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与入库技术设计书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与入库技术设计书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与入库技术设计书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设计书

1、测区概况:

xx学院位于省市西北角,东临黄河大街,北林北环路,西林夷山大街,南

林东京大道,与大学新校区毗邻。校园地势较为平坦,有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各种运动场,湖泊,河流,假山等主要地物分布其中。新校址东西长782米,南

北长965米,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100米贯通

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利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4.2km,离市中

心约10km,离连霍高速公路市出口约3km。

界于东京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

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

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度,年均降水量670毫升,林木覆盖率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属黄河冲积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层,其成因为黄河冲击物,质地疏松,地层在垂直分布上为:

a.浅棕黄色粉砂,深度4.2米左右,地基承载力为110KPa;

b.浅棕黄色粘土,深度2.5米左右,地基承载力为130KPa:

c.浅棕黄色粉西砂,平均层厚1.5米左右,地基允许承载力为100KPa;

d.浅黄色砂土,层厚10米左右,地基承载力为100KPa。地震基本烈度为7。

2、任务概述:

数字化测图是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们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

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

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同时,作

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

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

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地对待这次实习。

我们小组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学校所在黄河水院新校围的地形、地物

进行野外的数据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业处理。野外测记和室成图是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模式,也是我们此次实习主要运用的模式。

3、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 CJJ8-99;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GB/T17160-1997)

《市黄河树立职业技术学院测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设计书》《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一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

4、测区已有资料利用

1:测区有六个已知GPS控制点,经考察后,均可作为首级控制点。

:2:测区有4个三等水准点,经核实后仍保存完整,高程系统为1985国

家高程系统,可以作为本次设计用点。

3:买时导线点15个

5、控制测量方案

5.1平面控制测量方案

5.1.1首级控制网

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黄河水院校区区GPS平面首级控制网,等级为四等,在四等GPS网下加密二级GPS网及一级导线网。然后布设图根导线。本次设计选取了6个GPS点,采用四台GPS接收机联测,以边连式进行五个时段的观测。

5.1.2平面一级导线加密网的布设

在四等首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级导线加密网,该加密网主要用于城区居民地的平面控制网加密。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 个已知方向。(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5.1.3技术要求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5.1.4选点与埋石

5.1.4.1 GPS选点原则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围,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5.1.4.2导线选点原则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5.1.4.3埋石

标石制作时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比例(水泥、砂、石配比)。地面标志埋设柱石和盘石,两层标志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3mm。埋设时可采用预制好的标石,也可现场浇灌,上、下层埋石应将坑底捣固夯实,并准确对中,量取上、下层间隔距离。楼顶标石应牢固结合在楼顶混凝土面上。

5.1.5 GPS外业观测

5.1.5.1使用仪器及方法

本次首级控制及二级加密均采用三台南方灵锐S82双频接收机及一台Ashtech单频接收机进行静态观测,使用仪器需经过省测绘部门检核后方可使用。

5.1.5.2观测前准备

观测前应制定好观测计划,编制观测路线,作业调度表(见附表1)。外业观测应做好观测记录,按照记录簿中的容逐项填写。GPS天线高应量取两次,两次读数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中。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重新量取。

5.1.5.3观测注意事项

(1)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2)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后,方能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

(3)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为型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

(4)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一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5)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6)在观测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过程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压警报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对观测时段较长的观测工作,建议尽量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汽车电瓶进行供电。

(7)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取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录测量手簿中。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

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9)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

(10)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算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5.1.6精度评定

5.1.

6.1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

σ=

2 2)

(d

B

A?

+

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平均边长(km)。

5.1.

6.2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

m=

]

[

3

1

n

WW N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而且应满足:

m≤σ

5.1.7数据解算

平面控制测量GPS网采用南方GPS数据解算软件,导线网采用平差易软件。

5.2高程控制测量方案

5.2.1高程首级控制网

根据测区情况,首级高程控制网可布设为四等水准网,均匀分布于测区,并埋设7个永久性水准标石,作为测区今后的高程基准点。另外布设3个五等水

准网,主要是为了加密首级水准网没有测到的地方,用于工程测量及地形图的高程起算。

由于测区山区较多,为了精确求取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方法由就近的水准点进行联测求取高程,并作为该网的高程起算。

5.2.2一般规定

(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GPS 拟合高程测量。本次首级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加密采用五等及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2)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4)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 个高程控制点

5.2.3选点埋石

选点与埋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2)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

(3)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

5.2.4水准观测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水准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分别立水准尺各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微调水准管制动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在水准尺的中间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5.2.5水准测量记录要求

(1)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记录数字中尾数读错不得更改,应划去重测,对取用的已知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

(2)所有观测放样手薄,必须保持完整。不得缺页、空页。

(3)测量成果应妥善保管。

(4)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5)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妥善保管,按测量法规定及时检定,检查、校正和修理。

5.2.6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5.2.7三角高程测量

测区山地的水准测量,应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D为测距边的长度(km);

2.起讫点的精度等级,五等应起讫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

3.路线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长度限制。

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当采用2〞级光学经纬仪进行观测垂直角时,应根据垂直角的检测精度,适当增加测回数。

仪器、反光镜或觇牌的高度,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并精确至l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返觇的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改正。

2 平差前,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3 各等级高程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4 高程成果的取值,应精确至lmm。

6、数字测图方案

本次1:500数字测图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采用测记法。测图时,当布设的图根点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采用全站仪增设少量测站点。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测,应符合: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到 1mm;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等高距的 1/5;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

当采用测记法作业时,应按测站绘制草图,并对测站进行编号,测站编号应与仪器的记录点号相一致,草图的绘制,宜简化标示地形要素的位置、属性和相互关系等。

全站仪测图,可按图幅施测,也可分区施测,按图幅施测时,每幅图应测出图廓线外5mm,分区施测时,应测出区域界线外图上5mm。最后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处理,删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漏错漏数据,对检查修改后的数据,应及时与计算机联机通信,生成原始数据文件并做备份。

6.1 全站仪测图程序

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6.1.1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在高级地形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再加密一些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点,以满足用于测绘地物地貌的测站点的需要。

由于采用全站仪,测站点到特征点的距离即使在500米以也能保证测量精度。一般以在500米以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选择通视条件好的地方,图根点可稀疏些;地物密集、通视困难的地方,图根点可密些(相对白纸测图时的密度)。控制测量主要使用导线测量,观测结果(方向值、竖角、距离、仪器高、目标高、点号等)自动或手工输入电子手簿,采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项限差应在允许围之,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6.1.2 碎部点采集

全站仪由于具有自动记录功能,野外采集数据的速度较快。测量人员根据事先的分工,各负其职。数字测图要求测定所有碎部点的坐标及记录碎部点的绘图信息,并记录在全站仪的存中,而后传输到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图。但在野外数据采集中,若用全站仪测定所有的碎部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根据实际地形无法直接测定。因而,必须灵活运用“测、算法”结合,测定碎部点的坐标。

6.1.2.1全站仪碎部点采集

地形测量在完成地形控制测量后,就要进行地形测图。地形测图是以控制点为基础,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将地面上各种地物、地貌测绘到图纸上。地形测量中需要将地物、地貌的特征点测绘到图纸上,这些特征点又称为碎部点。相对于地形控制而言,测绘具体的地物和地貌是测区碎部,因此称为地形碎部测绘。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按碎部点测量方法,分为全站仪测量方法和GPS-RTK测量方法。本次测图,主要采用全站仪测图方法。

地面上的地物、地貌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这些形态总是可以概括、分解成各种几何形体的。而任何几何形体都是不同的面构成的,任何面又都可由一些具体决定性的点所连成的直线或曲线来确定。可以说,各种地物、地貌的形态最终是由点决定的。我们把决定地物、地貌形态的点称为地物特征点或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点和地物特征点统称碎部点。碎部测量实际上就是测定地物、地貌碎部点在图上的点位及其高程,然后依次描绘出各种地物、地貌。

6.1.2.2解析碎部点测量

在等级控制点、图根导线点或支导线点上按极坐标法直接测定下列碎部点坐标:

(1)、永久性建、构筑物的主要拐角点,具有方位意义的独立点;

(2)、道路、河流、沟、塘的特征点,桥、闸的特征点;

(3)、主要道路上的各类检修井,电力、通讯线路上的电线铁塔;

(4)、图幅拼接线上的若干明显细部位。严禁相互抄袭图边应加强测绘,保证必要精度;

碎部点测量采用带有存的全站仪,在正确设置好测站与定向点(包括仪器高和占标高)后,首先要对相邻已知点的边长及高差进行检核,不符值在5厘米以可以直接采集碎部点,超过5厘米的应查明原因,选择正确点使用。另外对高差的检核可采用附合至一级GPS点检查。采集碎部点时,最大测距长度应该满足:地物点≤160m、地形点≤300m。

散点高程施测采用全站仪,在碎部点采集完后,采集高程点,高程点宏观上要分布均匀,图上每10cm×10cm 围不宜少于5 个点;微观上要注意测量道路交叉口,桥,闸,宅基地等位置高程点,高程点注记取位至厘米。对于民房密集区可采用DS3水准仪加密散点高程。

6.1.2.3碎部点采集的特殊情况

在进行碎部点采集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对于比较复杂的地方通视一定不好,也许将棱镜举高能采到点,若就几个点还行,点多时这么采点测出的地物一定偏差很大,因此就应该找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支一站过去再测,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

当对多点房屋进行采点时,有时一些拐角会被挡住,同时支站过去测有没意义,此时应在此拐角一边延长线上的某处采一点,在用钢尺量出此处到拐角的距离并及时标注到草图上。对于一些电杆、通信杆、路灯等地物棱镜无法放置正中,此时采点时应该采用偏心去采; 对于一些直径较大的烟囱、广告牌等应该在其外围采集三个点。有时会遇到些家中长期无人在家,工厂长期关门,跑镜员无法进去摆棱镜的情况,此时应在两个测站上对其一个拐角进行水平角测量,使用方向交汇的方法交出其拐角点。对于钢尺无法去量距时应用测距仪去测距。此外在采

集碎部点的同时要按规定将高程点进行采集,直接在编号前加上一个字母以示区别就行了。

6.1.3 绘制测站草图及展点

在采集细部点的同时,应在采集数据的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草图容包括:测站点点号,细部点编号及属性,地物、地形、地貌轮廓,本测站起止细部点编号,测量时间,草图绘制人员。只要绘制好测站草图,才有利于业电子成图及查图。草图应列入上交资料。

每天测完后要及时将全站仪中的坐标数据与CASS软件直接通讯到微机中,与控制点一并展绘。

6.2 业绘图处理

数字测图系统的业主要是计算机屏幕操作,一般采用人机交互图形编辑技术,我们主要使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CASS数字测图软件。

6.2.1.数据传输、数据处理

(1)CASS数字测图软件的草图法数字测图

将外业采集数据按一定的格式传输入计算机,并将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生成部码),即可展绘点号点位,然后根据测量草图对外业数据进行分幅处理、绘制平面图,再进行等高线处理,即自动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N)、自动生成等高线等。经过数据处理后,未经整饰的地形图即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2)CASS数字测图软件的电子平板法数字测图

电子平板数字测图的作业流程:通讯电缆安装了CASS数字测图软件的笔记本电脑与测站上安置的全站仪连接,全站仪测得的碎部点坐标自动传输到笔记本电脑并展绘在绘图区。

6.2.2.图形绘制和编辑

要完成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工作,主要与有关的菜单、对话框及文件打交道。绘图人员根据测量的点以及勘丈的距离和绘制的草图对数据处理后所生成的图形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整理。要想得到一幅规的地形图,除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整理外,还需要加上汉字注记、高程注记,进行图幅

和图廓整饰,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等,最后编辑后的成果即为我们所需要的地形图。

针对电子平板法数字测图图形绘制和编辑,全站仪测得的碎部点坐标自动传输到笔记本电脑并展绘在绘图区,完成一个地物的碎部点测量工作后,采用与草图法相同的方法进行现场实时绘制地物。它是一种在野外作业现场实时连线的成图方法,其特点是野外现场直观性强,“所测的数据即所得”;可以及时发现错误,立即修改。

7、提交资料

当实习完了以后要想任课老师交以下资料:

1、技术设计书一份。

2、控制成果资料纸质和电子文件各一套:

(1)导线外业观测手簿;

(2)导线网展点略图;

(3)一级GPS 网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点之记;

(4)水准测量手薄。

(5)图根点成果表。

3、1:500数字化地形图一份。

4、技术总结一份。

5.日志一份。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1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 技术设计书 编写:熊碧 审查:熊碧 审核:熊碧 审定:熊碧 审批:熊碧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 设计书 1、概述 1.1、任务情况 为满足黄河水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增,2010年5月由院生产科对我系下达了黄河水院测区的1:1000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任务,现根据项目和任务的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 1.2、测区概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邻黄河大街,北邻北环路,西邻夷山大街,南临东京大道,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 新校址东西长782米,南北长965米,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离市中心8km,距火车站约10km,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3 km。总建筑面积达到34万m2,其中实验实习楼(馆、厂)达到万m2,其它附属用房达到万m2。 新校区交通便利,校园地势较平坦,便于野外工作。新校区位于东经114°52'30" -115°03'52",北纬22°30' -22°23'.测区平均海拔约75米,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500mm---2000mm,日照充足适宜作业外测量任务。 1. 3、实习任务及作业依据 本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平面图根控制测量 (二)四等水准测量 (三)1:100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主要遵循如下测量规范: (一)《城市测量规范》(GB12897--91) (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279--1995)(四)《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五)《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 1. 4、已有资料情况 收集到黄河水院1:1000数字地形图和一本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分发的数字测图指导书 现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两个,分别是HY05 、HY06。以上控制点经现场检测符合规范精度要求后可作为实际测量的一个已知起算数据。 2、技术设计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①概述 按照学院需要,我方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校园布设一个城市二级首

地图设计报告(大纲)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地图设计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院(部):

实习成绩评定表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包括地图设计阶段,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以及地图输出阶段。 二、实习任务: 利用ArcGIS10.0软件设计编绘一幅合肥市市区普通地理图,并打印输出。 三、数据准备: (1)1:400万国家基础地理数据:检查现势性,如果一致则直接使用. (2)地理图:经校准后,矢量化提取各类要素 (3)在线地图:对比查看,制图综合。 四、实习内容: 1、地图设计: (1)地图基本信息: 1)主题:普通地理图 2)用途:地理服务 3)对地图信息的基本要求:标志性地物(火车站、医院、公园等)和景点标注清晰,居民点选取要反映出其分布规律,道路包括高速路、高架桥、主干道和部分街道,要求图面色彩丰富活泼,各地物易于区分。 d)图幅大小:552*722mm (2)、数学基础: 1)比例尺:1:65000 2)坐标系: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117°E投影坐标系。 3)经纬网布设:无 (3)、基础地理地图设计 1)制图综合内容选择表示方法:居民地(乡、镇、村)、医院、学校、火车站、公园、水库、道路、标志性大楼(图书馆、展览馆等) 2)符号化设计: A、地物点: a、市政府:红色五角星25mm、字号12+粗体,市辖区政府:红色五角星17mm,字号10 b、居民地:乡、镇、村使用点状符号,乡、镇符号大小为13mm,注记字号9,村符号大小为12mm,注记字号7 。 c、医院:红色十字;标志性建筑物:建筑楼;公园:树,其余地物按照其功能特色进行符号设置。符号大小:10~15,注记字号大小为7。. B、道路:高速路为棕土色,3.2mm宽,高架桥、国道(省道)、城市主干道以高速路为准,同一色系设置,线宽0.3mm等差递减,普通街道为明黄色,线宽1.4mm,注记字号:高速9、普通街道6,其余为7.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东海路(四环路)两侧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海安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需要,受海安工业园区规划部的委托,我公司对小焦港河以西东海大道(四环路)两侧东西约500米南北约900米的测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整个测绘过程将于2005年11月结束。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海安镇平桥村十九组与海南村六、七、八、十组。地形图测绘具体范围:东至小焦港,南至东海路南600米,西至永安南路延伸段,北至海安镇二里村界河。 地理位置:东经:120o27′-28′,北纬:32o30′。 测区地貌:测区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4.0米左右,以水浇地、菜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9、10、11三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I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以下简称《GPS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3年施测的E级点D002、C级点HA002两个GPS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5年6月测的SW09和WD10两个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样本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 1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 技术设计书 编写: 熊碧 审查: 熊碧 审核: 熊碧 审定: 熊碧 审批: 熊碧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 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设计书

1、概述 1.1、任务情况 为满足黄河水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增, 5月由院生产科对我系下达了黄河水院测区的1: 1000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任务, 现根据项目和任务的目的, 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 1.2、测区概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邻黄河大街, 北邻北环路, 西邻夷山大街, 南临东京大道, 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 新校址东西长782米, 南北长965米, 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 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 东院教学区) 约4.2km, 离市中心8km, 距火车站约10km, 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3 km。总建筑面积达到34万m2, 其中实验实习楼( 馆、厂) 达到9.5万m2, 其它附属用房达到7.5万m2。 新校区交通便利, 校园地势较平坦, 便于野外工作。新校区位于东经114°52'30" -115°03'52", 北纬22°30' -22°23'.测区平均海拔约75米, 地势较为平坦,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日照充分,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在500mm--- mm, 日照充分适宜作业外测量任务。 1. 3、实习任务及作业依据 本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平面图根控制测量

(二)四等水准测量 (三)1: 100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主要遵循如下测量规范: ( 一) 《城市测量规范》( GB12897--91) ( 二)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1) ( 三) 《1: 500 1: 1000 1: 地形图图式》(GB/T 7279--1995) ( 四) 《1: 500 1: 1000 1: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 ) ( 五) 《1: 500 1: 1000 1: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 1. 4、已有资料情况 收集到黄河水院1: 1000数字地形图和一本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分发的数字测图指导书 现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两个, 分别是HY05 、 HY06。以上控制点经现场检测符合规范精度要求后可作为实际测量的一个已知起算数据。 2、技术设计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①概述 按照学院需要, 我方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校园布设一个城市二级

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书 徐焕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428007010031 地图设计是制图人员作业的技术依据,是生产的指导性文件。地图设计书依据图式和相关规定,满足使用方的要求。本区域是采用中国政区图和土地利用图裁减而成,具体为江西省九江市1:25000土地利用图,确定制图的总体要求后,分析原有地图资料,研究制图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然后结合编图环境,制定满足要求的技术规定。 1制图要求及数学基础 1.1制图要求: 满足该地区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指导各项规划的需要。图件格式为jpg。制图比例尺为l:25000。 地图图名:九江市土地利用图 1.2设计及作业依据: GB/T12341-2008(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设计书。 1.3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采用GCS_Krasovsky_1940坐标系,基准面为D_Krasovsky_1940基准面,采用的是Albers投影。 2制图资料 制图区域资料有:电子版版1:25000中国政区图,电子版的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水系、道路、铁路、居民点、土地利用类型、等高线等较为详尽的地图数据。其中中国政区图历史比较久远,许多新建的道路,铁路居民点等都没有显示,这对现实的指导会有一定的偏差,不过大体上基本正确。这些资料内容较为完整完整.地理延应性、现势性、数学精度都基本能满足编图的要求。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介于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之间,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东与上饶市鄱阳县和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毗邻,南接南昌市新建县、安义县、靖安县、奉新县和宜春市铜鼓县等五县,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阳新县等四县搭界,北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望江县等两县隔江相望。 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县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庐山区姑塘镇邓桥村化纤厂码头蛤蟆石附近的鄱阳湖底,海拔-9.37米,为九江市最低处。九江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65.22万亩,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4地图编辑 按以下要求对地图要素进行编辑: 4.1文件命名。文件采用统一命名.和图号相同。 4.2点状要素。居民点统一用红色圆点表示 4.3线状要素。道路用红色1号线表示,铁路用黑白间隔的2号线表示,边界线用深灰色1号线表示。 4.4面状要素。水系统一用深蓝色表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依次用不同区分颜色来表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叠层,方便识别。 4.5图形编辑的符号、线型、线宽、注记、要素分层、颜色及字体规格等执行GB/T17160-2008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1:500地形图测量

安徽理工大学 目录 一、任务概述 (2) (一)、任务来源 (2) (二)、测区范围及地理概况 (3) (三)、任务情况 (3) 二、测区情况 (3)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其分析 (3) 四、作业依据 (3) 五、测绘仪器 (3) 六、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3) 七、成图方法、比例尺和地形图分幅 (4) 八、实习要求及任务 (4) 九、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4) 十、外业数据采集 (5) 十一、内业处理 (5) 十二、地形图测绘内容及绘制要求 (5) 十三、检查验收以及安全措施 (5) 十四、上交资料 (5)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毕业实习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 一、任务概述 (一)、任务来源 测量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服务生产,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本次实习,能全面地掌握地形、地貌的测绘及地形图、地籍图的整饰、接边整个作业过程和方法。另外学校对于学生所学知识也要进过实习的巩固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对安徽理工大学地形的测量实习。由学校老师组织下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二)、测区范围及地理概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的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的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的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的颍上县,亳州市的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的怀远县相交。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四周交通发达,属市区地区。 (三)、任务情况 1、以小组为单位测一幅涵盖整个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家属区的地形图一幅 二、测区概况 (一)测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内。建筑物较多,无规则,通视条件好;属于平地,通视条件一般,观测条件一般; (二)测区内有多为水泥路,点位易保存。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1.测区概况 谷歌略图围(附图) 测区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洼谷地等不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境海拔在1456—836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2.项目任务 该项目工序分为52km2测区的图根控制测量、1:1000全数字航测成图(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下简称DOM)和数字高程模型(以下简称DEM)制作等几项任务。根据测图和像控需要加密图根控制点;全数字航测成图包括无人机航空摄影、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外业地形图调绘、业空三加密和立体测图、DOM 和DEM制作,DLG图形数据编辑等。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本项目由甲方提供围线(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及比例尺为1:10000的测区地形图。 4.基本技术要求 4.1作业依据 4.1.1、CH/Z 3002-2010《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4.1.2、CH/Z 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4.1.3、《1:500、1:1000、1:2000航空摄影测量业规》; 4.1.4、《1:500、1:1000、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4.1.5、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4.1.6、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业规》;

4.1.7、CH/Z 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 4.1.8、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 4.1.9、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 4.1.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57.1-2007); 4.1.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4.1.12、《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 4.2平面和高程系统 4.2.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城建独立坐标系。 4.2.2 高程系统:高程采用“大沽高程系,等高距为1米。 4.3控制测量和测图的主要技术要求 4.3.1图根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的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4.3.2 地形图精度: 其中:点位中误差为地物点在地形图上的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为高程注记点,等高线对最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4.3.3 1:1000地形图采用50cm×50cm 的标准规格进行分幅。采用标准图廓西南角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 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技术设计书 审批单位:编制单位:坤博测绘技术 审批意见:编制者: 审批者:审核者: 审批日期:2012年月日日期:2012年4月10日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 三、已有资料情况 (2) 四、作业依据 (3) 五、成果规格和技术标准 (3) 六、技术方案 (5) (一)仪器、设备 (5) (二)作业流程 (6) (三)基础控制测量 (7) (四)地形图测绘 (15) (五)业处理 (37) 七、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37) 八、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38) 九、其它 (39) 十、提交的成果资料 (41)

一.任务概述 1.任务名称: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2.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引导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档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解决我区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化严重,渗漏严重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灌溉管理落后的问题。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结合《市利通区2012-2014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市利通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市利通区“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规划》,2012年7月编制完成《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上报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进行竞争遴选,8月初,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分,原则上通过《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2万亩(微灌2.09万亩,喷灌面积4.03万亩)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并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为此我公司受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的委托,完成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工作。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利通区基本情况 市利通区地处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距首府市60㎞。土地面积1384平方公里(207.6万亩)。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0′~107°39′,北纬35°14′~39°23′。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

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1:2000地形图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

xxx地形图(航测)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 编写人: 技术负责人: 2018年2月26日

目录 1、任务概述1 2、测区概况1 3. 工作内容1 4、作业依据1 5、飞行平台、航摄仪及内业数据采集设备2 6、项目实施方案2 6.1、作业流程2 6.2、一般规定3 6.3、控制网设计4 6.4、航测外业4 6.5、航测内业6 7、质量控制与保障7 8、上交的成果资料:7

1、任务概述 为加快乐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地矿测绘院下属单位利群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拟进行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的乐都区实施1:20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该项目规划设计、上报审批、工程施工提供现时、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理信息数据,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2、测区概况 该工程项目位于乐都区达拉乡、雨润镇辖区内,达拉乡测图面积约21平方公里,雨润镇测图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测区属地形较为复杂、村庄稀疏,林木覆盖密度较小,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盘山土路较多。 3. 工作内容 该项目区范围内1:2000地形测图,约24平方公里。 4、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6)《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和实例范本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是制图人员作业的技术依据,是生产的指导性文件。地图设计书依据图式和相关规定,满足使用方的要求。喻家山—磨山1:15000地形图编绘在确定,制图的总体要求后,分析原有地图资料,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然后结合编图环境,制定满足要求的技术规定。 1制图要求及数学基础 1.1制图要求: 满足该地区旅游和规划的需要。图件格式为.jpg.。 制图比例尺为l:15000。 地图图名:武汉市喻家山—磨山地形图 1.2作业依据: GB/T12341-2008(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设计书。 1.3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采用武汉市城市坐标系,高程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制图资料 制图区域制网资料有:纸质版1:15000地形图,最新的遥感数据,网上武汉市交通图,包括路名变更和测量控制资料等。其中纸质版1:15000地形图为不在此时期内施测的地形图。可利用的只有等高线、地名等,图中地物地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修编数字地形图补测了这些变化,地路名变更资料为最新调绘的路名资料。这些资料内容完整.地理延应性、现势性、数学精度都能满足编图的要求。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制图区域内主要地貌为低山丘陵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地理位置为E114°24’,N30°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制图区域位于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喻家山、磨山、大团山、风筝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该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主要有环湖路,东湖东路,鲁磨路,植物园路,团山路,瑜伽山北路,喻家湖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状。地物较简单,地貌明显。旅游景区多为有院落农家小院.分布相对松散。植被主要是山坡森林,湖港纵横,气候温和,有浮萍、水葫芦、莲藕等水生植物。 为了能较好地反映以上的地理特征。局部用坎线反映地貌特征.水系用清水河涯线、干河床、陡坎和坡线连续地表示出轮廓。区内大型建筑物通过综合取舍能反映出疏密程度及巷道交通状况.并且尽可能反映出单位轮廓。农村居民地要反映也分散的特点。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技术设计书 审批单位:编制单位:宁夏坤博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审批意见:编制者: 审批者:审核者: 审批日期:2012年月日日期:2012年4月10日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 三、已有资料情况 (2) 四、作业依据 (3) 五、成果规格和技术标准 (3) 六、技术方案 (5) (一)仪器、设备 (5) (二)作业流程 (6) (三)基础控制测量 (7) (四)地形图测绘 (15) (五)内业处理 (37) 七、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37) 八、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38) 九、其它 (39) 十、提交的成果资料 (41)

一.任务概述 1.任务名称: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 2.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引导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档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解决我区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化严重,渗漏严重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灌溉管理落后的问题。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结合《吴忠市利通区2012-2014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吴忠市利通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吴忠市利通区“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规划》,2012年7月编制完成《吴忠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上报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进行竞争遴选,8月初,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分,原则上通过《吴忠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2万亩(微灌2.09万亩,喷灌面积4.03万亩)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并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为此我公司受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的委托,完成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工作。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利通区基本情况 吴忠市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距首府银川市60㎞。土地面积1384平方公里(207.6万亩)。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0′~107°39′,北纬35°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 X X X X 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14°)。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

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docx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 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 技术设计书 编写:熊碧 审查:熊碧 审核:熊碧 审定:熊碧 审批:熊碧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开封市黄河水院测区1:1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入库技术 设计书 1、概述 1.1、任务情况 为满足黄河水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增,2010 年 5 月由院生产科对我系下达了黄河水院测区的1:1000 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任务,现根据项目和任务的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 1.2、测区概况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邻黄河大街,北邻北环路,西邻 夷山大街,南临东京大道,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 新校址东西长 782 米,南北长 965 米,西侧有宽约 80 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 100 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离市中心 8km,距火车站约 10km,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 3 km。总建筑面积达到 34 万 m2,其中实验实习楼(馆、厂)达到万 m2,其它附属用房达到万 m2。 新校区交通便利,校园地势较平坦,便于野外工作。新校区位于东 经114°52'30" -115 °03'52",北纬 22°30' -22 ° 23'. 测区平均海拔约 75 米,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 500mm---2000mm,日照充足适宜作业外测量任务。 1.3 、实习任务及作业依据 本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平面图根控制测量 (二)四等水准测量 (三) 1:1000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实习过程中各项指标主要遵循如下测量规范: (一)《城市测量规范》(GB12897--91) (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三)《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7279--1995)(四)《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五)《 1: 500 1 :1000 1 : 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 14912--200) 1. 4、已有资料情况 收集到黄河水院1:1000数字地形图和一本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 教研室分发的数字测图指导书 现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两个,分别是HY05 、HY06。以上控制点经现场检测符合规范精度要求后可作为实际测量的一个已知起算数据。 点号X(m)Y(m)H(m) HY0553******** HY065322347673 2、技术设计方案 2.1 、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①概述 按照学院需要,我方按照精度要求对整个校园布设一个城市二级首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数字金昌1:1000地形图测绘方案 班级:10级测量二班 姓名:王金鹏 学号: 2012年10月20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金昌市建设需要,受金昌市国土局委托,对金昌市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精度要求较高,而航摄精度较低,不能保证1:1000数字地形图的制作精度,为此成图方法改为航摄和野外数字采集补充、查核方法成图。 测区概况: 位于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北、东与民勤县相连,东南与武威市相靠,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与张掖市山丹、民乐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10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控制点资料。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金昌市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1000,基本等高距。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cass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甘肃省测绘工程院专版cas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Autocad软件2008版本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测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leica520仪器。此仪器经省测绘专用仪器计量站年检合格。 第八章高程控制测量

全野外1:500数字化测绘成图技术设计书(RTK版)

目录 1 任务概述 (2)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 3 已有资料 (3) 4 作业依据 (3) 5 基本规定 (4) 6 技术方案 (5) 6.1 软、硬件设备 (5) 6.2 地形图作业流程 (5) 6.3基础控控制及图根控制测量 (6) 6.3.1 一级GPS点点位布设 (6) 6.3.2 一级GPS点标石埋设 (7) 6.3.3 一级GPS点命名 (7) 6.3.4 一级GPS点测量 (7) 6.3.5图根控制测量 (10) 6.4地形图测绘 (12) 6.4.1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12) 6.4.2地形图的精度 (12) 6.4.3地形图数据采集 (13) 6.4.4图幅编号 (13) 6.4.5地形要素表示方法 (13) 7 软件应用 (25) 8 图廓整饰 (25) 9 元数据制作 (26) 10 检查 (26) 11 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7) 12 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28) 13 提交的成果资料 (29)

1 任务概述 受宁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北京威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承担宁东核心区C、D级大地控制网建设、三、四等水准测量、像片控制测量、野外调绘、空三加密、1:2000 比例尺地形图(DLG)制作、1:500比例尺地形图(DLG)制作等测绘工作。依据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在全面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宁东核心区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及建库技术设计书》。其它测绘内容详见各专业技术设计书。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宁东核心区规划总面积766平方千米,其中1:500成图范围面积约15平方千米(如下图绿色范围线内部)。宁东核心区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灵武市宁东镇。地理坐标:东经106°31′00″-106°51′12″、北纬37°54′32″ -38°15′42″。307国道、银青高速公路、磁马公路、大古铁路横穿而过,成为宁夏与东部地区沟通的重要经济通道,作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战场,是宁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窗口。 宁东核心区内共有5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一个园区;5个行政村分别是清水营村、回民巷村、马跑泉村、东湾村、永利村,一个园区是临河园区。宁东核心区处于荒山丘陵地带,地形平缓,地势开阔,有成片的发展用地,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