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两个大题

合集下载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哲学引论》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哲学引论》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哲学引论》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形成性考核一(正确答案解析已附在题目之后)题目1未回答满分4.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多选题】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

“百家”是言其多,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法家B. 墨家C. 道家D. 儒家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题目2未回答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爱利亚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的哲学思辨水平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未回答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单选题】在因果关系问题上,休谟认为()。

选择一项:A. 因果关系是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B. 因果关系是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C. 因果关系是一种必然法则D. 因果关系是一个知性范畴反馈正确答案是:因果关系是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题目4未回答满分4.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多选题】宋明理学的主要形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气学B. 心学C. 佛学D. 道学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道学, 心学, 气学题目5未回答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单选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

选择一项:A. 维特根斯坦B. 萨特C. 胡塞尔D. 罗素反馈正确答案是:胡塞尔题目6未回答满分4.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多选题】以下属于清代实学的代表人物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朱熹B. 王夫之C. 顾炎武D. 黄宗羲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题目7未回答满分4.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多选题】以下属于两汉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嵇康B. 慧能C. 董仲舒D. 王充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董仲舒, 王充题目8未回答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单选题】中国哲学中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古代宇宙论是( )。

精选最新版《中国哲学概论》期末完整复习题26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最新版《中国哲学概论》期末完整复习题26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常道是深藏现象后面的本质性的道。

()我的答案:√2.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

()我的答案:√3.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

()我的答案:√4.大众部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干净的。

()我的答案:√5.现在佛教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一种主系文化。

()我的答案:×判断题】佛教倡导的道俗交流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

()我的答案:×6.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

()我的答案:√7.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

()我的答案:√8.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

()我的答案:√9.附庸风雅在最初是褒义词。

()我的答案:×10.魏晋时期的玄学已经成为了当时非儒非道的时代之学。

()我的答案:√11.《汉书》中提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我的答案:√12.《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

()我的答案:√13.鉴真和尚创立了华严宗。

()我的答案:×得分: 16.7 分14.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

()我的答案:×15.不同于黑格尔,康德认为现象是不能被认识的。

()我的答案:×16.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

()我的答案:√17.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18.钱学森认为严密的现代科学思想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

()我的答案:√19.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

()我的答案:×20.周予同认为,因为今文经学的产生,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得以明朗发展。

()我的答案:√20分21.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

()我的答案:√22.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

()我的答案:√23.《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利”。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现代哲学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现代哲学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四编现代哲学一、名词解释1.大同书[清华大学2014研;中山大学2013研]答:《大同书》是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著作。

他在书阐发理想的社会与政治纲领。

书中倡导托古改制,借公羊学创“大同”学说,主张维新变法,由“小康”而进“大同”。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经济、生活富足的“大同”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性。

“大同”理想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向西方探寻真理的积极成果,超过了洪秀全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但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也只是一种空想,最终没有实现。

2.“全变”[武汉大学2014研]答:“全变”是康有为根据《周易》的“变易”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而提出的概念。

他的“天道尚变”的宇宙发展观认为天、地、人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他的辩证法思想冲击了传统观念,突破了“器可变,道不可变”的局限性,为进行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面变法的内容包括:①变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②变事,发展近代工商业;③变政,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④变法,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超过了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突破了早期改良思想家的局限,富有积极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以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研]答:“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设想的一种物质,泛指晴天或上层大气,是物质构成的一种元素。

谭嗣同以“以太”为“仁”,为万物之本原;康有为以“以太”为不忍人之心;章炳麟认“以太”为“原子”;孙中山则以之为“太极”,为宇宙生成之初的物质。二、简答题1.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

[南开大学2015研]答:“知难行易”说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的认识论关于知行关系的学说。

(1)提出背景通过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孙中山深感“知易行难”的传统旧说,不但不能激励人们的进取精神,反而助长畏难苟安的心理。

“不知固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则天下事无可为者矣。

”他认为这是中国近代积弱衰败、革命事业不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生中国哲学考试真题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生中国哲学考试真题

四川大学哲学研究生中国哲学考试真题中国哲学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中国哲学也得到了广泛建设和研究。

为了选拔优秀的研究生,四川大学哲学系对中国哲学进行了考试,以下是其中一套真题。

希望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有所帮助。

题目一:中国哲学概述请简要说明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并列举至少三位中国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中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等不同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哲学逐渐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以下是三位中国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1.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代表作品《论语》是他的弟子们对他言传身教的记录,其中阐述了他的道德观念与政治理念。

2. 老子(约前6世纪)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道德经》是其对道家思想的阐释。

他主张人们应该与自然一起生活,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

3. 庄子(前369年-前286年)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庄子》是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研究。

他通过寓言和对话的形式,探讨了存在主义、自由意志等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梦”和“大泽乌鸦”的故事。

题目二: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请分析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中国哲学作为古代智慧的结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包括了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的强调人际关系、孝道和社会秩序的观念,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和追求自然之道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节奏压力和环境问题有启示意义。

佛教的观念如慈悲、菩提心等,对现代社会的善良、宽容和包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国哲学对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哲学引论形考附答案

哲学引论形考附答案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
选择一项:
A.巴门尼德正确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反馈
正确答案是:巴门尼德
题目1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詹姆士正确
B.杜威正确
C.刘易斯正确
D.皮尔士正确
反馈
正确答案是:杜威,皮尔士,詹姆士,刘易斯
题目12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观念论在近代哲学达到鼎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洛克的工作。
选择一项:
对正确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3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在哲学史上,近代哲学发生的一次重大的理论转向是()。
选择一项:
A.认识论转向正馈
正确答案是:认识论转向
题目3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直觉主义和知行合一是中国认识论一致特征。
B.心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物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
C.心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物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正确
D.心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物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
反馈
正确答案是:心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物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心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物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

中国现代的哲学观91分

中国现代的哲学观91分

中国古代的哲学观(下) 试卷 91分[考试时限]:60分钟[及格分数]:60分[考试说明]:1、玄览是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正确错误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话。

正确错误3、“了”是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观照和透察。

正确错误4、悟性本质上具有自我意识性质,是一种自我意识性,与自我相关联。

正确错误5、悟性直接基于一种认知的本体性,即以认知本体为根基。

正确错误6、悟性的整体性源于对象的整体性,是对象的整体性要求的。

正确错误7、所谓直接性是指摈除表象、语言、文字等一切间接性,直指对象的本体、本性。

正确错误8、打破日常和常规思维定势,采用反的、负的或逆的说明方法,达到和实现对对象整体之直接的乃至瞬时的领悟。

正确错误9、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

正确错误10、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结构化的方法,并且以理性论证为基础。

正确错误11、哲学观是指人们对于哲学系统的观点和看法。

正确错误12、中国古代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一个话题。

正确错误13、“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出自《尚书·洪范》。

正确错误14、“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出自《孙子兵法》。

正确错误15、“思”是心之所虑。

正确错误16、“二曰言”,是讲容貌,容仪、态度、举止。

正确错误17、“三曰视”,是讲视觉,观看、观察。

正确错误18、“五曰思”,是讲广义上的“思”,思考、思索、思虑、领悟。

正确错误19、“恭”是从“貌”而来, “恭作肃”是说采取恭敬的态度就能够令人肃然起敬。

正确错误20、“乂”是从“言”而来,“乂”是治理、安定的意思,“从作乂”是说通过言语沟通达到理解和取得共识,就能够实现人际的和谐。

正确错误21、“道”是对存在即“始源”问题的一种中国式的表述。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2. “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出自哪位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B3. “兼爱”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4. “性恶论”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5.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道德经》D. 《大学》答案:C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7. “无为而治”是哪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8. “民贵君轻”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9. “名教”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B. 墨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10. “格物致知”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CD2. 下列哪些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A. 道B. 德C. 名D. 利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墨家的主要思想?A. 兼爱B. 非攻D. 明鬼答案:ABD4. 下列哪些是法家的主要思想?A. 法治B. 无为C. 重农抑商D. 集权答案:AD5.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主张?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和尊重。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仁的具体表现包括孝、悌、忠、信等美德。

包头市电大《哲学引论》2022秋终考任务-100分

包头市电大《哲学引论》2022秋终考任务-100分

包头市电大《哲学引论》2022秋终考任务-100分
题1:建立了中世纪最大、最全面的经院哲学体系的是()
A.伊曼奴尔·康德
B.托马斯·阿奎那
C.安涩伦
D.洛色林
正确答案:B
题2:在古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正确答案:D
题3:希腊哲学终结的事件是?()
A.苏格拉底之死
B.东罗马帝国皇帝皈依基督教
C.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

D.最后一所希腊学校
正确答案:D
题4:西方哲学分期中,古希腊哲学的时间是()
A.公元六世纪以前
B.公元前六世纪以前
C.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D.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十世纪
正确答案:C
题5:在西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哪个属性?()
A.普遍性
B.必然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正确答案:C
题6:中国哲学这个概念产生于什么时候?()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正确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一:中国现代哲学的逻辑进程?
中国现代哲学革命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制约下,主要围绕着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和方法论问题以及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既受到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又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气(道器)”之辩、“心物(知行)”之辩、“名实”之辩、“天人”之辩在近代的发展。

西方哲学传到中国来的众多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前者的输入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革命的开始,即形成了进化论阶段;后者的被接受标志着中国现代哲学革命进入了唯物辩证法阶段。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在中国影响较大的西方哲学思潮:实证主义思潮和非理性主义思潮。

宋明时期的“理气(道器)”之辩,首先是关于天道观的问题,其次是历史观的问题。

这个论争到近代,演变成首先是历史观的问题,然后才是天道观或一般发展观的问题。

从龚自珍,魏源至郑观应等,都沿用“道器”范畴来表达他们的变易史观;由此发展到用进化论来解释历史的演变;再进一步发展到唯物史观以及一般的辩证发展观。

中国现代哲学的认识论,仍以“心物(知行)”之辩为中心。

魏源提出了有近代气息的知行学说,章太炎和孙中山在这一争论中对知行关系的论述都包含有辩证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观和认识论的论争在“心物”之辩上逐渐结合起来,成了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线,最后由马克思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作了总结。

“名实”之辩演变到近代主要是逻辑学和方法论上的讨论;“天人”之辩在近代主要是讨论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这两方面的论争,中国现代哲学未能作出系统的总结。

历史留下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哲学革命的任务。

问题二:中国现代哲学是如何体现出它的“现代”的?
注:课本上的中国现代哲学实指1840——1949年之间的近代哲学,故下述答案中的“近代哲学”也就相当于题目中的“现代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不同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制约下,开始了中西哲学合流的进程。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近代哲学主要讨论四个问题中,从这四个问题来看中国近代哲学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变革和继承的统一,是在变革中继承,在继承中推进变革。

中国近代哲学之“近代”性就体现在这四个问题对传统的变革上。

1、关于近代的历史观问题。

近代对历史观的探讨,发端于道器之辩。

宋明时期的理气(道器)之辩,首先是关于天道观问题的,其次关于历史观的问题。

这个问题演变到近代,首先是历史观的问题,其次才是天道观或一般发展观的问题。

在前面论述进化论阶段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哲学进入进化论阶段,是此前的道器之辩的延续和突破。

所谓延续,是指进化论发展了道器之辩中的传统变易史观;所谓突破,是指进化论摒弃了变易史观基于“器变道不变”传统的循环论、复古论因素
2、关于近代的认识论问题。

中国近代哲学的认识论是以知行之辩为中心的。

知行之辩是宋明时期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

显然中国近代哲学的知行之辩是从传统的知行之辩演变出来的,但其又具有近代的特点。

传统知行观是以道德伦理为核心来建构的。

与此不同,近代的知行观则确立了认识论的品格,表现出了近代意义。

这从近代对“格物致知”的诠释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格物致知”是传统的知行观的命题,在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那里,“格物致知”基本上是已成为德性修养的一个环节。

近代中国以“格致”称呼西方近代科学,将其所谓的“即物穷理”诠释为探求自然界事物的规律,这使得“格致”有了认识论的意义。

这意味着以认识论意义的“格致”取代伦理学意义的“格致”。

从中不难看到,中国近代知行观的认识论品格的确立,是以对
近代科学的考察为基础的。

西方近代哲学在科学的推动下,热衷于知识的起源、性质、对象,范围以及主体的认识能力、认识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由此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

中国近代知行观确立认识论的确立与此有相似之处。

3、关于近代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问题。

从严复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哲学把传统辩证思维与近代科学相联系,改变了传统辩证思维的思辨性质,将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关于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问题。

何为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何为至善的社会和至善的人格。

这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关注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天人之辩包括自然界和精神、天道和人道的关系,涉及面比较广泛,在人道观上主要是从天人关系(自然和人为、命和力、性和习等关系)来探讨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问题。

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问题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价值观的变革,这充分反映在它所要造就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上。

传统的大同理想存在于原始的太古或尧舜三代,即理想在于过去。

这是以传统变易史观的复古论、循环论为根据的。

而近代中国的大同理想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桃花源”转向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摹本的“太平世”。

孙中山则把大同理想和社会主义相糅合:“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这都体现了中国哲学在近代发展的新特征。

从上述中国近代哲学的四个主要问题来看,近代哲学对传统哲学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因而成为中国整个哲学史的有机部分,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