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和核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节 核反应 核能ppt

复习: 1、完成下列的核反应方程式:
235 92
U n
1 0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6
Ba Kr ( 3 n )
95 36
3 2
4 2
1 0
2 1
H H n(
2 1 1 0
He )
He )
226 88 14 6
Ra
0 1
222 86
Rn (
14 7
C e( N )
一、核反应: 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变为另一种元素 的原子核的过程。 1、分类: 衰变、人工核转变、裂变等 2、核反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或 △E = △mc2
= 0.029282 × 1.66×10-27 × (3×108 )2 = 4.37 ×10-12J=27.3MeV
例1、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方程。
3、核反应的能量来源分析: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 荷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质能方程
1、质量亏损:组成核的核子总质量和 原子核的质量之差Δm 2 如:经过精确计算表明,氘核( 1 H )的质量比 0 1 中子( 1 n )和质子(H )的质量之和小一些。 1 2、质能方程: E=m c2 ΔE= Δm c2 3、证明:1 u = 931.5 MeV 4.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有亏损, 要放出能量。 反之,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能量。
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可以结合成一个氦 练习2 、 核, 已知中子的质量是1.008665u, 质子的质量 是1.007276u, 氦核的质量是4.0026u, 求此核反 应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 (1u=1.66×10-27千克, c=3×108米/秒)
解:△m=0.029282u △E= △mc2=931.5 × 0.029282= 27.3MeV
235 92
U n
1 0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6
Ba Kr ( 3 n )
95 36
3 2
4 2
1 0
2 1
H H n(
2 1 1 0
He )
He )
226 88 14 6
Ra
0 1
222 86
Rn (
14 7
C e( N )
一、核反应: 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变为另一种元素 的原子核的过程。 1、分类: 衰变、人工核转变、裂变等 2、核反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或 △E = △mc2
= 0.029282 × 1.66×10-27 × (3×108 )2 = 4.37 ×10-12J=27.3MeV
例1、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方程。
3、核反应的能量来源分析: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 荷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质能方程
1、质量亏损:组成核的核子总质量和 原子核的质量之差Δm 2 如:经过精确计算表明,氘核( 1 H )的质量比 0 1 中子( 1 n )和质子(H )的质量之和小一些。 1 2、质能方程: E=m c2 ΔE= Δm c2 3、证明:1 u = 931.5 MeV 4.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有亏损, 要放出能量。 反之,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能量。
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可以结合成一个氦 练习2 、 核, 已知中子的质量是1.008665u, 质子的质量 是1.007276u, 氦核的质量是4.0026u, 求此核反 应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 (1u=1.66×10-27千克, c=3×108米/秒)
解:△m=0.029282u △E= △mc2=931.5 × 0.029282= 27.3MeV
核能(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2、核聚变 (轻核聚变) 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的条件 下结合成较大的新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热核反应 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也叫 热核反应
热核反应一旦产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 量,依靠自身产生的热就使核反应继续下去。
核聚变的例子: 氢弹,它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情景。
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2、过量的辐射对人体和动物的组织都有破坏作用。
人体受到放射性污染,轻者头晕、疲乏、脱 发、红斑、白血球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 而大剂量照射,还会引起白血病及骨、肺、 甲状腺癌变甚至死亡,放射性还能引起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因此,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必须注意安全, 也要防止放射性物质空气、水、生活用品等 的污染。
3、如果较少的量, 并谨慎地加以控制, 射线也可以为人类 服务。
放射性物质的标志
医疗上利用γ 射线治疗癌症。
浙江省秦山核电站
四、放射线
1、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一些放射性 物质,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内部会向外辐射出
肉眼看不见的、能量很高的射线。
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射线 实质
运行距离
α
带正电的高速运动 的氦原子核流
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
β
带负电的高速运动 的电子流
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
γ
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第7节 核能
一、核 能
原子核产生改变时所产生的能量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核外电子
二、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
1、核裂变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 (重核裂变)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核反应、核能PPT课件 人教版共19页文档

核反应、核能PPT课件 人教版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原子核 核反应与核能 PPT课件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 衰变实质 结合成一个整体射出
衰变规律
211H+201n→42He
10n→11H+-01e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第4课时
(2)γ射线: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其 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的 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 (3)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 间,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解析 A项表示α衰变,C项表示轻核聚变,D项不是重核裂
变,选项A、C正确,D错误;B项中核反应为原子核的人工
转变,选项B错误.
第4课时
考点三 核力与核能的计算 考点解读 1.核力
(1)含义:原子核里的核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核力,核力把 核子紧紧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2)特点: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因此每个 核子只跟它的相邻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第4课时
二、核反应 [基础导引] 1.写出下列各放射性元素的 α 衰变方程:(1)29304Th(钍核);
(2)6269Cu(铜核). 答案 (1)23940Th→23808Ra+42He (2)6269Cu→6227Co+42He
2.写出下列各放射性元素的 β 衰变方程:(1)28434Bi(铋核); (2)28140Po(钋核). 答案 (1)24843Bi→28444Po+-10e (2)21804Po→28150At+-01e
其半衰期为 8 天.
①碘 131 核的衰变方程: 15331I→_______________(衰变后的
元素用 X 表示).
核能PPT课件(人教版)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1 9 8 6 年4 月2 6 日1 时2 3 分4 4 秒,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 号机组核反应堆产生爆炸, 顿时引起一片火海。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大量 泄漏,乌克兰一半以上的土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 核污染,1 3 万居民被迫迁移他乡,3 0 0 多万人 受到核辐射侵害。成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 最惨痛的悲剧。
的持续照射;二是中高剂量率、大剂量水平下的短时 间照射。
对于该种照射的防护可采用距离防护、时间防护 和屏蔽防护三种方法。
——内照射防护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部会引起内照射,进入人
体的放射性元素会在体内转移、沉积和排出。 其防护方法主要是湿式操作和进行封闭。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核安全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事实: 核反应堆不是原子弹,它不会爆炸; 由于核能与放射性密不可分,因此它一出现
B:核聚变的应用
几十年来受控核聚变研究受到国际广泛重视, 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开展各种实验研究,其目的是要 实现核聚变能的和平利用,建立核聚变堆及聚变能电 站。
当前开展核聚变研究的最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 就是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
1987年春,IAEA总干事邀请了欧共体、日、 美、苏的代表在维也纳开会,讨论加强聚变国际合作 问题。它们达成了共同协议,联合进行ITER概念设计 和辅助研究开发活动。
概述:
核能主要是指裂变能和聚变能。前者是铀、 钚等重元素的核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后者是氘、氚等轻元素的核聚合时释放出来 的能量。
核能应用的反应原理
1.裂变能 裂变能来自某些重核的裂变。例
如铀-235核的分裂方式有许多种,下面的 式子表示的只是其中之一种:
U 235
92
01n15461Ba
【精编】中小学精品课件核反应和核能课件.ppt

__________________是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
(2)求 B 项中 X 的质量数和中子数.
(3)判断以上五个核反应的反应类型.
思路点拨: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的基本规律,正确书写方程, 还要注意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的区别.
解析:
(1)E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A是氢弹,B是原 子弹的核反应方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 典型核反应: ①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147N+42He→178O+11H. 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94Be+42He→126C+10n. ③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2713Al+42He→3015P+10n; 3015P→3014Si+0 1e.
23491Pa+0-1e( 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 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共有三种: α 射线,β 射线和 γ 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射线和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由元素的性质决 定的,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不同的放射性 元素半衰期不同.
思路点拨: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原
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由
n=N
(
1
t
)
2
,M′=M
(
1
t
)
可进行有关计算.
2
解析:(2)经过三个半衰期,剩余镭的质量为
M′=M
(
1
6.1核能和核反应课件(人教版)

O
2.核能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都是极其困难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产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 子核相互结合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 就是核能。
二、裂变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 235原子核,使其产生了裂变。
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 000 t煤 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可控聚变尚未实 现,海水中蕴藏着丰 富的氘核,科学家预 言,通过可控聚变来 利用核能,将有望彻 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课堂小结
核能 裂变 聚变
原子的条件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产生裂变,放出 能量。
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怎样 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2.链式反应 想想议议
将火柴搭成左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 后,会产生什么?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 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会 继续轰击其那么他,铀地核球。上于的是能源就是导否致是一无系尽列的呢铀?核持续裂变, 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
核反应和核能
人教版物理选修2-3
一、核能
1.原子结构 以水分子为例: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组成。
H2O分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1)氢原子由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一个质子,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二者电荷量相同。
H
(2) 氧原子由原子核和八个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八个质子和八个中子,由于中子不带 电,所以正负电荷量仍然相同。
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 核电站的核心设
备是核反应堆。核反 应堆是原子核产生链 式反应的场所。
2.核能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都是极其困难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产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 子核相互结合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 就是核能。
二、裂变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 235原子核,使其产生了裂变。
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 000 t煤 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可控聚变尚未实 现,海水中蕴藏着丰 富的氘核,科学家预 言,通过可控聚变来 利用核能,将有望彻 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课堂小结
核能 裂变 聚变
原子的条件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产生裂变,放出 能量。
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怎样 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2.链式反应 想想议议
将火柴搭成左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 后,会产生什么?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 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会 继续轰击其那么他,铀地核球。上于的是能源就是导否致是一无系尽列的呢铀?核持续裂变, 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
核反应和核能
人教版物理选修2-3
一、核能
1.原子结构 以水分子为例: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组成。
H2O分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1)氢原子由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一个质子,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二者电荷量相同。
H
(2) 氧原子由原子核和八个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八个质子和八个中子,由于中子不带 电,所以正负电荷量仍然相同。
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 核电站的核心设
备是核反应堆。核反 应堆是原子核产生链 式反应的场所。
2023人教版选修(2-3)《核反应和核能》ppt

解析:选BD.原子核衰变成新核,新核与未衰 变的核在一起,故半衰期并不是原子核的数量 、质量减少一半,A错B对;衰变快慢由原子核 内部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 状态无关,常用其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故C错D对.
三、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特别提醒:(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 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 能用等号连接. (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 空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 方程.
四、核能的产生和计算 1.获得核能的途径 (1)重核裂变:某些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过程,同时释放大量的核能.要使铀 235 发生链式反应以持续地输出能量,铀块的体积应
大于它的临界体积. 重核的裂变:如23952U+10n→9308Sr+15364Xe+1010n 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
(2)轻核聚变: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
(2)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元素而
获得了 193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
性元素3105P 衰变成3104Si 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 种粒子是________.3125P 是3105P 的同位素,被广泛应 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 mg 3125P 随时间衰变的关系 如图 15-3-1 所示,请估算 4 mg 的3125P 经多少天 的衰变后还剩 0.25 mg?
二、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衰变规律
2.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1)设放射性元素AZX 经过 n 次 α 衰变和 m 次 β 衰 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表示该核反应 的方程为 AZX→AZ′′Y+n24 He+m-01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2)确定衰变次数,因为 β 衰变对质量无影响,先 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 α 衰变的次数,然后再根据 衰变规律确定 β 衰变的次数. 3.对半衰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以判定X的质量数为140, 电荷数为54,所以中子数为:140-54=86.
(3)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C是β 衰变,D是α衰变,E是人工控制的原子核的变化,属人工 转变,裂变是重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B是裂变,聚变是几个轻核结合成较大质量的核的 反应,A是聚变. 答案:(1)E A、B (2)140 86 (3)见解析
(4)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 ①质量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3.核能 (1)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 为 2.0×10-15 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 质量和要小 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 ΔE=Δmc2.
第三单元 核反应 核能
基础整合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
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自发地
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核反应 (1)衰变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答案:A.
【例 4】 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有原来静止的铀核
238 U92 和 234 90Th,由于发生衰变而使生成物做匀速圆周运动. (1)试画出铀 238 发生 α 衰变时产生 α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和钍 234 发生 β 衰变时产生 β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
(2)若铀核的质量为 M,α 粒子的质量为 m,α 粒子带的电荷量 为 q,测得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反应过程中释放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思路点拨: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原
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由
n=N
(
1
t
)
2
,M′=M
(
1
t
)
可进行有关计算.
2
解析:(2)经过三个半衰期,剩余镭的质量为
M′=M
(
1
t
)
=100×
1
g=12.5 g.
2
8
已衰变的镭的质量为(100-12.5) g=87.5 g.
D.β射线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释放出来而形成的
解析:元素的半衰期与它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A 对;一个原子核衰变时只能放出一个α粒子或一个β粒子, 同时由于新核不稳定,伴随着γ射线的释放,大量不同元
素的原子核衰变时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但α、β粒子
是实物粒子,γ是电磁波,B错;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 利用了γ射线贯穿本领大,能量高的特点,C错;β射线的 电子是原子核衰变时由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出的一 个电子,D错. 答案:A.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 典型核反应: ①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147N+42He→178O+11H. 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94Be+42He→126C+10n. ③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2713Al+42He→3015P+10n; 3015P→3014Si+0 1e.
R
qB
可见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和放出的粒子在同一磁场中各自做 圆周运动的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对于铀核来说,α 衰变产生的钍 234 带 的电荷量是 α 粒子的 45 倍,所以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是产生的新核 钍的 45 倍,另外 α 粒子与新核钍都是带正电的,所以两个轨迹圆是外切 的.
23491Pa+0-1e( 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 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共有三种: α 射线,β 射线和 γ 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射线和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由元素的性质决 定的,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不同的放射性 元素半衰期不同.
子数相差 24.
此核反应的全过程中各部分的中子数如下式:
244 94Pu→942He+6
e+ Pb 0
208
-1
82
中子数 150 18 0 126
由此可见反应前中子数为 150,反应后的中子总数为 18+126=144,
故此过程中损失了 6 个中子.
答案:9 次 α 衰变,6 次 β 衰变 多 12 个质子,24 个中子 6 个中子
解析:(1)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的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式中的 X 为中子(10n),a=3.核反应中质量亏损为 Δm=m U+mn-m Ba-mkr-3mn=m U-m Ba-mkr-2mn,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核能 ΔE=Δmc2=(mU-m Ba-mkr-2mn)c2. (2)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W=Pt① 式中 t 表示一年的时间 一年内核电站提供的核能为 E=W/η② 每次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 ΔE,一年内需要核反应的次数为 N=E/ΔE③ 一年内消耗 235 U92 的质量为 m=NMU④ ①②③④联立并代入数据得:m=1.10×103 kg.
__________________是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
(2)求 B 项中 X 的质量数和中子数.
(3)判断以上五个核反应的反应类型.
思路点拨: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的基本规律,正确书写方程, 还要注意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的区别.
解析:
(1)E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A是氢弹,B是 原子弹的核反应方程.
针对训练 3-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νe)而获得了
2002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电子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
615 t 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和
一个电子,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17Cl→3718Ar+ 0-1e.
n=N
(
1
t
)
,
2
M′=M
(
1
t
)
中,n、M′是指剩余的原子核的量,而不是衰变的量.
2
针对训练1-1: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放射性元素处于单质状态或化合物状态,温度升
高或降低,其半衰期相同
B.原子核衰变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它们都是电磁波 C.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电离本领大的特性
(3)核裂变和核聚变 ①重核裂变 重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 如:235 92U+10n→13654Xe+9038Sr+ 1010n. 由于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能持续地进行的 过程称为链式反应,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裂变物 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 ②轻核聚变 聚变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 如:31H+21H→42He+ 10n+17.60 MeV 使核发生聚变需要几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例 2】 现有五个核反应:
A.21H+31H→42He+10n
B.235 92U+10n→X+9438Sr+210n
C.2411Na→2412Mg+
e 0 -1
D.22088Ra→21686Rn+42He
E.42He+2713Al→3015P+10n
(1)__________________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种类 本质
射线 42He
射线
e0
-1
射线 光子
电离本领 最强 较弱
穿透本领 最弱(空气中几厘米或一张薄纸) 较强(几毫米的铝板)
最弱
最强(几厘米的铅板)
按照衰变时放出粒子的不同又分为 α 衰变和 β 衰变,
其核反应方程如下:
U 238 92
23490Th+42He( 衰变)
Th 234 90
方法技巧. (1)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
键. (2)熟记几种核反应类型的基本概念.
针对训练 2-1:放射性元素钚核 244 94Pu 经过多少次 α、
β 衰变后将变成铅核 208 82Pb?钚核比铅核多多少个质子 和中子?此衰变的全过程中共损失了多少个中子?
解析:设此过程中发生了 x 次 α 衰变、y 次 β 衰变, 则衰变方程可以写成 244 94Pu→x42He+y 0-1e+20882Pb
典例研析 类型一.关于半衰期的理解 【例 1】 (1)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可以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2)设镭 226 的半衰期为 1.6×103年,质量为 100 g 的镭 226 经过 4.8×103 年后,有多少克镭发生衰变?若衰变后的镭变为铅 206,则此 时镭铅质量之比为多少?
根据衰变中的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建立下面方程:
244=4x+208 94=2x历了 9 次 α 衰变与 6 次 β 衰变.
钚核
244
94Pu
的质子数为
94、中子数为
150,铅核
(3)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C是β 衰变,D是α衰变,E是人工控制的原子核的变化,属人工 转变,裂变是重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B是裂变,聚变是几个轻核结合成较大质量的核的 反应,A是聚变. 答案:(1)E A、B (2)140 86 (3)见解析
(4)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 ①质量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3.核能 (1)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 为 2.0×10-15 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 质量和要小 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 ΔE=Δmc2.
第三单元 核反应 核能
基础整合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
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自发地
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核反应 (1)衰变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答案:A.
【例 4】 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有原来静止的铀核
238 U92 和 234 90Th,由于发生衰变而使生成物做匀速圆周运动. (1)试画出铀 238 发生 α 衰变时产生 α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和钍 234 发生 β 衰变时产生 β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
(2)若铀核的质量为 M,α 粒子的质量为 m,α 粒子带的电荷量 为 q,测得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反应过程中释放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思路点拨: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原
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由
n=N
(
1
t
)
2
,M′=M
(
1
t
)
可进行有关计算.
2
解析:(2)经过三个半衰期,剩余镭的质量为
M′=M
(
1
t
)
=100×
1
g=12.5 g.
2
8
已衰变的镭的质量为(100-12.5) g=87.5 g.
D.β射线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释放出来而形成的
解析:元素的半衰期与它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A 对;一个原子核衰变时只能放出一个α粒子或一个β粒子, 同时由于新核不稳定,伴随着γ射线的释放,大量不同元
素的原子核衰变时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但α、β粒子
是实物粒子,γ是电磁波,B错;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 利用了γ射线贯穿本领大,能量高的特点,C错;β射线的 电子是原子核衰变时由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出的一 个电子,D错. 答案:A.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 典型核反应: ①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147N+42He→178O+11H. 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94Be+42He→126C+10n. ③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2713Al+42He→3015P+10n; 3015P→3014Si+0 1e.
R
qB
可见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和放出的粒子在同一磁场中各自做 圆周运动的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对于铀核来说,α 衰变产生的钍 234 带 的电荷量是 α 粒子的 45 倍,所以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是产生的新核 钍的 45 倍,另外 α 粒子与新核钍都是带正电的,所以两个轨迹圆是外切 的.
23491Pa+0-1e( 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 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共有三种: α 射线,β 射线和 γ 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射线和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由元素的性质决 定的,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不同的放射性 元素半衰期不同.
子数相差 24.
此核反应的全过程中各部分的中子数如下式:
244 94Pu→942He+6
e+ Pb 0
208
-1
82
中子数 150 18 0 126
由此可见反应前中子数为 150,反应后的中子总数为 18+126=144,
故此过程中损失了 6 个中子.
答案:9 次 α 衰变,6 次 β 衰变 多 12 个质子,24 个中子 6 个中子
解析:(1)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的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式中的 X 为中子(10n),a=3.核反应中质量亏损为 Δm=m U+mn-m Ba-mkr-3mn=m U-m Ba-mkr-2mn,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核能 ΔE=Δmc2=(mU-m Ba-mkr-2mn)c2. (2)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W=Pt① 式中 t 表示一年的时间 一年内核电站提供的核能为 E=W/η② 每次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 ΔE,一年内需要核反应的次数为 N=E/ΔE③ 一年内消耗 235 U92 的质量为 m=NMU④ ①②③④联立并代入数据得:m=1.10×103 kg.
__________________是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
(2)求 B 项中 X 的质量数和中子数.
(3)判断以上五个核反应的反应类型.
思路点拨: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的基本规律,正确书写方程, 还要注意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的区别.
解析:
(1)E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A是氢弹,B是 原子弹的核反应方程.
针对训练 3-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νe)而获得了
2002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电子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
615 t 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和
一个电子,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17Cl→3718Ar+ 0-1e.
n=N
(
1
t
)
,
2
M′=M
(
1
t
)
中,n、M′是指剩余的原子核的量,而不是衰变的量.
2
针对训练1-1: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放射性元素处于单质状态或化合物状态,温度升
高或降低,其半衰期相同
B.原子核衰变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它们都是电磁波 C.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电离本领大的特性
(3)核裂变和核聚变 ①重核裂变 重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 如:235 92U+10n→13654Xe+9038Sr+ 1010n. 由于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能持续地进行的 过程称为链式反应,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裂变物 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 ②轻核聚变 聚变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 如:31H+21H→42He+ 10n+17.60 MeV 使核发生聚变需要几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例 2】 现有五个核反应:
A.21H+31H→42He+10n
B.235 92U+10n→X+9438Sr+210n
C.2411Na→2412Mg+
e 0 -1
D.22088Ra→21686Rn+42He
E.42He+2713Al→3015P+10n
(1)__________________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种类 本质
射线 42He
射线
e0
-1
射线 光子
电离本领 最强 较弱
穿透本领 最弱(空气中几厘米或一张薄纸) 较强(几毫米的铝板)
最弱
最强(几厘米的铅板)
按照衰变时放出粒子的不同又分为 α 衰变和 β 衰变,
其核反应方程如下:
U 238 92
23490Th+42He( 衰变)
Th 234 90
方法技巧. (1)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
键. (2)熟记几种核反应类型的基本概念.
针对训练 2-1:放射性元素钚核 244 94Pu 经过多少次 α、
β 衰变后将变成铅核 208 82Pb?钚核比铅核多多少个质子 和中子?此衰变的全过程中共损失了多少个中子?
解析:设此过程中发生了 x 次 α 衰变、y 次 β 衰变, 则衰变方程可以写成 244 94Pu→x42He+y 0-1e+20882Pb
典例研析 类型一.关于半衰期的理解 【例 1】 (1)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可以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2)设镭 226 的半衰期为 1.6×103年,质量为 100 g 的镭 226 经过 4.8×103 年后,有多少克镭发生衰变?若衰变后的镭变为铅 206,则此 时镭铅质量之比为多少?
根据衰变中的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建立下面方程:
244=4x+208 94=2x历了 9 次 α 衰变与 6 次 β 衰变.
钚核
244
94Pu
的质子数为
94、中子数为
150,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