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科普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离鉴定绿原酸及其相关杂质

"#$%&%’()* %*+ ,+#*’(-(.%’()* )- /01)&)2#*(. 3.(+ %*+ 4#1%’#+ ,5$6&(’(#7 89 :(20 ;#&-)&5%*.# <(=6(+ /0&)5%’)2&%$09!>%*+#5 ?%77 "$#.’&)5#’&9
*>=( 7?+20" ) ,@A @/.&B/2C ) ,6>=< 6/$"2 ! ,D4=(E !/+ ) ,6>A !/2C ) ,D4<A 9?. )
"# 结果与讨论
" ! !# "#$%& ’ %& 和 "#$()( 分析结果 ! ! 取上述各 供 试 液 (# ! ’ 进 样 ?@’(!A3 8 A3 系 统 ( 该系统 并 联 有 *,* 检 测 器 ) , 按照上述分析条 件分离测定, 分别采 集 分 离 组 分 的 质 谱 图 和 紫 外 光 谱图, 记录相关数据。经测定, 绿原酸及其相关杂质 的 ?@’(!*,* 图 见 图 ( 。 根 据 鉴 定 结 果 对 各 相 关 杂质按相对保留时间排序, 结果见表 ( 。 " ! "# 色谱组分的鉴定 ! ! 经 各 组 分 *,* 检 出 的 紫 外 光 谱 初 步 分 析, ), ", % 和 + 号峰相应 的 紫 外 光 谱 均 与 绿 原 酸 的 紫 外 光谱一致, 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 表明这些物质具有 类似的共轭结构。 除 ( 号 色 谱 峰 外, 各色谱峰的紫 外光谱中均存 在 *"* , *’# 和 )*" $4 的 特 征 峰。 因 此, 它们的主体结构应该与咖啡酸类似, 主要的差异 在于取代基不同。各色谱峰的负离子全扫描一级质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高分离、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等优势,而且操作比较方便快捷,已经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以及药物分析等领域中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明确了其在化学成分分析、药物代谢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新药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药物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液质联用技术;药物;应用引言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集合了两种技术分别具有的高分离效能与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其在各种药物的分析以及代谢产物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实际应用,样品的分析也不需要做预处理或衍生化,可分离高极性的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分析较为快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近况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最开始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但是受到研究技术以及先关仪器设备的限制还存在较大的应用难度,直到90年代后,各种商品化仪器的出现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有大气压电离技术的出现,使得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逐渐出现在大众面积,其应用领域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并且成为了科研和日常分析的检测工具。
该技术主要是将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串联成为整机使用的,以高效液相色谱为分离手段,以质谱为鉴定工具的一种分离分析检测技术,其需要用到高效液相色谱仪、接口装置、MS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因此接口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水平。
在药物分析领域中,该技术的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二、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一)液质联用在药物化学成分分析方面的应用1、中药、中成药和西药成分分析中药及其制剂成分复杂,传统方法分离提纯工作量大,而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并不需要提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操作比较便捷,同时还能够得到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分子量及特征结构碎片等丰富信息。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的原理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的原理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是一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它将高效液相层析技术和质谱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快速分离并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的原理。
一、高效液相层析技术高效液相层析技术(HPLC)是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各种复杂化合物。
它的原理是在高压下,将样品溶液与专用溶剂,即流动相,分别注入到一个装有固定填料的柱子中,通过裂解和重组的过程来将化合物分离出来。
分离的化合物根据它们的亲疏水性和化学反应性,以不同的速度从柱子中流出来,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因此,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中,填料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组成都是决定分离性的关键因素。
二、质谱技术质谱技术(MS)是一种依据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和结构来进行检测的技术,它可以通过离子化将化合物转化为离子,以便以质量-相对丰度分布图(MS图)的形式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分析样品需要先进行前处理,如萃取、烷基化、水解、脱水等,以便于生成离子,并使质谱仪感应器能够鉴别化合物的原子含量和结构。
质谱仪通常包括离子源、分析器和检测器。
三、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HPLC-MS)是将高效液相层析和质谱技术相结合的分析仪器,可以在一次分离中完成化合物的纯化、分离和检测,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等优点。
它可以通过电离实现化合物的分析,从而避免了化合物在吸收带宽会形成的谱线重叠和断峰等情况,大大提高了对低浓度化合物的检测能力。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的工作原理如下: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加入到溶剂中,然后通过稀释、萃取等前处理步骤制备样品,并加入内标化合物。
2. 高效液相层析:通过选定的填料、流动相和分离条件进行高效液相层析,将化合物分离出来,并将它们引入质谱模块。
3. 电离:将化合物在离子源中通过电离变为气态离子。
4. 离子输送:将离子送入质量分析器中进行分析。
5. 质谱: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m/z)比例,并通过离子检测器生成质谱图,进行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小知识知识讲解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小知识一、开机water 2695/micromass zq4000:开机步骤1. 分别打开质谱、液相色谱和计算机电源,此时质谱主机内置的CPU会通过网线与计算机主机建立通讯联系,这个时间大约需要1至2分钟。
2. 等液相色谱通过自检后,进入Idle状态,依照液相色谱操作程序,依次进行操作。
(具体根据液相色谱不同型号来执行,下面以2695为例)。
a.打开脱气机 (Degasser On)。
b.湿灌注(Wet Prime)。
c.Purge Injector。
d.平衡色谱柱。
3.双击桌面上的 MassLynx4.0图标进入质谱软件。
4.检查机械泵的油的状态(每星期),如果发现浑浊、缺油等状况,或者已经累积运行超过3000小时,请及时更换机械泵油。
5.点击质谱调谐图标(MS Tune)进入质谱调谐窗口。
6.选择菜单“Options –Pump”,这时机械泵将开始工作,同时分子涡轮泵会开始抽真空。
几分钟后,ZQ就会达到真空要求,ZQ前面板右上角的状态灯“Vacuum”将变绿。
7.点击真空状态图标,检查真空规的状态,以确认真空达到要求。
8. 确认氮气气源输出已经打开,气体输出压力为90 psi。
9.设置源温度(Source Temp)到目标温度。
关机1.点击质谱调谐图标进入调谐窗口。
2.点击Standby 让MS 进入待机状态时,这时状态灯会由绿变红,这一过程是关质谱高电压的过程。
3.停止液相色谱流速,如果还需要冲洗色谱柱,可以将液相色谱管路从质谱移开到废液瓶。
4.等脱溶剂气温度(ESI)或APCI探头温度降到常温,点击气体图标关闭氮气。
5.逆时针方向拧开机械泵上的Gas Ballast 阀,运行20分钟后关闭(镇气)。
a) 对于ESI源,至少每星期做一次。
b) 对于APCI源,每天做一次。
6.再次确认机械泵的Ballast阀是否已经关闭。
7.选择Option / Vent,这时质谱开始泄真空,ZQ 前面板的状态灯“Vacuum”开始闪烁,几分钟后机械泵会停止运行,这时可以关闭质谱电源。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分析手段,其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与定量能力,为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HPLCMS技术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HPLCM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重要性。
接着,将详细阐述该技术在检测食品中特定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剂等的应用案例。
本文还将讨论HPLCM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开发、定量准确性和仪器灵敏度等方面。
文章将展望HPLCMS技术在未来食品安全监测中的潜在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分析方法的效能和适用性。
通过对HPLCMS技术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的深入探讨,本文期望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共同促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
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一种将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然后利用质谱技术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检测和分析。
液相色谱分离是基于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差异。
样品溶液通过高压泵进入色谱柱,流动相携带样品通过固定相。
由于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分离后的组分按顺序从色谱柱中流出。
分离后的组分进入质谱仪后,首先被离子化,产生带电的离子。
这些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根据质荷比(mz)进行分离。
检测器检测到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并记录其相对丰度。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分子质量、结构信息以及相对含量。
LCMS技术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结构分析能力等特点,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分析,如农药、兽药残留、违禁物质和有害添加剂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及分析化学分子中微量成分的有效方法。
它是通过在两个色谱电器仪器中,分别对原始样品进行分离和分离后的色谱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检测微量的化学物质各自的活性分子结构的总体宏观成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确定和测定样品中各自的化学成分,而且可以识别组分及其构成以及相对价值,从而得到样品中具体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信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将液相色谱仪和离子化质谱仪相结合,来分析及鉴定各类样品成分。
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根据样品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把它们进行加速和减速的离子化,由检测系统加以分析,从中获得原子结构的分析数据,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检测分子中极为微量的成分,比传统的液相色谱能力更 is 。
它可以检测分子的总体特性、反应活性成分和相对价值。
此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中,质谱仪可以实现样品的细微分离及进一步检测,从而可对样品中的活性分子结构和宏观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较大限度地判断样品的复杂性、活性及特定分子键的分子结构。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物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可以更全面、准确的反映样品的总体特征,包括其成分的宏观构成和相对价值、以及分子结构的分布等因素。
另外,该技术也可以获得原子结构、反应活性成分及各类指标的定量数据,这在比较复杂的材料及生物样品中特别有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制药行业的科学研究,以及汽车、矿山、石油等工业应用。
由于它可以更准确快速地反映样品的化学组成及分布,它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气体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多个领域中,帮助人们更好更准确地分析样品成分,由此发现新物质,为新药物开发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既能够检测出样品中的微量成分,又能够检测出样品中构成其特性和反应活性成分的结构,使更复杂的物质特征分析变得更加可靠准确。
lc液相串联质谱

LC液相串联质谱
LC(液相)液相串联质谱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结合起来的分析技术。
在LC液相串联质谱中,样品首先通过液相色谱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化合物引入质谱分析。
液相色谱可以分离出多种化合物,而质谱技术则可以提供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结果。
因此,LC液相串联质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LC液相串联质谱中,常用的质谱技术有三重四极杆质谱和高分辨质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是一种常用的质谱技术,可以对复杂样品进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析,并且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高分辨质谱则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详细的分子信息,可以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总的来说,LC液相串联质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可以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析结果,并且可以用于复杂样品的定量和结构鉴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57种全-多氟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57种全-多氟化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57种全/多氟化合物概要:全/多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及生物体中的污染物,由于其高毒性、高生物蓄积性和长半衰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于这些化合物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以同时测定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57种全/多氟化合物。
引言:全/多氟化合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独特的物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防潮、阻燃、润滑等领域。
然而,由于全/多氟化合物的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它们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目前已经发现的全/多氟化合物超过3,000种,其中包括全氟烷基磺酸盐(PFASs)、全氟烷基胺盐(PFASAs)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高度稳定性和生物传播性,即使在环境中存在很低的浓度,也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现有的全/多氟化合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然而,由于PFASs的高亲水性和复杂的基质干扰,传统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在样品净化和分离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7种典型的全/多氟化合物作为目标分析物,包括全氟烷基磺酸盐、全氟烷基胺盐等。
样品净化采用固相萃取(SPE)方法,利用氟化硅固相胶囊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色谱分析采用UPLC-MS/MS系统,为了提高色谱分离效果,选择C18色谱柱。
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和正离子模式。
结果与讨论:经过方法优化,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UPLC-MS/MS方法,可以同时测定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的57种全/多氟化合物。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较低的方法检出限。
在水样中,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检主要应用领域
新生儿筛查:氨基酸、肉毒碱、脂肪酸、有机酸 药物中毒、滥用药物分析、止痛药物分析 治疗药物监测: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物、抗心律失常药 内分泌分析:肾上腺激素、性激素 蛋白鉴定和定量:C肽、PTH、血管紧张素 功能医学检测 以美国Mayo Clinic为例,1998年没有LC-MS/MS。2010年,60台LC-
MS/MS,200万个测试。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biochemical test
1. 在体内激素检测方面的应用 2. 在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3. 在遗传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4. 痕量元素/微量营养素检测中的应用 5.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应用
发展史
1919年,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斯顿制成第一台质谱仪,早期的质 谱仪主要是用来进行同位素测定和无机元素分析;
20世纪40年代以后开始用于有机物分析; 60年代出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为了有机物分析的重要仪器
; 80年代末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质谱技术,如比较成熟的液相色谱-质谱
联用仪,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 目前质谱分析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材料、环境、地质、能源、药物
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之间差距很小,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差异很大; 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防止药物中毒,这就是治疗药物监测
的概念; 质谱技术用于血药浓度监测,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点
。
内分泌系列
类固醇激素在体内代谢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大部分需通过其代谢产物进行测 定;
地质学: 2% •金属材料,合金等 •土壤、矿石、沉积物
•同位素比的研究 •激光熔蚀直接分析固
体样品
医药及生理分析6% •头发、全血、血清、尿样、
生物组织等 •医药研究,药品质量控制 •药理药效等的生物过程研究
化工,石化等: 4% •R&D
•QA/QC
法医,公安等: 1% •射击残留物分析 •特征材料的定性 •来源分析 •毒性分析
Pag
检验医学领域应用
➢ 主要应用于临床样本(血液、尿液、毛发、组织等)的元素分析,如:血 药浓度、微量元素、蛋白质等。 ➢ 科研样品元素分析
+
液相串联质谱介绍
液质联用技术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是指高效液相 色谱与质谱串联的技术,是将应用范围极广的高效 液相分离方法与灵敏、专属、能够提供分子量和结 构信息的质谱法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
碰撞能 Collision energy
电子倍增电 压 EMV
1.离子源 :产生离子化,并将产生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进入毛细管 2.毛细管 :离子导入通道,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传输进入质谱,同时隔离外部的常压与质谱 内部的高真空 3.离子光学组件:包括skimmer 1,八级杆以及Len 1和Len 2,进一步除去溶剂和中性分子, 高效的离子传输组件,聚焦随机运动的离子进入四级杆。 4.四级杆MS1和MS2:质量过滤器,优化离子传输和质谱分辨率,可以选择让某些质荷比的离 子一次通过或者所有离子全通过。 5.碰撞池:高压碰撞池,优化裂解,六级杆设计有助于捕获碎片离子 6.检测器:包括高能打拿级和电子倍增器,增强信号,高增益
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技术科普
杭州和合中心实验室:陈均
目录
色谱技术及液相色谱 质谱技术及质谱仪 液相串联质谱介绍 中心实验室各仪器的检测项目
色谱技术与液相色谱
色谱起源
色谱发展史
20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S. Tswett提出经典液相色谱法; 20-30年代,柱分配色谱和纸色谱; 50年代,气相色谱,薄层色谱; 60年代,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 70年代,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80年代,电色谱; 90年代,光色谱。
Quest:内分泌系列共开展项目186项,其中用色谱法检测的有GC/GC-MS 6 项,LC 10项,LC-MS/MS 35项;
ARUP:408项,其中GC/GC-MS 191项,LC/LC-MS 176项,LC-MS/MS 41 项
核工业: 5% •核燃料的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 •初级冷却水的污染分析
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就是药物治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个人因素; 现在,合理用药被公认为是个体化给药的核心,而合理用药则需要通过药物基因组学和治疗药
物监测等手段来实现。 药物基因组学主要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研究从表型到基因
型的药物反应的个体多样性,即将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个体多样性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而患者用药后,体内的药物浓度必须达到稳定浓度时才能获得其治疗效果,而很多药物的有效
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GC)
薄层色谱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HPLC特点
分离性能好 灵敏度高(ug/ml级别) 选择性高(同分异构,旋光异构) 分析速度快 进样量小(1-100 μL)
液质联用技术简介
HPLC-MS主要由HPLC仪、接口离子源(LC与MS连接装置)、质 分析器、真空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过程:混合样品通过液相色谱系统进样,由色谱柱分离,从色谱 仪流出的被分离组分依次通过接口进入MS仪的离子源处被离子 然后离子被聚焦于质量分析器中,根据质荷比而分离,分离后的 离子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送至数据处理系统,对样品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什么是色谱?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方法, 它利用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 数(或吸附系数)的微小差 异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使各 组份分离,以达到分离,分 析及测定一些物质的目的。
色谱分析仪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LC-MS/MS仪
HPLC, $$
MS, $$$
灵敏度μg/mL
灵敏度ng/mL或者pg/mL
色谱-质谱联用
泵-自动进样器: G1312-67305 (SST,绿色)
泵清漩-喩,
50S2-24S1 (PTFE管线宽径,再次订购
手持控制器
自动进样器-柱温箱 G1313-87305 (SST,绿色)
柱温箱
检测器
Agilent Restricted
柱温箱-色谱柱
G1316-87300 (SST,绿色)
色谱柱-检潔器
DAD G1315-87311 (包线)
VTO 5062-8522 (PEEK)
检蠣-废扳
DAD 0890-1713 (PTFE,宽径)
7TO 5062-8535
(PEEK)
Agilent Technologies
Aglient液相
仪器结构概述二:质谱系统
Agilent质谱
质谱系统各部件介绍
毛细管出口电压 毛细管电压 Fragmentor Capillary Voltage
物理、地质、能源等
电子脉冲
电子倍增器电极
+ 来自质量分析器的离子
质谱技术与质谱仪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再按离子的质荷比将其分离, 然后测量各种离子的谱峰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质量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之一,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质谱,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进行定性分析;谱峰强度又与它代表 的化合物含量有关,利用这一点,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检测器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UV)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PDA) 荧光检测器 (RF) 示差折光检测器 (RID) 电导检测器 (CD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LSD) 质谱检测器 (LCMS)
质谱技术与质谱仪
Ms spectrometry and ms spectrometer
LC-MS/MS国内应用现状
在各大医院已普及,主要用于临床药理 但在临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卫生部临检中心 部分医院检验科 第三方检验机构
主要应用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个性化医学 疾病诊断 药物临床试验和新药研发
蛋白组学
旨在研究比较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蛋白质表达的异同,对相关蛋白质进行分 类和鉴定,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要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功能, 旨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
、生命科学、化学等各个领域。
国内外应用现状
➢ 质谱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 ➢ 国内一些大医院已应用到了相关检测工作,如北京二炮总医院(免疫抑制剂药物浓
度监测、 氨基酸营养状况评价等),广州市妇婴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上海市 新华医院儿科研究所(遗传代谢病检测),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药物浓度监测 等),香港玛丽医院(代谢性疾病检测),香港北区医院(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监 测、尿液游离皮质醇)等。 ➢ 国外很多医学独立实验室,如美国的Quest、ARUP,日本的BML已经成功运用质 谱法开展了诸多检测项目:
其内容包括蛋白质的定性鉴定、定量检测、细胞内定位、相互作用研究等,最终揭示 蛋白质功能,因此是基因组DNA序列与基因功能之间的桥梁
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找到更多具有医学实际意义的蛋白标志物,用以帮助疾病的 诊断、分期、危险性预测以及药物作用靶点
因此,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数据与基因组学数据的整合,将会在基因组研究中发挥重要 作用。同时,该研究也促进了分子诊断的发展,如寻找药物的靶分子。
色谱原理
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 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 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色谱分类
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