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综合评价》习题讲解学习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讲解学习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讲解学习

《统计综合评价》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综合评价法最终需要计算一个____________来评价现象的优劣。

2.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前,需要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权数一般用相对数表示,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权数之和一般为____________。

4.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弥补统计指标体系方法的不足,便于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改进的排队计分法或功效系数法,不同的评价对象的某一单项得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_____。

6.加权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标值是_________的。

7.最优值距离法实质上是计算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相应的最优值的____________的平均数。 8.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又叫单项________。 9.指数综合法由于使用了统一标准作为评判尺度,使综合评价总指数在不同空间具有__________。 10.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中,若某一单项评价指标的不满意值低于实际值和满意值大于实际值,则单项功效系数取值在____________分之间。 二、单项选择题

1.要对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终需要计算( ) A 单项功效分 B 总功效分

C 综合评价指标值

D 综合评价总指数

2.进行综合评价,先要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

A 选择的评指标越完整越好

B 选择的评价指标越系统越好

C 选择评价指标越能搜集到真实数据越好

D 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 3.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单项评价指标时( )

A 都只能是正向指标

B 都只能是逆向指标

C 只要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正向、逆向指标均可

D 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均不可 4.单项评价指标权数赋予时( ) A 必须是主观赋权 B 必须是客观赋权

C 一般同一级别的评价指标的权数之和应为1或100%

D 纯粹是人为的

5.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但权数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其结论( ) A 一定相近 B 一定相反 C 可能相反 D 没有可比性

6.采用排队计分法时,某单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计算公式是( )

A 1(

,)1001001i k f k n x -=-

?- B 1

(,)1001001i n f k k x -=-?- C (,)1001001i n k f k n x -=-

?- D 1

(,)100100i n f k n k

x -=-?- 7.最优值距离法中的距离是“相对距离”,即( )

A

i i

x X

B 1i i

x X

-

C

i

i

x X

- D

i

i

x X -

8.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综合评价总指数其公式为( )

A 1

n

i =∑=

综合评价总指数

B =

综合评价总指数

C =综合评价总指数

D 1n

i =∑=综合评价总指数9.运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单项功效分的计算公式为( )

A 4060h s i i i

s

i

i x x d x x *-=?+- B 4060s

i i i h s i i

x d x x x *

-=?+- C 4060i

i h s i

i

s i d x x

x x

*=

?+-- D 6040s i

i i h s

i i x d x x x *-=

?+-

10.在计算改进的单项功效系数(i d *

)时,若

s i

i

x x =,则有( )

A 60i d *

= B 0i d *= C 40i d *= D 100i d *

=

三、多项选择题

1.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同向化方法一般有( ) A 倒数法 B 求和法 C 平均法 D 替代法 E 水平法

2.综合评价的局限性主要有( )

A 评价结果不唯一

B 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

C 评价结果带有客观性

D 评价结果具有相对性

E 评价结果具有绝对性

3.单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时正确的公式为( ) A

i

i X

X

Z σ

-=

B

min()max()min()

i

i

i i

i

X X Z X X -=

- C

100%i i

X Z X =

? D

1

100%i

i

i X Z

X

-=

?

E

i i

X Z

X

=标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卫生统计学选择题及答案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下述错误的叙述是_____ A.参数数目不同 B.t分布中的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曲线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C.为单峰分布 D.对称轴位置在0 E.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相同 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 A.标准误逐渐加大 B.标准差逐渐加大 C.标准差逐渐减小 D.标准误逐渐减小 E.标准差趋近于0 抽样误差是指。 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 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参数与统计量之间由于抽样而产生的差别) C.样本中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别 D.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E.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没有个体差异就不会有抽样误差 B.抽样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误来表示 C.好的抽样设计方法,可避免抽样误差的产生 D.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医疗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等 E.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及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别 t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如下哪一种关系。 A.二者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 C.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都分布一致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 抽样研究中,适当增加观察单位数,可() A.减小Ⅰ型错误 B.减小Ⅱ型错误 C.减小抽样误差 D.提高检验效能 E.以上均正确

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之比为。 A.率 B.构成比 C.频率 D.相对比 E.频数 构成比用来反映。 A.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B.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C.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 D.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 E.上述A与C都对 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______. A.IQ得分 B.心率 C.住院天数 D.性别 E.胸围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______.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_____. A.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C.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分布 D.若内部构成不同,可对率进行标准化 E.构成比之和必为100% 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的选择______. A.不能用甲地的数据 B.不能用乙地的数据 C.不能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 D.可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 E.以上都不对 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 A.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任意分布

运筹学习题精选

运筹学习题精选

运筹学习题精选 第一章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选择 1.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 C ) A.多余变量 B.松弛变量 C.自由变量 D.人工变量 2.约束条件为0 AX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 b ,≥ =X 是………………………………………( B ) A.补集 B.凸集 C.交集 D.凹集 3.线性规划问题若有最优解,则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 C)上达到。 A.内点 B.外点 C.顶点 D.几何点 4.线性规划标准型中bi(i=1,2,……m)必须是…………………………………………………( B) A.正数 B.非负数 C.无约束 D.非零的 5.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X对应于可行域D 的………………………………………………( D) A.外点 B.所有点 C.内点 D.极点 6.基本可行解中的非零变量的个数小于约束条件数时,该问题可求得……………………………( B ) A.基本解 B.退化解 C.多重解 D.无解 7.满足线性规划问题全部约束条件的解称为…………………………………………………( C ) A.最优解 B.基本解 C.可行解 D.多重解 8.线性规划一般模型中,自由变量可以用两个非负变量的(B )代换。 A.和 B.差 C.积 D.商 9.当满足最优检验,且检验数为零的变量的个数大于基变量的个数时,可求得………………………( A ) 第 2 页共 30 页

第 3 页 共 30 页 A .多重解 B .无解 C .正则解 D .退化解 10.若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必定存在一个( D )是最优解。 A .无穷多解 B. 基解 C. 可行解 D. 基可行解 填空 计算 1. 某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已知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求使该厂获利最大的生产计划。 2. 目标函数为max Z =28x4+x5+2x6,约束形式为“≤”,且x1,x2,x3为松弛变量, 表中的解代入目标函数中得Z=14,求出a~g 的值,并判断→j c 0 0 0 28 1 2 B C 基 b 1x 2x 3x 4x 5x 6x 2 6x A 3 0 -14/3 0 1 1 0 2x 5 6 D 2 0 5/2 0 28 4x 0 0 E F 1 0 0 j j z c - B C 0 0 -1 G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卫生统计学部分题库

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46,P>0.05,说明两变量之间______. A.有相关关系 B.无任何关系 C.无直线相关关系 D.无因果关系 E.有伴随关系 若分析肺活量和体重之间的数量关系,拟用体重值预测肺活量,则采用_____. A.直线相关分析 B.秩相关分析 C.直线回归分析 D.方差分析 E.病例对照研究 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应使用校正公式而未使用时,会导致。 A.χ2增大,P值减小 B.χ2减小,P值也减小 C.χ2增大,P值也增大 D.χ2减小,P值增大 E.视数据不同而异 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比较两个率有无差别的无效假设为。 A.μ1=μ2 B.π1=π2 C.μ1≠μ2 D.π1≠π2 E.b=c 四格表χ2检验的校正公式应用条件为。 A.n>40且T>5 B.n<40且T>5 C.n>40且1<T<5 D.n<40且1<T<5 E.n>40且T<1 两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效的t检验公式中,位于分母位置上的是。 A.两样本均数之差 B.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方差 C.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 D.两样本均数方差之差

E.两样本均数标准误之差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作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______. A.t值不变 B.t值变小 C.t值变大 D.t值变小或变大 E.不能判断 在假设检验中,P值和α的关系为。 A.P值越大,α值就越大 B.P值越大,α值就越小 C.P值和α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D.P值和α值都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E.P值的大小与α值的大小无关 t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如下哪一种关系。 A.二者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 C.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都分布一致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 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 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 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 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 E.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从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均数来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下列哪一样本得到的估计精度高。 A.均数大的样本 B.均数小的样本 C.标准差小的样本 D.标准误小的样本 E.标准误大的样 以一定概率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宜采用。 A.抽样误差估计 B.点估计 C.参考值范围估计 D.区间估计

运筹学试题

运筹学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运筹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线性规划闯题中,如果在约束条件中出现等式约束,我们通常用增加___的方法来产生初始可行基。 2.线性规划模型有三种参数,其名称分别为价值系数、___和___。 3.原问题的第1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相应的变量是___变量。 4.求最小生成树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避圈法和 ___。 5.排队模型M/M/2中的M,M,2分别表示到达时间为___分布,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和服务台数为2。 6.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决策自然条件,但决策人无法估计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那么这种决策类型称为____型决策。 7.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我们一般采用___来反映每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8.目标规划总是求目标函数的___信,且目标函数中没有线性规划中的价值系数,而是在各偏差变量前加上级别不同的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无分。 9.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 A.有唯一的最优解 B.有无穷多最优解 C.为无界解 D.无可行解 10.对偶单纯形法解最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次迭代要求单纯形表中【】 A.b列元素不小于零 B.检验数都大于零 C.检验数都不小于零 D.检验数都不大于零

11.已知某个含10个结点的树图,其中9个结点的次为1,1,3,1,1,1,3,1,3,则另一个结点的次为【】 A.3 B.2 C.1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2.如果要使目标规划实际实现值不超过目标值。则相应的偏离变量应满足【】 13.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A.等于 m+n B.等于m+n-1 C.小于m+n-1 D.大于m+n-1 14.关于矩阵对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阵对策的解可以不是唯一的 C.矩阵对策中,当局势达到均衡时,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都将意味着自己更少的赢得和更大的损失 D.矩阵对策的对策值,相当于进行若干次对策后,局中人I的平均赢得或局中人Ⅱ的平均损失值 【】 A.2 8.—l C.—3 D.1 16.关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原问题为元界解,则对偶问题也为无界解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统计学导论(第二版)习题详解 第一章 一、判断题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答:错。统计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者虽然关系非常密切,但两个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的数据则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从研究方法看,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推理和演绎论证的方法,而统计的方法,本质上是归纳的方法。统计学家特别是应用统计学家则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或实验去取得数据,研究时不仅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成果。从成果评价标准看,数学注意方法推导的严谨性和正确性。统计学则更加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答:错。统计学是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3.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答:错。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答:对。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5.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 答:错。描述统计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 答:错。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7.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 答:错。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答:对。理论统计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而应用统计学则与各不同领域的实质性学科有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附解释)题库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 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 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 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 C.半对数线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 【答案】E ?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 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E 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答案】D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答案】C 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运筹学例题

某昼夜服务的公交线路 解:设x i 表示第i班次时开始上班的司机和乘务人员数,这样我们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Min x1 + x2 + x3 + x4 + x5 + x6 s.t. x1 + x6≥60 x1 + x2≥70 x2 + x3≥60 x3 + x4≥50 x4 + x5≥20 x5 + x6≥30 x1,x2,x3,x4,x5,x6 ≥0 解得50,20,50,0,20,10(x1到x6)一共需要150人 一家中型的百货商场 解:设x i ( i = 1,2,…,7)表示星期一至日开始休息的人数,这样我们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Min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s.t. x1 + x2 + x3 + x4 + x5 ≥28 x2 + x3 + x4 + x5 + x6≥15 x3 + x4 + x5 + x6 + x7≥24 x4 + x5 + x6 + x7 + x1≥25 x5 + x6 + x7 + x1 + x2≥19 x6 + x7 + x1 + x2 + x3≥31 x7 + x1 + x2 + x3 + x4≥28 x1,x2,x3,x4,x5,x6,x7 ≥0 解得12.0.11.5.0.8.0(x1到x7) 最小值36 某工厂要做100套钢架 设x1,x2,x3,x4,x5 分别为5 种方案下料的原材料根数。这样我们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Min x1 + x2 + x3 + x4 + x5 s.t. x1 + 2x2 +x4≥100 2x3+2x4 +x5≥100 3x1+x2+2x3+3x5≥100 x1,x2,x3,x4,x5≥0 解得30,10,0,50,0 只需要90根原料造100钢架某工厂要用三种原料1、2、3 设设x ij 表示第i 种(甲、乙、丙)产品中原料j 的含量。 目标函数:Max z = -15x11+25x12+15x13-30x21+10x22-40x31-10x33 s.t. 0.5 x11-0.5 x12 -0.5 x13≥0 -0.25x11+0.75x12 -0.25x13≤0 0.75x21-0.25x22 -0.25x23≥0 -0.5 x21+0.5 x22 -0.5 x23≤0 x11+x21 +x31≤100 x12+x22 +x32≤100 x13+x23+x33≤60 x ij≥0 , i = 1,2,3; j = 1,2,3 解得x11=100,x12=50,x13=50原料分别为第1种100 第2种50 第3种50 资源分配 解:将问题按工厂分为三个阶段,甲、乙、丙三个厂分别编号为1、2、3厂。设sk= 分配给第k个厂至第3个厂的设备台数(k=1、2、3)。xk=分配给第k个工厂的设备台数。 已知s1=5, 并有S2=T1(s1,x1)=s1-x1,S3=T2(s2,x2)=s2-x2从Sk与Xk的定义,可知s3=x3 以下我们从第三阶段开始计算。Maxr3(s3,x3)=r3(s3,x3)即F3(s3)= Maxr3(s3,x3)=r3(s3,x3). 第二阶段F2(s2)=max[r2(s2,x2)+f3(s3)]第一阶段当s1=5时最大盈利为f1(5)=max[r1(5,x1)+f2(5-x1)] 得出2个方案⑴分配给甲0台乙0台丙3台⑵分配甲2台乙2台丙1台,他们的总盈利值都是21. 背包 设Sk=分配给第k种咨询项目到第四种咨询项目的所有客户的总工作日Xk=在第k种咨询项目中处理客户的数量已知s1=10,有S2=T1(s1,x1)=s1-x1. S3=T2(s2,x2)=s2-3x2. S4=T3(s3,x3)=s3-4x3,第四阶段F4(s4)=maxr4(s4,x4)=r4(s4,[s4/7])第三阶段F3(s3)=max[r3(s3,x3)+f4(s3-4x3)]第二阶段F2(s2)=max[r2(s2,x2)+f3(s2-3x2)]第一阶段已知s1=10,又因s2=s1-x1有F1(10)=max[r1(10,x1)+f2(10-x1)] 综上当x1*=0,x2*=1,x3*=0,x4*=1,最大盈利为28 京城畜产品 解:设:0--1变量xi = 1 (Ai 点被选用)或0 (Ai 点没被选用)。这样我们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Max z =36x1+40x2+50x3+22x4+20x5+30x6+25x7+48x8+58x9+61x10 s.t. 100x1+120x2+150x3+80x4+70x5+90x6+80x7+140x8+160x9+180x10 ≤720 x1 + x2 + x3 ≤2 x4 + x5 ≥1 x6 + x7 ≥1 x8 + x9 + x10 ≥2 xi≥0 且xi为0--1变量,i = 1,2,3,……,10 函数值245 最优解1,1,0,0,1,1,0,0,1,1(x1到x10的解) 高压容器公司

统计学李金昌版习题答案详解

练习与思考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三、简答题(略)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4)钟型分布。 五、实践题(略)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 D 12.D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平均时速=109.09(公里/时) 2、顾客占了便宜,因为如果两条鲫鱼分开买,则平均价格为16.92元/公斤。在这次买卖中,顾客所占的便宜是11元-10.4元=0.6元。原因是鲫鱼重量有权数作用。 3、(1)平均每个企业利润额=203.70(万元); (2)全公司平均资金利润率=13.08%。 4、(1)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2.17%、97.32%和

2.68%;(采用几何平均法) (2)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1%、97.31%和2.69%;(采用调和平均法) (3)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8%、97.38%和2.62%。(采用算术平均法) 5、(1)算术平均数x =76.3043;四分位数L Q =70.6818,M Q =75.9091和 U Q =82.5;众数o m =75.38; (2)全距R=50;平均差 A.D.=7.03;四分位差d Q =11.82,异众比率 r V =51.11%;方差2s =89.60;标准差s =9.4659; (3)偏度系数(1)k S =0.0977,(2)k S =0.1154,(3)k S =0.0454; (4)峰度系数β=2.95; (5)12.41%12.5%s s V V ==乙甲;。甲班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6、小号、中号和大号三款校服大概应分别准备544、128、128套。 7、若是非变量结果为1的比重为P ,则是非变量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 (1)P P - 8、甲、乙、丙三位同学该三门课程的标准化成绩的总和分别为1.27,0.52和1.63,所以,丙同学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i x : 3 3.67 4.33 5 5.67 6.33 7 i π:0.1 0.1 0.2 0.2 0.2 0.1 0.1 (2)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期望为:()E x =5;方差为:()V x =1.33; (3)抽样标准误为:()SE x =1.1547; (4)概率保证程度95%时的抽样极限误差为:?=2.2632;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统计试题题库 1. 下列那个是对标化后总死亡率的正确描述? 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2.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3.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D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4. 总体应该是由: D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任意个体组成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6. 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7. 抽签的方法属于下列那种抽样: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分级抽样

8. 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下列那类资料: 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 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D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10. 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B A.两样本均数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样本均数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11.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Sx B.S C.X D.CV

运筹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思考题 (1)微分学求极值的方法为什么不适用于线性规划的求解? (2)线性规划的标准形有哪些限制?如何把一般的线性规划化为标准形式? (3)图解法主要步骤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线性规划最优解有那些特点? (4)什么是线性规划的可行解,基本解,基可行解?引入基本解和基可行解有什么作用? (5)对于任意基可行解,为什么必须把目标函数用非基变量表示出来?什么是检验数?它有什么作用?如何计算检验数? (6)确定换出变量的法则是什么?违背这一法则,会发生什么问题? (7)如何进行换基迭代运算? (8)大M法与两阶段法的要点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区别? (9)松弛变量与人工变量有什么区别?试从定义和处理方式两方面分析。 (10)如何判定线性规划有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和无最优解?为什么? 2.建立下列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1)某厂生产A,B,C三种产品,每件产品消耗的原料和设备台时如表1-18所示: 润最大的模型。 (2)某公司打算利用具有下列成分(见表1-19)的合金配制一种新型合金100公斤,新合金含铅,锌,锡的比例为3:2:5。 如何安排配方,使成本最低? (3)某医院每天各时间段至少需要配备护理人员数量见表1-20。

表1-20 假定每人上班后连续工作8小时,试建立使总人数最少的计划安排模型。能否利用初等数学的视察法,求出它的最优解? (4)某工地需要30套三角架,其结构尺寸如图1-6所示。仓库现有长6.5米的钢材。如何下料,使消耗的钢材最少? 图1-6 3. 用图解法求下列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 ?≥≤+-≥+≥++=0 ,425.134 1 2 64 min )1(21212 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z ?????? ?≥≤+≥+-≤++=0 ,82 5 1032 44 max )2(21212 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z ????? ????≥≤≤-≤+-≤++=0 ,6 054 4 22232 96 max )3(2122 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x z ??? ??≥≤+-≥+ +=0,1 12 34 3 max )4(2 12 12121x x x x x x x x z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卫生统计学题库

《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三章正态分布 第四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五章方差分析 第六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七章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 第八章χ2检验 第九章秩和检验 第十章回归与相关 第十一章常用统计图表 第十二章实验设计 第十三章调查设计

第十四章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第十五章寿命表 第十六章随访资料的生存分析 附录: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参数(parameter) 2. 统计量(statistic) 3. 总体 (population) 4. 样本(sample) 5. 同质(homogeneity) 6. 变异 (variation) 7. 概率 (probability) 8. 抽样误差 (sampling error) 二、单选题 1.在实际工作中,同质是指: A.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 B.研究对象的有关情况一样 C.被研究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 D.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很小 E.以上都对 2. 变异是指: A.各观察单位之间的差异 B.同质基础上,各观察单位之间的差异 C.各观察单位某测定值差异较大 D.各观察单位有关情况不同 E.以上都对3.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 B.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4. 统计中所说的样本是指: A.从总体中随意抽取一部分 B.有意识地选择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依照研究者的要求选取有意义的一部分 D.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E.以上都不是 5.按随机方法抽取的样本特点是:

《运筹学》题库

运筹学习题库 数学建模题(5) 1、某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均需要A 、B 、C 三种资源,每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及单位产品销售后所能获得的利润值以及这三种资源的储备如下表所示: 试建立使得该厂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不求解。 解:设甲、乙产品的生产数量应为x1、x2,则x1、x2≥0,设z 是产品售后的总利润,则 max z =70x 1+120x 2 s.t. ????? ??≥≤+≤ +≤+0 300103200643604921212121x x x x x x x x , 2建立使利润最大的生产计划的数学模型,不求解。 解:设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数量为x 1、x 2, 设z 为产品售后总利润,则max z= 4x 1+3x 2 s.t. ???????≥≤≤+≤+ ,50040005.253000222112121x x x x x x x 3、一家工厂制造甲、乙、丙三种产品,需要三种资源——技术服务、劳动力和行政管理。每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单位产品销售后所能获得的利润值以及这三种资源的储备量如下表所示:

建立使得该厂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模型,不求解。 解: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设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应为x 1、x 2、x 3,则x 1、x 2、x 3≥0,设z 是产品售后的总利润,则 max z =10x 1+6x 2+4x 3 s.t. ???????≥≤++≤++≤++0 3006226005410100321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4、一个登山队员,他需要携带的物品有:食品、氧气、冰镐、绳索、帐篷、照相器材、通 信器材等。每种物品的重量合重要性系数如表所示。设登山队员可携带的最大重量为25kg,试建立队员所能携带物品最大量的线性规划模型,不求解。 解:引入0—1变量x i , x i =1表示应携带物品i ,,x i =0表示不应携带物品I ?? ?==≤++++++++++++=7 ,...,2,1,10254212625510481418152076543217654321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axz i 或 5、工厂每月生产A 、B 、C 三种产品,单件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设备台时的消耗量、资源根据市场需求,预测三种产品最低月需求量分别是150、260、120,最高需求量是250、310、130,试建立该问题数学模型,使每月利润最大,为求解。 解:设每月生产A 、B 、C 数量为321,,x x x 。 321121410x x x MaxZ ++= 250042.15.321≤++x 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