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本右翼

合集下载

日本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

日本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

日本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在日本政治中,左翼和右翼这两个词经常被提及。

左翼和右翼是指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左翼通常支持社会进步、平等和社会公正,而右翼则更注重保守主义、传统价值观和国家利益。

左翼左翼在日本政治中的代表是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和一些进步的民主党派。

左翼在经济和社会议题上强调平等、福利以及社会保障措施。

他们一般主张增加政府干预,通过增加税收和社会福利来提高社会公正和福利水平。

此外,左翼也倡导和平主义,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和对外战争。

左翼还关注劳工权益、少数族群权益和性别平等等社会议题。

他们主张通过法律和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社会公正和多元包容的发展。

右翼右翼在日本政治中的代表是自民党和一些保守派政治团体。

右翼强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传统价值观。

他们主张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强调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发言权。

右翼重视经济发展和自由市场经济。

他们主张减少政府的干预,提倡市场自由,通过降低税收和减少监管来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右翼常常强调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认同。

他们倡导教育中强调爱国主义和培养国民意识,强调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左翼与右翼的区别左翼和右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多个方面。

左翼倾向于支持政府干预和社会福利,追求平等和公正;右翼则更加重视市场经济和国家利益,追求自由和保守。

在日本政治中,左翼和右翼的竞争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左翼和右翼党派之间的较量常常体现在选举和立法过程中。

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将在各级政府中交锋,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左翼和右翼只是一种政治定位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着多样的中间立场和观点。

政治立场的倾向不是绝对的,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总结日本左翼和右翼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

左翼注重社会公正、平等和社会福利,强调政府干预和社会保障措施。

右翼则更加注重保守主义、传统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主张市场经济和减少政府干预。

日本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

日本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

日本左翼右翼是什么意思
1、日本左翼:指激进派、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称左翼(进步派)
左翼更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民福利,主张重税和建立大政府,提高公开支的比重,重政府调控而轻自由市场。

在日本的话,比如说民主党,社民党等。

2、日本右翼:指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以及国粹主义、法西斯等立场。

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

右翼思维相对保守,总是慎重的看待事物的发展。

一般而言右翼主张秩序,稳妥、渐进式的改革和发展方式,主张维护旧传统。

右翼相对于左翼而言,由于大多是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掌握社会资源,相对而言经济政策更加重视市场的调节,主张减税和建立小政府。

在日本的话,是自民党,公民党等。

日本的右翼呢,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天皇万岁的思想。

也就是说属于那种战争万岁的。

日本右翼政客将大规模“拜鬼” 战败日“招魂”Microsoft Word 文档

日本右翼政客将大规模“拜鬼” 战败日“招魂”Microsoft Word 文档

日本右翼政客将大规模“拜鬼”战败日“招魂”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军国主义的罪行和野心止步于此。

然而,69年后的今天,日本仍有部分右翼势力在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鼓噪扩军强武。

尤其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亲自参拜靖国神社,并纵容阁僚“拜鬼”,歪曲历史,使日本成为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逆流而动为“招魂”69年后仍需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成为国际共识时,安倍政府偏偏逆流而动。

自第二次上任伊始,安倍便抛出“侵略未定义”论,企图发表新的谈话否认承认侵略史实的“村山谈话”及日军从军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

安倍政权还修改教科书,加强所谓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否认南京大屠杀,妄图为一己私利颠倒历史,营造军国主义复活的气氛和土壤。

在今年3月的国会质询中,安倍避重就轻,勉强承认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但他刻意逃避承认“反省责任”,更是绝口不提“殖民”和“侵略”字眼。

舆论由此质疑,没有真正的“深刻反省”,岂能有“诚挚的歉意”?据日本媒体报道,今日,虽然安倍出于外交方面的考量暂缓参拜靖国神社,但仍会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供奉“玉串料”(祭祀费),以表达“心意”。

对于阁僚的参拜,安倍一直持纵容态度。

日本绑架问题担当相古屋圭司、行政改革担当相稻田朋美、总务相新藤义孝等都将在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更可能有100多名国会议员加入参拜队伍。

目前,靖国神社供有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上千名乙、丙级战犯在内的亡灵,每年均吸引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政客来此“顶礼膜拜”,为战犯“招魂”。

分析指出,靖国神社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和右翼精神的支柱。

参拜靖国神社对饱受日本侵略苦难的有关亚洲国家人民而言,就如同“有人在希特勒墓前献花”,绝对不可接受,也不可原谅。

战败后德日态度截然不同战后秩序在日本受忽略?有学者指出,一个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玩火者必自焚。

日本右翼财阀清单

日本右翼财阀清单

日本右翼财阀清单我们每买一次日货就增加了日本的收入,这些钱就流进了右翼财阀的口袋。

有资料显示,不仅仅是日本右翼分子个人,几乎所有的日本右翼组织,都有国内财团作为强大后盾。

可这些在背后为右翼组织各种反华行动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从中国赚走不少大洋。

像三菱、鹿岛建设、富士通、朝日、日野、东芝等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都曾向右翼势力提供过资金支持。

如果每个人坚持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的经济将倒退。

抵制日货从自我做起!1、家用电器及办工器材等:索尼_SONY 佳能_CANON JVC TDK 松下_Panasonic 卡西欧_CASIO建伍_KENWOOD 爱华 _aiwa 精工_SIEKO 尼康 _NIKON 日立_HITACHI兄弟_Brother 先锋_Pioneer 东芝_TOSHIBA 八重洲_YAES 阿尔派_ALPINENEC 百乐 NTT 美能达_Minolta 斑马_ZEBRAKDDI Olympus 蜻蜓_Dragonfly DoCoMo 夏普_SHARP富士通FUJITSU TUKA 爱普生_EPSON 美上美_MITSUMI J-PHONE理光_Ricoh 京瓷_Kyocera KONIKA 三洋_Sanyo2、化妆品及日常洗化等资生堂_SHISEIDO DHC MILD 花王_KAO 狮王_LION诗芬_sifone 碧柔Biore 多芬_Dove 乐而雅_Laurier 高丝3、烟酒及食品等柔和七星明治食品四洲食品麒麟食品午后红茶LUCIDO 朝日啤酒 BOSS咖啡日清食品日本酒雪印食品 suntory茶4、车丰田_TOYOTA 威驰_Vios 风度_Cefiro 本田(或宏达)_HONDA 尼桑_Nissan途乐_Patro 马自达_Mazda 日产_Nissan 佳_Urvan 三菱_MITSUBISHI蓝鸟_Nissan 阳光_Sunny 十五铃_ISUZU 奇骏_X-trail 铃木_SUZUKI凌治_Harrier 塘玙Civilian5、服装等美津浓MIZUNO 爱斯克斯_ 日高_NIKKO 华高6、百货伊藤洋华堂_Ito Yokado_成都华堂 Ito Yokado 北京7、其它立邦油漆 TOTO卫浴富士胶卷FUJI FILM 松本电工爱眼眼镜精工眼横滨轮胎第一生命(制药武田** 田胃药森永化工)就在今年7月,三菱重工再度拓展在华市场,将新的店铺放在中国的二级城市,2012年内将增设到100家店。

日本右翼是什么意思 (2)

日本右翼是什么意思 (2)

日本右翼是什么意思1. 引言日本右翼是指一系列政治立场偏右的团体和个人,他们持有一些特定的观点和意识形态。

日本右翼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近代日本的政治变革,尤其是二战后的时期。

本文将探讨日本右翼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观点和活动。

2. 日本右翼的定义日本右翼没有一个明确定义,因为不同的人对于这个概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然而,一般认为,日本右翼主要是指那些支持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和强化日本国家形象的政治团体和个人。

他们反对日本的战后体制、强调民族认同、鼓吹日本国家利益至上等观点。

3. 日本右翼的历史背景3.1 日本右翼的起源日本右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时期。

在战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宪法修改、军队解除武装、战犯审判等。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反对这些变革的保守主义团体和个人,他们对于战后秩序持有不同的观点。

3.2 日本右翼的冷战影响冷战时期,美国成为日本的盟友,并帮助日本重建了经济和军事力量。

这一时期,日本右翼团体开始强调日本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利益,并对美国在日本的存在持有批评态度。

3.3 日本右翼的争议日本右翼的活动常常受到争议,因为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往往与日本的战争历史有关。

例如,一些右翼团体会参拜靖国神社,这被认为是对二战战犯的纪念和肯定。

这些争议引发了许多社会和政治上的分歧。

4. 日本右翼的主要观点和活动日本右翼的主要观点和活动多种多样,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4.1 民族主义日本右翼强调日本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民族利益,他们认为国家利益应该比个人利益更加重要。

他们对于日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保护也十分重视。

4.2 反对战后体制日本右翼对于战后的宪法、战犯审判等制度和政策持有质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制度和政策削弱了日本作为一个国家的权力和地位。

4.3 参拜靖国神社一些右翼团体会参拜靖国神社,这被认为是对二战战犯的纪念和肯定。

这一活动引发了许多争议和批评,尤其是与中国和韩国等邻国之间的关系。

4.4 历史修正主义日本右翼还存在一些历史修正主义的观点,他们试图改写或者否定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

中日政治关系的障碍因素解析(1949—1972年)

中日政治关系的障碍因素解析(1949—1972年)

中日政治关系的障碍因素解析(1949—1972年)作者:许以民王艳华来源:《世纪桥》2013年第07期摘要: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中日关系;意识形态;美国制约;日本右翼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处于相互隔绝时期,虽偶有松动迹象,却始终停滞于令两国人民痛心的冰冷状态,并时而成为两国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的障碍。

可以说,在这一阶段两国关系中的经济关系热与政治关系冷的对比是鲜明的,其成因也是复杂的。

一、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二战后,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以意识形态划线(非友即敌原则),世界分化为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各自坚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相互间充满着敌对和不信任,并展开激烈对抗,这是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

意识形态的异同成为国际关系中判断敌、友的主要标准。

而中日两国恰恰选择了在当时看来相互敌对、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意识形态,并都采取“一边倒”政策,分别加入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

由此,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而地理上又相邻的中日两国,也就不可避免地戴上意识形态这副有色眼镜来观察对方,并制定相互的外交政策。

如《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的目的就在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

[1]这是当时中国以意识形态为依据所采取的保护本国安全的唯一选择。

但吉田茂却认为《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实际上是针对日本的军事同盟”,“中国政权支持试图用暴力颠覆日本宪法制度及现政府的日本共产党”。

[2]而岸信介这个极端反共分子在其组阁期间所推行的对华政策,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浓厚。

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分析和批判

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分析和批判
逐 渐 法 西 斯 化
在第一 次世界大 战和俄 国十月 革命 的影 响下 , 日本 出现 了工农运动的高潮。 1 3本统治阶级为了镇 压革命 , 加 紧培值各种反动 势力 , 其中 , 日本法 西斯 势力最猖狂 。 日本北 ~辉宣称 , 为 了使 1 3本摆脱内外 交 困的处境 , 在 国内须 由天皇 “ 维护国体” , 停止实施 . = = , 宪法 , 解散议会 授予_ 国人改造 国家的权力 , 并 照搬 希特勒 国家社会 主义 一套欺骗 劳动 人 民的纲领 , 标 榜“ 反对” 资本主义 , 实行 “ 纯正的社会 主义” , 即实行 军事独裁 , 对外 主张所谓 “ 世界联 邦” , 这个反动纲领 得到 了政府 、 军部 和社会上法西斯分子 的赞赏 。 2 0 年代 , 日本军部 出现 了1 0 0 多个法 西斯集团 , 到 3 0 年代 , 日本法西斯更加猖狂 , 军部成为法西斯势力 的中心 。 他们企 图以武力手段 , 在国 内实现军部的独 裁统治, 在 国外发动侵略战争, 达到称霸世界的 目标 。
园丁沙龙
日本 右 翼 势 力 的 演 化 1 . 1 9 世 纪. 西 方 文 化传 八 日本

日本法学 的代表 人物 中江兆 民( 1 8 4 7 一l 9 0 1 ) , 他有“ 东洋卢梭” 之称 。他鼓吹 自由民权思想 , 但是, 他不主 张废除天皇 , 主张“ 民若 自己制定法律而不受 其他羁束 , 则无论有无帝 王 , 皆可称 自治之国” 。 德学 的兴盛是在 l 9 世纪末 , 德 国在列强争雄 中迅速崛起 , 它所奉行 的“ 强权即公理 ” 的霸权逻辑给 了急于 向外 扩张势力 的 H本有力的启示。 日本德学的主要代表 人物 为井上毅和加藤宏之 ,他们的主要思想就是集 中国家权力 , 强化国家机器 的作用 , 以适合 日本对外 扩 张 的需 要 。

解读安倍公房《棒》中的“日本左右翼”之争

解读安倍公房《棒》中的“日本左右翼”之争

解读安倍公房《棒》中的“日本左右翼”之争作者:陈起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8期摘要: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军队占领之下,战后初期日本经济重建和政治变革也是在美国主导下实现的。

大环境,战后不久东西方出现冷战,加之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爆发,一系列国际局势以及周边形式变化对日本战后的政治发展构成了重要影响。

战后初期国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日本国内右翼与左翼势力斗争的社会背景为安倍公房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棒》这一文章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中产生的并深刻反映了这一背景。

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对话以及环境等描写的研究来解读当时日本社会左右翼之争的现状及结果。

关键词:安倍公房;棒;左翼;右翼[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02安倍公房,日本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东京,于中国沈阳长大。

学生时代便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受花田清辉影响继续走上文学之路。

主要作品有《壁—卡尔马氏的犯罪》、《砂女》、《赤茧》、《棒》、《犯罪同盟》等。

其个人写作手法富有生机,作品常用于演剧、广播剧、电视剧等适用范围广。

安倍公房的写作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日本传统文学相隔绝的,由于长期接受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西方哲学现代派以及后来加入共产党开始接受共产主义影响,使得其作品在内容方面常常出现特殊场面。

另外其象征的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处处力图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并且探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1955年日本政府在美国占领当局的领导下开始实行“55年制”,《棒》作为短篇小说1955年发表于杂志《文艺》,加入共产党的安倍公房已经感受到当时日本左翼势力虽然蓬勃兴起但发展却受到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右翼势力的压制,为左翼势力的每况愈下而感到担忧。

《棒》这部作品以二战后前十年为背景展开。

作品结合安倍公房早期一贯使用的写作手法加之融入自己后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展现了一个超现实世界,即超越日常伦理构造的感性世界,也是沉睡在人们心底或者是人类意识所指的梦幻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见波澜起扶桑——解析日本右翼2014.5.28安倍晋三(Shinzou Abe)(1954年9月21日-)是日本的政客,现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自由民主党总裁(首次在任时间,2006年9月26日-2007年9月12日下午2时)。

他是日本第一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及战后以来最年轻的总理大臣。

2012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战胜其他4位候选人,成为新一任自民党总裁。

2012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党在第46届众议院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党首安倍晋三于2012年12月26日特别国会上再度被指名出任内阁总理,由此成为战后继吉田茂之后,第二位曾任日本首相者再度任职的政治家。

说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能不提及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和前首相佐藤荣作这兄弟俩。

岸信介和佐藤荣作分别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和二外祖父,岸信介和佐藤荣作都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极右保守势力的政界代表性人物。

岸信介是二战中不折不扣的日本甲级战犯,是战后日本保守势力的统一者,也是《日美安保条约》的修订者和日美同盟的最强烈鼓吹者。

安倍晋三与岸信介、佐藤荣作不仅具有政治上的遗传基因,而且具有血统上的遗传基因。

从岸信介到安倍反映了日本政治流变的内在联系。

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是以小泉纯一郎路线继承人的身份登上首相宝座的。

从关系上说,小泉对于安倍晋三的重用,可以说是对安倍家的报答。

小泉就是安倍外祖父岸信介所在的自民党岸信介派系继承者,父亲安倍晋太郎更是小泉初踏政坛时的政治恩师。

正是安倍晋太郎的大力推荐,小泉才能出任厚生大臣,崭露头角。

安倍晋三在他的《美丽的日本》一书中承认:“我的政治DNA更多地继承了岸信介的遗传”。

安倍从小受到家族的熏陶,走上政坛之后更发誓要成为强硬的“战斗的政治家”。

安倍是第一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也是实现战后所谓“非主流保守派”——鹰派遗愿的实践者。

安倍的具体施政方针为整合日本国民的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安倍晋三与小泉纯一郎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安倍更有决心要建立一个固执己见且绝不会因侵略而道歉的日本。

作为极右派,安倍在外交上表现出对美“亲而不从”,对华“和而不同”的日本特色。

安倍在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同时,加快“修宪”步伐,竭力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

2013年4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却去视察孤悬太平洋深处的硫磺岛,并参加了战死者追悼仪式。

安慰那些与美军血战过的“为祖国作战而失去宝贵生命的二战英灵们”。

在追悼仪式上,安倍说:“想到为祖国作战而失去宝贵生命的英灵们,不能不坚定地建设日本的和平与繁荣。

”他还表示,“想起那些希望祖国安宁、思念着远方家人死在战场上的人们,心中的悲痛难以抑制。

从内心深处为英灵们祈祷冥福。

”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宪政纪念馆出席“主权恢复日”纪念活动。

“主权恢复日”是纪念日本摆脱美军统治的日子。

美军当时统治日本是因为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但安倍当天对侵略战争只字未提,也未就导致日本丧失主权的侵略战争进行道歉和反省。

安倍在活动上说:“挑衅日本领海和领土的行为仍在继续,但我们一定不会忍气吞声。

”日本天皇夫妇和参众议员等400多人当天出席纪念活动。

日本天皇离开活动现场时,在场者齐声三呼万岁。

共同社报道说,首相乃至最高法院院长都举起双臂三呼万岁。

安倍具有强烈的“靖国神社情节”。

他上任之初虽没有亲自参拜靖国神社,但在他的纵容和默许下,在2013年的春季例行大祭、秋季例行大祭和8月15日终战纪念日,都有众多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2013年春季例行大祭中共有166人参拜,创下198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2013年10月18日秋季例行大祭中约160人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

8月15日的参拜人数受国会闭会等因素影响减至102人。

2013年12月26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

这是安倍两次出任首相以来首次参拜。

也是继小泉纯一郎之后首位参拜靖国神社的在任首相。

在2014年春季大祭首日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称为“真榊”的祭品。

安倍除了本人“自掏腰包”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外,继续让内阁成员“自行判断”是否参拜靖国神社,这等于默许甚至变相鼓励内阁大臣参拜。

2014年4月22日,日本140多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集体参拜正值奥巴马即将赴日访问的前一天。

奥巴马此次访问的目标是重申双方长期安全合作的议题,恢复韩美日三国互助关系,这一战略旨在牵制朝鲜威胁和中国崛起。

在这种形势下,尽管安倍此次未去参拜,只是献祭,但日本政府阁僚参拜一事可能会刺激韩国,也可能会给美国的外交构想泼冷水。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2日称,这有可能将使日美关系出现裂痕。

奥巴马此次打算访问日本的明治神宫和韩国的景福宫,传达自己对日韩两国历史都尊重的信息。

2014年4月24日奥巴马访问明治神宫,他当天观看了“流镝马”表演(马上射箭)。

日本曾希望首相安倍晋三同行,并征求美方意见,但美方以日程不方便等为由拒绝。

2002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访问日本时也观看了“流镝马”表演,由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陪同。

但事后却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就在奥巴马离开日本没多久,2014年4月28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携夫人安倍昭惠,参拜了东京都涉谷区的明治神宫。

明治神宫离首相官邸很近,2013年1月份,安倍出任首相后不久,就携昭惠夫人一起参拜明治神宫。

明治神宫供奉明治天皇和皇后神位的皇家神社明知天皇因为推行明治维新而备受尊重。

明治神宫与靖国神社等一起,被称为“东京五大神社”。

日本政界有一种说法——政治家在不方便参拜靖国神社时,往往以参拜明治神宫作为一种代替。

安倍此番参拜或为弥补春季大祭期间未能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时下成为日本政坛上鹰派色彩鲜明,姿态强硬的右翼政治家,多次否认日本的侵略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竭力企图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侵略罪行进行开脱,强力推进日本政治极右化,军事大国化,梦想恢复昔日的帝国荣耀。

如今,安倍右倾化的世界观及其对日本与邻国关系的潜在影响再次受到审视。

安倍的一系列强硬言行,激化了日本与中国在海上领土争端上的对抗,阻碍了日本试图与韩国改善关系的努力,并招致了美国的无声指责。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安倍究竟在政治极右化,军事大国化的道路上会走多远?日本究竟有怎样的一块土壤,让右倾思潮在那里滋生泛滥?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日本右翼势力。

一、日本右翼及日本右翼组织日本右翼到底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追溯一下右翼一词的来源和历史。

右翼与左翼一起,都是在法国革命期间派生出的政治方向词,当时在法国的国民议会上,支持贵族阶层等旧体制的保皇派们通常坐在议长席的右边,而支持劳动阶层的革新派则坐在议长席的左边,于是有了右翼右派、左翼左派的称呼。

日本的“右翼”概念是从法国大革命后政治势力分化的现象中借用过来的,日本的右翼与法国的右翼有一定的区别,它不是政治上的保守势力或思潮,而是当代国际社会上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义思想。

日本右翼是一个庞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群体,对其概念迄今尚无明确一致的界定。

在我国学术界,一般多将欧美等国具有强烈排外思想的极端国家主义者以及主张自己民族优越的德国纳粹主义者界定为“右翼”,而且其使用范围一直比较固定。

日本的右翼与法国的极右翼势力相当,我们所说的日本右翼,实际就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极端民族主义,即“极右”。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日本右翼”是“日本近代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扩张的反动社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急先锋”。

日本的《大辞林》则把右翼解释为“保守、国粹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具有这种思想倾向的个人或团体”。

“右翼势力”所指的范围则更加宽泛,它既涵盖一般意义上的右翼,也包括虽有右翼的政治思想理念却尚未明确加入其组织的其他群体。

他们分布于政界、财界、文化界等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他们虽有着右翼的言行却一般又不诉诸暴力,且碍于种种原因,大多都不公开承认自己是右翼,行为较为隐秘,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广泛。

因此,如果说被政府正式注册登记的右翼是“行动右翼”、“显性右翼”的话,那么,没有公开承认右翼身份的就是“思想右翼”、“隐性右翼”。

从二者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危害来看,毫无疑问,后者更应引起关注和警惕。

日本“右翼理论家”荒原补水宣称,若包括不公开的“西装右翼分子”(隐性右翼),日本右翼分子共有约350万人。

日本的第一个右翼组织——玄洋社日本的右翼运动开始于19 世纪末的由头山满、平冈浩太郎等人在九州福冈建立的向阳义塾及向阳社,1881年头山满对向阳社进行了整顿建立了玄洋社,社长平冈浩太郎。

发行机关报《福陵新报》,后改《九州日报》,以忠于天皇,热爱日本,保护人民的权利为宗旨,标榜民权主义和国粹主义。

日本的第一个右翼组织由此诞生。

1886年8月长崎事件以后,玄洋社提倡国权主义,鼓吹“破支那,胜俄国,吞并朝鲜”,推行国权主义的目标。

同日本政府的军方有密切的联系,参预密谋和策划侵略中国、朝鲜、分裂中国东北和蒙古的各项活动。

派大批浪人和间谍到中国刺探情报,大搞颠覆活动。

1884年在上海开办东洋学馆,培养侵华谍报人员。

1887年在上海开办制靴厂,为在中国活动的社员提供活动经费。

1893年与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策划成立了浪人组织“天佑侠”,到朝鲜搞颠覆活动,点燃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日俄战争期间选择十多名社员为核心组成“满洲义军”,配合日军在中国东北收买马贼,进行游击战。

武昌起义后,立即组织有邻会,派大批社员到中国同革命军联络,购买武器,筹集资金,支援革命军。

辛亥革命成功后,向孙中山提出在满权益的要求被拒绝后,立刻排斥孙中山,支持段琪瑞和张作霖。

1941年,该社与日本军方发生矛盾,被军方剥夺了政治活动权利。

1946年被盟军总司令下令取缔。

日本的传统右翼组织——黑龙会玄洋社尤以间谍活动见长,在日本国内的名声很臭,中、俄政府曾向日本政府就玄洋社在国外的活动提出过抗议,并宣布玄洋社的人为该国“不受欢迎的”。

“黑龙会”是在“玄洋社”的牌子倒臭以后另立的炉灶,为的是继续“玄洋社”的事业。

该会主张将日本的疆界扩展到中俄交界的黑龙江,因而取名为黑龙会。

著名的浪人之王头山满,往往被人视为该会的创办人和会长。

他其实两者都不是。

头山满把领导“黑龙会”的这一重任交给了当时声名鹊起、年仅26岁的内田良平。

头山满是它的幕后指挥。

内田良平是头山满的得意门徒,他帮会的成份较少,政客的成份较多,他平时爱访问政治家,与他们结为朋友,并且经常舞文弄墨,撰文宣传鼓吹自己的理论思想。

1901年1月,他与几个玄洋社社员和同路人策划创办了黑龙会,1901年2月3日,东京神田锦辉馆召开了成立大会,通过了事先拟定的“旨趣书”和“规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