读城市地理学博士。

2005年经中山大学批准,以‘百人计划’引进。

目前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转型背景下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主要方向偏重社会学。

李郇: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导,注册规划师,经济学博士,经济地理学硕士。

研究方向主要为经济地理学。

刘云刚:男,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东京大学广域科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理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客员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日本地理学会、日本经济地理学会、东京地学协会会员。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06年5月回国。

擅长政治地理学方面。

袁奇峰:男,教授、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毕业。

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曾任职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擅长于研究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发展研究、地区发展策略研究、大尺度的城市设计。

朱竑;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

主要从事区域文化地理和区域旅游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擅长文化地理学方面。

陶伟: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

2000年8月进入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工作,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领域参加过多个横向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要研
究方向是城市形态的研究和遗产保护。

Werner Breitung:德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研究社区和城市边界问题。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