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

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

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判断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在现代战争中,准确地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敌方、我方以及战场环境的情况,我们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作战策略和决策。

除了常规的情报搜集和分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

本文将探讨几种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其他方法。

一、地勘与侦查地勘和侦查是判断战场环境和敌情的重要手段。

地勘是指对战场地形、地貌和地理要素等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通过摸清地形地貌特点、地面交通和交通要道等信息,可以为作战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侦查则是指对敌方的情报和动态信息进行搜集和探测。

通过派遣侦察员或利用无人侦察机等技术手段,我们可以了解敌方的兵力部署、装备情况、行动意图等关键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二、电子侦察与雷达监测现代战争中,电子战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战争方式。

通过运用各类电子侦察设备和雷达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获得敌方通信、雷达、无线电等电磁信息,进而判断敌情和敌方意图。

电子侦察和雷达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敌方的通信网络结构、雷达系统布署、无线电频率使用等情报信息,为我们提供战争决策的参考依据。

三、情报分析与战争模拟情报分析是判断敌情和我情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各类情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敌方的意图、行动趋势和决策层面的判断。

情报分析可以通过对历史情报数据的研究、情报收集手段的创新以及情报搜集人员的培训提高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借助战争模拟的方法,我们可以模拟推演各种战争情景和作战方案,从而更好地了解敌情和我情,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交流与情报共享信息交流和情报共享是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重要环节。

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报信息,从而做出更准确和高效的判断。

在军事联合作战中,各军兵种的情报信息共享和军民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建立情报信息交流的机制,可以提高判断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的效率和准确性。

马岛之战

马岛之战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单位:专业:学号:姓名:二○一二年十一月马岛战争及其对南海问题的一些启示九院四大队三队王浩摘要:对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的简要说明,对其电磁空间、渡海登岛、后勤保障等战场环境的分析,以及马岛战争对我南海问题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马岛;电磁空间;渡海登岛;后勤保障;南海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等各种战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

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

可以说战场环境是衡量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武器装备和作战行动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下面由我分析一下马岛战争的战场环境及其影响,以及这场战争对我国南海问题的一些启示和经验。

战争过程马岛战争于1982年4月2日阿军占领马岛起,至6月14日英军重占马岛,历时74天,实战一个半月,最终以守岛阿军的投降结束。

英军阵亡255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飞机和舰船损失数占参战总数的15%以上,耗资12亿美元以上。

阿军的损失更惨重,阵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参战的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被英军击毁或缴获,损失相当于陆军装备的1/4;损失舰船18艘,占海军舰船总数的13%;飞机117架,占飞机总数的15%;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马尔维纳斯群岛基本概况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7°40’,西到西经62°,南到南纬53°,北到南纬52°15’之间的海面上。

该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马岛距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511公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13000公里)。

属寒带气候,气候湿寒,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为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左右,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环境概论》论文 1

《战场空间环境概论》课程论文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二○一三年十月论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与利用摘要: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地一场大规模攻势行动。

站在21世纪现代化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征程中回眸这场世界最大海上登陆作战,战场环境在战争中产生的重要影响给予我们良多启示,盟军对于战场环境的分析预测与建设保障对于我们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天气、地形与潮汐三个要素切入,分析战场环境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总结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利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天气;地形;潮汐;“H”时;“D”日1诺曼底登陆战场环境简介诺曼底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分别是奥马哈海滩、犹他海滩、金海滩、朱诺海滩和剑海滩。

犹他海滩是坡度不大的黄沙坡,被几道障碍物隔开,障碍物的纵深在低潮时约为270-370米。

障碍物的后面是很窄的一段干沙滩,然后是90-180米宽的低沙丘地带。

德军在靠着沙丘朝海的一面,筑起了一道低矮的混凝土壁垒。

海滩的后面是淹没了的牧场,大约有1.5-3公里宽,有若干通路经过这片泛区。

奥马哈海滩位于科汤坦半岛东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是长6.4公里的凹进去的海滩,两端是30多米高的悬崖。

悬崖之间的海岸逐渐上升,形成一片高地,向内陆延伸到0.8公里时,高地的高度已达45米。

海岸潮间带的宽度大约为270米,由硬沙构成。

金海滩紧挨奥马哈海滩,这里海滩低平,基本上是高度不超过15米的沙质陡坡。

朱诺海滩在金海滩以东,与之相距7.2公里,位于塞尔河河口两侧,附近的海面有一段很长的礁脉,背后是沙丘。

剑海滩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流入塞纳湾的入海口的两侧。

朱诺区的礁脉一直延伸到这里,所以区内各滩都比较狭窄。

2盟军对天气要素的分析与利用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大气现象的综合。

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

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

收稿日期:2018-10-25修回日期:2018-12-11作者简介:肖慧鑫(1981-),男,内蒙古通辽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联合作战指挥、军事装备等。

摘要:战场环境历来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战场环境保障能力,对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的基本特点及战场环境数据资源现状,从数据管理、数据关系、数据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新体制,要地联合防空,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中图分类号:TJ01;E99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19.12.030引用格式:肖慧鑫.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44(12):153-157.新体制下要地联合防空作战战场环境大数据需求分析肖慧鑫(国防大学,北京100091)Analysis of Big Data Demand for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XIAO Hui-xin(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ing big data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attlefieldenvironmental security,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win the local wa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battlefield environmental data.From the aspects of data management ,data relationship ,data fus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requirements of big data in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Key words :new system ,joint air defens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big data ,demand Citation format :XIAO H X.Analysis of big data demand for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of joint air defense operations under the new system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19,44(12):153-157.0引言《孙子兵法》在地形篇开篇讲道:“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战场环境常识

战场环境常识

战场环境常识
1. 自然环境:战场可能位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如山地、平原、沙漠、丛林、城市等。

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对作战行动产生影响,例如,山地地形可能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行动,而丛林地区可能提供了更好的隐蔽条件。

2.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战场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

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对于选择行军路线、部署兵力和进行防御至关重要。

3. 社会环境:战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作战产生影响。

这包括当地居民的态度、文化习惯、政治局势等。

在某些情况下,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或利用社会环境中的因素可能对作战行动有利。

4. 技术环境:现代战争中,技术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包括通信技术、情报收集和分析、武器装备等。

了解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作战的效率和效果。

5.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战场行动有直接影响。

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大风、严寒或酷暑,可能影响军队的行动能力、武器性能和补给。

6. 电磁环境:现代战争中,电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子战、雷达、通信等都依赖于电磁信号。

了解和控制电磁环境对于保护己方通信、干扰敌方系统以及执行情报任务至关重要。

了解战场环境对于军队的作战计划、战术决策和行动执行至关重要。

通过对自然、地理、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分析,军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战场环境,提高作战的成功率。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

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部条例》第六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第3款规定:战场环境情况,主要搜集地形特点,部队机动、伪装、防护和工程构筑的条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气象水文特点,电磁环境,可供利用的资源等情况。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这样一名话:“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第356页也有这样一名话:环境同军事行动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影响”。

美军认为“凡是能正确判断与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指挥官,即可享有对其对手的决定性优势”。

1943年11月,美军在进攻贝提澳岛作战中,由于对登陆海区潮汐判断错误,结果部队在低潮位登陆,登陆艇无法直接抵滩,陆战队员必须涉过数百米的浅水区才能上陆,在敌火的猛烈打击下,美军死伤官兵3000多人,损失履带登陆车90余辆。

作战实践证明,指挥员能否正确分析战场环境,并根据战场环境条件去指挥作战,直接影响作战成败。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内容: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要求、战场环境分析报告拟制。

一、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战场环境是军事行动的舞台,把舞台搞清楚了,才能把战争的这场戏演好。

战场环境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提示战场环境的作战价值,研究其对敌我双方作战行动的影响,为指挥员定下正确决心提供依据,保证在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作战的胜利。

战场环境分析一般按“五先五后”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敌方后我方、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后纵深、先概略分析后精确分析),采取整体分析、分区分析、要素分析、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今天,我重点结合团机动防卫作战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一)通观全貌整体分析。

这是战场环境分析的首要环节。

就是总体审视、把握大势。

比如分析我省地区地形,其总体特点就是“广、要、密、远、难”。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采取了联合作战的策略,不同军种之间紧密合作,以战胜侵略者。

联合作战的成功为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联合作战,并探讨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联合作战的背景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军队面对侵略日本军队的人数和装备都存在明显的劣势。

为了能够有效对抗日军,中国军队意识到单一分散的战斗形式无法抵御日本侵略,因此采取了联合作战的策略。

这种策略强调不同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发挥各军种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陆军与空军的联合作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陆军和空军发挥了重要的联合作战作用。

陆军主要负责实际的地面作战,而空军则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

通过空中侦察和空袭,中国空军有效地摧毁了日军的军事设施和交通线,减弱了日本军队的实力,为中国军队创造了有利的地面条件。

三、海军与陆军的联合作战海军与陆军之间的联合作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海军在战争初期规模较小,但通过与陆军的合作,有效地封锁了日本海军的行动,阻止其增援和补给。

同时,海军还承担了运输和登陆任务,为陆军提供了宝贵的战斗支持。

海陆配合的成功,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地方军队与中央军队的联合作战中国抗日战争中,地方军队与中央军队之间的联合作战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地方军队是中国反抗日军的主力。

然而,地方军队的装备和训练相对较弱,仅依靠自身力量无法与日本军队抗衡。

因此,地方军队与中央军队形成联合作战,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地方军队提供了人员优势和地理优势,中央军队则通过装备和指挥协助地方军队,形成了合力。

五、联合作战的重要性联合作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联合作战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不同军种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充分调度。

其次,联合作战加强了部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了战斗的效果和战场的灵活性。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学号:************单位:9-2-2-5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仁川登陆战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战,麦克阿瑟将军如何巧用战场环境攻敌所不备,占领仁川市,给朝鲜战争带来了巨变。

首先,分析了仁川地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仁川地区的占有权对整个朝鲜战局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仁川地理环境对两栖作战的影响;又讲了美军如何克服不利环境,借助水文条件,成功地完成了在仁川的登陆,出其不意,攻占仁川。

关键字:仁川登陆战;战场环境;两栖作战;出其不意说起仁川登陆,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诺曼底登陆这个类似的登陆战,但其实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首先是对手的不同,一个是能与英法匹敌的纳粹德国,而仁川是当时无法与美国匹敌的朝鲜;二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积累了大量登陆作战的经验而诺曼底登陆时美国没有多少登陆作战的经验;三是兵力分布,纳粹在诺曼底建立了大西洋防线是有所戒备的而朝鲜只备有几个连,兵力严重不足也未做好准备。

仁川登陆战,这场让麦克阿瑟将军一战成名的战役,经典地展现出了巧夺天时地利,攻敌所不备,出敌所不意的军事谋略。

现在我们就仁川一役的战场环境对仁川登陆进行分析与探索。

一、战役背景(一)朝鲜战争的爆发1.地理背景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2.历史背景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一直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

1895年,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基,成立大韩帝国。

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签订《日朝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

1945年8月9日,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癿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癿认可。

3.民族背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从古至今,战场环境一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虽然是独立于交战双方并且与交战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无关的客观存在,但只要运用得当,它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战局。

诸葛亮“巧借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

抗日战争中,我一二九师充分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阻止以色列的坦克进攻。

而现代战场是陆、海、空、天、信息、网络和心理七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场。

其特点可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体系和网络对抗、战场多维、快速精确、战场纵深不断扩展、战争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和不断创新。

新军事变革加快了向信息化战场的转化。

未来的战场环境将是战场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战场空间全球化、一体化,并向太空和网络空间扩展;武器装备信息化、精确化、高速化、智能化、隐身化、束能化;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武器正从威慑转入实用;攻防对抗更激烈。

抛开传统环境,电磁环境已经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因素。

此处,我重点就电磁环境分析。

电磁环境跃升为战场空间的主导元素
人类活动的空间延伸到哪里,角逐便追随到哪里。

从陆战场到海战场,再从海战场到空战场,战争方式发生了由平面到立体的巨变。

当信息资源成为兵家争夺的焦点之后,情况又在悄然变化——由电磁活动构成的隐形电磁空间的形成,是战场空间发生巨变的最显著标志,它预示着战场空间不再限于由平面向立体,而且发展为从单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

当代战场,电磁波已经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媒介和最佳载体,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武器装备的支柱: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在飞机中已达50%(在B-2飞机中高达60%);在舰船中达25-30%;在火炮和坦克中达30%;在空间武器中甚至高达65%至70%。

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精确打击所依赖的信息获取、传递、控制、干扰等,绝大部分要通过电磁波这个媒介完成。

作战行动对电磁活动的依赖性越强,制电磁权的较量便越激烈,电磁活动空间在战场构成中的地位也越突出。

电磁对抗作为信息化作战的标志性行动,从根本上决定着战场主动权的得失。

对作战行动产生巨大影响的电磁活动,构成了战场电磁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代雷达对抗侦察机,可以在2万脉冲/秒的信号密度中正常工作。

90年代初,信号密度增长到10万脉冲/秒,这时,连第二代雷达对抗侦察设备也难以分辨信号。

战场空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并非人人都有切身感受。

这是因为,电磁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不能被感官直接感受,认识它,比认识地理环境困难得多,除了弄清战场电磁环境形成的复杂性,还要弄清电磁资源的特征以及作战行动对电磁环境的依赖,确立保护电磁资源、管理电磁资源、利用电磁资源的意识。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战场环境的适应与否,集中体现在对电磁环境的适应上。

因此,将军事训练置于复杂电磁环境下,就成为推动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转变的切入点和“抓手”,抓住了它,对武器平台、训练体系、训练方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对我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可以预测,一种新的学科——战场环境学,呼之欲出。

战场电磁环境表现出复杂性极高的新特征
给战场电磁环境加上“复杂”二字,说明对它的认识,是有难度的。

众所周知,描述陆战场的特征,离不开山地、丘陵、平原、荒漠,以及江河、湖泊等,用这些直观的概念,即可表征一个具体、可感知的陆战场。

而战场电磁环境,是由电磁活动构成的无形环境,在有限的时空里和一定的频段上,多种电磁信号密集、交叠,妨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常常让人们感到摸不着头脑,有劲使不上。

例如,电磁活动作用于武器装备,会影响以电磁波为工作媒介的电子装备的作战效能。

一般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电磁辐射的强度和密集度,诸如背景噪声的强与弱、频谱占用度的大与小以及辐射源的多与少。

所以,有人用噪声、频谱、辐射源来描述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

但严格讲,这种表述简单化了。

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通过传播媒介发射到空间,电磁波在空间、时间、频谱和功率上交叉重叠,瞬息万变。

在空域上,电磁辐射分布在不同空间,电磁信号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分布状态不好把握;在时域上,它又随时间的变动而变动,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流动性,好比大型乐章中的旋律,起伏跌宕,跳跃不定;在频域上,电磁辐射所占用频谱不可能固定,这使电磁频谱管理相当困难,而对电磁频谱的管理决定各类电磁设备的作战使用效能;在能域上,电磁信号的功率或强或弱,皆由作战需求而定,而后者又是个难以把握的变量。

正是电磁波传播在空域上的纵横交错,在时域上的流动多变,在频域上的密集交叠,在能域上的强弱起伏,使战场电磁环境表现出了复杂性特征。

上述“四域”每一个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之间缠绕融合,又使这种复杂性较难把握。

当然,难把握不等于不能把握。

任何复杂事物,都有它的内在规律性,再杂乱无章的现象,背后也有某种有章可循的东西。

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人们不会束手无策,无从应对。

就拿“频域”来说,当多种电磁设备不在同一方向、同一空域传播电波时,或不同时传播电波时,或辐射功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共同使用同一电磁频谱波段。

只要对战场电磁环境进行客观分析与精心谋划,或分隔空域,或错开时域,或分离频域,或控制功率,就能化解频谱资源在使用时发生的冲突,降低其对作战行动的不利影响;或反其意而用之,把难题留给对手。

它不仅仅是少数专业分队的事,而是各级指挥员在筹划作战时必须时时关注的。

电磁环境对联合作战具有决定性影响力
电磁波是联系陆海空天各个战场的信息纽带,在作战过程中,雷达探测、光电探测和电子侦察等电子信息系统,无不依靠电磁活动来实现其功能。

指挥员对战场的感知,实质上是从复杂的电磁活动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电磁信号,然后加以判断。

而一旦敌方实施强力干扰,电磁活动便会陷入混乱,继而引起传感器迷茫、战场感知错乱。

在伊拉克战争中,伊军将小型GPS干扰机摆放在高楼和高山上,使美军发射的多枚巡航导弹因迷航而坠落在伊朗和土耳其境内。

伊拉克战争中所发生的多起美英军队误击事件,大多与传感器识别失效有关。

联合作战,各种作战平台及其与指挥机构之间,都要依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输情报、指令与协同信息。

无线电通信信号的传播和接收,属于“开放”方式,既是电磁环境的组成部分,又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

信息化战场上,通信系统广泛用于武器装备、作战平台和各类人员,如此密集的通信系统拥挤在狭窄的战场,传递数据中断、差错率频发、协同效能下降,在所难免。

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辐射的电磁信号,时刻处于敌方监视之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信息化武器装备通过辐射和接收电磁信号获取信息,这就为干扰信号的进入留了“后门”,埋下失效甚至失能的隐患。

这种干扰源很多,有敌方的电子压制和欺骗,有双方民用电子设备的无意电磁辐射,还有自然电磁辐射,颇有点防不胜防。

如果使用反辐射、定向能武器,甚至可以直接摧毁武器装备的电子信息系统,让这类高技术兵器变成一堆废铁。

在相对有限的战场空间内,各种电子系统云集密布,敌对双方绞尽脑汁展开异常激烈的电磁对抗,大量真伪难辨的电磁、信号和辐射体,充斥战场,密不透风。

指战员置身于这样一个复杂环境,身心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给心理承受力的训练提出了新课题。

全面提高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
情报侦测。

通过合理部署、综合运用各类侦察平台,构建完善的侦察与监测体系,不仅在地面,而且从海上、水下、空天实施侦察;不仅白天,而且在夜间及恶劣天候条件下实施侦察;不仅有光学手段,而且有红外、雷达、通信、声呐等多种侦察手段……力争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准确获取战场信息。

指挥控制。

传统指挥平台主要采取“纵向、逐级、递进”的方式实施战场控制,断其一点,便影响一片。

如果建立以网络为中心的指挥体系,既使部分链路受到干扰破坏,也不会导致整个传输链路瘫痪,仍可以利用纵横交错的网络链路,迂回传输信息,实施指挥控制。

网状结构的指挥体系,能快速联接到每一级战斗单元,使指挥灵活自如。

精确打击。

精确打击首先依赖于情报侦察特别是电子战系统的大力支援,形成“软硬一体”的打击体系。

“软硬一体”,首先表现为武器平台功能上的软硬结合,如美军在EA-6B 电子战飞机上,装有多个主动和自卫电子干扰系统,可对雷达和通信辐射源实施电子压制和欺骗,同时还可装载AGM-88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具备反辐射攻击的“硬杀伤”能力。

其次,“软硬一体”表现为作战手段上的软硬结合,一方面实施电子干扰、假目标欺骗或电子摧毁等“软杀伤”手段,撕开敌方的“电子屏障”;另一方面,以火力摧毁等“硬杀伤”手段,为电子战平台打通“安全走廊”。

综合防护。

电磁环境下的战场防护,包括火力防护和电子防护两方面。

火力防护是防护体系的基础,目前,防空反导武器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美军已将发展反导系统的重点放在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上,主要防御武器也从地基、海基拦截发展为由天基、地基和海基系统组成的一体化防御体系。

所谓电子防护,是指利用各种电子系统和设备实施的防护,如美军第二代综合电子战系统IN鄄EWS,把电子侦察、威胁告警、有源与无源、光电干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其功能互补,可靠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