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现代哲学 冯友兰

合集下载

论冯友兰生死观

论冯友兰生死观

论冯友兰生死观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思想与贡献备受瞩目。

在他的大量著作中,生死观是被他谈论得比较多的一个主题,这一方面很好地反映出他对人生意义探究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批判性思考、以及阐述具体例子等方式来深入探究冯友兰的生死观,并试图从中揭示其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不妨让我们挖掘一下冯友兰生死观的具体内涵。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冯友兰笃信人类一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去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住时间,将生命积累的能量和智慧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然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长短是不可知的,因此,人们必须时刻珍惜时间、努力充实自我、增长自己的容量。

另一方面,冯友兰认为,生命的意义也不仅仅存在于充实自我过程,还体现在对于生命的无悔追求。

也就是说,人类一旦想要达到最终的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并为之拼尽全力,以此充实了自己的人生。

这样看生命,就完全区别于那种思想短浅的生命观,它充满了天马行空的精神和奋斗战争的激情。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探究和揭示冯友兰的生死观。

在许多著名的人士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冯友兰生死观充满了无尽的启示。

以下是五个具体事例,以此来对这种观点进行深入阐述。

第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叫做秦红的大学生。

当年在汶川地震中,该大学生身处于不幸的地点,于是她被迫为了生的继续奋斗。

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秦红最终获救。

她表示:“我能够活下去,我一定要尽力而为,活得更好!”这个例子正是体现了冯友兰生死观的核心,即: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积极地追求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叫做李选明的孩子。

李选明小时候得了一种罕见的心脏病,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继续生存。

然而,由于人们对心脏移植手术的恐惧,李选明的父母曾经表示不愿意采取这种手段,因为他们担心术后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但是,李选明利用了自己的生命,劝说家人进行移植手术。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冯友兰人物简介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冯友兰人物简介
• 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冯友兰的学术研究方法与特点
研究方法
• 逻辑分析
• 概念清晰
• 跨学科研究
研究特点
• 强调哲学研究的创新性和跨学科性
• 重视哲学史的研究和传承
冯友兰的研究成果与评价
研究成果
研究评价
• 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
• 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05
冯友兰的人物形象与品质
冯友兰的个性特点与品质
个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品质
• 勤奋好学
• 严谨治学
• 逻辑思维能力强
• 勇于创新
• 注重学术交流和合作
• 坚守学术道德
冯友兰的人际关系与友谊
人际关系
• 与同时代哲学家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 对学生和晚辈关心爱护
友谊
• 与胡适、金岳霖等哲学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
• 结合西方哲学理论进行创新
• 著作和论文被广泛引用和传播
04
冯友兰的著作与研究成果
冯友兰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
《中国哲学史》
• 对中国哲学史进行了全面梳理
• 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新理学》
• 阐述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
• 提出了新理学的核心观点
《新事论》
• 对文化哲学和历史观进行了探讨
• 友谊跨越政治和学术界限
冯友兰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社会责任
担当
• 积极参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
• 坚守学术道德
• 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传承做出贡献
• 为中国哲学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宁海名人及故事

宁海名人及故事

宁海名人及故事
宁海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名人和丰富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一些宁海的名人及其故事。

1. 冯友兰: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化名人,宁
海人。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有深入研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冯友兰先生的故事激励着许多年轻人朝着理想努力奋斗。

2. 吴越王钱镠:钱镠是吴越国的开国君主,也是宁海历史上的重要
人物。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吴越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都有很大贡献。

他的故事被后人流传,成为宁海地区的重要历史遗迹。

3. 刘松年:刘松年是唐代的宁海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

他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他的画作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画坛的宗师之一。

4. 胡雪岩:胡雪岩是清朝时期的商人和慈善家,也是宁海的名人之一。

他以商业才能和慈善行为而闻名,被尊称为'慈善胡雪岩'。

他在宁波和上海等地兴办了许多慈善事业,帮助穷苦人民改善生活。

他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这些名人和他们的故事展示了宁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的风貌。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宁海,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奋斗加油助力。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冯友兰先生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回避的重要人物,而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也令人有着深刻感悟。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篇一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回避的重要人物,冯友兰先生一生于哲学上的研究不可不谓之一波三折。

且不论其晚年在经历了“”的十年浩劫而所留下的种种饱受争议乃至批判的篇章,单就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任何一位有志于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的青年,都应当去拜读冯友兰先生的著作一二。

李慎之先生亦曾言:“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冯友兰先生曾经书写一副对联以叙生平,联曰“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则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贞元之际”所著的六本书。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哲学简史》成书于“贞元六书”之后,冯友兰的“新理学”、“新儒学”体系已经完成,而又在冯先生经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动乱迫害之前,可以说是其一生哲学研究成就的巅峰时期。

因而《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冯友兰先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中国哲学简史》原译名《中国哲学小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出版,先后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并且迅速成为各大学中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是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途径。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涂又光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出版。

应该说,这本书既是了解中国哲学、进入中国文化的地图,也是触摸冯友兰先生哲学体系的一条捷径。

哲学观和哲学史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

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

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

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冯友兰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思想碰撞的时代。

他作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吸取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创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理学体系。

这个体系强调对概念、逻辑和认知的深入探究,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在冯友兰看来,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却是由主观解释和评价的。

他主张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冯友兰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必然的趋势和规律,但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却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

他强调历史的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冯友兰认为,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和超越,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实现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改良。

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不仅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还对历史编纂、历史事件的分析以及历史教训的总结产生了积极作用。

他的观点启发了人们对历史事实和价值的深入思考,促进了历史研究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同时,他的思想也激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改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尽管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具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和贡献,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例如,他过于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而忽略了历史进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他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忽视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过于强调历史的规律性和统一性。

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历史哲学对中国哲学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然而,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对他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在汲取其精华的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批评和修正,以推动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历史哲学的研究成果,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现实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与智慧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然而,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中国哲学通史 现代卷

中国哲学通史 现代卷

1、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哪一位哲学家提出了“生活儒学”的概念,强调哲学应回归日常生活?A. 冯友兰B. 牟宗三C. 李泽厚D. 杜维明(答案)2、下列哪位思想家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现代化阐释?A. 陈独秀B. 胡适C. 梁漱溟D. 鲁迅(答案)C3、《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的作者是谁,该书对东西方哲学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A. 钱穆B. 季羡林C. 冯友兰(答案)D. 任继愈4、现代中国哲学中,“科玄论战”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A.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B.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答案)C.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D. 科学与政治的关系5、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哲学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探索?A. 邓小平B. 马克思C. 高尔基D. 萨特(答案)注:此题设问基于广泛的文化影响理解,实际上“哲学三问”并非特定哲学家的直接提出,但常被归于哲学探讨的范畴。

6、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中,哪一思潮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回归传统和自然?A. 存在主义B. 实用主义C. 道家复兴思潮(答案)D. 结构主义7、下列哪位学者是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人物,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深入研究?A. 艾思奇(答案)B. 陈寅恪C. 费孝通D. 赵元任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哲学界开始反思并重建哲学体系,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A. 百家争鸣的兴起B.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答案)C.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9、现代中国哲学中,哪位哲学家以“境界说”著称,强调人生境界的提升?A. 朱熹B. 王阳明C. 熊十力(答案)D. 康有为10、下列哪部作品是现代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特质?A. 《论语》B. 《道德经》C. 《中国哲学大纲》(答案)张岱年著D. 《孙子兵法》。

冯友兰

冯友兰

冯友兰冯友兰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中文名:冯友兰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南南阳唐河出生日期:1895.12.04 逝世日期:1990.11.26毕业院校: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代表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目录生平简介人物介绍哲学贡献人物小传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婚姻生活创办刊物学成回国出席哲学会议被捕审讯著书立说赴美考察解放后三阶段作品名录《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自序》《人生的境界》生平简介人物介绍哲学贡献人物小传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婚姻生活创办刊物学成回国出席哲学会议被捕审讯著书立说赴美考察解放后三阶段作品名录《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自序》《人生的境界》人物介绍冯友兰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人生的境界》被编入中学教材。

哲学贡献1923年夏,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

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简介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

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他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自序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第三章各家的起源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第六章道家第一阶段:杨朱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第八章名家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第十一章后期墨家第十二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第十四章韩非和法家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第十七章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第二十一章中国佛学的建立第二十二章禅宗:静默的哲学第二十三章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第二十四章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第二十五章新儒家:理学第二十六章新儒家:心学第二十七章西方哲学的传人第二十八章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 朱熹: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 而易见者,莫如川流。 程子: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 程子: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
…或者: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际的存在就是无极 或者: 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 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 ……1)流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1)流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2)无极而太极: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 )无极而太极: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 此过程我们名之曰‘无极而太极’……→造化及 此过程我们名之曰‘无极而太极’……→造化及万化、大化流行 3)无头无尾的半混沌半清晰:理与气 无头无尾的半混沌半清晰:理与气 4)大全与道体:不可思议。(区分:两种不可思议) )大全与道体:不可思议
生平
人生风貌: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人生风貌: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哲学家 + 哲学史家 ……可超而不可越; ……可超而不可越; 人格评价(大陆与海外); 前后期思想(1949年); 1949年)
——季羡林:大节不亏,晚节善终。 ——季羡林:大节不亏,晚节善终。
重要著作:1 重要著作:1)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现代中国哲学史
5:冯友兰
参考书目
《三松堂全集》(十四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三松堂全集》(十四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田文军《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 田文军《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 程伟礼《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程伟礼《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单 纯《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田文军《冯友兰新理学研究》,武汉出版社1990年 田文军《冯友兰新理学研究》,武汉出版社1990年 邓联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邓联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陈岱孙 等《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冯钟璞 编《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胡 军 编《反思与境界: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反思与境界: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理:独立自存)
子命题:1)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可以无某种事物而有。
2)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在逻辑上先某种事物而有。(理:逻辑在先) 理:逻辑在先)
物与性:凡依照某所以然之理而成为某种事物之某,即实现某理,即有某性。
…→1.个体之性无限,则所禀之理无限; …→1.个体之性无限,则所禀之理无限; 2)个体属于无限的不同类,则所禀受之理无限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源流:1 源流:1)柏拉图主义的新实在论(本体与方法) …对共相与殊相问题的偏颇之论; 2)理学:程颐、朱熹
……顺着讲与接着讲。 ……顺着讲与接着讲。
方法: 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不涉经验内容。 方法: 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 结构: 1)四个观念或范畴—理;气;道体;大全←…四组纯形式命题 结构: )四个观念或范畴—理;气;道体;大全← 2)两个世界:实际;真际。
命题1 命题1:理
内 容: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 容: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 种事物之所以是某种事物者。…或者: 种事物之所以是某种事物者。…或者: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 某种事物者。 (个体…→类…→理 (个体…→类…→理) (自洽?两个裂隙)
……( )一切的“有”;(2)“一”与“一切”;(3 ……(1)一切的“有”;(2)“一”与“一切”;(3)兼涵真际与实际、形上与形下。 (4)其他名称:宇宙、大一、天或天地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命题3 命题3:道体
内容: 内容: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 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 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 道体。
命题4 命题4:大全
内容: 内容:总一切底有,谓之大全。大全就是一切底有。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或者:所谓从全之观点看者,即我们将真际作一整个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或者: 而思之。此整个即所谓全或大全。我们将一切凡可称为有者,作为一整个而思之, 则即得西洋哲学中所谓宇宙之观念。在中国哲学中有时亦以天地指此观念。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太 极:1)极—标准、极限; 2)太极; 3)多极与一极:批评“理一分殊”说。
命题2 命题2:气
内 容:事物必都存在。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以能存在者。 容:事物必都存在。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以能存在者。 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 。…或者:实际底事物,都实现某 或者: 理。理不能自实现。必有存在底事物,理方能实现。事物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 者,方能存在。所以说:有理必有气。我们借用这一句话所要说底意思是,有 实现底理,必有实现理底气 。 质 料:1)相对底料 。 ……→纯思分析,无限抽象; ……特点:a.无形无性;→不依任何的理…→无极 → …→无极 b.不在时空内; c.不可思议言说 d. 仅依存在及动(依照)之理:自我矛盾? ——批评古代之“气”观念(清浊、善恶) …………形式与质料
(儒家重“学”) 儒家重“
2)才非人人可有,而学则人人可学。所以不能人人是才人,而可以人人是圣。 3)圣学:始于格物致知,终于穷理尽性。格物致知是知天,穷理尽性是事天。 )圣学: 换句话说,圣学始于哲学底活动,终于道德底行为。 换句话说,圣学始于哲学底活动,终于道德底行为。
……a.格物: ……a.格物:对于实际底事物之分析 b.致知:由分析实际底事物而知实际,而知真际。 b.致知: c.穷理与尽性:以我之行,充分实现我所依照之理,则我可超乎自己而不为自己所缚, c.穷理与尽性: 此是对于自己之超脱……即是最完全底人,即能尽人之性底人,亦即能穷人之理之人。 此是对于自己之超脱……即是最完全底人,即能尽人之性底人,亦即能穷人之理之人。 d.社会性与宇宙性:知天、同天、事天、替天行道、天乐(痛痒相关、万物静观皆自得) d.社会性与宇宙性:知天、同天、事天、替天行道、天乐(痛痒相关、万物静观皆自得) ……与道家“混沌”之境的区别: ……与道家“混沌”之境的区别:
●哲学不是“太上科学” ●哲学不是“太上科学”。
方法: 科学方法,哲学有靠人之思辩→ 方法: 1) 科学方法,哲学有靠人之思辩→反对直观、顿悟(道理;神秘体验) 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 旨趣: )最哲学底哲学:拖泥带水 旨趣: 1)最哲学底哲学:拖泥带水 or 一片空灵 ……哲学的现代挑战:逻辑方法;经验验证。 ……哲学的现代挑战:逻辑方法;经验验证。 2)精神境界:神秘且理性;身心受用,非口耳之学(中国哲学的贡献) 西方哲学:1)希腊:物理学physics;伦理学ethics;论理学logic 西方哲学: )希腊:物理学physics;伦理学ethics;论理学logic 2)现代:宇宙论theory of world;人生论theory of life; )现代:宇宙论theory world;人生论theory life; 知识论theory 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 中国哲学:形式底系统与实质底系统……争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中国哲学:形式底系统与实质底系统……
《新理学》:本体论 or 形上学 新理学》
中哲概念新解
阴阳: 阴阳:1)依照某理以成某物之气之动者,对于其所成之一某物说,名曰阳。 ……一物之阳,即其物之建设底、积极底成分 ……一物之阳,即其物之建设底、积极底成分。
(例如:房舍)
2)与此气之动者相对之气之静者,对于此物说,名曰阴 。 ……一物之阴,即其物之破坏底、消极底成分 ……一物之阴,即其物之破坏底、消极底成分。 四象: 四象:1)元亨利贞;成住坏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2)成盛衰毁;息与消。 日新: ……→循环 日新:1)从类之观点,以观其类中之实际底分子之生灭 ……→循环 2)从理之观点,以观其实例之趋于完全或不完全 ……→进退 ……→进退
《新原人》: 人生哲学 新原人》
1950年为《新原人》辩护:惟独“天地境界”不能丢………晚年自许 1950年为《新原人》辩护:惟独“天地境界”不能丢………晚年自许 觉解:人的本质,人之异于禽兽者……有心与无心:知觉灵明 觉解:人的本质,人之异于禽兽者……有心与无心:知觉灵明 1)解:了解—依据概念(类、理)—深的了解+亲切了解。 :了解—依据概念(类、理)—深的了解+ 2)觉:自觉—不依概念—心理状态—反观——透破梦觉关 :自觉—不依概念—心理状态—反观——透破梦觉关 ……觉解的宇宙意义 )宇宙的心;2 ……觉解的宇宙意义:1)宇宙的心;2)被照亮而有了心的宇宙。 觉解的宇宙意义: 意义: 意义: 1)某事物的性质 + 所能达到的目的或引起的后果 + 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2)其呈现依赖人之了解——多少与富薄;角度与性质。 )其呈现依赖人之了解——多少与富薄;角度与性质。 境界: )本义……客观+ 境界: 1)本义……客观+主观 ……公共底世界,但没有两个人的境界完全相同。 ……公共底世界,但没有两个人的境界完全相同。 2)定义: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 )定义: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 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 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 有底某种境界。 有底某种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