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重点

⒈教学重点

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本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就是本节课章、节的内容。

例一:在 2003年高中课程改革之初,有一地区新上任的教学领导,由于不懂教育教学,既要显示自己是教育教学的专家式领导,又想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标新立异以示改革、创新,竟然在不同的场合,公开地建议在教学设计(教案)中取消教学重点的设置,以示“创新”。

如果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设置教学重点的栏目项,那么查看教案的教学管理老师、听课的学科教师就不会知道这节课到底要讲什么,还要从教学设计和听课的过程中,自己去研究分析、归纳提炼。

结果是贻笑大方,以至于成为本地区教师和教研员教学工作之余的笑柄,也成为王婆茶点铺中,茶余饭后的笑料。

建议:教学重点的栏目项必须保留,不可省略掉!

⒉设置教学重点

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当中,教学重点的设置一定要准确、书写清晰。

由于在设计撰写信息技术教科书时,主编和作者考虑到了教学进度的节奏,通常是将每章、节的“节”或者是“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为 45分钟(小学 4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可以完成。

由于给教科书的每个章、节所起的名称,要涵盖本章、节的所有内容,所以,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有时常常与教科书中“节”(课)的名称类同。

也有例外,就是较早时期( 2000年左右)的一些地方的教科书,给每个章、节所起的名称,采用的是活动主题、游戏等形式的名称。单从章、节的名称看不出来本节课到底是在讲什么内容?甚至于不知道本章、本节属于哪一个学科了!

例二:第二章伟人故乡、第三章网上筑巢、第四章龟兔赛跑……

第一节濒 ( bīn ) 危动物、第二节保护环境、第三节走近南极……

撰写本节课教学重点的正确方法:教学重点往往是对本“节的名称”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的个人的解释性语言。

所以,对同一节课,不同的任课教师对“节的名称”解释性语言,会在词语叙述方面有所差异。但是,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基本差不多,不尽相同。

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时期,讲授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相同。

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时期,讲授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学重点应该是不变的。

例三: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在给新初一年级入学的学生,讲的第一节课《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中,设置的教学重点是: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此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什么要设置为:“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首先来看“特征”。所有的事物都会有共性的东西,如: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而每个具体的事物又都会有各自的特征,如:水、冰、汽等。

同一个事物会有很多的特征,如: H2O 有许多的物理、化学特征。但是,在诸多的特征之中,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那么,信息有着诸多的特征,就是基本特征也有很多,如:普遍性、客观性、可认知性、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等。为了抓住信息这个事物的主要矛盾,就是要抓住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所以,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设置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由于考虑到初一的新生,对信息这个抽象事物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在初中阶段第一节课的 45分钟之内,就将“信息”理解的很全面,所以,只是有选择性地讲述了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如:普遍性、依附性、传递性(空间、时间)、时效性、共享性。弱化了对信息其他的一些主要特征的讲解和描述,如:客观性、可认知性等。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逐步地认知、理解和消化、吸收。

⒊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当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点之后,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方面,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三:北京高井中学付雪老师的《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中,设置的教学重点是: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相应地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情景导学法、动手实践法、讨论法、演示法和讲授法等”。利用了学校非常好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Windows 7操作系统、 Office 2010 ”。

通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与实验”栏目:

看:通过窗外植物的样子分辨季节。

听:金鸡报晓。

闻:食物的气味(醋,酱油,香油)。

尝:食物的味道(糖,水)。

触:通过触摸辨别物品 (日用品 )。

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从而描述出了感受信息的初步结论:信息并不神秘,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普遍性、客观性)。

从而分析得出哪些信息是没有被人类加工过的自然信息(客观性、可认知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些信息是经过人们加工后得到的信息(加工后的信息,才可能会有虚假的成份,信息才可能会具有真伪性)。

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陕西之游》的活动主题,一气呵成,将信息的一些主要特征顺利地引入出来,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重要的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让听课者看到本节课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并且顺便将对信息技术的概念进行了简单明确的描述。

本节信息技术课是很有亮点和新意的一节典型的教学研究课。

二、课堂教学难点

⒈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应该是指学生在本节课中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那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的难点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有关,也与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有关,还与教学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通常教学难点只设置一两个。设置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教学的难点一定是本学科的教学难点,一定不能设置为其他学科的教学难点。

例四: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范晶老师的《文本信息的输入》教案设计中,

范晶老师设置教学难点是:“对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果将教学难点设置为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就错了。

利用快捷组合键,根据其顺序编号(①②③④),将它重新排列。

⒉设置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任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根据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状况,根据教学环境,根据个人教学水平,根据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了解等条件而设置的。这个教学难点是猜的。

同一个教师,在相同的时期,在不同班级(如: 2010年初一⑴班 ~⑻班),讲授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学难点可能会不同。

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时期,在相同年级(如: 2010年初一和 2011年初一),讲授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学难点也可能会不同。

不同的教师,那就是更不相同了!

在授课时就有可能发现,课前设置的教学难点,在不同的班级中会有一些偏差,课后在教案的反思部分中需要调整改变,并要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在备课时设置的教学难点(重点)的精度和准确度。

例五:始终困扰着人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两个难点。

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始终缠绕着人们的、不易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路径;二是光标。

①路径是信息资源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信息资源整体结构化认识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