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表现、原因及影响

合集下载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日本学论坛2000年第4期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陈景彦近年来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已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作为东亚也是亚洲的强国,并曾有过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日本,其政治走向如何,无疑会对东亚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状况及原因,从而指出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

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对过去的侵略战争拒不认罪,对天皇制念念不忘。

关于这一点并非是森喜朗的专利,被认为曾在中日建交问题上做出重大贡献的田中角荣,在建交谈判过程中从未承认过日本侵华战争是侵略战争,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场战争0给中国人民/添了麻烦0。

再看田中对日本天皇和天皇制的态度:/我虽然被称为庶民政治家,而我本身却十分尊敬皇室贵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民族之所以能够排除千难万苦,其根基就包含着统一民族、团结之核心的天皇家族和世袭的天皇制度,,二次大战结束后,天皇陛下为安慰和鼓励在战争中受到创伤和疲惫不堪的人,走遍了全国各地0。

¹其后的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竹下登等首相,也都有过类似的言论。

之所以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是他们虽然在历史问题上顽固坚持战前的观点,但他们在对外关系上却是公开表明/坚持中日友好0、/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0,以后者掩盖了前者的实质;二是他们还没有像森喜朗这样公开地、毫无顾忌地鼓吹天皇论,并在遭到国内外强烈抗议后,仍拒绝收回其错误言论的。

可见,日本政治右倾化源远流长,并非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近些年来不断加剧的。

二、视和平宪法为眼中钉,意欲修改之。

修宪问题也是/兵封三尺,并非一日之寒0。

这一问题最早可以追溯至岸信介内阁时期。

1957年岸信介内阁设立/宪法调查会0,试图修改宪法,改宪派活动亦颇为猖獗。

只是由于在五五年体制下,日本朝野的反改宪的势力较为强大,在国会中无法超过法定的改宪人数而只好作罢。

此后日本国内改宪的主张并没有因此而绝迹,到中曾根时代复又抬头,但亦因在野党和护宪势力的反对而未能得逞。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姓名:吴倩班级:2012级国际政治学号:2012410671摘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其战争的发动与日本右翼势力有着直接关系。

日本战败后,其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日本右翼势力更是甚嚣尘上,严重威胁中国乃至世界的安全。

关键词:亲美反共经济大国政治小国所谓日本右翼,从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从广义上讲是指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

这是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发动和日本右翼势力脱不了干系。

二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经济严重后退,而且使好几千万无辜的中国百姓无故丧命,更是造成了无数中国家庭的支离破碎,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给中国难以估量的损失。

日本战败后,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登上中日争议的钓鱼岛。

日本右翼源于幕末明初的“尊王攘夷”运动,可谓历史悠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战败,美军的军事化占领,日本的所有的右翼组织被强行解散,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势力一度偃旗息鼓。

但随着美军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又卷土重来。

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使中国乃至东南亚等二战时遭受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十分警惕。

我们可以适当的分析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以防止二战悲剧的重演。

日本右翼势力的重新兴起,在成因方面有一下几点: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近代天皇制专制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统治是军国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日本国家的封建军国主义性质是各色右翼极端势力产生的总根源。

探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探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探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原因及影响作者:孟茸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13期【摘要】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速度惊人,不仅政界右翼势力长盛不衰,而且社会上极右翼势力也很嚣张,原因是多方面的。

右翼势力的抬头对其本国与邻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表现一、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一)否认甚至美化侵略罪行首先对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和劳工以及“细菌战”“三光政策”等历史的否认和掩盖。

其次,在对待侵略战争历史问题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出现了一股否认侵略战争的政界逆流,日本政府内阁成员一再否定,推脱甚至美化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即使被罢免官职或者被迫辞职也在所不惜。

最后就是日本右翼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卑劣行径,战后右翼势力和政府一些高官喜欢在历史教科书上大做文章,粉饰、掩盖侵略罪行来蒙骗下一代。

(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战后日本颁布的新宪法称为“和平宪法”。

它否认天皇的神圣地位,并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的权利。

清水几太郎说:“《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是美国为了达到彻底削弱日本的目的而强加给我们的规定,以便不使日本再次成为强大的国家。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曾先后掀起五次修宪浪潮。

(三)日本政要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歌功颂德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象征,供奉着246万多名死者,其中多数为侵华战争中死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人,1978年又加入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969年后,日本国会多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由国家“护持”靖国神社,虽未通过,但它实际上成了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重要阵地。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率1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从此,每逢这个日本战败日,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大臣和国会议员“前仆后继”,不绝如缕。

浅谈日本右翼势力

浅谈日本右翼势力

浅谈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日益猖獗的日本右翼势力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考察当今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无法回避日本右翼势力的存在及其影响。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狂,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国际背景。

首先,战后美国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庇护,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复活埋下了祸根。

在政治上,美国将投降后的日本政府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变为美国占领军的政策执行机构,军国主义的政治体制机构完好无损地得以保留。

这是右翼势力复活的组织基础。

在经济上,在美国的保护和扶植下,日本大批被当作解散拆除或提交赔偿对象的军需工厂又重新恢复生产,为美军侵朝战争的需要而大量生产枪炮子弹和军需物资。

日本成了美军侵朝战争的后方兵站基地和补给基地。

而日本每年则能从“朝鲜特需”中获得七八亿美元的收入。

在军事上,随着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变和重新武装日本的意图逐步明朗化,残存的军国主义势力变换手法得以保存和发展。

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出于“冷战”政策的需要,美国颠倒是非,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中间接否认日本1941年12月7日以前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

同时,日本右翼势力从50年代起就利用舆论工具公开掩饰、否认美化日本对外侵略的罪行,使日本多数青少年只知道本国遭受过原子弹的轰炸,而对日本当年对中国和亚洲人民所带来的灾难,却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

思想教育的误导使日本残余的军国主义思潮得以继续扩大。

此外,加之大批主张彻底铲除军国主义的进步人士横遭迫害,在战争问题上,日本社会被搞得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毫无正义可言,结果使日本国民没有像德国国民那样有一种负罪感。

其次,冷战结束后,极端民族主义占据了日本社会思潮的中心地位,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与整体保守化。

日本民族主义在近代曾恶性膨胀,二战之后有所收敛,20世纪80年代再度抬头。

冷战后,日本急于凭借其经济实力参与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以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为特征的“外向型民族主义”持续上扬。

9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坛一直动荡不宁和复杂多变

9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坛一直动荡不宁和复杂多变

9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坛一直动荡不宁和复杂多变。

时至今日,政局的变幻和动荡还未完全尘埃落定。

然而,不论日本政治如何变化,一种基本的倾向和走势是颇为明显的,这就是日本政治中的右倾化趋势。

鉴于日本曾经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东方战争策源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曾给亚洲一些国家的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对于日本国内当前出现的政治右倾化思潮和趋势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一、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抹煞日本军队在侵略战争中的滔天罪行,美化日本在海外的殖民统治,是当今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日本政府在东京都兴建了一个所谓的“昭和馆”,馆中展示了二战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却只字不提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种种罪行,虽然表面上该馆是各种战争史观的折衷产物,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日本右翼势力的“非自虐观”的要求,起到了模糊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性质的作用。

二、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相关法案,改变过去“专守防卫”的政策,突破地区防卫界限,将整个亚太地区涵盖在自己的范围之内,是当今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之二。

日本战后实行“立足本土,专守防卫”的政策可能出现重大变化,日本可能从战后的“防守型”国家变成“进攻型”国家,这不仅将给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而且也使自身陷入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之中。

三、纵容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宣扬“中国威胁论”,在对华政策中利用领土问题、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制造摩擦,是当今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表现之三。

冷战格局瓦解后,日本的战略半径拓宽,外交空间增大,日本感到一直受束缚的外交获得解放,因而急于摆脱“政治侏儒”地位,加快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

同时,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衰弱,中日在复交、签约时确定的反对霸权威胁这一战略基础已不复存在。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的加强,与日本国内外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变化有关。

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给日本提供了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机会,刺激日本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导致了政治上的激进和右倾化现象。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姓名:吴倩班级:2012级国际政治学号:2012410671摘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其战争的发动与日本右翼势力有着直接关系。

日本战败后,其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日本右翼势力更是甚嚣尘上,严重威胁中国乃至世界的安全。

关键词:亲美反共经济大国政治小国所谓日本右翼,从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从广义上讲是指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

这是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发动和日本右翼势力脱不了干系。

二十多年的侵华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经济严重后退,而且使好几千万无辜的中国百姓无故丧命,更是造成了无数中国家庭的支离破碎,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野心,给中国难以估量的损失。

日本战败后,右翼组织受到彻底的摧毁。

战后初期其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50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其组织得以复活并具有极强的反苏、反共、亲美特征。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更是登上中日争议的钓鱼岛。

日本右翼源于幕末明初的“尊王攘夷”运动,可谓历史悠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战败,美军的军事化占领,日本的所有的右翼组织被强行解散,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势力一度偃旗息鼓。

但随着美军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又卷土重来。

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使中国乃至东南亚等二战时遭受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十分警惕。

我们可以适当的分析一下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其影响,以防止二战悲剧的重演。

日本右翼势力的重新兴起,在成因方面有一下几点: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近代天皇制专制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统治是军国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日本国家的封建军国主义性质是各色右翼极端势力产生的总根源。

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

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

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日本右翼势力的成因及影响【内容摘要】:众所周知,日本右翼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后,曾一度沉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近几十年来,其势力则呈现出明显的抬头趋势,并且相当突出。

就其原因,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主要是有这几个方面:一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二日本传统文化的扭曲;最后则是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

而其现实原因则主要是日本社会法律的纵容和日本大国意识的复苏作祟。

本文旨在探讨右翼势力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天皇【正文】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变得日益猖獗,越来越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也给与之相邻的亚洲国家,尤其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愤恨,引起国际社会上和平力量的广泛关注。

我想从日本的文化方面以及同为二战发起国的——德国做一比较,以提升我们对右翼势力兴起的进一步认识。

本文着重于分析日本右翼势力在二战结束后重新抬头的历史原因。

一、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影响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是日本民族思想的精髓,自中世纪起就开始积淀于日本民族主义者的心目中。

是对日本民族的行动起着引导和支配作用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比一般的政治学说更具有煽动性和迷惑力。

久远而深刻的影响了日本人的心理归向和思想走势。

它的思想可谓是极其深刻与深远。

特别是形成了一种超常的忠诚意识和以攻占杀伐的好战习性为特征的武士道精神。

在日本历史上,日本人自认为自己是“皇民”,天皇是“神”,日本是“神国”,大和民族是“优秀民族”,是神保佑的民族。

日本战前的历史教科书或者是介绍日本古代的书籍,几乎都毫无例外的写着:“日本是神的国家,天皇是天神的子孙,是具有神格的“现御神”。

而日本的国土乃至上面的万物,都是神缔造的。

汤因比就曾在他的《历史研究》中提到“日本人认为日本人的身体明显缺少毛发,而居住在北部岛屿上的他们的邻人,是在类型上很不同的处于原始社会的人,其生理形态类似一般欧洲人,被称为多毛的虾夷人。

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演变及其重新抬头的原因

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演变及其重新抬头的原因

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演变及其重新抬头的原因
孙立祥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6)005
【摘要】日本右翼势力不仅在战前"六十年"写下了一段逞凶肆虐的祸世历史,而且在战后"六十年"留下了一条重新抬头的清晰轨迹,其两个"六十年"可谓一脉相承.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深远影响、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人为保留、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政治的全面右倾化、部分日本国民秉持错误的"战争史观"、充足雄厚的资金来源等,是驱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重新抬头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孙立祥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13.4%K313.5
【相关文献】
1.日本教科书事件与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 [J], 周敏凯
2.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原因分析 [J], 戴海珊
3.试析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及原因 [J], 李雅兴;赵立永
4.浮夸风重新抬头的原因与对策 [J], 赵士红
5.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原因 [J], 孙立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摘要】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速度惊人,不仅政界右翼势力长盛不衰,而且社会上极右翼势力也很嚣张,原因是多方面的。

右翼势力的抬头对其本国与邻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表现
一、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表现
(一)否认甚至美化侵略罪行
首先对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和劳工以及“细菌战”“三光政策”等历史的否认和掩盖。

其次,在对待侵略战争历史问题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出现了一股否认侵略战争的政界逆流,日本政府内阁成员一再否定,推脱甚至美化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即使被罢免官职或者被迫辞职也在所不惜。

最后就是日本右翼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卑劣行径,战后右翼势力和政府一些高官喜欢在历史教科书上大做文章,粉饰、掩盖侵略罪行来蒙骗下一代。

(二)力图突破并修改和平宪法
战后日本颁布的新宪法称为“和平宪法”。

它否认天皇的神圣地位,并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的权利。

清水几太郎说:“《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是美国为了达到彻底削弱日本的目的而强加给我们的规定,以便不使日本再次成为强大的国家。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曾先后掀起五次修宪浪潮。

(三)日本政要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歌功颂德
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象征,供奉着246万多名死者,其中多数为侵华战争中死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人,1978年又加入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969年后,日本国会多次提出“靖国神社法案”,要求由国家“护持”靖国神社,虽未通过,但它实际上成了右翼势力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重要阵地。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率18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从此,每逢这个日本战败日,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大臣和国会议员“前仆后继”,不绝如缕。

政界肆无忌惮的“拜鬼”,也给了民间无形的鼓励,于是在右翼势力的操纵下人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二战的中战犯歌功颂德。

军国主义的军歌乐曲和军旗等由右翼团体任意在大街上播放和挥舞。

对这些现象,日本政府却以“创作言论自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四)渲染“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发展
中国的日益强大,给了日本很大的压力,日本对华的防范和对抗意识增强。

自1993年下半年起,日本朝野又重新抛出“中国威胁论”。

日本右翼政客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西藏和台湾等中国内部事务横加指责。

在台湾问题上,公然挑战“一个中国”的政策。

曾经多次邀请“台独”势力访日,为“台独”势力出谋划策,巧立名目为访台造势,为“台独”势力输血打气,妄图“以台制华”乃至最终达到永久分
裂中国的目的。

在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多次登岛滋事,在岛上建立标志性建筑物,以宣示日本的主权。

近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及东海划界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不顾大局、不负责任的单方面行为,均与日本右翼势力的幕后策动有关。

二、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原因
(一)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责任的清算不彻底
二战后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美国对其实行民主改革,主张日本非军事化,实行惩办战争罪犯,解散军队等政策。

然而过了不长时间,为了冷战的需要,美国开始包庇、扶持右翼势力,这就使一大批战犯摇身一变成了日本政坛的要人。

二战胜利后,中国、朝鲜等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很低,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对日本的处置完全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等于没有参与处置日本。

二战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因此,中国作为受日本侵略和残害最重的国家没有能够、也没有机会向日本人清算其罪行。

后来,从改变中国的国际环境这个大局出发,1972年在恢复中日邦交关系时,中国没有过多的追究日本的侵略罪行。

这势必造成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轻描淡写,不负责任,甚至篡改历史,不承认侵略,推卸战争责任。

(二)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
日本的多党制是“一党居优政党体制”。

即“1955年体制”,这个
体制最大的特点是,在财界推动下、在美国支持下,保守派与旧势力在修改宪法、重整军备的共同政治目标基础上联合起来形成自民党,并在日本长期执政。

自由党和民主党是由过去的政友会和民政党演变而来,代表保守派和旧势力的利益。

长期以来,在政坛上寻找代理人一直是右翼分子梦寐以求的目标,而今天作为其在日本政治舞台上代言人的,则首推极端民族主义政客石原慎太郎和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与此同时,一大批自诩为“新民族主义者”的“新右翼”分子和当年老牌右派政客的子孙们,现都已进入日本经济、文化的上层圈子和政治权力的中枢,有的甚至地位显赫,身居要职,直接参与日本的政治决策,完全成了右翼势力的同路人。

这就造成了日本政界整体的右倾化。

(三)日本人特有的文化
日本民族只有“耻感”文化,没有“罪感”文化。

“耻感”文化就是一种不肯认错的文化。

特有的“耻文化”认为忏悔就等于自寻烦恼,因此很多日本人认为承认侵略是一种自虐,是在摧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保全面子在日本人心中比事实真相还重要,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导致许多人害怕背上侵略的罪名,害怕担战争责任。

三、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影响
(一)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对日本本国的影响
首先使日本政界更加混乱,难以直面历史。

政治整体右翼化,政界、商界、舆论界等相互勾结,沆瀣一气。

近年来,随着日本政治的整体右倾化,以前一些分布于日本各界的“隐性”右翼分子逐渐
由暗趋明,由幕后走到台前,纷纷成立右翼性质的政治团体。

而且,这些团体在成员上相互交叉,在组织上相互支持,在行动上相互配合,在政治上相互勾结,同社会上既有的传统右翼团伙在日本社会编织起一个庞大的右翼势力网络。

其次导致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

现今的日本尽管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在世界政治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几乎没有多少发言权,国际威信不高,在亚洲也陷于空前的孤立。

可以说,战后日本这种经济上的巨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矮子的巨大反差,归根结底不怪别人,也完全是它对二战侵略历史的错误的、不明智的态度造成的。

(二)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对邻国的影响
在信奉“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我既然吞下了就绝不吐出来”这一帝国主义强盗逻辑的右翼势力的操弄下,日本政府连续在领土问题上向中国、韩国、俄罗斯等邻国摆出强硬、好战、挑衅的姿态。

2005年日本和韩国的“独岛”与“竹岛”之争进入白日化阶段。

一些爱国的韩国市民使用切腹、断指等激进的方式来抗议日本政府的做法。

而日本与俄罗斯的四岛之争也使俄上下焦头烂额。

日本政府的做法不仅严重破坏了日本与邻国的外交关系,也给邻国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了危害。

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要原则问题。

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日本政府多次就历史问题做出郑
重表态和承诺,承认侵略并向中国人民表示反省和道歉。

这使的中日关系有所缓和。

然而近年来在日本右翼的强压下日本政要也开始为右翼势力变本加厉的美化侵略开道、做掩护。

并且日本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谴责参拜靖国神社,这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二是鼓吹和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一贯伎俩。

特别是中国提出的新的安全观及其对地区和世界和平负责任的做法
赢得了亚洲国家的赞誉。

而日本则因强化日美安保体制、自卫队防卫范围的扩大和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而加剧了地区安全的紧张
形势,引起邻国的不安。

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与批评,他们更害怕21世纪主宰亚太双边关系的不是美日而是美中,这样“中国威胁论”在日本就越唱越响了。

三是染指中国领土台湾,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原则。

但日本右翼势力染指中国领土台湾的野心不死,特别是自日美修改防卫合作指针以来,日本当局在防卫范围问题上向中国作出过许多解释,但就是不肯明确地作出不包括台湾的承诺。

1999年11月13日,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台湾大放厥词,公然称台湾为“周边国家”,形容东京与台北是“首都”与“首都”的关系,公然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所有这些不得不使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高度警觉和严重关注。

【参考文献】
[1]文国彦,兰娟. 战后日本右翼运动. 时事出版社,1991.
[2]杨建辉. 试论当今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及其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3(3).
[3]邓著之.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九江学院学报,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