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完整word版)逍遥游的自由观及其意义解析

庄子的自由观及其意义解析《逍遥游》出自《庄子》一书,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文章。
它阐释了庄子逍遥无为的思想,无名、无功、无己三种境界对应道家-—-—-圣人、神人、至人三种理想人格.本文庄子首先举鲲鹏南飞的例子,表达自己向往像鲲、鹏一样逍遥自由,扶摇而上,一飞万里的思想。
通过鲲、鹏的描写,庄子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将人类在思想上的追求提升到无穷,由自由而游的鱼、海,到鲲的天地,进而达到展翅高飞的大鹏和大鹏的广阔天地,而远眺遥远的天池南冥。
所谓“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等境界何其壮阔!但是这种境界上需要再求上升,从悠游於北冥的鲲,酝酿变化而成为翱翔万里的鹏。
这里展现出“道”的无边无际。
同时这一变化也是一种提升,一种对道追求的提升。
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的境界,只是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深远.鲲鹏仍需“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需要直上九万里而积负大翼之风,而后图南。
为说明积厚方能负重的道理,庄子举了水负舟的例子.紧接着通过“蜩与学鸠之笑"来引出对“小知与大知”的论述。
运用鲲鹏以及蜩鸠的寓言,藉由小鸠的无知,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与蜩鸠之小且无知,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
正如小年无法体会大年,因为小年本身生来的限制,根本无法去经验大年,生命长短是不可违的律则,而蜩鸠先天的限制也无法使他遨游千里。
这反映出庄子大志无法为世人理解可悲现实,同时也是庄子的一种自嘲。
在此我认为庄子并没有对小知者的嘲讽,只是承认有小知与大知之分,并且承认这是先天限制的结果。
作为大知者注定无法被小知者理解接受他们的思想,唯一能做的便是保持自己的独特,不为小知者所扰,不追求名利,即所谓的无为逍遥,达到无名之境。
接下来庄子又列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定乎内外之境,辨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欲风而行"的列子。
庄子逍遥游想要表达什么

庄子逍遥游想要表达什么庄子逍遥游想要表达什么?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现实。
庄子想表达的是,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悠然自得的生活志趣《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的逍遥游讲了什么?《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
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
庄子《逍遥游》有什么寓意?庄子的逍遥游理论,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
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摆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
这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它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庄子如何做到逍遥游?《消遥游》的主旨,意思是绝对自由,庒子认为一个人应当突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伎精神活动达到优游自在,无记挂,无阻碍的境地,这是虚无主义的表现,但是文章讲到宇宙万物的各种对立关系时,能够比物连类:枃思宏伟,想象奇特,善用寓言比喻事理,章法结构严密,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庄子的思想以及现代意义作文

庄子的思想以及现代意义作文说起庄子,那可真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奇思妙想的古人。
他的思想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之门。
庄子主张“逍遥游”,这可不是让咱们随心所欲地到处瞎逛,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无拘无束。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繁忙的工作日,被各种任务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庄子就跳出来告诉你:“别把那些事儿看得太重,放轻松,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像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
那山可高了,一开始我心里想着一定要快点爬到山顶,证明自己的厉害。
结果呢,越着急越累,心情也变得糟糕起来。
后来我突然想起庄子的“逍遥游”,心想何必这么执着于登顶的结果,不如好好享受爬山的过程。
于是我放慢脚步,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听听鸟儿的叫声,感受微风拂过脸庞的温柔。
嘿,你猜怎么着?心情一下子轻松愉快起来,爬山也不再是一种负担,反而成了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
庄子还强调“齐物论”,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之分。
这让我想起了小区里的一只流浪猫和一只宠物狗。
那只宠物狗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被主人宠着,而流浪猫总是脏兮兮地在角落里找吃的。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宠物狗幸福,流浪猫可怜。
但有一天我看到,流浪猫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伸展身体,眯着眼睛享受着温暖,而宠物狗被主人牵着,不情愿地走着。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的幸福和可怜,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强加的定义。
在庄子的眼中,流浪猫和宠物狗或许都是平等的存在,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快乐。
“无用之用”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有一次,我家里有一个旧木箱子,又破又旧,占地方,家人都想把它扔掉。
我却觉得留着说不定哪天能有用。
结果有一天,朋友来家里聚会,椅子不够坐,这个旧木箱子居然派上了用场,大家把它当凳子坐,还觉得挺有意思。
这就像庄子说的,看似无用的东西,在特定的时候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用处。
在现代社会,庄子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追求着所谓的“有用”,拼命工作、学习,把自己累得够呛。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中最伟大的精神领袖之一,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奇葩。
而洋溢在庄子哲学、文学著作中的乐观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早已成为当代国人人文精神的典范。
庄子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如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合一,反对人为物役的观念,对生死和名利的豁达情怀,渴望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恢宏精神等。
这对于当代学生调整心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塑造理想人格,追求完美人生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生对物质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人生最高境界。
(一)反对物役,追求人格独立。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为物役”的结果。
庄子认为,许多人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狂热地追逐名利,一生为“外物”所役所累,成了名和利的奴隶。
庄子认为这些人犹如“以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庄子·让王》),得到的十分微小,损失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人性人格的伤害或扭曲。
因而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可悲的。
庄子认为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
庄子一生极力推崇至人、神人、圣人以及真人的理想人格的精神世界,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乐观、豁达、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庄子告诫人们:生当乱世,人欲横流,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理想的人、有价值的人,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而只有追求“平易恬淡”的质朴生活,做到无知、无欲、无情,超越一切束缚和制约,遨游于无限广大的宇宙,才可能维护人的尊严、保守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独立人格。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中包括“真逍遥”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真逍遥”强调人的内心自由和平静。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很容易感到焦虑和压抑。
庄子的“真逍遥”告诉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寻求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评价和期望束缚,去追求真正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生活方式。
“真逍遥”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由。
庄子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和功利,忽略了与大自然的联系。
庄子的“真逍遥”启示我们要多花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学会保护环境,从而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平静。
“真逍遥”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在于培养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寻。
在忙碌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往往缺乏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境界,而不是追逐物质和功利。
他提倡人们通过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从而达到“真逍遥”的境地。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利用大学时光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真逍遥”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要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和对外界环境的执着,具有宽容、豁达的心态。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
只有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真逍遥”的快乐和幸福。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自由和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思考人生的意义,并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在面对现实挑战和困扰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战国之世,九家之说崛起,诸侯互争,外则交相攻伐,内则加强统制,庄子生当其时,身心俱受重重之拘束与压迫,故思探求一绝对之自由,超脱一切限制,使其精神获得彻底之解放,故有逍遥思想之产生。
「逍遥」为一迭韵连词。
与今日所谓「自由」相当,乃不为物所役,不为事所困之意。
林景伊先生说:「庄子悲天下之沈浊不可处也,故求徜徉自得,高远无所拘束,与天地同运,与造物者游,以极其逍遥之致。
夫能极其逍遥之致,而无所拘束者,盖即随心所欲,亦今所谓自由也。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纲,是对于人生的理想,对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体现实环境中破空而出,故对逍遥游的理解,是理解庄子的关键。
庄子内七篇,即以逍遥游为中心,陈品卿先生述内七篇之关系中说:「盖能泯除物论,视万物齐一,而怀道抱德者,自能适性而逍遥矣。
修养生主,达观死生,而得其县解者,则可尽年而逍遥矣。
虽处人世,然心通至道,而虚静应物者,故能逍遥于人间矣。
德充乎内而符验于外,此乃至德内充,冥合真宰,以达逍遥者也。
师法天道,外乎死生,顺天任化,此乃真人之逍遥也。
帝王为政,应乎无为,任之自然,此乃上下之逍遥也。
可知逍遥游道,乃庄子之终极目的矣。
」又说:「能游道而逍遥者,自能齐一物论;物论既齐,则生主得养;生主全养,则可虚静以处人世;应世无为,其德内充,自能符验于外;德充外符,则能冥同真宰,以道为宗;冥合大道,任性自然,则上下逍遥矣。
」庄学逍遥游亦是生命寄托的一种途径,儒学积极经世,佛学无欲止观,皆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追求。
庄子逍遥游所标举的精神解放,为普天下无助苍生另辟一条生路,给予在自然与社会重重制约下的人生,以自由的希望,因而受到后世推崇。
因此,本文即在探讨庄子「逍遥游」的意义,「逍遥游」一文的内容分析及逍遥游的境界。
以为对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初步。
二、「逍遥」的意义自魏晋以降,对逍遥游的提出解释者众多,如向秀、郭象、支遁等,兹就各家论述逍遥游之义,以了解逍遥之本义,并藉此说明对庄学研究之流变。
赏析《逍遥游》

赏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文献。
在赏析《逍遥游》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主题思想:《逍遥游》主要探讨了道家哲学中的自由、无为和顺应自然的思想。
庄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通过对鲲鹏展翅高飞的描绘,庄子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2. 寓言故事:《逍遥游》采用了大量寓言故事,如鲲鹏展翅、蜩与学鸠、朝菌不知晦朔等。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有助于传达庄子的哲学思想。
3. 文学风格:《逍遥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庄子独特的文学风格。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寓言,使得文章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哲学韵味。
4. 道家哲学:《逍遥游》是道家哲学的经典文献,它强调了道家的无为、顺应自然和自由等思想。
通过对鲲鹏展翅高飞的描绘,庄子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5. 影响:《逍遥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后世很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启发,将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同时,《逍遥游》也对中国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仍然可以引发深刻的思考。
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提出了“真逍遥”的概念,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与外界的纷扰保持距离,以达到人生的真正目标。
这种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有以下几点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要求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惑,例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等。
庄子告诉我们,只有在内心真正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困扰。
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被他人的意见和期望左右,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事物,从而找到内在的平静与满足。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与世界的一切纷争保持距离。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信息爆炸,大学生常常陷入竞争和攀比的困境中,追求名利和表面的成功。
庄子主张人应该摒弃功利心态,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增长。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就意味着要摒弃虚荣心和浮躁情绪,专注于内在的修养和提升,追求真正的智慧和品质的完善。
庄子的思想给予大学生专一和专注的人生观。
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强调内心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当人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诱惑和选择的多样性,常常陷入焦虑和迷茫的状态中。
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感兴趣和热爱的事物,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庄子的思想鼓励人们积极追求自由和平静的内心状态。
庄子的“真逍遥”并不是麻木冷漠或逃避现实,而是一种追求内心真实自由状态的积极心态。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在追求内心自由和平静的过程中,他们也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只有积极面对内心和外界的挑战,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的逍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庄子的逍遥思想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和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庄子逍遥游思想表达了他对人格独立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庄子的逍遥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实现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摆脱名利和营造万物和谐的逍遥境界都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庄子;逍遥思想;现实意义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尤以逍遥思想最为典型。
他的“逍遥”是指闲放不拘、怡适自得,旨在倡导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完全的逍遥思想并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但它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生命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它有益的
面使之转化为我们今天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庄子的逍遥思想的内容
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自己奇特的想象,将人生理想
驰骋于辽阔的宇宙,用文字寄寓他对自由精神的无限向往。
庄子的逍遥是要达到彻底的解放而不受任何束缚,我们从三
个方面来理解他的思想,即追求个性自由、养成“三无”人
格以摆脱功名利禄和“逍遥”中的和谐。
(一)追求个性自由。
有学者认为《庄子》的中心思想
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即“自由”种精神和心灵的自由。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新旧秩序新旧观念急剧更替,人们对功
名利禄权势进行争夺,导致人世间无穷无尽的罪恶与痛苦,因此他
极力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自由的发挥,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的自由境界,就要做到心灵上的自由,并通过不断提高心灵上的修
养来真正实现这种自由,达到种修养至德的境界。
正如《逍遥游》
中所描绘的一样,庄子希望自己能象鲲一样畅游于天地,转化为鹏
抟扶摇而上九万
里,不局限于眼前,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性自由发挥,
彰显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和自我。
(二)养成“三无”人格,摆脱功名利禄。
庄子在《逍
遥游》曾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
就是超越自我、物我两忘;“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不
味的追求外物,不觉得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无名”就是忘记荣辱,褒贬由人。
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 的心灵
大自由,是顺应万物的本性,只有“无所待”才能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逍遥自在的境界。
庄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是“圣人”,这种人不求功于君、不求名于世,有功名利禄的争夺,甚至忘记自
己的血肉之躯,既无烦恼也无牵挂。
庄子以这种之高的思想教育人
们抛开名利诱惑,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摆脱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们
的束缚,主张人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心灵境界,培养人
与自然
融为一体的生活乐趣,实现人的心灵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
(三)“逍遥”中的和谐。
庄子认为自由是万物的本性,
庄子的“逍遥”就是与人和谐、与天地和谐、与文化历史和谐,万
物和谐,就是为了还万物以本性,使万物和谐的发展。
同时,庄子的“齐物”思想可以说是从“逍遥”思想中分化出的一支。
所谓“齐物”并不是将万物生硬的统一在一个标准下,而是将
万物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使万物以各自的规律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
看出,这与逍遥中的和谐思想即有相通之处。
庄子曾说,关在笼子
里的鸟,虽然有美食却比不了生
活在旷野之中为食物而奔波的野鸟快乐。
按照庄子的描述,
我们应当顺应万物的自由特性,顺应事物的自由本性,,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能使得万物逍遥和谐。
、庄子逍遥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个人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的生命价值。
在《逍
中,庄子和惠施的两段对话阐述了“无用之用”
点,惠施对庄子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也。
剖之以为瓠,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然大也,吾为其无用掊之。
”在惠施看来它一无用处,
然而庄子指出指出把葫芦做成腰舟,泛游于江海,可以看
出庄子注重事物的内在使用价值,强调多维度观察发现事物的独特性,不拘束于传统形式,不断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庄子主张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和不断的自我超越,给我们提出了一
种理性的生活态度一一要摆脱外物束缚,要回归自然,追求人生的
真实自我,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实现个体独立。
因此,我们在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发挥自身内在的自我价
值,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二)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
庄子的逍遥超脱了名
利和生死,虽然其中有些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它却成为了我们摒弃名利的一种宝贵精神资源。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名利,但也会在追名逐利中面对沉重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甚至迷失自己,因此我们更需要有庄子这样的人生态度,突破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束缚,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使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悠闲自在,减少外物带给我们的牵绊和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开拓一个纯真自由的精神空间,保持自己心灵的纯净,不断完善自身人格,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营造万物有序的境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庄子
说天地万物具有平等的地位,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在其本质上是一致的,自然之道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对事物的认识不应该执着于彼此是非的争论。
万物不仅与人平等而且与人有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保护好万物,也就是保护好人类本身,毁灭其他物种,最终也会毁灭人类自身,万物有序和谐才是真正的逍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人们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缺乏与共同体的和谐发展,这种失衡的状态违背了自然规律,是现代文明成果得不到保存,甚至给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在当今社会,人类要保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吸取庄子“逍遥”思想中的和谐观点,顺应自然规律,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庄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逍遥思想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但无疑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吸取其中的精华来指导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自我的完善,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创造更高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崔大华.庄学研究[M]. 人民出版社,1992.
[2]陈才俊.庄子全集[M].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杨雨晴(1995),女,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读本科生。