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五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课件PPT
问:丘吉尔到美国发表这个演说的目的是什么?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抵制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
8
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对峙形式:冷战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 “冷战”政策:是指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 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 ❖ “冷战”对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 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 和对抗局面。
20
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越南战争(1961年 —1973年)
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 “特种战争上升为”局部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在 越南岘港登陆。
21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 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 (2)朝鲜分裂: (3)越南战争: (4)古巴导弹危机:
积极影响
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 和平 2、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
25
小结: 一、两极格局对峙形成的背景 二、两极格局对峙形成的过程 三、两极格局对峙造成的影响
启示: 增强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
26
1、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
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思考: 马歇尔提到的“援助”是什么马?歇尔计划
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想通过 “援助”达到什么 目的?
复兴欧洲经济
控制西欧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遏制苏联
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
11
经互会的成立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 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 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同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 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 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高一历史25课《人民解放战争》实用教学课件

高一历史25课《人民解放战争》实用教学课件

①中共: 和平、民主、团结,主张建立联合政
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
②国民党: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 和内战的方针
和 平 建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 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 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
令长官密电

假和平,真内战
幕。
(2)信誉崩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
11月16日,周民恩党来信在南誉京一梅落园新千村丈举行记者招待会,散发书面声明,
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分裂的“国大”。12月21
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声明中国人民不承认伪宪。
2.政治上: 国民大会召—开—:《1国94民6政.1府1时—期1立2月法院,的通地过位《与权中限华》
北平谈判破裂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材料:李宗仁虽然求和心切,但绝非准备投降,看到《协定》内容,一时竟然全无主 张,只好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看罢,拍案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认为“共匪 对政府代表所提修正条件二十四条款,真是无条件的投降处分之条件。”
——秦立海《毛泽东、斯大林与国共北平和谈》
♦ 迫于内外压力,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 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斯·斯特朗的谈话》
方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 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史料实证
毛泽东在动员大家撤离延安的时候就极为豪迈地说,“蒋介石是为了争地盘,我们 就给他地盘,我们打仗是为了消灭他的有生力量,今天我们放弃延安,是为了拿延安 换取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何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收复延安》
1946年3月至11月,而宋、孔两家族利用特权套购 (外汇)3亿3千多万美元……蒋介石对这样的官倒违法事 件,不是惩办贪官,而是想方设法欺骗人民,利用小数 点做文章。结果,宋、孔两家族套购的3亿3千多万美元, “由于漏列小数点”而“更正”为334万5多美元,减去了原 来的99%。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五课 第二十五课 人民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五课 第二十五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三)学习评价建议
学习评价重在测评学生对问题的论证。本课重点是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 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 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课后针对重点问题,通过学生学术交流、搜集资料、教师 答疑等方式解决。
四、教学延伸
教师课后可以适当地补充这一时期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概况。学生通过搜集相 关资料,全面看待解放战争,国民党的失败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 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教学流程
问题情境2: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的过程? 自主学习:战略进攻时间、表现, 战略进攻首先选中原的原因;战略决战的பைடு நூலகம்现、 影响等;
三、教学流程
问题情境3: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 利做出了哪些努力?
自主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北平和谈背景、谈判经过、结果;渡 江战役经过、结果,再辅助以图片和视频情境;
一、教材分析
教材课目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其他栏目: 学习聚焦 4个 思考点 1个
学思之窗 1个
史料阅读 3个 图片
9组
探究与拓展 2个
一、教材分析
2.核心概念解读
按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层次(线索):(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进程 和主要战役(2)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政策以及军事上的失利和国统区危机表现 第三层次(具体史事):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制宪国大、 第二条战线、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北平谈判、渡江战役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接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本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也有助于理解必修二中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将本课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

2、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3、运用: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和设置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知识梳理】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五课资料

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五课资料

问题探究一:“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原因。
材料一
“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 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 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1.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 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材料二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 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 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 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 担子并承担责任。”
主义阵营
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标志)
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
经济 军事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1949年,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和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 。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 大韩民国 和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局部热战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 越南 的战争。 3.核危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 (1)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 局部热战 间交替。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热战”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 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 朝鲜。美军舰对进犯台湾海峡。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 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 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 的情况。” ——斯大林
苏联极力扩大自 己在世界的影响
苏联所恃何长图争锋:
苏联克里姆林宫
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国 政治影响空前提高
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4

※ 知识:?
键词等
能力:?
【考查意图】
分析材料和解读材料能力,明确材料主要讲美国对欧洲的 政策
【解题思路】
选A 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 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 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 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此前已
文化上:
1、互联网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 2、现代主义美术的进一步发张(20世纪70年代)
高频考点
考点一 两级格局及多极化趋 势
考点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考点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

(1) 1.(2016·全国乙卷)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 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考查意图:分析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原因
解题思路 :解析:选A “六国率先”是解题的关键。六国的联合首先
是以“舒曼计划”为开端的,而“舒曼计划”的实质是缓和法德之间的矛盾, 而法德矛盾又是造成欧洲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择A项。
考查内容:世界多极化趋势——西欧的联合
3.(2015·全国卷Ⅰ)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 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 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 降低
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 推动
考查意图
分析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立于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一 25课【岳麓版】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  25课【岳麓版】课件

材料二: 材料二:
日本象扑好 汉要与山姆 大叔较量一 番
材料三: 材料三: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日本向海外派遣自卫队
材料探究: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探究: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随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 的地位. 的地位. (2)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 ) 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 ) 面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 面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欧元
硬币
欧元
欧元为欧盟的统一货币, 欧元为欧盟的统一货币,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 . 年 月 日正式启动
材料探究: 材料探究:
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 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 世纪70年代初 体首脑会议上说"欧洲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 体首脑会议上说"欧洲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西欧 决不能脱离美国" 然而, 决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独立的 实体" 实体". 1,怎样理解蓬皮杜总统所说的美欧关系? 战略伙伴. ,怎样理解蓬皮杜总统所说的美欧关系? 战略伙伴. 2,这时候的美欧关系和"二战"后初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2,这时候的美欧关系和"二战"后初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由不平等到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3, 原因是什么? , 原因是什么? 是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 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 严重削弱. 严重削弱.

高一历史必修1 第25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第25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岳麓版
温故知新
我们所学过的近代西 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 度包含哪些内容?
25课、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 课程目标: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 重点: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难点如何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三种制度之间的关系
• 1、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制定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制度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 党制度都曾有明显挫折,原因都是反 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和文革的破坏,其 转折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4、人代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都由一 大《宪法》确立
探索与指导
• 三种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哪些作 用和影响? • 新世纪的我们该如何利用人代 会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实行原因? • 我国的国情决定 • 历史上集中统一国家的存在 • 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 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 的亲 密关系
2、基本内容
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全国 各民族一律平 等和各民族大团 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构,行使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规定 ⑵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 治实施纲要》——详细说明 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更明确规定 ⑷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 治法》——进入新发展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如何施行的?
3、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表现:形同虚设,十年间未召 开一次普选
4、恢复完善阶段(19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 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 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 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 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美国想称霸世界
时间
美国武装部队
军费开支
1939年
1945年
33.5万人
1230万人
12亿美元
900多亿美元
政治上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对国际 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军事上美国不但拥有最强大的海军 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还垄断着原子 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知识拓展 简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
关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是更为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相互联系, 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实质:一致。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 确立霸权地位。
图说 历史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 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 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 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 民族分成了两半!
1955 年 华 沙 条 约 组 织 成 立
1949
年 北 大 西 洋 公 约 组 织 成 立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形 成
资 本 主 义 阵 营
对 峙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美国
苏联
美苏冷战的表现:
阵营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 (标志) 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 两极格局 形成。
问题探究一:“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原因。
材料一
“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 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 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 1945于雅尔塔) 1.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 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世界需要和平
课堂练习
1.二战后初,不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B
)
2.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 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B.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政治 经济
军事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1949年,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和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 。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 大韩民国 和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局部热战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 越南 的战争。 3.核危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A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 最显著的特点是 ( )
D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上台 C.组织北约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力量 D.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不诉诸武力
苏联克里姆林宫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 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 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 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 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将苏联视 为称霸障碍。 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目的何在?
丘吉尔为冷战推波助澜
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思考: 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为何
采取“冷战”的形式而不诉诸战争?
• • • • • 1.由于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也为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所反对; 3.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 4.军事上形成均势局面,不敢轻易动武; 5.经济上:二战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各国需恢复发展经济。
4.阶段特征 (1)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 局部热战 间交替。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热战”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 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 朝鲜。美军舰对进犯台湾海峡。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影响:中美关系破裂;冷战扩大到 亚洲。
(1)含义: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三国首脑主要通过
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 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 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 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 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 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 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 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 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 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美 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 系如何?
自主学习
一、从盟友到对手
1.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以美、苏为主 导的 国际关系 新体系。 ②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③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 两极格局 的框架。
欧洲复兴计划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
活学活用
右图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关 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医生”正 在用美元为“病人”医病。 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
别指代什么?“医生”开的是什么
“药方”? 提示:“医生”指代美国;“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药 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军事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二、美苏“冷战”
1.表现 (1)美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提出遏制共产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提出对欧洲 经济援助计划 , 以扶植和控制西欧。 ③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 ①经济上:成立 经济互助 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 界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 2.影响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越南战争
(1954年—1975年)
1954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影响: 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 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 上美国
问题探究三:结合材料分析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 柏林墙、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材料二 “美国造”和平鸽
材料三 侵越战争
材料四 两强相争
材料五 火箭上天、美国登月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衰落, 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 社会制度 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冷战”开始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标志: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
全面的、辩证的方法
“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消极影响
(1)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为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知识拓展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三者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材料三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 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 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 的情况。” ——斯大林
苏联极力扩大自 己在世界的影响
苏联所恃何长图争锋:
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国 政治影响空前提高 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
问题探究二:冷战政策的内容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 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它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进而向全世界 称霸扩张
材料四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 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 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 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 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
铁幕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 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 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