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区分

合集下载

几种特殊的农业

几种特殊的农业
几种特殊的农业生产类型
1、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热量 2、绿洲农业 (沙漠地区) 水资源 3、灌溉农业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4、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5、地中海式农业(地中海沿岸) 6、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 地形、地势 7、迁移农业 (热带雨林地区) 8、热带种植园农业 (发展中国家) 9、石油农业 10、园艺业 (城市的郊区)
坝子农业
分布:云贵高原地区(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 (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
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特点: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 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 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 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 四分之一。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刀耕火种” 如今,只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 的热带雨林地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我国 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 式的。
热带种植园农业
南亚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东南亚
拉丁美洲
咖啡、可可、香蕉、橡胶、菠萝、油棕、剑麻、 烟草等经济作物。
我国的种植园农业 分布: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国营农场)
石油农业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 化模式。
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 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 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这一农业现 代化模式的共同特点。
园艺业
园艺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技术性强的蔬菜、果树、花卉、 观赏植物等。 按其用途分为:主要供食用的果树园艺、蔬菜园艺;主要供观赏的 花卉园艺、景观园艺;主要供培植幼苗的苗圃园艺等。

【高一天地】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河谷农业的区别

【高一天地】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河谷农业的区别

【高一天地】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河谷农业的区别
一、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又称为绿洲灌溉农业。

是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冲积扇或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以及高山冰雪融水汇集的山麓地带,一般呈带状、点状分布。

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以及北非地区。

我国以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山麓最为普遍。

绿洲也是干旱荒漠地区农牧业经济较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二、灌溉农业
广义的灌溉农业泛指水浇田的农业。

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中国的灌溉农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

早在战国初期,即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得到灌溉,至今仍在发挥效益。

狭义的灌溉农业特指在降水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灌溉水源才能发展的农业。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三、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

高山、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较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地带的土壤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最适宜耕作的地区。

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河谷农业。

黄河的农业类型

黄河的农业类型

黄河流域的农业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灌溉农业: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由于气候干燥,降水少,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灌溉。

这些地区主要种植小麦、青稞、燕麦、马铃薯等作物,同时发展畜牧业。

2、河谷农业:黄河中游的陕西、山西等地,地形多为丘陵和平原,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是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区。

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同时也发展畜牧业。

3、旱作农业: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业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同时发展抗旱作物。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豆类等作物,同时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以旱作农业为主,其次是灌溉农业和河谷农业。

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发展出不同的农业类型和特色产业。

【课外地理】节水农业、灌溉农业、旱地农业有什么区别?

【课外地理】节水农业、灌溉农业、旱地农业有什么区别?

【课外地理】节水农业、灌溉农业、旱地农业有什么区别?展开全文1、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

总体来说,灌溉农业小于节水农业,节水农业包括灌溉农业。

2、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又叫做绿洲农业。

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① 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

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 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地区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节水农业除了节水型灌溉,还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

它包括农业水资源评价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技术、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生物化学节水技术以及农业管理范畴节水技术。

3、旱地农业旱作农业,亦称“雨养农业”,是指在无补充灌溉水源的地区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包括通过集雨措施以达到有限增产的农业亦可视为节水农业的范畴即旱作节水农业。

农业节水战略:未来,我国将在农业节水上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1、推进品种节水。

加快选育推广一批抗旱品种,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抗旱保产能力。

2、推进结构节水。

立足水资源调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

3、推进农艺节水。

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

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4、推进工程节水。

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减少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

推进制度节水。

5、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和用水价格,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高科技改变农业!节水农业将会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一环。

我国节水农业的基础条件及发展现状基础条件1.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节水意义重大。

高中地理】 农业地理中13种特

高中地理】 农业地理中13种特

【高中地理】农业地理中13种特色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具有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学习的重点,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等是我们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但是你知道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园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等都是什么意思吗?虽然这些在地理课本上没有见到过,但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农业地域类型哦,快来涨知识!1、【蓝色农业】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

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

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

在当今人口膨胀,资源、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感到单纯依靠陆地农业将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危机。

向陆地以外寻求新的食物来源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行动目标,其中,以发展海洋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为主要活动的蓝色农业成为了首选。

实施“蓝色农业”计划,开发、保护海洋,将有利于缓解人类的资源压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2、【白色农业】指的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

“白色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为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称之为“白色农业”。

这种工业型新农业,其生产潜力巨大。

“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即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兽)药、微生物能源和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

“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是实现“人畜分粮”目标的物质基础。

3、【绿色农业】传统绿色农业是指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植物种植,它从人类历史新石器时期产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

现代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原则,从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以绿色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的产业。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山地垂直自然带
山区的垂直自然带
区别: 分布地区;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远不能满足生 长的需要,依靠人工补给农田水分. 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 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பைடு நூலகம்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 农业。 分布:河谷农业分布在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 原因:河谷地带平坦;水源充足;河谷两侧 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 较丰富,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热量不易散 失,适宜种植。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 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 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
绿洲农业从广义上属于灌溉农业一部分。灌溉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上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 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 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 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狭义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 是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 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 地方的农业。有新老之分。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 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 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 方开辟的新垦区。

关于国家地理难点问题

关于国家地理难点问题

关于国家地理难点问题一、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基塘农业的差异:1、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

在青藏高原,只有这些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土壤比较肥沃,适宜耕作,成为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2、坝子农业: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当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土层薄,不利于耕作。

只有被称为“坝子”的山间盆地条件较好,成为农业区。

3、绿洲农业:分布在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干旱地区。

有地下水出漏的地区和河流、湖泊沿岸因为有灌溉水源而成为发展农业的理想地区。

绿洲农业多呈带状、串珠状分布于荒漠的边缘地区。

4、灌溉农业: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发展的农业。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5、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三角洲低洼地带开挖为塘养鱼;较高地带培土为基,种桑和甘蔗等。

基塘农业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形式,是一种生态农业和混合农业。

二、青藏高原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原因:1、年温差小的原因:夏季,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并且日照时间较长,气温不太低,所以年温差较小。

2、日温差大的原因:白天,由于地势高,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等原因,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夜晚,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日温差较大。

三、夏季风的强弱与东部地区降水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从成因上讲属于锋面雨,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温度较高)与南下冷空气之间交汇形成的。

在春季和夏季,夏季风逐渐加强、冷空气逐渐减弱,此时雨带向北移动,在长江流域停留一段时间,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在锋面影响下,形成梅雨天气。

在夏秋之交,夏季风减弱,西北风加强,雨带南撤。

有些年份,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导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增强。

高二地理: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生产一览

高二地理:我国四大区域农业生产一览

【导语】⽆忧考整理《⾼⼆地理:我国四⼤区域农业⽣产⼀览》,供⾼考考⽣参考,希望对考⽣有所帮助。

北⽅地区 农业⽣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温⾼,降⽔多,⾼温期与多⾬期⼀致,⽔热配合较好。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丰富。

②平原⼴阔,⼟层深厚。

东北地区,⿊⼟肥沃,⼈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长期短,热量不⾜,受寒潮影响⼤;西部风沙威胁⼤。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流失和⼟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

长城以北⼀年⼀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为主。

东北林区⾯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果带。

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麦(东北春⼩麦)、⽟⽶、⾼粱(东北、黄⼟⾼原)、⾕⼦(黄⼟⾼原)⼤⾖、甜菜、亚⿇(东北);棉花、花⽣、烤烟(华北) 林业-⽤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马、驴、骡、绵⽺、鸡。

⽔产业-海⽔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地区 农业⽣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温期与多⾬期⼀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热条件的地区)。

江淮地区梅⾬适时适量,有利于⽔稻⽣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洲地势低平、⼟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养殖;四川盆地紫⾊⼟肥沃;横断⼭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类影响⼩,利于发展林业⽣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产历史悠久,⽣产⽔平⾼。

不利条件: 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温⾼,降⽔减少,蒸发旺盛,易对⽔稻⽣产产⽣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 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干旱荒漠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开垦宜农地,形成新绿洲。

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前苏联的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

我国以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山麓最为普遍。

经过长期的经营开发,绿洲中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瓜果和少量的水稻,并植树造林和建设农村聚落。

形成与周围的戈壁、沙漠截然不同的景观,犹如沙漠中的绿色岛屿。

绿洲也是干旱荒漠地区农牧业经济较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

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溉农业。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

②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灌溉的作用除满足水分的需要外,还可以调节土壤温度、湿度、土壤空气和养分,有些灌溉形式还可以培肥地力和冲洗盐碱。

通过发挥上述作用,灌溉农业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是一种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在各大洲的大江大河两岸,如亚洲的长江、恒河,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我国的昌盛与灌溉农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如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得以灌溉,成为有名的“天府之国”,其作用至今仍在发挥。

此外,在关中平原、宁夏平原都兴起了发达的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的另一含义是指在天然降水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

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