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
农业的名词解释

农业的名词解释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重要经济活动,它是指人类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从事种植、养殖、渔业等进行食物生产的行为。
农业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
接下来,我们将对一些农业名词进行解释。
一、农业种植1. 农田:农田是农业种植中用于耕种和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土地。
它通常划分为旱田和水田两种类型。
2. 施肥:施肥是指向农田中添加肥料,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过程。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是常用的肥料类型,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3. 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杀死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和杂草。
4. 农作物:农作物是指人类种植和收获以供食用或其他用途的植物。
常见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蔬菜和水果等。
5. 灌溉:灌溉是指向农田提供水源,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合理水分条件。
常用的灌溉方式包括人工灌溉和自动灌溉。
二、农业养殖1. 养殖:养殖是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物的活动,例如家禽、猪、牛、羊、马等。
养殖动物的目的常为食物供应或其他经济目的。
2. 养殖场:养殖场是用于集中饲养和管理养殖动物的设施。
养殖场通常具备饲养舍、饲养设备、饲料储存设施以及通风、保温等功能。
3. 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指在一定面积或容器内饲养动物的数量。
适当的养殖密度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但高密度养殖也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 养殖饲料:养殖饲料是指用于养殖动物的人工合成或天然产生的饲料。
它包括粮食、草料、鱼粉和添加剂等,能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三、农业渔业1. 渔业:渔业是指利用水域和水产资源从事捕捞和养殖鱼类的经济活动。
它是保证人类获取海洋和淡水中丰富食物的一个重要方式。
2. 漁船:漁船是专门用于海洋和淡水捕捞的船只。
按特性和用途可分为拖网船、围网船、刺网船和轮船等。
几种特殊的农业

1、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热量 2、绿洲农业 (沙漠地区) 水资源 3、灌溉农业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4、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5、地中海式农业(地中海沿岸) 6、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 地形、地势 7、迁移农业 (热带雨林地区) 8、热带种植园农业 (发展中国家) 9、石油农业 10、园艺业 (城市的郊区)
坝子农业
分布:云贵高原地区(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 (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
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特点: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 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 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 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 四分之一。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刀耕火种” 如今,只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 的热带雨林地区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还能见到。我国 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 式的。
热带种植园农业
南亚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东南亚
拉丁美洲
咖啡、可可、香蕉、橡胶、菠萝、油棕、剑麻、 烟草等经济作物。
我国的种植园农业 分布: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国营农场)
石油农业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 化模式。
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 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 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这一农业现 代化模式的共同特点。
园艺业
园艺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技术性强的蔬菜、果树、花卉、 观赏植物等。 按其用途分为:主要供食用的果树园艺、蔬菜园艺;主要供观赏的 花卉园艺、景观园艺;主要供培植幼苗的苗圃园艺等。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一、概况: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积累的重要源泉,农产品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农业是集体所有制和生产责任制。
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2.农业生产的成就: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2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农业科学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提高;4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
3.发展的优越条件:1国土辽阔 . 地形多样。
2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光热条件优越。
3气候类型多样,温度带多样,有利种植多种农作物。
4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5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宜林地区和森林面积广大,树种多样,有利于发展林业。
⑦水域宽广,有利于发展渔业。
4.南北差异:5.问题:(1)我国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按人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我国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不大。
(3)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威胁;水资源的浪费;塑料膜等白色垃圾造成的减产等。
6.对策: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第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第二,要靠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三,要靠增加投入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例1(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1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2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3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4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5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134B.125C.235 D.145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课外地理】节水农业、灌溉农业、旱地农业有什么区别?

【课外地理】节水农业、灌溉农业、旱地农业有什么区别?展开全文1、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
总体来说,灌溉农业小于节水农业,节水农业包括灌溉农业。
2、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又叫做绿洲农业。
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① 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
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 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地区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节水农业除了节水型灌溉,还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
它包括农业水资源评价技术、农业水资源开发技术、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生物化学节水技术以及农业管理范畴节水技术。
3、旱地农业旱作农业,亦称“雨养农业”,是指在无补充灌溉水源的地区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包括通过集雨措施以达到有限增产的农业亦可视为节水农业的范畴即旱作节水农业。
农业节水战略:未来,我国将在农业节水上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1、推进品种节水。
加快选育推广一批抗旱品种,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抗旱保产能力。
2、推进结构节水。
立足水资源调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
3、推进农艺节水。
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
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4、推进工程节水。
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减少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
推进制度节水。
5、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和用水价格,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高科技改变农业!节水农业将会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一环。
我国节水农业的基础条件及发展现状基础条件1.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节水意义重大。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山地垂直自然带
山区的垂直自然带
区别: 分布地区;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远不能满足生 长的需要,依靠人工补给农田水分. 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 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பைடு நூலகம்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 农业。 分布:河谷农业分布在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 原因:河谷地带平坦;水源充足;河谷两侧 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 较丰富,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热量不易散 失,适宜种植。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 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 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
绿洲农业从广义上属于灌溉农业一部分。灌溉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上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 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 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 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 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 狭义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 是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 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 地方的农业。有新老之分。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 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 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 方开辟的新垦区。
关于农业的名词解释

关于农业的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农产品,通过耕种、畜牧、渔业等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口粮和脱贫致富。
以下是对几个农业相关名词的解释:1. 农耕:农耕是指通过翻耕、种植、施肥、除草等方式进行的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活动。
在农耕的过程中,人们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气候,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耕种农作物,以期获得丰收和高质量的农产品。
2. 农作物:农作物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和栽培的植物。
常见的农作物包括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原料药材)以及蔬菜、水果等。
不同的农作物有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
3. 灌溉: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向农田供水的技术和过程。
农田的灌溉可以来自降水、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也可以通过人工引水系统进行供水。
灌溉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
4. 种植结构:种植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种植农作物的比例和种类。
合理的种植结构可以根据土地肥力、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例如,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商品化程度,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5.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指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具备商业价值和可储存性。
农产品加工能够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提高附加值,并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常见的农产品加工包括粮食磨粉、果蔬脱水、奶制品加工等。
6. 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是指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来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实践和研究。
通过农业科技的应用,农民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解决病虫害等问题,控制农业生产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7. 农村发展: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发展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等方面。
农村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
农业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3章 第21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21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内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 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4)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 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和降水充足, 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平原、丘陵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2.季风水田农业的问题与对策拓展延伸我国的特色农业类型(1)河谷农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2)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以及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多呈岛弧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通过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土壤肥力和冲刷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人们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5)立体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用材林。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农业、坝⼦农业1.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在⼲旱半⼲旱地区,因为降⽔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河流⽔等⽔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廊,主要农作物为春⼩麦。
2.绿洲农业绿洲指沙漠中具有⽔草的绿地。
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灌溉的⼭麓地带。
绿洲农业⼜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
指分布于⼲旱荒漠地区有⽔源灌溉的地⽅的农业。
绿洲农业是灌溉农业在沙漠地区的⼀种形式。
3.河⾕农业在河⾕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农业,⼀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原地区。
青藏⾼原海拔⾼,热量不⾜,河⾕地区地势相对较低、热量较充⾜,再加上⽔源丰富、⼟壤肥沃等因素,成为青藏地区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
如湟⽔⾕地、雅鲁藏布江⾕地。
4.坝⼦农业坝⼦是我国云贵⾼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名称。
坝上地势平坦,⽓候温和,⼟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原上农业兴盛、⼈⼝稠密的经济中⼼。
试题链接读“我国西北地区某荒漠盆地的⾃然景观结构图”,回答1~2题。
1 盆地中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 ) A. 甲地 B.⼄地 C. 丙地 D.丁地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B. 该地沙丘将逐渐向西北⽅向移动C. 丙地可能找到⾃流井 D. ⼄地可能埋藏着丰富的⽯油资源 1 B 【解析】 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荒漠中⽔源丰富的地带,图中⼄地位于⼭麓地带,可能有冰雪融⽔,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地有地下⽔出露形成泉⽔,便于灌溉。
另⼀⽅⾯,⼄地还有沉积沙壤壤质⼟,⼟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2.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地势⾼,坡度⼤,位于洪积扇的顶部,且分布着⼤量卵砾⽯,荒漠化较为严重,不适合发展畜牧业;图⽰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且图⽰东南部地区地势⾼,因此该地主要盛⾏西北风,沙丘逐渐向东南⽅向移动;图中丙地地下⽔位较低,⽆法找到⾃流井;⼄地地处盆地,地表下岩层为古⽣代沉积岩,两侧为古⽣代基岩,形成封闭的地质环境,可能有⼤量动植物遗体被掩埋,后⼜经过地质作⽤形成⽯油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
1、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指相对缺水的地方引水灌溉,像黄土高原之类。
如我国北方灌
区的农业就是灌溉农业。
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
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地区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
2、绿洲农业: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
业。
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冲积扇、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以及高山冰雪融水汇聚的山麓地带,一般呈带状、点状分布。
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前苏联的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
我国以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的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山麓最为普遍。
3、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
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4、坝子农业:一般指云贵高原上,多山涧小盆地,依托而发展的农业称“坝子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